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质量控制pdca

2022-09-21

第一篇:检验质量控制pdca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来源: 本站原创

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部分,不可替代,检验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疗水平,及时而可靠的检验有助于医生合理分析与正确治疗,低水平的检验质量控制严重影响检验质量,影响诊疗过程,甚至引发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因此检验科管理人员应特别重视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真实、可信的检验报告,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浅谈检验科应如何做好质量控制。

1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主要环节

1.1 检测前质量控制 包括从检验申请开始到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输。此环节实验室工作人员基本上难以控制,它是由临床医生、护士、护工在实验室外完成的。临床上大多数不满意报告是由于标本的质量不合格,因此检测前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首先临床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发病时间来合理选择检测项目。很多检验项目对患者准备有许多要求,如果无准备则检验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差,甚至造成误诊、误治。护士有责任将所检测项目的准备要求、注意事项、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详细告诉患者,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保证检验标本的客观、真实、合格,这是取得检验质量控制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要考虑到患者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血糖、血脂检查,最好坚持空腹抽血,一般在禁食12 h时要求患者处于平静、休息状态;要考虑到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必要时要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要注意标本采集的合理时间,严格按采血步骤规范操作;注意抗凝剂的种类以及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要适当;标本采集后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这样可提高结果的可靠性。检测前质量控制是基础,是全面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环节。

1.2 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核对检验申请单,检查标本是否合格,要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医生签字、标本采集人姓名等项目进行核对。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时,对采集的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处理,如标本不能当天检测,应按要求保存。检验仪器要定期调试保养,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实验室人员要对仪器及时进行校对,检查仪器对于周围环境要求是否合适,如温度、湿度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人为误差。试剂要求有质量保证能力的单位生产提供,选择有生产批准文号的试剂。要保证所有器皿、吸头等实验用具干净。每天都要用高、中、低3个质控品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检测项目进行比对,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加强对检验人员责任心和医学质量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培训。

1.3 检测后的质量控制 各种试验完毕后,要认真细致、完整准确地写出质控报告,并绘制质控图,对每天质控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方案。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找出检验质量问题所在。

2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医学检验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是一门集合的科学,临床检验的首要任务就是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信息。由于医学检验实际工作与医院整体发展不相适应,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致使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在临床无信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检验科基础建设薄弱

2.1.1 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医学检验队伍中尚存医生、护士改行及未经专业培训上岗者;某些检验工作者质量意识淡薄,满足于实际工作中数量的完成而忽视质量;某些医学检验工作者责任心不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培训不够。

2.1.2 仪器设备老化,检验方法陈旧 由于某些医院资金不足,设备老化不能及时更新仪器,检验科不得不用已被淘汰的老方法、老仪器进行检验。

2.1.3 过分依赖经济杠杆的作用,致使检验工作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检验质量 为了科室经济收入增加,违反技术操作规程,追求生产速度,使仪器设备超负荷运转;为了降低成本,购买廉价、低质量的试剂及标准品,甚至不顾自身条件,盲目上新项目,从而导致终末报告质量下降。

2.2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不完善

2.2.1 临床医生、护士控制不力 检验标本采集前,临床医生、护士不注意患者饮食、运动前后及用药可能会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2.2 标本采集不准确 常由于采集时间、部位、数量、防腐剂及抗凝剂使用错误导致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

2.3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力度不够

2.3.1 质控措施不落实 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质控样本不做或漏做,不能及时将质控结果标在质控图上,一旦出现检测结果失控,难以及时查找失控原因。

2.3.2 试剂及标准品的质量不合格由于目前市场上试剂及一次性医用度量器具供应渠道较多,管理比较混乱,致使它们流向医院,也有某些医院因减少浪费而使用一些过期产品

[2]。

2.3.3 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不同步许多医院在处理上级检验中心下发的室问质评标本时,不是按要求与工作标本同步处理,多采用开小灶的手段来应付。即一旦收到质评标本,便如临大敌,不惜重金买来最好的试剂及标准品,指定专人从加样、测定到取值,反复多次,从而使上级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问质评活动流于形式,报告的质评结果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本实验室的质量好坏。

