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经济影响论文

2022-07-03

金融危机经济影响论文 篇1:

金融危机的微观经济影响研究述评

摘 要:2007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这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冲击和破坏,除了从宏观角度对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进行分析外,其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银行信贷、企业融资以及企业投资三个微观经济主体,对金融危机对其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金融危机 银行信贷 微观经济

一、引言

自1929年的经济危机开始,每一次爆发的危机都会对世界经济秩序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而2007年的次贷危机更是对全球金融系统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冲击。从宏观角度看,这次金融危机使得人们进一步明晰了金融改革与管理之间的关系,而从微观角度看,则可更好地把握金融危机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

二、经济危机对银行信贷的影响分析

1.信贷规模。金融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秩序的影响首先就表现在银行信贷领域。外国众多学者对美国的银行信贷变化进行了探究,他们发现在2008年10-12月,也就是金融危机爆发最为严重的时期,各大银行对大额借款者的贷款数额与金融危机爆发前一个季度相比整整下滑了47%,而与最繁荣时期相比则下滑了79%。根据这一结果,学者又进一步研究了银行贷款供给规模的变化对企业的贷款需求规模的影响,他们发现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期,当银行减小供给数额时,各大企业也针对性地减小了本身的信贷额度。依据以上分析,学者认为银行信贷所受到的影响主要表现于供给侧,各大商业银行在甄选贷款对象时将客户与其的关系作为首要标准,而其中客户且存款额较少的银行的贷款数额则下滑程度更大。

与此同时,部分学者也探究了流动资产与银行信贷规模之间的关系,在金融危机时期,各商業银行的经营活动更依赖于股票市场以及核心存款等稳定资金来源,贷款数额较之以前无太大变动,而其中非流动资产所占比例较大的银行则会在这一时期选择提高自身的流动资产比例,同时也进一步降低数额审批标准,因此,流动资产管理也是银行信贷规模缩减的原因之一。另外,部分学者深入研究了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的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情况,他们发现信贷供给侧与经济危机爆发周期有着紧密联系,通过分析债券融资对于贷款的取代作用得出,贷款规模缩减的主要原因就是供给侧问题,其中,严格的贷款审批标准、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下滑的股票价格以及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主要因素。

金融危机极大动荡了美国金融秩序,银行资本的安全风险大大增加,银行与银行以及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流动供给大幅下滑,许多银行面临着破产危机。针对这种情况,部分经济学家基于股权资本,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对于银行信贷活动的影响,发现在金融危机时期,运用股权资本能有效保障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对经营业绩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

2.政府干预。金融危机爆发,致使银行流动供给枯竭,银行贷款数额也有大幅下滑,为了振兴经济,全球各国政府都及时调整了本国的经济及货币政策,并设立了专门的职能机构对银行贷款进行管理。基于该形势,国外经济学者也针对政府干预与银行信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这次经济危机中,美国政府紧急援助了几家面临破产危机的金融机构,同时,欧洲各国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援助政策。基于该背景,部分学者以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台湾这五个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银行绩效在政府干预前后期的变化。研究表明,通过政府干预能有效提高银行的货款偿还能力、风险把控能力以及经营盈利能力等。而另一部分的学者则发现,政府干预的程度对银行绩效表现有着重要影响,简单来说就是,在危机爆发前政府对于银行的干预程度越高,银行在金融危机时期的绩效表现则越好。

三、经济危机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在供给侧对银行信贷产生影响,这就使得银行的流动性资产枯竭以及绩效表现大幅下滑,迫使其通过缩减贷款规模或增大存款流动性等方式来规避运营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基于降低融资束缚的目的,运用了其他融资手段以为企业的正常运作提供资金保障,这其中主要包括有现金储蓄、债券融资以及贸易融资三个方面。

