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东北军抗战史

2022-10-14

第一篇:被遗忘的东北军抗战史

被遗忘的诗性

——论《沧浪之水》的误读成因

刘 朝 勋

(中南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70003)

《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6期

摘要:池大为并不是一个人格失落的被异化的人物形象,相反,是一个既能仰望天空执着理想,又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格类型,这是一种具有弹性张力的人格类型,池永昶似的纯洁理想和马垂章治下的冰冷社会现实是天平上的两极,一端是水至清则无鱼;一端是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关键词:阎真;《沧浪之水》;读者批评;误读

《沧浪之水》出版后,好评如潮,普通读者和批评家都对它给予了极高评价。普通读者(也就是小说的主要阅读对象)把它视为人生圣经,推崇备至。文学评论家白烨则称它为“当下现实题材难得之力作”,还有评论认为“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通过对主人公池大为形象的成功塑造,不仅真切地写出了权力和金钱对知识分子人格和价值观的摧毁,而且非常生动地写出了知识分子在逐渐放弃操守时复杂而痛苦的心路历程,作品是一部当代知识分子人格失落的悲剧”,①当代社会转型中的人格异化。②这些观点有其自身的道理,但肢解了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文本的存在价值,难说不是一种片面的深刻。

产生误读有读者接受过程中的畸变和文本自身的分裂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读者接受的歧变与单一审美向度

读者依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只依据与自己阅读期待契合的文本部分片面肢解作品,从而产生误读,尽管正向的误读会丰富作品的审美价值,但一部意蕴深厚的作品却只有一种口径统一的解读,而且是误读,也委实是一种遗憾。批评家则依据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理论,用惯性的思维模式从作品主人公一段经历中武断的得出结论:作品的主题是体制对人的同化以及人在体制中被异化。也就是文本的本意与读者的实际接受产生了抵牾。

从接受的角度来讲,它的部分内容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每一作者都依赖于他的接受者的环境、见解和意识形态;文学的成功所要求的是这样的书,③”“它表现了群体所期待的东西,它为该群体描绘了群体自己的肖像。④”“根据作品的意图与社会群体的期待的吻合程度来确定文学成就的客观主义作法总是把文学研究引入两难困境。⑤”所以强调作品符合特定时代阅读心理的文本意义和文学价值,而忽视作品作为整体的艺术价值,把一个丰富的、矛盾的、具有跨越时空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弱化为被官场吞噬了价值取向并被同化的知识分子形象,虽满足了当前的读者阅读心理,却未必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沧浪之水》以池大为的人生动向为主线,所以我们把池大为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大学和研究生生活的学生阶段(包括埋葬父亲),进入卫生厅之后到当上厅长之间的仕途爬升阶段,成为厅长之后的人格回归阶段。中国正处于社会

转型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利益分配和权力持有经常形成同一的关系,但这个操作过程在普通人眼中很神秘,实际生活中很无奈;人们渴望了解每天发生在身边却又琢磨不透的那些潜规则,同时也出于一种规避风险保护自我的需要,乃至从中获益。《沧浪之水》的出现满足了这种心理期待,这使得读者在阅读中把心理能量全部放在池大为的第二个人生阶段,也就是池大为进入卫生厅后艰难的适应中,抓住机会进入仕途快车道,乃至当上厅长。这让读者看到了自己的平民仕宦梦想;而且小说描写细致入微,引人入胜;政治宣传品一样的主旋律作品显然提供不了这些。于是在有意无意中其它的两个人生阶段被忽视了,一个多维度的、具有审美宽度和理想主义气息的人物被单一化了。

读者津津乐道于作品主人公的仕途过程,除去读者的接受需求之外,与作者把主要的文墨放在第二阶段也有很大关系,全书523页,其中对池大为第二人生阶段的描写占到了423页,而且这一部分的确显示了作品的现实主义力量。但这并不能掩盖小说的诗性光辉,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放在一起尽管只有一百页的篇幅,却寄寓了作者全部的文化理想和人性关怀,它不是鲁迅放在《药》的最后放在夏瑜坟上的一束白花,仅仅是平添的一点亮色。这种文本内在的分裂助长了误读产生的可能性,但也正是这种分裂使作品有了多种解读可能性,从而聚变出独特的魅力;多重意蕴是经典作品的必要内核因子和作品得以产生经久魅力的素质。我们有必要回到作品,从小说的整体出发,结合“序篇”和池大为当上厅长之后的第三个人生阶段,希求得到一个更为全面的结论。

