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从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难点入手,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思路,探索适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迫切的需要,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系统化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系统化课程改革论文 篇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研究

摘 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探索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这是现代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文主要分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内涵和意义,探究课程开发的方法和相关问题,并提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改革优化策略。

关键词:工作过程 系统化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13120066。

引言

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其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发展对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也成为了课程教授的必然趋势。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注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目前,工作过程系统性课程还处于探索实施阶段,发展不够成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进行逐步的改革和优化。本文先分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内涵和意义,进而探究课程开发的方法和相关问题,最后提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改革优化策略。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概念及意义

1.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概念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典型的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通过对传统的课程的解构,将从学科体系中提取出来的适度的够用的知识,与工作过程结合,通过系统化和结构化整合设计的工程过程教学课程。该课程整体的培训过程是指导学生逐步经历获取信息、比较决策、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检查校验和评价反思,具有较完善的系统性。

1.2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意义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目前受到广大中高职学校的关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产物,它主要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人才,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类、服务类、管理类和农业类等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为职业教育课程确定理念,促进教育课题的社会化,以及凸显职业院校的社会功能。

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方法及相关问题

2.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方法

相对于理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更加注重与实践。课程的开发需要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进行。开发课程的专业应该涉及到该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并能够模拟出真实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数据,只有这样,情境才逼真,课程设计才合格。相关数据的获得可以通过问卷、访谈、实践专家研讨会和查询文献等多种方式进行。课程的设计需要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来进行,并在设计完成后,进一步设计教学过程和编写学生学习材料以及考核方式等。由此建立起的教学体系才够完善健全。

2.2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相关问题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不同于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实施和改革这种类型的课程,需要认识到相关的问题。

(1)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关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主要解决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问题。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包括设定专业对相关岗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教学方法的改革无法达到课程改革的力度、深度和效果。因此,课程的改革能够进一步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2)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比较注重实践,同样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也非常的高。该课程的开发,不单是将几本教科书整合在一起就能完成,需要专业教师负责整个开发过程。如果教师对专业相关工作的第一线的常规工作知道的很少,且缺乏亲身的实践经验,将无法顺利的开发课程,即使采用别人开发出来的课程,也不能成功的进行教学工作。高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到相关工作的第一线去体验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开发出合格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并实现课程实施的效果。

(3)教学管理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可以看作是几个相关工作项目的结合。学校可以将该课程分阶段教学,将不同深度的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的分布在不同的学期,让同学们来学习。可以采取集中授课,并随机进行考核,来考察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策略

目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中高职院校的发展热点和趋势。该课程的改革研究受到广大中高职院校教师、学者和行业从业的重视,但目前仍不成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需要进行改革。

3.1 完善课程的知识体系

由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将培训技能作为核心,忽视了知识的教学,缺乏知识的支撑,技能不能很好地进行传授。因此,需要完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相关知识体系。构建具有行业实用性的工作过程知识体系,需要重构和序化学科知识,以工作过程的问题、难点和需要为引导,来创建自身的特定的知识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传授,还需要其他课程进行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完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充实全面,更有利于学生对相关技能的理解和学习。

3.2 整合课程价值取向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价值取向受到工作过程的影响,体现的是对技术和技能要素的关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具有职业活动的性质和价值取向,即以生存为主体兼顾发展,以技能为主线兼顾人本,以社会为主导兼顾主体。为了防止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价值取向左右摇摆不行,需要对其价值取向进行整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应该更加重视生存、技能和社会,这也是对人存在的现实性的界定。

4、结论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的核心就是提高学习者的职业技能,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该课程近几年才得到广泛的关注,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张虹. 培养应用型人才 课程改革是关键——兼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6(2): 118-122.

[2]万荣泽, 何春玫.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 [J]. 教育与职业, 2008, 36(1): 8-120.

[3]任俊圣, 陈玉婷.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应用意义与优化[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 (001): 136-138.

[4]钟慈方. 高职院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发展性评价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4): 205-206.

