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实习毕业论文

2022-05-11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护士实习毕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护理人员常处于多种职业危害环境中,而实习护生由于初次接触临床,经验不足,年龄小,心里承受能力较差,加之未系统学习有关职业防护方面的知识,更容易造成职业的损伤。了解职业伤害的危险性,即产生因素,熟练掌握防护对策,是每一个实习护士必备的基本功。

第一篇:护士实习毕业论文

实习护士针刺伤及预防措施

【摘要】为了提高广大实习护士对针刺伤危害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从针刺伤的现状及发生原因,有提出了对策与措施。重点提出了护生的防护教育应从学校开始,并重视临床实习阶段的培训,明确了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强调了改变不良操作习惯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性,以便对实习护士针刺伤的防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护士;护生;实习; 针刺伤; 预防措施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1]。护理实习生刚接触临床工作,专业技术及动手能力不足、防护意识淡薄,其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比在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性更大。了解针刺伤的危害及产生的因素,熟练掌握防护对策,是每一名实习护士必备的基本功。本文将会分析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根据发生原因进而提出伤前预防措施的意见及建议。

1针刺伤现状

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而且多为介入性操作等高危险性的接触,因而在医务人员中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几率较高,中国学者对1075名护士的问卷调查显示,针刺伤发生率为80.6%[2],年人均针刺伤3.5次,其中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占60%。

2针刺伤发生的原因

2.1对针刺伤的危害认识不深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临床实习的护生每天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大量的注射、取血等工作。由于接触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锐器机会多,特别是在每天患者输液结束后处理输液器时,可能会被带有患者血液的针头刺伤。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液性传染病的危害性远远大于皮肤接触和钻膜接触,一旦针刺伤发生感染,就可能发生致命后果,比如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经常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的HBV感染发生率比一般医护人员约高2倍感染乙肝的发生率为2%一4%,感染丙肝发生率为3%一10%感染艾滋病发生率为0.2%一0.5%[3]。针刺伤造成的另一个危害是对受伤者心理的影响,尤其是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传染的针刺伤或划伤多数受伤者都会产生重度或中度的焦虑及悲伤情绪。

2.2实习护生的防护意识薄弱

高校不开展护理自我防护课程会严重造成学生防护知识匮乏及防护意识薄弱,然而医疗防护知识的匮乏会直接影响护生的初次临床实践。据调查,大多数护生不知道如何预防锐器伤害他人及自己,更不知道伤害后怎样处理伤口,一旦不小心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时,就会不知所措,并且实习护生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操作。如:徒手静脉采血、输液等,他们认为戴手套进行临床操作会很不方便并且影响最终的操作结果,这种薄弱的防护意识会直接导致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

2.3实习护生心理素质差、实践操作不熟练

当理论知识与实践初次结合时,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掌控,因此,实习护生初次下临床挑战自己的动手能力时,在患者不配合或者要求一针见血时会高度紧张,进而在紧张中易发生针刺伤。

2.4存在个人不良行为习惯

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与工作繁忙、精神紧张等习惯有关。为了避免针刺伤的频繁发生,应要求实习生们养成良好操作习惯,工作细心认真。在进行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或体液的操作时尽量带上手套。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接触的血量比未带手套可能减少50%以上[4]。在全面性防护措施中提出禁止回套针帽,这一习惯在我国临床护理操作中却普遍存在。徒手掰安瓶、拔完针后直接挂输液架上不立即处理导致自己或他人不慎被刺伤等这些都说明护生没有足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5部分带教老师素质偏低

有些医院会安排一些责任心不强的护理人员来带领实习护生,从而增加了护生发生针刺伤的概率。安排带教老师是为了指导实习护生如何进行临床操作,而不是指挥他们去干脏活、累活,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会直接造成护生心里不平衡的情緒,从而导致护生的不规范操作,进而使针刺伤风险大大增加。

2.6缺乏伤后处理知识

目前国内的护士学校/学院并未开设职业防护课程,也没有相应的教材,大部分的实习护生并未形成足够的自我防护意识并严重缺乏伤后处理的知识与经验。实习护生获得针刺伤后处理知识的途径是从老师或护生之间的交流方面获得或根本没有获得针刺伤后的处理知识。这就导致实习护生对针刺伤的防护知识严重缺乏,因而实习护生不能进行针刺伤后的有效防护。

3预防针刺伤发生的措施

3.1加强岗前防护教育,提高护生防护意识

在岗前培训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就应该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进入医院开展实习的时候,带教老师也要向他们强调工作中会出现的危险。并认真学习各种防护知识(比如:常见疾病的传播特点以及传播途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及处理方式等),从而减少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概率。

