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

2022-05-1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针对现阶段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探讨、分析形成学校严格管理、政府严密监督、企业积极配合、毕业实习同毕业设计紧密联系的毕业实习模式,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增加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优势。

第一篇: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

如何落“实”民办高校安全工程毕业实习

【摘要】为把安全工程毕业实习落到“实”处,文章首先提出了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二者合二为一、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次,提高对毕业实习的重视,多渠道落实毕业实习,加强校企合作;再次,加强指导教师负责制的全过程管理;最后,加强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这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安全工程;毕业实习;实习效果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6zjjh032);安徽新华学院校级质量工程“安全工程教学团队”(2015jxtdx01);安徽新华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工业通风与防尘”(2016jpkcx17)。

一、引言

要想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技能。虽然各高校已根据社会、市场需求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调整,增加了大量实践活动,但高校的这种实践教育和技能培养通常局限于校内的模拟性实践体验,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毕业实习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环节性欠缺,通过专业实战演练,能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尤其是学生,应该重视毕业实习,将毕业实习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和实习资源有限成为高校毕业生进行毕业实习时面临的突出矛盾。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单位对民办高校有一些认知偏见,认定民办高校的毕业生素质较差,直接导致民办高校学生的毕业实习处于更不利的地位。这就导致一系列问题:单位不愿接收,实习地点难以保证,实习教师及学生不重视等。因此,实习质量难以保证,进而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这与教育部提高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如何脚踏实地地落 “实”毕业实习,提高毕业实习教学效果,成为各高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在第7学期第15-18周安排四周毕业实习,以学生自己联系企业或单位分散实习为主,教师或学院推荐实习单位为辅,并安排1-2名指导教师负责过程控制和结果考核。

(一)对实习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

民办高校缺乏政府的财政补贴,加上对毕业实习存在投入多效果不明显的错误认识,在联系实习单位和经费投入上不够重视。现实情况往往是教师动用个人关系出面联系实习单位,加上年轻教师居多,社会人脉关系薄弱,能联系到的实习单位极为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大多学生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实习单位往往出于安全考虑,将接收实习学生当成额外负担。即使有些企业同意学生实习,但具体负责指导的部门和个人缺乏积极性,不愿意指导学生或敷衍了事。很多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认为毕业实习仅仅是获得一纸鉴定,作为拿毕业证的必要条件,以逃避、应付对待。部分学生嫌弃实习工地条件,实习主动性难以调动;部分学生忙于考研或公务员等职业考试,甚至考驾照等;个别学生随便找个与专业不相干的实习单位盖个章,抄一些公开资料,拍一些生产照片,应付差事,实习效果可想而知。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均不重视,直接造成了毕业实习的形式化。

(二)毕业实习方式多样,管理困难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实习方式日趋多样化,实习岗位地域、项目分散,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却给管理带来了难题。民办高校师资普遍紧缺,分派的指导教师相对较少,目前一个班(30-50人)一般只有一名教师负责,而学生实习地点又比较分散。据以往的统计,我校安全工程毕业生将近70%在合肥市以外,1/3在省外各地,大部分学生都在校外,加上校内的工作,指导教师也脱不开身现场跟踪,只能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联系,指导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接收学生分散实习的单位对学校实习要求不清楚,对实习学生基本上处于放任管理状态,或者仅当作廉价劳动力来用。所以,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出现断层甚至真空,毕业实习走过场或蒙混过关的现象经常发生,直接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

(三)实习考核制度不完善

缺乏科学合理的毕业实习考核制度,分散实习的效果就是模糊的。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来自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和兴趣,另一方面来自外界的压力。考核便是主要的外界压力。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教学的考核往往比较重视,对毕业实习的考核往往采用考查的形式进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考查的课程在思想上自然地进行了放松,实习考核往往是一篇实习报告,并不能从实质上考核出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提高的水平与能力,也无法反映出该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而学生实习所在的企业,对学生实习期间表现最熟悉的主体,并不负责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毕业实习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毕业实习的质量大打折扣。

