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生产主推技术总结

2023-01-11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烤烟生产主推技术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烤烟生产主推技术总结

烤烟生产实用技术要点

一、烟叶施肥

1、施肥原则: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基肥与追肥、根部施肥与叶面喷肥、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铵态氮与硝态氮以及氮磷钾合理配比的施肥原则,以株定量,均匀一致。基本烟田区域,禁施含氯肥料。

2、施肥量:一般要求中等肥力烟田,亩施纯氮2.5-3.5 公斤, 氮磷钾之比1:1-1.5:3-4。增施有机肥,饼肥要达到30-35公斤。

3、施肥方法:农家肥、饼肥、磷肥、60-70%的复混肥和50%的钾肥混合后作为底肥使用;20%的复混烟草专用肥、20%的钾肥,充分混合后作穴肥使用;其余的肥料作追肥使用。

二、大田管理

1、合理灌水,促进生长。还苗期、伸根期土壤含水量应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旺长期保持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成熟期适当控制水分,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60%左右,在天气干旱情况下,应浇水2~3次。

2、加强烟田中耕,及时松土保墒,清除杂草。小苗偏管,确保大田整齐一致。可用0.3%的硝酸钾水浇施,每株0.5-1公斤,促使快速生长。旺长期清除接近地面的3—4片假熟、破烂、有泥污的土脚叶,改善烟田通风透光条件,防止底烘。

3、及时平顶、化学抑芽。烟田50%烟株中心花开放时,根据烟田施肥情况及烟叶长势,及时合理进行烟田平顶,确保烟株正常圆顶。一般采用二次打顶法,并多留1-2片叶,搞高收益。打顶后及时抹杈,然后使用灭芽灵等进行化学腋芽,抹杈后及时把烟杈清出烟田。

三、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1、花叶病:苗期用药1~2次,移栽前1天一定用药1次,以防止病毒在移栽时通过接触传染;在移栽后的生长前期施用2~3次。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好的抗病毒剂有:20%病毒特700~1000倍、2%菌克毒克水剂200~250倍、0.5%净土灵水剂400~600倍等。

2、黑胫病: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发病初期灌根1~2次。 连作有病烟田必须在移栽后即用药,连续用药2~3次。

3、根黑腐病: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45%大克力乳油500~800倍液灌根。

4、赤星病:40%菌核净400~500倍、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10%宝丽安(多抗霉素B)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7~10天一次,一般2~3次。

5、角斑病与野火病:初发生时喷1:1:160波尔多液或200单位/ml农用链霉素,7~10天1次,连喷2~3次。烟草角斑病与烟草赤星病混合发生时可用45%金叶舒可湿性粉剂500倍连喷2~3次。

(二)主要虫害防治方法

1、大灰象甲、拟地甲、蚯蚓、蛴螬:用15公斤麦麸或豆饼炒香与90%敌百虫0.5公斤或4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兑水5公斤拌匀制成毒饵,傍晚撒于烟田诱杀幼虫。

2、地老虎、金针虫:移栽时穴内环施毒饵,每亩2—2.5公斤。或于移栽后用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90%敌百虫600—700倍液,喷淋烟株或灌根。

3、烟蚜:覆盖地膜,趋避蚜虫;及时打顶抹杈,恶化烟蚜食物条件;药剂防治。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000倍、5%吡虫啉1200倍喷雾进行蚜虫的防治。

4、烟青虫:幼虫3龄以前,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1000~2000倍液、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90%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

5、斑须蝽 :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2.5%敌杀死2000倍液喷洒嫩叶。

第二篇:恩施州2009年烤烟生产技术要点

经过对2008年烟叶生产技术方案和技术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制定2009年烤烟生产技术要点。

1、种植品种

种植品种以K

326、云烟8

7、云烟85为主,搭配种植其它品种,示范部分新品种或品系。

2、土地选择

(1)土地选择:冬闲土、小麦前茬或大蒜前茬土、干塝田,杜绝油菜和洋芋前茬。

(2)轮作面积:在不影响种植规模稳定的条件下,逐步扩大轮作比例,减轻土地连作障碍。

3、土壤改良

(1)改良土壤途径

物理措施:深耕冻土,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少病虫越冬基数,深耕深度20-30cm。

化学措施:对于易发根茎部病害的低洼地、酸性较重的土壤施用石灰调节土壤PH值。烟地普遍施用腐熟有机肥、腐熟秸秆、饼肥等技术调节土壤有机质的碳氮比值。

生物措施: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土壤微生物制剂或种植绿肥进行土壤改良。

(2)绿肥种植

田块选择:低海拔的水稻土、肥田以及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3.0%的田块建议种植禾本科或十字花科绿肥,其它区域种植豆科绿肥(如紫花芍子)。海拔1400m以上烟区种植绿肥难以达到生物量,建议采用冬耕冻土技术进行土壤改良。

播种时间:最适宜播种时间在7月下旬至9月中旬,最迟不得超

过9月底。即:待烤烟下部叶采收结束或前作作物玉米采收后,进行播种。

播种方法:提倡撒播,如果采用条播,播幅应达到40cm以上。 耕翻绿肥:翻压时间为移栽前40天左右。两种翻压方式,即割草翻压和聚垄翻压。割草翻压:将绿肥距地面20cm割断,并切成20-30cm小段后翻压,翻压深度20-25cm;聚垄翻压:将绿肥平地割断均匀铺放于垄沟后翻耕盖土,翻压深度20-25cm。翻压量:1000-1500公斤。

绿肥留种:较低海拔的烟区进行绿肥留种,要求分户留种,可在田边地角或空地留种;中高海拔的烟区,由于气候和烟草生产期的原因,建议不留种。

4、育苗环节

(1)成苗标准

膜上烟:苗龄55-65天,7-8片真叶,茎高8-12cm,烟苗茎秆粗壮有韧性,根系发达,无病。

膜下烟:苗龄45-55天,烟苗茎高3-4cm,5-6片真叶,烟苗健壮无病。

(2)育苗基质

育苗专用泥炭基质、炭化谷壳基质、煤灰基质(需加30%的珍珠岩或蛭石)、沙体基质(河沙或山砂+珍珠岩或蛭石)。

(3)营养液

用烟草专用复合肥进行配臵,方法及比例参照2008年技术方案。为提高烟苗质量,每标准厢(21盘/3亩)的基质里加过筛的磷肥0.5公斤。

(4)池水深度

漂浮育苗:首次加水2-3cm,只要能托起浮盘即可,烟苗进入大十字期后加水至5-10cm;