3.2加强操作训练

加强操作训练,提高护生的各种注射的操作技能及熟练掌握程度对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下临床的护生一定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带队老师的正确指引下规范操作步骤,改变不良行为。针头从患者体内拔出至放入锐器收集盒内这段时间,最容易发生针刺伤[5]。因此,拔针及处理针头等锐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刺伤自己及他人。严禁护生用双手回套针帽;严禁护生不带手套直接进行输液、拔针头操作;严禁护生将用过的针头、针筒直接用手分离;严禁护生拿着锐利器物直接传向他人回对准他人等。

3.3认真学习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①紧急局部处理: 先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清水冲洗。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75% 乙醇或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②预防性用药。24h 内到保健科抽血查乙肝、丙肝病毒抗体或梅毒、HIV抗体,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高效价球蛋白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③暴露后的报告及处理程序:发生职业暴露后30 min 内向本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应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进行评估,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填写致伤原因、过程、损伤程度、部位)。先上报护理部,再上报医院感染办公室。

3.4完善针刺伤管理体系、改善护生心理素质

实习医院应该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完善针刺伤管理体系。充足的防护用品以及健全的防护体系会给人一种心灵上的慰藉,有利于改善护生的心理素质,从而降低针刺伤的发生几率,改变病人对实习护生的偏见,增强护生的自信。医院在完善防护体系上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配备安全医疗护理装置及用具,如:注射器、无针系统等。第二,提供的锐利武器必须符合国际标准。第三,提供符合医用的橡胶手套。规范的医疗用品以及规范的操作会有效的减少针刺伤的伤害,所以,在实习前医院就应该向护生传输规范操作的意识,督促护生进行戴手套操作,以防在高危险的操作中发生意外,同时,带教老师要注重护生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措施,及时帮助护生处理。

3.5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

带教老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有资格的护士进行严格的选拔,安排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当带教老师,这样才能让护生在实习中有所收获,同时会减少不规范操作引起针刺伤的发生。综上可知,实习护生应该主动积极的与老师沟通,医院应该健全防护体系,从而加强护生的防护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3.6建立职业防护教育制度

有效的教育是职业防护的重点。因此医学院校应将职业防护教育列入护士教育课程教会护生安全的操作技能及防范措施;医院应将针刺安全与预防列入岗前培训内容,在实习过程中根据每个护生的防护知识水平随时辅导,不断巩固补充,提高护生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生的操作行为。

3.7建立健全刺伤后登记上报制度

医院应建立完善医疗锐器伤处理流程管理体系,院感科应建立健全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管理体系,加强培训。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后应立即停止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报告带教老师和医院感染管理科以确保护生在任何时段都能得到及时准确地处理[6]。医院应对实习护生进行心理支持和帮助。被HBV污染针头刺伤可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注射。如为HIV阳性患者血液污染针头刺伤应给予相关免疫治療并追踪观察。

3.8增强机体免疫力,定期体检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定期体检,实习前期护生应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有效预防临床上各种通过血液、体液、皮肤黏膜传染的疾病。

参考文献

[1]易宜芳,李映兰.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低报告现象的原因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9:182-184

[2]曹旺霞.血源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l999江4(1):51

[3]毛秀英,吴欣梅,于丽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 422-425.

[4]张延霞,陆龙,袁康等.HIV感染患者的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1) : 46 ~47.

[5]董秀珍.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09-110.

[6]赵秀玲.实习护生针刺伤的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157

作者:周俊等

第二篇:实习护士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摘 要】护理人员常处于多种职业危害环境中,而实习护生由于初次接触临床,经验不足,年龄小,心里承受能力较差,加之未系统学习有关职业防护方面的知识,更容易造成职业的损伤。了解职业伤害的危险性,即产生因素,熟练掌握防护对策,是每一个实习护士必备的基本功。目的是分析护理工作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帮助提高实习护士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并探讨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实习护士在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的同时,充分做好自我保护,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关键词】实习护士;职业伤害;自我保护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时刻面临着职业伤害。职业伤害(Occupational Injuries)是指工作中某些职业危害因素导致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都受到伤害,包括职业性危害等导致的损伤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而实习护士是整个医疗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环,因为临床实习是护士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因此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实习护士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陌生感。在还没有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前提下,操之过急,这样一旦实习护士操作不当,不仅会造成对自己的伤害,还会使患者不满,从而引发医疗上的纠纷。根据2002年美国劳动统计局统计【1】,护士因职业损伤或疾病离职的天数平均为7.6 d,居第十二位。护士已成为高职业病损害的危险职业之一。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2】。