三、提高毕业实习效果的措施

(一)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二者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将二者进行人为的分割不符合教育的规律,必须建立起二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1.学校可将目前的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进行,使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相对较长的整体时间段,统称为“毕业实践”。毕业实习根据毕业设计(论文)需要进行。学生可以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针对性地聯系实习单位,实习期间根据实际工作,结合指导教师意见,选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来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选题的周期可以适当延长,自第7学期最后4周到第8学期前2周,中间跨一个寒假,一个多月的时间,学生对选题有较大的灵活性,思考更慎重,也避开了找工作或考研的关键节点。

2.整个毕业实践环节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按目前学校的要求,每名指导教师指导不超过8位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一起考核。这样既方便了指导教师直接联系实习单位及后期的管理,解决了分散实习管理难的问题,也保证了最终毕业实践环节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习效果必然提高。

事实证明,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和毕业实习内容相得益彰,可以让学生深入到生产实际,及时发现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料与实验设备,切实为企业解决难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力结合,并深刻认识到所学专业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二)多渠道落实毕业实习,加强校企合作

1.针对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形式解决:(1)通过共建实习基地或与实习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策略建设校内实践基地;(2)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进行模拟实习,弥补现场实习的不足,如仿真系统、工程运行演示系统和多媒体实习软件等;(3)学校、教师可以将现场拍摄的第一手资料或现场案例运用现代信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发制作成毕业实习专用课件,增强实用性和针对性,使毕业生“走出去”前准备更充足。

2.将产学研合作与毕业实习相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形式有以下几种:(1)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可对校外相关企业进行安全工程专业的需求调查,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将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引入应用型人才培养;(2)学校可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师生进行报告或短期培训;(3)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院系领导和教师经常到有毕业生的相关企业走访,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听取企业的用人要求。通过走访和交流,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已与安徽路桥公司、合肥建工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除每年招聘大量毕业生外,还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3.通过会议、论坛等形式加强与行业协会如安全生产协会、安全标准化协会等组织单位的沟通与联系,拓宽学生的毕业实习渠道,增加学生到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的实习机会。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能够切实提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效果,能以用人单位需求为目标,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办学过程,是培养应用型、具有创新精神的“零适应期”人才的理想途径。

(三)加强对学生毕业实习的前期指导

在毕业实习前,即在毕业前一年10-11月份,要进行毕业实习动员系列活动,院系领导要重点进行安全、专业技术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安全方面,召开安全教育大会,观看施工安全教育视频,联合辅导员重点提醒学生注意人身、财产安全。专业技术方面,为便于与后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较好的契合,学校可将对应的指导教师及联系方式、实习目的、实习任务和注意事项以电子版形式发给各位学生,以确保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联系。指导教师应明确学生在毕业实习中需要学什么,强调与专业知识结合的关键点,为后期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人际关系方面,指导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岗位角色定位培养。以建筑施工现场为例,让学生熟悉建设、施工各方关系,如何在工作中学会做人和与人相处,如何尽快适应社会。

(四)加强过程管理,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

对于分散实习的管理和考核,指导教师是第一责任人,尤其是校内指导教师。如果校内指导教师缺乏必备的责任心,毕业实习很可能成为“放羊”式的懒散实习。一方面,学校领导层通过会议或活动等形式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保证实习指导时间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制度要求校内指导教师加强与实习单位及实习学生本人的联系,建立毕业实习检查指导小组,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抽查。学生实习期间,指导教师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定期对实习学生的工作内容、实习表现、毕业设计(论文)进展等事项进行沟通。通过此举,学生也能感觉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怀,体现了人文精神。应当注意的是,指导教师不能仅仅坐等学生反映和汇报实习情况,更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

为此,安全工程专业进行毕业实习时,额外要求实习单位指定一名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由校内外两位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指导任务,二者保持随时联系,相互沟通,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会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可通过与单位兼职指导教师电话沟通或面谈等检查实习内容和过程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需资料、案例等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五)加强对毕业实习的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毕业实习结束后,院(系)召开由学生、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单位技术人员参加的毕业实习总结会,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校内指导教师的沟通情况、实习单位兼职指导教师的反馈情况对学生毕业实习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实习单位鉴定(包括态度、纪律、业绩等)、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校内指导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实习中面临的主要工作、问题、解决方法和收获体会等进行考核等级评定,具体考核指标及所占比例见图1。通过实习总结,达到了实习毕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目的,也为院(系)和指导教师对下一届实习工作提供了改进思路和注意事项。

图1 毕业实习考核评价指标

四、结语

通过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紧密结合,能够避免以往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过多的形式和过场现象,真正实现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初衷。通过提高对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多渠道落实毕业实习,为实习基地的建立和产学研合作拓展了思路;在毕业实习前期指导和过程管理中,以校内指导教师为抓手,增强了校企、师生、教师和技术人员的互动性,便于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最后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使学生最终的考核更合理,也间接推动学生认真对待毕业实习。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与我校合作的安徽路桥、合肥建工等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特别提出对我校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赞赏。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指导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0(04):91-92.