沙培育苗:首次加水1-2cm,大十字期前保持干湿交替,烟苗进入大十字期后结合喷施营养液进行水分补充。

5、移栽准备

(1)露地栽培。海拔1000米以下区域可采用露地栽培,于移栽前7-10天完成单厢起垄,垄高10-15cm,垄面宽70-80cm;

(2)半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海拔1000-1300米区域,于移栽前10天左右完成施肥起垄、适墒盖膜,垄高15-20cm,垄面宽50-60cm;

(3)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区域:海拨在1100~1300m烟区的“岩坷地”,海拔1300米以上区域,于移栽前10天左右完成施肥起垄、足墒盖膜,垄高30cm左右,垄面宽40-50cm。

6、平衡施肥

(1)施氮量及配方比例

上等肥力土壤:施氮量为5—6 kg/亩,N:P2O5:K2O为1:1-1.5:3-3.5;

中下等肥力土壤:施氮量为6-7.5 kg/亩,N:P2O5:K2O为1:1-1.2:2-3;

水田改种:施氮量4-5 kg/亩,N:P2O5:K2O为1:1.2-1.5:3.5-4。

(2)重视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重视腐熟有机肥(腐熟厩肥、饼肥)施用,并补充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并在烟草专用复合肥中补充氯离子。

(3)基肥施用时间及方法

地膜烟区在移栽前25—30天施用基肥,露地烟移栽前7—10天。地膜烟采用宽带条施,露地烟采用大窝穴施。

(4)追肥施用方法

露地烟:采用两次追肥法,一次为移栽还活后的提苗肥,为速效氮肥兑清水或淡粪水淋施,如二元素追肥;另一次为结合中耕培土的钾肥追施。(如用硝酸钾提苗,则在移栽后15天左右一起施用)。

半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可以将提苗肥和陪嫁土一起施用,在陪嫁土中加2.5公斤左右的烟草专用复合肥,加厩肥、草皮灰一起堆积腐熟,确保移栽烟苗迅速吸收养分。移栽25-30天左右,揭掉地膜,除草松土,追施钾肥(硫酸钾),然后进行培土。

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除提苗肥和陪嫁土一起施用外,所有肥料全部作为底肥施用。减少施肥环节,减少对地膜的破坏。

7、烟叶移栽

(1)移栽规格:确保亩栽烟900-1000株,上等肥力土壤、水田改种和海拔1300米以上区域保证900株,其它区域不低于1000株;株距110-120cm、行距55-60cm。

(2)移栽方法:

露地栽培:单厢起垄后,按合理的株距,挖一直径30cm、深15cm的大窝施入肥料,将肥料充分拌匀后覆盖细土,然后栽入烟苗,壅土培垛,使土与烟垛紧密结合,然后浇水,待水渗后,撒上农药再覆土。移栽还活后结合松蔸除草、追施提苗肥进行小培土,保证不裸露茎杆。

地膜覆盖栽培:按合理的株距进行打孔,孔的直径7cm、深度6~10cm,然后植入烟苗并浇水,用营养土将烟苗稳住,暂不封口,待烟苗开始长新叶后进行封口;一是为地下害虫留出逃生通道,避免直接危害烟苗,减少缺苗断垄;二是避免营养土溅到烟苗生长点,影响正常生长;三是避免粘性营养土因雨水浇淋,天晴后在地膜上结块,枯住烟苗茎杆,出现僵苗。如烟苗高度小于打孔深度,则在孔内先覆盖一层营养土,再植入烟苗。

8、田间管理

(1)揭膜培土

揭膜培土是一项系统的技术,从施肥起垄开始就要按照揭膜培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实施,而不是到田间管理环节来强调揭膜。

栽后25~30天揭掉地膜,同时进行松蔸除草,追施钾肥,及时

进行培土,培土高度必须达到30cm以上,且垄体饱满。揭膜必须培土,单纯揭膜而不培土没有任何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揭膜时应将地膜清理干净,减少污染。

揭膜时间要灵活掌握:

一是对于烟叶生长出现僵苗、脱肥的,不论海拔高低一律揭膜,并及时松土补充水分,肥料施用不足或肥料流失严重的适当补充复合肥;

二是揭膜培土时间应在移栽后25-30天,如天气预报揭膜后有持续干旱则无浇水设施烟区不宜揭膜,如有强降雨也应灵活掌握是否揭膜;对于海拔1300米以上烟区可以实行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

三是揭膜、松土、培土应配合进行,做到边揭膜、边松土、边培土,而不是所有烟田揭膜后再进行松土、培土。

(2)水分管理

地膜覆盖土壤墒情:半生育期地膜覆盖提倡适墒覆膜,全生育期地膜覆盖采用足墒覆膜。控制伸根期土壤水分,促进根系发育。

旺长期和圆顶期要确保水分供应,如遇干旱,进行浇水,对中低海拔烟区可推行后期秸秆覆盖保水。

烟田排水,对于低洼地、水改旱烟田,要确保排水通畅。

(3)打顶抹芽

采用中心花开放50%时一次性打顶,留叶数18-22片。凡留叶数达不到留叶数下限或营养过剩的烟叶,可以留二杈烟,现蕾打顶后,于顶叶倒数2-3片叶位臵培育一个杈烟,留叶数4-6片。

9、病虫害防治

(1)烟草普通花叶病和黄瓜花叶病

烤烟普通花叶病和黄瓜花叶病为烤烟主要病毒病,通过蚜虫和接触传播,因此防治重点是对蚜虫的控制和田间卫生操作。凡是团棵以前发生的病毒病绝大多数是由于烟苗带毒所致,因此要控制烟苗带

毒。一是育苗大棚门及通风口设臵60目的防虫网,避免蚜虫危害;二是育苗过程中做到卫生操作,减少人为传播,育苗大棚群设臵一个参观棚,其余苗棚谢绝参观,对移栽进大田烟苗用试纸进行带毒鉴定,带毒烟苗不移栽进入大田;三是做好大田期蚜虫的防治,采用黄板、黄皿、银灰色地膜诱杀蚜虫或用化学农药防治蚜虫;四是及时喷施抗病毒抑制剂,分苗期、移栽还活、团棵、旺长期喷四次抗病毒抑制剂。

(2)烟草根茎部病害

农业措施:通过土地轮作、种植绿肥改良土壤,注意田间排水,土壤中施用石灰调节土壤PH值等方式,降低根茎部病害的发生;

