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2022-08-21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研制思路

基于国际比较研究和对国家发展需求的分析,教育部决定对现行高巾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进行改革,_以适应国家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需婆。

1.课程目标

根据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力求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性质,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新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要努力为每个高中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墓础。具体目标包括:

(1)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耍的课程内容,增强其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形成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养;

(2)构建重视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引导学生学习规划人生;

(3))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督导评价制度,积极推进校内过程性评价,纠正仅仅依据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顿由内各相近附抖日构成。谈置字刁钡域的王要目的是体现珊代抖学综合化的趋势,井且希望通过设置学习领域促进课程内容的整体规划和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新的课程方案共设有八个学习领域,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厂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在八个学习领域中又分别设有不同的科目:语文、外语(含第二外语)属于语盲与文学领域,数学既是一个科目又是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政治、历史、地理(人文地理)三个科目属于人文与社会领域,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资源地理)属于科学领域,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这两个科目属于技术领域,音乐和美术或艺术统一归人艺术领域。其中通用技术、第二外语、艺术为新增设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由学校选用。

科目下面设有模块,模块是以科目内容为基础的.主要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的现状,将具体科目的内容划分为若干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按模块来组织课程内容,以解决课程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不断分化的矛盾,也力求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个性差异,为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便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使学生能集中有效地学习某一学科基础创造条件。每个模块一般为36个学时、2个学分;也可以设置18个学时、1个学分。

普通高中的模块结构采用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模式。设置必修模块的主要目的是使不论是继续学业还是从事某一职业的学生,在高中毕业时都能有一个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设置选修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和可能。选修课程分为选修I和选修口两类,选修I仍然为国家提供的选修课程,选修II则可以通过地方和校本课程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必修课程的比例大约为62.4%,以保证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选修I的课程大约占29. 1%,选修D的课程则占课程总比例的8.5%。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莫定基础,新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强调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1))时代性,在适应时代需要的前提下,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科新进展,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C2)基础性:精选适应时代需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选择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发展倾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

4.课程实施与管理

新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和原来课程的管理方式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所有学生都按照一个大纲、一套课本和一个进度进行学习,学校几乎没有课程自主权,学生也没有选择权。新课程开设了必修和选修课程,因此也就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同时也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师资条件选择适合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和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如何选修课程进行指导和提供咨询,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

此外,高中新课程实行学分管理,这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新事物,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一套最有利于管理的方式,在实施中不断总结经骏,真正使学分制的管理方式为促进高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5.考试评价制度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相对于过去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传统的评价注重结果,多为选拔服务,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更强调对上佰奋。即幸尊县升卜切封合七答部门俗帝_对受桥俗寮分的论证和准备的基础上,完成对全体上岗教师的全员培训后,从起始年级逐步推进。自2004年到2009年底,已陆续有20多个省市实施高中新课程。从目前的实施情况看,新课程的推进是平稳的,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看到了新课程带来的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及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高考改革也和高中课程改革同步进行,不论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还是各个新课程实验省都在充分认识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讨和论证,稳步推进高考试题的改革,努力体现新课程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又保证社会的稳定.四)新澡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在科技和经济不断进步和教育玫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教学观念、玫学理论水平、教学技佬技巧和白主发展能力都是制约教学进步的因素。教师急需加强自身素质,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终身学习的愈识与能力,调整自己的印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和教学反思的能力,在教好书的同时,要成为教学的ff究者。

就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说,仅仅学习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是远远不够均。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行为的确定以及在教笋过程中所作出的决策都与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以及每个改师所处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验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正是教师白身的教育理含在影响和指导着他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决策。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学习一定沟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把握教学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主动和肾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这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规律的认只,有助于促进我们对白己教学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职业判断能力,从而使我们更加有意识地和自觉地摸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去、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发展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基本理论和教学方.

本文由机械格栅http:/// 喷泉设备http:/// http:///撰写,转载注明出处!

第二篇: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学习体会

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学习体会

兴义一中 生物组 杨秀红

通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学习,我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内容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包括

1.高中课程改革秉承两个教育理念。 ①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

②合理处理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使必修之中有选择,选修之中有规范。 2.高中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和高中培养目标

⑴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和实践

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①设置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改变传统的学科占据课程主导的局面。 ②合理处理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使必修之中有选择,选修之中有规范。 ③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④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检测机制。

⑥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感受上有这几点

1.理念中提到“追求基本的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我的想法是别用多少多少年的教学经验的来抵触实施素质教育。

2.“考试仍然是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之一,所不同的是考试不再是课程的核心,而是客观公正地还原为本来的面目。”这一点,虽然提法很好,但现目前看来,考试的选拔好像是唯一途径,明显的做法跟不上想法。

3.“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与铺天盖地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上不好的老师”是同理。

4.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从现目前来看,考核渠道单一,追求目标统一导致提法好,实施艰难。

