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小学语文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班班通小学语文范文

运用班班通 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大路槽乡大路槽小学:冯华权

摘 要:“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训练方式之一,“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地位与作用连接着认知与运用,贯穿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由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激发学生以“读”促“悟”,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思维拓展了空间。

关键词:多媒体 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习方式,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激发学生以“读”促“悟”,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思维拓展了空间。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个体力求达到认识某种事物时,就乐于参与某种活动,这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来自于他对所要认识的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远程教育资源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情景,内容也贴近儿童的生活。“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训练方式之一,“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地位与作用连接着认知与运用,贯穿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由此,如何充分发挥读的作用,使语文课堂在琅琅的书声中充溢智慧之味,便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而信息技术以其动态、直观、立体化的呈现方式,为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和发展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促使语文教学中的“读味”更浓。

一、巧用多媒体的提示功能,提升读的品悟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借助媒体效果呈现的提示功能等,就能使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读指向更明,使边读边思更有深度,使阅读与理解更加相得益彰。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以“詹天佑是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为中心来叙述他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其中“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课文的难点。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既要“朗朗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又要“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还要“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因此,在教学《詹天佑》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就分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第一层次:运用媒体呈现课文内容,在难度的词句上运用点击变色的效果引导学生关注并指导学生读仔细让学生读得“言从字顺”,即读通、读懂、读得流利;第二层次: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时,边读边动笔,对关键词句进行圈点批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交流,通过媒体课件出示内容,运用划线、加深颜色、变色、闪烁等提示功能,显出重点,通过动画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引导学生初步领会词句的书面意思,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三层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动手,做一做“小小工程师”,设计图纸。很快,一张张设计图纸通过实物展示台在大家的眼前。这样一来,为学生创设了体验过程,仿佛身临其境,使原来觉得乏味、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乐趣横生。继而激烈的讨论,迸发出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氛围,展示了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课堂成了他们体验、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学生真正做到了在读中体验,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展露无遗。在愉快的教学中,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语言顺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丰富知识,发展语言,开发智力。

二、巧用媒体的直观优势,彰显读的感悟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语文学科的本色就是学习语言,让学生从文章中通过朗读,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文字语言,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媒体的直观优势则可以在文字与感悟间架起形象、生动的桥梁。如在教学《赵州桥》这一篇课文时,我就以朗读为抓手,充分利用媒体的直观优势,引导学生边读边悟。 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读、默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在课堂上,先以课件出示学生交流中获得的“疑”,引导学生循着心中的“疑”去充分地读书,思考,探求。我指导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自读感悟: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赵州桥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赵州桥有哪些特点?画出文中的具体语句读一读。3.赵州桥有什么价值?显然,这三个问题不难,但一定要仔细读书才能完成。这样,学生就能分两个层面进行读书了。第一层面:了解课文字面上的内容,认识赵州桥的特点,了解了这一层面的内容,媒体课件就可以用图示进行阅读总结,使学生一目了然;第二层面:深入文字,透过文字感受赵州桥的价值。最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思想感情: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在创设这样的语言情境后,再出示与之匹配的画面,使语言与画面充分对接,由此,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学生就能真正感悟到其价值: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它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后人的骄傲!

三、巧用多媒体的综合性能,发展读的思辨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如果学生不经过思考而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因此,我们就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及时点拨。激在关键处,促在思考点。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综合性能,如果能适时、适当地运用,教学效果便会更加凸显。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课文时,在交流中我重点抓住了一些话反复品读: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同志们!用石头砸!”、“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些话是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走向死亡的真实举动,也是他们不怕牺牲,坚决完成任务的动力。这些话更充分表现了表现了五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教学时我把这句话作为多媒体课件的主界面,始终展示在学生眼前,并抓住这句话四次品读,通过层层深入地学习,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五壮士崇高和伟大。第一次品读:让学生找描写五壮士掩护任务的句子细节描写,这是初步感知;第二次品读:在初步感知后让学生找文中哪些语句和词语感受到五壮士的决定?出示课文中的相关词语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画面后,再次借助多媒体的直观优势出示画面,并紧扣学生的思维点,启发学生思考、交流后再读。第三次品读:利用课件,出示链接的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同学们感受五壮士面临的绝境,谈体会之后再读。这三次读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五壮士不怕牺牲的精神。第四次读:在学习了解了当时所处的环境后,让学生观看五壮士砸敌人,最后跳崖的课件动画,学生就能充分理解五壮士的坚贞不屈和不畏牺牲的精神。由此,学生也在交流的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积累,在读中深化了思辨,获得了体验和感悟。

