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气象资料统计

2022-08-14

第一篇:菏泽市气象资料统计

山东省菏泽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资料

2015年菏泽一模

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l O-16 C-12 N-14 Cl-35.5 Cu-64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钢铁制品和铜制品既能发生吸氧腐蚀又能发生析氢腐蚀

C.明矾用于净水既与盐类的水解有关,又与胶体的眭质有关

D.棉花、羊毛及台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l mol的分子中的中子数是2NA

B.标准状况下,一定量的铜与硝酸反应后生成22.4 LNO、NO

2、N2O4的混合气体,则被

还原的硝酸的分子数大于NA

LNa[Al(OH)4]溶液中含有0.1NA个[Al(OH)4]

C. 100mL 1 mol ×--

1D. 1 mol羟基和1mol氢氧根离子中的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等

9. 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只生成氧化物

C.制备AlCl

3、FeCl

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电解AlCl

3、FeCl

3、CuCl2的混合溶液在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 10.利用下列装置分别完成相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1.金银花有效活性成分为绿原酸,又名咖啡鞣酸,具有广泛的杀菌消炎功效,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原酸的分子式为C16H12O9

B.绿原酸能和NaHCO3溶液发生反应放出

CO2气体

C. 1mol绿原酸最多与8 molNaOH反应

D.绿原酸分子中有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12.原子结构决定兀素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Na、Al、Cl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a、Al

3、Cl的离子半径也依次减小

B.在第VIA族元素的氢化物(H2R)中,热稳定性最强的其沸点也最高

C.第2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台价都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015年菏泽一模

D.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也一定越强 13.有关下列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可以表示,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根据图②判断,物质A反应生成物质C的△H>O

C.图③表示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时的pH变化

D.图④中开关K置丁A或B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

第II卷(必做157分+选作36分,共193分)

注意事项:

1.第II卷共19道题。其中21-31题为必做部分,32-39题为选做部分。

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须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

答题不得分。

3.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中选择1道物理题、l道化学题和l道生物题作答。答题前,请考

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必做部分】

29.(19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氮、硫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l)甲醇是重要的可再生燃料。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转化为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关键步骤.

①一定条件下,将SO2与O2以体积比2:1置于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

应,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体系的密度不发生变化

b. 体系中硫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c.SO2与SO3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 容器内的气体分子总数不再变化

e.单位时问内转移4 mol电子,同时消耗2molSO3

②T℃时,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0.6 molSO3 ,右图表示SO3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达到平衡时,用SO2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 SO3的转化率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位):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T℃___其他条件不变,在8min时压缩容器体积至0.5 L,则n( SO3)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填字母)。 (3)有人设想以N2和H2为反应物,以溶有A物质的稀盐

2015年菏泽一模

酸为电解质溶液,可制造出既能提供电能,又能固氮

的新型燃料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填写增大、减小、不变),

A.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0.(14分)亚氯酸钠( NaClO2)常用于水的消毒和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用过氧

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己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ANClO2.3H2O

(1)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该工艺流程中的NaClO

3、ClO

2、NaClO2都是强氧化剂,它们都能和浓盐酸反应制取Cl2若用二氧化氯和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当生成5molCl2 时,通过还原反应制得氯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晶体的所需操作依次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蒸馏

b.灼烧

c过滤

d冷却结晶

e加热蒸发

(3)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ANClO2 )漂白织物,漂白织物时真正起作用的是HClO2 。 下表是25℃时 HClO2及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①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NaClO

2、NaF、NaCN、Na2S 四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体积相等,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F、NaCN两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__(填“前者大”“相等”或“后者大”)。

+++② 是常用的沉淀剂。某工业污水中含有等浓度的Cu2 、Fe2 、Pb2 离子,滴加Na2S 溶液后首先析出的沉淀是________;当最后一种离子沉淀完全时(该离子浓度为l0

-5L ),此时体系中的S2 的 mol×-

-1浓度为____________. 31.(20分)下图是在实验室进行氨气快速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1)在组装好装置后,若要检验A~E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首先____,然后微热A,观察到E中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或松开双手,E中导管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2015年菏泽一模

(3)点燃C处酒精灯,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l,从分液漏斗放出浓氨水至浸没烧瓶

