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鸟岛读后感

2022-06-28

第一篇:俄罗斯鸟岛读后感

俄罗斯文学作品读后感

读《驿站长》有感

学院:文学院教学号:12120153 姓名:呼延思雯

读《驿站长》有感

记得老师讲到普希金的时候,首先便向我们推荐了这部短篇小说——《驿站长》,应该说我是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来读这部作品的吧,因为自己对于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了解得也不多,甚至于说对其没有什么太大的阅读兴趣。不过当我读完这部《驿站长》的时候,我却被它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却带给我无尽的感伤和震撼。

“小人物”主题应该算是这部作品最具有开创性的特点了。作者以满腔同情描写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遭遇,描绘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痛苦与无奈,他的卑微与不幸,引起我们强烈的情感共鸣。驿站是官方设置的行旅中转站,驿站长常常被人们误解、诽谤。这个职务在普通人眼里也许是一个耀武扬威的差事,有的诗人甚至称他们为“驿站的独裁者”。可是作者在一开篇就提到,“什么是驿站长呢?一个真正的十四级的受气包”。紧接着,作者简单描绘了驿站长一天的生活:冒雨寻马,忍受旅客的怨气、叫嚷和推搡,刚浑身发抖地送走将军信使就把驿马使用证往桌上一扔„„嘈杂而忙乱,白天黑夜都不得安宁。也就是说,是“一种真正的苦役”。

当然,最核心的矛盾发生在驿站长维林和骠骑兵明斯基之间,根据维林后来的讲述,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场尊贵与卑微,情爱与亲爱的较量。一个冬日的黄昏,明斯基来到了驿站,只因暂时没有可用的马匹便大发雷霆,幸好冬尼娅急忙出来解了围。其实,这里已经为后文埋下了伏笔。为什么每次冬尼娅一出现总能化险为夷呢?还不是男人们的好色心理在作祟。虽然从前冬尼娅无数次起到了这样的效果,但这一次,不小心成了她人生的转折。明斯基和冬尼娅愉快地聊天,却在后来装病骗走了冬尼娅。当驿站长终于反应过来女儿被骗走时,他的精神险些崩溃,当他后来三番五次的去寻找女儿时,却发现女儿已然变成一位贵妇人。事情到这里似乎变得更加复杂,女儿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挣扎,相反却很享受这样的富贵生活,这不仅让驿站长心寒,也让我感到悲哀。当然,我理解她的无奈和纠结,可是我不禁想问,造成这一切的,到底是男人的狡诈,身份地位的悬殊,还是女人的悲哀?

我想作者是想表达他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情吧。他们一贫如洗,没有地位,没有尊严,甚至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维林去寻找女儿时,并没有以一个父亲的身份,而是以一个老兵的身份来求见大人,这怎能不让我们替他难过和无奈,低三下四,无尽的屈辱,一步步摧毁了维林的精神。女儿终究离开了他,离开了他给的生活,他一夜间老了很多,最终借酒浇愁,离开了这个带给他绝望的人世间。

我们不难想象,在那个畸形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平等和自由而言的,对于权利,地位,金钱,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苦苦地追求着,当一个人一无所有,甚至失去了最原始最温暖的亲情的时候,他的绝望和痛苦,足以让他自我毁灭。冬尼娅也是无奈的,那个说假话的医生也是无奈的,维林更是无奈的。底层小人物的无奈虽然在那个时代显得那么卑微和无所谓,可终究有一天,人们会听到他们内心的控诉,会有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拯救他们。比如我们伟大的作家普希金,就写了这样一部小说,让千千万万个人愿意为他们祈祷,愿意走进他们的内心,愿意站起来,改变这个黑暗的社会。比如我现在,就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来品尝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想我会多读几遍这部作品,每一次阅读,都会带给我新的,更深的体会。

第二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观后感

最近几天,我专门安排时间认真观看了纪录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受到了一次生动的警示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识。