四、巧用信息技术,强化朗读训练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所以人们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听力非常方便,也非常有效。一是充分发挥语音室的作用,用现成的语文教学光盘或课文朗读磁带强化学生的模仿朗读。这类教学软件声音纯正,能够唤起学生练习朗读的兴趣。对学生理解这类课文,体悟作者的感情是很有帮助的。二是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情感的调节,引发和调动自己的情绪,让学生融入在课文里,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场景,再加上教师饱含深情的讲解,让学生仿佛看到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看到了她手里一根根给她带来快乐和希望的火柴,跟着她快乐和失望,在他们心灵深处燃起了对小孩子的同情之情。这样的教学,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给学生的朗读起到了示范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之于以读为中心,注重在读中体验、读中悟道、读中深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来讲,善用之,即能为语文课堂之读增味、提味,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与方法》李克东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谢幼如: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班班通”教学平台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班班通”教学平台的迅猛发展和所体现的先进性,得以广泛应用于小学教学的各个学科之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突出了它的优势。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班班通”,充分发挥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产生相应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闰土所做的四件事的动画图片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缤纷的色彩,优美的音乐,独特的动作,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唤起了学生一次次的高呼,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各种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的状态,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去。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多得多。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巧妙解疑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班班通”教学平台,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其他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如,在执教《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杰出、创新精神。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为此,如果制作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因为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杰出、创新所深深折服。

三、拓展课堂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教师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课堂所用。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随时展现在课堂。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40分钟的上课时间便被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鲸》、《松鼠》等课文时,我利用网络超文本的特性,结合教学目标,编辑整合了“资料库”,这给学生提了开拓视野的广阔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拓展知识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网上阅读“资料库”中的相关信息,小组之间交流,拓展知识面,探索课程以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强创新思维训练。资料库将与鲸、松鼠有关的知识分类归纳整理为:生物、文学、摄影、军事、考古、航天、仿生、农业、集邮、科技、奇闻、数学十二个科目,每一科目,都提供了大量有关鲸和松鼠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新了解到的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在这些科目中,所有的知识都与鲸和松鼠有关,但介绍的角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科目,角度也有区别。所以当我们通过网络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时,便可多角度、多方位和多途径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拓展课堂空间,增强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阅读、写作时会感到一些困难。我们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阅读、写作辅助材料。通过“班班通”教学平台的教与学的过程,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强化。 如,学习《将相和》《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这些课文的内容距今天的时空比较远,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教学时,我将收集到的有关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放给学生看,弥补学生因时间和生活阅历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课文内容而出现的“断层”现象,增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

五、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赏析能力即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班班通”的应用为作文教学提高学生评改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引导学生进行“实战训练”,领悟评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例如,在指导学生“缩写文章内容”这一作文时,我先将准备好的范文《景阳冈》缩写通过“班班通”的展示台展示,并在范文的旁边附上本次习作的要求。(用不同的文体、颜色显示)首先让学生欣赏佳作,在这一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照原文,对缩写后的文章进行判断、讨论、评价、衡量是否达到习作要求,并讲出称其为佳作的理由。其次让学生评改“病文”,选择个别同学的作文进行当场点评,如“主次是否分明,语句是否通顺„„”,对“病文”逐篇剖析、诊断,从大处加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并把修改的地方用红色显示,提醒学生稍加对比。再让学生动手对选取的任何一篇文章进行缩写,再自改、互改,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之,“班班通”教学平台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 “班班通”教学平台,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班班通”的运用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其特长,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优化阅读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实效性,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第二篇: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