中固体后关闭分液漏斗,稍候片刻,装置C中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装置E中溶液里出现大量气泡,同时还可能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从E中逸出液面的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请写出在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当C中固体全部变红色后,关闭弹簧夹1,慢慢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后,称量C中

固体质量,若反应前固体质量为16 g,反应后称重固体质量减少2.4 g,通过计算确定该固体产物的成分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在关闭弹簧夹1后,打开弹簧夹2,残余气体进入F中,很快发现装置F中产生白烟,

同时发现G中溶液迅速倒吸流入F中。请写出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迅速产生倒吸的原因是________。

(6)为了汪明一水合氨是弱碱,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L氨水pH为10,则认定一水合氨是弱电解

①甲同学用pH试纸测得室温下0.l mol×质,理由是________。

-1L氨水,滴入2滴酚酞试液,显粉红色,再加入NH4Cl 晶体少量,观

②乙同学取出10 mL 0.1 mol×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则证明一水台氨是弱电解质。

33.(12分)【化学一物质结构与性质】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F六种元素。其中A的基态原于有3个不同的

能级,各能级中的电子数相等;C的基态原子2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A原子的相同:

D为它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E和C位于同一主族,F的原子序数为25。

(1)F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在A、B、C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回答)。

(3)元素B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远高于元素A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由A、B、C形成的离子CAB与 互为等电子体,则CAB 的结构式为____。

(5)在元素A与E所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A原子轨道

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

(6)由B、C、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台物晶体的晶胞

如右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4. (12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1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________。

(2) B→ C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E →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符合下列条件G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的为

____________ (写结

2015年菏泽一模

构简式)。

①能使 FeCl3溶液显紫色;

②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

③lmol该物质是多可消耗3molNaOH。 (5)G→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化学试题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7.C 8.B

9.C 10.D 11.B 12.B 13.C

第Ⅱ卷

共65分

29.(共19分)

(1) CH3OH(l)+ O2(g)= CO(g)+ 2H2O(l)

△H= -442.8kJ·mol-1 (3分)

-(2)①

cd(2分)

0.05mol·L1·min-1 (2分)

-66.7% (2分);

1.25 L·mol1 (2分)

;

c (2分)

-(3)N2 +8H+ + 6e= 2NH4+ (2分);

增大(2分);

NH4Cl (2分) 30.(14分,每空2分)

(1)2ClO2 + H2O2 + 2OH = 2ClO2+ O2↑+ 2H2O;

71 ;

(2)edc (3)① Na2S>NaCN>NaF>NaClO2;

前者大;

② CuS;

6.3×10-13mol/L 31.(20分)(1)(共3分)关闭弹簧夹2和分液漏斗活塞 (1分),打开弹簧夹1 (1分),在E中装入水 (1分) (2)碱石灰 (或生石灰、或写化学式) (2分)

(3)白色沉淀(2分); 2NH3+3CuO

 -

-3Cu+N2↑+3H2O(2分)

(4)Cu2O、Cu (2分)

(5)3Cl2+8NH3===N2+6NH4Cl(2分);

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因与氨气反应消耗氯气生成部分固体,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引起溶液倒吸

(3分,只要答出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减小或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使瓶内压强减小,引起溶液倒吸,都可得分)

-(6) ① 如果氨水是强碱,0.10 mol·L1氨水pH为13,而溶液的pH=10<13,所以一水合氨是弱碱;(2分)

② 溶液的颜色变浅;(2分) 33.(选做题

12分)

(1)1s22s22p63s23p63d54s2

(2分) (2)C、O、N 或 N>O>C (2分) (3)B的氢化物分子之间存在氢键(2分)

(4)[N=C=O](2分)(5)sp(2分)

(6)NaNO2(2分)

34. (选做题

12分)

(1)2-甲基丙烯(1分)

(2)NaOH水溶液、加热(2分) ;

取代反应 (1分) (3)(CH3)2CHCHO (2分) (4)6 (2分);

(5)

+2H2O(2分)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同样得分)

5 -

(2分)

第二篇:气象资料

2.1.1、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潮湿温暖,全年四季分明,春季细雨绵绵,夏季炎热,秋季气爽,冬季寒冷。据资兴市气象局1959 年-2013年气象资料,主要气象参数如下:

年平均气温:17.6℃;

