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讲话稿范文

2022-06-20

第一篇:怎样写好讲话稿范文

怎样写好会议讲话稿

撰写会议讲话稿是文秘工作者一项非常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要想使会议讲话稿符合领导口味、达到会议目的,确实不是一件易事。然则,任何事情都有窍门,只要方法得当,便可平中见奇、收到良好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把握写作规律,仔细探究、找出门道。借此机会,本刊编辑部参照一些文秘人员多年的工作实践,现就撰写会议讲话谈四点看法。

一、潜心研究,准确把握会议讲话稿的基调

起草会议讲话,首先必须准确拟定能够鲜明表现会议精神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既不偏离会议主旨,又体现领导的工作思路。会议讲话的主题在其形成过程中有许多确定性因素,如上级党委的部署、本级单位领导的意图等,但同时也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怎样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等。这些都需要领导者和文稿起草者认真研究,只有取得共识,才能形成主题。因此,会议讲话主题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反复碰撞、上情与下情不断磨合、多种信息交互作用的艰苦思辨过程。首先,必须吃透上级精神。会议讲话的目的就是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科学安排部署本地本单位今后的工作。这就要求文稿起草者要深入学习、吃透上情。认真领会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重大工作部署,以切实体现工作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其次,必须

洞察本市情况。强调起草者贯彻上级政策精神,并不是提倡将上级的文件、批示原封不动地照抄、照转,而是要对市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将上级具有宏观性、原则性和指导性的政策精神,具体化为符合当地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再次,必须领会领导意图。俗话说:“三分匠人,七分主人。”报告是为领导起草的,主题的确立必须充分体现领导的意图。但体现领导意图绝非对领导意图进行“原版复制”、“录音回放”,而是在吃透上情、摸准下情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意图明朗化、感性的意图理性化、抽象的意图具体化,提炼出一个具有理论深度的讲话主题,形成会议讲话的基调。

二、精心部局,合理构建会议讲话的框架

谋篇布局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整理思想、初选材料、制定行文提纲的过程。会议讲话稿的结构形式必须服从于讲话主题。从写作层面看,重点应该把握好这么三个问题。第一,要脉络清晰。会议讲话思路构架要遵循“以一统多、纲举目张”的基本原则。所谓“一”,是指会议的主题是贯穿全文的结构主线,所谓“多”,包括内容构成、布局和语言表述方面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所有这些都要扣定一个中心井然有序地开展,任何一部分如果游离主题或与主题相互矛盾,都会破坏整体的统一。因此,在编拟提纲阶段,要把最主要的精力花在撰列大小标题上:考虑这篇讲话稿分为几大部

分,在每一部分里讲几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又从哪个角度来阐述。大小标题既要相互联系,又要有所区别;既要科学准确,又要形式整齐、语言精炼。第二,要逻辑严密。任何一篇讲话都在说明一项确定的事理,而其结构章法则是反映这个事理的逻辑体系,会议讲话的结构模式大体有三种:纵向组合式、横向组合式、纵横相兼的复合式。会议讲话大多采用纵横相兼的复合式结构,但运用这种模式有一定难度。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详略失调、重三叠四或者松松垮垮、彼此割裂的种种逻辑性问题。第三,要摆布匀称。起草会议讲话应围绕主题,合理调节各个部分的比例,力求整体骨架坚实匀称,局部构造错落有致,使全篇成为一个和谐的、开阖自如的有机整体。值得注意的是,在谋篇布局问题上,应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一些重要工作会议如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等,往往每年都要开,多年积累下来的文稿很多,研究借鉴这些对提高讲话稿写作质量大有裨益。有些结构方式,如先总结、再部署、后谈要求的“三段式”,以及先谈成绩、后谈问题的“两分式”之类的传统结构样式,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理当很好地继承。但社会在不断发展,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会议讲话的结构也不能一成不变,要积极稳妥地进行探索和创新。

三、悉心选材,着力提升会议讲话的质量

事实胜于雄辩,领导讲话应该有理有据。这里所说的事实和依据即指起草报告所需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支持。讲话的品位高不高主要看观点,内涵厚不厚主要看材料。起草会议讲话的材料来源有四:一是指导性材料,包括相关的科学理论、政策法规、中央和上级文件、上级领导讲话等;二是上级党委工作形成的材料,包括党委文件、领导讲话、会议纪录、调研材料等;三是来自部门和基层的材料,包括工作报告、典型材料和统一报表等;四是可借鉴的外地信息材料。在起草会议讲话过程中,提炼观点和选择材料是相辅相成的过程。观点来源于材料,材料又支撑观点。选择讲话稿素材,必须遵循以下四条原则:一要围绕中心选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心,就我市当前而言,如经济转型、工业强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市委重要会议讲话无论是主题的确立,还是材料的选择都应当围绕这个主旋律,而不能偏离特定时期的中心工作。二要把握角色选材。党委的领导要侧重“管方向”,着重从思想、政治、方向等宏观视角阐述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让全市干部群众明白前进的方向。政府的领导则要侧重“抓具体”,着重从举措、方式、办法等具体视角阐述工作落实的具体性、单项性问题。三要紧扣实际选材。会议讲话要认真研究如何把上级党委的战略决策落实到基层,如何把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推向前进。因此,会议讲话也应选择具

有针对性的材料,要紧扣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四要突出典型选材。典型材料能够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寥寥数语就能使观点显现。撰写会议讲话,起草者要从资料堆中把最具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材料选用到讲话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会议讲话篇幅精简,铿锵有力。

四、匠心行文,努力增添会议讲话的效果

会议讲话的语体从总体上讲要做到语言平实、庄重、规范。讲话不是通过视觉而是通过听觉传输给听众的,因此,应灵活采用多种口头表达的方法增强文采,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效果。在具体行文时,要特别讲究表达艺术,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平直中寓予变化。一篇文章如果只有逗号和句号而无叹号和问号,就会显得过于平直,犹如一杯无滋无味的白开水。作报告的情况也大体相仿,如果表达方式过于单一,即使素材很生动也难以精彩表达。报告的表达方式很多,有记叙、议论、说明、抒情;议论又有立论、驳论,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说明也有插入说明和定义说明之分。我们应当根据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二是在庄重中追求生动。总体来讲,讲话主题要庄重严肃,但是庄重并不排斥生动,庄重的内容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写作过程中,一方面应加强词语的锤炼、句式的规范、段落的衔接,提高报告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灵活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尽可能多用口语,提高语感,增强讲

话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在共性中凸现个性。讲话是领导者在大会上主讲的,它是总结情况、通报问题、传达精神、部署工作的一种通用文体,然而不同领导讲话应该有不同的个性色彩。事实上,不同的领导者有不同的讲话风格,讲话稿应当充分体现领导的个人风格,这是准确把握领导意图的另一个重要层面。

第二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2009-10-31 11:3

408-08-31 13:44 发表于:《驿钊传媒学习小组》 分类:未分类

领导讲话,是领导们参与政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是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工作落实的一种重要手段。领导讲话的种类很多,可分为部署动员型、总结汇报型、传达贯彻型、研讨辅导型、表彰号召和社交礼仪型。

应该说,领导讲话稿是各种文章中最难写的一种,一是种类繁多,二是它往往体现领导的水平、风度,要求极高,不易达到。但在工作中,给领导写讲话稿又往往是许多机关同志无法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如何把领导讲话稿写出精彩,让领导满意?这是大家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结合我写讲话稿、读讲话稿的一些经验教训,我感觉,写好领导讲话稿需要培养四种感觉。

第一:要有领导感

演员要演一个他不熟悉的角色时,往往要与主人公生活一段时间才能找到角色的感觉。写领导讲话稿也一样,要想写好一篇领导讲话稿,就必须要找到领导的感觉。

一是要有领导的高度。领导的理论素养往往比较高,因为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军队的条令条例,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从政治上去把握问题。否则,轻则说话不准确,重则犯方向性错误,甚至把违反上级规定的坏事当成好事去说。

几年前,我在某团任政委时,上级首长到团队进行视察,听说先前有不少向他汇报工作的团领导被他当场训斥。于是,我就安排两名干事找来首长在先前去过的团队讲话的录音记录,发现受批评的有90%都是由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部队的条令条例没有吃透造成的。我接受他们的教训,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来补课,结果汇报的效果很好。首长讲:“你这个政委是很明白的。”这些深刻的经验教训,大家一定要认真汲取。

二是要有领导的深度。就是要掌握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你所写讲话的内容掌握得越多越好。掌握这些情况的第一个好处是,你可以在众多的事例中精选最典型、最生动的例子。第二个好处是你可以在众多的情况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或主要问题。怎样发现一个单位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我一般用四面镜子。一是对照上级领导的批评找问题。二是要对照群众的意见找问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人多、眼多,往往看得最清楚。三是对照条令条例找问题。条令条例是我军几十年经验教训的总结,离开条令条例,往往就离开了客观规律,就容易发生问题。四是对照先进单位的经验找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别人的经验往往正是我们的不足和问题。发现问题是水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使你把领导讲话稿写深刻。

三是要有领导的力度。在掌握上面的精神又了解了实际的问题之后,就要拿出可

行的办法。几乎所有的讲话都不应该是表面文章,都应当是为解决问题而讲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好不好,可不可行,往往影响这篇讲话的力度。

有的同志讲:有一些讲话存在结合问题,而有一些在社交场合的讲话,说说客气话,用不着结合。此言差矣。比如说,结婚贺喜,有的人讲一讲白头偕老,早生贵子,就显得很平淡。如果你懂得人口政策、婚姻法的内容,又了解到新人的恋爱情况和各自父母的各种情况,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体、实在的要求,这种贺词往往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四是要有领导的风度。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有不同的关注方向,要努力按照领导喜欢的方式去写。

一位军校的院长给学员讲怎么当排长,念了一个半小时,累得满头大汗,最后他把稿子往讲台上一摔,说“我不念了”。然后,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讲了半个小时,结果多次获得热烈的掌声,这说明写稿人没按照首长喜欢的方式去写稿。

比如,军事领导,通常雷厉风行,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结构、语言就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政治领导,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理论性、思想性要强一些。年龄大、资历深的领导在部队中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大的影响,德高望重,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有时为了强调某个问题,口气硬一点也没关系。相反,年纪轻、资历浅的领导,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语气上要注意平和,不是特别需要最好不用强硬词句,指出问题或批评人的时候,更应当谨慎,要使用部下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身是“老基层”的领导,基层经验丰富,对部队情况非常熟悉,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要多用下边的事例,多用事实说话,特别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基层情况要多用一些。出身是“老机关”的领导,长期从事机关工作,大多都很内行,所以给他们起草讲话材料时,要特别注意观点的鲜明、结构的合理、材料的恰当、事例的典型、语言的准确、文字表达的流畅。另外,讲话草稿送审前一定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对领导提出的修改意见,也一定要严格遵照执行,甚至照搬原话。

第二、要有现场感。

运动员在比赛之前,都要提前到比赛场地去练练球,熟悉一下环境。写领导讲话,特别是一些经验不丰富的新同志,最好要到现场去找一找感觉。确实不能到现场的,也要把现场的情况设想清楚。

一是要把握好领导的身份。不同的讲话场合,领导讲话的身份有千差万别,很难把握,必须仔细斟酌,把会场上的人员、成分摸清楚,把领导讲话的角度选准确。比如,召开预备役军官表彰大会,部队领导和地方领导两人的讲话角度就有很大差别。部队领导是在客客气气的历数预备役干部为预备役部队所做的贡献,并表示感谢,而地方领导则是语重心长地要求预备役干部为预备役部队多做贡献。如果把两个人的讲话稿换一下,那就出了笑话。再比如,我在陆军学院任大队政委时,一次外出拉练结束,当着地方领导讲过几句感谢的话,我讲:“向地方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春节快乐。”而我就不能讲:欢迎地方领导到学院做客,也不能讲:让我们两个单位携起手来开创美好的明天。

为什么?因为学院首长在场,学院首长讲这些话合适,我讲就不合适,就不合身份。如果学院首长不在当然我就可以讲了。这种身份的把握,如果不到现场去观察,或是把现场的情况想清楚,则是很难把握的。

二是把握好听众的成分。不同的听众会对不同的问题感兴趣,接受能力也大不相同。写讲话稿时,一定要时刻心里想着听众,不了解群众的需要,你写的领导讲话稿就会缺少针对性,就不能产生共鸣。