作者:张媛 钟伟萍

系统化课程改革论文 篇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研究

摘 要 本文从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难点入手,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思路,探索适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 工作过程导向 课程改革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迫切的需要,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因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更新职业教育观念,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已是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笔者所在的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于2006年,到现在已经经历7年的发展。在开设之初,我们主要是通过对部分酒店的调研,借鉴了其他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并结合我系的师资力量,形成了现在的教学大纲。这几年随着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专职教师和酒店的联系日益密切,我们发现酒店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和我们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偏差。今年学院将开始实行学分制,重新调整教学大纲,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方法的研究,探索适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为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2 课程改革的难点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实际等问题使得这一目标难以完全实现。为实现用工作过程导向对专业进行整体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教学管理、考评及评价体系,这是一项非常庞杂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次,教师的教学不再是课堂+实验+实训+作业的方式,而是要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而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来源于普通师范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教学单元项目的设计必须是要完成真正的产品,而且每一任务的完成要能让学生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这必须是在全方位调查行业具体工作环境的情境下,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才能确定的,而目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机制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改革,要求教学环境有足够的实训设备,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或能力体系。这就要求学院要建有仿真的实训室,实践教学投入比较大,对于资金短缺的院校难度很大。

3 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3.1 确定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关注职业及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及教育认知规律的融合,主要包括专业定位、专业服务面向的岗位群、人才养成目标等。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遵循人的职业能力由初学者到专家的发展历程,因此在设定培养目标时,必须详细调研当地酒店人才需求状况,与酒店专业共同制定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出发点的学习领域设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身心健康、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符合酒店业要求,具有现代酒店业经营管理理念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强调迁移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例如笔者所在的学院提出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大对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建设一批“教学做一体”的职业课程。按照“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基于实际项目的训教内容的选择、基于行动导向的训教方法的实施、基于等级制度的过程考核方式的评价”五基流程进行课程的系统化设计,按照“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三化标准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课程的精细化操作。

3.3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一种学与教互动的职业交往情境,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通过学习构建知识,形成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职业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进而达到学以致用效果的方法。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个创新的职业教学过程。教师按照工作过程,以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获取信息、制定、实施、评估计划”这一做的实践,掌握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与知识体系。具体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工作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例如在学习客房预订时,理论教学模块,主要讲解接待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接待的程序等内容。在实践教学模块,综合运用视频、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前厅接待的程序和服务用语;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门童、行李员、接待员等,让学生真正掌握对客服务的技能。

3.4 基于多等级的评价体系

高职课程评价的首要问题是采用符合高职教育性质与特点的课程评价标准。国外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机多元整合的评价标准,是一种适合于高职教育的较受推崇的课程评价方法。它注重能力推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要求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注重评价的能力要素采用最适合的、相关的评价方法;注重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覆盖相关多种能力要素,而不是针对个别能力分别孤立进行的评价。同时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内容从注重知识性考核转变为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将考试形式从单一的理论考试转变为职业技能操作考核。考试考核以职业资格为标准,不是考核知识的存储记忆,而是由用人单位针对职业需求命题,实施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结合的一体化考试,既考虑结果的正确性,又考虑过程中的应变能力。通过教师考核、项目小组考核、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行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个性化评价。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整体教学改革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观在专业教学改革上的具体应用,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克服了学科体系教学方法与职业学院学生认知规律的矛盾,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作者:赵惠

系统化课程改革论文 篇3:

浅谈房地产营销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

摘 要: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当今先进的职教课程开发方法,其在房地产营销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以往在房地产营销课程中的教学经验,结合现时房地产营销专业的课程改革,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可以探索一种更好地培养房地产销售人才的方式。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房地产营销

以职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反观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方面,体现的技能培养相当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学科体系的知识传授不利于学生知识吸收,难以在此过程中培养工作技能;另一方面,职校生形象思维较好,更适合边做边学的方式。因此,实现职教的培养目标,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方式,淡化学科体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工作。本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总结在房地产营销课程中的教学经验,结合现时房地产营销专业的课程改革,谈工作过程系统化在房地产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过程