极端最高气温:42.0℃;(2003.7.31);

极端最低气温:-6.8℃;(1991.12.29);

冰冻持续日数在4天左右,最大积雪深度为17cm(1983.12.29); 历年平均降雨量:1494.7mm;

年最小降雨量:979.1mm(2003年);

年最大降雨量:2130.5mm(2002年);

月最大降雨量:609.3mm(2007年8月);

日最大降雨量:259.0mm(2007年8月21日);

多年平均降雨日为171天;

主要降雨期每年3-7月,占全年降雨量69%;

年蒸发量1485.3 mm;

区内多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1.6m/s。

20年一遇暴雨降雨量为78mm。

30年一遇暴雨降雨量为87mm。

补充绿色文字资料

第三篇:世界气象日宣传资料

2010年世界气象日

每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气象界共同庆祝世界气象日,以纪念《世界气象组织公约》于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的日子。今年主题是: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每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气象界共同庆祝世界气象日,以纪念《世界气象组织公约》于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的日子,更确切而言,那是在希望加入这个新组织的国家交存第30份《公约》批准书之后第30天起生效之日。早在1947年10月11日,出席在华盛顿特区召开的国家气象局长大会的31个国家代表就已一致批准了《公约》文本。 世界气象日的由来

1947年9月,国际气象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了有45个国家气象局长参加的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1950年3月233日该公约正式生效,同时该组织将名称改为世界气象组织。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把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各国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情况以及气象部门在经济和国防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推动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为使庆祝“世界气象日”的活动更具有实际意义,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为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选定一个宣传主题,号召世界各成员国以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活动。主题的选择主要围绕气象工作的内容、主要科研项目以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世界气象日宣传口号

1、隆重纪念“3·23”世界气象日!

2、2010年世界气象日主题——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3、极地气象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4、加强极地气象研究,促进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5、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6、加强对气候和气候变化的研究,更好地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7、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8、加强防灾预警体系建设,增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

9、提倡简朴的生活文化,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0、准确预报天气与气候变化,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1、加强气候生态资源监测评估与综合利用!

12、减缓、遏止气候变化,保护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13、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善待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1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年3月21日正式宣布生效,我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

1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16、全民行动起来,为人类的现在和未来而保护气候!

第四篇:气象中的统计方法总结

中国近2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综述

中国近2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综述

谢炯光曾琮

(广东省气象台)

摘要

近20年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不少新方法、新技术。本文着重介绍了近2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在中国气象业务科研中的一些应用和发展,主要从多元统计分析意义上来选材。

关键词:多元分析、气象统计、预报。

一、前言

气象统计预报在中国气象业务预报和科研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模式统计释用及中长期预报业务中,统计预报更是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多元分析中的回归分析、典型相关分析、EOF分析等更是气象预报和分析不可少缺的工具。近2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主要综述统计方法在气象预报业务中的各个方面的应用及其所取得的一些成绩。

二、多元统计分析在气象预报业务中的应用

1、回归分析

广东、江西、河北、辽宁等气象局[1]用0、1权重回归、逐步回归、多元回归等方法,得出晴雨MOS预报方程。1978年曹鸿兴等、史久恩等[2]用逐步回归建立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方程。新疆自治区气象台张家宝等[3]以预报员经验为基础,采用完全预报(Perfect Prog Method)方法,应用0、1权重回归建立了有无寒潮的预报。上海气象台丁长根、黄家鑫[4]用逐步回归建立U、V和S(全风速)预报方程。1965年W.F.Massy[5]提出的主成份回归、1970年Hoerl和Kennard[6]提出的岭估计(Ridge estimate)以及Webster等人[7]提出的特征根回归(Latent root regression, LRR)对在回归分析中出现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有较好的处理。冯耀煌[8]在预报集成中,应用了岭回归技术,李耀先[ 9]用岭回归作水稻产量年景预测。魏松林[10]用特征根回归建立长春6-8月平均气温的特征根回归。

Furnialhe 和Wilson提出的穷尽所有回归的算法,比较彻底地解决了最优回归(即最优子集回归)的问题。张万诚[11]用最优子集回归作低纬高原雨季开始预报。 在气象预报的实际工作中,常要考虑多个自变量(预报因子)与多个因变量(预报量)的关系。中国数学家张尧庭[12]解决了这一问题的算法,徐一鸣等[13]用多预报量双重筛选逐步回归作台风路径预报,严华生等[14]用多因变量多自变量建立大气环流--区域水稻产量预报。