部分学者就企业所受融资束缚程度将所选中的来自全球范围内的1050家企业进行分组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数据之后发现,受融资束缚的企业大多会采用减少薪资、科研等方面的资本支出,并运用多种方式增大现金储蓄量,具体来说就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信贷危机,企业会采用快速支取信贷余额以及降低股票分配率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资金流动性,以此来提升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某些经济学家也对债券融资手段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危机时期企业往往将经营重点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转到了增大企业现金储蓄以及资金流动性之上,而债券融资也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资金来源,成为提高资金流动性、把控安全风险的最佳选择之一。此外,贸易融资也成为了各个企业用于摆脱融资束缚的重要举措,一些学者基于市场融资能力下滑的情况下,对中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亚这六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研究,依据大量数据来探究企业业绩下滑的成因,最终发现其中贸易融资比例较大的企业的业绩下滑程度较轻,由此可见,贸易融资对于企业的正常运作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四、经济危机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分析

出于风险规避的目的,银行在金融危机时期往往会采用减少贷款数额和提升资金流动性等措施,基于该种形势,企业难以从银行处获取贷款,因此,在这一时期,企业的投资力度也呈现了下滑趋势,而其中现金储蓄及信用额度与其关系最为紧密。

学者将对象企业按受融资束缚程度划分,研究现金储蓄与投资力度的关系,最终发现,经济危机主要从供给侧影响非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各个企业在危机爆发时期的投资力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其中下滑程度最大的主要是现金储蓄量较小的企业。而另外一部分学者则在研究企业资金流动性问题的时候将企业资金流动性、外界资金以及企业决策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发现在金融危机时期,对于其中没有发生资金短缺问题的企业来说,更高的信用额度往往代表着更大数额的资金支出,而受到融资束缚的企业则会选择性地进行资金储备和投资活动,此时信用额度则有利于减少经济危机对于企业投资的不良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会对银行信贷、企业融资以及投资等领域的微观经济主体行为造成较大的冲击和影响,把握其内在联系具有现实作用。因此,经济学者必须进一步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基于我国基本制度及经济体制,为我国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应对措施,以此来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涤新,邓斌.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绩效——微观主体风险控制权配置的视角[N].管理科学学报,2013,1607:66-79.

[2]龚刚,魏熙晔.金融危机的成因与机制——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的视角[N].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06:36-43.

作者简介:魏薇(1982.06—)女。辽宁沈阳人。研究生。讲师。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方向。

金融危机经济影响论文 篇2:

金融危机对山西经济影响分析

作者: 李云,云南丽江师专讲师,工商管理硕士,外语法律双学士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对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产生巨大影响,并对作为内陆省份的山西省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本文通过分析2008年到2009年6月金融危机下山西经济的基本情况,从而得出这次金融危机对山西经济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山西经济影响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增长下滑,并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出口下滑,中小企业倒闭数目不断增加,失业率上升。作为内陆省份的山西省也未能幸免,作为山西支柱产业的煤焦业,房地产业市场需求下降、主要工业企业增长明显放缓、进出口双双滑坡、企业收入和信心下降、失业人数增加,从总体上看,全省经济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应该对此予以高度关注,通过分析2008年对山西经济的具体影响,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建议,尽可能地化解金融危机对我们造成的风险,提高2009年的各项工业发展指标与发展信心。

一、金融危机下山西经济的基本情况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内外市场变化和第三季度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成本提高和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山西一大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订单减少,资金趋紧,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加。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对全省11市、92个县区的975个样本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关停并转企业占到了全部样本企业的47.7%,其中太原、临汾、运城和大同四市占关停企业的六成以上,以私营企业居多。另一方面,山西的失业人已达500多万,从城镇登记失业率来看,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预计年底超过20万人,比去年年底增加3万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可能突破4%。这些仅是城镇就业状况。如果再加上30万农村转移劳动力,形势更严峻。此外,作为山西的支柱行业----煤焦业也由于市场需求的减少,虽然仍然能保持着经济的增长,但仍然出现严重下滑,尤其是黑色金属冶炼工业出现严重损失。从企业家信心指数来看,除国有企业还保持着较高信心,一些股份制企业和集体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下降到了77.21和75.76。其它企业家也出现了明显下降。就居民消费而言,居民价格消费从2008年八月的106.9降到了2009年一月的100.5,同比下降了6.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更是下降了27.5个百分点,到今年十二月,达到全年最低108.6点。居民消费减少,失业人数增加,工业景气指数下降,部分企业关厂停厂,在金融危机面前,山西经济面临着“寒冬”的考验。

