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学前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有多方面的专业要求,随着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家长对学前教育开始高度的关注,园长对从业教师职业素质能力也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素养已然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论文 篇1:

构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摘           要]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要是针对小学教师的培养,目前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体系设置与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很好地满足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需要。在文献资料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及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    键   词]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设置;小学教育

在师范教育的发展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对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不断加强,小学体育是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其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求实创新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小学体育课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小学体育课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不单单是为了让小学生强身健体,也可丰富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了使师范等专科院校的毕业生能尽快适应小学体育教师岗位时,就需要改革小学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

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

小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都与课程设置有关,课程设置可以影响到小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主要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让小学生跟着教师与教材转,从而导致小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造成了小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产生偏差,同时课程设置影响着小学生体育观的树立与小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所以课程设置需要从社会、学科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一)师范高等院校公共必修课比重大

通过查阅师范类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公共必修课占用在学生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根据统计显示,学生有超过10门的公共必修课,占学生学时的30%左右,而必修课的课程设置科目却只有五门左右,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为5%,师范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体育的必修课具体内容有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和体育理论与方法,需要依照学生个人的爱好特长和实际情况进行选修,由于必修课课程设置的学时比例严重过低,这样就导致了必修课课程设置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太久,便显得非常不合理。

(二)重术科轻学科

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对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的术科课程重视程度高于理论课程,其中在小学体育教育实践方面,术科课程要高于学科课程,这便会使小学体育教师缺少应有的素养及运动能力,所以应该提高理论课程的必修课设置。在传统观念中,体育教育始终将体育运动看作是体育场上的比赛项目,从而导致专业必修课集中在竞技运动项目上,对文化课学习敷衍了事,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三)师范教材课程内容单一、脱离实际

无论是师范高等专科的专业课还是教育课程,大量的现代体育休闲娱乐项目很难走进课堂,这些运动项目的传播对学生的习惯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体育教学中的内容陈旧、门类少,没有体现出小学体育课程的需要,并限制了学生的爱好特长与潜力的发展,所以对小学体育教育的指导意义不大,并且使体育教学成为被动过程。师范的教育主要应该通过各种训练来培养未来教师多方面的素质技能,从而为小学输送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合格教师,但是师范教材内容却没能很好地体现出体育教师职业特殊性的要求。

(四)实习的时长短,并流于形式

实习是师范生接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累积,但从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状况来看,仅限于讲授特定的内容与充当班主任等规定性活动,并且时间短、目标简单、形式化严重,使师范生难以自由发挥,无法达到迅速积累实践知识,形成教育教学技能的目的。

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对策

(一)树立小学体育教师素质为核心的课程观

对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课程的改革思考,需要加强小学体育教育的课程建设,要突出师范特色,面向小学,培养出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师范高等专科生应具备一定的体育教育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因此要强化教育课程。(1)因为体育课程的类型较为多样化,如体育理论、体育比赛、体育欣赏和体育活动课程都是基本课型,所以需要师范高等专科生有着较强的体育教育理论修养。(2)需要加强体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课程的作用。(3)合理地分配课时与课程,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有着一种现象,就是年级越高,所學的知识和教学内容与从事的教师职业相差越远。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和专科院校的小学教育课程要与小学的实际课程相互衔接。

在针对小学教师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需要严格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课程是将身体练习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而不是让智力游戏以及知识传授成为体育课程的唯一途径,科学的课程顺序要做到循序渐进的安排,才能体现出层次性以及阶段性的特点。

(二)转变师范高等专科院校对体育课程结构的认识

目前,师范高等专科院校对小学体育课程结构这一领域的研究较为缺乏,从而造成对小学体育课程结构的认识不够,将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等同起来,用传统的方式与手段,使体育活动局限在课堂教学当中,这样便会让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活动变成枯燥无味听地教师进行讲解、示范、纠正错误等,从而导致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并且在学生的脑海中对体育理论知识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使体育教学内容缺乏衔接,而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的课程当中,并且相对独立存在后,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课外体育活动的价值,使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共同成为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小学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健身知识以及体育的技能,课外的体育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展开身体锻炼,小学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才能够最大化地达到体育课程的目的。

(三)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示范性,决定着课程设置的方向,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能够加强师范学生教学的素质以及能力培养,同时小学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都应该符合当下高师院校毕业后从事教学与科研实践的需要。同时加强培养师范专科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将师范专科学生培养为研究型的小学体育教师。结合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来构建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与体育课程体系,将课程不断进行优化。