引入非线性回归是近年来发展的趋势。冯耀煌等[15]、姜子俊等[16] 提出了一种选择非线性最优预报因子和建立非线性预报方程的方法,可用于长、中短期预报。 近年来由于数值预报模式的频繁更迭,使模式输出统计预报方法受到新的考验,黄嘉佑等[17]介绍了卡尔曼滤波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刘春霞等[18]用此方法制作了广东省冬季的最低气温预报。近年来,卡尔曼滤波技术在短期气候预测中也得到了应用[19]。

2、判别分析

广东省徐闻气象局[20]用二级判别做台风登陆地段的预报。Fisher、Bayes以及逐步判别等虽然在气象实际中广泛应用,但严格地说,这些方法仅当变量为正态分布时才可应用, Logistic判别对变量的基本假设条件较宽,对未经正态检验的变量应用本方法是可行的,且可用于既有连续变量又有多值离散变量的情形。吕纯濂等[21]将Logistic判别引入中国气象界,并研究了二次Logistic判别[22]分析及逐步判别[23]在气象中的应用。

3、相关分析

近20年来在气象统计中用得较多的主要有典型相关(CCA)分析和奇异值分解(SVD)方法。CCA是提取两个气象场的最大线性相关摸态的方法。朱盛明、祝浩敏[24]在数值预报的解释应用中用典型相关分析提取有物理意义的预报因子作预报方程。陈嘉玲、谢炯光[25]用典型相关分析作中期冷空气预报。黄嘉佑[26]用典型相关分析作副高的统计动力预报。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的CCA改进方法,称为典型相关分析的BP(Barnert 和Preisendorfer)方法,在气象统计中也得到了应用[27]。

奇异值分解(SVD)也是提取两个场的最大线性相关摸态的方法,SVD方法可以变成是两个要素场关系的扩大EOF分析。谢炯光等[28]用奇异值分解方法,求出了广东省前汛期(4-6月)西太平洋场海温与广东省降水场的6对奇异向量,来作汛期降水趋势预报。江志红等[29]用SVD方法讨论了中国夏半年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4、气象场的分解及其应用

50年代中期由Loreng引入到大气科学研究中的主成份分析以及后来发展的扩展经验正交函数、复经验正交函数、旋转主分量分析、R型、Q型因子分析、对应分析、主震荡型(Principal Oscillation Parterns,PPOS)。使气象研究及业务水平进入一个更高层次。

4.1 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

章基嘉等[30]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对亚洲500hPa侯平均环流与我国侯平均气温之关系的时空结构进行分析。用EOF逐年划分自然天气季节,张邦林、丑纪范[31]提出了一种时空综合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多数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是在标量场上展开的,但风场也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周紫东等[32]、王盘兴[33] ]讨论了气象向量场的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方法及其应用。

4.2 主成份(主分量)分析及其因子分析

气象分析预报中,常要分析许多变量,而变量间往往互有影响,如何从多个变量中找出很少几个综合性的指标代替原来较多的指标,而且所找到的综合指标又能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数据的信息,而且主成份之间又是相互独立的主成份分析。

何敏等[34]用主分量研究了欧亚地区大气环流年际振荡的时空分布特征,谢炯光[35]用主分量与非线性降维和相似综合作广东月降水量分布预报,陈创买等[36]提出一种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报模型,该模型将气候场的预报变成对气候场主分量的预报,并通过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求得气候场的主分量与各种不同的因子场的主分量因子之间的联系。用于广东年降水的预报。

4.3 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EOF)

1982年Weare 和Nasstrom[37]提出的EEOF分解可以得到气象场空间分布结构,也可以得到随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结构的变化。张先恭等[38]用EEOF做太平洋海表温度与中国降水准3.5年周期变化。

谢炯光[39]提出一种月、季降水预测的新方法,用EEOF分解得到的前期特征向量

场,来预测后期的降水场分布特征。

4.4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

Rasmusson和Barnetl提出的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40]能表现出气象场的位相变化及空间传播特征。