这部纪录片共分“苏联最后的日子 —— 世纪大悲剧引起的反思”、“把自己推向灭亡的政党 —— 多党制引发的恶果”、“被„休克‟的国家 —— 经济私有化带来的衰败”、“阿尔巴特街的迷墙 —— 指导思想多元化造成的混乱”等4集,运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倾听并记录了20年前那场剧变的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对那场剧变及其后果的诉说,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以各自的经历讲述20年前那场“世纪大悲剧”的前因后果、台前和幕后,并通过深入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思考,揭示了苏共执政70多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迅速垮台的深刻历史教训。看了该片,我深感震撼。20年过去了,回头看苏联的兴衰荣辱,我内心深有感触。它提醒着我们每个共产党人,要永远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看了纪录片,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等各方面,我认为自身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解放层次有待提高。思想的解放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全局性、敏感性的问题上还缺乏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二是理论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没有完全科学地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上下的功夫不深,存在一定的重实践、轻理论倾向。三是群众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在全县不断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复杂性、重要性不断增强,但个人在群众工作意识、方法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四是科学工作水平有待提高。面对较为繁杂的工作,科学分配时间、把握重点、协调全局的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这次观看纪录片的深切感受,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永葆先进性。学习是增长才智、提升能力、提高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紧跟时代步伐,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效能、改进作风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将综合利用中心组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胡锦涛等党中央领导关于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指示、党的群众工作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省委、市委重要会议、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理论素养,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认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为切实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同时,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的要求,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党和国家的工作方针、政策、原则和程序,还要在学习科技知识上下苦功,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农业农村工作水平。

二是进一步深入群众,提高服务水平。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是党员的第一职责。根据收集到的群众意见,我认真进行了自我剖析,下步工作中,我将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开展“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四个一”要求、开展“四群教育”活动的要求,把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与做好群众工作有机结合,积极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基层实践中接受锻炼,完善自我,把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认真贯彻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大力弘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认真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观后感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全片共分“苏联最后的日子 —— 世纪大悲剧引起的反思”、“把自己推向灭亡的政党 —— 多党制引发的恶果”、“被‘休克’的国家 —— 经济私有化带来的衰败”、“阿尔巴特街的迷墙 —— 指导思想多元化造成的混乱”等4集 。片中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记录了20年前那场剧变的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对那场剧变的诉说,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通过深入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思考,揭示了苏共执政70多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迅速垮台的深刻历史教训。

看了该片后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震撼,使我们对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内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时隔20年,再回头看苏联的兴衰荣辱,就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相关资料,我得出了苏联解体的以下几点原因:

一、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在“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下,苏联成为了欧洲第

一、世界第二的强国。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体制显得格格不入,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二、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但是,他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他自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前兆;苏联解体,是苏共垮台不可避 免的结果。从戈尔巴乔夫当政7年特别是最后时期的言行看,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然有着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

三、外部原因与苏联演变

西方国家对苏联屡屡的政治思想打击,同样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这对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不容忽视的是,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东西方交流大幅度增加,使苏联人民得到一个了解西方、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作比较的机会,由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己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增加了对本国当政者的不满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向往,从而为西方和平演变打开了方便之门。

我国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压迫与打击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我们的领导人,我们的人民,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矢志不渝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强有力地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成就了我们今天这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发扬光大。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通过苏联的解体,应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选择合适的体制,正确调节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使命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各种物质文化上的生活需求。归根结底,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更能让人民过上更加人道、更加富足、更加民主、更加平等、更加公平的生活。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并没有给自己制度下的人民提供出他们所想要的这种美好生活。与欧美的巨大生活水平差距,让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人民中的吸引力一落再落,出逃事件频频发生。

二、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求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 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才能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始终坚持和平外交方针,维护国家主权

在对外政策方面,既然集中精力于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外交政策的目标就是为国内建设服务、为国内建设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就应该始终坚持和平外交的原则。与此同时,也要防止国际敌对势力的颠复破坏,特别是利用民族问题作为干扰经济建设、分裂国家的敌对势力。

总之,苏共失败的教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引以为鉴。中国要实现长治久安,实现国家强大,人民生活富裕,必须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而共产党的领导,既不能全盘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也不能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的出发点,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能实现民富国强。 《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祭》观后感

