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行政执法管理

2022-07-11

第一篇:农药行政执法管理

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以农药

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以农药、化肥、种子、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为重点,把投入品监管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重点采取六项措施强化源头治理。

一是加强高剧毒农药、鼠药、种衣剂管理。重点查处国家和自治区政府明令禁止销售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和“毒鼠强”等系列剧毒鼠药。对种衣剂存在假冒、伪造农药登记证号、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问题进行查处。

二是加强肥料管理。以复混肥、磷酸二铵、尿素和配方肥为主,重点检查是否有肥料登记证号,是否经过质监部门抽检,是否存在虚假标高有效含量现象,肥料包装、标识是否规范,是否有虚假宣传等行为。

三是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从年初开始,主要以玉米、大豆、向日葵、白瓜籽等种子检查为重点,突出种子质量抽查,严格审查种子生产、经营单位是否符合资质条件,生产经营档案是否健全,销售的种子是否达标,包装标签是否符合规定;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套购、倒卖种子的违法行为。

四是加强兽药及兽用生物制品管理。重点对假劣兽药和兽用生物制品,特别是对违禁兽药及未经GMP认证的兽药产品进行严格检查和清理,加强对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

口蹄疫疫苗等重大动物疫苗质量的监管,坚决打击生产、经营、使用禁用兽药的违法行为。

五是加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重点检查标签、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各项有效成份的化验含量及是否添加违禁药品等,对全市饲料经营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并依法对各饲料经营单位在经营过程中是否违规使用三聚氰胺等有害化学物质,进行了重点检查。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生产使用的蛋白质原料的跟踪检查。

六是加强生鲜乳品管理。加强对乳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和清理整顿了现有生鲜乳收购站。

从开展专项执法工作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执法车辆40台次。农牧业行政处罚案件立案49起,结案46起,还有3起案件正在调查取证中。通过对典型案件的查处,整顿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了农资经营行为,切实保护了农牧民的利益,保障了农牧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确保全市广大农牧民购买到放心的农资产品。

第二篇:农药管理

(发布日期:2004-12-9 0:59:24) 浏览人数: 408

72.《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的监督管理由哪个部门主管?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73.《四川省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哪些单位可以经营农药?

(1)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2)植物保护站;(3)土壤肥料站;(4)农业、林业技术推广机构;(5)森林病虫防治机构;(6)农药生产企业;(7)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单位。上述单位设立的农药经营网点。

74.经营农药是否申领农药经营许可证?由哪个部门核发?

是,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75.农药“三证”是什么?

农药三证指:农药登记证、准产证(号)、产品标准证(号)。除进口农药只有登记证外,农药三证必须齐全。

76.经营哪些农药是违法行为?

经营“三证”不全的农药;未经登记含有农药的化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假冒伪劣农药;包装上无标签,标签内容不全又无说明书或标签残缺不清的;超过保质期的报废农药;省农业厅明文禁止使用的农药,短斤少量农药。

77.对违法经营农药最高可处多少罚金?

10万元。

78.发现假冒伪劣农药应及时向哪些部门举报?

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监督局、工商局。

79.农药经营单位或经营网点的营业人员,应当向农药使用者说明哪些事项?

应当向农药使用者正确说明农药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不得误导农药使用者扩大农药的适用范围。

80.禁止经营哪些农药?

(一)包装上无标签的、标签内不齐全又无说明书作补充的或者标签残缺不清的;

(二)超过质量保证期限报废的;

(三)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禁止经营、使用的。

81.农药经营单位或网点进药时,应当向生产企业或供货单位验证哪些证件后方可进货?

应当向生产企业或供货单位索取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文件)复印件,与农药产品标签标明的内容核对无误,并经查验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可进货。

82.购买农药可否索要票据?

农药经营单位、网点及农药使用者购买农药时,有权向供货单位索取购货票据。

83.违法《四川省农药管理条例》,造成农药中毒、环境污染、药害等事故或其它经济损失的,应当如何处理?

受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向违法使用者、违法经营者或违法生产者索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4.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哪些农作物?

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并且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

85.哪些农药属于假农药?

(一)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或者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

(二)所含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与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不符的。

86.哪些农药属于劣质农药?

(一)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

(二)失去使用效能的;

(三)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份的。

87.生产、经营假农药、劣质农药的,将受哪些处罚?

有关部门将没收假农药、劣质农药,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支所得的,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农药登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8.可否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

使用农药应当注意保护环境、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种,严禁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

89.可否销售农药残留量超过标准的农副产品?