二、金融危机对山西经济的影响

1、对山西工业企业的影响。在2008年第四季度,山西工业景气指数是77.81,为所有行业中最低指数,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从九月开始滑落。据统计,在太原市54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38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企业亏损额19.97亿元,增长3.8倍。受损的不仅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其中在今年一月份一些国有控股企业与同期相比也下降12.3%左右,全省的工业总产值下降16.9%,尤其是一些洗煤、原铝和生铁等产值,出现明显下降,甚至原煤产值都比上年下降了13 .6%,有的产值最高比同期下降了30%左右。另一方面,由于煤价的影响,企业的盈利空间缩小,使企业经济效益很难继续提升。总之,从各方面不难看出,金融危机使企业订单明显减少,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这些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一方面由于工业需求减弱,另一方面,企业成本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而大幅提高,最终使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出现大幅回落。

2、对山西进出口增长的影响。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形势的低迷,使山西工业品出口大幅下降,就太原市而言,工业品出口交货值涨幅从年初的256.9%滑落到年底的3.1%,下降253.8个百分点,比2007年的135.7%下降132.6个百分点。国外需求明显减少,加上产品成本的提升,一些出口企业纷纷倒闭,部分企业业务减少了近一半,像杏花村国际贸易公司四部一般从事金属镁等产品的出口,一般情况下,业务部平均每个月出口产品100万美元,而现在只有10万美元左右。

3、对山西就业的影响。据经济分析显示,2009年全国失业人数将达到710多万,其中包括毕业大学生,农民工还有一些下岗人员,山西作为全国的重要能源化工基地,煤炭等能源原材料行业所占比重较大,虽然山西对金融危机反应具有严重滞后性,但由于煤焦价格下滑,2008年十一月上旬,山西省就有八千多家中小企业倒闭,目前山西焦炭企业失业人数保守估计已达十万人。据数据分析,山西的失业人员已达500多万,城镇登记失业率将可能突破4%。再加上原本的大学生毕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员和部分待岗就业人员,山西的就业压力将大大增加。随着山西经济的持续下滑,失业人数也会逐渐增加,人民收入也会相应减少,生活质量的不断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的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到企业效益使经济再度下滑,失业人数再次增加,迎来下一轮循环,我们作为近几年的毕业生,也将承受这一严峻的形势。

4、对山西收入的影响。2008年,经过两三年的高速发展,山西财政收入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增幅出现快速回落。2008年11月,山西财政总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为60.2亿元,与上年同月同比减少了-24.1%,全省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从个人收入来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山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55.7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44%。其中工薪收入为958.66,同比减少-0.42%,转移性收入增长了30.88%。在支出方面来,居民大部分支出用于食品,一些娱乐教育文化支出与同期相比反而下降-1.15%,但山西农民居民家庭收入出现增长趋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97.2元,与同期增长11.77%,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2.66%,就支出而言,农民的支出大部分用于生产费用支出和生活费用支出,同比增长了28.02%和15.48%。

5、对山西投资的影响。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山西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融资非常困难, 2008年 1-4季度,反映企业融资状况的景气指数一直在不景气区间低位徘徊,分别为:75.27、72.01、71.99、57.88。特别是4季度,降至2004年有融资景气指标以来的最低点,山西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就算有资金,金融部门也把资金重点投入大企业、大项目,一些小规模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银行对小企业贷款较谨慎,因此,规模以下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这不仅阻碍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也影响了企业的利润和发展,甚至使不少企业因此关闭。

