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观念下法制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法制教育是培育高职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有效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有效性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法制观念下法制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法制观念下法制教育论文 篇1:

浅析中小企业利润操作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近年来它的每一步发展都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虽然这些年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其自身的某些特点仍然牵绊着它的进一步发展,其自身经营范围较小、资金的储备较少、信用等级较低等因素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不少中小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或者其他目的,常常运用一些专门的手段和方法,操作会计信息,非法调节企业利润,企业这种行为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有些手段甚至违反了法律法规,如果任其肆意发展下去,必定会导致我国市场经济的一片混乱,最终危害到国家的利益。

关键词:中小企业;利润操作;现状;原因及手段;对策

一、中小企业的现状

1.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不得不说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虽然有很多因素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增长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尽管他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且速度较慢,但是没有中小企业的市场经济是不健全的,因此国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给中小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其次,中小企业给我国增加了许多岗位。它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同时它对员工的要求较低,因此它能容纳大量劳动员工,解决了社会大部分人的生活问题,从而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然后,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得不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而企业发展的源泉是创新,所以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将创新的科技变为可以带来收益的生产力。最后,中小企业对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要求较低,所以它最接近基层百姓,而一个国家基层百姓是最多的,所以中小企业还起到了活跃市场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向引导着市场销售的发展方向,同时也避免了大企业对某个行业或领域的垄断。

2.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就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而言,我国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赶上了很好的机遇,宏观调控政策好,外部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体制制度的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给中小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我国现今经济发展平稳,提倡扩大消费,将发展方向向全国各地推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逐渐扩大,使得中小企业的市场变得更加宽广。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在相关法律法规,经济体系方面的不断完善,使得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处于安全有保障的环境中。当然,面临那么多的机遇肯定也会承担相应的挑战,在如此有利的发展条件下,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崛起,因此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而且在现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更新迅速,无疑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企业应考虑其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关注环境、资源、责任等问题,要想做到十全十美,必定会加大其成本,这样就会使得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渐降低。

二、中小企业利润操作原因

1.法律的空白或灵活性

中小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纳税人群体,其纳税意识的薄弱已经是总所周知的了,而导致这些的原因不是单一的。首先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会计人员对纳税没有强烈的意识,反而觉得纳税是一种负担。因此通常采取一些特殊方法少纳税或者不纳税,而在企业的招聘中,一些企业会特意招聘一些有这样“技能”的财务人员。然后,对于会计人员而言,其工作能力和法律知识不强或者惟命领导是从,这也会导致其进行利润操纵。最后,对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而言,现行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也会造成一些法律空白,没有做出明文规定,因此中小企业利用这样的空缺采取一些手段操作利润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要想提高中小企业的纳税意识还需要从各方面作出努力,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2.信息不对称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市场上买方和卖方掌握的信息是不相同的,获得有利信息的一方就会从自己的有利信息中获得利润。而且在经济市场中信息并不是全公开性的,因此对信息的掌握是很重要的,掌握了有利信息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操作利润达到中小企业预想的目的。中小企业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直接参与到会计信息使用和控制的全过程,而外部企业无法获得这些会计信息,致使会计信息不对称,这就为中小企业掩盖会计信息提供了机会和条件。税收作为国家获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在带给国家经济利益收入的同时,也使一部分人感到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由于税收制度的不完善,群众的纳税的认识浅薄,认为国家税收是不公平的。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成本的支出中税款占有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企业有意利用掌握的有利信息和税法的灵活性,知法犯法隐瞒自己企业的利润以此来规避税款,减少成本的份额,以此提高利润所得。

3.相关部门监督不力

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当然中小企业的发展目标也不例外。利润是考核一个企业领导者的重要指标,一些一味追求自己业绩的领导者便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法来操作利润,捞取经济利益。同时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一般都是规定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在部门检查之前就有意识的做好一些表面工作等待相关部门的检查,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只看到表面正常合理的想象,而没有发觉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問题。这与监督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较差,缺乏经验息息相关,甚至有的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故意在监督检查时隐瞒企业的真实情况。