(四)设置地方性特色课程

师范高等专科院校可以根据当地的民俗民风开设地方传统民俗体育项目,可以在任意选修课之外或是选修课中再划出一定比例的学时,这样既可以培养适合地方文化发展需要的小学体育师资,又能让课程内容与地方实际生活相吻合,能够让学生快速对环境与实践理解相适应,为地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形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为主干,校本课程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的新型课程结构。

(五)拓展应用型课程

师范高等专科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与改革应该符合师范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实践需要,同时由于其师范性质决定了师范高等专科小学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重要,不仅要重视师范课程的专业知识实践,还应该特别重视师范职业教育的实践。通过应用型实践课程建设,这样可以压缩师范生从学生成为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的时间,同时应用型课程的建设需要注意,应该从小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实事求是、注重实用,为小学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从整体结构上与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是有所区别的,小学教育阶段是发展启蒙阶段,所以体育课程设置要贴近小学教育的实际,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所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从中体现出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并加强体育教育实践环节,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化水平,为小学体育教育提供服务,同时为小学体育教育提供优秀的师资支持。

三、结语

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以体育与保健相结合的体系建造,同时体育教材内容是为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灌输正确的思想与观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体育教材又是教学过程中主要的目标与成果,学生从体育教材的理论中学习体育知识,同时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加深对体育的认识与理解,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有参与意识,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充分自由地发挥个性。我国师范专科院校主要是为了给小学培养合格的师资,只有建立充满活力、广泛社会适应性的基础体育课程体系,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業培养出合格的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王曙.试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7):113-114.

[2]颜淑琴.《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创新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5):114-115.

[3]何杜萌.困境与发展:高校学校体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1):115-118.

[4]甘健辉,杜雪峰.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初探[J].柳州师专学报,2015,20(2):91-94.

编辑 武生智

作者:李亚红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论文 篇2: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基本能力调查

摘要:学前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有多方面的专业要求,随着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家长对学前教育开始高度的关注,园长对从业教师职业素质能力也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素养已然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为了摸清当前学前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幼儿园对幼师的实际能力需求,结合当前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本文通过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科的学生和铜仁市幼儿园的老师为对象,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幼儿园对幼师所具备的能力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人才输出单位对人才的培养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各方面能力素质的渴求之间的存在差距,以此通过分析对比,解决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对口的问题,从而为当前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及课程设置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能力;专业发展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此为基础运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初步揭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培养方案,较大幅度的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此次调查,进一步了解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基本能力情况,初步揭示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方向,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设制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

随着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园长对从业教师职业素质能力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素养已然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此次调查选择了我校学前教育大专班的学生30名(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女生24名,男生6名。年级分布在一年级18人、二年级12人;铜仁地区幼儿园园长和从业教师24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4人,民办幼儿园10人;园长12人,幼师12人。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从学生的专业态度、专业技能、幼儿教育专业能力和职业理想的角度及园长对幼儿教育专科教师培养的期待等问题进行展开。

四、调查方法

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54份,其中学生30份,回收30份。幼儿园园长及教师24份,回收24份。

五、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部分:园长对幼儿教育专科教师培养的期待调查

为了进一步培养适应当前幼儿园发展需要的合格教师,让我们的人才培养更好地契合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调整课程设置提供重要的依据,我们从开展幼儿园工作的角度,对幼儿园园长关于学前专业专科教师培养的期望进行了调查。

1.您认为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有哪些?

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得出,幼儿园工作中对教师的能力需求主要集中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幼儿一日生活组织和保育能力、教育与游戏活动实施能力;其次是必备的艺术素养、激励评价与沟通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第三位是教科研能力。可见学前教育专科生的培养应该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实训和组织能力方面。其次强调学生的艺术素养。而认为应具备教科研的能力的数据显示,学前教育专科生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2.您认为在幼儿教育专科学校,需要学习哪些课程?

从对问卷的数据统计得出,一致认为幼儿教育学知识对学前教育专科学生的培养很重要。其它选项被选中的机会较高,都超过调查人数的80%,说明课程开设的内容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也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素养。

3.对于专科毕业的幼儿园教师,您对哪些专业能力培养的满意度最低?

从对表中数据统计情况看,各项能力满意最低的被选中的次数最多的是学习与反思的能力,其次是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相对比较满意的是绘画、钢琴、舞蹈等艺术技能、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的能力。所以学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强学生实践、实训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您对我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建议有哪些?