生物措施:在漂浮育苗营养池中加生物农药百抗,提高根系活力,减少烟苗带病;

化学药剂:用58%甲霜灵锰锌、农用链霉素、移栽灵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3)蝗虫

对于望城坡烟区的蝗虫,采用化学药剂配人畜粪尿进行诱杀,种植玉米隔离带的办法,防治蝗虫。

10、成熟采收

重点抓好下部叶适时早采,打顶后7-10天开始采收底脚叶和下部叶;上部叶充分成熟后一次性集中采收或半斩株采收带茎烘烤。

11、烘烤

在保证强制通风的前提下,尽量扩大密集烤房的装烟密度。在烘烤过程中,强调42℃和54-55℃稳温过程,促进致香物质形成和烟叶香气的体现。

第三篇:巴东县2011年烤烟生产技术改进要点

为了全面提升巴东县2011年烟叶生产水平,突出质量兴烟,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实现,针对我县2010年烟叶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完成计划为目标,以降碱增香为重点,以成熟度为核心,改善烟叶内在化学成份的协调与平衡,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对烟叶生产关键技术做如下改进:

一、育苗

(一)存在的问题。

巴东烟区基础设施条件较为薄弱,改造和建设难度也较大,烟叶育苗基础设施更是如此,在部分烟区仍然存在壮苗率较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地区,但是近年通过商品化集中育苗,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二)改进措施:

(1)按不同海拔确定播种时间,800以下2月25日前、1300米以下2月底、1300米以上3月5日前播种结束;

(2)执行湿润育苗措施,严控池水深度在出苗前不超过1厘米;三是落实多炼少剪、促根控叶的原则,将第一次剪叶时间推迟到烟苗长到6叶1心时,苗期剪叶次数控制在3此以内,移栽前7-10天断水断肥炼苗,干湿交替使烟苗逐渐适应大田环境,确保壮苗移栽,提高成活率。

二、平衡施肥

(一)存在的问题。

(1)氮肥施加量偏高。通过调查了解和从烟叶可用性、化学成分等方面来看,氮肥施加量明显偏高。对于烟农来说,片面追求产量

不追求质量,并不能增加烟叶生产收入,反而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烟叶质量和提高烟叶烘烤难度。

(2)是部分烟农对追肥认识不足。烟叶生长不同时期对肥料的需求是不同的,习惯上烟农为了降低劳动强度,将化肥一次性施足,而没有根据烟叶的需肥规律进行追施的现象,这就造成了肥料的利用率低,烟叶肥料供应不科学等问题。

(3)巴东烟区位于大巴山脉的主要部分,土壤发育程度较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较低,营养供给能力较差,科学使用有机肥是一个重要的土壤改良措施,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技术员和烟农对于有机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

(4)土地资源的紧张,山区可利用土地较少,长年的烟叶连作已经导致了病虫害的频发,近几年虽然在大力推广饼肥和农家肥的施用,但要全面普及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二)改进措施。

(1)控制氮肥施用量,烤烟亩平施氮量6公斤以下,白肋烟亩平施氮量15公斤以下;

(2)全面推广土壤改良技术,扩大种植绿肥的面积以及范围,增加有机氮的比例,在所辖烟区进行推广示范,并且编辑烟农手册,让广大烟农学习交流;

(3)增施有机肥。饼肥亩平不低于20公斤,推广面积2.5万亩;陪嫁肥亩平施用1000公斤,推广面积5.5万亩。1000公斤陪嫁肥混兑5公斤的烟草专用肥,堆积覆膜发酵,在移栽前20天,根据实际情况,或条施或穴施,以此来改善土壤状况,提高肥料利用率,对烟叶起到增产提质的作用。一般田块专用肥70%作基肥,30%作追肥。其中氮肥的50%可以用有机氮代替,以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

降低烤后烟中烟碱的含量。硫酸钾一般全部用于追肥;

(4)有条件的烟区可以增施硝态氮。在土壤肥力较好,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当减少氮肥使用量1/4到1/3左右,改用硝态氮补充,以增加烟叶的抗病能力,并且可以增加烤后烟叶中的香气物质含量,降低烟碱含量,从而达到降碱增香的作用。

(5)有机肥的使用。火土灰作为巴东烟区当地重要的有机肥,有必要制定科学和有效的制作规范和使用流程,这对于加强有机肥的使用管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制定后,编辑成手册,在巴东烟区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陪嫁肥亩平施用1000-1500公斤,推广面达到100%。并且在有条件的地区广泛使用农家肥,全面提高烤后烟叶的香气物质含量,提高烤后烟叶的品质。 (6)、施肥方法

底肥:60~70%的氮(上等肥力及土壤粘重田块70%,中下等肥力和中性、沙性土壤60%)、100%的磷、60~70%的钾(水田60%,旱地70%)作底肥,具体肥料品种有:烟草专用复合肥、磷肥、镁肥、硼肥、腐熟有机肥、饼肥、绿肥压青;进行条施、双侧条施或大窝穴施,起垄前施入。

提苗肥:烟苗移栽大田后,及时追施氮肥,为还活的烟苗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促进烟苗早生快发,起到壮苗抗病的效果。要对弱苗、小苗施“偏心肥”,完成三类苗提苗升级,消除三类苗。提苗肥的种类是硝酸钾或二元追肥,提倡施用硝酸钾。海拔800m以下烟区在移栽7~15天进行浅中耕时施用,施用时必须兑水于最长叶尖垂直部位打孔淋施,施肥深度不低于10cm;海拔800m~1300m的烟区,提苗肥结合陪嫁土于移栽时施入;海拔1300m以上烟区, 提苗肥结合陪嫁土于移栽时施入。

追肥:肥料为硫酸钾;海拔800m以下烟区在中耕培土时施入; 海拔800m~1300m的烟区,在地膜覆盖25~30天结合揭膜追施,将追肥于最长叶尖垂直部位打孔施入,并淋水覆土; 海拔1300m以上烟区,将钾肥于最长叶尖垂直部位打孔化水施入,并浇水、覆土;施肥深度不低于10cm。增强合理灌溉意识,以水激肥,实现水肥协调,提高肥料利用率。

注意:团棵前期如果垄体含水适宜,肥料充分发挥作用后仍然表现缺肥,可以适当补充速效肥料硝酸钾,但中耕培土后禁止氮肥的施用,宁愿浇水也不能施用氮肥,否则容易导致烟叶贪青晚熟。地膜覆盖打孔追肥后必须用土覆盖施肥孔穴。