禁止销售农药残留量超过标准的农副产品。

第三篇:农药管理规定

Q/FR 2.2.12.7—2007

农药管理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药的选用、保管和使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复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辖区域的农药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982年6 月5 日国家农牧渔业部、卫生部颁发《农药安全使用规定》

1986年6月30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农药经营使用管理暂行规定》3管理职责

3.1小区管理部物业主管负责监管农药的选用、保管和使用。

3.2物业部负责在与绿化养护单位签订绿化外包合同中,明确对有关环境影响的要求。4管理程序

4.1农药管理的约定

4.1.1绿化保养合同应当明确规定农药的选用、保管和废弃物的管理。

4.1.2农药的选用应针对植物不同的病虫害,杜绝使用下列品种农药:

——剧毒的;

——残效期长及具强刺激气味的;

——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

4.1.3农药的保管需存放在带锁的箱柜内,容器需盖紧,标识清晰。

4.1.4农药使用后废弃的容器由供方负责收集,并投放入有毒有害垃圾箱内。

4.2农药使用

4.2.1作业前的告知

——小区管理部如需喷洒农药,绿化供方应当提前三天通知小区管理部物业管理员施药

时间、植物类别、范围地块等。

——物业主管以开告知方式,提前一天告知业主喷洒农药事宜,并尽量避开休息日或

大风、雨天进行作业。

4.2.2农药配制的监管

——喷洒作业前,物业管理员抽查农药的品种,确保满足4.1.2 的要求。

——物业主管监督操作人员根据施药对象的类别及数量,选择适合的农药品种、使用剂

量及稀释的倍数,进行有效配比,总量配制不过量。

4.2.3农药喷洒的监管

物业主管在农药喷洒中监管事项:

——操作人员应身穿工作服,戴好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操作人员应位于上风口,喷洒时尽量避开人群、动物等敏感的群体。——均匀喷洒农药,防止虫多处出现药害,药少处病虫未除。

4.2.4喷洒结结束后,物业主管督促操作人员清洗药桶、机器后再用清水冲洗机内部喷管几分钟,清洗容器用水应洒向绿地,用后空农药盛器,应投放入有毒有害垃圾箱内。。

4.3物业主管每月定期检查存放情况,检查施药器具,使其完好,防止渗漏。

4.4化肥使用,参照上述规定。

第四篇:2017农药管理新举措

2017农药管理新举措,有多少是你不知道的?!

2017年农药管理工作将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为契机,以服务现代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为导向,以完善配套规章制度、理顺农药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为抓手,以市场监督抽查、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低毒生物农药使用补贴、安全风险监控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农药行政审批改革,提高登记门槛,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农药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药的违法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1.登记准入。适应绿色发展要求,强化安全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农药登记的科学水平。

2.加快绿色防控产品登记。要修订《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对与食、药同源的生物农药,以及在国内外多年广泛使用没有发生风险的微生物农药、信息素、植物源农药要减免试验资料;对一些国内外普遍推广的天敌昆虫、杀虫灯、色板等制定免于登记清单(实行备案制);对新的植物源农药要针对其特点提出质量检测和登记资料要求。

3.完善风险分析制度。在农药登记和残留限量标准制定过程中,评估农药的毒理学和环境影响,都要以风险分析结果为依据。

根据风险监测评价结果,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乐果虽为中等毒性,但其代谢物分别为甲胺磷、克百威、氧乐果等高毒农药,在蔬菜上使用存在安全风险。硫丹、溴甲烷为高毒农药,对环境安全风险较大,已列入相关国际公约限期停止使用。下一步将依法对这5种农药采取禁限用管理措施。

4.加快小宗作物用药登记。要继续利用部门预留、残留标准制定等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地方有关部门支持,充分调动农药企业积极性,开展多种模式的联合试验、补助试验,借鉴扩作登记的做法,列出农药产品、作物、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剂量,经有关专家论证、评审委员会评审,农业部发布公告、实行统一登记,企业自愿申请标注,以解决小宗作物缺少合法农药问题。

5.市场监管。依法严把市场准入关,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努力构建新型农药市场监管体系。

6.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许可信息平台。要建立全国农药行政许可和信用记录数据库,实行全国农药有关许可证统一样式、统一编号,开发、使用统一的计算机联网打印证书软件,自动采集、传输、储存各级农业部门的发证信息,供社会各界随时查询。使信息采集与办公自动化相结合,行政审批信息公开与社会各界即时查询相结合。