黄嘉佑[41]使用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中国降水长期变化的准两年周期振动,魏凤英等[42]用CEOF分析了近百年中国东部旱涝的分布及其年际变化特征,符综斌等[43]曾将CEOF分析用于Elnino增暖的振幅和位相变化,毕幕莹[44]用CEOF分析研究了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振荡。

4.5 因子分析、旋转主因子分析(RPC)

将主成份分析向前推进一步,就是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又分R型分析和Q型分析两种,我们知道,由于主因子是通过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得到的,因而可以了解到其天气意义。但哪一个主因子的天气意义更重要些,可通过因子荷载矩阵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因子荷载矩阵越简单越易解释。为此,使每个因子的荷载平方按列向0或1两端分化。使主因子在每个变量上的荷载趋近于1,而在其它变量上的荷载接近于0,这样,就更容易解释主因子的天气意义。这种变换称为旋转主因子分析,一般分正交旋转与斜交旋转两种方式。极大方差旋转是正交旋转,是气象预测、科研业务中最常用的旋转方法。谢炯光等[45]用因子分析和旋转因子分析对西太平洋8个海区进行了分析,对头4个主因子的物理意义进行了初步的解释,进而用它建立了广东省各月降水与海温的预报方程。黄嘉佑[46]用斜旋主分量分析了我国夏季气温及降水场(1951-1987年)的时空特征,王敬方等[47]用旋转主分量(RPC)方法,分析近40年来我国夏季温度变化的规律。

4.6 对应分析

对应分析是一种综合了R型及Q型因子分析特点的多元统计分析技术,黄嘉佑[48]、李麦村等[49]用该方法发现副高逐月变化曲线与赤道海温变化十分相似,谢炯光[50]用对应分析对4-6月逐月的连续变化进行分型,把各月的降水连续变化分为连升型、连降型、降后升型等四型,并利用回归分析作出各型的预报,在前汛期降水趋势和冬半年(1-3月)气温趋势的预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7 主振荡型(POP)分析

主振荡型(POP)是Hasselmamm和Storch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51]。章基嘉等[52]对离散化场时间序列推导了主振荡型分析方法的两个导出量:主振荡型(POP)及其伴随相关型(ACP)。通过热带太平洋SST矩平场时间序列POP及相应区域850hPa风场ACP的计算例子,给出了它们的实际算法。

5 聚类分析

郑祖光[53]在首先不能确定用几个因子和分成几类的情况下,提出用变K变N方案。章基嘉等[54]应用K-均值聚类法对东亚各自然天气季节500hPa平均环流进行分型试验。在聚类分析中多数的分类样品是相互独立的,分类时彼此是平等的,但在一些问题中,样品的分类是不能打破顺序的。比如,对某一阶段气象要素数据进行分段以确定不同时段的气候特征。这种分类,称为分割更为形象一些, Fisher提出了最优分割的算法,谢炯光等[55]利用最优分割,对中国T106数值预报输出产品的各种物理意义明确的预报因子进行最优二分割,挑选出晴雨及有无大于25毫米降水的预报因子,建立概率回归方法,做24-144小时的晴雨,大于25毫米降水的完全概率预报,在业务中收到较好效果。最优二分割的进一步优化,产生了一种叫做AID的分割算法(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ion),利用AID方法,不但可以分类,还可以根据新的样品落区在哪一类作出预报。AID具有解决一些非线性问题的能力。谢炯光

等[56]据天气学实践选出47个与广东省台风、暴雨关系密切的预报因子,利用AID方法,进行计算做出台风暴雨的短期预报。

6 谱分析

6.1 功率谱

李小泉等[57]利用谱分析研究500hPa环流指数的变化,谱分析也常常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天气分析与预报中,黄嘉佑[58]在研究海温场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关系时使用交叉谱发现,海温不单有明显的两年振动周期,而且这种振动存在于太平洋地区的气压系统中,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的凝谱平方值高值0.65的临界值。符淙斌[59]利用协谱与正交谱研究纬向和经向垂直环流强度之间的反相耦合振荡关系。