本文以房地产营销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房地产营销操作实务》课程为例,简要说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过程。

1.目标工作岗位分析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首先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单位的调研,明确工作流程与工作环境,还需根据行业的规章制度,结合岗位所需的职业操守与评价标准,将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整合到学习任务当中,使设计的学习任务或学习情景更加贴合岗位实际,做到即学即用。

房屋销售是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岗位,经企业调研我们了解到,该岗位具体的工作过程包括:销售准备——迎客接待——沙盘板房讲解——客户追踪——计价签约——房屋交付——资料管理等。其中销售准备、房屋计价签约、资料管理属于一般性技能的工作,要求学生熟悉相关表格、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方法,而迎客接待、沙盘板房讲解、客户追踪、办理交付等需要有较强的沟通技能,做得好坏直接影响自身的业绩以及公司评价。经过与行业专家以及资深从业人员的沟通,我们了解到,沟通能力是岗位需求的核心能力,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形成自身的工作方法,由此可以确定,沟通技能应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2.岗位工作能力分析

明确工作流程之后,我们需要结合岗位的职业操守、工作内容以及行业的规章制度要求,识别出从事这一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其中包括一般技能培养可以达到的显性能力,也包括需要通过反复实践、从经验中才能得出的隐性能力。详细的工作能力,包括显性的能力、隐性的能力都可以从不同阶段的工作过程中分析得出。接下来以“楼盘销售”这份工作为例进行如下分析。

第一阶段:销售工作的准备。(1)显性能力:a.了解具体的销售计划;b.能协助布置销售现场及销售文书管理;c.熟悉销售讲解的资料。(2)隐性能力:a.具有团队合作意识;b.做事条理性。

第二阶段:迎客、接待。(1)显性能力:a.熟练掌握接待礼仪;b.主动寻找、接待顾客。(2)隐性能力:能初步判断客户真伪及购买能力。

第三阶段:沙盘板房讲解。(1)显性能力:a.熟练掌握沙盘、板房讲解技巧;b.能较好回答顾客提问。(2)隐性能力:a.能根据顾客能力及需求推介产品;b.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第四阶段:追踪客户。(1)显性能力:a.懂得告知顾客促销信息;b.懂得跟进顾客购买意向。(2)隐性能力:a.灵活的应变能力;b.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

第五阶段:计价签约。(1)显性能力:a.会计算各种价格;b.会计算按揭还款;c.会洽谈签定合同。(2)隐性能力:a.细心、细致、稳重的个性;b.良好的服务意识。

第六阶段:协助办理房屋交付。(1)显性能力:a.通知顾客收楼;b.协助办理收楼手续。(2)隐性能力:良好的服务意识。

第七阶段:管理客户资料。(1)显性能力:a.会记录整理客户资料及成交信息;b.会使用客户关系管理软件。(2)隐性能力:细心、耐心、负责的心态。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每一步怎么做,更应该在此过程中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出具有团队精神、具有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懂得灵活应变、服务意识佳的销售人员,这样,才能符合岗位的真实需求。

3.学习任务的分析与设计

通过以上对工作岗位与工作能力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要达到培养目标,应当采用实践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具体的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第一阶段:销售工作的准备。(1)通过实地参观了解销售中心布局;(2)通过案例分析或视频播放,呈现销售准备阶段销售现场的具体工作。

第二阶段:迎客、接待。(1)播放视频,了解站姿、坐姿、交换名片、现场指引等常见的接待礼仪;(2)以实践课的形式,表演常见的接待礼仪。

第三阶段:沙盘板房讲解。(1)播放视频,体验沙盘板房讲解的过程;(2)讲述沙盘板房讲解的内容要点;(3)布置任务,通过上机或外出参观的方式,搜集楼盘具体信息;(4)小组合作,编写沙盘板房讲解词;(5)角色分配,表演沙盘板房讲解的全过程