[2]蒋亮,李涌泉,刘贵群,等.基于校企联合的工科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山东化工,2016,45(01):94-96.

[3]陈刚,陈春梅.高职建筑施工类专业毕业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10(07):114-116.

[4]李建,熊国华.毕业设计及实习的整合与改革研究[J].华東交通大学学报,2005,22 (B12):85-86,93.

[5]周英,陈惠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学生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探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9,23(06):24-26.

[6]李艳玲,毕作庆.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1):108-110.

[7]陈振斌,张建珍.交通运输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革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9(03):131-134.

[8]李孟.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质量控制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9):134-135.

作者:李改 杨坦 蒋亚龙

第二篇: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探析

摘要:针对现阶段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探讨、分析形成学校严格管理、政府严密监督、企业积极配合、毕业实习同毕业设计紧密联系的毕业实习模式,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增加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安全工程;毕业实习;实习模式

作者简介:李祥春(1979-),男,内蒙古阿荣旗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学院,讲师;毛燕军(1987-),男,河南焦作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83)

毕业实习作为理工科院校本科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继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然而,由于受到学科自身的专业设定、教学方法、学生个人观念、学校管理、企业参与程度以及政府监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暴露出来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实习的质量和效果也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改善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实习现状,提高实习质量,完善毕业实习模式,对促进安全工程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毕业实习存在的各方面问题

1.学生消极对待、敷衍了事、准备不足

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实习意识淡薄,思想上忽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将毕业实习当做负担而应付教师、学校,甚至通过弄虚作假等蒙蔽教师、学校。[2]另外,当学生从校园进入实习单位后,往往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该单位的企业文化以及生产、组织概况等,而学生又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这将造成其在实习初期的盲从,不能系统地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践中迅速得到运用和升华。

2.学校管理流于形式、资金短缺、亟待规范

(1)随着安全工程专业就业面日趋广泛,学校很难根据学生多元化的就业去向安排实习单位。部分高校索性就不考虑有特殊工作去向的学生的实习情况,让学生自行解决;加之实习带队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导致学生慢慢淡化了实习意识。

(2)毕业实习往往临近毕业,正值毕业生面临考研、考公务员、求职等多种抉择之际,[3]对未来道路的不同选择也增加了统一安排毕业实习时间的难度;甚至部分学生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自由时间,干脆放弃参加毕业实习的机会。

(3)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向企业所缴纳的实习费用也无疑加重了学校的财政负担。[4]为了平衡上述矛盾,学校在选择实习单位时会有所偏向,并非将实习质量放在第一位,最终导致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另外,目前高校对毕业实习的管理规范还没有很好地落实,实习中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不够灵活有效,不能有效地约束学生完成毕业实习,不利于形成长效的实习考评机制。

3.实习单位推三阻四、顾虑重重

以矿类安全工程专业为例,煤矿上的很多地质资料和生产、开拓布局设计都被视作内部机密资料保管,不愿向学生公开,使学生很难真正了解一个完整的矿井的生产布局和运行概况。再加上实习生纪律涣散,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增加了难度,顾虑到实习生的安全问题,大多数企业往往会拒绝安排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实习。

4.实习的广度狭小、深度不足

目前高校的实习方式大多为集中实习模式,这就使得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或者面临就业时可供选择的空间狭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多层次、差异化的就业需求。尤其对于高危行业而言,实习生的中途介入,迫使企事业高层对企业的生产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却又不能长时间承受这种非常态的生产状况,企业就会提出相应措施,比如压缩学生的实习时间、限制活动范围等,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实习的自由度和主观能动性,削弱了毕业实习的效果。