不仅内容要对路,方式方法也要对头。我刚调到陆军学院时,学习邓小平三卷,有一个体会交流。我发现学习班里的七十多人有一半以上是教授、讲师,少数机关干部和学员队的干部大部分也都是教员出身,他们的理论修养非常好。为了搞好这个发言,我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在学院的图书馆摘抄历史上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观点或是著名的论断。我记得当时的小标题就写了三行,反映很好。下课以后,一个教授以为我是学哲学专业的,还想和我探讨探讨呢。还有一次,在上级组织的学习“三个代表”理论读书班上,我有一个发言,题目是: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团队发展。写讲话稿的时候,我到主席台上坐了一下,当时在座的有很多团政委,他们很可能有一种抵触的心理,“你才调来两三年,又是先进团,又是优秀团政委,你有什么了不起?”根据这种情况,我调整了讲课的角度,用了较多的篇幅讲对照先进团队的经验抓问题,把我去过的十五个团的好的经验、做法一个个地讲出来,把我们怎么向他们学习一条一条地说清楚,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各级领导听了以后反映很好。

三是要把握好现场的气氛。婚礼上的讲话应当是喜气洋洋,追悼会上的讲话悲痛沉重,布置任务的讲话军令如山,授衔仪式上的讲话要庄严神圣,为老兵送行时的讲话要依依不舍,迎接新兵时的讲话热情亲切,对领导老人的讲话尊重有加,毛主席对徐特立说:“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依然是我的老师,以后永远是我的老师。”对部属年轻人的讲话要鼓励呵护,毛主席讲:“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一篇好的讲话,既是思想的交流,更是感情的传递,没有感情的讲话是很难让听众听到心里去的。

四、要把握好现场的讲话时间。一个领导讲话时间的长短,不仅取决于讲话的内容,往往更取决于现场的情况,因此就不能完全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办事。比如,今天上午首长召集八个人召开座谈会,发言的人可以算一下,一上午三个半小时的时间,中间休息半个小时,要给首长留出一小时做指示的时间,主持人要客气个二三十分钟,还剩九十分钟。每个人也就是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你讲得长了,效果就很不好。所以,领导讲话稿子写好以后,有时候还要注意提醒领导把握好讲话的时间,否则就影响领导的威信。有一个团的团长讲话不注意时间,战士就编顺口溜说:“听这个领导讲话,上午讲课要带饭,下午讲课要带手电。”

第三、要有说话感

一篇好的领导讲话稿,往往就是一篇好文章。但写领导讲话稿,又与写书面文章有所不同。

一是主题要更加突出。就是说要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热爱什么、讨厌什么,一定要非常清晰。

二是结构要更加简洁。文章的结构不能复杂,一复杂听众往往就会听乱套。比如,有的领导讲话时讲:“我现在讲第一个大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第三点要求的第五个事项”,非听乱套不可。我体会,十几分钟以内的讲话,一般只能有一层标题。一小时左右的讲话也就是两层标题,再多就不够清晰,容易混乱。

三是语言要更加直白。文章上的一句话,我们不明白可以反复地研究。但听讲话的时候,如果听不明白,也就过去了。所以,讲话材料中要减少或者不用半文半白让人难以理解的句子。比如 “颇有好感”、“天空中布满了阴霾”等,要尽量少用。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赏。毛泽东是伟大的理论家,但是他的文章是老百姓都读得懂的,是理论家和老百姓都叫好的。比如,《论持久战》,日本的哲学家读了以后,号啕大哭,说:“文章写得好啊,中国有这么伟大的哲学思想做指导,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而《论持久战》文中的三阶段,防御、相持、大反攻,在中国的老百姓中也是妇孺皆知。再比如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他讲: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没文化的人能听得懂,科学家也觉得它深刻,因为仔细琢磨琢磨,里面大有文章。毛泽东提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问题后,他先给出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的答案,这是客观唯心主义,当然不是正确答案。随后,他又给出了“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的答案,这是主观唯心主义,同样也不是,最后,他才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种一波三折设问式的行文方式,既明了又不给人以多余的感觉,自然大家都会喜欢。

第四、要有新鲜感

人们说,世界上除了古董和朋友以外(还有说老婆的),都是新的好。领导讲话,不属于以上三类,自然也是越新鲜越好。新才能给人以启迪,才能令听众耳目一新。如果总是老调重弹,很难达到讲话的预期效果。

一是思想观点要新。要注意关注和研究新的形势、新的动态、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对老情况、老问题也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做到温故而知新。例如,我在当指导员时,有一个介绍连队全面建设的一个经验发言。连队工作经验很多人都写过,出新比较难。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我列了这样几个标题,大题目是《选准工作突破口,走活连队一盘棋》,小题目分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活”字上找出路,军事训练要在“量”字上做文章,后勤工作要在“保”字上下功夫,党支部建设要在“硬”字上去努力,连队工作要在“全”字上去把握。这个经验一介绍,当时大家都感觉比较新颖。再比如,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一改历史上人们一贯认为雍正是暴君的观念,客观地反映了雍正呕心沥血、铁面无私的形象,给人以一种不同于往常的感觉,所以电视剧播出后,反响强烈。

二是事例要新。举例子的时候,要尽可能用典型的、不为人们所知道的。比如,一次我们听一位博士演讲,大家反映很好,他的观点并不新鲜,但是他走南闯北、周游世界,运用了大量我们平时掌握不到的例子,使人感到有新意。在给领导写讲话稿时,如果你总是使用一些大家常用的例子,往往会给人领导孤陋寡闻的感觉。

三是表达方式要新。可以适当的使用排比、对仗、比喻等修辞方法来更新你的表达方式。比如,有的领导在部署或总结工作时常用数量概括法,如“我们要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强化三种意识,确保六个落实”,往往让人好听好记,觉得新鲜。首长来汇报工作时,我发现开头几句话几乎都是这样几句:首长在百忙之中,冒着酷暑来到我们单位,是对我们全体官兵的关怀和厚爱,我代表首长机关向您表示热烈的欢迎。领导听的多了,心里会比较厌烦。一位首长到我们团检查工作时,我用了这样一个开头,我说:“首长前年春天到我团视察时,做了重要的指示,我把首长离开我们团这两年三个月零二十八天解决主要矛盾、推动团队发展的情况向首长做一汇报,希望首长批评指导。”我看到首长一下子眼睛就瞪起来了:“这小子对我这么尊重啊,我走了两年三个月零二十八天都记得这么清楚。团队有新发展,我可要仔细听听。”

第三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领导讲话是领导参与公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高级领导还是基层领导,无论是机关领导还是企业领导,只要做领导工作,就离不开讲话。在某些场合,领导即兴讲话,不需要讲话稿;但在正式场合,为了提高讲话质量,需要事先拟写好讲话稿或讲话提纲。由于领导公务繁忙,一般需由秘书人员代拟讲话稿。所以,掌握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方法,是每个秘书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这里就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工作,试论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领导讲话稿的类别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可以分为 3 类 22 种。

(一)会议类讲话稿

这是领导讲话稿中数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一“族”。我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讲话稿”,主要是指这一类。

1. 党代会、人代会等代表大会的报告。内容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要求内容全面,表述严谨、庄重。

2. 会议开幕词。一般在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上使用。内容主要是讲明会议的目的、意义及用法,要富有启示性、鼓舞性。

3. 会议闭幕词或会议总结讲话稿。主要是总结会议的收获,要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富有号召性。

4. 工作会议讲话稿。根据既定的会议内容讲对某一项或几项工作的要求。要讲得鲜明、透彻、实在。

5. 动员会议讲话稿。主要讲进行某项工作的意义和方法。要讲得入情入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

6. 庆功会、表彰会讲话稿。主要是概括、总结、肯定受表彰单位或个人的成绩和经验,对其进行表彰、鼓励,对面上提出学习、推广的要求。要富有激情和感召力。

7. 庆祝会、纪念会讲话稿。根据庆祝、纪念的主题,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要讲得客观、准确、实际。

8. 专题报告会的报告。如学习理论心得报告,外出考察报告等。内容要有厚度、深度,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9. 碰头会、汇报会讲话稿。根据碰头、汇报的情况,肯定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强调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要有具体要求,有力度。

10. 现场会、经验交流会讲话稿。充分运用与会人员看到和听到的先进事迹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要求学习、推广,促进工作。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号召力。

11. 研讨会、座谈会总结讲话稿。根据与会人员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工作或进一步研讨的意见、要求。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和条理性。

12. 综合性会议上的专题发言稿。主要是分管某一条战线、某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同志在综合性会议上就自己分管的战线或工作讲情况和意见。要主题突出,富有资料性、参考性,并注意不过分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要讲“实”,不要讲“虚”;要讲“适”,不要讲“过”。

13. 在新旧领导工作交接会议上的讲话稿。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会议讲话稿。在这种会议上往往有三个讲话,一是卸任领导的讲话,一是接任领导的讲话,一是上级领导的讲话。卸任和接任领导的讲话,都要讲得谦虚、诚恳,并有表态的意思。上级领导讲话,则要对双方都给予肯定,并对该级领导班子及下属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14. 在各种邀请会、协作会、联席会上的讲话稿。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会议,这种会议面对的不是下级,而是外地、外部门的客人。作为东道主发表讲话,要对客人表示欢迎,对本地、本部门的情况作一简介,还要讲会议的目的和议程。要讲得诚挚、热情、实在。

(二)宣传类讲话稿

这是出于宣传某种主张、某项工作、某件事情的目的,在非会议场合的讲话稿。

1. 通过广播发表讲话。这种讲话形式在战争时期经常运用,毛泽东、朱德等都曾通过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解放区军民,对全国同胞,也对敌军发表过多次广播讲话。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同志也经常采用这种讲话方式。广播讲话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2. 通过电视发表讲话。这是电视普及以来不少领导同志经常采用的一种讲话方式,主要是用于纪念和庆祝某个节日。有时也由领导同志搞电视讲座,讲授某一方面的知识。除讲座可以稍长一些外,电视讲话也要求简短、通俗。

3. 通过报纸发表书面讲话。这也往往是为了纪念和庆祝某个节日而发表。要篇幅简短,措词严谨,富有文采。

4. 通过现场散发书面讲话。如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在机场散发书面讲话。主要是阐明对某项行动、某件事情的观点,要求简明、准确、适当。

(三)礼仪类讲话稿

即出于感谢、答谢、慰问、庆贺等目的,在各种非会议仪式、场合的讲话稿。

1. 签约仪式上的讲话稿。这种讲话主要是对所签合作契约予以积极评价,对合作方表示感谢,对合作事项充满信心、寄予厚望。要简短、礼貌。

2. 接见、会见讲话稿。接见下级单位的代表并发表讲话,主要是表示某种褒奖、慰问和鼓励;会见客人,主要是表示友好和友谊。要简短、亲切。

3. 文艺演出、文艺界联欢前的讲话稿。主要是为了庆祝节日和表示友谊。要简短、富于激情。

4. 致辞。包括欢迎词、感谢词、答谢词、慰问词、祝贺词等,用于专门的仪式或宴会等场合。作为“致辞”,必须有别于一般的讲话,要措词严谨,具有文采,形成书面。

以上分类,主要是从讲话的场合、对象、用途的不同而划分的。对于领导讲稿的种类,还可以从其他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比如,可以讲话方向的角度来划分,分为下行、平行、上行三类。下行讲话即指对下级的讲话;平行讲话即指那些礼仪性的讲话,向兄弟单位介绍情况和经验的讲话,在邀请会、协作会上的讲话等;上行讲话即某一级领导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发言,这对于上级来说显然不能算领导讲话,但对于本级秘书人员来讲,则是需要自己帮助起草和整理的“领导讲话稿”。从讲话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总结性讲话稿、部署性讲话稿、号召性讲话稿、辅导性讲话稿、应酬性讲话稿等多种。从讲话稿的规范与否来划分,还可以分为规范性讲话稿、(如党代会、人代会的报告)、非规范性讲话稿(其他讲话)或正式讲话稿、非正式讲话稿等等。怎样分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讲话的内在需求,把握住它们的基本风格和特点,使自己写出的讲话稿具有强烈的“文体感”,起到“以文辅政”的作用。

二、领导讲话稿的效用

各种不同种类的领导讲话稿有共同的普遍效用,又有其各不相同的特殊效用。起草领导讲话稿,首先要摸清领导要讲什么,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搞清楚了这一点,文稿的起草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起草工作中才能具有较强的自觉性、针对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减少和避免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总的来讲,领导讲话稿的基本效用应当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指导、推动改革开放,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及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讲,各种领导讲话稿应当分别产生以下效用:

1. 宣传真理。在当前主要就是宣传党的xx大精神,宣讲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重要政策。领导同志所作的理论辅导性讲话稿要专门发挥这一作用,其他讲话稿也要体现这一作用。如,xx 1998 年 11 月 2 日《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高度概括了《邓选》三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起到了最权威、最有力的宣传作用。

2. 部署工作。即对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进行部署,讲清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方法,讲话成为该项工作开展的起点。如邓小平 1975 年 7 月 14 日在xx扩大会议上所作的题为《军队整顿的任务》的讲话,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军队整顿的内容和方法。

3. 提高认识。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事物,因高层次的领导同志站得高、看得远,进行深刻阐述和分析后,能使下级提高认识。如邓小平 1992 年初南巡讲话中讲到,“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判断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计划多一点还是某地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发展才是硬道理”,“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0-383页)等,这些十分重要而深刻的论断,提高了全党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