对该问题的回答统计总结得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养;(2)多让学生下园实践见习,培养其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3)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第二部分:学生基本能力素养调查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的学生全是铜仁幼专贵州省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二)专业态度分析

1.专业态度情况分析

从学生对专业态度情况分析看出,铜仁幼专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对理解幼儿教育“以幼儿为本”的涵义是值得肯定的。对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与从事幼教工作的热情、决心的调查时,93.3%的学生表示比较符合以上,只有6.6%的学生表示不符合与不确定,说明我校学生基本上在专业态度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

(三)专业技能情况分析

从对专业技能情况分析看出:

1.擅长至少一门艺术活动的学比较符合以上的比例为73.3%,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能有至少一项特长,少部分学生还没有能培养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特长。2.我所掌握的音乐、美术等技能能够胜任幼儿教师岗位的调查中,有56.7%的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能力,43.3%的学生还不能充分肯定自己是否拥有这方面的能力。3.我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做文字编缉、图片处理、简单课件制作的调查中,有53.4%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符合以上。46.7%的学生认为自己还没能熟练掌握这方面的技能。

(四)幼儿教育专业能力情况分析

从专业能力数据分析看出,能掌握指南并根据其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的占56.6%;不符合和不确定的占43.3%,基本上各占一半。说明在指南相关内容的了解和学习上还应该加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做到用儿童语言教学,表情丰富,动作到位,但仍然有33.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对处理常见幼儿意外事故,如鼻出血、划伤、汤伤的学生占50%,不具备这方面能力的学生占50%,说明幼儿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生处理这方面事故的能力還有待加强。了解有关幼儿进餐、睡眠、上课、洗手等方面知识的学生占60%,仍然有40%的学生对这方面了解很少。

(五)职业理想情况分析

从问卷中的数据分析看出,有73.4%的同学对学前教育专业是感兴趣的,充满热情。而有26.6%的学生表示不符合和不确定,可见还有很大部分学生是需要进行专业兴趣培养的。

本次问卷中设了两道开放性题目,其一是您为什么选择读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作了回答,主要有以下几种答案,乐观积极类:(1)我喜欢天真活泼的小孩子;(2)就业机会比较大;(3)当幼儿老师能给我带来快乐。消极不确定类:(1)被读的学前教育(高考失败,被调整的);(2)因一开始对学前教育不了解,如了解将不会选择;从这几类答案看出,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职业理想、以学前教育的了解都是非常符合的。少数学生由于对学前教育缺乏了解而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处于消极态度。这说明,现阶段比较的突出问题就是对学前教育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对学前教育的了解不够,而在学习中处没有动力,没有职业理想,很恾然地跟着其它同学模仿式的学习。

其二是您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否满意?1.满意,您对那些专业满意。答案集中在钢琴、美术、幼儿舞蹈、心理学、卫生学、手工等。2.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自己的基础知识太差以致于跟不上老师课堂教学内容。

六、结论与思考

一、我校学生的基本能力情况

1.专业态度:在对学生的专业态度的调查中,93%的学生表示能理解幼儿教育“以人为本”,能做到爱幼儿,尊重幼儿;能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只有及少部分学生表示不确定。这说明,在我校,学生都能明白自己学的专业的性质和今后的服务对象。

2.专业技能:在专业技能的调查中,掌握至少一门艺术活动的学生比例占73.3%;掌握的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技能能够胜任幼教岗位的学生比例占56.7%;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做文字处理、简单课件制作的学生比例占53.4%。以上数据说明,我校学前专科生能熟练掌握各方面技能的比例不高,有待加强培养和训练。

3.专业能力: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能够根据《指南》及儿童发展水平确定教学目标的比例为56.6%;能做到用儿童语言教学、表情丰富、动作到位、富有感染力的比例为76.6%;了解有关幼儿进餐、睡眠、上课、洗手等方面知识的学生比例为50%;能够处理常见幼儿意外事件如鼻出血、咽部异物、划伤、汤伤等的学生比例为6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总体素质能力还不够,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当前幼儿园保-教结合的方式不太相符,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科学生保育能力和从教能力的培养。

4.职业理想:调查显示,只有73.4%的学生对自己当前所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很感兴趣,充满热情。“激情”是从事幼儿教师这一岗最不可忽视的一种职业状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对他们充满好奇并与之相处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大部分学生有这样的激情。但从调查数据显示有很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理想的态度还是不够的,还得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学前教育,能主动地全身心投身到学前教育事业中来。

二、针对上述分析情况,结合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注重学生一日生活组织能力[2]的培养