二、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改革毕业实习的教学方案

(1)积极动员,树立正确的实习观。目前高校通常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来组织毕业实习,而这种传统的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不能引起学生的警惕性,而且安排过于笼统,不能满足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需要。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校可以将实习的详细流程和注意事项,根据不同的实习单位、实习目的、实习任务等,合理打印成册,分发到学生手中,便于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自身的实习时间,以免盲目跟从。与此同时,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互动,讨论实习的方式、方法,实习的管理过程,并可建立反馈机制等。这样既可以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激发学生对毕业实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以积极主动、高度重视的心态认真来对待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

(2)由集中安排的方式转变为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5]传统的集中统一方式可以省去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等,但其弊端也不容小觑: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多,实习效果差。现阶段集中、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日益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根据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实习方式,这样既可以减小企业的管理难度,又便于学生深入了解部门内的工作流程,进而对整个企业的生产概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3)合理安排实习时间。由于实习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往往会打乱学生的学习计划,例如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的复习准备,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三心二意、不能高质、高效的完成实习。鉴于这种情况,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安排实习进程,在暑假和寒假期间提前有序地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6]在时间上保证实习的长效性,在过程上保证实习的分步性和合理性。

2.规范和完善毕业实习管理制度

(1)建立校、院、系、带队教师四级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应重视大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健全相关的实习管理制度,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实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学院相关领导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明确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安排有责任心、理论知识扎实且富有现场经验的教师带领学生实习,譬如可以是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带队,这样既有利于为学生解答各种现场疑问,又有利于锻炼学校的青年教师,充实学校的教师队伍。此外,青年教师更容易融入到学生中,能及时获取实习中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保障实习的进度和高效性。

(2)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管理模式。[7]工作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意外状况的突发性与不确定性,比如采煤工作中所遇的各类突发状况,往往需要矿上的技术人员来解答,针对这种现象,校方可以事先与企业沟通好,或者制定相关协议,请求给予帮助。学生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向企业的技术人员或相关领导请教。通过这种有效的引导,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地理解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尽早地融入相应的社会工作环境之中。

(3)健全实习反馈机制、量化实习考核制度。基于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轻视以及毕业实习在本科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对大学生的毕业实习过程实行量化式管理。量化式考核制度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由学校制定实习过程中的“量化考核表”;二是合理分配实习成绩在毕业设计中的权重。[8]“量化考核表”的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品德态度、遵纪情况、团队合作、勤学好问、安全意识、合理化意见、实习记录等多方面,相关专业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添加具体的指标作为补充。认真做好实习生实习成绩的反馈,建立企业、带队教师双向反馈机制。[9]带队教师应该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实习情况,在实习结束后结合学生所做的实习报告和企业相关领导、负责人对学生所做出的详细评价,给学生一个相对客观的成绩,来反映个人毕业实习的完成情况。

在实习结束后,实习报告成绩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反映到实习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中。可以根据学校或者专业的情况适当加大其在毕业设计成绩中的权重,这样不仅可以变相的督促学生认真的完成毕业实习,保证了实习的质量,也可以在实习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之间得到一个很好的权重比例,以达到双赢模式。另外,带队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及时做出总结,并且在第一时间反馈到学校和学院,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

3.扩大毕业实习的广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安全学科是一个涉及科学技术范畴、工程应用领域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涵盖了社会文化、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土木、矿业、交通、机电、食品、医药、航空等各个学科领域。但是,最初的安全工程却是以矿业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毕业生实习大多以煤矿为基地,少数人选择其他行业作为实习单位,大部分学生被统一安排到煤矿进行毕业实习,这样就遏制了学生兴趣的多样性发展,同时也限制了安全学科的综合性发展。因此,高校应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拓展实习生的实习选择渠道,同多行业企事业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实习面的广度,以满足不同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自主选择,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拓宽毕业实习的广度和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无法满足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使学生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必须合理规划和建设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基地。[10]

首先,必须建立满足多方位需求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涵盖安全工程的不同领域,如安全管理、交通安全、消防、建筑安全、机械制造以及钢铁冶金等。其次,建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长效机制。目前大多数实习基地都是靠个人的关系建立起来的,无法保证其长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必须通过学校和政府的相关辅助积极拓展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且签订相关的协议来保障学校与基地的长期稳定的合作。这样在为学生提供实习保障的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为企业培训骨干领导和精英人才,力争达到双赢的互利模式。最后,要保障实习基地充足的经费来源,学校在自己提供部分经费的基础上,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这样既可以减少学校的财政压力,又保障了毕业实习的高质高效进行。

三、结语

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一批具有独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实习在此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科阶段安全工程教育的培养计划,高校必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完善,力争形成学校严格管理、政府严密监督、企业积极配合、实习与毕业紧密联系的最佳毕业实习模式,保证毕业实习的质量和效率,为毕业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或者再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克权,陈英俊,钱灿荣.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3):119-122.