(三)不同海拔区域平衡施肥改进措施

针对不同海拔,有针对性的制定生产技术改进措施。根据巴东植烟区域的具体地形和海拔特征,可以分为800-1000m, 1000-1300m,1300m以上三个区域。

不同海拔区域的技术改进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个区域,800m-1000m。

该区域具体以降低烟碱含量为主,针对性措施主要是降低化学氮肥使用量20%左右,增施有机肥主要以火土灰陪嫁肥为主,每亩1000公斤左右,同时亩平使用发酵腐熟的饼肥20公斤。 (2)、第二个区域,1000-1300m。

这部分烟区,烟叶生产前期以防治早花和花叶病为主,在培育壮苗的基础上,增加肥料的使用量,并且全面推广地膜覆盖生产技术措施,全面普及适时揭膜措施,以保证植烟土壤的温度不降低,烟叶生长发育良好。另外,在原有的施肥基础上,火土灰的使用量增加到2000斤/亩左右,以提高土壤的持续供肥能力,提高烟株对花

叶病和烟叶早花的抵抗能力。 (3)、第三个区域,1300m以上。

对于该区域的重点改进措施是严控亩平纯氮施用量在5公斤以内,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增加亩平植烟数量烤烟925株以上,白肋烟亩平要达到1000株以上,杜绝早打顶,烤烟有效留叶在18片以上、白肋烟在22片以上。

(四)不同土壤肥力类型平衡施肥改进措施

根据200

8、200

9、2010三年的土样检测分析结果及烟叶大田长势,为防止烤烟长势过旺导致上部烟叶可用性下降,通过提高肥料利用率配套技术措施实现平衡施肥,单产目标确定为125—150公斤,建议全县烤烟施氮水平及配方比例为:

一类土:指坪坝、槽口、三年以上的水改旱地,土壤粘性较重,土壤肥力较高,多年来烟叶长势比较旺盛,容易出现贪青晚熟的植烟土壤,主要分布在茶店子-绿葱坡区域。每株施纯氮量5.5g,N:P2O5:K2O=1:1.3:2.3。

二类土:指肥力中等的坪坝、槽口土壤、肥力较高的缓坡地,以及中性的坪坝、槽口土壤,保水保肥力中等,多年来烟叶长势合理,易于烘烤的植烟土壤,主要分布在沿渡河-官渡口-茶店子的缓坡地等。每株施纯氮量6.5g,N:P2O5:K2O=1:1.2:2.3。

三类土:指肥力偏低贫瘠的高山地带,以及酸性的不良粘性土壤和沙砾较多的土壤,保水保肥力一般,多年来烟叶长势较差,较难烘烤的植烟土壤,主要分布在大支坪-野三关的山岗地等。每株施纯氮量7.0g,N:P2O5:K2O=1:1.5:3。

三、大田管理

(一)存在的问题。

山区烟叶生产劳动强度大,人力跟不上,是烟叶大田管理“揭、

扩膜”不彻底的主要原因,天气状况及最佳时间的把握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指导。

(二)改进的措施。

(1)加强宣传指导,培养烟农揭扩膜、高培土意识; (2)推广适宜于山地耕作的小、中型培土机,降低烟农的劳动强度;

(3)海拔1200米左右的烟区在移栽后30天左右,视天气情况及时揭扩膜并高培土,培土高度不低于30厘米,严禁只揭膜不培土。

四、花叶病

(一)存在的问题。

生产各环节预防不到位,田间卫生清理不及时,以及不利于烟叶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是导致花叶病频发的主要原因。

(二)改进措施。

(1)在培育健壮苗,确保壮苗移栽基础上,在烟叶生产各个环节合理安排农事操作人员,避免同一田块多人同时作业。

(2)对植烟田块在冬耕时亩平撒施生石灰50-80公斤,结合深翻冻土,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发病率。

(3)采用药物防治,在苗期普遍施用防病毒病药剂进行苗床喷雾,切实把好移栽带药关。

五、烟叶质量

(一)存在的问题。

(1)调制后烟叶成熟度不够,单叶重较低,含梗率高,可用性中等,青杂色有一定比例,橘黄烟比例不高,烟碱含量稍高,重点在上部叶。目前,烤烟的烘烤技术是相当成熟的,基本上所有的特殊烟叶都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来达到烤黄、烤熟、烤香的目的。但实际操作

中因烤房设备的局限和烟农对“三段式烘烤”工艺掌握不够,变黄时间短及重温度轻湿度的习惯,导致烤后烟叶青杂色较多,香味不足,而且在烟叶调制后期,“半斩株”烘烤推广面不大;

(2)烤房不能完全配套,烟农对烘烤工艺以及“半斩株”烘烤技术掌握不熟练,运用不到位。

(二)改进措施。

(1)全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控制亩平施纯氮在6.5公斤以内,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亩平1000-1500公斤陪嫁肥移栽、亩施20公斤以上的饼肥和1000公斤以上腐熟农家肥,促使烟叶养分均衡协调,使烟叶正常成熟落黄;

(2)增建密集式烤房,力争2-3年达到密集式烤房能与种植面积配套;

(3)加大培训指导力度,让烟农真正能运用“三段式”烘烤工艺,适度延长烟叶变黄时间,尽力将定色阶段的湿球温度稳定在40℃,提高橘黄烟比例,提高烟叶香味。

(4)推广普及烤烟上部叶4-6片一次性烘烤,降低上部叶杂色程度,提高烟叶可用性。

(5)在现有晾房基础上,增加晾房数量,并且研发改进新的晾房,提高晾晒效率,降低烂烟现象的发生。同时进一步推广白肋烟摘除底脚叶后的斩株晾制技术,提升白肋烟晾制水平。

六、灾害性气候的应对

(一)特殊气候下的田间管理

移栽后多雨气候:移栽后遇长时降雨,重点防止淹水条件下的根死亡。解决措施主要是移栽前起高垄;平坦易积水田块,要挖好腰沟和围沟,疏通积水。

移栽后持续干旱:烟苗还苗后,适度干旱有利于“蹲苗”,促进根系发育,且有地膜覆盖,水分散失较少。但持续干旱会引起烟苗生产缓慢,生长势减弱,诱导花叶病发生。因此,烟株在团棵期前遇持续干旱,进行一次灌溉即可,灌水量为1kg左右。

旺长期多雨气候:如果烟叶在旺长期遭遇长期阴雨寡照天气,由于降水量大及降水时间长,造成肥料流失大,影响烟叶的正常生长发育。根据烟叶生长时期和长势适当追加硝酸钾,确保烟叶正常生长和成熟。