第四阶段:追踪客户。(1)通过案例分析,明确客户追踪的重要性;(2)设计多种情境,模拟各类客户拒绝购房的情景和原因;(3)小组讨论,找出客户拒绝购房的原因,并得出解决方案;(4)课堂中讨论各个方案的可行性;(5)组间互评,提高课堂参与度。

第五阶段:计价签约。(1)学习计算房屋总价、按揭费用;(2)讲授房屋销售合同的常用知识;(3)设计任务,模拟完成房屋计价的环节(4)设计任务,模拟合同洽谈、签署的环节。

第六阶段:协助办理房屋交付。(1)以案例或视频的形式呈现房屋交付的一般过程;(2)通过实际案例,讲述交付的注意事项;(3)设计任务,让学生制定房屋交付使用的工作计划;(4)角色扮演,模拟交楼的工作过程。

第七阶段:管理客户资料。(1)记录成交信息与客户资料;(2)上机操作,学习客户关系管理的CRM软件。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已经跳出学科体系的框架,取而代之的是以工作岗位为学习内容,同时增加了实践课型的比例,真正体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方法。通过工作场景的模拟以及学习任务的设计,使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大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实践课型的课堂管理难度较大,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进一步寻找合适的方法,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进行。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层面的注意事项

1.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关注职业素养的形成性培养

以工作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完整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因此,除开岗位必需的工作技能之外,还需工作人员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职业素养,但是由于形成性培养耗时较长,必须贯穿课程、乃至职业教育阶段的全过程。那么如何在教学当中实施形成性培养呢?

一是以职业化的学习过程为载体,在可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培养。由于职业素养是抽象的,例如:对房屋销售岗位而言,需要的职业素养包括:服务意识、团队意识、敬业精神等,这些是意识层面的内容,只能通过感受的方式来培养。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沙盘板房讲解、签约洽谈等多个有关的学习模块,设置相应的角色表演任务,在任务学习中,除了关注学生讲得好不好,还应关注学生是否会重视自己的仪容仪表与服务态度,如:有无穿正装、发型发饰是否符合规范、接待举止是否得体、能否根据顾客的喜好和需求进行推介等。

二是应结合岗位的行业评价标准,通过经常性的强调使学生不断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岗位要求。教师在教学及评价的过程中应以岗位的标准要求和评价学生。还是以服务意识培养为例,教师在教学实施以及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服务意识缺失,服务态度不过关的,应通过反复的强调、提醒,纠正细节的失误。如:在推介楼盘的训练中,部分学生接待举止不过关,有的过于轻佻、有的过于拘谨,教师应当即时指正,并让学生立即纠正,直至过关。

2.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以后,实践课型的比例大大提升,这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罔顾课堂纪律,使得学习任务不能如期进行。因此,采取措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对此,有如下观点。

一是实行小组合作,通过角色扮演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使学生感到有事可做。例如,在房屋销售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销售人员、顾客、电话接待员、板房讲解员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角色,分工合作,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小组合作的方式非常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原因在于一方面它能调动小组每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因素,仅靠说教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

二是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对每一个具体的任务都实行考核。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把一项工作任务分解成几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略每一个具体任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严格的考核。例如在房屋销售这一岗位中,我们设置了迎客接待、沙盘板房讲解等的具体学习任务,并在每一个学习任务结束后都实行考核,这种做法一方面鼓励学生做得更好,也使部分懒散的学生配合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评价当中能较好反映出学生的平时表现,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综上所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强调根据现实工作岗位来开发课程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开发方法,能够较好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但是,在此过程中应关注职业素养的形成性培养,以达到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也应采取小组合作等课堂管理措施,保证具体学习任务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李燕.小组合作学习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方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2]万荣泽,何春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以职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反观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方面,体现的技能培养相当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学科体系的知识传授不利于学生知识吸收,难以在此过程中培养工作技能;另一方面,职校生形象思维较好,更适合边做边学的方式。因此,实现职教的培养目标,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方式,淡化学科体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工作。本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总结在房地产营销课程中的教学经验,结合现时房地产营销专业的课程改革,谈工作过程系统化在房地产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过程