3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对策

3.1 医学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应遵循的规则 一项医学检验一般要经过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环节之后,才能发出检验报告单。因此,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检验结果,必须对医学检验的每个环节都实施质量控制,即质量的全程控制。而整个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都需遵守以下规则:

(1)应该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全面质控工作,并坚持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普及有关质量管理的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2)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医学检验质控方案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因此,医学检验不仅要有标准的操作流程,有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程序,还要注意仪器和量器的定期鉴定、校正,实验用水、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的质量水平,以及保证采用的各种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性能完好。

(3)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室内质控管理方法,经常开展室内质控,对于失控的检验结果,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实验室之间的质量评价活动或者比对检验活动,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已经或有可能失控的结果及时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2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

3.2.1 走出误区,重新认识质控 近年来,通过开展质量控制,作者深深地感到,过去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以下3个误区:

(1)认为开展质控浪费试剂,增加成本;

(2)认为质控工作是检验科的事情,忽视临床科室的作用;

(3)认为质控即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忽视开展室内质控。这些对质量控制的片面认识,导致了质控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地开展。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种包括患者、临床、实验室均参与在内的全面质量保证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所以在抓实验室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和临床科室对质量影响的作用,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对医生、护士的质控知识的教育,共同提高检验质量。检验科作为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要认真坚持做好室内质控,确保参加室间质评活动的效果,达到真正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当然,开展质量控制工作要有一定的投入,如果标本量不大,相对来说质量控制对成本的影Ⅱ向较大,或许还会造成很大的浪费。通过质量控制提高了检验质量,提高了患者首诊合格率,减少了误诊、转院,促进了医疗质量与医院的社会效益的提高。开展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改变对质控的认识,重视质控工作的开展。

3.2.2 加强临床医生与检验人员的双向交流强化行政管理有些医院规定新分配人院的临床医生到检验科等辅助科室轮转,意义重大,临床医生可了解检验科检验项目与特点,可以了解新的实验项目临床意义、影响因素及标本采集方法等。当实验结果与临床不相符合时,应及时与检验科沟通,说明情况,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复检。这是负责任的态度,也是科学的态度。实验室应每月安排一次与临床医生沟通,听取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向临床医生解释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的可能原因与对策。据调查,约半数质量问题是由于标本采集不当所致,这些做法对改善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关系,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检验质量水平十分重要。院级主管领导要加强对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管理与监督,建立以检验科主任和学术骨干为主导的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

3.2.3 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是保证工作质量而设立的一个重要措施,质量是医学检验的生命。从事检验的工作者,不仅要掌握质控工作的理论、规则和要求,还要有扎实的基本技能,以高质量高素质和高度负责精神,认真分析实验室基本条件。从实验仪器、开展项目、人员素质结构等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挖掘内部潜能,因地制宜,制定出最佳的质量管理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工作。

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领导,全院成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技术的互动性与社会治理会和医技专委会,定期进行查房制度。由科主任负责,成立由各室专业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开展工作。

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工作中认真负责,认真带教好进修生、实习生,放手不放眼。严格执行三查三对:查检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查检验项目目的是否填写清楚;对姓名、床号、检验结果和诊断是否相符,签发报告单前,必须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所有实验技术操作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技术要标准化、规范化、质控常规化。坚持室内质控,做好质控记录,画好质控图,同时能正确判断在控与失控。失控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立即纠正。在搞好室内质控基础上,积极参加上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提升检验科的工作质量,以便高质量地完成日常检验工作。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实验诊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l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直接反映一个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质量我国各地区食品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控制是保证l临床检验质量的重要内容,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质量控制。标本采集、送检、测定、签发报告等都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要加强领导检验质量工作,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责任心,做好室内及室间质控。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注意试剂质量、仪器、操作及标准品、质控品等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进一步加强与临床联系及其信息反馈,面向临床,为临床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医学检验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志德.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5):639.

[2] 李会敏.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4):242.