二、《序篇》蕴含的审美寄托与“焚书”映照的理想回归

在研究者中,大多对小说的《序篇》持一种漠视的态度,而整个小说的灵魂就是这块不足二十页的《序篇》,很多小说家重视小说的开头,因为开头就意味着为小说定下了基调,象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句话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表面上平淡无奇,实则气象万千,普鲁斯特前后五年尝试了十六种写法才确定了这一句,这表明作者是在回忆中写作,在写作中回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那个经典的开头风靡世界,曾经影响了一代的作家,开创了一个时代。中国的作家也很重视开头,而且留下了经典范例,张爱玲的“《封锁》的第一句:“开电车的人开电车”;、阿城的《棋王》“车站的人是乱的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甚至王蒙的“那天的火锅吃的很不成功”。不论是普鲁斯特开头尝试了十六种写法,还是马尔克斯的开头构思了十五年,都说明他们十分重视这个切入小说的第一笔。回过来看看《沧浪之水》的开头:“父亲的肖像是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的。他已经死了,这个事实真实得虚幻。”整个序篇都在写父亲及父亲的死带给自己的影响。和现在不同,以前的人在父母亲晚年都会找人给他们画像,意在去世后作为遗像,缅怀前辈。但这个肖像不是找人画的,在第三页有这样一段话:

我准备把书合上的时候,发现最后一页还夹着一张纸,抽出来是一个年轻的现代人的肖像,眉头微蹙,目光平和,嘴唇紧闭。有一行签名,已经很模糊了,我仔细辨认才看出来:池永昶自画像,一九五七年八月八日。

这段文字明确的告诉我们,开头所说的张画像是父亲的自画像,而且是年轻

的自画像,这就产生了一层悬疑,这样处理,究竟是作者悬挂在人物头顶冥冥中的征兆,还是池永昶对自己的命运结局有预感呢?

接下来是“这个事实真实得虚幻”,这个看似荒谬的句子表现了一种艺术上的真实,心理的真实,那就是池大为对于父亲的死感到不可思议,父亲的去世对池大为造成的空虚与空白使他“失去了悲痛的感觉”,所以有理由相信,小说中反复提到的“仰望星空”中的“星空”布满了父亲的影子。

这个开头笼罩着整个《序篇》,但《序篇》似乎与全书是游离的。也就是说去掉了这个序篇,仅就故事情节的整体性而言,对全书的阅读构不成大的影响。书的开头是这样的:在那个炎热的上午,我走进了省卫生厅大院„„在接下来的情节中插上一段文字说明一下池大为的往事就可以了。那么显然序篇的作用不仅仅是小说情节上的一环,告诉读者池大为优越的学历背景(在当时),这样一个功能作者完全没有必要用将近一万五千字的篇幅去做铺垫,也不符合阎真惜墨如金的风格,作者显然有更深的寄寓在这部分文字中;而不仅仅是有意扔出的一块香蕉皮⑥。

“父亲”留下的全部遗产就是几十本医学书,其中重点提到了一本很薄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

书的封面已经变成褐黄,上海北新书局民国二十八年出版,算算已经二十八年了。我轻轻的把书翻开,第一页是孔子像,左下角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铅笔字,是父亲的笔迹。翻过来是一段介绍孔子生平的短文。然后是孟子像,八个字是“舍生取义,信善性善”……屈原司马迁陶渊明,一共十二人。

这十二个人物是中国几千年来知识分子的代表和缩影,他们的精神品格代表着中国知识分子所能达到的高度,他们浩然正气敢于担当,而到最后是一张父亲的自画像,折射出池永昶宽广的精神世界与高洁的生命品格,他完全是把这十二个人物当成自己的标尺,既用来比照自己,又把自己放到和他们相同的高度上。这就和小说的主体部分池大为在官场的起降沉浮构成了鲜明对比,围绕在池大为周围的一大群知识分子勾心斗角丑态百出,其中找不到一个正面的知识分子形象,在商品经济的裹挟下都迷失了自我,马垂章、丁小槐包括我自己都在风潮的影响和生活的重压下变形以自保,变形和被压扁也是一种适应和生存的手段,你不去变形,不同意被压扁,就只能选择被压碎,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和霸道的逻辑。失去反抗力量的本身说明知识分子脊梁的缺失,精神退位与人格阳痿使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集体失语。在这种大背景下,池永昶的坚守在高贵的同时也掩不住透心的悲凉。当这样一个人物出现的时候,显得是那样的另类,孤零零的,在和现行社会规则的交手中屡战屡败,象一枝压伤的芦苇。池永昶的死和王国维的跳湖一样,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甘情愿的殉葬,即使池永昶在文革中不被朱道夫恩将仇报、反咬一口,也一定会在以后的风暴中被拧得粉碎。在死前的最后一句“苍天有眼,公正在时间的路口等待!”喊出了生命的最强音,同时也薪火相传,把全部的希望与期待寄托在池大为身上。

从走进卫生厅的那天起,池大为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就不断地受到冲击,简单纯真、孤高自许在侯门深似海的卫生厅里,像一个傻小子,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提出厅长用车太浪费,招致不动声色的马垂章的清除,他必须清除这个不懂规矩的年轻后生,很快研究生的高学历优势化为乌有,最后竟然被调到了卫生厅的下属单位中医学会,如果没有特殊事情的发生,池大为的政治生涯就结束了。在