旺长期持续干旱:在旺长前期期,天气干旱可适当推迟揭膜时间,发挥地膜的保水效益。如果在旺长中后期持续干旱,垄体内水分减少,肥料释放减少,而烟株此时对水肥的需求较大。因此,必须要利用现有烟水配套工程对烟叶进行灌溉,平均每持续7-10天灌溉1次,灌水量为1.5-2kg,加强水肥耦合,促进肥料的发酵养分释放,确保烟叶正常生长。

无论干旱和多雨天气,高培土、起大垄均是一项防涝、抗旱、保肥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特殊气候下的烘烤

成熟期多雨,含水量大的烟叶:雨水过多条件下成熟的烟叶,尤其是下二棚叶或过于繁茂烟田的嫩黄烟,表现营养不良,叶内干物质少、水分大,烘烤时变黄快、变黑也快,耐烤性差。首先要适时早采第一炕,尽可能避免采雨淋烟和露水烟;其次是编烟密度和装烟密度略少于正常烟叶;第三在烘烤时高温快烤、严防烤黑,做

到先高温低湿脱水、再降温保湿变黄,

成熟期干旱、含水量少的烟叶:这类烟叶往往营养不良、发育不全,叶内干物质积累少,含水率偏低,烘烤时变黄、定色较困难,已出现浮青和微带青,也容易出现大小花片。首先要力争采收成熟烟叶,协调变黄和脱水的矛盾;其次在不超载的前提下,尽量将烤房内装烟密度加大;第三烘烤时湿球温度过低要向烤房内补充水分;第四变黄起点温度控制在38℃甚至更低,保持干湿球温度差在2℃以内,如大于℃进行人工补湿。变黄后期干球温度逐渐升至42℃左右,湿球温度控制在37-38℃。转火时底层烟叶达到全黄、主脉变软,此后每2小时升温1℃,48℃以后以每小时升温1℃到53-55℃稳火定色,整个定色期湿球温度一直稳定在37-38℃。

返青烟:已经或接近成熟的烟叶降雨的影响,重新恢复生长,叶色转青,烘烤时既易烤青又易烤黑。首先要推迟采收时间,雨过天晴后,力争使烟叶在田间能够再度表现成熟特征时进行采收。其次采用“高温变黄、低温定色、边变黄变定色”的烘烤办法,点火后以每小时1℃升至40℃,干湿球温度差尽快增至3℃左右,促进烟叶水分汽化并及时排出,当底层烟叶达到黄带浮青、主脉变软时立即转火,以每2-3小时1℃升温至46-47℃并充分延长时间,湿球温度稳定在37℃左右,使底层烟叶完全变黄小卷筒,然后转入正常烘烤。

(三)雹灾和风灾

雹灾:一是科学监控,加强冰雹的预警预报工作;二是明确责

任,严格作业程序,做好防雹工作。三是在旺长期发生雹灾后,及时展开生产自救,迅速清理残伤叶;严重烟株可每追施10-15kg硝酸钾,及时打顶,留一根茬烟,挽回一定经济损失。在成熟期发生严重雹灾后,及时拔掉烟株,改种其他农作物。

风灾:一是合理排列行株向,减小风的冲击;二是及时揭膜培土,烟株到团棵时揭开地膜,高培土,促进不定根生长和根系下扎,增强烟株稳定性;三是确定合理烟株高度,烟株打顶后高度不超过125cm;四是发生风灾后,及时展开生产自救,迅速扶直烟株,再次培土。

七、非烟物质控制 (1)存在问题

2010年技术要点未提及非烟物质控制。 (2)改进要点

从烟叶大田管理、采收、编烟、烘烤、分级、扎把、堆放、包装、交售、仓储各个环节认真做起,严格控制非烟物质(包括编织袋、化纤绳带、塑料制品;动物产生的杂物、皮毛、羽毛及小昆虫;塑料和泡沫塑料制品;各种油类、化妆品;金属、石块、玻璃等坚硬物质;各种草类、树枝、竹木制品;烟头、食物、衣物和各种纸类制品等)。

八、烟用农机具操作 (1)存在问题

2010年技术要点未提及农机具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2)改进要点

随着烟用农机具的逐渐增多,农机户根据服务项目、作业数量

和经营管理能力,选购农机具后,必须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调整和试运转。使用中,按照机务规章要求操作,并按时按项坚持技术保养和妥善保管。发现故障要及时排除,达到通过技术检测查看情况并进行修理。

对于起垄机来说,其机器技术状态要达到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要达到油净、水净、空气净、机器净;要保证技术状态完好。

对于作业机械来说,它的技术状态要达到操作灵活、转动灵活、升降灵活;还要不框、不钝、不锈蚀、不变形、不缺件;作到技术状态完好。 1)农机具的试运转

新的或者经过大修的农机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试运转,也叫磨合,也就是利用一定时间,加一定负荷和速度的运转。磨合的程序一般为空转磨合、空驶磨合、带负荷磨合。每种农机具各有不同的磨合规范,要按要求磨合机械。 2)农机具的技术保养与故障

定期对农机具的各部件进行系统的清洗、检查、调整、紧固、润滑和更换部分易损件的技术保养。目的在于延长零件正常磨损时间,保持拖拉机和农机具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也降低生产成本。

起垄机和农机具的故障有以下一些征象,即作用反常、声音反常、温度反常、外表反常和气味反常。产生故障的原因一般是机具本身结构失常或者操作使用不当。农机用户应根据具体机具及具体

故障及时排除。 3)农机具的正确操作

每种农机具都有自身的结构和功能,都要按一定的规程操作。以起垄机为例,正确的操作为:

1.正确起动发动机。任何一种起垄机,在起动之前,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加足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变速杆放在空档位臵;轮胎气压或履带张紧度正常;各种连接紧固;摇转曲轴数圈。起动时,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防止明火起动、加油起动。

2.正确操纵起垄机。在拖拉机起步、行驶、转向、倒退和挂结农具时,要正确使用离合器、变速杆、操向杆、制动器、手油门,杜绝一切不良习惯。 4)农机具的保管

起垄机和农机具受季节的限制,一年中工作的时间很短,大部分处于停放不用状态,如果保管不当,由于温度、湿度、阳光、尘土、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金属的锈蚀、木质的腐朽、橡胶的老化和零部件的变形。因此要提倡库棚保管,以防受潮、脏污和阳光直射老化等。