4. 解放思想。如邓小平1977年5月24日关于《“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谈话,同年 7 月 1 日关于《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讲话,指导和推动全党从“两个凡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恢复、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跨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5. 鼓舞士气。如邓小平 1978 年 3 月 8 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首先讲:“今天能够举行这样一个在我国科学史上空前的盛会,就清楚地表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肆意摧残科学事业、迫害知识分子的那种情景,一去不复还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82页)并在讲话中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真理,对建国28年来的科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给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这篇讲话稿宣告了“科学的春天”的到来。

6. 申明观点。如邓小平在 1988 年 9 月 5 日会见捷克总统胡萨克和 9 月 12 日听取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两次谈话,提出和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观点,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 褒扬正气。如毛泽东 1944 年 9 月 8 日在张思德追悼大会上所作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借追悼张思德,提倡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篇讲话成了教育和激励后人的不朽名篇。

8. 抨击歪风。如毛泽东 1942 年 2 月 8 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的演讲《反对党八股》,列举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鞭辟入里,发人猛醒,对当时正在蔓延的党八股歪风起到了有力的遏制作用。

9. 总结经验。如邓小平 1943 年 1 月 26 日在中共中央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对五年的对敌斗争进行了回顾和概述,总结了 10 条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对敌斗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10. 传递信息。如毛泽东在 1945 年 10 月 17 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关于重庆谈判》,介绍了谈判所取得的收获,揭露了国民党一方面谈判、一方面进攻的两面行为,还分析了国际形势,起到了使全党明确时局、统一思想的作用。

11. 解疑释问。如邓小平 1980 年 3 月 16 日在中央召集的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在强调“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时,以有力的论证解释了“是不是又在收”、“是不是会妨碍百花齐放”等疑问,澄清了某些模糊认识。

12. 增进友谊。如邓小平 1984 年 3 月 25 日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的《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的谈话,以及历次同其他外宾的谈话,都起到了这种作用。

抽象地讲,领导讲话稿的效用仅是指可能产生的和应当产生的效用和作用,是理论上的,具体到实践中,这些效用能否产生或产生多大,要看领导讲话精神的落实情况。但是我们首先还是要把领导讲话稿写好,要使领导讲话稿具备产生某种效用的前提条件。如果讲话稿平平淡淡,甚至文不对题、谬误百出,那就根本不会产生积极效用,甚至会产生负面效用。

三、领导讲话稿的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就是谋划讲话稿的篇章结构。就像搞建筑,首先要精心设计,画出略图、详图,再照图施工,方能盖起高楼大厦。

谋篇要围绕主题。领导讲话稿的主题通常是由领导同志来定的,秘书人员要做的,是围绕这个既定的主题,谋划最能表现这个主题的篇章结构。许多领导同志既交待主题,又交待篇章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起草人员要积极地参谋,予以具体设计和完善。

一般来讲,领导讲话稿可分为五部分,即标题、称谓、开头、主体、结尾。需要重点研究的是它的主体部分。其主体部分通常又具有三种结构形式:

(一)板块式

即分为几个板块。具体讲又有几种不同情况:

1. 以小标题分板块。如邓小平 1979 年 3 月 30 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以 3 个小标题分 3 个板块:⑴形势与任务;⑵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⑶思想理论工作的任务。

2. 以顺序号分板块。如邓小平在 1980 年 8 月 18 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以

一、

二、

三、

四、五将全文分为五块。

3. 两块式。多见于党代会、人代会的报告。一块是上届(次)以来的工作总结,一块是以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一般每一大块中又分若干小块。

4. 纵深式。即前后几个板块的内容是由浅入深发展的关系。如邓小平 1978 年 12 月 13 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四块小标题分别是:⑴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⑵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⑶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⑷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四个部分明显地表现出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关系。

5. 并列式。即几个板块之间没有递进关系,只是并列关系。如邓小平 1979 年 11 月 2 日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所作《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挥党的优良传统》的报告,讲了三个问题:⑴高级干部的生活待遇;⑵认真选拔接班人;⑶切实关心群众生活。这三个问题之间显然是并列关系。

(二)自然式

即讲话不分板块,只分若干个自然段,多数是依照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如邓小平 1985 年 3 月 7 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了《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讲话之后,又即席作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讲话,记录整理出来的讲话分四个自然段,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第一段提醒大家要做到“四有”,并强调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第二段专门讲理想;第三段主要讲纪律,谈理想和纪律的关系;第四段强调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遵守纪律。也有的讲话内容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如邓小平 1980 年 11 月 20 日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所作《对二野历史的回顾》的谈话,基本上是按二野历史的时间顺序讲的。

(三)提纲式

即像列提纲那样,在一篇讲话中讲多个问题,每个问题开头有一个主题句,每个问题的篇幅都很简短。如毛泽东 1949 年 3 月 13 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结论中关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通篇 2700 字,讲了 12 个问题。邓小平 1981 年 3 月 27 日与解放军总政领导同志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的谈话要点,通篇 XX 个字,讲了 8 个问题。陈云 1985 年 9 月 23 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通篇 2600 个字,讲了 6 个问题,共分了 46 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用一两句话讲一层意思。

以上所讲的多种结构形式,用哪一种,要从五个方面考虑。第一,从讲话既定的场合、作用考虑。如果是在党代会、人代会上作报告,那自然要用板块式。第二,从讲话既定的主题考虑。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般要用板块式;讲一般性的工作,则可以灵活掌握。第三,从讲话既定的时间、篇幅考虑。如果安排的时间长、篇幅大,可以考虑用板块式;如果要在很短时间内讲完,则可考虑用提纲式或自然式。第四,从讲话既定的对象考虑。如果是对基层干部群众讲,一般不适宜采用过于简略的提纲式而应用板块式加以详尽、通俗的说明。第五,从讲话者的个人风格考虑。不同风格的领导在讲话中往往习惯于运用不同的结构形式,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四、领导讲话稿的观点提炼

讲话的观点,就是讲话人通过讲话所表达的看法或主张。实际上,讲话的主题思想也是观点,是这一讲话的“大观点”。这个“大观点”主要是由讲话者来定的。一篇讲话稿有了大观点,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中观点、小观点。正如构筑房屋除了要有大梁,还要有檩、有椽一样,搭起骨架,再配之以材料,才能完成工程。一般地说,以“板块式”构思的讲话,每一板块要有一个“中观点”,每一板块中的每一段落又要有一个“小观点”。锤炼观点是起草讲话稿的关键战,又是攻坚战。锤炼出了观点,组合了观点,讲话稿的起草就完成了一大半。这里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观点要正确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什么叫“正确”?就是要符合“两情”。一是要符合“上情”,即要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符合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部署、指令。二是要符合“下情”,即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这一点并非多余,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确有一些地方领导同志常常讲出一些与上相违背、与下相脱离的观点。比如,在 1992 年初小平南巡谈话精神下达以后,有的地方领导同志还在强调区分姓“社”姓“资”问题。1984 年中央部署开展治理整顿,目的是控制经济工作中投资过热、投资规模过大的不健康趋势。但是有的地方经济长期落后,没多少投入,没搞什么项目,也非要“大整顿”、“急刹车”。某地领导同志为了表示贯彻中央精神的“坚决”,在讲话稿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有枣没枣打三杆子”。这句俗语是说不管有事没事都要整一下,这在反“右”、“文化大革命”中都曾风行一时,它本来就不科学,与实事求是相违背。但这位领导同志把“两杆子”改为“三杆子”,更厉害了,也更错误了。他让本来没有搞什么项目的地方也照样“大力削减”,结果只能使这个地方的经济基础更加落后。这就是与下情脱离。可见观点的正确与否,是个很重要而又很现实的问题。

(二)观点要鲜明

毛泽东说过:“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有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这个论述完全适合讲话稿的起草。讲话中所阐述的观点,必须鲜明、尖锐,有感召力、战斗力,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让人听了不痛不痒,甚至不得要领。

(三)观点要配套

就是说,在一篇讲话稿中先后阐述的多个观点要相互照应、相互配套,形成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发挥“整体效应”,而不应该互不相应,甚至互相冲突。

如某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的讲话,阐述的几个主要观点分别是:⑴努力提高对加强科技工作领导的认识;⑵全面履行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职责;⑶认真改进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方法。三个观点呈递进关系。其中关于“职责”部分又分为三个“小观点”:⑴抓政策;⑵抓改革;⑶抓协调。三者呈相互配合的关系。

又如某领导同志关于抓“机遇”的一段讲话,其中分设三个观点:⑴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机遇;⑵要有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⑶要以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三个观点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深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五、领导讲话稿的材料运用

这里讲的“材料”,是指起草者为着既定的起草目的,从各方面搜集、摄取并写入讲话稿之中的事例、知识或论据,是构成“材料”(文章、讲话稿)的材料。讲话稿中常用的材料,大体上有三类:

(一)依据类材料。就是发表这一讲话、阐述这一观点的依据。主要包括: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⑵中央和上级的部署、指示。⑶本地发生的重要情况和进行的重要工作。

(二)佐证类材料。就是为讲话中的观点佐证的事实、事例。其中包括:⑴与讲话观点相联系的典型单位的成绩和经验。⑵能够说明观点的实际发生的问题。⑶能够佐证观点的数字。

(三)辅助类材料。就是能够帮助加强讲话的说服力、增强吸引力,可调节讲话口气、活跃会场气氛、提高讲话效果的材料,主要包括:

1. 典故。毛泽东在讲话中用得最多,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出神入化。如七大闭幕词讲“愚公移山”;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讲“农夫与蛇”,等等。近年来,xx在一些公开、重大、正式场合中的讲话,就很注意用典引故,使讲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时代感。他在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一句古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接着说:“在今天这个美好的夜晚,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也同我们一样,为香港回归这一民族盛事感到欢欣鼓舞。”由此转入有关澳门、台湾的话题,抒发实现祖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殷切愿望,体现出了浓浓的骨肉亲情。而 1997 年他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他的到访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讲话时说:“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切美好的东西只有经过努力才能获得。’这句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我们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在这里引用托尔斯泰的话,意味深长,恰到好处,极大地增加了讲话的魅力。

2. 比喻。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讲抗战胜利果实应该属于谁时,以种桃树、浇桃树、摘桃子作比喻,说明胜利果实是属于抗战军民的,既形象生动,又深刻有力。

3. 古语。在讲话中适当用一点古语来帮助说明观点,效果也很好。如某领导同志在“企业评政府”的讲话中引用了《梁史》中“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这句古语,简洁、深刻地说明了“企业评政府”、“下评上”的意义,与会者听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群众语言。在领导讲话中适当用一点群众语言,有时也会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如某领导同志在讲发展农村经济时提出通过横向联合“发横财”、通过出口创汇“赚洋钱”,巩固发展乡镇企业“半壁江山”,推广“骑着黄牛奔小康”的经验等等,其中采用了不少群众语言,讲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于材料问题需要强调的两点是:第一,材料要积极用,但要服从、服务于讲话的主题和观点,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用理论、语录和中央指示要少而精,不要代替自己的阐述;用各种事例要选用最能说明观点的最典型的事例,要用得贴切,不要以此冲淡了观点;用典故、比喻、古语及群众语言,要用得自然,恰如其分,不要勉强、生硬。第二,用材料,就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古人讲写文章要“厚积薄发”,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只有大量占有材料,使用材料时才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才能用上最好的材料。所以,担负起草任务的文秘人员,必须十分注重对材料的搜集、摄取和积累。要多读书、多看文件资料、多搞调查研究、多接触群众,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逐步做到库存丰厚,常备不乏。

六、领导讲话稿的语言运用

有人讲,领导讲话的语言既区别于正式书面文件,又区别于一般的口头随意交谈,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语言。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研究“领导讲话”这样一种特殊语言,首先要把握它的基本特点,然后,还要探讨怎样出“新”,怎样求“美”。

(一)领导讲话语言的基本特点

所谓基本特点,就是起码的要求,一般的要求,是“合格”的要求,而不是“优秀”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概括为“两通”、“一短”。

“两通”:一是通俗。讲话往往是靠人的听觉接受的,所以,要听讲人听清楚、听明白,语言就要通俗易懂。不要用那些生僻怪异、晦涩难懂的词语和术语。引用古语典故要注意听讲对象和语言环境,要使人能够理解。二是通顺。要做到文从字顺,语言通达,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不要用那些字面上虽能讲得通,但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的语言。

“一短”:就是句子要短。这也是从人的听觉习惯考虑的。不是说一律要用短句,但长句一定要少用,尤其不要用那种一口气读不完的长句。句子长了,作为书面材料阅读还可以,听起来容易连不上、听不清,产生误解,还容易使听讲人生厌。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两通”、“一短”的特点,他的讲话语言可以说是“领导讲话体”的典范。如1942年关于《反对党八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30页)的讲话中的一段:

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响许多的人。而写党八股的人们,却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

