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部处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学生工作部处范文

学生工作部(处)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我院即将迎来教育部五年过渡期评估,学生处将紧紧围绕学院2013年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教育引导,服务大局”为主的工作机制,按照“安全稳定是底线,日常管理是基础,思想教育为先导、学风建设为重点,凝练提升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我院各项学生工作再迈新台阶。

一、丰富思想教育载体,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抓住育人这个中心,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结合国内国际时事,深入进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精心设计多主题、多样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迎接教育部考察验收为契机,开展以“我为评估做些什么”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组建朋辈学校、团校,开展第二届“感动鹿山”人物评选活动,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导,进一步推进主题教育活动的规范化、品牌化、项目化和系统化建设,充分发挥主题教育活动在思想教育、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三)积极推进思想教育进网络工作。要在总结前一阶段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工网页、学工微博等平台建设;积极扶持鹿山大院的自主发展,逐步将其建设成学生自

主管理及服务平台。

(四)开展学生思想动态滚动调查,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生活现状和对学院工作的建议与意见,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学风建设举措,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通力合作,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沟通,争取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努力形成领导关心、教师主导、辅导员协调、学生主体参与的学风建设新格局。要与教务处建立联动机制,加强相关信息的共享,充分利用督导组的力量提升对学生课堂的管理力度。要紧紧依靠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学生骨干等队伍,充分调动发挥他们的合力,齐抓共管,大力推进学风建设。

(二)搭建平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性。以举办首届科技文化节为契机,对系部特色品牌活动,如管理系的“discover科研立项俱乐部”、财经系的模拟炒股大赛、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的“兴趣小组”活动等进行固化及强化,使学生课外活动与专业学习相融合,使学生有“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细化措施,构建四位一体的学风监督机制。要严格执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课堂和宿舍两个阵地建设;要细化落实好课堂考勤、结队帮扶、企业实习、与家长联系等措施,努力形成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学风建设新局面。

(四)树立典型,扩大对先进个人及集体的表彰力度。修订《广西科技大学(筹)鹿山学院评优管理办法》,增加对学习进步、参加

公益活动等学生的表彰,加大对先进学生的表彰辐射面;继续开展班级“创先争优”活动,强化学风建设过程中对班级的监督与管理;组织开展优良学风建设先进单位及个人评比活动,树立一批“赶学比帮”的先进集体及个人。

三、提升服务护航能力,夯实学生成长的保障体系

(一)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建设全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项目为契机,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硬件设施,有序推进各系心理工作站教师能力提升,继续坚持心理健康定期摸查及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设施完备、体系完整、力量完善、教育到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局面。加强面向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学生社团的心理健康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专兼职队伍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的能力;全年开展2-3次心理健康案例研讨会,分享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总结、学习经验;以“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为基础,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

(二)提升资助工作水平,支持学生顺利成才。牢牢把握“经济扶贫、精神解困、服务育人”的资助工作理念,完善资助体系,规范贫困生认定、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做好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的诚信还贷教育工作,实现 “应助尽助,诚信还贷,助学成才”的资助目标。以“诚信教育活动月”、“自强之星”评选活动等为平台,开展学生诚信、感恩、励志等内容的专项教育,培养学生自立自强优良品质;加强资助工作信息建设管理,建立科学、规范、实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储备库,为资助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有效信息和数据

参考;组建以贫困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团,积极组织贫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以及回报社会的能力。

(三)注重基础文明教育,提高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基础文明养成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要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把注重礼貌、懂得荣辱、尊敬师长、善待同窗、讲究卫生、爱护公共财物,变成学生内心自觉地要求。以“举止文明、宿舍文明、就餐文明、教室文明”为主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营造校园文明氛围,增强文明意识、树立文明风尚。每年定期举行大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月,集中开展“牵手文明,美在身边”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充分利用学雷锋日、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契机,对大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基础文明教育;组建大学生校园文明督导队,在全院范围内对学生文明行为进行全程检查督导,及时匡正不文明现象,同时划分精神文明责任区,各系要成立文明督导小分队,对本系精神文明责任区进行检查督导。

四、强化队伍业务能力,提升学工队伍的服务效能

(一)实施辅导员“成长工程”。强化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业务精、素质高、态度正的先进辅导员典型;以《学工简报》为平台,定期编印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强化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举办首届辅导员技能大赛,促进辅导员基本业务技能提升;强化辅导员的内外、纵横间的交流,鼓励各系间辅

导员的合理流动;支持辅导员参加校内外各种技能培训与考试,提高工作水平。

(二)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力度。加大对班主任队伍选拔、聘用及管理的监督力度,逐步完善班主任考核办法;开展优秀班主任事迹报告会及班主任座谈会,重点塑造一批工作扎实,班级管理效果显著,师生认可度高的优秀辅导员;明确班主任岗位职责,提高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加大学生工作科研力度,逐步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困难学生帮扶”等方向的科研团队,力争出一批科研成果。

五、认真做好学生的毕业离校教育、入学教育、学生档案管理与转递、军训、征兵入伍等常规工作。

第二篇:2007年学生工作部(处)工作总结

济南大学学生工作部(处)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学生工作部(处)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强化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育人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 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以感恩教育为主线,深入扎实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扎实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会、社团、自律会等为依托,通过主题班会、诚信教育、公益劳动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学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制定下发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通知,全面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在全校倡导开展了以“知恩、感恩、报恩”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教育活动,“感恩超市”、“感恩接力卡”,“我知我行我倡导”、“感恩母校”等活动,载体新颖 内容丰富,形式多

1 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情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光明日报、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对此均作过报道。

2、加强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我们加强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共为8000余名三年级本科生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全年上课学时达7300。

3、加强网络教育。我们紧紧依托“学工在线”网络传播阵地,正确把握好网络舆论的导向,唱响改革和时代的“主旋律”。 举办了网上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展、感恩影片展、师生网上面对面交流活动、网页设计大赛等为内容的网络教育活动,重新设置了新的版面,加强了对网站的人员、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的充实、调整、完善。视频新闻、文娱服务频道等品牌栏目在加强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突现出了良好的网络阵地作用。