起垄机每天用完后,坚持班次保养,停放在库棚之中。没有库棚,也要用塑料、苫布盖好,防止风吹雨淋日晒。长期保管应做好以下工作:清除外表尘土、污泥;放净冷却水;卸下喷油嘴,包扎妥当,专门保管;加注黄油,盖上排气管;将轮胎垫起来。

农机具的保管主要应当做到清洁、涂油防锈,垫起工作部件。

对帆布、皮带、链条、橡胶等易变形、易老化零件,拆下来单独保管。

第四篇:生猪养殖主推技术

(一)

一、生产关键技术

1.杂交繁育技术。由于不同品种之间杂交优势的存在,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均不同程度优于纯繁群体。因此,杂种优势的利用日益成为发展现代生猪生产的重要途径,杂交繁育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终端杂交:包括二品种、三品种终端杂交两种方式,前者为采用来源不同且具有互补性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商品猪的杂交方式;后者为采用来源不同且具有互补性的第三品种与两品种杂交母猪进行杂交生产商品猪的杂交方式。

(2)回交:用杂种猪作为父本或母本(常用作母本),与其中一个品种种猪进行交配的杂交方式。

(3)轮回杂交:用几个种群轮流作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用的母本种群除第一次杂交是用种群中的一个之外,各代均用杂交所产生的杂种母畜,各代所产生的杂种除了部分用于继续杂交之外,其他母畜连同所有公畜一律用作商品。

(4)终端轮回杂交:采用轮回杂交方式生产后备母猪,然后将这些杂种母猪与终端父本交配生产商品肉猪。

我国在杂交优势利用方面正由长本、杜本、大本等的二元杂交繁育模式向杜长本、杜大本、长大等三元杂交繁育模式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广泛采用了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模式(图1)。

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①最大的杂种优势(F1母猪和商品猪);②来自种群的基因缺陷不会被带入商业环节;③最佳的繁殖性能和胴体优势;④均匀的生长率以及胴体性状最大限度统一。

2.后备母猪体型外貌评价技术。母猪生产力的总体目标为:①每窝产仔数最多;②仔猪出生体重最佳;③每年窝数最多;④哺乳能力最强;⑤生产寿命最长。有许多标准用于评估候选更替母猪。图2显示生产者评估种群中更替母猪所期望的性状。面颊齐整:面颊、脂肪的齐整度反映动物相对较瘦。

胸深且宽:反映肌肉度,表明其采食量大,可消耗大量的饲料,且肺活量好。膝关节位置合理:表明前肢结构合理,动物步态好,表明寿命长。

腹线突出且位置合理:有足够的功能乳头,乳头间距合理,喂奶时可哺育大量的仔猪。系部无损伤:后肢结构合理,保障良好的步态,站立容易。

骨重:保障动物站立在粗糙的生产环境,成熟时可足够支撑其体重。阴户突出且平:阴户大且平,保证顺利完成配种、分娩过程,同时,避免尿液流出时感染生殖道和子宫。

◎图2 后备母猪评估性状(资料来源:Ken Stalder, Gilt selection manual)

后腿肌肉深且长:如果希望整个身体的肌肉丰满,后腿是评估肌肉丰满度的理想值。后腿也不要太突出或呈大而圆的形状(像篮球一样),这样的猪行走困难。

尾根高:表明臀部结构合理,对后肢位置的合理性起重要作用。后臀长且平:对后肢位置的合理性起重要作用,同时使背腰平直。

背腰平直:避免选择弓背和凹背的个体,该性状会遗传给下一代,导致上市后加工困难。身体长:使动物个体不用过肥即可达到足够的体重,此外,身体长有利母猪乳头排列间距宽,可哺乳更多的仔猪。

肩部平滑:是评估后备母猪脂肪沉积度的重要指标,突出的肩部没有足够的条件维持较长的生产寿命。

肋骨深且有弹性:肋骨的形状有利于母猪站立运动,尤其是饲养在分娩或妊娠定位栏时。身体深:胸宽、体深的母猪拥有较大的身体容量,有利于母猪采食较多的饲料,肺活量也大。跗关节合理:后肢结构和良好行走的关键,跗关节位置不合理或肿胀会引起站立困难。

3.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图3)的推广应用对养猪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自2007年国家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以来,我国规模化猪场人工授精的比例超过65%,大型规模化猪场超过90%。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公猪的使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优秀种公猪的利用效率。其主要意义在于:一是提高遗传上优良公猪的利用率;二是减少公猪存栏,降低投资;三是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四是提高后代的一致性,改善产品质量;五是减少因配种受伤而淘汰的母猪数;六是利于精液质量的控制;七是利于大型商品猪场实现杂交计划。同时,人工授精对生产管理要求也更高:一是需要高的管理水平;二是

要求发情诊断更准确,以获得较高分娩率和较多窝产仔数;三是须每日两次检查发情;四是卫生要求更高,设备的消毒要求严格。精液的完整评价一般包括射精量、总精子数、精子活力、畸形率、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数等。通常情况下,公猪的射精量为150~250毫升,通常范围会在50~500毫米,但实际生产中采精量低于100毫升时应弃去。根据《种猪常温精液》标准(GB 23289-9)的要求,对于原精液,精子活力应大于等于70%,精子畸形率应小于等于20%,乳白色,无脓性分泌物,无皮毛等异物。

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饲料添加剂应用技术

1.利用氨基酸平衡低蛋白日粮能够显著减少氮的排放。氮是猪粪尿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在综合猪场,排入环境中的氮在70%以上。减少氮排出量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保持日粮氨基酸平衡和满足猪生长发育需要的前提下,降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平均而言,每减少1%的蛋白质,就可以使氮排出降低10%,低蛋白日粮至少可以使氮排放减少25%,如果饲养阶段设置越多,那么,氮排放最多能够减少50%。一个万头猪场一年粪尿的排泄量是3万吨(1.7万吨尿,1.3万吨粪),采用低蛋白日粮技术后,粪尿的排泄量减少7000吨以上。

2.添加植酸酶能够减少磷的排放。磷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与钙等物质共同形成骨骼和牙齿以及以磷酸根的形式参与各种生命代谢活动。然而,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有60%~80%的磷是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的,而植酸磷是饲料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之一。猪饲料中通常含有大量米糠、麦麸、棉粕和菜粕,植酸磷的含量一般可达0.25%~0.4%。由于猪体内缺乏植酸酶,所以猪对饲料中植物性磷的利用率只有15%左右,85%的磷将随粪便排出体外,我国每年从畜禽粪便中排出的磷达250万吨,严重污染环境。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代替部分磷酸氢钙,由于饲料中天然磷一部分被吸收,动物粪便中磷的排除量可减少40%~60%,减少了集约化畜牧场排出粪便中磷对环境的污染。增加植酸酶的使用,可以减少无机磷的使用,也可以更好地缓解动物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猪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使磷的利用率提高50%~70%,粪磷含量降低30%~50%,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提高2%~5%,排泄量减少5%~10%。释放植酸盐中被螯合的钙、锌、铜、铁等矿物元素,利用率提高9%~13%。