这段话非常通俗、通顺,最长的句子也才有 11 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很有气势。写讲话稿要能体现出它的基本语言特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写着读”、“读着写”,即边读边写,体验写出的句子是否好读,如果不好读、不上口,即使从文理上能讲得通也要修改。要做到“通俗易懂”,首先要做到“通俗易读”。

关于领导讲话稿语言的基本功特点,还有两种提法需要研究。一种是说领导讲话的语言应当“口语化”。什么是“化”?毛泽东讲过:“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所以,不能轻易讲“化”。领导者语言要通俗易懂,要多用口语,但通俗中要有庄重、高雅,不能全部用口语,一些口语在写入讲话稿时也要加以改造。领导讲话稿既要有口语的自由、灵活、简短,又要有书面语的规范、缜密、严谨。一种是说领导讲话稿中不要用“半文半白”的话。中国的文言文是前辈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其中有许多言简意赅、并已为后人接受的优秀词语。有些词语可以“拿来”原封应用,有些则可以“改造”应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半文半白”。在讲话稿中适当用一些文言可以增添文采,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问题不在于“半文半白”,而在于用得是否恰当,别人能否听得懂。总之,作为对领导讲话语言的基本特点表述的补充,要提这样两句话:通俗易懂,但不“口语化”;有文采,但不“文章化”。

(二)领导讲话语言的新意

这一段讲“新”和下一段讲“美”,就是要对领导讲话语言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在解决“合格”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解决“优秀”的问题。

领导讲话的新意,包括主题的新意、观点的新意、结构的新意,但落脚点是语言的新意。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是主题、观点的物质承担者。讲话内容的新意要通过语言的这一形式来传递、感受、领悟。怎样“出新”?可以考虑以下几种途径:

1. 转换论述方式。这是在写领导讲话稿中经常应用的。因为领导讲话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承上启下,往往上级开了什么会,上级领导讲了什么话,下级也要开个类似的会,下级领导也要讲类似的话,这样就必须避免“下抄上”、“如法炮制”的问题。这样就需要转换一下论述方式,如换正面论述为反面论述或对比论述,换集中论述为分散论述,或换分散论述为集中论述等。比如,关于打击走私的意义,中央好几位领导同志都讲了,再一般地讲很难摆脱“照抄”,很难讲出新意。但某领导同志是这样讲的:

打击走私,不是一项一般性的工作,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部署;不是单纯的经济斗争,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紧可慢的事情,而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件刻不容缓、必须立即抓、大力抓的大事、急事。

这样,把正面论述转换为连续几个“不是,而是”的正反两面论述,把一般句式转换为排比句式,就讲出了新意和气势。

2. 进行具体分析。不是一般地、笼统地讲问题,而是展开讲,对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进行具体分析的语言,决不可能是照抄来的语言,因此就很有可能产生出富有新意的语言。如某领导同志在讲一些职能部门转变职能迟缓、企业有不少意见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因:

一是有些同志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建立社会主义某地场经济体制,对《企业法》和《条例》,缺乏认真的学习,对新体制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对部门工作如何适应改革的新要求,思想准备不足,工作不得要领;二是有些同志对“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的思想没有认真贯彻,仍然习惯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抓权、集权”的作风,习惯于把企业当作政府机关的附属物,对手中的权力恋恋不舍,对既得利益恋恋不舍;三是有些部门只抓业务、不抓队伍,结果管理混乱,队伍中问题很多,有些工作人员仍然在那里横行霸道,吃拿卡要,敲诈勒索,仗权谋私。

3. 提出新的要求。就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新的、具体的要求。而这种新要求本身就是新语言。如某领导同志在某某地处以上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对该某地提出了建设“四最”标准的现代化大都某地的要求,即开放程度最高、某地场发育最全、高科技外向型经济比重最大、经济实力最强,并分别对“四最”作了解释说明。还对该某地的城某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全心全意搞好“三个服务”的要求,即全心全意为对外开放服务、全心全意为建设完善某地场经济体制服务、全心全意为提高全某地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服务。这些,都体现出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4. 采用修辞方式。在讲话中适当采用比喻、借代、排比、对仗、幽默、警句等修辞方式,也会达到“出新”的效果。如,通常使用排比可以使要说明的思想内容更加丰富,逻辑更加严密,层次更加清晰,气势更加恢宏;使用对仗可以使语言整洁优美,易于传颂,或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使说理更有力、更充分;使用短句可以较好地把握讲话的节奏和韵律,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如xx大报告中多次运用了上述修辞手法。报告第四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中,连续用了9个排比句,多角度、多层面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内涵非常丰富,主旨层层推进,气势磅礴,意象万千,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的经典论述。对仗的手法在报告中也用的较多,如著名的“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还有“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报告中还有大量的短句,如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等,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同心同德,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等。

5. 组合、创造新的词汇。如某位领导同志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讲话,提出了“强农”、“富农”、“护农”、“活农”和“支农”五项要求,其中除“支农”是老话外,其他都是新的词汇。讲话中并分别作了解释,提出:强农就是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富农就是帮助农民实现富裕,护农就是保护农民利益,活农就是深化农村改革、搞活农村经济。这样,这个讲话就很有新意,并为人们所接受。但是,组合、创造新的词汇要注意,一定要出之有理,出之自然,不能生造那些半通不通、使人似懂非懂、受之勉强的所谓“词汇”。

(三)领导讲话语言的形式美

形式是内容的依托。讲话语言的形式美可以给讲话内容增色,增强内容的感染力、战斗力。讲话语言的形式美有很多,这里着重谈以下几种。

(三)戒“长”

“长”即动辄洋洋万言,啰里啰嗦,拖泥带水,短话长说。在建立社会主义某地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节奏都在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提出“戒长倡短”的要求。在这方面,也要学习毛泽东,他的名篇《为人民服务》只有 800 多字,里边讲了许多名言;他在1957年接见团的三大代表时的讲话只有143字,其中还讲了“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的警句。

第四篇:怎样写好领导同志讲话稿

中央统战部研究室主任

庄聪生

按:中央统战部研究室主任庄聪生同志关于“怎样写好领导同志讲话稿”这篇文章,立意深远、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是他多年来为领导起草文稿的心得之大成。现根据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苏晓云同志的批示精神,将此文刊发,供各地、各部门有关同志在起草文稿时参考。

研究室作为统战部的思想库、智囊团,其立室之本、兴室之道就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而参谋助手作用怎么体现?很重要是要写好领导讲话稿。因为领导讲话稿,不仅体现的是领导同志的领导水平、决策能力、工作思路和个人魅力,同时由于领导的特殊身份,领导讲话又不只代表个人,往往承担着阐释方针、部署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实践等功能,关系着全盘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一个会议开得好不好,活动办得成功不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讲话讲得好不好。

起草讲话稿,体现着研究室的理论功底和文字水平,反映着研究室对工作全局的把握和驾驭能力,是研究室几乎时时在想、天天在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研究室的“重头戏”,或者说是研究室的主业。写好了领导讲话稿,研究室的工作就干好了一半;写不好讲话稿,其他工作也会受影响、打折扣。但要写出领导满意、听众爱听的高质量讲话稿,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功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而言,每年要起草各类文稿几百篇,如何写好讲话稿的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和琢磨的问题。前几年,陈喜庆副部长召集研究室专门召开过座谈会进行研究,形成的会议纪要已经发给大家了。大家作为研究室主任,都是这方面的高手。我主要结合最近几年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工作实际,谈一些认识,与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谈四个方面,也就是把握特点、明确定位、领会要诀和必备素质。

一、要把握领导讲话稿的主要特点

领导讲话是机关各类公文中难度最大的,也是一种特殊的“命题作文”,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1、层次高。领导讲话一般不是针对和着眼于某些局部和具体问题的,而是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政治理论、思想水平和工作层次都很高。这就要求起草领导讲话稿时,要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小人物敢于说大话”,时时处处站在领导者应有的水平和层次上思考问题。我经常给研究室干部讲,写领导讲话要会“上天入地”、“顶天立地”,“上天”、“顶天”就是要不怕站得高,就怕站得低;不怕想得深,就怕想得浅。中央统战部研究室日常文稿承担得比较多的,主要是中央领导同志和部领导的讲话,这方面的要求十分突出。特别是去年,我们承担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初稿的起草工作,可以说是统战系统最高规格的讲话了。在部领导的直接带领下,我们经过认真思考,明确了讲话应体现最高站位和最高层次,要求起草者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对形势的判断要高瞻远瞩,具有宏观性和全局性,不能仅仅站在统战部门的角度,写成专题工作会或统战部长会的讲话。负责初稿起草的同志牢牢坚持这一标准,在深入研究中央领导同志在其他场合讲话的基础上,结合统战工作实际,写一段比照一段,写一稿讨论一稿,努力使讲话稿符合领导同志的身份,做到大气、深刻、精辟、宏观,特别是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讨论以“五大关系”这一主线,将统战工作与处理党和国家重大政治社会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高度一下子就提升起来了。按照这样的定位和要求,初稿形成后,陈喜庆副部长带着我们反复在室内进行修改讨论,并多次征求部有关局室、部内老同志、各地统战部门、党内专家学者以及党外人士的意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广泛听取和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在征求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政策研究室的意见时,很快被认可和采纳。这期间,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先后修改20稿,关于加强统一战线的文件稿初稿修改60稿,创统战部文稿起草工作的历史之最,可以说是“字字心血、句句汗水”。各地统战部研究室也经常给省委领导同志和部长起草讲话,他们的讲话对一个省的统战工作具有宏观指导意义,也应讲出应有的层次和高度。

2、权威性强。领导者的地位、身份与职责决定了领导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尤其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某些重要场合的讲话精神,很大程度上就是党的理论、政策和要求,是必须贯彻执行的。所以,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稳妥准确,每一个重要观点都反复研究,每一个新的提法都多方论证,每一段文字都仔细斟酌,把领导需要讲的内容精当、恰如其分地反映出来。不随便照搬理论界的观点、社会上的看法,不讲没把握、未定性的话,不讲有争议的观点,更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语出惊人而讲过头话、甚至“乱放炮”。这是近年来我们十分注意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起草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稿时,对文稿有一个突出要求,就是要讲“有出处、有把握”的话。我们坚持科学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努力使每次的提法都准确鲜明、没有歧义,每段文字都经得起推敲。如果拿不准,宁可不用。当然,起草文稿不能照抄照搬,要鲜活生动,善于从别的领域吸收有益成果。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尽可能用中央领导所讲过的、党内理论专家所认可的、人民日报规范提过的观点,如果实在吃不准,就不能作为定论来用。当然,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一味追求准确规范,把领导讲话稿写成全是“正确的废话,没用的空话,好听的套话”。

3、涉及面广。领导的讲话内容十分丰富,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个领域,常常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外交、军事、法律、党建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什么内容都可能讲到。因此,写好领导讲话稿要求视野广阔、知识面宽,尽可能了解各方面知识,尽可能熟悉各领域的工作。但是,在“包罗万象”的同时,也要做到收放自如,既能放得出去,还要拉得回来,既要纵横捭阖,又能秉要执本,使讲话既能体现较大的信息量,又不至于把主要观点淹没在大量材料中。

4、个性突出。讲话稿最终是要由领导讲出来的,所以必须尊重和体现领导的个性。每一位领导讲话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和要求,有的领导讲话涉及古今中外,喜欢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有的领导讲话立意高远、气势恢弘,喜欢讲时势;有的领导讲话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喜欢举例子;有的领导讲话朴实无华、通俗简洁、干净利落,喜欢用群众语言;有的领导讲话注重创新,喜欢讲新观点和新语言。同一篇稿子,可能这个领导欣赏,另一位领导不认可。因此,讲话稿在体现基本要求的同时,把领导的意图领会清楚、体现充分,否则领导讲起来拗口,下面听起来也别扭,起草人的辛苦也多半白费。领会领导同志意图,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平时要做有心人,培养自己的悟性,多听多记勤归纳,珍惜每一次与领导接触和沟通的机会,或者直接听取、记录领导的口头交代,或者拟出提纲或构思,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领导汇报。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注意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认真领会领导总的意图,把握其总体要求,特别是体会领导点到但没有具体展开的深层次的内容,而不是领导讲到什么份上,就只写到什么份上。尤其是在自己发挥余地比较大的时候,往往也是最能体现写手领悟领导风格和意图能力的时候。二是对领导的意图进行深化和拓展,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工作情况的最新变化,及时把握可能影响领导思路发生变化的各种要素,有预见性、创造性地“发展”领导的讲话意图。

二、要明确领导每次讲话的定位和方向

大家都是研究室主任,有些稿子是自己操刀、亲自上手,有些则是指导、带领干部去写。不管是组织指挥还是身体力行,稿子最终是从你手中出去的,把关、定位的职责都在你身上。而能否定好位置、选准主题正是一篇文稿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我们在准确定位和把握方向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重点是抓住以下四点。