三、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增加政府投资和支出。山西省政府要重点投资一些农业基础设施,增加一些公益岗位,如旅游风景区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有像大同-太原-运城-西安高速铁路的建设、长治热电厂的投资以及太原一些寺庙的开发,像太原、大同、阳泉、长治等基础条件比较好,开发潜力大,适度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占山西省投资不足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行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开发一些重大基础设施,例如引黄工程北干线等项目,从而促进全民就业,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实行增值税改革后,减免了企业所得税,并将现行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标准分别从100万元和180万元降为50万元和80万元,进口设备免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利率下调和减免税,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山西省政府必将严格贯彻这一措施,促进山西省经济的发展。

2.支持银行扩大信贷力度。2008年9月,山西银行业就出台了一系列简化中小企业贷款程序、单独安排贷款规模、重点满足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放贷政策。在金融危机面前,山西应鼓励支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放开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从而解决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提高各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3.增加消费信心,拉动内需。出口的下滑促使我们更要注重内部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通过一系列的方式鼓励人们消费,提高人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为了促进内需,首先必须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山西要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尤其是要提高像沁县一些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百姓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其次,要增加人们的收入,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的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通过补贴的方式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另一方面,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城市低保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实施补贴,并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为他们提供就业的基础条件,最终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4.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这次经济危机中山西第二产业——工业受到的危害最大,而农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受到的影响较小。因此,山西省要在危机中把握机遇,进行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首先作为农业大省,山西应该充分发挥农业优势,实现农业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色产业。其次要重点优化第二产业的结构,由重数量转为重质量,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缩减和关闭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的企业;由传统的能源产业即资源挖掘业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业拓展,拉长产业链。山西要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发展一些高技术,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企业,摆脱煤焦一枝独大的局面,最后,要大力发展服务业,逐步提高服务行业的比重,包括零售业、餐饮业、金融服务业等,改变山西重工业发达而到服务业落后的局面,促进产业升级和省内经济的发展。

5.鼓励技术创新,扶持优势企业。在此次危机中,受冲击最严重的就是那些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山西要对这些落后企业实行淘汰,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这些低水平企业。同时政府要加大对这些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要支持和发展山西的一些名牌企业和老牌企业如汾酒集团、六味斋、水塔陈醋等。具体政府可通过实施优惠的利率政策提供资金支持,通过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

结 论:本文从各个方面谈到了金融危机对山西经济的影响,就各个部门影响应该如何做提出自己策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危机并不是死路,它必然会为山西省带来去旧布新的重大契机,在危机面前,只要全省齐心协力,一定会使我们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季”,使市场得以有序的运转,最终加快山西改革步伐,推动全省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改梅.当前山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关停的状况、原因与思考[ J ] .山西统计调查信息网

[2]俞静燕,高宏,孟国丽,张越.受金融危机影响 太原市工业经济效益增长趋缓[ J ] .山西统计调查信息网

[3]2008年山西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 J ] .山西统计调查信息网

[4]2008年山西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 J ] .山西统计调查信息网

[5]马晓阁.2008年山西企业盈利水平显著下降[ J ] .山西统计调查信息网

[6]2008年4季度全省企业景气调查主要指数[ J ] .山西统计调查信息网

作者:李 云

金融危机经济影响论文 篇3:

最近两次金融危机对菲律宾经济影响比较

[摘要]1997年菲律宾发生的金融危机和2007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都给菲律宾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由于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条件不尽相同,通过比较分析这两次金融危机对菲律宾经济造成的影响,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金融危机;菲律宾;经济影响;比较

[作者简介]段东南,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08级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9