4、积极开展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把握学生思想脉搏,适时进行学生思想教育

2007年3月份和9月份我们从各学院组织不同省份,不同民族、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部分学生就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和座谈;6月份我们在全校进行了诚信教育的专项调查与分析;举办了教务处、后勤处、保卫处、学工部共同参加的网上面对面聊天活动,召开了辅导员、学生专题座谈会。通过调查、座谈和交流,针对我校学生普遍关心和关

2 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整理出学生思想动态报告以书面形式向学校和上级机关汇报。对于学生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能够解决或答复的都及时予以解决答复,或当面答复、或书面答复、或在处长信箱、留言板上向学生予以解释。不能解决的,均报送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使学校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的扩展。

5、加强专项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完善思想教育工作体系

加强学生入学教育。制定了20学时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计划,为各学院购买了相关的教育书籍、制作并统一为全校新生播放入学教育资料片。及时与学校有关部门协调,对入学教育工作作了认真细致的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

加强毕业生教育。一是学校和各学院及时召开毕业生工作会议和全体毕业生会议,研究传达就业政策及学校有关毕业生文明离校的规定,倡导热爱母校的良好风气;二是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深入毕业生中间,关心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及就业方面的问题,及时了解毕业生思想动态,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三是广泛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有益于学校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思想教育、

3 科技文化活动,倡导和力行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其中毕业生为母校捐植志愿树活动,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称赞,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对此作了报道。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组织广大青年学生认真学习、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做诚信学生、建诚信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普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校园文明规范, 12月份在万名新生中建立了诚信档案。

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建设文明平安校园。继续深入开展校园文明行为专项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努力建设平安校园。一是不断完善校园文明检查监督机制,通过检查与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二是通过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社团等文明集体和优秀个人等典型示范教育活动,用身边典型的人和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设立宿舍安全员、文明巡查等方式,多管齐下,努力营造文明、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建设平安校园。

二、召开学生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六年来的学生共工作,并对今后工作作出部署

6、学生工作会议召开的非常成功

一是对合校六年来的学生工作进行了全面地总结,认真

4 分析和研究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学生工作的时代特征、发展规律和存在的问题。二是从充分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构建全方位的学生服务体系、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途径,整合资源,齐抓共管,汇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力量,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工作新格局等方面对全校学生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三是对如何加强学风建设、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其向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大学生成长成才及身心发展规律、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讨论。四是对全面提升学生工作新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努力的方向。

三、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7、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逐步实现科学规范管理

认真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制定了《中共济南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济南大学优秀辅导员评选办法》。修订印刷新版济南大学《学生手册》。起草了《济南大学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济南大学委员会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济南大学辅导员工作条例》《济南大学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

8、完善奖惩机制,加强学风建设

围绕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大力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努力实现学风的根本好转。一是广泛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以“读一本课外书,听一场专家学术报告,上一次音像学堂,写一篇读书心得”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读书学习活动,在全校掀起读书学习的热潮,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二是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今年1173名学生获得“三好学生”、1069名学生获得“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有30名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60名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15个班级获得省级优秀班级荣誉称号;10名学生获得“拉法基”奖学金;341名学生获得学校和省级优秀毕业生;10名学生获得济南市政府奖学金;64名学生获得省政府奖学金;46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邓函宇同学获得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三是加强校风校纪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加强了考风考纪,学校采取班主任考前教育、辅导员考中巡考、考后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考风考纪。加强了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对于违纪学生,我们本着处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严格管理,按章处理,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及时进行教育,对36名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分别给予了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9、完善“奖、贷、助、免、勤”五位一体的济学助困

6 机制,努力为困难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是积极探索济困助学新方法,建立我校科学的多元化济困助学体系。不断拓宽助学途径,加大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积极争取为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学生处在贫困学生帮扶工作力求实效,已经为2300名学生办理助学贷款业务,发放额度已达1300万元,目前正在为1494名同学办理贷款手续,今年可完成1600万发放额度。适时调整资助方式,把有效的经费用好。根据预算,2006年奖学金累计金额367万余元,受助学生达4500人,占在校生的25%;勤工助学金261万余元,受助学生1800人,占在校生的10%。

10、扎实做好学生医疗保险和学生证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

一方面,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山东分公司密切联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大学生意外伤害及住院医疗保险机制,截止目前,今年为全校30311名学生办理了意外伤害及住院医疗保险;为430人次办理保险赔付事宜,总赔付金额达53.85万余元,为学生解决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认真做好学生证的办理工作。为9136名新生办理了学生证;平均每月为50人次办理学生证补证工作。

四、实施阳光心理工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1、运用“大学生职业测评”在线测试系统,使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性格及职业倾向,提高了学生“生涯设计”水

7 平。

12、完善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网络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朋辈咨询——心灵使者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13、为07级8400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测试。

1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9场,直接听众近2400人。

15、“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开展活动7项,直接参加人数近5000人次。

16、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加强了对重点问题学生的个案分析与调查追踪。

17、认真做好省委高校工委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督导。

五、实施就业服务工程,扎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18、举办多种招聘活动,丰富我校毕业生的择业空间。

2007年3月14日举办了“济南大学2007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济南市教育局2007届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共298家用人单位与会,吸引了来自省内外近万人次毕业生参加。应用人单位之约,举办了218场校内小型招聘活动。连同用人单位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发传真、电子邮件等多种需求方式,共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近3万条。

19、拓展就业市场。

通过广泛联络用人单位,对就业市场的巩固、加强也收

8 到了一定效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通过鼓励学生在相关网站上建个人主页、向用人单位寄发我校2007年毕业生专业介绍、发函、电话联系、发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邀请用人单位到校选聘毕业生。与社会上其他专业机构合作,如“大众人才网、中国企业人才网、Job100网站、百大网网站、智联招聘机构、《山东高校名录》编委会等,广泛发布学校信息,推介毕业生,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