1、打造亮点,使讲话有点晴之笔、留下痕迹。名人、伟人之所以名扬千古,除了他们有睿智的思想和超人的智慧外,就是他们的语言往往是名言至理。在这方面,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堪称楷模。读过毛选四卷的人,至今过去几十年了,还能大段大段背出毛主席语录。为什么,因为毛主席的话是革命的真理、共产党人行动的准则。邓小平同志讲“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短短几个字,可以写出几千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句顶一万句”。政治家是这样,文人也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都是千古绝唱的妙语。

邓小平同志说过,当干部就是用“笔杆子来领导”。这里的“笔杆子”指的是讲话和写文章。所以,要写出有影响的稿子,很重要的是必须有点晴之笔,有突出的亮点和闪光点。“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就是这个道理。近几年,我们在文稿起草中十分注意培育闪光点,挖掘出一些最精彩的东西,把它突出和烘托出来,这样讲话稿才能有深度、出思想,而不是平平的流水账,既让听的人容易记住文稿的中心思想,又在某一领域内叫响了一些提法。比如,中央颁布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5号文件后,根据部领导的意见,我们在吃透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出5号文件作为指导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发展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重点是加强制度化建设,实质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提纲挈领的概括,既抓住了5号文件的主要精神,又易于人们掌握和学习贯彻。又比如,在民主党派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根据部领导的思路,系统研究和概括了政治交接的内涵,即“重点是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关键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目的是加强参政党建设,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推动和实现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成为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工作座谈会讲话中的一大亮点,也使后来开展的政治交接教育活动有了“魂”,各民主党派普遍反响很好。再比如,在起草部领导今年中央社院秋季开学典礼讲话稿时,我们概括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即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在领导核心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制度设计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现形式上,坚持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社会主义的民主形式;在目标取向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可以说是国内理论界最早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内涵进行的规范和明确界定,目前已经成为各方比较公认的一个阐释。还比如,结合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实际,我们提出并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五个方面的政治责任,即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责任、高举旗帜的责任、服务大局的责任、团结合作的责任、教育引导的责任。针对如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概括了五个方面的内涵,即“爱国报国的责任、发展企业的责任、遵纪守法的责任、公益慈善的责任、道德自律的责任”。这一概括既比较切合实际,又易于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所认同和接受,成为继“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后开展团结引导工作的又一个响亮的号召。我们感到,长文章好写,点晴之笔难求。只有对情况熟悉了、把道理想透了、将认识深化了,并作出凝练的概括、通俗的表达,才能写出有影响的讲话,才能留下“痕迹”。

2、敢于突破,把很少写、不熟悉的题材写成精品。领导讲话涵盖面广、内容丰富,既有工作方面的讲话,也有理论方面的文章,还有各种场合的演讲和致辞。要写好领导讲话,只会写一类是不够的,必须门门熟、样样精。面对一些不熟悉甚至比较陌生的领域,更要下功夫深入学习,并运用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以他山之石来攻玉,把没有写过的文稿写出“彩”来。这几年,中央统战部研究室文稿起草有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在完成常规性讲话的同时,写出了一批精彩的演讲稿和理论文章。经过几次实践,我们感到,越是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有时越能写出新意。比如,前年起草部领导在“中华文化论坛”上的演讲稿,对我们是个考验。因为演讲类型的文稿我们很少写,对于中华文化的掌握和了解也有限。特别是这次演讲听众既有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领导同志,也有来自海内外的众多知名人士;既有在自然科学界享有盛名的科学家,也有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专家学者;既有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还有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如许嘉璐、董建华、杨振宁、金庸、陈映真等蜚声海内外的名人、学术大师和文学泰斗。而且论坛召开前,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邀来大陆访问,刚刚在北大和清华作过演讲,反响很大。经过研究,我们提出这个演讲稿要改变过去的大“一二三”套“123”的路子,以能够入选中学课本为标准,手法要体现大写意、大手笔、大气势,语言方面要鲜活、富有哲理,文章要精彩、大气。按照“大开大合、文采飞扬”的基调,我们分析了大量中华文化的资料和专家学者的文章,同时从晚会主持词和电视片解说中汲取营养,精心撰写,反复推敲,将中华文明最核心的东西挖掘出来,浓缩为几千字,领导同志作了演讲。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这篇演讲稿既抑扬顿挫、充满激情,而又妙语连珠、精辟深邃,是一篇阐述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力作,使人听了很难忘、过后常思量。这篇演讲稿现在已经成为许多海外中文学校的范文。

这篇演讲稿的成功,不仅使我们对演讲稿的风格、套路和要求有了一定把握,而且极大地鼓励了我们敢于承担统战领域之外文稿的信心。去年起草部领导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时,虽然题材也不太熟悉,听众又都是国内外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但我们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一主题的内涵,提出要注意把握“主题鲜明、政治性强、宣示性内容多”的特点,既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对和谐世界进行阐释,又要对佛教界承担合作责任及其和平使命提出殷切希望。基于这个指导思想,我们从将标题定为“和平发展的中国,期待和谐共生的世界”,并从“共同繁荣,民主平等,团结合作,相互包容,持久和平”五个方面,全面阐释了和谐世界的内涵,对总书记提出“和谐世界”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论述了佛教教义的和谐思想与和平理念与和谐世界的关系,运用了一些充满佛家圆融智慧的语言,渗透着佛学思想和精神,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兴趣。在起草年初部领导在国际《道德经》论坛上的讲话时,我们深入分析了学术界、宗教界关于《道德经》的权威论点,将重点确立为挖掘和弘扬《道德经》的时代精神和内涵上,希望演讲稿能够揭示出这一经典著作“经世而长存,历久而弥新”的丰厚价值。我们将《道德经》中“道生万物”、“无为而治”、“为而不争”、致虚守静等核心内容,概括为天人合一的思想、爱民治国的理念、和以处众的原则和立德修身的哲理,并从遵循客观规律、倡导和合友善、注重律己修身三个角度,阐发了《道德经》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和人内心的和谐的时代意义。演讲稿引起了与会代表强烈的反响。这几篇演讲稿写下来,我们对演讲稿的把握已经比较游刃有余了,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强项。

在理论研究文章方面,我们也有一些心得和体会。前年在研究我国多党合作的发展历史和多党合作制度优越性时,酝酿撰写一篇理论文章。初稿形成后,感觉有了一定的理论色彩,但内容比较庞杂、不够系统深刻。我们总结了过去撰写理论文章的经验,感到需要在现有内容上加以提炼概括,并拟定一个准确、到位、传神的标题。按照部领导出的思路,概括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三性”(历史必然性、伟大独创性、巨大优越性)和“四个崭新”(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制度形式、崭新的政党关系、崭新的执政方式和崭新的民主实现形式),使整篇文章有了主线和精髓。这篇文章经过精雕细刻,有很多创新性的观点,发表在《求是》杂志上。

3、推陈出新,使讲话不弹老调、常讲常新。对于长期从事文稿起草的人来说,最难写的稿子莫过于份量很重又要常讲的文稿。因为这类文稿要么是常规性的、惯例性的,框架、风格、内容都比较稳定,要么是同一个主题,要在不同地方、不同场合反复讲的。这类文稿如果没有新的思路和写法,很容易老腔老调老面孔,落入俗套,味同嚼蜡,讲一堆正确的废话。我们感到,对于这类文稿,一定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在主题思想一脉相承的前提下,尽可能用新概括、新材料、新语言,使人耳目一新。比如,最近部领导在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由于听众都是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和各地的统战部长,而且会议精神已经贯彻落实1年多了,基本精神大家都非常了解,对于统一战线面临的“五情”和“五大关系”不是陌生而是很熟悉。为了突破和超越以往的内容和写法,避免因容量大、篇幅长而使人听久了分散注意力,我们按照部领导出的思路,采取鲜明观点加生动例子的写法,不过多论述,不过多说理,而是着重讲有现实针对性的重大判断和事例。操作中,讲世界大背景时不再泛泛地就“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展开论述,而是有针对性地把国际方面的挑战归结到一点,就是中国快速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国际敌对势力的遏制和打压,并列举了大量的最新事例;讲统一战线自身时从新领域、新课题、新任务、新手段作了概括,对论述涉及我国政治社会领域“五大关系”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新的提炼,如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方面的“五个越来越”(一是全党全社会对多党合作越来越重视,二是多党合作制度化水平规范化程序化程度越来越高,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充分,四是参政党建设越来越得到加强,五是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凸显)、民族关系的“五个好”(一是民族理论研究得好,二是民族政策制定得好,三是民族干部培养得好,四是民族文化发展得好,五是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对台工作方面的“一个新主题,三个方面新成效”(“一个新主题”,即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平发展理应成为当前两岸关系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三个方面新成效”,即两岸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新变化,对台政策实现了新突破,争取台湾民心取得了新进展)等,尽量做到每个重要观点后面都有事例来佐证和说明,以新的素材来弥补框架老的问题。我们还精心设计使用多媒体,丰富了讲话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讲话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产生了较强的感染力。

又比如,胡锦涛同志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后,统一战线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部领导先后在8个场合围绕这一主题作讲话,即民主党派新任主委培训班、全国工商联会长、党组书记培训班、部副局级以上干部理论务虚会、接见海外留学人员团体负责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座谈会、中央社院秋季开学典礼、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专题研讨班和经验交流会。准备这些讲话稿对我们来说是很棘手的事,因为“6·25”讲话的基本精神一句也不能动,但对精神的解读和阐释老炒冷饭不行,必须结合不同对象和场合,一次有一次的角度,一次有一次的重点,一次比一次深入。我们确定“基本精神场场讲,不同场合阐述不同重点”的原则。如在民主党派主委培训班和工商联会长、党组书记培训班上讲话中,重点阐释了“6·25”讲话的基本精神,主要概括为“高举一面伟大旗帜,坚持一个根本指针,把握两个重要关系,做到四个坚定不移,推进五个方面建设”;在接见留学人员团体代表讲话中和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着重阐释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们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抓好了经济建设、民主政治、社会和谐与和平外交四件大事;社院开学典礼讲话时,主要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统一战线的关系;理论务虚会和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经验交流会,侧重讲统一战线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讲话精神。由于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部领导这几次讲话没有出现“炒冷饭”,而是老题材讲出了新意。为了保护创新、鼓励创新,平时我们鼓励大家敢于写、放手写,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有不少年轻干部,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提出了不少有独特见解的思想,写出了许多鲜活、精彩的语言。事实让我们体会到,新手写稿,往往更能突破框框;宽容失败,更能激发创造活力。

4、统筹规划,使讲话步步深化、形成体系。文稿起草工作是对领导人思想和决策进行阐发和提升的过程,也是对领导人形象和风格进行全面包装和塑造的过程,要有长远谋划,有一个总体的、系统性的设计,形成一个层层深入的思想体系。近几年,我们十分重视这一点,叫“写一步看两步想三步”,使讲话一步步深化,指导中心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比如,筹备全国统战部长会议文稿时,除了总结与部署工作外,我们每年都挖掘一个与统一战线密切相关的理论专题,在讲话第二部分进行深度阐述。比如,2003年讲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发展战略,2004年是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2005年是统一战线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06年是分析影响“五大关系”和谐的现实问题和有效解决办法。近几年全国统战部长会议讲话中的理论部分,串起来就是对统一战线贯彻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全面系统阐释。又比如,部领导每年在中央社院春季、秋季开学典礼上都要作两次讲话,其中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个重要内容。这几年,我们就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政治交接教育活动,都进行了专题设计和论述,这些讲话串起来,就形成了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体系。再比如,中央统战部每年年终都要召开述职大会,每次部领导都作讲话。我们对讲话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规划,每次围绕一个主题,五年来分别讲了“调研兴部、制度建部、从严治部、文化塑部、人才强部”的五个主题。从这五句话中,可以看出领导同志抓机关建设的工作思路在逐步深化和递进,形成机关建设的完整体系和鲜明脉络,现在已经在全国各级统战部门叫得很响。

这几年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为领导同志起草讲话稿,大的思路、主题和基本框架主要是领导同志提出和确定的,我们承担的主要是整理、起草和加工的任务。每当承担一篇重要文稿起草任务时,部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经常和我们一块研究提纲、提出思路、谋篇布局,还常常带着我们一起推稿。这几年,我们在起草文稿过程中,从几位部领导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局势判断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可以说,每写一篇稿子,思想理论政策水平都得到一次锻炼和提高。当然,我们在写稿中也是尽心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力争每次都有创新和突破。特别是我们要求“干事要写到黔驴技穷才出手,处长要弄到江郎才尽才放行,主任要改到山穷水尽才上报”,每篇稿子几乎都是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保证了文稿质量的提升。