第二篇:检验科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一项检验从医生提出申请到检验报告单发出,有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的一系列程序,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要得到良好的检验结果,应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程序,即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影响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各方面因素或各个环节,以及检验的全过程。

一、主要步骤

完成上述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至少有10 个基本步骤。 1.有专人负责全面质控工作。

2.对工作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普及质控知识。 3.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质控方案得以实施的保证。 4.有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5.有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程序。 6.仪器量器的定期鉴定、校正和正确使用。

7.实验用水、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8.所采用的各种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性能良好。

9.选择合适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常规开展室内质控,对失控结果及时采取相应 的处理措施。

10.参加实验室间的质量评价活动或能力比对检验,认真分析回报结果,对失控的 项目要及时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

二、分析前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受到许多非病理因素的影响,如由于饮食、性别、年龄、活动、昼夜节律等引起的生物学变异;药物可能对分析物组成或分析本身的干扰;标本采集、处理不当,而发生溶血、水分蒸发或使标本被污染等;申请单填写不清楚、不完整,标本编号错误等。这些分析前因素可能引起比分析误差更大的问题,必须严格控制。所有的标本采集者(包括实验室检验人员、护士、医生)都必须接受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培训。

三、分析后质量控制

通过严格的分析前和分析中质量控制产生的检验结果,仍然可能由于结果的传递和解释而产生误差。良好的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可极大地减少结果传递的误差,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误差。由经过培训的检验师对检验结果进行适当的解释,并考虑以下问题:该结果正常吗?是否与前次结果明显不同?是否与临床信息吻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进一步的实验检查是什么?可以明显地提高检验结果的使用效率,提高检验报告的水平。

第三篇: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 标本类型错误率

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类型错误率=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 标本容器错误率

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容器错误率=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 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采集量错误率=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

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血培养污染率=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

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抗凝标本凝集率=凝集的标本数/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标本运送的及时性和效率,检验前周转时间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前提。

七、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

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同期检验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室内质控进行内部质量监测的覆盖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八、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

定义: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检验结果精密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九、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定义: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特定机构(国家、省级等)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同期特定机构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计划进行外部质量监测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定义: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无室间质评计划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实验室间比对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

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实验室内周转时间是指从实验室收到标本到发送报告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实验室内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实验室内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实验室工作效率,是实验室可控的检验中和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

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

定义:检验报告不正确是指实验室已发出的报告,其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包括结果不正确、患者信息不正确、标本信息不正确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是指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告数占同期检验报告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是指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告数/同期检验报告总数×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检验报告正确性,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

四、危急值通报率

定义:危急值是指除外检查仪器或试剂等技术原因出现的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必须立刻进行记录并第一时间报告给该患者主管医师的检验结果。危急值通报率是指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危急值通报率=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危急值通报情况,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

五、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定义:危急值通报时间(从结果确认到与临床医生交流的时间)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危急值通报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危急值通报及时率=危急值通报时间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同期需要危急值通报的检验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危急值通报是否及时,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第四篇: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同一份标本可做不同的检测项目,而同一检测项目也可适用于不同的检测标本,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测标本的整个采集过程直接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产生影响,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可以提高检出结果的阳性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反之,错误的采集方法所得标本的检测结果将受到很大的质疑,既延误临床的诊断治疗,又可能危及患者健康甚至生命。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一些常识,配合临床实验室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认真仔细地控制检验标本采集的每一个环节,正确的做好检验标本的采集工作。 临床检验常见的检测标本是来自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也有脑脊液、胸水、腹水及各种穿刺液和分泌物。还有一些特殊的标本如唾液、泪液、指甲、毛发等。