20、加大就业指导的力度。

针对我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与之对应的有经验的专职的就业工作人员又明显不足的实际情况,从时代英杰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购置了“网络职前教育学堂”,装在校园网上无偿为学生使用。多数毕业生能利用内容极为丰富的“网络学堂”,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自我安排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改变了以往专职就业工作人员精力不够、水平不高、效果不好的局面。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继续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大型企业(公司)人力资源专业家、校友到校,为广大学生,尤其毕业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举办校园“模拟招聘大赛”,通过比赛案例、场景、内容的设计,宣传相关就业政策,提示、警示广大同学,效果很好。

21、积极推进“三支一扶”和西部志愿计划。 广泛宣传、认真组织开展大学生服务基层工作,本

9 我校共有63名毕业生参加了山东省“三支一扶”计划,有12名毕业生参加了服务新疆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2、评选优秀毕业生。

评选出2007届省级优秀毕业生341名。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严格按条件、按比例、按程序进行,对推选出的优秀毕业生,分别进行校园网、公告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优秀毕业生上报名单,保证了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的评选工作公开、公正、透明。通过在就业网站上推出“优秀毕业生风采展示”供用人单位参考,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等形式,努力为优秀毕业生创造更大的择业空间。

六、加强自设建设,不断提高学工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23、加强学工队伍建设。

我们既注重加强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队伍的整体政治理论水平,又要注重加强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一是积极组织我校学工人员参加省一级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理论研讨与交流。二是积极组织新生辅导员、新引进辅导员的教育培训。7-8月份推荐16名辅导员参加了省高工委组织的培训班,9月份举办了专职辅导员培训班。

24、认真做好省高校工作对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监督检查。

25、对部门职责进行认真地梳理,对学生工作进行了认

10 真地总结和研究,对五个科室的工作进行了科学的分工,对工作流程进行了细化,为下一步做好学生工作夯实了基础。

七、工作中存在不足

1、全面、细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够。

2、对学院学生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评比不够全面;在发挥宏观指导方面的作用上还有待进一步坚强。

3、学生工作创新不够,学工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今后,我校学生工作将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本,围绕学校的工作重心,悉心教育、科学管理、热情服务,将我校的学生工作推向新台阶,提高到新水平。

学生工作部(处) 2007年12月30日

第三篇:贵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工作职责

在校党委、校行政领导下,学生工作部(处)工作职责如下:

一、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执行学校党委、行政各项指示精神,积极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二、根据中央、国家教育部、省有关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示精神,在校党委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做好我校大学生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抓好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好全省、全校辅导员的各项培训学习和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考核等工作;

四、负责对辅导员协会的各项管理和指导工作;

五、做好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工作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管理工作;

六、抓好学校“校风、学风、班风”建设;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

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思想政治工作;

七、负责各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事务教育与管理等相关课题的申报工作;

八、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活动,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测量工作;

九、做好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方面的课题研究,负责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

十、做好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和培训工作;

十一、编制和上报学校招生计划,制定招生章程、编制招生简章,做好省内外招生宣传和招生咨询工作; 十

二、负责组织艺术类、体育类专业术科新生录取考试及资格审查工作;

十三、根据招生计划完成学校新生各项录取工作,并做好新生档案、数据的传递和录入;

十四、做好我校社会生源分析与调查总结工作;

十五、统筹做好《贵州大学学生日常管理手册》的修定与执行;

十六、负责学生评优评奖、奖学金发放和副食品补贴发放工作;

十七、做好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各项工作和有关咨询工作;

十八、负责做好学生各种违纪处理和申诉工作。

十九、负责学生入学教育、文明离校教育等工作;

十、负责全校学生档案管理和传递工作;

二十一、做好学生应急预案工作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二十二、负责做好学生意外事故、突发事件的处理和上报,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 二十

三、做好学生休学、停学、退学以及学生证等各项手续的审核和办理工作;

二十四、做好每年假期学生安全离校、返校工作;

二十五、做好在校学生数据的统计和管理系统维护、录入工作;

二十六、协调和指导各学院学生工作;

二十七、负责有关学生的来信、来访和接待办理工作;协同相关部门做好学生特殊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二十

八、积极做好学校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四篇:一等奖学金 - 西南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附件1:

西南大学

2009-2010学研究生奖学金名单

一、一等奖学金(共272名) 1.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14名)

赵丽涛 李昌圣 魏江慧 何红连 贾义文 崔晓亮 李年鑫 李家富 孟献丽 2.法学院(共7名)

罗一耘 周 游 陈志凤 万 建 高仁波 3.经济管理学院(共11名)

李倩蓉 姜 松 廖 红 李小清 范婷兰 聂芮子 周 振

4.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共4名)

李 林 宁德强

雷 屿 5.教育学院(共26名)

黎聚才 赵国金 谢德新 林克松 吴 迪 杨晋夫 彭茂辉 王声平 张媛媛 陈远远 崔 璨 敖妮娜 孙 卫 牟 晖 郭 平 李传英

任 政 滕永直 王新刚 张周飞 高传宝 修孟源 雷佶东姜 健 丁淑婧 张 寅 汪 娟 冉亚辉 徐 驰李文峰董昊灵干 婷卢 飞孙宏愿杨兴国陈 玥覃学健樊亚峤

6.心理学院(共13名)

陈 展 普 彬 王 慧 苏艳华 刘 喆 位东涛 吕杰妤 罗扬眉 杨文静 陈庆飞 王一竹 龙长权 李 鹏 7.体育学院(共4名)

牟 柳 先小平 徐小利 8.文学院(共15名)

周 波 吴晓菲 李金凤 朱文华 姚秀锋 陈永万 付 优 丁 钟 韩 笑 9.新闻传媒学院(共4名)

刘成文 胡 杨 李 梁 10.外国语学院(共13名)

何宇洪 张 贺 赵孝谦 王 卉 焦姗姗 田力羽 赵辉辉 马春丽 王 江 11.音乐学院(共4名)