通过幼儿园园长对學前教育专科学校学生能力的期待调查结果和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基本能力情况调查结果的对比,发现幼儿园园长最期待的幼儿园老师所具有能力是比较高的,如要能很好地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必备的艺术素养等。而这些能力学生通过平常的常规学习是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因此,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今后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上应该加以改进,进一步优化课程的设置结构,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开设课时,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一日生活的组织能力

一日生活的组织能力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渐渐地形成,在问卷中,99%的园长、幼儿园优秀老师认为这样一种能力在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学生自我一日生活学习的规范,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对学习生活中守规矩的意识;定时安排学生下园见习,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然后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加以训练,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并定期收集、检测一段时间内取得的进步和效果。

2.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3]

环境布置与利用对幼儿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有非常大的联系。“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所重视。在新课程条件下,环境的教育价值显得更为突出。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而且能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能力。所以环境创设与利用的培养对学前教育专科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开设区角设计、玩教具制作等课程,让学生对这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3.必备的艺术技能和一定的理论知识

在对园长的调查统计中显示,作为幼儿教师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教育的能力和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艺术教育能力包括绘画、钢琴、舞蹈等,理论知识包括对幼儿教育学知识、幼儿心理学的知识、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教学知识、幼儿园班级管理知识、幼儿一日生活组织和保育知识。因为在幼儿教育中不是像中小学的分科教学,老师需要承担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所以老师应具备相应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艺术技能与理论知识并重,而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明显已过多地向艺术技能的培养方面倾斜。

在对幼儿园园长的期待调查中设了一道开放性题目:您对我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建议有哪些?园长在答案中的期望1、拓展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培训渠道、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2、让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别,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很多时候实践需要有理论知识作指导。我校学生本身在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方面就比较缺乏,理论成绩普遍不理想,所以从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方面出发,首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内涵修养的提高,拥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学生在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的时候,有了足够知识理论的支撑,在掌握技能技巧的时候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各方面的内在含意。从而更好地、更牢固地掌握学习好各项艺术技能,为适应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作好充分地准备。

(二)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

实践需要经验和常识,但若仅仅停留在经验和常识层面远远不够,没有经验到理论的升华、没有感性到理性的跃迁,就不可能获得关于教学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我校学生而言,学习课堂知识与下园见习相结合是当务之急。在对幼儿园园长的期待调查中,园长对我校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建议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定期下园见习、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下到园观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才能针对性地找出自己与一名合格幼儿园老师的差距有多大,即时了解更新对幼儿园、幼儿教师的理解。便于学生学习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学习。

七、结语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学前教育产业发展现状需要和产业人才结构需求,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有目的地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适用型人才。通过对幼儿园园长需求和本校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调整课程结构和教育模式,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不失为一条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

[1]郭尚花.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杨世诚.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3]谢应琴.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6(5).

作者:徐祖玉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论文 篇3:

大专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应付方式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90名大专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专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女大专生在求助、幻想、合理化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显示,自责、幻想、解决问题、求助可以预测大专生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应对方式 相关关系

[作者简介]蒋燕宾(1976- ),女,广西宾阳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广西 柳州 545004)

主观幸福感(SWB)是以个体的主观判断为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它是衡量个人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为解决问题或危机所采用的习惯性或偏爱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本文在分析大专学生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大专学生应对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幸福教育,提升大学生生活质量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90名学生为对象。其中,男、女生分别为212人、278人;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分别为178人、199人、 113人。

2.方法。(1)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是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由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被试主观体验的幸福度越高。通过该量表,还可以了解被试在对健康的担心(F1)、精力(F2)、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F3)、忧郁或愉快的心境(F4)、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F5)以及松弛与紧张(F6)等方面的情况。段建华在1996年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2)应付方式问卷:肖计划等人编制,从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六个方面,对被试近两年的应付行为进行评定。如果被试较多地采用某种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相应的该分量表得分就越高。(3)使用SPSS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二、结果

1.大专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大专生的幸福感在中等偏上水平,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主观幸福感(前18项)490名被试总均分73.73±11.74,男、女生的平均分分别为75.15±11.91、72.65±11.52。本次调查的大专学生幸福感的状况与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常模中报告结果相近。

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男女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的还有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女生得分明显低于男生(见表1)。

2.大专学生应对方式状况。大专学生应对方式在六个因子的得分情况(M±SD)从高到低分别为:解决问题0.775±0.179,求助0.659±0.209,退避0.497±0.179,幻想0.473±0.216,合理化0.377±0.163,自责0.319±0.206。数据表明,大专学生在遇到挫折、压力时,能较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体现出了他们身心成熟的一面。男女大专生在求助、幻想、合理化三个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女生更倾向于幻想、求助应对方式,合理化则是男生更多地采用应对方式(见表2)。