摘要:“班班通”的到来,使多媒体技术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世界。“班班通”以其独特的功能:高清晰的图片、高音质的音乐、高性能的动画将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教学方式传递到小学语文课堂。运用“班班通”辅助教学,使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多方位的学习不仅优化了课堂结构,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优点主要体现在:

一、“班班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班班通”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班班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四、“班班通”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关键词:班班通

小学语文

运用

为响应教育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为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必要的条件,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2013年“班班通”走进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成为农村教育改革的生力军,将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班班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例如,在上《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歌时,我先让学生观看雷锋在泥泞的山路上抱着迷路的孩子及在遍布荆棘的路上背着老奶奶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观看短片后,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在配乐朗诵的同时,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雷锋的光荣事迹,感受雷锋的无私奉献与乐于助人。最后通过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提升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唱中学,在唱中领悟。通过眼看、耳听、口说多种感官训练,不仅诱发了同学们对雷锋的了解,更使学生被雷锋的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染,从而自觉投入到“做好事不留名”的行列中去,这样自然就水到渠成,学生学习的欲望就更加强烈,学习的兴趣也更加的浓厚。

二、“班班通”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三、“班班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现代教育技术班班通的巧妙运用,更是打破了“一个黑板+一只粉笔”的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自去年以来,我校全面开通了“班班通”,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实施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一种常态。

“班班通”是通过多媒体使学校每个班级具备了与外界进行交流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语文教学方式和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班班通”设备的充分利用,更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储备。

例如,在上《草》这首诗歌的时候对本师作者的介绍更加详细,让学生了解白居易更多的资料以及其写过的诗歌,同时对《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了解更深。在上《想别人不能想》这篇选读课文时就可以进行拓展延伸,将相似的文章或者相似的画面以大屏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加深学生的理解。在上《可贵的沉默》这篇精读课文时,就可以将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的短片进行放映,让学生提前了解我国大文豪的杰作。同时,可以将《游子吟》这样的诗歌教学生读诵,将高尔基《母亲》这样的作品进行粗讲,让学生了解外国作家的名著。这样,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面在不断扩展,了解本国作品的同时也了解了外国作家的相关著作。这样,知识越积越多,境界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得到提升,其综合素养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班班通”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鉴于语文的这一教育特点,合理有效的运用“班班通”,就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歌颂伟大祖国的语言优美的文章。利用投影和音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使学生幼小心灵迸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 教这篇课文时,我们先用音响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音响诗情画意般的语言陶冶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再运用投影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投影展现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记忆清晰,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有条有理,形象具体。从而不知不觉在心灵深处产生对小兴安岭的无限憧憬,对祖国美丽山川河流的敬畏之情。

总之,“班班通”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懂得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怀抱着远大的理想,携着志存高远、大鹏展翅的志向,立志走出农村,走向更精彩更广阔的世界。同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合理运用班班通,有效使用教学资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夯实基本功,以扎实的文化知识做后盾,做到寓教于乐,方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达到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提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兴富.从校校通到班班通 北京:[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4(3下). [2]刘定富.“班班通”系统设备选型研究 武汉:[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导刊)》, 2007 (4): 41-42. [3]李胜利.“班班通”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 西宁: [J]《青海教育》,2007(Z2).

第三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班班通”使用现状及反思

咸丰县清坪镇青岗岭小学

彭 刚

潘敏

摘要:毋庸置疑,“班班通”的使用,使语文课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但是,也不能忽视使用中诸多的不足。“班班通”使用以来,让我有诸多感悟和反思,若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势必很难达到其初衷。

关键词:“班班通”

农村

小学语文教育

优势 反思 解决途径

[正文]

一、我校语文教师信息技术现状

我校地处武陵山东部、鄂西南边陲。是一所村级完小,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197名,其中留守儿童高达百分之六十。全校有在职教师12人,任教语文学科6人,平均年龄47.5岁,正规师范毕业3人。

自2012年秋季安装使用“班班通”以来,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管理、使用、维护措施。目前语文教师均能借助“班班通” 资源上课。但部分教师只是死板地借用,不能根据教材、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所以导致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用效率不高,且有应付之嫌。