何 玉 沈 霜 李 静 12.美术学院(共4名)

黄 烨 唐 瑶 经 刚 13.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共7名)赵 伟 苏永霞 常 进 靳鹏飞 杜芝明

14.数学与统计学院(共7名)

陈 丽王晓声毛湛玉朱以竹钟勋田欧亚丽郑 灿王 玺鲁君辉李 军袁琤琤 曾艳萍 赵天一 万 普 蒋明思 章 旋

杨霞宏 李 麟 魏 杰 蒋 琴 王艳辉 李立莉 朱黎生

15.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共4名) 姬娟霞 陈 平 曹 璐 王 彪 16.化学化工学院(共11名)

张玉勇 廖玉红 袁亚利 李 俊 徐 肖 罗云飞 甄淑君

17.地理科学学院(共10名)

刘 文 郝秀东 王 刚 白 莹 王 巨 叶忠杰 1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1名) 贾晓芳

19.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共9名)杜小杰 王 赛 李秀娟 张 艳 岳佳丽 革兆娥 20.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共4名)

郭 爽 田晓庆 张玉启 21.植物保护学院(共6名)

张国娜 朱新军 阮 涛 袁明龙

22.动物科技学院(共4名)

吴永霞 罗艳梅 许莉佳 23.药学院(共5名)

杨园园 韩 勇 周 婧 邵发仙 李坤仑 赵安平 方立魁 吴贵怡 左 敬 王 艳 王 燚 张怡然 蒲俊兵 吴 松 夹福先

王 磊 李 冰 詹 蕾 魏 伟 张继芬 24.教育管理学院(共4名)

张 娜 高倩倩 赖 瑜 陈福祥 25.工程技术学院(共4名)

高 岩 梁 晶 曾庆欣 刘 婷 26.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共6名)

王 辉 吴鼎鼎 洪亚丽 向晓琼 李 涯

27.食品科学学院(共9名)

李燕利 李 红 陈海桂 刘 嘉 韩鹏飞 朱 晨 王 玲 邹忠义 28.园艺园林学院(共10名)

吴 頔 周 游 王向东 章黎黎 马小焕 舒玉芳 程春振 戴木兰 29.资源环境学院(共10名)

张馨蔚 王永敏 张 霞 韩文友 马 云 王 娟 王怀玉 江 滔 30.生命科学学院(共9名)

温 泉 李 顺 周光林 苏 茉 毕继才 王倩倩 张春平 曾令清 31.生物技术学院(共4名)

周 林 金筱耘 侯春春 周 婵 32.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共4名) 伍 杰 韩 琦 高颖慧 梁九波

李 戬 罗 杨 靖 丽 马 婧 陈正发 鲁春阳 陈 恬

33.教育科学研究所(共10名)

毛文娟 陈晶晶 谢德光 王鑫强 李 江 张 良 高淳海 刘 洋 张 姝 陈 良 34.高等教育研究所(共2名) 王雪梅 华 英

35.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共5名)

杨 帆 王 翌 周宗旭 36.中国新诗研究所(共4名)

李胜勇 高圣华 朱茂瑜 37.生物技术中心(共2名) 何晓英 唐桂容 38.纺织服装学院(共1名) 琚红梅

39.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共1名) 唐恒钧

二、二等奖学金(共348名) 1.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22名)陈 军 冯 辉 李莎莎 杜建雨 高 峰 李亚美 张 曼 李继富 刘小菊 王 兰 何 明 杜 艳 崔 健 廖小明 2.法学院(共9名)

杨 帆乔军豫陈尊念张晓渝何秋容姜桂飞曾小鹏 张 淼 郭子巍 刘 钰 周 博

鄢椤峦 崔 灿 陈星月 董昱晶 韩井峰 杨思敏 陈 如 刘 华 向春宇 3.经济管理学院(共18名)

于东澍 舒 姝 冯永文 李红霖 刘钰佳 田庆刚 姚 领 董文杰 江 坚 刘张勇 邱文俊 张丽莎 魏 勇 徐秀川 钟 杨 李盼盼 许利平 唐玲玲4.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6名)

兰 剑 彭 译 虞 涛季 琳

5.教育学院(共34名)

叶 波 安 远 杨艳梅姚亚飞 潘妤妤 姜风华任四海 李 星 许瀚月程孝平 文 欣 顾 静张 艳 陈 蓓 敖 翔王开香 陈文怡 陶根苗杨公安 杨茂庆 李本东6.心理学院(共15名)

王辽兵 张苹平 刘军军杨晶晶 赵 静 刘 霞张栎文 刘 雷 路 晖7.体育学院(共4名)

苏 涛 肖 端 张 波8.文学院(共23名)

冯 陶 刘春成 郑昌平

曾 薇 段飞艳 鲜 红 李 斌 潘 梅 许守琼 罗 琴 马金晶 晏双平 王建峰 张爱莲 曾凡波 李园媛 何定军 刘其晴 杜 田 卢晓燕 刘 瑶 许传军 谢丽娜 陈 飞 蒋 军 张 烨 唐彬杰

胡 建 周国庆 陆正取 安 岚 龚晓萌 蒋 勇 吴 玮 付 爽 赵纯亚 廖 洁 李 宁 王姝一 顾玉武 李婷婷 龚 露 李 丹 隋文娟 蔡雨齐 9.新闻传媒学院(共6名)

邓开锋 马 雪 肖春芳 杨 晶 杜 鹃 刘旺生

10.外国语学院(共20名)

钟 杰 杨 陇 吴 毅 杨钰垚 梁 萍 何 健 吴 欣 唐 燕 钱春云 易良慧 郭 君 陈晶晶 程巧玲 吕 慰 郑加明 朱禹丞 刘姗姗 王明远 徐春兰 吕 露 11.音乐学院(共3名)

杨稀雯 李金玲 张思勉 12.美术学院(共4名)

尹婷婷 龙 莉 王 林 何春柳 13.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共8名)