1 常见的职业伤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与出血【3】。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的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次数成正比,另外,21岁~30岁的年龄组针刺伤发生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组,早班护士比晚班护士更易发生针刺伤【4】。当医务人员手部有破损时,当接触了传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各种分泌物时,就有感染的可能。刺伤深度越深,针头带入的血液越多,传染疾病的风险就越大。

1.2 化学因素

1.2.1 化学消毒剂

在每天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各种消毒剂对人体均有一定的危害,而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尚未完全清楚,但有的化学消毒剂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要多年以后才可能出现症状。含氯消毒剂、2%碱性戊二醛、挥发性消毒剂,人体常时间接触会有灼痛过敏、眼涩胀、结膜炎、呼吸道损伤、鼻窦炎,甚至胸闷、气喘等,严重者甚至可致癌、胎儿畸形【5】。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资料显示【6】,医院至少使用159种对皮肤或眼有刺激的物品,135种具有潜在危害性的化学物品。

1.2.2 细胞毒性药物

在化疗操作过程中,注射器溶药、排气、换液、拔针等都可能造成皮肤接触和吸入。管理以及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人员,可能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吸入或吞食,收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可导致诱发变性,使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级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7】。目前,临床护士的工作主要是治疗与诊断,频繁接触各种抗生素对临床护士近期、远期影响尚未见相关研究及报道,但在操作过程中接触青霉素导致过敏性休克和猝死者均有报道 。临床护士每天与各种药物反复接触,导致其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尤以过敏性休克为甚,抗生素引起的慢性过敏者更是屡见不鲜。

1.3 物理因素

1.3.1 放射线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护士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CT、X线、激光、红外线、放射性同位素等。 而放射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能损害人体组织器官、腺体与造血功能,长期处于该环境中,毒性蓄积,均可引起头晕、乏力、失眠、造血功能损害、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报道,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囊上皮细胞对电离损害最为敏感,长期接触放射线,易产生辐射性白内障【8】;长期小剂量的慢性辐射对心血管的影响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

1.3.2 职业性腰背痛

近年来腰背痛的问题逐渐成为护士职业健康的热点【9】。在许多国家腰背痛已位于职业病的榜首,成为人群就诊、住院或手术最常见的病因。有研究表明,护士是患腰背痛的高危人群,护士和辅助护士患腰背痛的危险性是其他职业女性的2.5倍【10】。目前认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可归为4大类:个体因素、职业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11】。护士腰背痛的发生不仅会威胁身体健康,还会对工作质量和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1.3.3 噪声

病房是病人进行集中治疗的场所,人员密度较大,再加上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导致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噪音要远远大于平常接触的大部分环境。长期在噪声的环境中,可以危害人们机体,使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感到疲劳,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起疾病【12】。

1.4 社会环境心理因素

工作领域中存在着诸多负性因素会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和工作行为,严重时会导致职业倦怠。护理工作责任重,风险大,而病人家属对护理工作并不十分了解,对护士工作存有偏见,导致护士与病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在处理护患关系这一环节中,护士往往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会带有紧张情绪。调查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要差,其中30岁~40岁是心理障碍发生最多的时期【13】。尽管大多数护士都具有强烈的职业感,但在自我体验上总是感觉别人瞧不起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下,她们希望得到理解、被人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1.5 其他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因素造成的自身防护意识淡薄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从而使职业伤害出现的机会加大了。护理实习生因为经验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以及对环境的不熟悉等原因,面临着比在职护士更高的职业伤害危险。 各个医院的情况不同,对有关职业伤害的讲解和宣传力度也就不同,导致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2 防护措施

2.1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实习护士要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有潜在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等。同时,洗手是预防细菌感染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洗手时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 若不慎受伤,则必须立即用消毒水冲洗伤口,由伤口处挤出血液后再用碘酒、医用乙醇等消毒、包扎。事后进行血生化检查确定是否感染。长期与病人接触,有必要注射乙肝疫苗,破坏、阻断病毒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2.2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为加强空气流通,可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在配制和使用消毒液时可使用手套、口罩、防目镜等防护用品,以尽量避免消毒液对眼睛、皮肤、黏膜的直接刺激,对于挥发性强的消毒液,要加盖密封保存。如果操作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刻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及时就医。空气熏蒸消毒后,按规定进行室内通风,减少药物在室内的残留浓度,必须通风2 h使刺激性气味降到最低程度。