[文献标识码]A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东南亚各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菲律宾经济也同样深受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两次金融危机对菲律宾经济的影响,对我们深入认识金融危机的危害有着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1997年金融危机对菲律宾经济的影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菲律宾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菲律宾经济受到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金融危机迟滞了菲律宾经济的增长,通胀压力加大。自1993年开始,菲律宾经济就已经持续增长,但是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打乱了菲律宾经济的正常发展,菲律宾政府不得不重新调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预期,将1998年的增长率从6%调为4%,后又调整为2.5%~3%。实际上,1998年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0.5%,增长幅度低于1996年的5.9%和1997的5.2%。1998年菲律宾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只有0.08%,远低于1996年和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7.2%和5.2%。1998年菲律宾的通胀率达到9.7%。比1997年的5.9%高出3.8个百分点。而在1992年到1997年之前这段时间,菲律宾的通胀率平均为8%左右。突然而至的亚洲金融危机使菲律宾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菲律宾金融危机中比索大幅贬值,股市动荡,国家财富损失惨重。1998年的平均汇率为40.89:1,这比1996年的26.22:1贬值了55.9%,比1997年的29.47:1贬值了38.8%。由于菲律宾的外债多数以美元计算,比索贬值使菲律宾国家的大量财富化为灰烬。相似的情况出现在股市,律宾股票交易综合指数由危机前的3447点一路下跌到1998年9月的1092点,股价平均下跌61.8%。菲律宾几年的股市繁荣景象连同繁荣带来的利润全部损失殆尽。

第三,金融危机影响投资,加重了债务负担。金融危机给外国直接投资也带来了风险。菲央行数据显示,1998年菲律宾的外国实际直接投资为8.8亿美元,分别比1996年的12.8亿美元和1997年的10,5亿美元下降了30.9%和16%。同时国内外私人投资也变得谨慎,1998年菲律宾批准的私人承诺投资为3751亿比索,但实际投资只有2033亿比索。同时菲律宾债务负担加重,1997年底菲律宾外债为454.3亿美元,1998年底外债比1997年增加5.2%,达478亿美元,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已达73.4%,其债务远大于菲律宾的外汇储备。

第四,企业经营困难,出口增长减缓,政府财政出现赤字。比索贬值、利率上调以及市场疲软,使本已陷入困境的菲律宾企业雪上加霜。据统计,1998年菲律宾共计有3072年企业停产或缩产,比1997年增加了166%。危机加重了企业经营困难,出口减少,1997年菲律宾出口增长率为22.8%,到2008年出口总额295亿美元,增长率下降为16.9%。为避免经济陷入衰退,菲律宾政府采取了扩大开支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1998年菲律宾的财政赤字接近500亿比索。而在1996年菲律宾政府财政盈余达到62.6亿比索,1997年也有15.6亿比索。

第五,影响国民生活水平,失业率上升,失业人数激增。在经济危机的“海啸”中受冲击最大的莫过于普通民众了。货币贬值和高贷款利率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百万人失业。1998年菲律宾的失业率达到10.1%,比1997年7.9%高出2.2个百分点,共计有314.4万人失业。菲国家统计局1998年的调查显示,占全国人口90%的1350万家庭认为自己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生活水平下降。危机导致失业增加,贫困人口数上升,影响菲律宾的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以及长期的发展。

二、2008年金融危机对菲律宾经濟的影响

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金融业发达的美国,危机波及的范围特别广,菲律宾经济在本次危机中也未能幸免,具体来说菲律宾经济受到的冲击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菲律宾金融领域受到冲击,股市汇市动荡,投资减少,通货膨胀率上升。在危机影响下,菲律宾比索持续贬值,到2008年10月24日,比索汇率收于48.99:1,创21个月的最低记录。而在2007年比索曾是亚洲地区表现最好的货币,升值达20%左右。在金融危机下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据菲律宾投资署的数据显示,2008年菲律宾的外国直接投资为15.2亿美元,比2007年的29.16亿美元减少了一半。受美元贬值、国际市场粮油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国家出现新一轮的通货膨胀。2008年菲律宾通胀率高达9.3%,远超出2007年的2.8%。随着应对措施的实施,2009年菲律宾全年通胀率降低为3,2%。但是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菲律宾经济仍面临通胀的压力。