陈 娜 王一意 程彩萍 刘二艳 范 梦 洪秋冰 李菁叶 易 宇 14.数学与统计学院(共8名)

周 乐 曹伦凤 刘 玲 周 玲 肖涵敏 朱 鑫 王 霞 鲜朝霞

15.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共6名) 郑远平 陈美任

韩 瑞 陈小梅 张 璐 周婷婷

16.化学化工学院(共16名)

王庆鹏 陈佩丽 常娟娟 宋中举 刘 建 赵希娟 郑林玲 刘 冰 王 慧 赵恒新 张 鹰 秦婷婷 陈 婧 高 梅 于 洁 胡中凯

17.地理科学学院(共16名)

王 平 汪智军 尹春晶 文 枫 曹 敏 李广东 施俊庄 陈 凤 曹新光 岳巧丽

1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2名) 李坊平 卢 娟

19.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共10名)曾 磊 卢 艳 卫小慧 晏萍丽 蒲 雷 张桂榕 20.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共8名)

谢景梅 刘 伟 孟玉山 张瑞熙 杨续蕊 彭一波 21.植物保护学院(共3名) 武改霞 王 洁 丁天波 22.动物科技学院(共8名)

何 钦 倪 莉 张崇英 王 伟 苏 展 徐 强 23.药学院(共6名)

陈 新 汤 琳 王丽英

何 静尚永敏谭 波杨亚玲魏莎莎游小庆叶 芬刘 颖闫 梅 洪斌城 宋 江 康 丽 吕云山 申 敏 赵二虎 李翠芳

刘 颖

24.工程技术学院(共2名) 邱振宇 祝冠宇

25.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共7名)

张栋科 马 前 刘 学 徐用高 旦智多杰 权 迎 井祥贵 26.食品科学学院(共9名)

刘 学 郑 琳 彭见林 张 璇 赵 华 皮晓娟 27.园艺园林学院(共16名)

常青华 胡 芹 孙路路 张 弛 蒋学宽 刘超怡 刘 颖 张永艳 刘冰霜 刘 娟

28.资源环境学院(共16名)

韩晓飞 韩 光 赵 蕾 毕春伟 姚 磊 袁俊吉 田 伟 唐其文 张宇燕 徐 畅

29.生命科学学院(共11名)

梁建荣 马园园 赵亚特 王晓珍 彭 丽 黄 静 龙泉鑫

30.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共5名)贾立丽 陈 洁 黄小凤

鲜 瑶向晨茜张雯雯许俊强袁 瑛蔡兴华陈 琛邱 勤魏 晋李 武陈全梅袁先群 陈仁玉 卞德锡 刘彦辰 郭 甜 刘江国 郭澎涛 贾之春 唐元会 张 艳

31.教育科学研究所(共14名)

李 雯 姚晓琳 李 警 龚 玲 李宁宁 刘秀峰 王永明 史玲玲 张中科 王振华 庞小佳 吴 晗 智德慧 刘孟卓 32.高等教育研究所(共2名) 张 峰 吴 尚

33.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共6名)

尚磊明 郭洪义 蒋 艳 毛志刚

34.中国新诗研究所(共4名)

蒋 睿 王 波 林少雄 35.生物技术中心(共1名) 王艳军

三、三等奖学金(共942名) 1.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58名)李 伟 骆玉平 刘成波 李天兵 罗芳芳 许人冰 王春丽 王艳茹 郭晓林 赵华飞 彭小蓉 司树鹏 胡勤涌 姚元军 苗存龙 林珊珊 孙丽丽 何冬玲 罗春梅 喻春花 杨 炯 汪明松 石慧颖 郭小翠 秦 晶 刘 琼 罗新祥 李世辉 陈子飞 黄远卓

孙亚东 周 婷 严春蓉 庞仁松 王 珍 刘晨辉 廖 嘉 赵营营 李东东 黄晓敏 杜和军 舒 杨 冀 娜仲晓蕾 孙广密 唐丽沙 郑小波 王 亮 许克松 岳光辉 周思华 韩冬梅 崔晓芳

何 裕 殷昱伟 宋 珊 冯 雪 虎 宁 姜 丽 芮秀珍 习蓉晖 2.法学院(共27名)

赵 珂 侯颖颖 熊 帆 韩 琨 熊正妩 龙冠中 魏晓伟 张倍铭 刘 洋 许莹竹 罗明东 张永利 刘健良 邹 鑫 薛 琳 肖 春 樊振华 唐雪瑜 金 晶 纪吉昌 黎冬梅 宋昊明 欧阳铭怡 3.经济管理学院(共43名)

高 栋 程正敏 杨 丽 张 丽 伍 颖 瞿国蓉 彭俊辉 刘 杰 李玉坤 蔡妙恬 姬丽玲 曹晶晶 季 斐 穆晓雪 易攻城 周 敏 曹学明 李 盈 韩晓亮 朱 静 李 岚 高扬志 李 岩 张 琴 苏振媛 王黎黎 阚丽涛 4.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共15名)吴芳芳 李艳春 杨 夏 戴 悦 金 菁 龙小伟 曾 燕 冯建蓉 唐小晴 5.教育学院(共92名)

程 洁 杨晶晶 邵静静 彭 敏 朱 瑞 刘 杰 韩彦肖 刘 婧 向 月

李迎波孙宗民吴 鸣兰明英鲜 韬张学鹏娄鹏飞郭其路张朝雷江 源闫文鑫段文杰贾凤翔张璐琳宋晓林卢 玲鲁 幽 贺盛涛 张 夏 李 政 吴家舟 王梦娇 蒲春花 王 乐 张振兴 吴自广 郭娴静 杨 睿 娄 霞 任 娟 彭飞霞 张 涛