三、中小企业利润操作常用的手段和方法

1.利用虚构经济业务、挂账处理操作利润

一些中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达不到利润目标,于是通过提前销售或赊账销售使收入提前计入本会计当期,或者直接通过虚构的经济业务来确认收入,以此来完成利润目标。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该处理的费用应立即计入当期会计损益,一些中小企业想提高业绩,于是采取挂账处理的方式降低成本费用,主要是通过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的挂账处理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2.通过收支期间的不明确调节利润

首先是通过记录虚假收入。对于企业已经出售的产品,但是商品的所有权、风险和报酬还没来得及转移给买方。这种情况下,客户很可能改变主意,企业就可能收不到货款,但是企业还是以此来确认收入,甚至还将预计可能发生的销售收入提前计入,将并非属于销售获得的收入计入当期收入等手段来操纵本期利润。其次是记录虚假成本和费用。企业将一些应该各期分摊的费用少计入或者直接不计入,以此来减少费用。还可能通过关联方之间进行资产重组、费用转嫁、虚构交易等方式故意操纵利润。

3.通过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来调节利润

通过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使用年限变更来调节利润。根据我国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使用的折旧方法分为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在开始使用固定资产时,将折旧方法从加速法改为直线法,会使得当期和以后各期固定资产折旧率有所下降,同时还会使得利润得到提升。所以中小企业选择通过对折旧方法的改变来调节利润。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很多,比如原值、残值、使用年限、折旧方法等,但是由于环境中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方面还有很多,使得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不能准确的估计,因此企业很轻易地利用这种手段对利润进行操纵。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关于谨慎性原则的相关规定,企业需要将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但是对这种预计发生的损失计提并没有统一的数据规定,而是由企业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来确定计提多少,采取何种方法计提,如果企业不正确运用,这也将成为企业进行会计利润操纵的一个途径。

四、遏制中小企业利润操作的对策

中小企业在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时,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没有找到正当的途径,于是选择了利润操作的行为,中小企业要想在经济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只能采取这一个办法吗?长久任其滋生蔓延不利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那又应该如何遏制中小企业利润操作这一行为呢?

1.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稳定

要想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稳定,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需要政府的牵头,做好相关工作。这些主要体现在需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以此来保护其权益不受到损害。同时应积极对公众进行观念更改,不能对所以中小企业存在反面意见,应该一视同仁,从根源上改变给中小企业带来的不公正待遇。

2.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在遏制中小企业利润操作中,国家首先应该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规,使企业在运营中有法可依,出现问题时有相关法律对其制裁。特别是对于以前有过会计造假行为的企业、个人、部门等,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對于使得投资者和债权人有所损失的,要制定相应的赔偿规定,使得会计人员会有所忌惮。

3.增强中小企业内部监督和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内部监督,它要求企业财务部门至少应该做到的一人一岗,而现今不少企业为节约成本,经常一个人做好几个人的工作,担任好几个职务,这就是所谓的一人多岗,甚至企业的财务人员还是管理人员的亲属,严重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因此企业内部应实行职务分离,账务分离等牵制措施。企业要做的不仅仅在这一个方面,更应该规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材料采购、领用、销售等方面建立一套规范体系,督促财务人员按照国家税收、财务有关规定正确计提拆旧和坏账准备。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1)定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开展教育活动,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是企业会计人员工作时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会计职业道德。它能引领会计人员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定期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很多会计人员没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所以很多会计人员一味听从领导的安排做一些违反会计法律的工作。所以必须阻止中小企业进行利润操作,因此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势在必行,因为这是使企业走向正轨的必经途径。使他们在接受工作的时候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减少盲目为领导违法工作的可能性。

(2)加强企业领导者的综合能力。企业的领导者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使企业的业绩在他的带领下有所提高,企业就能更好的发展,也就不存在为了业绩而使用利润操作的手段。企业领导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即使面临一些困难,企业也不会采用利润操作化解危机。

(3)防止会计人员收受贿赂。一些会计人员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合法的,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还是选择了帮助企业领导者玩弄手段进行利润操作。同时还要防止企业贿赂一些监督人员,迫使他们一起参与企业的利润操作。

参考文献:

[1]陈少华.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综合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李智胜.遏制企业操纵会计利润的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32).

[4]安华.中小企业利润操纵的手段及对策探讨[J].商业会计,2013(23).