7.继续搞好农药市场日常监管。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建立两个“黑名单”(问题企业、问题产品),组织开展例行抽查、重点抽查、专项抽查等方式。例行抽查要按照“双随机”原则,重点抽查和专项抽查要按照“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企业、问题产品。部、省、市、县都要明确抽查的重点企业名单和问题产品名单,专项抽查要突出当地市场上问题较为严重的某一类产品,抽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要组织各地执法人员深入农药经营门店,加强日常检查,让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让非法企业无市场空间。

8.创新开展高风险农药定点经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电子档案和追溯管理。要总结完善山东省高毒农药“四统

一、一定点、两确保”的做法和经验,探索建立重点产品指定具有专业服务条件和能力的经营者经营,实行进货、储藏、销售、使用一体化管理,封闭运行、专业服务,生产企业只能销售给具有相应经营许可证的指定经营者,使其他人买不到、接触不了高风险农药。这样,既可以使廉价、高效的高毒农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能避免用于自杀和投毒,趋利避害。

9.风险监控。建立可追溯电子信息体系,加强农药使用监管,努力提高农药残留管控水平。

10.加快建立农药电子追溯码监管制度。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规定,要探索建立农药等投入品电子追溯码监管制度。许多地方、一些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可追溯电子信息系统。如浙江省建设两个平台(经营单位基础数据库、商品基础数据库),已有87个市(县)3715家农资企业运用该系统。杜邦公司在上海的生产企业研发使用了三保险的可追溯条码信息。要加快修订《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药可追溯电子条码管理制度。

11.切实加强农药使用监管。加强鲜食农产品生产基地安全用药工作指导和监管,督促做好全生育期用药记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要强化农药使用记录的监管和追溯,严厉打击违规使用高毒、违禁农药行为,有效防控农药残留风险。

12.加快农药残留标准制定。按照农药残留标准制定计划,加快农药残留标准制修订,逐步实现新农药残留标准与登记同步,老农药残留标准加快拾遗补漏,争取完成每年1000项制标任务。

13.扩大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2017年在9个省(市)40多个县的蔬菜、水果、茶叶生产基地,实施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项目,建立农药残留控制技术示范区,探索补贴模式和有效机制。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扩大补贴范围。

14.改革发展。推进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企业去产能补短板,促进农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15.政策引导。利用登记资料要求、续展把关、生产许可条件、病虫绿色防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或政府采购项目等,引导农药企业削减老旧设备、低效高用量产品产能,加大高效、低毒、低用量农药研发推广力度,补上作物需求、种类变化、剂型创新的短板,优化产业结构。

16.示范带动。以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契机,农企合作,搞好农药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的联系对接,共建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集成示范包括病虫防治、农药减量增效综合技术模式,开展农药直供、技术集成全程服务,不仅降低销售成本,而且有利于展示产品、技术和扩展市场。2016年有1000多家农药企业与1.1万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7000个专业服务组织合作,共建了6900个示范基地,核心示范面积达5000多万亩,各地反映效果很好,要继续深入推进。

17.帮助转型。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扶持措施,支持和帮助没有研发能力的、经营同质化产品的农药企业转型为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业全程综合服务或全程病虫害防治服务。利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相关政策和机遇,支持帮助农药出口企业主动走出去,到其他国家办厂或兼并当地企业,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促进农药企业结构转型升级。

18.制度建设。推动农药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宣传培训和信息公开。

19.要制修订配套规章。根据新条例制度设计,组织起草《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等配套规章,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争取与新条例同步实施。各省也要着手研究农药生产许可、经营许可、登记初审、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实施细则。

20.推动农药管理体系建设。根据农药管理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建立健全农药行政管理体系、农药检定体系、执法监管体系,适应农药行政审批、技术服务、执法监管的需要。

21.加强宣传培训。利用多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农药管理法规制度宣传,要层层举办培训班,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增强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管理者法治意识。

22.强化信息公开。要建设农药基础数据平台,完善信息公开渠道,对农药行政审批和执法监管信息进行及时公开。要建立信息公开的长效机制,方便公众查询,及时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工作,积极应对可能引发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第五篇:农药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药登记行为,加强农药登记管理,保证农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的农药,应当取得农药登记。

未依法取得农药登记证的农药,按照假农药处理。

第三条

农业部负责全国农药登记管理工作,组织成立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制定农药登记评审规则。

农业部所属的负责农药检定工作的机构负责全国农药登记具体工作。

第四条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农业部门)负责受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登记申请,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提出初审意见。

省级农业部门负责农药检定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省级农药检定机构)协助做好农药登记具体工作。

第五条

农药登记应当遵循科学、公平、公正、高效和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

鼓励和支持登记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加快淘汰对农业、林业、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等风险高的农药。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七条