5.“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和实践”我的理解是,改革起初出现的遍地开花的教材版本,但高考合一又让其磨灭到毁灭。通过国家课程或通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来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后应用未得到普及,追求形式,让学生学习后变成考查,最后也不了了之。

6.在开设选修和必修课时,保证学生的基础性。对选修科和必修课基本关系的处理,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偏科导致的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另一方面又赋予选修课程以重要的价值,改变了以往选修课程不受重视的局面。

7.“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本地区根本没有体现,只是提法上亮,落实上可就不亮了。综合实践活动学分制,高考的学分如何落实是未知。 总之,在课程发展中,学校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和前沿。但在传统集权制的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成为行政机关制订的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学校作为课程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了。这种集权制管理造成的后果是,学校成为一种统一的模式,丧失自己发展的特色,同时造成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课程变革和实施。新课程改革倡导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自主权,把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权利归还学校,在归还权利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学校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承担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责任。学校的自主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课程进行合理地调整,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一是自己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发挥学校的特色,保证学生的发展。

2012年9月

第三篇: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

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经教育部批准,自2004年秋季起,我省作为全国首批省(市、自治区)参加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为保证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实验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对于提高我省人口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将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推进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也是进一步深化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我省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是提高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水平的一次重要机遇。对于推动我省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发挥我省普通高中的教育资源效益,促进我省普通高中尽快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教育“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立足我省实际,借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验工作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使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提高我省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验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一)全面实施并验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与实验教材,为课程方案和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建设性意见。

(二)立足我省实际,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方案在全国推广提供有益经验。

(三)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学校建设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以校为本、联校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形成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四)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构建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学研究、选课指导、学分管理等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五)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学水平监测体系,制订实施与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

(六)促进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形成,提高全省普通高中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业务水平,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

三、实验工作的基本原则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省作为全国首批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区之一,既要全面实施并验证新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又要为全国新课程的推广提供经验。因此,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实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开拓创新的原则。新课程实验是一项需要边实践边探索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样板可以参照,必须坚持开拓创新的原则,在实践中大胆改革,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和探索先进经验。

(三)因地制宜的原则。我省各地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普通高中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全省同步进行实验的前提下,各地、各学校应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和因校制宜地开展实验工作。

(四)以校为本的原则。普通高中在新课程实验中居于主体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尊重普通高中在实验工作中的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切实做到“以校为本”,充分发挥学校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以学校为基地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五)科研引领的原则。新课程实验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坚实的教育科研支撑。要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对实验工作进行理论指导和专业引导,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工实验新课程、探索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热情与积极性。

(六)通力合作的原则。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共同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验工作的重点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深刻理解新课程方案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的创新性,探讨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提高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建立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高度重视新课程资源的建设与使用,支持单位和个人积极参加国家新课程教材的编写,提高我省普通高中教材的建设能力。积极倡导按照国家规定开发高中各学习领域的课程资源,鼓励普通高中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建立校际资源交流与共享机制,发挥课程资源的最大效能。

(二)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通识培训、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和实验教材培训等。根据教育部新课程培训的规划和质量标准,教育厅制订下发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04年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鲁教师字〔2004〕1号),对新课程师资培训进行安排部署。校本培训是师资培训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努力建立由学校、教研机构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校本培训体系,形成研训一体。

(三)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形成。改革课程实施方式,

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制订实施基于模块的个性化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学生个性化选课和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

(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建设。重视和加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与水平,使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各级教研、科研机构和高师院校加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结合,走向基层,走向学校,形成教学、教研和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支持网络,为普通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监测机制的创建工作。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教学监测方法,构建发展性的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六)配套新课程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将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纳入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规划,在国家授权范围内,力争在高招制度改革、高考命题改革等方面有所突破,发挥高招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正面导向作用。今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前,省教育厅将公布与新课程配套的高招改革方案。2007年,首批进入课改实验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将使用基于新课程的高招改革方案。

(七)新课程教材选用与管理制度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材管理制度,根据高中课程多样化的特点,建立科学规范、民主透明的教材选用机制,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坚决杜绝教材选用中的不正之风,纠正以行政命令、考试、评优、晋级等方式,影响教材选用的多样性和公正性。

(八)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科学研究工作。以科学的态度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研究的课题要产生于课程改革实践,要为课程改革实践服务。省教育厅将开展省级课程改革课题立项工作,研究解决课改实验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并设立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奖,对课程改革研究中的优秀科研成果予以奖励。

(九)新课程背景下的普通高中个性化建设工作。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突出体现了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各普通高中要加快个性化学校的建设步伐,尽快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个性突出、特色鲜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学校环境。

五、实验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社会关注度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对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任务的首要承担者和实验工作的实际参与者,必须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省教育厅在教育部和省政府领导下,负责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省教育厅的意见与要求,贯彻落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负责当地新课程实验推进工作。