9月4日我院组织全体职工观看《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祭》,观看此片后,感触极深。二十世纪最大的政党事件,莫过于苏联共产党的兴起和消亡。其兴起,令世界上多少人感到振奋,其消亡,也令世界上多少人感到无奈。

本人认为,致使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度集权的党建模式是苏共败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苏共几任最高领导人,莫不是权力过于集中,一人独大,又缺乏体制监督,孰不知这种现象如放在一些屑小小人手里就是灾难。戈尔巴乔夫时期更是大搞特权,排除异己,为所欲为,最后逐渐形成了脱离、背离和最终背叛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特权阶层和像戈尔巴乔夫等人这样的代表人物。

二、意识形态崩溃。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几个野心家丧失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主张放弃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全盘照搬西方的理论和制度模式,“背叛了党和人民”,全面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彻底背叛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导致苏共74年执政地位 的丧失,使国内经济严重下滑,政治动荡不已,意识形态领域混乱不堪,精神消极颓废,社会矛盾叠出,人民群众遭殃。

三、实行政治多党制和指导思想多元化。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了向国内外塑造所谓“公开”、“民主”的亲民形象,一是推行无休止的“公开性”,致使苏共高层内部矛盾公开化,加剧了苏共内部的分歧;二是推行所谓的“民主”,致使指导思想多元化,各种非法组织、党派林立,活动猖獗,且听之任之,导致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只能是内忧外疾,导致亡党亡国。

四、改革措施不力,发展方向不清,经济私有化,通货膨胀。虽然推行了所谓的“经济改革”,但缺乏正确的方向和有力的举措,没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苏共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是苏共败亡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通过观看和认识苏联亡党亡国这一重大事件,对于我们来说,具有较强的警示教育作用,苏共亡国亡党的历史教训是极为严酷、沉痛的,我们必须引以为戒。片中所作的深刻剖析与揭示,有助于领导干部居安思危,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助于进一步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近期,单位组织了我们观看《杨善洲》这场电影,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我仔细读完了近万字的先进事迹介绍,每一个故事情节都令我感受至深,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老地委书记的伟大光辉形象毅然树立在我的面前,另人肃然起敬。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 这就是我眼中的杨善洲。

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杨善洲1988年退休,之前是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甘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义务植树者,带领地方群众植树造林。他努力克服无资金、无种苗等困难,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从未间断过,从未放弃过,一干就是22年。一个人退休后植树造林也许并不鲜见,但一个地委书记退休后22年不间 断植[ ]课件下载树造林,备受感动的是他能够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努力做平凡而又有贡献的人。在造林过程中,他不是指挥家,而是除了当好策划人以外,和普通群众一样,一起扛树苗、种树苗,搭帐篷、住深山,同吃注同劳动。杨善洲一心为民、不计报酬、终生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坚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执着信念,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给后人一种由衷敬佩,更是一种激勇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精神榜样

靠的是党性,收获的是宝贵财富。共-产-党人最讲党性、最讲认真,杨善洲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正是这样,他能够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这其中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吃住在山上,用着十分简陋的生活用品,硬是靠着执着、顽强、勤奋实现了[ ]范文网自己的理想,成就了一番事业。据统计,他在大亮山已建成林地总面积5.6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到3亿元。2011年杨善洲将自己辛苦创办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走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杨善洲正是靠着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创造出了宝贵物质财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可想而知,只要坚定信念,讲求党性,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深入学习杨善洲精神,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务实执着精神,才能把我们的工作任务完成好。

树的是榜样,塑造的是廉政典范。杨善洲是我党培养的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其在位时可谓有权有势,但他没有以权谋私、以势欺人,而是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民办事;不在其位时他扎根大山植树造林,了却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杨善洲一生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他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退休时几乎没有存款,并且把自已所有的积蓄、工资都投入到林场建设中去。林场见效后,他不要一分工资,还将自己亲手建设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他至高无尚的品质是全党全社会的榜样,一定要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活动。杨善洲的精神,没有任何渲染,是一种朴素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他回答了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与当今社会腐-败干部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对那些贪图享受、与民争利,自私自利、贪赃枉法现象的丑化。我们要以杨善洲精神为榜样,教育引导好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权力观、政绩观,能够真正用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火热的事业中去,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多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看电影杨善洲观后感电影《杨善洲》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由始至终奉行和履行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而恰恰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退休之后还想着为家乡父老深山造林,真正做到老有所为,为党旗添彩,为子孙后代留下无形的财富。看完影片后我感触颇多,以下就我看完影片的个人想法和思想认识;