 不同的检验项目标本采集的时间是不相同的,第一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时间:血液标本原则上晨起空腹时采集标本原因有下; ① 尽可能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②患者处于平静状态,减少患者由于运动带来的影响,并减少饮食的影响;③参考区间通常是根据正常人空腹血标本测定值而确定的,易于与参考范围作比较;第二要选择最有价值的时间,如急性心肌梗死cTNT或cTNI的测定在发病后4-6小时采集样本较好;病毒性感染抗体检查,在急性期及恢复期,采取双份血清检查对诊断意义较大。 第三要选择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如细菌培养应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尿常规检查应采集晨起第一次尿;尿早孕35天后送检阳性率达高峰。大便标本应取黏液、血液部分;痰液标本应为深咳所得,防止唾液混入;末梢血采集时防止组织液混入;输液的患者输液完毕后至少1h后方可采取血液标本送检。因此,取样前需考虑各方面因素,切勿随意取样。

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时间:体内有些检验项目的血浓度具有周期性变化,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采血尽可能在上午9点前进行,其他时间的急诊检查,应在评价检验结果时注意节律因素的影响。②采血前患者应禁食12小时,这是因为清晨空腹血中各种化学成分比较稳定,不受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吸收入血的影响。再则,清晨患者还未使用任何药物,防止了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对血脂类的检验,要强调患者近3天内禁食高脂食物,不得饮汤,易致结果偏高。③采血前须告知患者不要进行剧烈运动。④采血尽量安排在其他检查和治疗前进行。⑤做药物监测时,要根据药物浓度峰值和稳定期采血。⑥检验申请单上应注明采血时间。

2.体位;标本采集一般以坐、卧姿势为主。人的体位改变可引起血中许多指标发生变化例如从仰卧到直立时,由于有效滤过压上升,水及小分子物质从血管内转移到组织间隙,血浆容量可减少12%,因浓缩的缘故,使血中细胞与大分子物质相对升高5%,受这种体位影响的指标有: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梅、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载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此外,某些激素水平如醛固酮、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等,直立位高于平卧位。

3.采血部位:临床检验的血液标本,根据检验目的、项目的不同,可采集毛细血管血、静脉血或动脉血。不同部位的血液标本中某些检测成分有差异,甚至可对检测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①毛细血管采血: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用血量较少(不超过200ul)的检验项目,如血细胞计数,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血液寄生虫检验以及一些快速微量的临床化学检测(干化学检测)如手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快检等,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应注意避免用力挤压,以以防组织液干扰。实际上毛细血管采血(即所谓的末梢血),所含成分应为动脉血、静脉血、毛细血管血、组织间液和细胞液的混合体。尽管其化学成分及血气分析与静脉血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血常规检验结果二者却存在明显差异。

如手指血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8%),而血小板则明显降低(-9%),且手指血检测的重复性、准确性均差。所以,绝大多数专家建议,血常规检验特别是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取代手指血标本,这样既可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堵孔等血细胞分析仪故障。

②静脉采血,临床检验绝大部分血标本来自静脉血,采血部位通常是双臂的前臂窝处的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之一,选择原则是“择优录取”。即保证穿刺的顺利,对重症患者或因肥胖而血管不明显者,可以从手背或脚踝处的即保证穿刺的顺利。对重症患者或因肥胖而血管不明显者,可从手背或脚踝处的静脉采集,某些特殊情况如橡皮肿、硬皮病,则只有行静脉切开。此外,静脉采血应注意部位选择(见前述)及消毒剂的选择,如碘酒的使用将干扰T

3、T4的检测。

③动脉采血:动脉采血标本主要用于血气分析、乳酸测定等,常用含有干燥肝素钠的注射器或用肝素溶液充满注射器死角和针头进行动脉穿刺。应注意:过多的肝素可使PH值和PCO2降低;及相关计算参数错误,注射器内不能有气泡,因可改变PO2R 结果。动脉血管血测定血气分析时一定要加以注明。动脉化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婴幼儿或儿童的血气分析,其方法是用不超过42℃的湿毛巾湿热采血部位皮肤,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液增加而达到动脉化,再进行毛细血管采血。