赵国栋 毋靖雨 刘 佳 曾 亮 肖 磊 张晓娜 冯 丽 王莹莹 刘小强 李文文 王伯宝 曾子芸 李艳艳 郑婉秋 吕晓瑞 何绣伶 陈 锴 蒲 郑 柏 杨 季 莹 胡 锦 李 静 侯得娟 杨梦琪 姚 丽 郁少娇 吴乐乐 程荣旺 龚 雪 母松灵 菅永霞 张洋波 杨迎霞 李永梅 康涛霞 李秀勤 黎文静 张笑岩 范元涛 崔源琳 郭乐祥 胡梦琼 刘艳磊 杨力春 郭依林 王法敏 惠艳艳 姚 平 邓廷云 梁文文 6.心理学院(共48名)蔡雪丽 刘培朵 陈雪飞 汪 宇 叶攀琴 鞠恩霞 王一峰 郭 歌 蔡 頠 周跚跚 赵 晓 吴 钰 熊 林 李 丹 李小琴 敖玲敏 谭尹秋 张静秋 程 苏 曹碧华 7.体育学院(共16名)么广会 李桂林

张 莉唐荷花梁 娜任登峰刘桂宏邓琳琳江 波孙 超高 攀邬 鑫毕翠华李 欢张众良陈 攀康洁立曾 灿陈 啸朱海雪张 妍韦华丽12

蔡一村向宏伟杨 明闫慧娟刘宏根李 静王 辉游佳忆张 萍李 鸥刘 璐陈 晶贠煦燕张春雨周 顺张小培郭 婧王水静宁丽娟张剑锋 蒋晨晓 楚海莲 罗文萍 付民杰 李沛婷 王 婷 谭群芳 邱宏伟 胡中华 张洁尉 易 婷 黄 好 王亚坤 程 利 申雨凡 张 婷 李 诺 李致君

陈玉容 王 娟 罗秀军 周维臻 贺艳松 蔡冠蓝 杨宗友 朱家明 刘 贇 张 微 宋 鹏

8.文学院(共64名)

何小丽 崔 铮 谭 悦 李小菊 梅振铎 付 骁 李 伟 谭世松 黄水平 何建朝 崔永升 钟诗华 荆仙玉许丹丹 王丽芳 牟琼芳韦 俊 刘雪苗 邓淑贞孔 杰 张海艳 袁天芬陈 瑾 苏 丹 苏 倩夏光辉 高云兰 姚 磊王 尉 汪永华 王锐红白 雪 王 优 罗 红姜 婷 余 旭 徐婷婷黄楠竹 许刚亮 罗成雁张夏凡 郝春花 陆 菡9.新闻传媒学院(共17名)

丁 达 温慧舒 蒲子涵张 超 刘 贺 张 喆皇甫亮 王 沧 段永利陈 玥 龙 泉 10.外国语学院(共52名)

杜 姝 郭琴艳 宋欣蓝吴怀琴 李 娜 何冰兰冯 丹 杨华华 时亚辉尹 娜 邹 理 贺 娟马运馨 齐丹枫 段春涛

董晓霞袁载莲孟义国张洪良杨忠辉李蓉若康克南王小红刘兆永何永芳江 雪罗 静陈 寅唐永勇刘小欣黄钰涵张 栓康 方朱 静周 蒈 杨玙嘉 孙 俊 赵晟兰 蔡海荣 奉 柳 李小静 孙东平 王晶晶 龙学家 任 菲 崔文苑 邬聪媛 李 塽 王 璐 胡艳秋 张顺芳 卜丽霞

唐 霜 汪 燕 陈朝媛 任斐英 先 妮 万玲玲 贺黎明 刘 月 兰菊先 吴 倩 蒲 璞 赵静宜 郑茗月 吴建映 邱 丰 马 洁 陈 芳 刘洪霞 周 莉 郭换换 王校英 罗华东 郑 淳 邝计嘉 纪 倩 西 洁 阿支伟布莫 11.音乐学院(共8名)

张 昊 颜 芬 程柯楠 董珊惠 锂 洋 蔡 悦 刘瑾瑾 唐 萱 12.美术学院(共14名)

吴玉兰 李 珣 姚灏娟 赵宏婧 耿德法 林 婧 张怀玲 廖慧玲 魏菲菲 宋英娟 刘艳锋 曹 焜 郑 亮 刘丽萍 13.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共24名)

邹帮平 张 洁 王 娜 刘志伟 何梦琳 高利华 何 娟 吴宏郡 杨 希 胡小京 黄 妍 万黎明 江成志 高青松 吕颖超 曹 翀 田保利 陈 旭 张 冲 陈宝峰 陈俊梁 李 鹏 于 芹 郝小玮 14.数学与统计学院(共23名)

张婷婷 孟 雪 杨 波 冯丽娟 和郁欣 张阳阳 郭 筱 李国平 湛小钧 熊 芳 刘改平 杨 峰 魏美春 车 杰 周 丽 陈瑞芳 洪雪娇 夏巧珍 艾万军 申 虹 陈 强 王 超 邢凯慧

15.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共16名) 吴光华 谢佳乐 唐忠敏 潘中举 丁 灵

胡小芳 向 晖 肖 影 张慧玲 蒋 雪 平鑫鑫 王艳丽 陈飞飞 陈兴华 傅 俊 陈 红

16.化学化工学院(共41名)

张 艳 袁世蓉 唐光霞 李翠侠 文芹梅 李晶晶 吴 柳 王宪龙 张怀志 曹丽娟 李华冲 杨 阳 马 俊 戴 彦 刘志坚 孙佃振 付建平 范小青 王 瑞 李向亮 李 阳 刘利芹 黄伟涛 陈 奔 邓理丹 蔡鹏英 刘 坪 徐 静 李华春

17.地理科学学院(共43名)

叶 茂 赵玉国 李晓庆 武美香 谭 伟 倪 静 韩晓丽 张月娥 戴佩淇 王晓阳 袁 维 苟鹏飞 王妮娜 王正祥 程永玲 蒋梦倩 张宜梅 高红丽 付 允 陈尹亓 张 硕 黎 翔 徐星娜 曾 璐 邱述兰 张凌华 万 欣 1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3名) 潘 婧 姜爱民 李 杰 19.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共30名)杨伟歌 逯泉呈 段伦倩