作者简介:蒋为(1993.07- ),女,汉族,重庆,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

作者:蒋为

法制观念下法制教育论文 篇2:

和谐语境下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摘要:法制教育是培育高职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有效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有效性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和谐;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意义

高职学生的法制观念如何、法律素质怎样,将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然而,在当前高职教育中,法制教育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不强,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发展职业教育不相适应。而高职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研究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是指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形成正确的法律态度和法律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法制教育实效性本质上是法制教育活动结果与社会和个人需要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高低的判断,是法制教育活动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法制教育活动在实现既定教育目标上的程度及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符合教育者主观要求的真实度。

我国高职院校除开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或《法律基础》课程外,对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也进行了较多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是,我国的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没有把法学教育、普通高校法制教育、一般公民法制教育和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区分开来;没有认识到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更是职业教育,高职法制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形成正确的法律态度和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没有充分认识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的缺失,高职学生违法犯罪增多的现实。因此,应注意将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与实践性、应用型教育相结合,促进法制教育技能化;将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与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促进法制教育职业化,以提高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在和谐语境下重新审视我国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从分析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分析法学教育、普通高校法制教育、一般公民法制教育和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区别入手,提出了“和谐语境下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缺失”这一命题,注重研究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二、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1.法制教育是德育工作与法制教育和谐的需要

高职学生法制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校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现代高职院校德育已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内容、形式和对象上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由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到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要抓紧,一点放松不得。”因此,增强新阶段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使高职院校德育体现时代性,遵循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就不能不加强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

2.法制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必须体现法制教育的重要作用,厉行法治、惩治违法行为,实际上是对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弘扬。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就是说,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通过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树立起高职学生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促使他们依法规范自身环境行为,将有利于强化高职院校环境道德教育的效果,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法制教育对高职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社会法律现象和国家法律制度的根本看法,包括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观点、思想、态度和要求。公民法律意识是培植法治的重要土壤。历史积淀的“人治”观念根深蒂固、深入人心,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需要相当长时期的过程。只有从容易接受进步思想、即将成为建设国家主力军的当代高职学生入手,强化其法律意识,将之培养成知法、懂法、执法的公民,带动全社会。然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不仅要有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而且更要有全体社会成员法制观念的普遍增强。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社会成员的法制观念并非天赋,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才能树立和增强。高等学校所培养的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高层次建设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而且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寄托着中国法治之路的希望。可以说,高职学生的法制观念如何、法律素质怎样,将直接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加强当代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全体社会成员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潮,而且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具有深远的意义。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高职学生进行法制思想教育。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影响下,人们传统观念里根深蒂固的人治思想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根本没有民主的法治思想存在。民主的法制思想不可能自发地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树立现代的民主法制观念。所以对高职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4.加强法制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集中体现在高科技与人才竞争。高职院校是高科技人才的培训基地,所以说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将归结为教育的竞争。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仅仅靠具有某一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已无法解决,而是大量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树立起全面的素质教育观。因此,高职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从而完善其知识结构,不仅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而且也是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树立起全面素质教育观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高职学生犯罪明显增多,特别是高智能犯罪更为显著,高职学生一旦私欲膨胀作怪,将所学知识与能力用于犯罪,则其罪过的主观恶性也就比一般犯罪者更为恶劣与严重。高职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这就说明作为一个社会人生活中是不可能离开法律的,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把法律素质作为自己成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来要求自己。而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靠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途径来实现的,所以,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5.加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众所周知,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在现代社会人们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接受法制教育,从而培养现代法律素质。高等学校的教育如果缺少了法制教育的内容,所培养的学生缺少法律意识,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就难免会出现恶性循环现象,进而影响到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形成法律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对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社会具有深刻的意义。所以,对高职院校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法制教育十分紧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胡俊文.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缺失与提升途径研究[J].社科纵横,2008,(5).

[2]邱伟光.围绕和谐目标创新学校德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

[3]张永华.以学生权利为本位规范高职院校学生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4,(8).

[4]赵云芬.论当代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4,(12).

[5]鲍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5,(6):53-54.