一、在思想上认清自己,深化自己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看电影发现杨善洲同志从政时间不算短,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准则时刻鞭策自己。虽然在退休前贵为地方的一把手,却从不为私某一分私利,哪怕面对子女的不理解也在所不惜。而恰恰是退休之后的那种舍小家而顾大家,为国家和家乡事业上不留余力,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虽然我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必须深刻的认识自身的不足,做一次深刻的检讨,学习杨善洲同志为公为民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积极向上,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工作岗位上时刻忘以一个带头人的作用带动身边的同事积极努力的开展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还要不出事。

二、珍惜每次工作的机会,把每次的工作当作学习的过程 作为一个供水人容不得我们出错,每一个错误都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品——自来水,它会对来自千家万户健康状况得不到保障。我们只有时刻严格把关,严记我们是一名合格有责任心的供水人才能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并把每次工作都作为学习的过程。通过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能力所能及为其排忧解难,才能真正形成一条绳,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才能在行业中处于优势。

三、进一步优化安全生产 每个人都知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了安全生产不一定有了一切,而一旦没有安全生产就会没有一切。而在这当中我们就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的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防止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按照各项生产规范操作,把不安全的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努力提高自身的执行力,明晰自身的价值所在,充分理解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在岗位上尽心尽力使自己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前进道路上一个普通推手。

5月21日,学院党委宣传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电影《杨善洲》,电影讲述了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的先进事迹,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地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电影放映后在全院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争相谈论观后感受。在此,笔者相就观影后对工作的四点启示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电影中,杨善洲在主持抗旱工作会议的时候,对于是否应开闸放水缓解旱情的事情,与会的同志产生了分歧;一方主张立即打开全区水库闸门,放水保苗,缓解旱情;另一方则考虑到水库容量只能保证几天的供应,过后将带来更大的用水困难,责任重大,无人敢承担此责任。此时,杨善洲同志的一句“这个责任我来承担吧”立刻打破僵局,开闸放水,使得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事情总是有正反两个方面,工作中的分歧也在所难免,与其双方各抒己见、相持不下,不如权衡利弊,敢于承担责任,打破僵局,才能为事情的顺利解决提供保证。

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处理工作中涉及的各方关系。工作中要避免用命令式的口吻和家长式的思维来处理同事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多些“换位思考”、多些“设身处地”,多些“润物细无声”。电影中保山地区下辖的两个县,一个县是水源地,另一个县是该水源地的下游,两位县长为了两地的人畜饮水问题发生争执,双方群众也情绪激动、剑拔弩张。杨善洲赶到现场后,并未有发生群体性事件后的紧张和焦虑,而是建议双方县长“换一下位置”,去彼此的县做县长,看看问题如何解决。最终开闸放水,问题迎刃而解。工作中会遇到多种 多样的困难,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尝试着转变思维路径,换个角度看问题,不禁是解决困难,协调关系的有益方法。

工作中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事前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关心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电影中,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他没有立刻发动群众来上山植树,而是先为当地群众放映了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放映结束后,观众很容易将树木茂密的庐山和周围光秃的山峦做对比,心中油然而生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杨善洲便号召大伙儿跟他一起去植树造林,绿化大亮山,同时向群众宣传了山地入股的合作经营模式,让大家认识到,植树造林既造福子孙后代,又有现实的收益,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植树造林过程中,杨善洲时刻关心周围的工友和群众,为年老患有关节炎的工友买药酒,为年轻的工友解决工作和婚姻问题,为当地山区的代课老师解决公办教师资格问题等,保护了群众的积极性。“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