3.有机微量元素的合理使用可减少矿物质的排放。高铜高锌的大量使用所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每年使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为15万~18万吨,但由于生物效价低,有10万吨左右未被动物利用的矿物质随粪尿排出,成为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具有环保优势的有机微量元素物质出现,被认为是代替无机微量元素最合适的产品。同时,随着各国对畜禽养殖重金属的排放进行严格限制,有机微量元素物质迅速成为当前国内外养殖的首要选择。例如:在仔猪、小猪阶段:添加有机铁(如富马酸亚铁)84毫克铁/千克+有机锌(如蛋氨酸锌)80毫克锌/千克+有机铜(如赖氨酸铜)100~125毫克铜/千克;生长猪阶段:有机铁70毫克铁/千克+有机锌80毫克锌/千克+有机铜100毫克铜/千克;肥育猪阶段:有机铁56毫克铁/千克+有机锌60毫克锌/千克+有机铜50毫克铜/千克。而且全期不加砷制剂。这可比传统使用普通高铜、锌、铁饲料提高猪生产性能、饲养经济效益,改善肉猪外观经济性状,使肝脏中铜、锌、铁含量降低30%~50%,砷含量降低75%~85%,铅含量降低50%以上;肌肉中铜、锌、铁含量无影响,砷含量降低50%~80%,铅含量降低50%~70%,镉含量降低70%~75%,同时使铜、锌、铁的排放降低40%~50%,砷的排放降低80%~90%。在60~90千克肥育猪阶段,联合应用赖氨酸铜(4毫克/千克)和硫酸铜(2毫克/千克)、蛋氨酸锌(60毫克/千克)和硫酸锌(30毫克/千克)、蛋氨酸铁(60毫克/千克)和硫酸亚铁(30毫克/千克),可比传统使用普通高铜、锌、铁饲料降低铜、锌、铁的排放30%~40%,而不降低猪的生产性能。

三、猪场生产管理与环境控制技术

1.猪场粪污处理技术。

(1)猪场粪便多阶段静态通气堆肥。猪粪采用多阶段静态通气堆肥方法进行处理,该方法包括堆肥物料贮存车间、高温发酵车间、中温后熟

车间和堆肥除臭车间等部分组成。万头猪场粪便四阶段静态通气堆肥设施的平面结构如图4。猪场每天收集的粪便按照适当的比例与辅料混合,存放于堆肥物料贮存车间,7天粪便混合完成后,一起转入高温发酵车间进行第一周发酵处理,一周后转入下一高温发酵车间进行第二周发酵,以此类推,高温发酵4周后,将堆肥混合物转入中温发酵车间进行发酵后熟,一个月后转入第二个中温车间再后熟一段时间,即可生产出猪粪堆肥。

(2)猪场污水厌氧发酵后农田利用技术。猪场污水经过厌氧处理后,厌氧出水可进行直接干燥(图5),干燥后的固体作为有机肥农业利用,也可将厌氧出水直接作为液体肥料通过田间布设的管道或使用液肥施用设备用于农作物、牧草、蔬菜和果树种植(图6)。作为液体肥料利用的厌氧出水,其中不应有活的血吸虫卵和钩虫卵,蛔虫卵的沉降率在95%以上,粪大肠菌值在10-1~10-2,液体粪便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种类及其预期目标产量,并结合厌氧出水中的氮、磷养分含量进行计算后确定,不宜过量施用,以避免施肥导致的环境污染。

2.猪舍换风管理技术。大猪怕热,小猪怕冷。不同阶段的猪群,不同的硬件设施,猪只最适的生长温度、所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也不同。猪舍的通风换气是为猪群提供适宜生长温度、环境控制的第一要素。其目的有两个:①在气温高的夏季通过加大气流促进猪的散热使其感到舒适,以缓和高温对猪的不良影响;②可以排除猪舍中的

污浊空气、尘埃、微生物和有毒有害气体,防止猪舍内潮湿,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即使在冬季条件下,猪舍仍需通风换气,也就是为满足此目的。猪舍的通风换气一般以通风量(立方米/小时)和风速(米/秒)来衡量。

猪舍的通风模式有:①自然通风。设进、排风口(主要指门窗),靠风压和热压为动力的通风。②机械通风。靠通风机械为动力的通风。封闭舍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各有优缺点:自然通风节约能源、成本低廉,不会受到停电等突发情况的影响,但不能进行有效控制,如果出现问题无法及时人工干预,对猪舍所在地的自然条件要求严格。机械通风能源消耗较大、成本高,受停电等突发情况影响较大,但可对通风状况实时控制,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干预,可以适应各类地区的自然条件。现代规模化养猪,一般采用机械通风模式。而机械通风又分纵向通风和横向通风两种模式。纵向通风是风沿猪舍纵向流动的一种机械通风方式。采用纵向通风方式,舍内风速大(纵向通风舍内平均风速比横向通风高5倍以上),气流分布均匀,且可配合水帘使用,降温效果较好。国内已有许多猪舍采用了这种通风模式(图7)。

3.猪舍环境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在现代规模化猪场,生猪被限制饲养在舍内,猪舍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为此,必须对猪舍内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进行有效控制。

猪舍环境质量监测方法:猪舍内的环境质量受温度、湿度、风速、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粉尘和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动物生产和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传感器,在舍内中心位置放置传感器,可对舍内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对于猪舍内的风速、粉尘和微生物指标,目前,主要用便携式风速仪、粉尘

仪和微生物菌落计数等方法对以上指标在某个时间点、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测定。

猪舍通风降温成套技术:在猪舍环境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以环境温度对生产的影响最为突出,为避免气温骤变和夏季高温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或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猪舍的高温进行控制。由于猪日龄不同,对环境的要求有差别,相应饲养工艺和猪舍结构也有所差别,因此,应根据不同猪舍采取不同的降温技术,才能系统地解决猪场的夏季降温问题。