二、“班班通”点燃了农村语文教学新的希望

“班班通”为农村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它从根本上体现了教育均衡,弥补了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使大语文教育理念得到深化,以它特有的优势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⑴自我1991年参加工作至今,学生在校数逐渐呈下滑局势,学生异地异校就读比例较大,家庭条件好一点家长都想尽办法让孩子到镇、县学校就读,还得安排一个监护人租房护送,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一年下来,与就近在我校就读相比,多余开支不低于八千元,这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是一笔不菲的数目。还有部分学生随务工家长在外地就读。为什么家长、学生宁愿多花钱而舍近求远?恐怕我校教育硬件设施落后、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较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吧,家长、学生从心理上不认可!记得以前,每当我向孩子们描述乡村之外的所见所闻时,谈论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时,他们眼里流露出来的有羡慕、有期盼,也有明显的茫然。因为他们觉得“精彩的外面”很陌生、很遥远,让我心里一阵阵疼!以前每当我们农村教师有幸外出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活动,看到城镇教师、学生所拥有所享受的优质教育资源。有一些羡慕、有一丝渴望,更多的却是落寞,甚至于有一种低人一等的伤感!心理的落差直接影响到农村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可喜的是,2012年秋季,我校终于安装了“班班通”。这不仅仅是硬件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家长、教师心理得到了平衡。实现了城乡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了教育硬件均衡,平衡了师生、家长心态。从这一点来看,“班班通”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硬件优质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平衡和扭转了师生的心理,让农村学生,教师都走出了“被遗忘”的阴影,从拾起信心!

⑵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村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学,甚至制约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属于土家族聚居之地,而世代相传的土家语音与普通话语音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比如:土家语音没有唇齿音f和舌尖后音等。在我从教20多年语文发现,部分语文教师在拼音教学中甚至连自己都不能准确地拼读,分不清平舌、翘舌、前鼻音、后鼻音等,所以学生也就学会一种介于普通话与土家语音的“彩色普通话”,长大后也很难从根本上纠正,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在汉字教学中,方法单

一、笔顺不规范、忽略书写教学,最终结局就是学生不会识记、倒笔画泛滥、错别字成灾。朗读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谈不上“读中感悟”,只有强行记忆,应付考试而已。就整体水平而言,农村孩子与城镇孩子的口头语言规范性、感染力是没有可比性的,其原因显而易见吧!而“班班通”里面的“优课”等资源,从拼音到朗读,都有了规范的素材。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重要的是弥补了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学生听到的、记住的、接受的是非常严谨规范的标准普通话。当他们长大后,就会远离“彩色普通话”,对于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可以说是从源头上予以“医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有百利而无一害。

[3]运用“班班通”教学,拓宽了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造出语文高效课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传播知识,教学媒体作为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

载体,起到了中介作用。运用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宽松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空间,使学生能够自由的想和做,激发新的学习欲望和活力,同时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由此,“班班通”对于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例如:我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对于文中“中部凿井法”“两端开凿法”。以前一直是我反复讲解、演示。最终学生对此还是比较模糊。而现在,我在课前自制了两张动画PPT,非常形象生动地把两种凿井法演示出来,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是空前高涨。对于“人字形”线路,是本文的重点,更是难点,如何突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最佳方法,现在我就借用了梅林小学芦玉玲老师设计的动画PPT,学生感觉自己就乘坐在那一列火车上,火车轻而易举的就爬上了陡坡。“班班通”把语文教学中远离学生生活的枯燥、乏味的素材演绎得生动、有趣。不仅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悟、体验”,还很轻松地突破了这个难点。

[4]乡土文化资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农村本来具有天然的乡土文化,但以前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教师无法自成体系形成乡土文化知识,也很少有可以借鉴的资源。现在,我们可以借助媒体开发、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以提高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语文素养。