农药名称应当使用农药的中文通用名称或者简化中文通用名称,植物源农药名称可以用植物名称加提取物表示。直接使用的卫生用农药的名称用功能描述词语加剂型表示。

第八条

农药有效成分含量、剂型的设定应当符合提高质量、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制剂产品的配方应当科学、合理、方便使用。相同有效成分和剂型的单制剂产品,含量梯度不超过三个。混配制剂的有效成分不超过两种,除草剂、种子处理剂、信息素等有效成分不超过三种。有效成分和剂型相同的混配制剂,配比不超过三个,相同配比的总含量梯度不超过三个。不经稀释或者分散直接使用的低有效成分含量农药单独分类。有关具体要求,由农业部另行制定。

第九条

农业部根据农药助剂的毒性和危害性,适时公布和调整禁用、限用助剂名单及限量。

使用时需要添加指定助剂的,申请农药登记时,应当提交相应的试验资料。

第十条

农药产品的稀释倍数或者使用浓度,应当与施药技术相匹配。

第十一条

申请人提供的相关数据或者资料,应当能够满足风险评估的需要,产品与已登记产品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相当或者具有明显优势。 对申请登记产品进行审查,需要参考已登记产品风险评估结果时,遵循最大风险原则。

第十二条

申请人应当同时提交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三章 申请与受理

第十三条

申请人应当是农药生产企业、向中国出口农药的企业或者新农药研制者。

农药生产企业,是指已经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境内企业。向中国出口农药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是指将在境外生产的农药向中国出口的企业。新农药研制者,是指在我国境内研制开发新农药的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多个主体联合研制的新农药,应当明确其中一个主体作为申请人,并说明其他合作研制机构,以及相关试验样品同质性的证明材料。其他主体不得重复申请。

第十四条 境内申请人向所在地省级农业部门提出农药登记申请。境外企业向农业部提出农药登记申请。

第十五条

申请人应当提交产品化学、毒理学、药效、残留、环境影响等试验报告、风险评估报告、标签或者说明书样张、产品安全数据单、相关文献资料、申请表、申请人资质证明、资料真实性声明等申请资料。

农药登记申请资料应当真实、规范、完整、有效,具体要求由农业部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登记试验报告应当由农业部认定的登记试验单位出具,也可以由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签署互认协定的境外相关实验室出具;但药效、残留、环境影响等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试验以及中国特有生物物种的登记试验应当在中国境内完成。

第十七条 申请新农药登记的,应当同时提交新农药原药和新农药制剂登记申请,并提供农药标准品。

自新农药登记之日起六年内,其他申请人提交其自己所取得的或者新农药登记证持有人授权同意的数据申请登记的,按照新农药登记申请。

第十八条

农药登记证持有人独立拥有的符合登记资料要求的完整登记资料,可以授权其他申请人使用。

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转让农药登记资料的,由受让方凭双方的转让合同及符合登记资料要求的登记资料申请农药登记。

第十九条 农业部或者省级农业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资料,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不需要农药登记的,即时告知申请者不予受理;

(二)申请资料存在错误的,允许申请者当场更正;

(三)申请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者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者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资料的,予以受理。

第四章 审查与决定

第二十条

省级农业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资料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并报送农业部。初审不通过的,可以根据申请人意愿,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

农业部自受理申请或者收到省级农业部门报送的申请资料和初审意见后,应当在九个月内完成产品化学、毒理学、药效、残留、环境影响、标签样张等的技术审查工作,并将审查意见提交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

第二十二条

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在收到技术审查意见后,按照农药登记评审规则提出评审意见。

第二十三条

农药登记申请受理后,申请人可以撤回登记申请,并在补充完善相关资料后重新申请。

农业部根据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意见,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资料。

第二十四条

在登记审查和评审期间,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的种类以及其所依照的技术要求和审批程序,不因为其他申请人在此期间取得农药登记证而发生变化。

新农药获得批准后,已经受理的其他申请人的新农药登记申请,可以继续按照新农药登记审批程序予以审查和评审。其他申请人也可以撤回该申请,重新提出登记申请。 第二十五条

农业部自收到评审意见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条件的,核发农药登记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

农药登记证由农业部统一印制。

第五章 变更与延续

第二十七条

农药登记证有效期为五年。

第二十八条

农药登记证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药登记证持有人应当向农业部申请变更:

(一)改变农药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或者使用剂量的;

(二)改变农药有效成分以外组成成分的;

(三)改变产品毒性级别的;

(四)原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发生改变的;

(五)产品质量标准发生变化的;

(六)农业部规定的其他情形。

变更农药登记证持有人的,应当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向农业部申请换发农药登记证。