4.压脉带影响:采集标本时动作宜迅速。静脉采血时,压脉带压迫时间过长可便多种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如压迫40秒,总蛋白增加4%、AST增加16%,压迫200秒,这些物质可上升25%。压迫超过3分时,因静脉扩张、淤血,水分转入组织间隙,血液浓缩,可便白蛋白、血清铁、血清钙、ALP、AST、胆固醇等升高5%-10%,血清钾上升更明显。同时,由于氧消耗增加,无氧酵解加强,乳酸会升高,PH值降低。因此在采血时应尽量缩短压脉带的压迫时间,最好能在1分钟内采完。采血过程中,看见回血,马上解开压脉带。勿让患者做反复做攥拳运动。当需要重复采血时,建议采用另一只手臂。

5.输液的影响:为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应尽可能避免在输液过程中采血。因为输液不仅使血液被稀释,而且输入液体的成分会严重干扰测试结果,最常见的干扰项目是葡萄糖和电解质。当患者输液时,从患者输液针管内抽血或同侧输液肢体抽血,造成检验项目结果错误。故有时实验室遇到钾含量高达10mmol/L以上的标本以及血糖异常偏高的检测结果时,须与临床反馈咨询。检验结果与临床体征明显不相符合时,此种情况较易发现,经重新采集后结果差异很大。但是如果影响稍小的标本,则不易发现,而易给临床造成误诊误治,一般情况下,输入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或电解质的患者,应在输液结束1h后采血,而输入脂肪乳剂的患者应在输入8h后采血。

第五篇: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质量控制是保障医学检验检测水平实现一定高度的基础,具体而言,在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时间段里的质量控制水平能够使得临床检验的结果更具权威,故此把好质量控制这道关口即能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实现准确有效。本文即是根据医学检验操作实践,结合理论知识探讨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检测者的方法和思维要求,从而总结医学检验过程中实现有效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检验前的质量控制解析

1、合格的标本

合格的标本是检验前质量控制要求的第一步,合格的源头才能保证结果的正确,影响标本合格的因素较多,因此,需要质量管理的严格保障。检验前的质量管理就是指的在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采集、储运乃至实验室验收合格的整个过程。 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检验申请单据填写的正确清晰,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这些内容能够为检验分析提供详实的参考,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患者这一层面,首先要对患者的情绪及行为进行有效引导,防止出现标本的异常。如在患者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对检验造成较大影响,所以检验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告知和引导,如出现上述此类情况,应该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2、标本采集过程

在标本采集中,首先要认真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其次在采血过程中最好使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使患者处于安全的状态,且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对于器材,应该实验要求;而且要在采集后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二、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标本送达后,在检验过程中要在仪器、试剂准备以及分析过程三个方面把好关,确保结果的正确。

1、仪器维护保养

首先,仪器需要准确,就要做好仪器维护工作,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确保仪器的性能合格。这些都需要在日常的仪器维护中毫不松懈的去合规操作。其次,试剂准备过程中要严格按流程操作,以说明书的每个步骤作为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时刻监控观察试剂的稳定性。此外,人员方面需要调配经过训练、资质有效的检验操作人员。

2、室内质控

进入实际检验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其次,对于整个检验过程及出现的情况要做好原始记录,并进行归档。

三、检验分析过后的质量控制

检验后的质量管理工作要认识到仪器显示结果的误差,需要运用自身的分析能力进行认真复查。

1、仪器与资料的衔接

对于仪器要做好保养,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做好仪器与资料的对接,实现检验结果的可追溯性。

2、科室合作

要求检验人员正确认识检验职能与其他临床人员的关系,加强合作,检验部门亦可以详实了解患者情形,如药物等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等方面。在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各科室均能保持认真的态度,而检验人员也必须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对于错误要及时进行改正。

2、深入了解、对比分析

同时,检验人员还需要将结果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需要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了解,以便与检验结果结合,更为详实的了解患者患病情况。

总体而言,临床检验的整个质量控制是考验检验人员操作规范掌握程度、认真程度、医学思维的考试,也是保障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前提,能够切实锻炼检验人员的临床检验工作素养。

参考文献

[1] 楼慧萍.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9(3):276. [2] 丛玉隆. 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控对策. 中华检验杂志,2004;27:483.

上一篇:看听学6070课测试下一篇:525心理健康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