在教学《客家民居》一文中,我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思考我们土家民居“吊脚楼”的特点,可是学生对于本民族民居的特点、印象却少的可怜!现代的混泥土钢筋取代了“吊脚楼”,于是我在网上收集到: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水。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然后和学生一起欣赏一张张精致的“吊脚楼”照片,这样一来,让学生轻松地了解其特点。当我说到:“吊脚楼”还引来不少外国专家来专门研究呢!在世界民居建筑史上都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激发了学生对于本民族发自内心的热爱!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生活,而在生活过程中学习和利用语文知识,这样就会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而乡土文化贴近学生,他们易于了解、乐于接受,同时德育理念也得到很好的贯穿其中。在语文综合学习课上,我带领学生了解《摆手舞》、《哭嫁歌》,《跳丧舞》等浓郁的土家文化素材。为学生创造平台,开展语文实践,我确实体会到乡土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功效显著,也为大语文践行奠定了基础。

三、语文教学中“班班通”使用的反思

“班班通”对于我们而言,毕竟是全新的事物。也可以说引发了农村语文教学的改革。在运作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问题,不足为奇。但也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才可以真正发挥其作用。

⑴ 有些语文教师把“班班通”当作“全能选手”,依赖性、惰性随之产生。一堂课下来,从字词句段篇到朗读到练习,甚至作业布置,都通过“班班通”完成。这种“教学随着班班通走”的做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性无异,效率极低。把“班班通”当成教学的“命根”,造成了“班班通”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教师没有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班班通”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只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这样才能让“班班通”在语文课上充分地发挥有效性。

⑵过多的媒体展示,减少了学生活动,减少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少老师们在使用中就觉察到这一问题。有的课上教师使用课件出示一下教学流程,出示几个答案完全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有时看到老师们连课件中的制作人姓名都没有改过来,甚至于上课之前才把课件拷过去,没有对课件的加工和熟悉,上课只能像是放电影一般。只用其课件,而忽略其备课过程,生搬硬套,课堂变成走过场。说到底,它本应是教学的辅助,而不是学习的本身。特别是在语文课上,学生重点训练的是语感和思维,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对话与交流,简单借用多媒体束缚了学生思维,对于语文教学有害无利。

[3]课件的容量、质量、适应性,都是每一个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同一个课件资源,用在高水品、高素质的学生课堂,也许是恰当的,也是最有效果的。可是用在我们农村,用在我们这一级学校的课堂里,也许就是失败的。很多教师只是一味的“拿来主义”,忘却了对象之间的差异,忽略了因材施教。其效果如何?可想而知。还有的教师认为课件使用越多越好。在去年县里组织的“课内比教学”比武课中,一位教师短短40分钟,展示了30多张幻灯片,请问学生看一遍就要花多长时间,学生有多少时间在思考?我认为,多媒体手段只是一种辅助教学,不可将此

当做一种目的,课堂的核心仍然是组织学生学习,而不是教师展示课件。我们更需要冷静思考,怎样科学使用这种教学辅助手段,让现代化的装备真正促使教师提高课堂的效益。我觉得要慎用精用,不可滥用。

四、解决途径

⑴ 强化理论学习,具备忧患意识

充分认识到“班班通”带给教育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教师能否熟练、正确、有效、恰当使用“班班通”,事关教育发展的大计,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只会让优质资源设备成为阻碍语文教学发展的绊脚石,与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安装“班班通”的初衷背道而驰,只会导致教育质量退化,那将真的成为教育的罪人。当前“农村小学到县城小学就读,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明显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如果我们自身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久而久之,农村教育的前景如何?“班班通”硬件设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依靠我们自强不息,才会让优质教育真正扎根农村。也唯有如此,我们也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⑵ 建立长期而行之有效的培训体制

学校要有一套系统的培训体制,终极目的就是让每一个教师都用“班班通”多媒体进行恰到好处地教学。这个体制不是短期的,更是不应付,而应该是通过考评机制予以保障。要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培训活动,让老师都能熟练操作,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作为农村教师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而是应该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硬件现在跟上了,那么自身的软件就更不应该落后。提高个人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学校整体的软实力,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当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3]终身学习理念在农村教师职业发展中尤为重要。