本文以房地产营销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房地产营销操作实务》课程为例,简要说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过程。

1.目标工作岗位分析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首先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单位的调研,明确工作流程与工作环境,还需根据行业的规章制度,结合岗位所需的职业操守与评价标准,将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整合到学习任务当中,使设计的学习任务或学习情景更加贴合岗位实际,做到即学即用。

房屋销售是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岗位,经企业调研我们了解到,该岗位具体的工作过程包括:销售准备——迎客接待——沙盘板房讲解——客户追踪——计价签约——房屋交付——资料管理等。其中销售准备、房屋计价签约、资料管理属于一般性技能的工作,要求学生熟悉相关表格、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方法,而迎客接待、沙盘板房讲解、客户追踪、办理交付等需要有较强的沟通技能,做得好坏直接影响自身的业绩以及公司评价。经过与行业专家以及资深从业人员的沟通,我们了解到,沟通能力是岗位需求的核心能力,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形成自身的工作方法,由此可以确定,沟通技能应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2.岗位工作能力分析

明确工作流程之后,我们需要结合岗位的职业操守、工作内容以及行业的规章制度要求,识别出从事这一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其中包括一般技能培养可以达到的显性能力,也包括需要通过反复实践、从经验中才能得出的隐性能力。详细的工作能力,包括显性的能力、隐性的能力都可以从不同阶段的工作过程中分析得出。接下来以“楼盘销售”这份工作为例进行如下分析。

第一阶段:销售工作的准备。(1)显性能力:a.了解具体的销售计划;b.能协助布置销售现场及销售文书管理;c.熟悉销售讲解的资料。(2)隐性能力:a.具有团队合作意识;b.做事条理性。

第二阶段:迎客、接待。(1)显性能力:a.熟练掌握接待礼仪;b.主动寻找、接待顾客。(2)隐性能力:能初步判断客户真伪及购买能力。

第三阶段:沙盘板房讲解。(1)显性能力:a.熟练掌握沙盘、板房讲解技巧;b.能较好回答顾客提问。(2)隐性能力:a.能根据顾客能力及需求推介产品;b.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第四阶段:追踪客户。(1)显性能力:a.懂得告知顾客促销信息;b.懂得跟进顾客购买意向。(2)隐性能力:a.灵活的应变能力;b.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

第五阶段:计价签约。(1)显性能力:a.会计算各种价格;b.会计算按揭还款;c.会洽谈签定合同。(2)隐性能力:a.细心、细致、稳重的个性;b.良好的服务意识。

第六阶段:协助办理房屋交付。(1)显性能力:a.通知顾客收楼;b.协助办理收楼手续。(2)隐性能力:良好的服务意识。

第七阶段:管理客户资料。(1)显性能力:a.会记录整理客户资料及成交信息;b.会使用客户关系管理软件。(2)隐性能力:细心、耐心、负责的心态。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每一步怎么做,更应该在此过程中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出具有团队精神、具有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懂得灵活应变、服务意识佳的销售人员,这样,才能符合岗位的真实需求。

3.学习任务的分析与设计

通过以上对工作岗位与工作能力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要达到培养目标,应当采用实践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具体的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第一阶段:销售工作的准备。(1)通过实地参观了解销售中心布局;(2)通过案例分析或视频播放,呈现销售准备阶段销售现场的具体工作。

第二阶段:迎客、接待。(1)播放视频,了解站姿、坐姿、交换名片、现场指引等常见的接待礼仪;(2)以实践课的形式,表演常见的接待礼仪。

第三阶段:沙盘板房讲解。(1)播放视频,体验沙盘板房讲解的过程;(2)讲述沙盘板房讲解的内容要点;(3)布置任务,通过上机或外出参观的方式,搜集楼盘具体信息;(4)小组合作,编写沙盘板房讲解词;(5)角色分配,表演沙盘板房讲解的全过程