三、要掌握领导讲话稿起草的几个要诀

文稿起草既是一种“遵命文学”,也是一项融入起草人主观努力的创造性劳动,既要考虑“谁来讲”、“以什么身份讲”,也要把握“对谁讲”。也就是说,成功的文稿必须同时兼顾领导人、起草人和听讲人,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那么,如何处理好三者关系?我们的体会是要做到“一个忘记、两个记住、多个参与”,也就是“忘记自我,记住领导,记住听众,集体推稿”。

忘记自我,就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稿中忘记自己,从领导的角度写稿子。写领导讲话稿,阐述的是中央和上级的精神,体现的是领导的意图,不是讲自己的观点,更不是写自己的文章。大家都在不同场合听过很多领导的讲话,可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稿子理论性、学术性太强、太专,不符合领导的身份;有的稿子部门色彩太重,只是从业务角度展开;有的稿子过于复杂、晦涩,讲起来很别扭、不顺口,甚至在讲话中还要不时看看上下文,临时琢磨其中的含义。这其实与起草人没有忘记自我,将自我风格和习惯带入文稿都是有关的。因此,对起草人来说,不能有自以为是和先入为主的意识,更不能想通过领导讲话体现自己的思想,使领导讲话成为自己的“传声筒”。当然,写领导讲话也是做文章,但它是从领导者的角度写文章;写领导讲话也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和研究成果,但必须符合领导的意图,符合领导的身份。对领导提出的修改或者否定性意见,也不能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否定,而要在如何更好地领会领导意图上找原因、做努力。这些都要求干部必须有奉献精神,忘记自我,甘于寂寞,当无名英雄。

记住领导,就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稿中,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领导讲话的意图、要求和风格,写出领导的高度、领导的深度、领导的风度。这种能力不是一日之功、一役之劳,必须经过日复一日地积累和思索,并切实体现在写作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在框架的构思、材料的取舍、语言的润色等方方面面。这几年,研究室在把握部领导风格方面下了一些功夫。比如,为国家领导人起草讲话时,一方面,要写得生动实在,又不能写过于具体的内容、过细的材料。另一方面,要写得有深度和高度,不能讲得太理论化、学术化,即使是参考了别人的研究成果,也都要变成领导讲话的语言。又比如,有的领导心比较细,考虑很周全,起草文稿时就要尽可能丰富严谨,努力把领导重点想讲的几个方面讲充分,多用形象思维,多用鲜活文字。“记住领导”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强调和在实践的:“最好的粮食交国库”,把最精华的思想、最翔实的材料和最生动的语言贡献给领导同志的讲话。

记住听众,就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稿中,要了解、反映和符合听众的需求。有“党内第一支笔”之称的胡乔木曾提出,衡量文章是否精品佳作的三个审美标准,即要吸引人看得下去、要使人看得懂,要能说服人打动人。可以说,与过去相比,领导越来越关心讲话稿在听众心中的感受,越来越在意能不能与听众实现良好互动。听众的反应不仅决定着文稿的实际效果,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到领导那里,影响着领导对文稿的满意程度。因此,起草人既要关心领导讲什么,更要关心听众需要听什么。既要使领导满意,更要使听众满意。要搞清楚领导对谁讲话,听众最想听什么,最关心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找到领导与听众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讲得切题,听得解渴。这几年,我们十分注重研究听众,结合不同听众的要求“看人下菜”。比如,对港澳台海外朋友讲话时,要做到“三多三少”,即多讲方针政策和祖国发展情况,多讲团结鼓劲肯定的话,多讲澄清模糊认识的话,少用内地语言,少讲大话空话,少提希望要求。对统战部门的同志讲话时,要单刀直入,要求明确,任务具体,有概括有重点,操作性强,不能空泛说教、不着边际。对党外人士讲话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情况讲清楚,把道理讲充分,使人信服。同时,要多用一些鲜为人知的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大信息量,不能讲官话、打官腔、摆官谱。

集体推稿。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下了不小功夫,探索了一条成功经验,就是通过集体推稿,使每一篇领导讲话稿成为群策群力的结果、共同智慧的结晶。我们总结出了集体推稿的三大优势和五条操作原则。三大优势是:在文稿质量方面,推稿能够广集众智,确保写出上乘的讲话稿;在干部成长方面,推稿能够使干部在思想碰撞中获得启发、共同提高、增长才学;在营造环境方面,推稿能够形成民主讨论、活跃思想、良性竞争的氛围。五条操作原则:一是要有“领军人”。这个“领军人”是推稿的主导者,必须有权威,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文字驾驭能力和民主作风,又能最大限度地集中众人的智慧,在意见出现较大分歧的时候,要能拍板定夺。二是要提倡解放思想。让所有参与推稿的同志畅所欲言,只要对文稿有帮助,什么观点都允许讲,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做到英雄不问出处,充分发扬民主,不论年轻年长,不论职级高低,不论学历资历深浅,谁对听谁的。三是要善于兼采众长。推稿中大家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看法,有时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遇到这种情况,要注意耳听八方、各取所长,既要吸收、听取赞同的意见,更要仔细分析不同的意见,因为不同的意见往往能够启发你采用一种新的思路、角度和表述方法。推稿中还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积极性,照顾他们的面子。有的年轻同志憋了半天才说出来一两句话;要细心倾听,即使他讲错了也不要一下子把人家噎回去,否则以后他就不敢说话了。四是要灵活处理。由于每篇初稿的质量不一样,基础较差的往往要费很大的劲。遇到“推不动”时要先跳过去,一会再回过头来推,不能一根筋,不撞南墙不回头。意见出现争执时,不要在细节上过于纠缠较劲。遇到哪一块确实不成熟的,一时难以推下去,要指派一两个干部先去改或重写,写好再拿来大家推。五是要注意培养锻炼干部。推稿时,要尽可能多让一些人参加。在起草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时,我们一次集中了19名业务骨干逐字逐句进行推稿,保证了文稿的质量。平时推稿中,我们要求新同志每次尽量参加,没有起草的干部也可以参与。这样,室领导一边带着推稿一边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以收到“改出好稿、培养队伍、大家提高”的“一石三鸟”的效果。这几年,研究室年轻同志特别愿意参加推稿,把推稿当作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许多同志参加推稿后,常常在一起议论交流推稿的收获和体会。

四、要具备写好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素质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篇好稿子是起草人理论政策水平、实践工作经验和文字驾驭能力的综合体现,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得到的事情,必须有一个“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过程。这就要求从事文稿起草的同志必须打好基本功,刻苦学习,长期积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具体来说,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全面掌握基本理论和政策。对领导讲话来说,理论是灵魂,政策是生命。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起草的领导讲话稿就会缺乏思想、缺乏深度;没有一定的政策水平,起草的领导讲话稿就会缺乏指导性和实效性。这几年,我们要求干部要利用一切机会,抓紧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中央的最新精神,学习统一战线各领域的方针政策等,特别是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这样,起草领导讲话稿时才会有“底气”。

2、要学习各领域、各方面的知识。随着统战工作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领导讲话稿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除了需要掌握与统战领域相关的政治学、经济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还要熟悉市场经济、现代科技、政制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和时事政治等。这些年,我们要求干部在熟悉了解统一战线的历史和人物、各领域的理论和政策的基础上,加强涉及各领域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既做专家,又做杂家,力求从多方面丰富自己。有了这样的知识储备,写出的讲话稿才能深入浅出、信手拈来,才能使讲话有厚度、有磁性。另外,平时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问题、进行思想碰撞,海阔天空“侃大山”,上至天文地理、国际大事,下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往往能开阔思路,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产生思想火花,这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有些知识和灵感说不准什么时候在写稿时就冒出来了、派上用场,写出来还很精彩。

3、要熟悉各类讲话稿的基本规范和技巧。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范围,决定了领导讲话种类的多样性。而不同种类的讲话,如会议讲话、工作报告、辅导报告、座谈发言、即席讲话、演讲致辞等,其特点不一样,要求就不一样,写法也不一样。要写好领导讲话稿,必须注意了解和熟悉各类讲话稿的特点,把握其要领,掌握其写作技巧,做到“量体裁衣”。我们曾对一些类型的讲话稿的特点和要求作了概括。比如,讲话稿的特点是容量大、篇幅长,听久了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我们对讲话稿的要求是标题要醒目,观点要鲜明,事例要生动。演讲稿的特点是篇幅短、有激情。我们要求写得有理、有情、有势。有理,就是要有说服力,说得在理;有情,就是要有亲和力,能感动人;有势,就是要有气势,能体现领导人和政治家的风范。即席讲话的特点是时间短、面对面。我们要求简明扼要,观点鲜明,特别是要有概括和提炼,做到通俗易懂、上口易记、富有特色,切忌平铺直叙,冗长无味。

4、要注意平时收集和积累资料。领导讲话有轻重之别,也有缓急之分。一般来说,起草领导讲话稿有较充分的准备时间,但有时又是“火线救急”,也叫“急就章”,从布置到完成仅有一一两天的时间,甚至只有几个小时,时间紧任务重。而讲话稿需要的材料又是多方面的,也不会因为时间紧迫而降格以求。这几年,我们要求干部平时必须注意收集和积累有关资料,写今天想明天,“吃在碗里、看在锅里、买回来放在菜篮子里”,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文到写中无词急。当然,收集资料不能依赖资料、照搬照抄,满足于报上抄一点,网上下一点,自己编一点,例子加一点,而必须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吃透材料,从中提炼出观点,写出有份量的稿子。

5、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领导讲话稿的高度、深度、厚度,其鲜活、生动、新意,其指导性、针对性、有效性,都建立在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没有调查研究或调查研究不深入,起草领导讲话稿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容易出现米不够、水来凑的现象,或无的放矢、隔靴搔痒,或话不到位、书生意气,空话大话套话连篇。只有经常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挖掘下情,不断形成新认识、新观点、新思想,才能把领导讲话稿写准、写深、写实、写新,避免“情况不明胆子大,思路不清办法多”。这几年,我们每年都要确立研究室的重点课题,在文稿起草工作量很大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一定的调研时间,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很多都已转化到领导讲话和文件中。特别是为准备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系列文稿,在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进行大量深入调研,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总课题,提出了18个重点子课题组织协调全国力量进行攻关,先后到20多个省区市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协助部里召开全国统战部长南北片会。正是因为始终重视调研,才为领导讲话稿的起草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新鲜的素材、观点和语言。

总之,要把以上这五个方面落到实处,真正掌握其精髓,还要靠一个“勤”字。具体要做到“五勤”,即眼勤、脑勤、嘴勤、手勤、腿勤。所谓眼勤,就是要多看多读,用多方面知识来丰富自己,以独到的观察来发现问题。所谓脑勤,就是要多想,既要想问题、想全局、想大事,也要想结构、想角度、想文词,以存乎一心,求运用之妙。所谓嘴勤,就是要多请教、多交流、多讨论,不懂就问,以问求知,切不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所谓手勤,就是要多写多练,在自己的反复实践中感受、总结、领悟、升华,做到稿子不厌百回写,本事但求不断长。我经常和干部说,写稿的人手是不能停的,手一停就生,手一生立刻就跟不上。一个月不写稿,三个月写不好稿。就好比以前唱戏的名角儿讲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天不唱戏,自己听得出来,三天不唱戏,同行听得出来,十天不唱戏,观众听得出来。所谓腿勤,就是要多调研,到实践中求真知,到基层取真经,以行万里路来写好领导讲话稿。

第五篇:怎样写好领导同志讲话稿

按:中央统战部研究室主任庄聪生同志关于“怎样写好领导同志讲话稿”这篇文章,立意深远、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是他多年来为领导起草文稿的心得之大成。

研究室作为统战部的思想库、智囊团,其立室之本、兴室之道就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而参谋助手作用怎么体现?很重要是要写好领导讲话稿。因为领导讲话稿,不仅体现的是领导同志的领导水平、决策能力、工作思路和个人魅力,同时由于领导的特殊身份,领导讲话又不只代表个人,往往承担着阐释方针、部署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实践等功能,关系着全盘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一个会议开得好不好,活动办得成功不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讲话讲得好不好。

起草讲话稿,体现着研究室的理论功底和文字水平,反映着研究室对工作全局的把握和驾驭能力,是研究室几乎时时在想、天天在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研究室的“重头戏”,或者说是研究室的主业。写好了领导讲话稿,研究室的工作就干好了一半;写不好讲话稿,其他工作也会受影响、打折扣。但要写出领导满意、听众爱听的高质量讲话稿,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功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而言,每年要起草各类文稿几百篇,如何写好讲话稿的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和琢磨的问题。前几年,陈喜庆副部长召集研究室专门召开过座谈会进行研究,形成的会议纪要已经发给大家了。大家作为研究室主任,都是这方面的高手。我主要结合最近几年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工作实际,谈一些认识,与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谈四个方面,也就是把握特点、明确定位、领会要诀和必备素质。