6.2 最大熵谱分析

在连续功率谱估计中,自相关函数估计与样本量大小有关,1967年Burg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最大熵”谱估计的方法,具有分辨率高、适用于短序列等优点。缪锦海[60]讨论了最大熵谱的优良特性和预报误差过滤下系数阶段的确定。曹鸿兴等[61]讨论了气象历史序列的最大熵谱分析。魏凤英[62]用最大熵谱提取1952-1995年华北地区春季干旱指数序列的显著周期。

6.3 奇异谱分析(SSA)

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是从时间序列的动力重构出发与经验正交函数(EOF)相结合的一种统计分析技术,特别适合用于大气的非线性振动。吴洪宝

[63]、、刘健文等[64]系统介绍了奇异谱的原理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谢炯光等[65]用SSA方法对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年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存在明显的8年,准3年的周期振荡,登陆珠江口以西的热带气旋,存在12年,准2年的振荡周期。

6.4 小波分析

小波分析是从傅立叶分析方法发展起来的并被认为是傅立叶分析方法的突破性进展。戴新刚和丑纪范[66]用子波变换研究了长江和黄河流域径流的周期性问题,纪忠萍等[67]用小波分析对广州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进行分析,纪忠萍等[68]用小波变换分析广东省低温阴雨的年景趋势变化,着重分析了重低温阴雨年在小波系数图中的分布特征,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未来1-2年的低温阴雨年景进行了预测估计。 7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在气象上用得较多的主要有自回归模型(AR)、滑动平均模型(MA)、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ARIMA)模型。气象要素的时间序列多数是属非线性变化的,上述的时间序列建模模型均为线性模型。而时间序列分析中的门限自回归模型(TAR)是一种非线性模型,它利用逐段线性化手段来处理非线性系统。由于门限的控制作用,保证了递推的稳定性。门限自回归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非线性振动现象,可以解释自然界各种类型的稳定循环。丁裕国等[69]利用奇异谱分析对Nino海区SSTA月际序列作短期气候预测试验,采用AR(P)模型,结果发现在SSA分析基础上的AR模型对ENSO海区的SST预报特别有效。史久恩等[70]用自激励门限自回归模型作SOI(南方涛动指数)的预报,其结果与线性AR模型相比较,结果表明非线性门限自回归模型拟合SOI数据,比线性模型更能有效地反映数据的内在规律。

8 多层递阶方法

1983年中国韩志刚教授[71]提出了建立在现代控制理论中“系统辨识”基础上的含时变参数的新型统计预测方法―多层递阶方法。这种时间序列的新预报方法在气象预

报服务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2],不少学者在使用过程中对这种方法的应用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使其在气象预报应用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73]。

9 均生函数模型

曹鸿兴、魏凤英等提出了时间序列的均值生成函数(Mean Generating Function, MGF,简称均生函数)模型。均生函数预测模型既可以作多步预测,又可以较好地预测极值,为短期气候预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魏凤英、曹鸿兴[74] 在《长期预测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与《现代气候统计诊断预测技术》两书中对均生函数模型的数学原理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

10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提出的新型理论。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天气(气候)系统的演变规律、发生、发展、消亡机制,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的了解尚不清楚、不充分,限制了动力和统计方法对天气(气候)系统的深入研究。天气气候系统,由于其复杂性,是一个典型的部分信息已知和部分信息未知的灰色系统。因此,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为气象预测和分析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曹鸿兴、翁文洁等人对灰色分析与预测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作了推广[75],邓聚龙[76]在“灰色预测与决策”一书中对灰色系统的理论的来龙去脉,具体计算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并把GM(1,1)模型、灾变预测、季节灾变预测、拓扑预测等方法在气象中的实际应用作了介绍。谢定升等[77]根据GM(1,1)模型的方法原理,作降水峰日的中期预报。

11 车贝雪夫多项式展开

经典车贝雪夫多项式展开只适用于矩形网格,周家斌将车贝雪夫展开推广到不规则格点上,并将其用于气象要素的分布预报[78]。周家斌提出了一种用车贝雪夫多项式做时间序列预报的迭代算法,这是一个非线性、非参数方法,无需对序列作平稳或其它假定。它的拟合和实际预报效果较好[79]。

12 神经网络原理在气象中的应用

近年来神经网络在气象中的应用快速发展。周曾奎等[80]利用神经BP网络模型输出判断台风移向趋势-西进、北上、西北移。于波等[81]结合模糊判断技术利用多层神经网络对GMS云图的台风云系进行图像识别。谢炯光等[82]利用神经BP网络进行月雨量集成预报试验,金龙等[83]提出了小波变换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多步预测模型。