作者:张梅姿

法制观念下法制教育论文 篇3: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浅析

摘要:依法治国,成为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治理国家的重要主张和战略方针。这充分表明,中国将在民主与法制的历史上迈出新的步伐。因此,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的法制观念,增强公民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艰巨任务,也是实现依法治国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安宁,对于现代化建设的速度與成败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作用。本文仅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方面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以下浅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法制教育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加强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

1.1 加强法制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条件

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律和根据法律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才有可能在国家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各项事业依照已经制定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制度办事;才能在全社会建立起法律秩序,形成法制环境;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然而,要创造依法治国、依法办事和法制观念,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入普及法律常识,对全体人民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

实现依法治国,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十六个字的精神实质是强调公民要普遍守法,依法办事。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法制观念,进而促使人民群众(包括青年学生)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正确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应尽义务,主动协助维护法律的尊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对象是青年人,是我国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和希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该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法律意识的公民。因此,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加强法制教育,对实现依法治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1.2 加强法制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环节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是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法律素质的高低,对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重大,也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在我国各种违法犯罪人员中,青年学生所占比例在逐年上升。这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更应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职校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一是因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经过初中学习考核,成绩优秀、素质优良的学生大多升入了高中学习。相对来说,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整体综合素质要差些。加之,近年来,随着职教改革,面向市场,招生不再须考试、政审,使部分思想素质较差、文化水平低、染有不良习气的学生进入到职教校园。如果不对他们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而是看之任之,听之任之,恶习蔓延,将严重影响职校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校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其后患更无穷;二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律意识是各行业从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增强法纪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毕业求职以及将来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企业要依法从事生产经营。各行业各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是要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职业学校必须培养出有较好的整体素质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而法律素质又是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那些法律素质差,不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甚至违法乱纪的人,是难以谋到职业的。职校生毕业后,无论从事哪样技术工作,都必须自觉守法,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前提。因为只有知法守法,才能忠于职守,对工作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做出出色的成绩;只有知法守法,才能使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避免渎职现象和责任事故。如果不学法、不知法、不守法,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三资企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管理、经营方法都较先进,对人才的法律素质的要求很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扩大,行政管理制度、企业制度、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方法都将逐步与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接轨,对人才的法律素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和发展趋势面前,职校生急待于加强法制教育,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守法意识,否则将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加强法制教育是职校生成为“四有”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

2、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和新的社会现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思想并不很稳定,法制教育尚存有薄弱环节和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学校对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轻德、重技能培训轻法纪教育。由于学校在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上存在差距和误区,致使学校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守法表现呈现出如下状况:据对近几年来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守法表现等方面的初步调查分析。法制观念较强,能自觉遵纪守法的学生约占10%左右;有一定法制观念,基本能遵纪守法的学生约占58%左右;法律意识淡薄,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学生占32%左右,其主要表现为: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存在强行索要他人钱物的现象,极个别的有偷窃财物行为,参与赌博和变相赌博,偷看淫秽书刊、影像,甚至个别学生在校期间即发生性行为、早孕现象,以及非法私自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2.2 法制教育的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有的学校在教学中安排了极少课时的法制教育课,且又多在读法律条文,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的具体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致使法制教育的效果很不理想。

2.3 受社会的影响,学生自身“重能轻德、轻法”思想严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职校生在中、小学接受法律知识教育甚少,因为社会普遍存在重能力、重技术,致富心强烈。现今的招工单位很少进行法律知识要求和德才兼备的全面考查。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后,也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对学校的法律教育主观上重视不够,不投入和不关注,认为对以后的就业和人生影响不重要,忽略法律素质的提高,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贫乏。

2.4 学生易受不良社会风气及影视作品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中某些负面效应日渐显露,西方一些腐朽没落的东西渗入中国。尚处在未成年的职校生辨别能力差,抵抗能力弱,面对社会环境中的诸多不良风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别地方黑恶势力猖獗等等现象,同时学校对学生课余管理放松,文化娱乐活动单一,使他们容易接受负面影响和被传染不良习气。

因此,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重任,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认真探索法制教育的新特点。只要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就一定能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才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一批又一批具有专业技能高、法律意识强、道德修养好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作者:陈蓉

上一篇: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论文下一篇:办学模式与继续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