普通高中是新课程实验的具体实施者和主要实践者,校长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各普通高中必须强化开展新课程实验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与新课程

相适应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机制、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教科研机制等,逐步建立以校为本、以学生为本、体现学校个性和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专业指导,确保实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省教育厅将成立和加强以下组织机构。

(一)充实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厅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督导室、基教处、高教处、师范处、体卫艺处、条装处和省招办、省教研室、省教科所等处室和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领导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研究制订各项保障措施,全面部署实施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基教处,具体处理日常工作。

(二)成立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家指导组。指导组成员主要由我省有关高师院校、教科研机构、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专家和基层的同志组成,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为行政决策提供咨询,为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提供指导和专业支持。 全省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参照上述意见,建立健全本地区相应领导机构和专家支持力量。

六、实验工作的保障措施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条件保障和专业指导。为此,提出以下实验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提供政策保障。为保障国家普通高中课改在我省的有效实施和高中新课程实验目标的实现,我省将陆续制订出台一系列与新课程实验工作密切相关的教师人事、经费投入、教学管理、督导评估、招生考试、条件装备等配套政策,从政策上努力保障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设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项经费,用于课改的组织、培训、调研和指导工作。各市、县(市、区)也要根据当地实际,相应设立新课程实验工作专项经费。按照新课程实施要求,各地要准确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逐步完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使每所普通高中都能达到实施新课程方案所需的基本条件。

(三)加强智力支持和专业指导。新课程实验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研究机构和专家的支持和指导。根据课改实际需求,成立6个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整合专家力量,建立课改实验的专业支持队伍,针对我省高中课改实验开展研究,对课改实践进行指导。普通高中要主动加强与各级教研、科研机构、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高等师范院校的联系,形成自己的专业咨询和专家指导队伍。

(四)重视师资培训。要把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中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来抓。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资源开发等方面改革创新,密切贴近基层实践工作者的实际需要,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的实现国家和省两级对高中师资的“面对面”培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五)强化评估监控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评估监控机制和专项督导制度,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纳入对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和对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评估,监控各地新课程的实验进展情况。

(六)发挥典型经验带动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实施新课程的调查研究,确定定点联系学校,及时发现问题和总结先进经验。全省每年组织一次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与表彰会议,以先进典型经验带动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进行。各市、县(市、区)、学校也要定期组织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树立典型,激励先进,推动本地区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七)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全社会对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

(八)加大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力度。高等师范院校应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特别是要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相呼应,努力为普通高中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合格师资。

第四篇:《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我省从2010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入学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结合《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教育公平。

(二)坚持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三)坚持有利于各类高等学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四)坚持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稳步推进高考改革。

二、高考科类和科目设置

考生报考科类分为文史、理工、体育、艺术。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

报考体育类和艺术类的考生还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

报考外语、外贸类院校及英语专业的考生,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英语口语考试。

三、考试时间与分值

高考总分750分。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数学(文、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各300分。

2013年、2014年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3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分值为12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35除以12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听力考试时间20分

钟,分值1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 分值为3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5除以3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

2015年及以后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听力考试时间20分钟,分值30分。 英语听力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部分中进行,考生可在高中第三学年第一学期9月和第二学期3月参加听力考试,若考生参加两次考试,以考生最高成绩记入高考英语科目成绩。120分钟,分值150分。

四、命题及考试范围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

高考命题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语文等9

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考试范围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中规定的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见附件)。

五、招生录取

建立以高考成绩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考评价体系。

(一)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记入考生电子档案。

普通高中学生要在高中阶段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校要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高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均记入考生电子档案。考

生电子档案包括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考生报名信息、体检信息、志愿信息、高考成绩信息、考生家庭情况、诚信记录等。

(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1。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考同分考生位次排序的依据。

2。考生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后,招生高校可在进档考生范围内,按照公布的招生章程,参照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考生。

3。自主招生高校可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对考生进行考核。

(三)加大高等职业教育(含普通专科、以下称高职)招生改革力度,实施多渠道录取。

1。积极推进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工作,扩大单独招生规模。

2。扩大中职报考高职和高职初中五年制招生规模。

3。试行实施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的高职招生注册入学办法。

六、保障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方案的宣传,使公众及时了解改革内容和相关政策规定及改革意义,为高考改革平稳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特别要做好中学外语听力教学的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建设工作,确保高考改革有序推进。

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按照高考改革的要求,加强报名、考试、评卷、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订、完善各项实施细则,进一步深化阳光招生制度,加大招生信息公开、公示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各环节工作安全、高效的完成。

各高等院校要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各普通高中要认真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做好教学工作;要切实做好高考改革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考生,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顺利实施。

本方案自2013年开始实施。

第五篇: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工作方案

(讨论稿)