2.3 物理性因素的防护

实习护士应该加强X射线的防护意识,减少辐射的损伤。照射前尽量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并充分利用活动屏蔽装置。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腰部的自我保健尤为重要。如注意保暖,注意减肥,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学会主动休息,夜班或工作量较大后应及时休息,而不是在感觉劳累后才休息【14】。坐、卧、行走保持正确姿势,注重劳动卫生,锻炼腰背肌。在工作中应充分运用力学原理,尽可能用最大的肌群、最大数量的肌肉及杠杆作用去完成工作。如两脚分开站立、屈膝挺胸,运用腹部及大腿较有力的肌肉,这样就可以压低重心,减少腰部过度弯曲。

2.4 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防护

实习护士应向自己的带教老师学习,具备专业修养和职业道德,还应加强心理调控能力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判断、应急、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及急救技术,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护理服务,而且,还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放松情绪,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积极投身于护理工作中,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

2.5 其他因素的防护

首先,学校和临床教学单位应该着重加强实习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学生在校期间以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主,重点是如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却忽视了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因此建议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时应增加专门介绍职业防护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养成时刻保护自身安全的操作习惯,避免职业伤害的发生。其次,加强实习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及整体素质教育,医院需制定合理的职业伤害防护措施,定期组织培训与学习,学习新的防护措施,并组织考试。特别是实习护士,将职业伤害防护措施的培训考核作为必需条件。逐渐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程序,减少和防止意外发生。最后,制定防护法,将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上升到法律高度的层面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制定职业防护法,改善工作环境,更新防护设备、用品,加强防护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学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美国CDC规定,医务人员操作时,常规实行适当保护,预防皮肤、黏膜同患者血液及体液接触,操作应戴手套。当手或其他皮肤、黏膜表面被血液及体液污染后,应立即彻底冲洗,摘除手套后洗净双手,督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15】。

小结

护理实习生是护理临床工作的新生力量,是护理事业的未来。临床工作环境中存在各种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我们应加强对护理实习生的职业防护指导,减少各种职业伤害的发生。让实习护士从刚接触临床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保持健康体魄,更好的为促进人们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亦男.护理人员职业环境危害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69.

[2] 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J】.进展现代护理,2007,6(13):1562.

[3] 易敏春,白树美.实习护士针刺伤及防护政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6):33.

[4] 刘江南.针刺伤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Ⅲ【J】.当代护士,2008(8):16.

[5] 唐满玲.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J】.中国民康医学,2008,12(20):10。

[6] 魏丽丽.护理职业防护与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9.

[7] 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6(13):16.

[8] 蒋勇,丁益民.放射线工作人员晶体混浊情况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2):131.

[9] 康庆华,吴雪.护士腰背痛现况调查及分析【J】.民航医学,2007,17(4):30-32.

[10] 杨铁花.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及预防【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2):149.

[11] 蒋玲.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1,35(1):3

[12] 刘艳芳,刘慧.噪声对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新疆中医药,2008,5

[13] 魏丽丽.护理职业防护与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9.

[14] 邱丽红,余庆阳,闫职荣.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腰痛调查【J】.颈腰痛杂志,2002,23(4):335-337.

[15] 杨西宁,胡美春.154名实习生锐器伤的调查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83-85

作者:刘珊珊 耿小蕾

第三篇:实习护士发生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

【摘 要】目的:探讨减少实习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带教策略。方法:将20批(每批5名,共100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实验组采用加强带教法,均在实习的第4周末,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实习护士发生缺陷的种类和发生缺陷的原因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对2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实组组通过加强带教,缺陷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带教,可以减少实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缺陷的发生。

【关键词】实习护士;护理缺陷;临床带教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本科的实习护士100名(分20批,每批5名),进行无记名调查,其中男10名,女90名,本科实习护士51名,大专实习护士49名,平均年龄20.50岁,均在本科实习4周时间,并愿意配合完成问卷调查。

1.2 方法

将20批实习护士按批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批(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即入科后第1周重点介绍病区环境和规章制度,第2周介绍基础理论和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第3周介绍专科理论和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第4周进行出科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实验组采用加强带教法,即在常规带教的基础上,每周利用小讲座时间,对科室中已经发生的护理差错缺陷进行讲解分析,与实习护士共同探讨发生缺陷的原因,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缺陷。

1.3 评价标准

均在实习的第4周末,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分两部分:实习护士发生缺陷的种类和实习护士发生缺陷的原因,对实习护士发生缺陷的种类和原因进行无记名调查。资料的发放与收集由研究者本人完成。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问卷的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取0.05。