第四阶段:追踪客户。(1)通过案例分析,明确客户追踪的重要性;(2)设计多种情境,模拟各类客户拒绝购房的情景和原因;(3)小组讨论,找出客户拒绝购房的原因,并得出解决方案;(4)课堂中讨论各个方案的可行性;(5)组间互评,提高课堂参与度。

第五阶段:计价签约。(1)学习计算房屋总价、按揭费用;(2)讲授房屋销售合同的常用知识;(3)设计任务,模拟完成房屋计价的环节(4)设计任务,模拟合同洽谈、签署的环节。

第六阶段:协助办理房屋交付。(1)以案例或视频的形式呈现房屋交付的一般过程;(2)通过实际案例,讲述交付的注意事项;(3)设计任务,让学生制定房屋交付使用的工作计划;(4)角色扮演,模拟交楼的工作过程。

第七阶段:管理客户资料。(1)记录成交信息与客户资料;(2)上机操作,学习客户关系管理的CRM软件。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已经跳出学科体系的框架,取而代之的是以工作岗位为学习内容,同时增加了实践课型的比例,真正体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方法。通过工作场景的模拟以及学习任务的设计,使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大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实践课型的课堂管理难度较大,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进一步寻找合适的方法,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进行。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层面的注意事项

1.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关注职业素养的形成性培养

以工作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完整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因此,除开岗位必需的工作技能之外,还需工作人员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职业素养,但是由于形成性培养耗时较长,必须贯穿课程、乃至职业教育阶段的全过程。那么如何在教学当中实施形成性培养呢?

一是以职业化的学习过程为载体,在可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培养。由于职业素养是抽象的,例如:对房屋销售岗位而言,需要的职业素养包括:服务意识、团队意识、敬业精神等,这些是意识层面的内容,只能通过感受的方式来培养。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沙盘板房讲解、签约洽谈等多个有关的学习模块,设置相应的角色表演任务,在任务学习中,除了关注学生讲得好不好,还应关注学生是否会重视自己的仪容仪表与服务态度,如:有无穿正装、发型发饰是否符合规范、接待举止是否得体、能否根据顾客的喜好和需求进行推介等。

二是应结合岗位的行业评价标准,通过经常性的强调使学生不断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岗位要求。教师在教学及评价的过程中应以岗位的标准要求和评价学生。还是以服务意识培养为例,教师在教学实施以及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服务意识缺失,服务态度不过关的,应通过反复的强调、提醒,纠正细节的失误。如:在推介楼盘的训练中,部分学生接待举止不过关,有的过于轻佻、有的过于拘谨,教师应当即时指正,并让学生立即纠正,直至过关。

2.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以后,实践课型的比例大大提升,这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罔顾课堂纪律,使得学习任务不能如期进行。因此,采取措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对此,有如下观点。

一是实行小组合作,通过角色扮演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使学生感到有事可做。例如,在房屋销售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销售人员、顾客、电话接待员、板房讲解员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角色,分工合作,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小组合作的方式非常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原因在于一方面它能调动小组每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因素,仅靠说教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

二是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对每一个具体的任务都实行考核。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把一项工作任务分解成几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略每一个具体任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严格的考核。例如在房屋销售这一岗位中,我们设置了迎客接待、沙盘板房讲解等的具体学习任务,并在每一个学习任务结束后都实行考核,这种做法一方面鼓励学生做得更好,也使部分懒散的学生配合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评价当中能较好反映出学生的平时表现,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综上所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强调根据现实工作岗位来开发课程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开发方法,能够较好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但是,在此过程中应关注职业素养的形成性培养,以达到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也应采取小组合作等课堂管理措施,保证具体学习任务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李燕.小组合作学习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方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2]万荣泽,何春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

作者:阮梓茗

上一篇:医学生感恩教育论文下一篇:财务档案信息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