第二十九条

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农药或者向中国出口农药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九十日前申请延续。逾期未申请延续的,应当重新申请登记。

第三十条

申请变更或者延续的,由农药登记证持有人向农业部提出,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资料。 第三十一条

农业部应当在六个月内完成登记变更审查,形成审查意见,提交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并自收到评审意见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条件的,准予登记变更,登记证号及有效期不变;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二条

农业部对登记延续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延续的决定。审查中发现安全性、有效性出现隐患或者风险的,提交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

第六章 风险监测与评价

第三十三条 省级以上农业部门应当建立农药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组织农药检定机构、植保机构对已登记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评价。

第三十四条

监测内容包括农药对农业、林业、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组织开展评价:

(一)发生多起农作物药害事故的;

(二)靶标生物抗性大幅升高的;

(三)农产品农药残留多次超标的;

(四)出现多起对蜜蜂、鸟、鱼、蚕、虾、蟹等非靶标生物、天敌生物危害事件的;

(五)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等产生不利影响的;

(六)对农药使用者或者接触人群、畜禽等产生健康危害的。 省级农业部门应当及时将监测、评价结果报告农业部。 第三十五条

农药登记证持有人应当收集分析农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变化和产品召回、生产使用过程中事故发生等情况。

第三十六条

对登记十五年以上的农药品种,农业部根据生产使用和产业政策变化情况,组织开展周期性评价。

第三十七条

发现已登记农药对农业、林业、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有严重危害或者较大风险的,农业部应当组织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撤销或者变更相应农药登记证,必要时决定禁用或者限制使用并予以公告。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业部或者省级农业部门不予受理农药登记申请;已经受理的,不予批准:

(一)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或者规范性不符合要求;

(二)申请人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资格要求;

(三)申请人被列入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严重失信单位名单并限制其取得行政许可;

(四)申请登记农药属于国家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生产、经营、使用或者农业部依法不再新增登记的农药;

(五)登记试验不符合《农药管理条例》第九条第三款、第十条规定;

(六)应当不予受理或者批准的其他情形。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交虚假农药登记资料和试验样品的,一年内不受理其申请;已批准登记的,撤销农药登记证,三年内不受理其申请。被吊销农药登记证的,五年内不受理其申请。

第三十九条

对提交虚假资料和试验样品的,农业部将申请人的违法信息列入诚信档案,并予以公布。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业部注销农药登记证,并予以公布:

(一)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农药登记证持有人依法终止或者不具备农药登记申请人资格的;

(三)农药登记资料已经依法转让的;

(四)应当注销农药登记证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一条

农业部推进农药登记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行网上办理登记申请和受理,通过农业部网站或者发布农药登记公告,公布农药登记证核发、延续、变更、撤销、注销情况以及有关的农药产品质量标准号、残留限量规定、检验方法、经核准的标签等信息。

第四十二条 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农药登记评审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农业部将其从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除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提请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农业部、省级农业部门及其负责农药登记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科学、客观、公正地提出审查和评审意见,对申请人提交的登记资料和尚未公开的审查、评审结果、意见负有保密义务;与申请人或者其产品(资料)具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不得参与农药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十四条

农药登记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依法给予处分;自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农药登记工作。

第四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违反本办法规定情形的,有权向农业部或者省级农业部门举报。农业部或者省级农业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经查证属实,并对生产安全起到积极作用或者挽回损失较大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第八章 附

第四十六条 用于特色小宗作物的农药登记,实行群组化扩大使用范围登记管理,特色小宗作物的范围由农业部规定。

尚无登记农药可用的特色小宗作物或者新的有害生物,省级农业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采取临时用药措施,并报农业部备案。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新农药,是指含有的有效成分尚未在中国批准登记的农药,包括新农药原药(母药)和新农药制剂。

(二)原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的由有效成分及有关杂质组成的产品,必要时可加入少量的添加剂。

(三)母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的由有效成分及有关杂质组成的产品,可含有少量必需的添加剂和适当的稀释剂。

(四)制剂,是指由农药原药(母药)和适宜的助剂加工成的,或者由生物发酵、植物提取等方法加工而成的状态稳定的农药产品。

(五)助剂,是指除有效成分以外,任何被添加在农药产品中,本身不具有农药活性和有效成分功能,但能够或者有助于提高、改善农药产品理化性能的单一组分或者多个组分的物质。

第四十八条 仅供境外使用农药的登记管理由农业部另行规定。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2017年6月1日之前,已经取得的农药临时登记证到期不予延续;已经受理尚未作出审批决定的农药登记申请,按照《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办理。

上一篇:农业产业融合理论下一篇:农业项目立项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