13 非线性动力学

林振山[84]首先提出了诺干相空间预报模型,并提出将相空间模处理组合法用于业务预报中。周家斌[85]提出了相空间向量相似方法,相轨迹变率方法,空间变换方法和相空间模方法等4种以混沌理论为基础的预报方法,这些方法已经用于南方涛动强度、北京降水和华北降水分布的预报。

14 分形

近年分形的思路和方法正逐步在气象分析和业务中得到应用。刘式达等[86]指出分数维是气候系统结构的特征,是气候系统中尺度变换后的不变数。付昱华[87]应用分形分布模型N=C/rD的推广形式,即连续变维分形(分维数D是r的连续函数,而不是常量)预测台风路径。

三、结束语

近20年来统计气象学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统计预报在中国气象业务预报和科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主要表现在:

1 在数值预报产品统计释用中,统计预报方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 随着计算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以场分析和场相关的统计预报方法如SVD、EEOF、CCA分析等方法得以在业务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提高业务预报精确率帮助很大。 3 一些新的统计方法由于种种原因,用在气候分析中较多,用在业务预测上较少,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发。

4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数学界的研究新成果,如自记忆方程、主振荡模、混沌分形、小波分析等引入到气象界的速度很快,如何使其在天气预测中更快、更好地发挥作用值得研究。

5 在统计预报的使用中,如何发挥统计预报的长处,避免其不足的地方,要继续研究

第五篇:铜仁地区2009烟叶生产气象资料调研报告

铜仁地区烟叶生产气象资料调查表

1.热量资源

1.1温度的季节变化及形成原因

铜仁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受东亚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为甚。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但冷空气活动频繁,绵雨较多,“倒春寒”常发生;夏季为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夏季炎热,光照充足,伏旱严重;冬季则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低温寡照,降水较少。秋季因西南季风的波及,上空的东风环流转变为西风环流,反映出“华西秋雨”特点。入秋后气温下降很快,阴雨天多。 1.2温度的时空分布

气温的分布特点:区内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3.4~17.5℃之间,17℃以上的范围主要分布在境内乌江中下游河谷、锦江中下游河谷及玉屏、松桃、沿河、思南等地。梵净山1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年平均温度低至12℃以下。春季四月份平均气温回升快,绝大部分地区都达到16℃,思南、沿河已回升到17℃以上。秋季十月的气温略比春季四月份高,大部分地区仍保持在15℃~17℃之间,思南、沿河甚至在18~以上。到了10月下旬,气温陡降,所以铜仁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具有春季回暖早,秋季下降快,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1.3烤烟大田期的热量资源

铜仁地区烤烟大田期的平均温度除万山为20.1℃,其他站点在22.3~24.0之间,以沿河的24.0℃最高。

各地烤烟大田期的平均气温比年平均气温高6℃左右。

表1-2调查点≥20℃日数

表1-3调查点≥35℃日数

表1-3调查点大田可利用日数

2 .水资源

2.1 水分资源的时空分布

铜仁地区年降雨量在1110~1400毫米之间。但分布不均,东部多于西部,高海拔多于低海拔。梵净山以南西的思南、印江、石阡等地年降雨量1058~1200毫米,梵净山以东的江口、松桃等地年降雨量达1200~1300毫米。

2.2烤烟大田期(4~9月)水分资源

大田期降雨总量在826~997毫米之间。占年降雨量的74%~75%,东部多于西部。移栽期降雨量在200~250毫米之间。

表2-1调查点烤烟移栽~伸根期降水

旺长期降雨量在290~400毫米之间。

表2-2调查点烤烟旺长期降水

成熟采收期的7月中旬~9月中旬,降雨量在300~400毫米之间。完全能满足烤烟的生长需求。

3 .光能资源

3.1 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

铜仁地区 年日照时数在1100~1300小时之间,在贵州省处于中下水平,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要少500小时以上。一年中,各地日照时数以