重视学习,善于调查研究,决策科学。植树造林之初,由于“飞机草”等有害植物的侵袭,前期种下的树苗大片死亡,面对困难,杨善洲阅读农业科技书籍,认真调查研究,终于发现株高超过50公分的树苗由于根系发达,有害植物长不过它们,能有效抵御其侵蚀。从此便栽种株高大于50公分的树苗,问题得以解决。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的热潮中,杨善洲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行动,诠释了“学习贯穿于工作始终”的精神内涵。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我们不仅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更要学习他工作中勇于担责,善于协调,依靠群众,重视学习的工作作风。为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学院师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 教学片《力量》观后感

17日晚观看了山东卫视播出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教学片《力量》,片中所展现出的可歌可泣的沂蒙人民一切为前线,一切为胜利所付出的奉献精神,不屈不饶与日寇斗智斗勇的英勇事迹,前赴后继为前线部队运送物资的支前队伍以及积极踊跃的送郎参军的情景,折射出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浓厚的群众基础,沂蒙人民真正把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作为自己的子弟兵,倾其所有的奉献给了子弟兵,真正体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军民鱼水情,这是一种情操高尚的大爱无疆,沂蒙山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老革命根据地之一,被誉为两战圣地和红色沂蒙,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抗日战争期间沂蒙山涌现出了许多拥军模范,有“沂蒙母亲”称号的红嫂王换于的事迹,令许多革命老前辈每每回忆都唏嘘不已热泪盈眶,抗战最艰苦的年代里“沂蒙红嫂”王换于一家掩护首长和战士、保护党的绝密文件、收养八路军后代几十人,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中,为支援孟良崮战役艾山乡妇救会长李桂芳带领东波池村32名妇女按照上级指示,5个小时内架设起一座浮桥,没有桥腿用人腿,没有桥板用人板,在冰冷的汶河内用自己的身躯当桥墩架起了一座“火线桥”,为解放大军顺利过河夺取最后胜利赢得了时 间,她们没有豪言壮语,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他们只知道时间就是胜利,刺骨的河水没有挡住她们的革命意志,对革命胜利的向往和对新生活的渴望激励着这些柔弱的妇女坚强的担起了重担。还有给战士喂乳汁的明德英,谁第一个参军就嫁给谁的梁怀玉,被誉为中国抗战第一村的渊子崖抗日自卫战以及许许多多拥军支前的先进事迹,让沂蒙山人民的革命精神永远传颂在九州大地上。

红嫂是沂蒙精神的充分体现,她们送郎参军、救护伤员、传递情报、缝军衣、做军鞋、摊煎饼、抚养革命后代,在艰苦卓绝的年代里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让吃着我们摊的煎饼、怀揣着土制步枪的八路军将士,勇往直前打败装备精良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涌现出的“沂蒙红嫂”她们视革命战士、革命后代为儿女,用自己的乳汁谱写了感天动地的篇章,孟良崮战役沂蒙支前民工达92万人,解放战争时期的“沂蒙六姐妹”背后是百万独轮车支前大军,有着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庞大队伍和巨大贡献,在120万支前参战队伍中,31000名沂蒙儿女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迟浩田上将曾不止一次动情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胜利是根据地人民特别是沂蒙山区人民用小米喂出来的,用担架抬出来的,我们永远也忘不了沂蒙老姐姐们的恩情。陈毅元帅也曾深情概叹,是老区人民把最后一块布做军鞋、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奉献精神,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光辉写照。同样,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带给沂蒙群众的是崭新的面貌和作风,他们天亮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老百姓院子打扫干净,要把老百姓家里的水缸挑满水,这种密切的军民关系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传统做法,被叫做"满缸"运动。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沂蒙山养育了淳朴坚韧、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他们在战争中几乎倾尽所有送郎参军上战场,为支援前线筹集粮草,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切,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们的最无私的奉献和极其巨大的牺牲精神。如今,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学习,要把学习的精髓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教学片《力量》充分展示了群众力量是无穷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执政的核心基础,只有拥有了群众基础,只有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与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心连心、肩并肩,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中国革命的胜利来源于群众路线和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来源于群众路线和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同样来源于群众路线和群众基础,这是恒古不变的革命真理和中国共产党员孜孜不倦的实践基础与追求。