这过程中,池大为没有分房子,生了孩子后和岳母住在一间房子里,中间用一层木板作为隔墙;没有职务上的升迁,也就没有了一切,连捡丁小槐用剩下的东西都难,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池大为从父亲那里承袭了太多,一直在固守清高的知识分子立场,还笼罩在《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的神性光辉之下。

所以薄薄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就构成了《沧浪之水》全书的精神轴心。在小说的最后,作者再次提到了它:

我在坟前跪下,从皮包中抽出硬皮书夹,慢慢打开,把《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轻轻的放在泥土上。十年来,这本书我只看过两次,我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打开它去审视自己的灵魂。我掏出打火机,打燃,犹豫着,火光照着书的封面,也灼痛了我的手指。

可见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之深。“焚书”是小说中的重要细节和场景造型,它说明我已经焚烧了这本有形的书籍,把这些包括父亲在内的人物融进了自己的血液里,是所谓化有形为无形;同时也宣布了这些历史名人在当代的“死亡”。它既阐释池大为对现世的理解,也是他人生姿态的展现。这个场景成为池大为这个人物与其它小说人物的典型区别性特征之一。犹如黛玉葬花,惜时伤春,宝钗葬不得,王熙凤更葬不得。“焚书”是池大为给父亲上坟的一个片段,上坟象征着回归,因为坟是最终的归宿。小说整体上是一个“离去---归来”的结构模式,序篇中“去北京之前我到了坟地,在父亲的墓前跪下了”,这是池大为离开三山坳去上学、工作的起点,而在小说的最后,“我”再次来的父亲的坟前,“上坟也需要勇气,这是我没有料到的。”因为那是一个圣洁而不屈的灵魂,所以,“与父亲的灵魂对话,”“我心中忽然有一种怯意,”因为面对这样一个灵魂,任何人都要接受来自内心的拷问,任何的龌龊猥亵都显得卑微。回到父亲坟前,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精神的回归;坟既是起点,又是终点。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小说在具有令人震撼的现实主义力量的同时,又散发出一种诗性的光辉。

三、并非异化

这样看来,池大为并不是一个人格失落的被异化的人物形象,相反,是一个既能仰望天空执着理想,又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格类型,这是一种具有弹性张力的人格类型,池永昶似的纯洁理想和马垂章治下的冰冷社会现实是天平上的两极,一端是水至清则无鱼;一端是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在一端,池大为秉承父亲的薪火衣钵,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于是矫枉过正的滑了另一端,阳奉阴违也好,明枪暗箭也好,总之在一路顺风顺水中取代马垂章成为了卫生厅的厅长,但仕途上的春风得意并不能逝去池大为内心的矛盾痛苦,因为他是池永昶的儿子,他不能成为将物质享受和占用当作人生最高目标的“猪人”,于是他往中间滑动,既能契入当下的社会和眼前的官场,又能因为自己站在厅长的位置上做一些举手之劳的利民举措,只要内心有一点起码的情怀,“我和别的官最大的不同,就是还有一点平民意识,愿意从小人物的角度去想一想问题。”在两极之间滑动的过程也是池大为的人格调试过程,调试到最佳状态是在当上厅长后。

当上了厅长,就意味着池大为就“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然王国”,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思路去处理问题,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这样或者必须那样,所以,

在更大程度上,当上厅长之后的池大为人物性格特征更为复杂,融合了池永昶和马垂章双重特征,只是池永昶的比重更大一些,做个不恰当的量化比例就是六比四,这多少影响了人物作为一个文学典型的魅力,也为一些人认为对最后一部分的诟病留下了口实;如果把这个比例反过来变成四比六,也就是马垂章的比例大一些,可能会更加合理。但瑕不掩瑜,总的来说,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对人物性格转向的塑造还是成功的,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最后,让我再次用池大为的一句话作为他的人格代言,也作为我观点的辩护陈词:“毕竟我是苦出来的,毕竟我是池永昶的儿子,毕竟我还算个知识分子。”

注释:

①余三定:《当代知识分子人格失落的悲剧—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云梦学刊》2003年第2期。

②王永进:《当代社会转型中的人格异化,以〈沧浪之水〉的人物转变为视角》,《辽东学院学报》。

③姚斯:《文学史作为向文论的挑战》,胡经之、张首映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3卷《读者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④胡经之、张首映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3卷《读者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⑤姚斯:《文学史作为向文论的挑战》,胡经之、张首映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3卷《读者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⑥1982年,哥伦比亚黑绵羊出版社推出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另一位哥伦比亚作家兼记者普利尼奥〃阿普莱约〃门多萨的谈话录《番石榴飘香》。在这部谈话录中马尔克斯谈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位评论家看到书中描写的人物加布列尔带着一套拉伯雷全集前往巴黎这样一个情节,就认为发现了作品的重要关键。这位评论家声称,有了这个发现,这部作品中人物穷奢极侈的原因都可以得到解释,原来都是受了拉伯雷文学影响所致。其实,我提出拉伯雷的名字,只是扔了一块香蕉皮;后来,不少评论家果然都踩上了。