骆 霏贾紫永李文龙易文娇欧攀胜田 娅唐 伟戴国富张天文于 淼胡大超陈昀暄秦伟山冯晓红杨 宁陈国栋 高丽霞 刘彬瑶 张 坤 郭雨蒙 高 慧 王 磊 刁丽琼 杨荀荀 陈光银 杨 军 杜 军 彭景涛 李虹颖 姚海燕

严阿仁 吴志盛 潘古兵 徐 旭 周 欢 齐镗泉 何 双 付玲玲 吴 斐 何 鸿 张燕芳 张 琳 余 霞 李贞海 韦 伟 文金书 席亚卿 李 靖 李学孺 李 卫 杨 佳 杨 玲 明 洁 曹爱英 吕艳飞 20.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共20名)

刘晓兰 赵永敢 高才华 钱论文 李 丽 曹 廷 王 磊 吴志刚 王 峰 林 刚 王欣娜 陈 艳 21.植物保护学院(共10名)

李 竹 王保军 师 超 王晓娜 李 颜 王振国 22.动物科技学院(共18名)

刘丽琼 王朝明 陈忠琼 赵 从 鲍新宇 王兴菊 唐 伟 张 丽 唐 华 赵艳琼 黄 燕 张 超 23.药学院(共17名)

刘家兰 吕泉福 晋亚楠 蒲 东 李金玲 许 晋 李 涛 刘 莉 冯子杰 周如梅 薛莉君 24.教育管理学院(共3名) 乔 洋 罗 鑫 曹慧芳 25.工程技术学院(共7名)

闫 楠李美荣傅 鹰刘 娟杜根平傅仕敏谢 畅张翠平张国升吴芳洲李盼盼王小翠徐芳芳 唐彦强 孙夫军 陆俊杏 涂锡茂 王娜娜 彭开琴 雷曙光 靳 涛 刘 芳 马 强 石红玉

王静娜 卢利利 王小龙 孙世军 彭 贞 肖帅飞 李维高

26.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共14名)

王小宁 谭亲毅 甘 宇 翟冬园 孙 萍 张 婷 潘 磊 车 博 史玉丁 李新坚 杨泽军 王攀攀 聂吉凤 袁文敬 27.食品科学学院(共30名)

陈科伟 李银聪 宋会歌 李 立 姚艳玲 孙 逸 李慧勤 崔鑫霞 李 莉 宁 娜 常亚丽 王海燕 顾 楠 王晓磊 刘丽丹 卢明玥 何迎春 邹程焓 28.园艺园林学院(共41名)

程群科 周 玲 汤 玲 董 力 冯 辉 尤淑芬 方 琼 黄德芬 杨 明 杨 艳 李 晔 胡雨晴 姚珍珍 周 航 潘羽丰 曹 敏 韦献果 杨丽丽 叶 娇 王先磊 职倩倩 赵旭阳 梁 朋 李翠萍 王 喆

29.资源环境学院(共34名)

余 泺 张军科 黄利玲 于佳音 王小雪 宋晓梅 程永毅 云 梅 李让恩

熊 越 彭 珍 吴 振 高瑞萍 秦 刚 张淑蓉 牛四文 李小乐 马 鑫 孙晓荣 王 亮 邓菊庆 赵建波 于晓虎 刘丽琼 翟世涛 刘 冰 令 博 崔继来 门 奇 孔德义 杨 柳 王 俏 刘 祥 张 群 王大铭 孙文婷 王军政 潘 辉 孙晶晶 易鼎杰 李梦婕 祁 燕 王 琦

吴鹏飞 黄 巍 周明厚 唐 寅 李佳佳 王洋清 黄海波 张宇亭 蒋小丽 王惠先 张 旭 肖 琳 张莹莹 钟振兴 彭思利 谢亚巍 邢 睿 宋 丽 宋 伟 30.生命科学学院(共24名)

邓冬富 任 爽 周叶欣 魏莹莹 王 茜 赵 娜 杨 立 孙晓灿 由永飞 何 泽 杜庆林 田家伟 贺君丽 张化金 郑 斐 杜长雷 滕铁山 樊祥宇 施美芬 高 伟 龚明艳 31.生物技术学院(共2名) 伍 春 刘 阳

32.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共14名)

张 赛 许红恩 曹 存 张利平 黄茂华 唐 辉 陈璐诗 贾 凌 唐 林 邓远洪 孟 勐 乔 梁 33.教育科学研究所(共41名)

杜晓琳 刘 洪 邹 荣 王红柳 连文达 李 曦 欧俊瑛 杨 可 马 成 钟兴泉 伍思翰 李小红 赵 方 张翠翠 张佳佳 雷 鹏 王建梅 李 聆 马建苓 张 倩 那明明 李丹萍 喻庆明 邱 倩 赵琴琴 魏建徽 韩文健 阎 娜 苏 文 曹红娟 杨 念 关幼萌 马漪莎

34.高等教育研究所(共3名)

石 萍 安 婷 赵文婷 蒋 礼 胡永刚 宋雪芹 雷昌雄 李 杰 张树连 张宇鑫 苗小军 杨浩强 吴永超

金 莉 鲜维葭 周海华 35.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共15名)

顾 盼 郭中滨 张新云 孙惠惠 王 粲 朱灵芝 周玉芳 李婷玉 王玉洁 李 佳 刘光蓉 陈 婧 孙海燕 郝雯雯 李 霞 36.中国新诗研究所(共11名)

申红梅 田依白 李 鑫 郭灵巧 伍丽洁 曹军英 祁宏超

37.生物技术中心(共3名) 刘莉吉 王桂江 陈佐友 38.纺织服装学院(共1名) 李晓琴

邓卫望王瑞媛赵子寒 李静芝

第五篇:学生工作部(处)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加强学风建设的目标

以教风带学风,以考风正学风,以管理促学风,标本兼治,齐抓共管,使学生的学习氛围明显改善,纪律意识明显增强,考风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明显进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全校形成“创优良学风,你我当先锋”浓厚氛围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加强学风建设主要措施