根据省厅和市局的部署,2009年秋季我校将全面启动新课程工作。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在现代教育理念引领下,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的全方位变革。推动这场改革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成效,不仅需要全校广大师生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也有赖于广大家长、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密切配合。因此,做好宣传工作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认真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面向多元群体,整合多方力量,拓宽宣传渠道,为我校高中新课程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目标

(一)统一全校教师思想。通过加强宣传和培训,充分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使之自觉充当课改的宣传者、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

(二)提高学生及家长的认同度,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新课程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挑战,掌握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通过宣传和交流,引导家长了解课改、感受课改、走近课改,达到认识、理解、支持课改的目的。

(三)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加强宣传和联系,征集建议,寻求社会支持,充分利用、整合社区教育资源,营造氛围,形成合力。

三、具体实施

(一)思想重视,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高中课改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视宣传工作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确定成立课改办公室,并落实专人负责宣传工作,建立由教务处、课改办、政教处、艺术组等组成的宣传队伍,明确宣传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努力争取通过各种渠道向师生、家长、社会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意义,引导师生、家长、社会各界了解高中课改,明确高中课改的意义,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社会各界、学生家长的共识,为我校高中课改的实施营造浓厚的氛围。

(二)培训先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每年7至9月,组织全体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改革的目标,熟悉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领悟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

体系以及内容要求。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以突破和更新。组织全体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参加省、市、县、校各种形式的培训,坚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做到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采取主体参与、任务驱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充分调动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培训,确保全体教师均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广泛宣传。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宣传网络,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及时、准确、通俗易懂地向学生、家长、社会宣传新课程,实现校内外宣传同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同步,学校教育行为与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步。

1、利用校园环境进行宣传教育。在校门悬挂条幅、校内设置展板专栏等形式,结合每个月宣传教育的主题,不断改变宣传内容,将整个校园布置成为对社会公众进行新课程宣传教育的大课堂。

2、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在建)、校园广播台、校报专刊。我们将通过校园网站、广播台、校刊,报道我校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准备工作和进展情况,形成立体式的宣传方式,向社会发出我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声音。

3、让社会各界参与学校课程开发、管理和实施。一些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可邀请社会人士参与,一些课程可以聘请社会杰出人士担任教职员,一些报告的主讲人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尤其要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实施我们的综合实践课程,让社会各界在参与学校课程开发、管理和实施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4、举办家长培训。拟召开两次家长会,第一次在每年的10月份上旬召开,主要议题是课程改革的通识教育;第二次在每年的12月底召开,主要议题是学生选课问题。此外,我们还将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及不定期进行家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增进家校沟通交流,共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5、发放宣传教育资料。在寄发高一新生录取通知的同时,向每一位高一新生家长寄发《致高一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详细介绍课改实施,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化解家长的担心和疑虑。除此以外,我们将发放给学生及家长的宣传资料主要有《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和《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指导手册》。我们要求学生将发放到他们手中的资料等都要带回家和家长一起阅读,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成长,让家长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6、设立家长接待周。在第一学期,我们将设立家长接待周和新课程教学开放周,让家长和社会人士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的课堂,零距离接触我们的课程改革实验, 并回答家长有关课程改革的质询。

7、通热线电话。在整个学年,我们将定期开通热线电话,组织老师接听,回答家长或社会人士有关课程改革的质询。

8、鼓励和引导学生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学校的课程决策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学生选课和课程评价等更是离不开家长的参与,我们还将充分发挥学生家长课程资源的作用,让家长来参与学生新课程教育,引导家长在参与中理解、认同和支持新课程实施。

9、在高一新生入学训练期间,由课改办、年级主任及班主任结合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课改宣传,做好迎接新学年、新学期、新课改的准备。

10、搞好开学教育,第一次升旗活动,第一次校会,第一次班会,各科任教师的第一节课,由校领导、年级领导、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负责对全体学生进行课改的动员和宣传。

(四)积累经验,交流推广,持之以恒。

高中新课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宣传工作任务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要积累总结实验工作经验,及时组织课改经验交流,持之以恒加强学习宣传。我校将利用《雷店高中校报》,每半年结集出版新课改中教师们撰写的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教学案例等,给实验教师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交流的机会,并表彰课改实验工作的先进学科、年级,先进个人。推广好的做法,推进课改不断向纵深发展。

对社会各界和家长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多种形式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当然,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对社会各界和家长进行新课程宣传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是以事实说话,用成功的课程改革回报社会各界。因此,我们全体教职员工要认认真真制订好每一个实施方案,切切实实安排好每一个工作环节,仔仔细细落实好每一个教学步骤,紧张而有秩序,谨慎而有作为,从而把学校推进成灿烂的阳光地带,让新苗茁壮成长,把学校打造成学生昂首起飞的平台,让年轻的学子从这里展翅高飞,以此作为对社会各界和家长进行宣传教育的最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