第二篇:被遗忘的美好

星星

小时候在无所事事的时会在院坝里仰望星空。在深蓝色的天空里如玉盘的月亮泻下清冷的光辉,把一切蒙上一层银纱,四处散落如钻石般熠熠生辉的星星,似乎对着自己一闪一闪,风在耳边呼呼的吹过,凉凉的,扬起的发丝还残留着香味。心情会很好,于是就发傻一颗一颗的数起来。一颗,两颗。三颗。数着数着便沉沉睡去,于是满天的繁星在睡梦中和我招手

长大了,一切便得忙碌起来,上学,放学,回家每天的生活呆板无味,在反反复复中消磨了好几年,一转眼我在这个城市里住了十年。在内心孤独寂寞无法再压抑时我还是会抬头看看星空。可惜时不待人,近几年淡忘了它。猛然间发现,美丽的自然离我越来越远了,夜幕上星星不在闪烁,偶尔一两颗毫不起眼,像角落里的尘埃,哀叹美丽!

纯真

曾有人讨论现在的年轻人还有没有纯真。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很多纯真被年轻人压抑在内心深处,他们的不羁,傲慢,觉得纯真跟白痴差不多,单细胞嘛。可笑的年少无知!

我的朋友说,以后你当幼师吧!我不解,回答居然是我太单纯。也许是我每天太过没心没肺的笑,像婴宁。又爱逗弄小孩子和动物。那时因为我喜欢自然的东西。

有一次我画画,我画了一棵心形的彩虹色的树,被小黑骂,不伦不类。TAT,明老师和我聊天说我连这样的东西都画的出来,心智好象7,8岁的孩子,但是和我聊天却不觉的我幼稚,我比同龄人多了些东西。现在想想也许这就是纯真吧。很庆幸,自己还有。

思维

不喜欢有些人和我说话像没带脑子一样,当然我自己也有类似的时候,但那时绝对是适合开玩笑的时候。说实话有时候我还不惜自毁形象来娱乐大众,不过我认为是无伤大雅。

有时候听见朋友在和我咬耳根或是听在有些人在议论某些人或事就很不舒服因为他们就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完全不深入思考。我知道事情原本不是那个样的,但在他们的描述里就完全变了个味儿,心里很不舒服,又不能说出来,一说就只不定被散播开,那时自己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真是苦恼。

所以希望他们做事说话真是要经过思考啊!

自然之色

它们抬头,只能看见小片湛蓝纯透的天空,和偶尔飘过的白云;他们需要生长的光热,却总得到斑驳点点的细碎阳光;它们在酷热的夜晚睡觉,只有温热的空调风刮在身上;房檐上,偶尔滴下的雨水或者是残留的茶水,成为它们生命的源泉

它们在逆境中长成,它们开的非常美丽,它们很棒!

一蓬蓬的绿色叶子肆意的在堆满木屑,烂布纠缠及其他植物的尸体上的雨棚上伸展开来,开出素雅淡静的花朵,一,二,三犹如天上的繁星点点,让你心生感动;唯一认得的植物是吊兰,那么娇弱的家花,离开了生长的温室,竟然也能成为坚韧不拔的野草接受风雨的洗礼,不输给其他寄居者。

它们的对面是一堵高大而又有点破旧的墙,上面长满了绿压压,枝肥叶茂的爬山虎,今天睡到下午五点时,我正好站在通风口处,风一吹,发丝缭乱我的视线,回头一看,满墙的的绿浪翻滚,类似波涛汹涌的海浪,还有满室的清香

终是花草得美丽!

第三篇:被遗忘的角落

“被遗忘的角落”――中等生的心理探究华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程建杰在跨入二十一世纪之时,中国就已开始大力提倡学生减负,到最近一两年更是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实施新课程改革,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就是要把当前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或者说是“数字”教育)全面地转变成为素质教育,让教育真正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教学工作者,更是作为班主任,我理所应当地要融入到当前教改的大潮,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使自己的工作面向全体学生,立足每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过程中,愉快地主动地接受各方面的培养,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尽管有这种新的理念作为我工作的指导思想,并积极的想付之于行动,但在一年多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却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并收益甚少,偏离了原先的初衷――面向全体学生.在陷入深思的过程中,我始终在考虑这么一个问题:一年多下来,为什么我接触最多的总是班级的优秀生和后进生?为什么偏偏把中等生压根儿遗忘在角落里了?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反思、观察和研究分析之后,问题的答案趋向明晰,总体上两个方面:

如果单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点来说,中等生无疑是学校、家长和老师最需要关注的群体,重视、研究和解决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已迫在眉睫。这应当成为学校、家长、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共识。