(一)抓思想教育,完善生涯规划

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不断研究和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学习、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上。加大指导学生制订生涯规划工作力度,并及时进行检查和督促,计划实施完毕要对落实情况进行反馈,对于计划没有完成的学生要帮助其分析原因并做好调整方案。对新生要结合入学教育落实对专业认识、习惯养成、素质拓展和职业规划的全方位辅导。

(二)抓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骨干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带动作用。要进一步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的班级建设模式,积极主动开展有利于增强班级成员的班级归属感、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班级活动,打造具有凝聚力的班级文化,以优良班风促进学风建设。

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引导。坚持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制度,切实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完善辅导员听课和巡课制度,及时掌握学生出勤及课堂秩序情况。

(三)抓制度落实,规范日常行为

严格日常管理,规范学生行为,为学风建设提供基本保障。进一步严格晚点名制度和晚自习制度,针对晚归或夜不归宿、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玩手机、带早餐进教室等现象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学业警示教育,对学籍异动、厌学、沉迷网络及欠学分较多的学习困难学生要进行重点帮扶;对经常出现旷课等违纪现象的学生,要适时进行交心谈心、批评教育,在学生达到处分条件前给学生以充分的提醒和警示。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建立学生在校表现告知制度,形成学校、家庭合力育人的氛围。

(四)抓典型宣传,发挥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中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以各类评先评优和综合素质测评为契机,大力宣传学生集体和个人的先进典型和突出事迹,积极开展先进典型宣传、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发挥各类先进典型在学生成长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健全和完善学风建设的评价激励机制,学校将建立学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奖励制度,并将学风建设情况与学生评先评优及助学金评定挂钩。

(五)抓个体转化,加强帮扶成效

各学院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经济困难、心理问题、严重违纪等特殊学生群体的转化和帮扶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握他们的情况,给予他们适时的关爱和帮助,引导和教育他们正视困难,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勤奋学习。

(六)抓氛围营造,促进风气转变

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站、宣传窗、展板、黑板报、网络等宣传媒介,就学风建设展开讨论,宣传学习理念,营造学习氛围,在全校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充分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在网页上设立“学风建设”专栏。在教室内张贴激励格言,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开展“创优良学风,你我当先锋”的主题班会和签名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将学风建设落到实处。

(七)抓平台构建,提供发展空间

搭建素质发展平台,为学生个性成长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以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社团建设为基础,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各项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个性成长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平台。

(八)抓部门协同,形成合力效果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和改进学生优良学风建设。教师在学生的学风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之本。校园环境对学风具有潜移默化的培育作用。要加大校园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加强教学基础、学生科研、文化活动设施建设,确保图书资料、学生自习室和学生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进一步优化办学资源配臵,完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强化行政人员服务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校园学术文化环境,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归属感。

三、加强学风建设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1、时间:从 2013年10月28日至2013年11月3日。

2、主要目标:人人动员、人人了解、人人参与

3、重点工作:

(1)各学院应召开学生或学生干部大会,深入传达和学习会议精神和要求,统一动员和部署。

(2)各班级要召开主题班会,并针对本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实施方案。每个学生要根据自身实际,对照要求,全面剖析,合理制定目标和计划。

(3)各学院要充分利用网络、qq群、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媒介进行宣传。

(4)部署校园宣传工作,在校园主要教学区域以及生活区悬挂标语横幅。

(二)重点整顿阶段

1、时间:从2013年11月4日至2014年1月

2、主要目标:努力实现“四提高”即到课率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明显提高、遵规守纪明显提高和文明行为现象明显提高。

3、重点开展“十个一”工作:

(1)开展一系列专项治理工作。对学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严查缺勤、带早餐和穿拖鞋进教学区、课堂违纪律和考试作弊等方面问题。

(2)组建一支校纪督导队。组建校纪督导队,对校园内各种违纪和不文明现象进劝导和检查。

(3)落实一项听巡课制度。每位辅导员每周应到所带班级听课至少一次以上,每天应对所带班级上课情况进行巡查并认真填写听巡课登记表。

(4)举办一次典型宣传活动。组织部分优秀学生以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先进典型事迹宣传。

(5)健全一套家校联系措施。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学生在校情况告知制度。

(6)推行一项学风建设预警制度。对在学习、日常行为表现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可能出现留级或被纪律处分的学生提早进行告诫和教育,发给预警通知书。

(7)召开一场特殊问题专题会。召开特殊问题个体转化工作专题会议。

(8)填好一张周报表。实行学风建设情况周报制度,各学院应及时填写学风建设周报表并按时上报学工处。

(9)编辑一份学风建设简报。适时通报校院两级在学风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工作、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

(10)表扬一批学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制定学风建设奖惩

制度,开展“优良学风班集体和个人”创建活动,完善学分建设与各类评先评优、助学金评定挂钩制度。

(三)巩固提升阶段

1、时间: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

2、主要目标:努力实现“四增强”即学习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学生的文明素养明显增强和学生“三自” ( 即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水平明显增强高,逐步形成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1)认真总结学风建设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

(2)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并进行总结表彰。

(3)完善学风建设的各项制度,形成长效机制,长抓不懈。

四、加强学风建设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各学院应充分认识开展学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加强领导和监督,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周密部署,突出重点

学风建设既是一项常规工作,又是当前专项工作。做到既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又适当突出重点,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注重四个空间的建设,即课堂空间、宿舍空间、网络空间及课外空间。

(三)注重方式,有效切入

学风建设主体是学生,主观性强,原因多样,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在准确分析和判断基础上,认真研究各项具体措施,选准切入点。

(四)强化协同,及时沟通

学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全院各部门共同参与。各部门之间应及时通报情况,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五)适时总结,促进长效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全程参与。应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工作评估体系,适时召开学风建设工作研讨会,及时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提升工作水平。

学生工作部(处)2013年11月5日

上一篇:新时代领导者范文下一篇:新起点新跨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