第四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个人观后感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观后感

在收看了《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纪录片,我本人有了深刻体会。全片共分“苏联最后的日子 —— 世纪大悲剧引起的反思”、“把自己推向灭亡的政党 —— 多党制引发的恶果”、“被‘休克’的国家 —— 经济私有化带来的衰败”、“阿尔巴特街的迷墙 —— 指导思想多元化造成的混乱”等4集 。该片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一些亲历者的诉说,全景式地揭示了苏共执政70多年,有着20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分崩离析、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这七十年里,苏联没有被铁枪大炮达到,而是亡在自己的手中,共产党自己却成了自己的掘墓人。原因种种,引人深思:

一、是忽视了人民利益的私有化进程;

二、是否定了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的政治体制改革;

三、是无政府主义的假民主和自由化泛滥;

四、是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动摇。

该片的展播,使我们对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内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时隔20年,我们再回头看苏联的兴衰荣辱,我内心深有感触,它让我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警示教育,它提醒着每个共产党人、每一名中国人:要时刻以历史为鉴,永葆党的纯洁性,要永远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成熟的政治理论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

―1― 思想指南。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崇尚科学,积极进取。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平时工作中要积极进取,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反对与抵制各种反科学思潮。要永远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和凝聚广大群众,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虽然不是一名党员,但在平时的工作及学习中要以共产党员为要求,努力做到:

首先在政治上,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和灵魂所在。必须刻苦学习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的要求,自觉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倡导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倡导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

其次在工作与生活中,要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严格要求自己,履行职责,开拓创新、不断与时俱进。

―2―

第五篇:鸟岛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鸟岛》教案

工作单位: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小学

执教教师: 郝 金 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十八课的内容。

教材分析:

《鸟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课文在介绍鸟的有关知识的同时,还突出了鸟和人类的朋友关系,意在让孩子们从小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爱鸟、护鸟。 文章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鸟岛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第

二、三自然段写鸟岛的鸟。鸟是鸟岛的主人,每年春天成群的鸟飞到鸟岛安家,到6月,鸟岛成了鸟的世界,到处是鸟窝,到处是鸟蛋。第四自然段写来鸟岛的游人都很爱鸟。

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背诵。课文配有插图和照片,形象地展示了鸟岛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通过语言文字深切感受到鸟岛上的鸟多,鸟窝多,鸟蛋多;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抓重点字词,指导学生在品读中体会鸟多,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重点字词,品读体会鸟多,理解“密密麻麻”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春天来了,百花盛开,万物复苏,正是出游的好季节,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旅游吗?看看我们今天旅游的目的地是哪儿?

出示课件1——海岛上鸟儿飞的情景。

2、同学们,刚才观看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回答

3、今天我们去领略一下鸟岛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18、鸟岛(齐读课题) 过渡:鸟岛在哪儿,它又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把课文读一遍。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边读书边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4、出示课件2——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去拼音读)

二、以读为本,理解体味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

课件出示填空:鸟岛在---------,叫-----------,是个--------------的小岛。 指名填空,齐读。

“鸟岛为什么闻名中外呢?”

你理解“闻名中外”的意思吗?(不仅中国人知道,连外国人也知道)说得真好!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在青海湖西北部,这个面积仅仅0.8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每年春天,一群群远道而来的客人,给这个寂静了一冬的地方带来了无限生机。10多种候鸟,此刻,它们成了小岛的主人。

1、 出示句子: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齐读)

2、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春天来了,天气变暖,湖水解冻,鸟儿都飞来了;这么多的鸟儿不是一起飞来的。) 你从哪个词儿看出它们不是一起飞来的? (画出:陆续) “陆续”是什么意思呢?(有先有后,一个连着一个) 比较“一群群”和“一群一群”,你认为哪个词更适合,为什么?(板书:一群一群 陆续)

3、 对啊,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早晨,同学们(陆续)走进学校。 谁来读读这句话?