一、探究中等生心理问题形成的源头。“中等生”与“尖子生”、“后进生”三种概念都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它们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地划定的。这种评价尺度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反复使用,已经固化为一种社会尺度,反过来又对教育活动产生影响和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由于“中等生”

的成绩的中等,使教师给与的关注少,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而长期如此,必然给“中等生”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对中等生典型心理问题的分析。在关注中等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中等生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一些典型的心理问题,下面逐一作简要的分析说明: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这是与正常人的自尊心相对立的一种病态心理。作为班主任往往注意到了后进生中存在的自卑心理,但对中等生中存在的自卑心理,则认识不足,关注不够。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中等生的自卑心理同样比较严重。其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智能、性格缺陷等方面的内因,也有来自家庭、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外因。我班有一女生,学习上刻苦用功,但由于学习基础、方法、能力和先天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使得她的学习效果欠佳,学习成绩不能如愿,甚至倒退,最终使她彻底丧失了信心,把一切失败的根源都归结为一个字:笨。从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还有一点必须一提:中等生由于长期处于“中等地位”,是班主任眼中的乖乖儿,容易被班主任老师忽视,缺乏老师应有的关心、爱护、教育和培养,使中等生感到受到了老师的冷落,感到自己是班中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一员,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这必须引起每位班主任的警惕。

2、压抑心理

压抑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压抑情绪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但因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差,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事实上,中等生

产生压抑心理的概率和对自身造成的危害程度都要高于优生和和后进生,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是中等生。相对于后进生,他们有更大的学业和精神压力,更多的劳动付出。相对于优生,他们又智力平平,学习基础、能力等又逊色不少。因此,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失败感,产生自我无能感,经常陷入自轻自贱的压抑情绪中。

3、封闭心理

封闭心理主要是指内在的心理活动不轻易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它表现为学生沉默寡言,不想表露内心活动。他们不愿和老师接近,极少到办公室提出问题或主动与老师谈话,不愿去关心身边的事情,总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种封闭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同时由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痛苦、烦恼等,不愿向人倾诉,由此引起的不良情绪不能及时得到排除,日积月累就易引发其它的心理问题。我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封闭心理表现特别明显的又是中等生。中等的位置、自卑压抑的心理,有时又是内向的性格,他们的心理问题就更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人发现。

4、矛盾心理

由于教师长期缺乏对其关注,中等生这些消极心理长久循环下去,会使他们在了解情况、判断问题、形成见解时,出现偏颇,所遇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会把事情越弄越复杂,使他们陷入一种更加不愉快的心境之中,性格更加内向,过于敏感,甚至紧张、不自然、胆怯。但是一部分人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做事很认真,很自觉,甚至循规蹈矩,他们不调皮,不捣蛋,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中等生在心理特征上的这种优点和缺点,造成他们自相矛盾的心理,在学校生活中的主要表现有: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理想、抱负要求过高,但因其身心发展、性格特点,会使他们的现实与理想产生距离。如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希望口齿清楚地把问题答好,但又战战兢兢、目光游移不安、结结巴巴,盼望老师尽快让其坐下。希望自己豁达乐观,却时不时要为一时的小事而生闷气。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想参与进来,却又担心别人嘲笑。这种心理易导致自悲、害怕,由退缩失望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以上几种心理问题基本反映了班级内的中等生心理状况。如何改变他们的现状,使他们真正站立起来,走出被遗忘的角落,也和其他学生一样成为老师关注的对象,成为新时代受教育的主人,又一不可回避的新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也摆在了在这样一个新的教育背景下生存的象我这样资力尚浅的班主任面前。在我将要去实践,作出各种尝试之前,我认真地思考了此类问题的解决策略,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第一:从提高自身的素质开始。主要表现在:1)、在教育教学中决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能因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放弃或损害了一部分学生应该得到的权利。只有本着面向所有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为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才有生机。

2)、

要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必须先让自己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素养。只有懂得教育教学心理学知识,才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言行,才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和教育。

第二:多一点爱心给中等生,将爱的阳光照亮被遗忘的角落。因为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优生和后进生上而使中等生受到了旁落,这是教育上的失误。班主任应树立人人都是教育对象、人人都是关心对象的教育思想,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生同样要给以足够的关注,不仅在学习上提出希望和要求,也要在思想上和生活上进行关心,多与他们接触、

多与他们谈心交流,多去听取他们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时班主任不经意的一个笑脸、一句赞语、一声问侯都有可能给自感被忽视的中等生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甚至给他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并转化为前进的内在动力。

第三:应有意识地增强中等生在学习上的成功体验,这是促进其树立自信的关键一步。自卑心理的存在是建立自信的很大屏障,而自卑心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成绩,如何提高学习上的竞争力,成为改变中等生现状的重要一环。我认为从两点出发:

1)教学方法和策略向中等生倾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着眼点放在中等生身上,力求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如果偏向先进生,则中等生不能适应,后进生更感茫然;如果偏向后进生,则中等生感到学有余力,先进生觉得索然乏味。因此,向中等生这一“主体”倾斜,把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定位在中等生的发展区,会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样,既有利于面向学生的大多数,又可以使“两头”缩短适应性上的差距。2)设法在学习上给予帮助。既要对中等生有热切的期望、热情的鼓励,促其产生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积极情绪,又要帮助中等生具体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找到如何改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针对中等生的不同情况,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总之,在这样一种策略和帮助引导下,中等生的学习成绩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其不良心理状态也能得到适度的调整。

第四: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提供自我表现的空间。我认为在教育中等生的过程中,应积极为中等生创造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各种成功的体验,这是促使中等生向先进生转化的较好的方法。我不仅应以积极的态度,为他们创造机会,更快地促进中等生的个性健康发展,而且要对中等生进行成功教育,让他们打破对“成功”的神秘感。要让中等生明白,圆满地达到既定的目标就是成功。比如,能较好地回答一个问题,能顺利地参加一项活动,敢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同时,大力开展“表现”教育。成功和“表现”是互相联系的。有机会“表现”,才有机会获得成功。我要善于创造条件,针对中等生也爱“表现”的天性,给他们提供“表现”的舞台,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优化个性,树立自尊心,增强自豪感,逐步跻身于先进生的先列。比如我可以在班集体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如硬笔书法展览、英文书写展示、个人风采小制作、美术作品展示、劳技编织成果展等等,也可以每周安排一节课来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学习竞赛、体育技能竞赛、小知识竞赛、热点分析等,提供不同的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兴趣,在学生的热情参与和感召下,胆怯的学生也经常参与到活动中来。对某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可以提前让他们做准备。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成功的表现自己,创造成功的记录,逐步建立信心。以上几点毕竟还只是思考,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要多读书,多学习,勤思考,善观察,重实践。教师要做有心人,给予中等生热情的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就会树立起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健康的发展。

第四篇:被遗忘的季节

恰似仙女遗落人间的胭脂粉,满地堆积的落叶不断的盘旋,抓住一片,轻

轻一舔,残叶附有的胭脂味是否如初,是否拾起了那早已遗忘的季节 ,回味依旧?

——题记

彩蝶飞了,踏着祥云,伴着和风,轻轻的走了。不经意,美好的季节飘走,

想念的季节零落。遗忘的季节,俯身、拾起、永存这残余的记忆。

秋风萧瑟,枯叶飞舞,微凉的风不住的刮着。曾有的记忆似乎已如枯叶般

的早早凋零。无奈,唯有踏着他们仅存的微浅痕迹,才能重新追寻那遗失的美好。遗忘的季节里,装载着青春的点滴,酸甜苦辣、喜乐泪忧一切都已成为永恒的曾经。

遗忘了那季节,丢失了记忆。于是我开始重新寻觅,企图修建记忆的堡垒。

寻觅点点滴滴,寻觅丝丝缕缕,开始重新编织记忆的彩绸。层层缠绵,紧

紧裹住,束缚着手脚,我无法动弹。终究遗忘太久了,断断续续的线我已无力再将其重新规整。于是,我慌了,当遗忘了过去时,当脑袋里总有一片空白时,仿若丢了刺得刺猬,只能无助的四处窜逃。

被遗忘的季节里,轻轻拾起地上的落叶,对着有阳光的地方照射,透过树

叶,你是否看到了过去的什么?树叶如故的四处飘飞,不停的向上盘旋着。离开了根,家归何方呢?只能飞呀飞!何时,累了,再落地 ,于是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如此的往往复复,永不休。但遗忘的记忆是否也如这落叶般虽离开了根,但也能找到另一个栖息地。每一个和风拂面的季节;每一个艳阳高照的季节;每一个落叶纷飞的季节;每一个雪花飞舞的季节,装载着过去的印痕。然而,一切都已随时间之风飘散到了不知名的远方。庆幸的是,风拂过后,我依旧能闻到过去的芳香,那是他仅存的气息。毕竟太久了,气息那般微弱!

遗忘了那季节,沿着微微的气息,重新寻觅,企图将“ 遗失”拾起。

遗失了太多的美好,人生的拼图已不再完整。少了一块,完美将瞬间被击

碎。这是一件多么凄凉且残忍的事。也许企图重建记忆、寻找过去是一件贪婪的事。但,我仍旧诚心的对着星星说愿望,一闪一闪的星星啊!你的眨眼我是否可理解为一个永恒的允诺?