3.大专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专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解决问题(r=0.325)、求助(r=0.213)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自责(r=-0.451)、幻想(r=-0.371)、退避(r=-0.262)、合理化(r=-0.179)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这些相关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01)。

4.大专学生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本研究采用强迫进入法(Enter),自变量为应对方式各因子,因变量为主观幸福感,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88页表3。进入回归方程的应对方式有:自责、幻想、解决问题、求助。这4个因素共解释了主观幸福感总变异的30.5%(该模型经检验F为35.276,在0.001水平上显著)。回归分析显示,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意义的应对方式有自责、幻想、解决问题、求助,其中以自责的预测性最高。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专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与王树涛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不同性别大专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其中,对健康的担心、精力的得分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其余因子得分则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与王树涛、严标宾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一结果与男女生理、遗传特点是相吻合的,男性在精力、体力方面一般都强于女性,男生更能较多体会到精力充沛、精神状态好、体力充足等状态,提升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相比之下,女生则较容易体会到疲劳感、精力不足,每月身体的变化,也更容易引发难受、烦恼、担心的负面情绪体验,降低了她们的总体幸福感。因此,在对健康的担心、精力等两个因子上,男生能够体会到更高的幸福感。

男女生应对方式状况的结果显示,女生更多地使用求助、幻想的应对方式来应对挫折、压力,合理化则是男生更多使用的应对方式。已有研究发现,男女生在应付方式上存在的显著差异表现为,男生倾向于采用成熟应付方式如解决问题,而女生则更多采用消极应付方式,如求助、退避、自责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解决问题因子得分上,男女大专生不存在明显差异。当今校园,女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在学习工作方面,她们的表现并不逊于男生,甚至出现了“阴盛阳衰”的局面。男女生在求助因子得分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在遇到问题、应对压力时,男生习惯于独自承受,不轻易求助,“有泪不轻弹”,迎合了男性的传统角色定位。女生则相反,她们能更主动地寻求帮助,如向家人、同学、朋友和老师倾诉,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专生采用的应对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当大专学生越倾向于使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时,有助于提高其主观幸福感;而当自责、幻想等消极的应对方式被越多使用时,大专学生的幸福感会降低。丁新华、王极盛等人的研究发现:较多地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类应对方式的个体幸福感水平高,而较多使用退避、不良情绪和发泄应对方式的个体幸福感水平低用。研究结果,与丁、王二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对大专学生进行积极应对方式的训练、引导其树立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压力的意识,是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幸福教育实践中的可行途径。

四、建议

1.引导大专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有助于提高其应对能力。已有研究表明,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在相同的应激情境中,会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通过“20个我是谁”、“别人眼中的我”、气质、性格测定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让其在面临应激事件时能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特征所带来的倾向性反应,发挥自我调控能力,主动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从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2.注重培养大专学生对应激事件的认知评价能力。研究表明,能客观评价应激事件的人多采用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把应激事件评价为高强度刺激的人则易采用消极被动的应对方式。在对大专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中,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利用时事形势、新闻热点、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等素材,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引导大家学会客观分析事件的因果,学会全面分析问题,避免现实中青年人容易出现的绝对化思维定式,“非白即黑”地处理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好各学科知识体系的丰富的逻辑思维资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升其认知评价能力,有助于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3.引导大专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助于提升其应对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大专学生提供充分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有较高的相关性,社会支持丰富的个体倾向于寻找社会支持、解决问题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针对大专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困惑及问题,注重人际交往技巧的锻炼。如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宣泄情绪,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认识到人与人的交往中出现矛盾、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主动进行沟通;此外,还应常怀感恩的心,宽容待人,学会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大专学生认识到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利用社会支持,使其在面临压力情境时能主动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从而更多地体验到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梁宝勇,郭倩玉.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Ⅲ:应付方式与人格[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1).

[2]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4).

[3]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0).

[4]王树涛.西南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8).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6]薛朝霞,梁执群,卢莉.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J].护理研究,2005(17).

[7]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

[8]钟霞,姜乾金,吴志霞,等.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对医务人员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5).

[9]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3).

[10]Zenner A R,Bendell R D.Health psychology:Treatment and Research Issues[M].NewYork:Plenun Press,1985.

作者:蒋燕宾

上一篇: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万达集团成本战略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