第二,进出口贸易受到影响,经济增长压力增加。菲律宾等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奉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商品出口、资金和技术都依靠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外依存度较高。这种不对称的依赖容易使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受制于人,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金融危机的发生,使菲律宾出口减少,出口导向型经济面临调整压力。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菲律宾进口总额同比下降24.2%,为430亿美元;出口额比2008年的491亿美元下降了21.9%,为383亿美元。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发达国家经济放缓,需求减少,这也影响到菲律宾经济的增长。2007年菲律宾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2%,但统计部门发布的2008年菲律宾经济增长率为3.8%,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0.9%,是菲律宾自1998年以来的新低。

第三,财政赤字攀升。2010年2月菲财政部数据显示,由于菲政府部门和国有机构借贷热潮持续,截至2009年6月底,公共部门的未偿债务上升至5.6万亿比索。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外国投资和需求减少,出口减缓,本国消费不振,菲律宾政府只有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支出以弥补投资、消费和出口的不足。因此,菲律宾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攀升,2008年和2009年财政赤字达681亿比索和2985亿比索。

第四,影响菲律宾的劳务经济,失业人数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外劳经济是菲律宾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2008年的外劳汇款达164亿美元,同比增长13.7%。2009年菲律宾外劳汇款增长5.6%,达173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下降不少。由于菲律宾的大部分外劳从事的都是低端产业,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外劳面临的失业压力加大。菲律宾国家经济发展署预测,2009年800万外劳中将会有59万人面临失业。菲律宾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菲律宾失业人数为238万人,失业率达7.5%,比2008年的7.4%略有上升。但2010年3月经济学家预计菲律宾贫困人口可能从2008年的33%增至2010年的38%。

三、两次金融危机下对菲律宾经济影响的比较

由于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不同,给菲律宾经济造成的影响也各异。

第一,两次危机对菲律宾经济影响的相同之处。首先,两次金融危机都使菲律宾金融体系遭受刨伤,比索汇率出现大幅贬值,股市都出现大幅波动,外资纷纷撤离菲律宾市场,给菲律宾经济带来沉重冲击。同时两次危机后菲律宾的通胀率迅速上升,远高出危机前的水平。其次,两次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贸易,进出口额减少,同时外国投资下降,内需不振,企业经营困难,失业人数增加,失业压力增大,国民生活水平下降。虽然具体的数字不同,但两次金融危机对这些方面的影响是切实的。再次,亚洲金融危机使政府外债增加,1997年底外债总额为454亿美元。政府采取的扩大财政开支,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赤字,1998年就接近500億比索。在目前的危机中,菲政府也在2009年实施了3300亿比索的刺激经济计划,财政赤字达2985亿比索。

第二,两次危机对菲律宾经济影响的不同之处。首先是影响程度不同。1997年亚溯金融危机由于直接发源于东南亚国家,所以受到最先和最沉重的打击的是亚洲国家,在危机中菲律宾经济损失惨重。而在目前的危机中,菲律宾经济受到较大的影响,且长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如果说菲律宾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得的是急性病,那么此次菲律宾得的将是慢性病,其后果可能会更严重更长久。其次是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情况不同。1997年金融危机菲律宾短期外债比例过大,外汇储备的不足造成在面临国际游资的冲击下没有足够的资金抵御危机。而目前危机发生时,2007年底菲外债为549亿美元,其中87.1%为长期外债,美元占51.8%,日元为25.2%。短期外债比例减少。外债构成发生了变化,尽量多元化而不是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四、结语

两次金融危机对菲律宾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分析这两次危机带给菲律宾经济的影响,对我们有诸多启示:一是谨慎对待金融自由化和加强金融业的监管;二是调整经济结构,投资、出口和消费要均衡发展,提高外资利用质量,积极扩大内需;三是把握汇率主导权,依照本国利益处理汇率问题,严防国际投机资本兴风作浪;四是加强地区问的合作,建立国际间的协调机制。总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菲律宾的两次金融危机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责任编辑:舒生]

作者:段东南

上一篇:国家审计结果公开论文下一篇:企业筹资财务预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