被遗忘的季节,伴着遗忘的记忆。尽管贪心的我企图拾起,企图扒开丛生

的灌木寻觅,但完美终究不是人生的形容词,终究要缺一份美好,多一份空白,无奈!只能慢慢回味残留的丝丝缕缕。

高二(3)班

徐盼2010-4-25

第五篇:被遗忘的美作文

您可以访问范文大全网()查看更多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No7初中作文

被遗忘的美作文

蔚蓝的天空是遗shi的美好。透明的晨光,幽幽的花香,万里無云的天空,这些shi最普通不过的景色了。而这些近在眼前的美景却被人們忘记了。人們抱怨周围的环境不美,卻忘记了上班路上na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人們抱怨无法放松心情,却忘记了去看看头顶上那辽阔的苍穹。人们抱怨远离大自然,却忘记了去倾听那婉转清脆的鳥鸣。亲爱的朋友,停一停腳步吧。你会发现,天空很美。

wu私的亲情shi遗shi的美好。聽慣了母亲的唠叨,看惯了父亲的深沉,习慣爱人的体贴。这视而bu见的亲情被忙碌的人们遗忘了。忘了母亲给生病的自己煮的汤,忘了父亲对沮丧的自己的劝慰,忘了愛人为出远门的自己的担忧。忘了,确实忘了。zhi因为它们近在眼前,只因为它們太普通了。亲爱的朋友,停一停腳步吧。你会发現,亲情很美。

感恩的心是遗失的美好。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可忙碌的人們却忘了gan恩。曾说过要去看看年迈的老師,可最后忘记了。曾说过要报da父母的养育之恩,可最后忘记了。曾说过要帮zhu曾经鼓励过自己的好友,ke后来忘记了。人们总是信誓旦旦地的shuo要感恩,可转眼就忘的一干二净,直到失去了報恩的机會,才感到追悔莫及。親爱的朋友,停一停脚步吧。你会发现,感恩的心很美。

迷人的微笑shi没遗忘的美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人们耗尽了许多精力和财力去美rong時,卻忘了微笑是最有效的美容方式。忙碌的人们已習惯了面无表情,忘记了这最简单的动作——嘴角轻轻上扬。这迫在眉睫的美却bei人们忘记了,只因为它太寻常了,只因为它近在眼前。亲爱的朋友,停一停脚步吧。你会发现,微笑很美。

被遗忘的美好随chu可見:蔚蓝的天空、无私的亲情、感恩的心、迷人的微笑。这一切就近在眼前,却被忙碌的人们忘记了。亲爱的朋友,不要忘记眼前的事物,不要让它们成为被遗忘的美好。

cong来没有看过青海卫視,今天头一次认真的kan了会,播的是青海曲麻莱县文化旅游宣传的演出,开始shi民歌,没听懂,但因为确实好聽,就坚持看了下去,仔细看了舞台,可以说,很多设备等都不是最先进的,但好De声音,民族的声音,被演繹的很完美。后来又看到一个年輕組合,演唱的是《在路上》,从妆扮上看,既民族又时尚,这就是我们要去努力的方向。谁说民族的东西不时尚,我觉得虽然是很小的演唱,很年轻的组合,演唱水平也一般,但毕竟学会了包装。这一切与我观念中的青海,完全不同。说明青海人在尝试,在改变,自己改变,也改变着别人De目光。zhe是个关于旅游关于文hua的演出,我看完的感受是,有机会,我一定要去青海,感受下三江源,感受那里的人,那里的风景,那里的美好。说到青海,我想到了我的家乡,宁夏。

宁夏,没有走出来的时候,不觉得那个地方多么重要,当離开了,在异乡的时范文大全网候,感受反倒很深。当我清楚的讲出故乡的名字,很多南方人竟并未听说的时候,我不能怪人家学问不深,没有基本的省市區域知识。我只能觉得,我们的文化部门,宣传部门都是些吃干饭的。只能这样说。

一提到宣传,我又突然想起了,现任的宁夏省主席,王正伟先生,我地dao的老乡,也

曾担任过宣传部长。知道这个,大约是在2002年的时候,我拜访写过长篇小说《白地》的作家马劍龙老师,他的作品是当时的王部长给写De序,后來还知道,他和马老师大约还是亲戚。这都是外话,不提也罢。我是觉得既然王主席曾经抓过宣传工作,能否多多关心下宁夏的对外宣传工作呢?

作为一個宁夏人来说,我不觉得宁夏比shen么地方差。有美的风景,虽然塞上江南只是个书面性的称谓,但宁夏的山宁夏的水,宁夏的人,确实是美的。有很厚重的文化内涵,有历史遺迹,而且具有唯一性,独特性。为何我们不被人记住呢?

宁夏到底有什么呢?我以我这个常年漂泊他乡的年輕人的记忆,给大家讲講。首xian,最独特的是西夏文化。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曾建立了xi夏王朝,在宁夏有众多历史遗迹。这是在其他省,任何一个地方都看不到De。这是独特的文化符号。其次,寧夏是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文化,風土人情,自然具有特色,至少quan国没什么地方有3000多座大小清真寺吧?其他,诸如贺兰山,六盘山,黄河,大漠等景点,更是足够吸引世人的目光的啊!