一、要把握领导讲话稿的主要特点

领导讲话是机关各类公文中难度最大的,也是一种特殊的“命题作文”,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1、层次高。领导讲话一般不是针对和着眼于某些局部和具体问题的,而是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政治理论、思想水平和工作层次都很高。这就要求起草领导讲话稿时,要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小人物敢于说大话”,时时处处站在领导者应有的水平和层次上思考问题。我经常给研究室干部讲,写领导讲话要会“上天入地”、“顶天立地”,“上天”、“顶天”就是要不怕站得高,就怕站得低;不怕想得深,就怕想得浅。中央统战部研究室日常文稿承担得比较多的,主要是中央领导同志和部领导的讲话,这方面的要求十分突出。特别是去年,我们承担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初稿的起草工作,可以说是统战系统最高规格的讲话了。在部领导的直接带领下,我们经过认真思考,明确了讲话应体现最高站位和最高层次,要求起草者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对形势的判断要高瞻远瞩,具有宏观性和全局性,不能仅仅站在统战部门的角度,写成专题工作会或统战部长会的讲话。负责初稿起草的同志牢牢坚持这一标准,在深入研究中央领导同志在其他场合讲话的基础上,结合统战工作实际,写一段比照一段,写一稿讨论一稿,努力使讲话稿符合领导同志的身份,做到大气、深刻、精辟、宏观,特别是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讨论以“五大关系”这一主线,将统战工作与处理党和国家重大政治社会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高度一下子就提升起来了。按照这样的定位和要求,初稿形成后,陈喜庆副部长带着我们反复在室内进行修改讨论,并多次征求部有关局室、部内老同志、各地统战部门、党内专家学者以及党外人士的意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广泛听取和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在征求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政策研究室的意见时,很快被认可和采纳。这期间,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先后修改20稿,关于加强统一战线的文件稿初稿修改60稿,创统战部文稿起草工作的历史之最,可以说是“字字心血、句句汗水”。各地统战部研究室也经常给省委领导同志和部长起草讲话,他们的讲话对一个省的统战工作具有宏观指导意义,也应讲出应有的层次和高度。

2、权威性强。领导者的地位、身份与职责决定了领导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尤其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某些重要场合的讲话精神,很大程度上就是党的理论、政策和要求,是必须贯彻执行的。所以,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稳妥准确,每一个重要观点都反复研究,每一个新的提法都多方论证,每一段文字都仔细斟酌,把领导需要讲的内容精当、恰如其分地反映出来。不随便照搬理论界的观点、社会上的看法,不讲没把握、未定性的话,不讲有争议的观点,更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语出惊人而讲过头话、甚至“乱放炮”。这是近年来我们十分注意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起草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稿时,对文稿有一个突出要求,就是要讲“有出处、有把握”的话。我们坚持科学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努力使每次的提法都准确鲜明、没有歧义,每段文字都经得起推敲。如果拿不准,宁可不用。当然,起草文稿不能照抄照搬,要鲜活生动,善于从别的领域吸收有益成果。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尽可能用中央领导所讲过的、党内理论专家所认可的、人民日报规范提过的观点,如果实在吃不准,就不能作为定论来用。当然,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一味追求准确规范,把领导讲话稿写成全是“正确的废话,没用的空话,好听的套话”。

3、涉及面广。领导的讲话内容十分丰富,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个领域,常常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外交、军事、法律、党建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什么内容都可能讲到。因此,写好领导讲话稿要求视野广阔、知识面宽,尽可能了解各方面知识,尽可能熟悉各领域的工作。但是,在“包罗万象”的同时,也要做到收放自如,既能放得出去,还要拉得回来,既要纵横捭阖,又能秉要执本,使讲话既能体现较大的信息量,又不至于把主要观点淹没在大量材料中。

4、个性突出。讲话稿最终是要由领导讲出来的,所以必须尊重和体现领导的个性。每一位领导讲话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和要求,有的领导讲话涉及古今中外,喜欢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有的领导讲话立意高远、气势恢弘,喜欢讲时势;有的领导讲话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喜欢举例子;有的领导讲话朴实无华、通俗简洁、干净利落,喜欢用群众语言;有的领导讲话注重创新,喜欢讲新观点和新语言。同一篇稿子,可能这个领导欣赏,另一位领导不认可。因此,讲话稿在体现基本要求的同时,把领导的意图领会清楚、体现充分,否则领导讲起来拗口,下面听起来也别扭,起草人的辛苦也多半白费。领会领导同志意图,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平时要做有心人,培养自己的悟性,多听多记勤归纳,珍惜每一次与领导接触和沟通的机会,或者直接听取、记录领导的口头交代,或者拟出提纲或构思,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领导汇报。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注意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认真领会领导总的意图,把握其总体要求,特别是体会领导点到但没有具体展开的深层次的内容,而不是领导讲到什么份上,就只写到什么份上。尤其是在自己发挥余地比较大的时候,往往也是最能体现写手领悟领导风格和意图能力的时候。二是对领导的意图进行深化和拓展,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工作情况的最新变化,及时把握可能影响领导思路发生变化的各种要素,有预见性、创造性地“发展”领导的讲话意图。

二、要明确领导每次讲话的定位和方向

大家都是研究室主任,有些稿子是自己操刀、亲自上手,有些则是指导、带领干部去写。不管是组织指挥还是身体力行,稿子最终是从你手中出去的,把关、定位的职责都在你身上。而能否定好位置、选准主题正是一篇文稿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我们在准确定位和把握方向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重点是抓住以下四点。

1、打造亮点,使讲话有点晴之笔、留下痕迹。名人、伟人之所以名扬千古,除了他们有睿智的思想和超人的智慧外,就是他们的语言往往是名言至理。在这方面,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堪称楷模。读过毛选四卷的人,至今过去几十年了,还能大段大段背出毛主席语录。为什么,因为毛主席的话是革命的真理、共产党人行动的准则。邓小平同志讲“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短短几个字,可以写出几千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句顶一万句”。政治家是这样,文人也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都是千古绝唱的妙语。

邓小平同志说过,当干部就是用“笔杆子来领导”。这里的“笔杆子”指的是讲话和写文章。所以,要写出有影响的稿子,很重要的是必须有点晴之笔,有突出的亮点和闪光点。“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就是这个道理。近几年,我们在文稿起草中十分注意培育闪光点,挖掘出一些最精彩的东西,把它突出和烘托出来,这样讲话稿才能有深度、出思想,而不是平平的流水账,既让听的人容易记住文稿的中心思想,又在某一领域内叫响了一些提法。比如,中央颁布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5号文件后,根据部领导的意见,我们在吃透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出5号文件作为指导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发展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重点是加强制度化建设,实质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提纲挈领的概括,既抓住了5号文件的主要精神,又易于人们掌握和学习贯彻。又比如,在民主党派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根据部领导的思路,系统研究和概括了政治交接的内涵,即“重点是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关键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目的是加强参政党建设,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推动和实现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成为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工作座谈会讲话中的一大亮点,也使后来开展的政治交接教育活动有了“魂”,各民主党派普遍反响很好。再比如,在起草部领导今年中央社院秋季开学典礼讲话稿时,我们概括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即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在领导核心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制度设计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现形式上,坚持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社会主义的民主形式;在目标取向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可以说是国内理论界最早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内涵进行的规范和明确界定,目前已经成为各方比较公认的一个阐释。还比如,结合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实际,我们提出并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五个方面的政治责任,即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责任、高举旗帜的责任、服务大局的责任、团结合作的责任、教育引导的责任。针对如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概括了五个方面的内涵,即“爱国报国的责任、发展企业的责任、遵纪守法的责任、公益慈善的责任、道德自律的责任”。这一概括既比较切合实际,又易于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所认同和接受,成为继“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后开展团结引导工作的又一个响亮的号召。我们感到,长文章好写,点晴之笔难求。只有对情况熟悉了、把道理想透了、将认识深化了,并作出凝练的概括、通俗的表达,才能写出有影响的讲话,才能留下“痕迹”。

在理论研究文章方面,我们也有一些心得和体会。前年在研究我国多党合作的发展历史和多党合作制度优越性时,酝酿撰写一篇理论文章。初稿形成后,感觉有了一定的理论色彩,但内容比较庞杂、不够系统深刻。我们总结了过去撰写理论文章的经验,感到需要在现有内容上加以提炼概括,并拟定一个准确、到位、传神的标题。按照部领导出的思路,概括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三性”(历史必然性、伟大独创性、巨大优越性)和“四个崭新”(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制度形式、崭新的政党关系、崭新的执政方式和崭新的民主实现形式),使整篇文章有了主线和精髓。这篇文章经过精雕细刻,有很多创新性的观点,发表在《求是》杂志上。

3、推陈出新,使讲话不弹老调、常讲常新。对于长期从事文稿起草的人来说,最难写的稿子莫过于份量很重又要常讲的文稿。因为这类文稿要么是常规性的、惯例性的,框架、风格、内容都比较稳定,要么是同一个主题,要在不同地方、不同场合反复讲的。这类文稿如果没有新的思路和写法,很容易老腔老调老面孔,落入俗套,味同嚼蜡,讲一堆正确的废话。我们感到,对于这类文稿,一定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在主题思想一脉相承的前提下,尽可能用新概括、新材料、新语言,使人耳目一新。比如,最近部领导在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由于听众都是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和各地的统战部长,而且会议精神已经贯彻落实1年多了,基本精神大家都非常了解,对于统一战线面临的“五情”和“五大关系”不是陌生而是很熟悉。为了突破和超越以往的内容和写法,避免因容量大、篇幅长而使人听久了分散注意力,我们按照部领导出的思路,采取鲜明观点加生动例子的写法,不过多论述,不过多说理,而是着重讲有现实针对性的重大判断和事例。操作中,讲世界大背景时不再泛泛地就“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展开论述,而是有针对性地把国际方面的挑战归结到一点,就是中国快速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国际敌对势力的遏制和打压,并列举了大量的最新事例;讲统一战线自身时从新领域、新课题、新任务、新手段作了概括,对论述涉及我国政治社会领域“五大关系”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新的提炼,如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方面的“五个越来越”(一是全党全社会对多党合作越来越重视,二是多党合作制度化水平规范化程序化程度越来越高,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充分,四是参政党建设越来越得到加强,五是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凸显)、民族关系的“五个好”(一是民族理论研究得好,二是民族政策制定得好,三是民族干部培养得好,四是民族文化发展得好,五是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对台工作方面的“一个新主题,三个方面新成效”(“一个新主题”,即xx同志提出的“和平发展理应成为当前两岸关系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三个方面新成效”,即两岸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新变化,对台政策实现了新突破,争取台湾民心取得了新进展)等,尽量做到每个重要观点后面都有事例来佐证和说明,以新的素材来弥补框架老的问题。我们还精心设计使用多媒体,丰富了讲话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讲话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产生了较强的感染力。

又比如,xx同志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后,统一战线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部领导先后在8个场合围绕这一主题作讲话,即民主党派新任主委培训班、全国工商联会长、党组书记培训班、部副局级以上干部理论务虚会、接见海外留学人员团体负责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座谈会、中央社院秋季开学典礼、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专题研讨班和经验交流会。准备这些讲话稿对我们来说是很棘手的事,因为“6·25”讲话的基本精神一句也不能动,但对精神的解读和阐释老炒冷饭不行,必须结合不同对象和场合,一次有一次的角度,一次有一次的重点,一次比一次深入。我们确定“基本精神场场讲,不同场合阐述不同重点”的原则。如在民主党派主委培训班和工商联会长、党组书记培训班上讲话中,重点阐释了“6·25”讲话的基本精神,主要概括为“高举一面伟大旗帜,坚持一个根本指针,把握两个重要关系,做到四个坚定不移,推进五个方面建设”;在接见留学人员团体代表讲话中和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着重阐释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们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抓好了经济建设、民主政治、社会和谐与和平外交四件大事;社院开学典礼讲话时,主要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统一战线的关系;理论务虚会和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经验交流会,侧重讲统一战线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讲话精神。由于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部领导这几次讲话没有出现“炒冷饭”,而是老题材讲出了新意。为了保护创新、鼓励创新,平时我们鼓励大家敢于写、放手写,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有不少年轻干部,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提出了不少有独特见解的思想,写出了许多鲜活、精彩的语言。事实让我们体会到,新手写稿,往往更能突破框框;宽容失败,更能激发创造活力。

4、统筹规划,使讲话步步深化、形成体系。文稿起草工作是对领导人思想和决策进行阐发和提升的过程,也是对领导人形象和风格进行全面包装和塑造的过程,要有长远谋划,有一个总体的、系统性的设计,形成一个层层深入的思想体系。近几年,我们十分重视这一点,叫“写一步看两步想三步”,使讲话一步步深化,指导中心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比如,筹备全国统战部长会议文稿时,除了总结与部署工作外,我们每年都挖掘一个与统一战线密切相关的理论专题,在讲话第二部分进行深度阐述。比如,XX年讲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发展战略,XX年是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XX年是统一战线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XX年是分析影响“五大关系”和谐的现实问题和有效解决办法。近几年全国统战部长会议讲话中的理论部分,串起来就是对统一战线贯彻xx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全面系统阐释。又比如,部领导每年在中央社院春季、秋季开学典礼上都要作两次讲话,其中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个重要内容。这几年,我们就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政治交接教育活动,都进行了专题设计和论述,这些讲话串起来,就形成了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体系。再比如,中央统战部每年年终都要召开述职大会,每次部领导都作讲话。我们对讲话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规划,每次围绕一个主题,五年来分别讲了“调研兴部、制度建部、从严治部、文化塑部、人才强部”的五个主题。从这五句话中,可以看出领导同志抓机关建设的工作思路在逐步深化和递进,形成机关建设的完整体系和鲜明脉络,现在已经在全国各级统战部门叫得很响。