教师自身缺乏发展意识,相当多的教师陶醉在经验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经历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是在长达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内不更新知识,不少教师的知识结构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多年来,他们少有观察世界,不愿意主动更新理念,更没有研究新问题。在我从教的二十多年来,教材经历了多次改版,课本对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都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还是停滞在上世纪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中,又如何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呢?营造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是农村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也是业务主管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4]建立“帮扶”机制

校内 “帮扶”,可以派遣农村相对年轻的教师外出“取经”,然后回来发挥引领、指导的作用。校际 “帮扶”,城镇派出优秀教师与农村教师建立师徒关系,农村到城镇交流的教师也与城镇优秀教师建立师徒关系,通过听课、示范课等形式,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目前农村小学里,在“班班通”使用上,是很难找到真正可以起到引领作用的教师,目前大家都是 “摸着石头过河”。可是当我们真的“过河了”,可能也耽误了一代学生。

总之,“班班通”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优质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能够扬长避短、合理运用,决不可有依赖性。我们要精心搜集、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让“班班通”真正服务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优质媒体资源!

参考文献:

1、朱幕菊 《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何克航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考》 2001

3、刘向永 《解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2003

第四篇:浅谈班班通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淮南市八公山区第六小学 语文 赵多英

手机号 13855428263 摘要: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强,“班班通”把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班班通”的巧妙运用,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整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方面的优势,打破了一些传统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一下子焕发了生机,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字 : 班班通 、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知识点:1.“班班通”的巧妙运用,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整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方面的优势,打破了“一个黑板加一只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2.通过运用“班班通”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场所,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形成一定素养的主渠道。然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当前教育界所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时代的发展,让教育领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多媒体可见的应用越来越为教师所喜欢。自从我校安装了班班通之后,信息技术就越来越多地运用在了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刺激了学生的思维,丰富并生动了课堂内容;还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有力的改善了教学环境。由于“班班通”的教学手段参与教学,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班班通”教育资源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的大亮点。如何巧妙地运用“班班通”教育资源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谈谈一些我个人的体会。

一.“班班通”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内在动力。心里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学习时的注意力越集中,从而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才能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同时促进智能的发展和基本素质的形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体动作及简单的挂图都难以将课文知识生动的展现给学生。因此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桂林山水的风光片,给学生观看,通过这个视频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而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被“桂林山水甲天下”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所吸引,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兴趣大增,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快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不但风景美丽,而且名胜古迹众多,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生也争先恐后地发言,提高了学习效率。

利用“班班通”教学与传统的板图相比,教师节约了画图的时间,与挂图相比,教师不但可以直接对着图片指读,还可以描画,直接面对学生,而不是面对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并且还可以将多幅图片进行叠加讲解,使知识更加清晰,直观地呈现,远比教师在画面上反复演示,讲解的效果好。

二.“班班通”的运用,能有效地创设情境。

班班通进入语文课堂,为我们带来新鲜的学习气息,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班班通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乡下人家》这一课,首先在屏幕上播放了乡村风光片,我提出问题:“看到了这些感受到了乡下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很自然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景,然后我又展示了课文中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课件,这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每个场景,从而获取知识,课堂教学既生动有趣,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打造了高效,务实的科学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班班通”的运用,提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容量。 可以说多媒体课堂的知识容量可以几倍于传统课堂。传统的备课资料主要来自课本,参考书、图片等,信息非常有限,而且单一,缺乏灵活性。但多媒体教学的备课,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如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练习和单元复习就因它容量大和使用方便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各种教学媒体信息加以整合,创作出符合孩子特点,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教学等,“班班通”教育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表达工具,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2.语文教学参考资料。

3.“班班通”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

浅谈班班通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淮南市八公山区第六小学 语文 赵多英 手机号 13855428263

第五篇:班班通环境下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摘 要: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域差异等等因素影响,使得相当大一部分落后地区小学课堂学习资源配备上有着许多不足。基于这一问题,分析在农村教育环境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革新方法能够对低发展地区信息化教育发展带来推动。