可我们能感受到,看到的又是什么呢?西夏文化难道就是指的是西夏王陵?民族风情指的就是吴忠街头的小吃?还是那几顶白帽?大漠风情指的就是沙坡头、沙湖?

寧夏到底有什么呢?我用我的眼光簡单的描述一下,宁夏首先有宁夏人,宁夏人热情,善良纯朴。我记得小的时候,有外地人,可以在任何一个老乡家里住一晚,现在因为社会原因,人不相Xin人了,但我相信,如果确有困難,確实需要帮助的时候,每个宁夏人都会做的很好。宁夏是hui族自治区,所以,我们更要说说宁夏De回族人,回族人似乎是血脈里带有的特点,善于jing商。所以,宁夏的回族人多经商,生意有大小,但大多都经商。记忆中的他們,一般经销羊绒羊皮,发菜等。当然宁夏有五宝,发菜、枸杞、甘草、賀兰山、二毛皮。

寧夏人還特别能吃苦,尤qi是西海固地区的寧夏人,在那个被某国际組织评價为最不适宜居住的地方,愣是打造出了一片天地。沟沟壑壑处,他們毫不畏惧,yi点一点的走了出来,走了出去,他们还互幫互助,体現出的是民族的大融合,民族的大团结。

其次,宁夏的山山水水很美,很有文化积淀。固原地区,六盘山上,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词赞:“天高云淡,望断南飛雁。不到长城非好汉,曲指行程二万„„”,那么,革命胜地,红色旅游牌完全可以打的很好。同心有座jian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清真大寺,论民族特色,论历史,论保存,都是不错的景点。那里也是第yi个苏维埃自治政权诞生地。如今人们崇尚自然,那么我们还有中卫,中國枸杞之乡。如果说宁夏對外宣传,有点效果,我倒是觉得宁夏枸杞,确有些名气。其实论到綠色食品,同心预旺的西瓜,应该也可让更多的人知道,非要搞什么石头瓜。那瓜是石头缝里zhang出来的吗?我们的省长大人应该沒少吃预旺的西瓜,举亲不避嫌,没事也多夸下家乡的瓜果好吃吧!

另外,黄河。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美丽的宁夏川,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下黄河富宁夏。到了宣传的时候,我們怎么不好好给人说说,哺育了一代代宁夏人的黄河母亲?峡口的风,至今我还在回味,黄河邊上的羊皮筏子,为何只在影视剧中被当zuo個道具呢?那也是咱的特色啊!民族的东西,更多了,什么八宝茶啦,汤碗,炸撒子等等。为何领导们去了才端到台面上?不能让广大的游客朋友們尝尝吗?

说来说去,宁夏这地方,真是好到没话说。那么我不能不质疑和恼火,我們的“有关部门”了,你们除了每天读报外,还能不能做点别的事情?电视臺好像也养了不少人的吧?都做了什么?我倒是记得《新消息报》,常常反映民生,还有个宁夏新闻网,我去过那地方,我记得很清楚,起码是个新闻单位,中午休xi竟然连樓道的门都上锁,等了好久,来了个编辑,一无所知的样子。我就不讲我當初反映De是多么需要被媒体关注的事情了。另外,有个宁夏法制报,我也有过接触,记者们很年轻,很想报道多点事情,但可惜上面有主任,很多事情,

總是上面不让报,事關领導的饭碗?

除了传统的几大媒体,zuo为一个寧夏人,我竟然再也说不上yi個you名字的媒體公司,宁夏的曲艺,难道就是秦腔?那是咱的吗?我似乎还记得宁夏银川老城有个地方,听一场要10块门票。我倒是觉得现在确有些名氣的宁夏作家李进祥老师,当时除了县文学创作协会秘书长外,還有个身份是县一小的老师。他在几年前有篇小说,写到口弦子,题目是《口弦子奶奶》吧!那才是我们自己的,民族的,是真实的稀罕玩意。为何不挖掘呢?小时候,有个新娘子吹过,我见过,zhi见guo那么一次。如果再没有人去在意,怕是再也在意不到了。前段时间,CCTV最官方的节目,新闻连播上給5个自治区一一做了下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示,別的地方都说的不错,當然我不是说说的不是事实,最可悲的是,说到宁夏,竟然说宁夏万人人均占有高速公路的面积还是什么居全国前列。tai悲哀了。我不是说那不该说,可宁夏人几十年追求下来的評价竟然是这样一个全国前列,真让人啼笑皆非。我去过广西,我在广西看到许多地方都比寧夏落后,可人家又shi东盟,又是发展潜力的,这样看来,是我们的美,我们的拼搏,没有被人看到。可是誰有必要在乎你那么多呢?我是宁夏人,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们這三十年的主要成果shi什么啊?我觉得,某些部门,某些领导们,是否是该思考下呢?

祖国六十大寿,谨以此文献给家鄉,愛国的前提是爱家乡。

您可以访问范文大全网()查看更多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