7、8两个月最多,都在100~200小时。冬季的

1、2月日照时数最少,仅有40~50小时。每天只有一个多小时的太阳直射光。

铜仁地区的年日照百分率较小,只在25~30%之间,冬季的

1、2月的日照百分率一般不到15%,最小的德江只有11%,在冬季,由于日照百分率太小,个别年份几乎整个月不见太阳直射。

3.2 烤烟大田期(4~9月)的广能条件

区内烤烟生长期的日照时数在800~900小时之间,约占全年70%。在整个生长期内,是前少后多。移栽期(4月~5月上旬)只有150~180小时,不到全年生长期的四分之一。各县旬日照数见表3-

1表3-1调查点烤烟移栽~伸根期旬日数(小时)

表3-2 调查点烤烟旺长期旬日数(小时)

移栽后进入旺长期(5月下旬~7月上旬),此时段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日照都增加到190~230小时之间,最多的印江、玉屏超过220小时。

到7月中旬~9月上旬的成熟采收期,日照时数保持在380~420小时之间。其中最多的印江达440小时以上。且多为散射光,充足而和煦的阳光有利于优质烟叶的形成。

表3-3 调查点烤烟成熟~采收期旬日照(小时)

4.气象灾害

铜仁地区的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春旱、夏旱、倒春寒、秋风、暴雨、冰雹、高温和凝冻等,对烤烟生长危害最大的是夏旱、高温及暴雨洪涝,其次是春旱和倒春寒,秋风仅限于局部地区,至于凝冻危害虽大,只在冬季出现。 4.1 夏旱

铜仁是贵州省内夏旱最严重的地区,几乎每年都有干旱发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连续60~90天的特重干旱,出现了3~5年,机率为6~9%;连续40~60天的重干旱,出现了8~13年,机率为15~24%;连续25~40天的中等干旱,出现了16~22年,机率为30~41%;连续15~25天的轻微干旱,出现了16~20年,机率为30~39%。夏旱出现的时间在6~8月,这时

正处于烤烟旺长至成熟采收期,是烤烟生长发育阶段中最需要水的关键时期。 4.2 高温及连绵阴雨危害

在夏季,铜仁市贵州省温度最高的地区。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日数各地都在10天以上,最多的铜仁、沿河达到26~31天。高温日数一般最早在6月中、下旬开始,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时正值烤烟旺长至成熟期,长时间的高温天气,使烟叶原生质和叶绿素受到破坏,光合效率降低,促使呼吸作用曾强,养分的消耗大于积累,烟叶的品质和产量都会受到影响。

表4-1铜仁地区2006年6~8月各旬温度

4.3 春旱

春旱并不明显,但从1979年后,春旱问题变得突出起来,特别是1985~1989年连续5年出现冬春连旱,对烤烟生长带来严重影响。

铜仁地区的春旱,西部比东部稍重。在54年的资料中发现,西部各县春旱出现的总年份有35~40年,机率为65~74%;东部各县总年份有27~30年,机率为50~56%。这表明,在54年中,有一半的年份没有春旱,与几乎年年都有的夏旱相比,就轻多了。在出现的春旱中,多为中、轻旱,重旱和特别重的干旱较少。特重旱,西部只出现过2~3次,东部1~3次,全区三个站没有出现过特重旱。 5. 冰雹

冰雹是本区常见的局部性灾害天气。据1998年以来的资料统计,铜仁地区的冰雹每年只有1~2次,最多的万山、石阡多达4~8次。在省内来说算轻雹区,危害甚小,或基本上不会造成大范围发的危害。冰雹以3~4月出现的机率最大,此时是烤烟的育苗阶段,降雹时间长或者雹粒大,会击伤露地育苗的烤烟。区内的降雹持续时间一般只有2~10分钟。偶尔也有较长的降雹。 6. 暴雨洪涝

铜仁地区是省内多雨区之一,日雨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数较多,一年平均有5.0~8.2天。梵净山东侧的江口、松桃、和西侧的德江7~8天。按暴雨的轻、中、重、特重四个等级,全区54年中共有28~37年出现,机率为52~69%,一半以上的年份都会出现轻级以上的暴雨灾害。其中特重级的暴雨出现的年份有5~9年,机率为9~16%,也就是说,大约十年有1~2年就会出现一次特别严重的暴雨灾害。

上一篇:怀孕后什么时候检查下一篇:还要多久我才能长大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