2 结果

在所有缺陷中,2组发生的缺陷在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发生缺陷的原因很多,包括自身的主观原因及工作的客观原因(见表2)。

3 讨论

3.1 临床实习是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实践,可以实现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技能的转化[1]。大专、本科护生从校园进入临床,由在校学生转变为临床护士,角色与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的转变,使其在复杂的临床实习中可能会发生各种缺陷。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缺陷最多的为打碎体温表,加药后忘记在瓶签上签名。口服药用药途径错误,换错液体,虽然发生次数较少,但只要发生一次,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带去一片阴影,影响近期甚至整个实习期间学生的情绪。所以我们要允许学生们发生小的缺陷,但要及时加以防范,及时给学生们敲一敲警钟,防止发生较大的缺陷。

3.2 缺陷原因分析

3.2.1 实习护士学习目的不正确,态度不端正,实习时抱着应付的态度,本组调查显示76%的学生因为不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60%的学生认为发生缺陷时自己在开小差,思想不集中,导致发生缺陷。

3.2.2 一些学生临床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基础护理技术操作陌生,导致缺陷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56%的学生因为业务知识缺乏导致缺陷的发生。另外,56%的学生由于缺乏独立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审慎、慎独”的精神,给患者造成伤害和导致事故的发生。

3.2.3 临床护理工作琐碎,繁杂,工作量大,实习护士在教学医院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大量的铺床、换输液、测体温等基础护理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80%~90%的学生认为发生缺陷与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杂有关。患者的情况复杂,如同时有静脉输液通路及膀胱冲洗;既有口服凝血酶又有静脉注射蛇毒血凝酶;如此复杂的情况,导致实习护士容易换错液体、推注错误,而发生差错缺陷。而实习护士对于像静脉留置针、气管插管内吸痰、除颤仪的使用等专科操作技术、专科理论知识掌握较少,因此临床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也是发生缺陷的原因之一。

3.2.4 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管理措施不严,这也是实习护士发生缺陷的常见原因之一。带教老师管理不到位,操作时不能做到放手不放眼,让学生独立操作,导致临床带教中出现放手又放眼的不良倾向[2]。

3.3 减少缺陷的讨论

3.3.1 根据科室特点,加强护理缺陷的讲解分析从实习护士进入科室的第1天开始,带教老师就要认真地介绍环境,规范服务礼仪,要求护生着装整洁,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使其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1],这是第一周带教老师要强调的内容。本研究显示加强缺陷的讲解和分析可以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所以在临床带教中还要重点介绍本科室常见的缺陷,利用每周小讲座的时间,讲解分析已经出现的缺陷,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发生缺陷的原因,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缺陷。同时指导实习护士进行本科室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指导他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有效的工作,使他们能胜任大量常规的、内容繁杂的护理工作。本研究表明错误1到错误12,通过加强带教,发生率显著降低,各组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错误13和错误14,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发生率都降低,从4%降到2%,这可能与此次调查的样本含量有关。

3.3.2 时时刻刻强调查对制度指导实习护士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强调必须严格遵守科室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操作规程,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是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3]。同学在实习中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不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要适时提醒同学,强化安全意识,杜绝各种护理缺陷发生。本研究表明错误7、8、9是在加药时容易发生的缺陷,通過带教老师时时刻刻强调查对制度,发生率显著降低,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

3.3.3 带教中,采取“三步曲”的原则:①手把手的教,以同学看为主,②放手不放眼,以同学做为主,③放手不放心,以检查为主。这样做既保证了护理质量,又有效地预防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特别是错误11、12、13、14,通过带教中的“三步曲”可以有效地使差错发生率降低。

3.3.4 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在带教中除了让护生熟练掌握技术操作外,更应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体会到护理工作内涵,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护理工作的独特性。

3.3.5 选择高素质的带教老师临床带教既是带业务、带技术,也是带思想、带品德。临床带教是护生接触护理专业实践的启蒙者,其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4 小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临床带教带来新的挑战。临床带教老师在指导实习护士进行各种护理工作的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带教,采取“三步曲”的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认识到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杜绝这些潜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方晓兰,潘涛.本科护生临床实习适应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A):25-27.

[2] 杨淑英.从临床教学看护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15(6)470-471.

[3] 闫淑珍,侯颖.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防范护理纠纷[J].护理研究,2004,18(12B):2236-2237.

作者:刘臻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论文下一篇:绘画艺术鉴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