这几年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为领导同志起草讲话稿,大的思路、主题和基本框架主要是领导同志提出和确定的,我们承担的主要是整理、起草和加工的任务。每当承担一篇重要文稿起草任务时,部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经常和我们一块研究提纲、提出思路、谋篇布局,还常常带着我们一起推稿。这几年,我们在起草文稿过程中,从几位部领导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局势判断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可以说,每写一篇稿子,思想理论政策水平都得到一次锻炼和提高。当然,我们在写稿中也是尽心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力争每次都有创新和突破。特别是我们要求“干事要写到黔驴技穷才出手,处长要弄到江郎才尽才放行,主任要改到山穷水尽才上报”,每篇稿子几乎都是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保证了文稿质量的提升。

三、要掌握领导讲话稿起草的几个要诀

文稿起草既是一种“遵命文学”,也是一项融入起草人主观努力的创造性劳动,既要考虑“谁来讲”、“以什么身份讲”,也要把握“对谁讲”。也就是说,成功的文稿必须同时兼顾领导人、起草人和听讲人,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那么,如何处理好三者关系?我们的体会是要做到“一个忘记、两个记住、多个参与”,也就是“忘记自我,记住领导,记住听众,集体推稿”。

忘记自我,就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稿中忘记自己,从领导的角度写稿子。写领导讲话稿,阐述的是中央和上级的精神,体现的是领导的意图,不是讲自己的观点,更不是写自己的文章。大家都在不同场合听过很多领导的讲话,可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稿子理论性、学术性太强、太专,不符合领导的身份;有的稿子部门色彩太重,只是从业务角度展开;有的稿子过于复杂、晦涩,讲起来很别扭、不顺口,甚至在讲话中还要不时看看上下文,临时琢磨其中的含义。这其实与起草人没有忘记自我,将自我风格和习惯带入文稿都是有关的。因此,对起草人来说,不能有自以为是和先入为主的意识,更不能想通过领导讲话体现自己的思想,使领导讲话成为自己的“传声筒”。当然,写领导讲话也是做文章,但它是从领导者的角度写文章;写领导讲话也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和研究成果,但必须符合领导的意图,符合领导的身份。对领导提出的修改或者否定性意见,也不能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否定,而要在如何更好地领会领导意图上找原因、做努力。这些都要求干部必须有奉献精神,忘记自我,甘于寂寞,当无名英雄。

记住领导,就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稿中,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领导讲话的意图、要求和风格,写出领导的高度、领导的深度、领导的风度。这种能力不是一日之功、一役之劳,必须经过日复一日地积累和思索,并切实体现在写作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在框架的构思、材料的取舍、语言的润色等方方面面。这几年,研究室在把握部领导风格方面下了一些功夫。比如,为国家领导人起草讲话时,一方面,要写得生动实在,又不能写过于具体的内容、过细的材料。另一方面,要写得有深度和高度,不能讲得太理论化、学术化,即使是参考了别人的研究成果,也都要变成领导讲话的语言。又比如,有的领导心比较细,考虑很周全,起草文稿时就要尽可能丰富严谨,努力把领导重点想讲的几个方面讲充分,多用形象思维,多用鲜活文字。“记住领导”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强调和在实践的:“最好的粮食交国库”,把最精华的思想、最翔实的材料和最生动的语言贡献给领导同志的讲话。

记住听众,就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稿中,要了解、反映和符合听众的需求。有“党内第一支笔”之称的胡乔木曾提出,衡量文章是否精品佳作的三个审美标准,即要吸引人看得下去、要使人看得懂,要能说服人打动人。可以说,与过去相比,领导越来越关心讲话稿在听众心中的感受,越来越在意能不能与听众实现良好互动。听众的反应不仅决定着文稿的实际效果,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到领导那里,影响着领导对文稿的满意程度。因此,起草人既要关心领导讲什么,更要关心听众需要听什么。既要使领导满意,更要使听众满意。要搞清楚领导对谁讲话,听众最想听什么,最关心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找到领导与听众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讲得切题,听得解渴。这几年,我们十分注重研究听众,结合不同听众的要求“看人下菜”。比如,对港澳台海外朋友讲话时,要做到“三多三少”,即多讲方针政策和祖国发展情况,多讲团结鼓劲肯定的话,多讲澄清模糊认识的话,少用内地语言,少讲大话空话,少提希望要求。对统战部门的同志讲话时,要单刀直入,要求明确,任务具体,有概括有重点,操作性强,不能空泛说教、不着边际。对党外人士讲话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情况讲清楚,把道理讲充分,使人信服。同时,要多用一些鲜为人知的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大信息量,不能讲官话、打官腔、摆官谱。

集体推稿。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下了不小功夫,探索了一条成功经验,就是通过集体推稿,使每一篇领导讲话稿成为群策群力的结果、共同智慧的结晶。我们总结出了集体推稿的三大优势和五条操作原则。三大优势是:在文稿质量方面,推稿能够广集众智,确保写出上乘的讲话稿;在干部成长方面,推稿能够使干部在思想碰撞中获得启发、共同提高、增长才学;在营造环境方面,推稿能够形成民主讨论、活跃思想、良性竞争的氛围。五条操作原则:一是要有“领军人”。这个“领军人”是推稿的主导者,必须有权威,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文字驾驭能力和民主作风,又能最大限度地集中众人的智慧,在意见出现较大分歧的时候,要能拍板定夺。二是要提倡解放思想。让所有参与推稿的同志畅所欲言,只要对文稿有帮助,什么观点都允许讲,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做到英雄不问出处,充分发扬民主,不论年轻年长,不论职级高低,不论学历资历深浅,谁对听谁的。三是要善于兼采众长。推稿中大家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看法,有时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遇到这种情况,要注意耳听八方、各取所长,既要吸收、听取赞同的意见,更要仔细分析不同的意见,因为不同的意见往往能够启发你采用一种新的思路、角度和表述方法。推稿中还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积极性,照顾他们的面子。有的年轻同志憋了半天才说出来一两句话;要细心倾听,即使他讲错了也不要一下子把人家噎回去,否则以后他就不敢说话了。四是要灵活处理。由于每篇初稿的质量不一样,基础较差的往往要费很大的劲。遇到“推不动”时要先跳过去,一会再回过头来推,不能一根筋,不撞南墙不回头。意见出现争执时,不要在细节上过于纠缠较劲。遇到哪一块确实不成熟的,一时难以推下去,要指派一两个干部先去改或重写,写好再拿来大家推。五是要注意培养锻炼干部。推稿时,要尽可能多让一些人参加。在起草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时,我们一次集中了19名业务骨干逐字逐句进行推稿,保证了文稿的质量。平时推稿中,我们要求新同志每次尽量参加,没有起草的干部也可以参与。这样,室领导一边带着推稿一边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以收到“改出好稿、培养队伍、大家提高”的“一石三鸟”的效果。这几年,研究室年轻同志特别愿意参加推稿,把推稿当作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许多同志参加推稿后,常常在一起议论交流推稿的收获和体会。

四、要具备写好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素质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篇好稿子是起草人理论政策水平、实践工作经验和文字驾驭能力的综合体现,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得到的事情,必须有一个“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过程。这就要求从事文稿起草的同志必须打好基本功,刻苦学习,长期积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具体来说,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全面掌握基本理论和政策。对领导讲话来说,理论是灵魂,政策是生命。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起草的领导讲话稿就会缺乏思想、缺乏深度;没有一定的政策水平,起草的领导讲话稿就会缺乏指导性和实效性。这几年,我们要求干部要利用一切机会,抓紧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中央的最新精神,学习统一战线各领域的方针政策等,特别是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这样,起草领导讲话稿时才会有“底气”。

2、要学习各领域、各方面的知识。随着统战工作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领导讲话稿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除了需要掌握与统战领域相关的政治学、经济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还要熟悉市场经济、现代科技、政制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和时事政治等。这些年,我们要求干部在熟悉了解统一战线的历史和人物、各领域的理论和政策的基础上,加强涉及各领域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既做专家,又做杂家,力求从多方面丰富自己。有了这样的知识储备,写出的讲话稿才能深入浅出、信手拈来,才能使讲话有厚度、有磁性。另外,平时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问题、进行思想碰撞,海阔天空“侃大山”,上至天文地理、国际大事,下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往往能开阔思路,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产生思想火花,这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有些知识和灵感说不准什么时候在写稿时就冒出来了、派上用场,写出来还很精彩。

3、要熟悉各类讲话稿的基本规范和技巧。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范围,决定了领导讲话种类的多样性。而不同种类的讲话,如会议讲话、工作报告、辅导报告、座谈发言、即席讲话、演讲致辞等,其特点不一样,要求就不一样,写法也不一样。要写好领导讲话稿,必须注意了解和熟悉各类讲话稿的特点,把握其要领,掌握其写作技巧,做到“量体裁衣”。我们曾对一些类型的讲话稿的特点和要求作了概括。比如,讲话稿的特点是容量大、篇幅长,听久了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我们对讲话稿的要求是标题要醒目,观点要鲜明,事例要生动。演讲稿的特点是篇幅短、有激情。我们要求写得有理、有情、有势。有理,就是要有说服力,说得在理;有情,就是要有亲和力,能感动人;有势,就是要有气势,能体现领导人和政治家的风范。即席讲话的特点是时间短、面对面。我们要求简明扼要,观点鲜明,特别是要有概括和提炼,做到通俗易懂、上口易记、富有特色,切忌平铺直叙,冗长无味。

4、要注意平时收集和积累资料。领导讲话有轻重之别,也有缓急之分。一般来说,起草领导讲话稿有较充分的准备时间,但有时又是“火线救急”,也叫“急就章”,从布置到完成仅有一一两天的时间,甚至只有几个小时,时间紧任务重。而讲话稿需要的材料又是多方面的,也不会因为时间紧迫而降格以求。这几年,我们要求干部平时必须注意收集和积累有关资料,写今天想明天,“吃在碗里、看在锅里、买回来放在菜篮子里”,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文到写中无词急。当然,收集资料不能依赖资料、照搬照抄,满足于报上抄一点,网上下一点,自己编一点,例子加一点,而必须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吃透材料,从中提炼出观点,写出有份量的稿子。

5、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领导讲话稿的高度、深度、厚度,其鲜活、生动、新意,其指导性、针对性、有效性,都建立在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没有调查研究或调查研究不深入,起草领导讲话稿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容易出现米不够、水来凑的现象,或无的放矢、隔靴搔痒,或话不到位、书生意气,空话大话套话连篇。只有经常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挖掘下情,不断形成新认识、新观点、新思想,才能把领导讲话稿写准、写深、写实、写新,避免“情况不明胆子大,思路不清办法多”。这几年,我们每年都要确立研究室的重点课题,在文稿起草工作量很大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一定的调研时间,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很多都已转化到领导讲话和文件中。特别是为准备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系列文稿,在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进行大量深入调研,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总课题,提出了18个重点子课题组织协调全国力量进行攻关,先后到20多个省区市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协助部里召开全国统战部长南北片会。正是因为始终重视调研,才为领导讲话稿的起草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新鲜的素材、观点和语言。

总之,要把以上这五个方面落到实处,真正掌握其精髓,还要靠一个“勤”字。具体要做到“五勤”,即眼勤、脑勤、嘴勤、手勤、腿勤。所谓眼勤,就是要多看多读,用多方面知识来丰富自己,以独到的观察来发现问题。所谓脑勤,就是要多想,既要想问题、想全局、想大事,也要想结构、想角度、想文词,以存乎一心,求运用之妙。所谓嘴勤,就是要多请教、多交流、多讨论,不懂就问,以问求知,切不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所谓手勤,就是要多写多练,在自己的反复实践中感受、总结、领悟、升华,做到稿子不厌百回写,本事但求不断长。我经常和干部说,写稿的人手是不能停的,手一停就生,手一生立刻就跟不上。一个月不写稿,三个月写不好稿。就好比以前唱戏的名角儿讲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天不唱戏,自己听得出来,三天不唱戏,同行听得出来,十天不唱戏,观众听得出来。所谓腿勤,就是要多调研,到实践中求真知,到基层取真经,以行万里路来写好领导讲话稿。

上一篇:优秀实习生总结范文下一篇:优秀生培养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