4、鸟儿们一群接着一群飞来了,这么多的鸟儿来干什么呢?(出示词语:筑巢安家 养育后代 ) 指名读,齐读。

什么是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呢?让我们闭起眼睛,在脑子里想象。看呀,鸟儿们忙忙碌碌,有的正在(搭窝),有的正在(生鸟蛋),还有的已经在(孵小鸟了)。 你觉得那里会是怎样的情景? (热闹)

5、指导朗读:春天,鸟儿飞到小岛上安家了,多高兴啊! 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其实,鸟岛最热闹的是六月.(指名看书读第三段),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出示课件:第一句话)指导生读,这句话讲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出鸟多?(各种各样,鸟的世界等)点击课件:鸟的种类,学生观赏.大家想象小鸟们在干什么?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指导朗读:把这种热闹快乐的感觉读出来!

2、课件展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这两句话又说的什么多呢?(窝多,蛋多)窝多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师:你看,老师的左手代表一个鸟窝,右手代表另一个鸟窝(两只手靠在一起)。这鸟窝--(一个挨着一个)(学生肯定会模仿老师的样子将两只手挨着。)换个词,还能怎么说?(一个靠着一个;一个连着一个;一个碰着一个。。。。。。)

师:对呀,这放眼望去,鸟窝可真是----(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出示多媒体:鸟窝)这句话让你觉得鸟岛上的鸟窝怎么样?(很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3、师:那么鸟蛋呢?(出示鸟蛋图片)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赛读。)同学闭眼睛想象:假如你在鸟岛的上空,鸟岛地上像是-----呢? 出示:六月的鸟岛,--------多,---------多,------------多。(板书:鸟多、蛋多、窝多)

4、师:这么多的鸟、鸟窝和鸟蛋,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这美丽的画面用你美妙的声音介绍给大家的!谁愿意把第三段完整地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课文。)

5、师:是啊,六月的鸟岛多热闹啊!这么热闹的画面,让我们把它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子里吧!(出示课件: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刚才大家都说鸟岛就是鸟儿们的家园、鸟儿们的世界、鸟儿们的天堂。但是你想过没有: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世界呢?鸟儿为什么愿意到这里来呢?在去读读书,看看书上有没有告诉我们答案?(多媒体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

2、师:引读---来鸟岛游玩的人很多。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什么?(鸟是人类的朋友)。 出示:句子 (1)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蛋. (2)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读句子,理解两句话的不同。

3、师:读到这里,你作为在岛上生活的一只鸟儿,想对这些游客们说点什么吗?

(谢谢你们对我们的保护,没有你们的保护,我们是不能生活得这么快乐的;假如你们这些来游玩的客人们不爱我们的话,鸟岛上也不会有这么多鸟愿意来了。。。)

师:正因为边(板书鸟是人类的朋友)边说,人类和鸟儿之间没有侵犯、没有伤害,所以鸟岛才能成为鸟的天堂。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美丽的小岛吧。(再读最后一段) (点击课文插图)看,蓝天碧水间,鸟儿飞得自由自在,多么快乐!让我们拿好书,来读读这篇课文,再仔细领略一下鸟岛美丽的景色吧!

三、小结课文,情感升华

1、出示:想一想:(1)假如你来到鸟岛,你想做些什么呢?(如:我

给鸟儿喂食吃;鸟停在我的肩头,一点儿也不怕我;小鸟追着我要吃的;要小心走路,一不留神就可能踩到鸟蛋„„)

(2)离开小岛时你最想对小鸟朋友说些什么?

2、师:1977年我们国家已经把鸟岛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现在就让我们班的小朋友成立一支小小护鸟队,设计一条标语来号召所有的人爱护我们的小鸟朋友吧!点击课件:倡议:让我们加入到爱鸟的行列中去吧!

3、多媒体出示作业:

课后收集有关爱鸟的故事,学着讲一讲,再与同学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鸟多

鸟窝多 鸟是人类的朋友 鸟蛋多

上一篇:洱海流域研究综述下一篇: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