(1)保育舍纵向通风技术。保育猪舍内猪日龄较小,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夏季高温对保育猪的影响不大,极端高温时,只需对保育舍进行密闭(目前,保育舍基本是可密闭的有窗结构),采取全面纵向通风方法,且每秒0.5~0.6米的风速即可满足保育猪的降温需求。

(2)分娩舍全面通风与滴水相结合降温技术。分娩猪舍内有母猪和仔猪,由于仔猪和母猪的环境温度要求悬殊,可采取全面通风与滴水降温相结合的降温技术。对于该猪舍内的仔猪,通过采用与保育舍相同的全面纵向通风方法解决其降温问题,但此方法远不能满足母猪的降温需求,为此可根据分娩舍母猪定位饲养的特点,采取滴水降温(图8)的局部降温技术对母猪进一步降温,以满足其较低的环境湿度需求。对于定位饲养的妊娠母猪也可采取相同的降温技术。

(3)开放式猪舍通风降温技术及多用冷风机。生长育肥猪舍等开放式猪舍,可采用通风降温多用冷风机,冷风机在送风同时能喷出细雾,高速风使雾粒在落地之前蒸发,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实现降温。通风降温多用冷风机,在进行降温的同时,也有降尘和除臭的作用,可全面有效提高猪舍内的环境质量。

第五篇:烤烟生产工作总结

今年,是发展烤烟生产的关键年,也是特殊的一年,期间历经干旱、洪涝和高温的考验,但我乡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市、县烟草部门和县烟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科技兴烟、提高单产、主攻质量、增加效益”的工作思路,自我加压,乘势而上,实现了烤烟生产新突破。

——种植面积有新的突破。今年全乡有6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653户种植烤烟,面积达5160亩,比去年增加810亩。 ——总产量、总产值有新的突破。今年全乡有收面积4338亩,烟叶收购量达11302.15担,比去年增加2628担,总产值606.58万元,比去年增262.2万元,创特产税108.11万元,比去年增40万元,平均价为10.7元/公斤,比去年增1.82元/公斤。亩均产量2.6担,比去年增0.4担,亩均产值1396.82元,比去年增448元。 ——上等烟比例有新的突破。今年我乡中上等烟比例达 98%,其中,上等烟比例达47.1%,比去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有新的突破。在种烟户中,收入5000元至10000元的有291户,比去年增73户,10000元至15000元的有141户,比去年增78户,15000元至20000元的有47户,比去年增37户,20000元以上的有39户,比去年增30户,全乡种烟户均收入9274.5元,比去年增3446.8元,人均收入2141.12元,比去年增977元。

一、 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干部作风的转变是烤烟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县委、县人民政府把烤烟生产作为一把手项目来抓,采取强有力措施,组建挂点联系单位工作队和返乡团深入村屯开展工作,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我乡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各挂点联系单位,尽管各自的业务工作很繁忙,但仍坚持和我们一道进驻村屯宣传发动,返乡团成员还从自己有限的工资里面拿出资金扶持困难烟农。同时,县主要领导和县挂点领导以及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地头田间指导工作,这些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精神鼓舞。乡党委、政府以此为契机,把烤烟生产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为群众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优质服务,使今年的烤烟生产得以稳步发展。

(二)“早”字着手是我乡烤烟生产取得新突破的前提

今年我乡烤烟生产从“早”字着手。一是早计划。在2004年烤烟收购一结束便做好2005年计划,将任务目标分配到各村屯。二是早宣传。抓住2004年烤烟生产取得良好效益的机会,在烤烟收购期间组织未种烟群众到收购站召开现场会进行宣传发动,让老烟农言传身教。利用各种宣传阵地,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种烟积极性,掀起了一场“我要种烟”的高潮。三是早行动。在2004年的10月份就组织群众做好烟区水利的维修。今年我乡共拨出两万元的物资作为烟区水利的投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与驻军一道,共出动3200人次对12.6公里的烟区水利各主干道进行了清淤和维修,进一步完善了烟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早落实。及早落实种烟农户和面积,在落实种烟户时,坚持做到“三不

”,即思想不通不种烟,不参加培训不种烟,不建烤房不种烟。

(三)加强培训,强化科技意识是提高烤烟质量的关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烤烟生产是一项科技含量极高的项目,为此,我们抓住我县被列为全国烤烟生产标准管理示范县的机遇,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培训,强化科技意识,提高经济效益。一是把技术培训作为烤烟生产的重点工作来抓。针对不同时期的各个环节,均组织烟农进行培训,全乡年内先后举办各级培训122期次,受训人数达5600人次。二是做到“六化”即种植区域化、品种优良化、管理规范化、土壤风化、肥料腐化、追肥液体化;三是把握“三个最佳”,即选择最佳播种日期,为烟株的正常生长选择最好的气候环境;掌握最佳移栽方法,缩短还苗期;把握最佳配方施肥,把好用肥关。四是严格实行“三先三后”。即先消毒后播种、先起畦后移栽、先喷药后盖膜。五是供足旺长水,重点抓好旺长期抗旱保苗促开片,在烟叶旺长期,指导和组织群众抽灌跑马水,并及时追肥,以防脱肥。六是合理留叶和打顶抹芽,做到顶无花、株无杈、叶无虫、地无草。七是科学使用叶面肥,保证上部烟叶开片降碱,提高烟叶质量。八是坚持成熟采收和严格把好烘烤关。为了确保烟叶采收的成熟采收,我们采用发放“准采证”的同时,乡干部和户籍管理员到田间地头指导把关,以保证烟叶的成熟度。九是切实做好烟叶的贮存保管和初分级的指导工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大大提高了烟叶的质量,上等烟比例比上年翻了一番。

(四)烟农协会的成立是促进烤烟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今年初,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乡烟农自发成立了烟农协会,是我区第一家烟农协会,该协会有65名会员。协会成立以后,会员们经常出面协调烤烟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在烤烟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将研究成果指导各农户。乡烟农协会的成立和参与,助了我乡烤烟生产一臂之力,有力地推动全乡烤烟生产的快速发展。

(五)制定激励政策是调动群众种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了激发全乡广大群众种烟的积极性,我乡出台了烤烟生产优惠政策。一是烟农每交售一担上等烟均奖30元;二是农户每交售干烟奖1元/担,比上年多交奖2元/担,三是提高烤房补助;四是到乡划片特区种植的农户每亩补助租金50元及提供生产启动资金等等。通过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种烟和创上等烟的积极性,种烟面积进一步扩大,烟叶质量明显提高。

上一篇: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总结下一篇:考研什么专业不考数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