关键词:班班通 农村教育 语文高效课堂 模式构建

引言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效推动教育事业信息化的转变。在一些发达地区,信息化教育已有着一系列的卓越表现,并显示出最大的发展潜力。但对一些发展落后地区,诸如农村小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差异等等因素限制,教育信息化程度很低,拉大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为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发展以及更全面的培养人才,分析农村信息化高效课堂的开展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班班通是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研究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的革新思路能够推动农村小学信息化发展。[1]

一、农村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现状

1.语文教学过于片面

语文课程的各个部分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传统的农村语文教学,对各个部分进行割裂式的设置,识字有识字课,阅读有阅读课,写作与写作课。各个课程之间分工明确,径渭分明,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难以得到提升。另外一般的农村语文课堂效率低下,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只是简单的对语文知识点本身进行陈述,这不利于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凸显。听、说、读、写、练的教育使得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的能力得不到培养。[2]

2.内容表现方式单一

当前许多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表现十分单一,往往是由教师从头到尾的一直讲,学生在下面记录,这种教师一讲到底的形式不利于语文知识综合性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去理解语文所包含的内在人文意义。诸如在识字教学上,初中语文将许多汉字进行集中教学,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缺乏相关文章的理解,使得汉字学习空泛表面,影响孩子学习效果的提升。

3.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农村小学由于许多老师往往身兼多职,使得其教学精力和能力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教师自己讲,学生自己听,互相之间缺乏互动,进而影响最终语文教学效果的发挥。语文是一门充满生活化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仅是靠单纯的知识点灌输,其更多的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来表达自己实际思想。

二、班班通环境下高效课堂构建思路

学科班班通是在现有农村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对当前问题进行解决实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改善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并结合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进一步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1.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班班通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要一改原先单一的教学手段,实现语文的综合性教学。这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对班班通所部署的设备进行应用,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教学方式的丰富。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农村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仅是推动语文单个方面的快速发展,还需要语文教学能够真正的实现对人文素养的传递。要将语文教学的各个部分内容进行混合,并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表现,以此来实现教学趣味性的丰富以及综合教学效果的提升。语文课程要充分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两个方面,实现语文教学信息源的丰富,并逐步突出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在适当引导后有学生自主完成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一方面实现语文教育的综合性培养,另一方面逐步落实以人为本的培养方针。

2.课堂沟通方式的完善

班班通能够丰富课堂内容,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有了更好的桥梁。在多媒体设备支持下,课堂会变得更加有趣丰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与开放的学生的内心进行交流。不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展示,教师有了更多的提问点,学生对于有趣事物的关注也会驱使其投入更多的经理去思考。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就能够得到进一步确立。班班通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沟通的契机,也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

3.设计教学活动

班班通系统的应用有助与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展开,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有趣丰富的教学活动对于推动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当前有着许多的理论依据。教育学家与心里学家的细心探索使得语文教育与少年心里研究取得许多的成果。这都有效的为语文教育活动的展开提供素材。

三、班班通高效课堂教学构建措施

?m然社会各界对于农村教育水平提升都有着广泛关注,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农村小学班班通的建设水平只能维持在一个相对低技术的水准。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就需要应用以下具体策略来进行。

1.情景教学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情景来开展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班班通的应用使得情景的构建变得更加的方便。农村往往是在为贴近自然的地方,因此在很多方面领悟体会自然人文气息将会比城市有着更多的方便。设置情景教学时,适当应用教室电教设备来进行场景引导,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进而实现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交流。

2.抛锚式教学法

抛锚式教学又被叫做实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展开往往是建立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班班通的布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事件进行更为生动的描述,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真实信息的展示。在完成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身迁移能力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诸如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以“我的妈妈”为题目进行作文写作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去放映许多真实的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母亲的图片,并在这期间播放 《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

结语

农村教育在许多方面都有着落后,且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系统改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最大程度的应用现有资源来实现教学的提升有着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农村班班通的部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农村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如何更好的实现高效课堂构建,需要根据实际的问题做出布置。本文以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为示例进行探究,并对最终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办法做出分析。

参考文献

[1]齐媛,张生,刘雍潜,李冲.学科班班通解决方案的构建与思考――以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班班通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1,(06):12-14.

[2]王凡,杨晓宏,王惠刚,陶善菊.低技术环境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革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6):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