[2]邓崎凡.大学生毕业实习造假的背后[N].工人日报,2011-12-04.

[3]徐德明.大学生毕业实习缘何成“鸡肋”[N].天津教育报,2010-03-02.

[4]龚建龙.结合专业进行毕业实习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11):104-105.

[5]李国峰,李云龙,张志刚.试论高校毕业实习的教学与改革[J].长沙大学学报,2007,3(21):91-92.

[6]付建民,陈国明.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探讨与实践[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7(6):38.

[7]袁玲,邓晓燕.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讨实室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8):375-376.

[8]戴广龙,张国玖,王伯顺.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2,12(4):110.

[9]赵晓姣,张乃禄.西安石油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学术论坛,2009,8(20):211.

[10]徐晓虎,许开立,郑欣.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实践探讨[A].第24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236-238.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李祥春?毛燕军?陈金伟?赵鹏飞

第三篇: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研究

【摘 要】针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八所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并以有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有毕业设计经历的毕业生为主要对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问卷,深入研究现行成绩评定机制的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实际应用表明改革措施对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本科生 毕业设计 成绩评定机制 校外盲审 弹性末位淘汰

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2014YB52;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55。

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是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评定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因此,如何确保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为例,目前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环节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如部分指导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盲目打高分,评分团队的评分比重不合理等都可能会使成绩评定缺少客观公正性。研究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改革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成绩评定机制,对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合理性进行研究的比较多。如许天昊、王宇等[1]针对本科毕业设计审阅成绩和评阅成绩普遍高于答辩成绩的问题,提出了调整系数法,并给出了调整系数公式,有效地控制了各项成绩之间的偏差;李瑞兰[2]针对各评分团队不合理的评分比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部分的成绩比例,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随意性、片面性等缺点;于英华[3]通过模糊数学理论进行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确定最终成绩,减少了传统成绩评定的不公平性。但是毕业设计全面系统的成绩评定机制研究相对较少。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的调查研究

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

各大高校都有几乎不同的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通过选择与本科教学质量较好的高校进行标准对比,有利于从管理规定上改善成绩评定方案。表1即为部分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情况。通过表1可以看出,高校的评分团队都是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组成,但是其评分比重略有不同,各学院视情况自定,其中武汉大学明确限制答辩小组的评分比重不低于30%。成绩等级分为11级(A+ ~ F)和 5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以及采用百分制的高校分别为两所,还有一所高校不限制,由各学院定。

2.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问卷的主要对象是有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有毕业设计经历的本科毕业生,其次是本科在校生。反馈的有效问卷共计110份,其中教师占16.36%,本科毕业生占66.36%,在校生占17.27%,如图1所示。对于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如图2所示,61.11%的教师认为指导教师给自己学生评分偏高,不够客观。由此可知,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的改革是具有广泛意义的。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改革措施

1.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

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由表1对比可知,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采用百分制,吉林大学、中山大学采用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调查问卷发现,54.55%的人认为应该采用5个或以下的等级,29.09%的人认为应该采用百分制,如图3所示。

百分制和五级制各有利弊,唐炳聚[4]通过调研发现百分制过于精确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并认为五级制有意模糊了同一等级之间的差距,这在多项成绩综合汇总的时候,误差比较大,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考虑到百分制与五级制的不足可以相互弥补,成绩评定可以实行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评阅教师、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在初步评审毕业设计的时候,以百分制的形式给定成绩,再结合相应的权重计算最终成绩,最后在成绩汇总和录入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系统或工具将最终的百分制成绩转换成五级制成绩。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避免了成绩过于精确带来的负效应,也保证了同一级别的误差最小化。

综合以上研究和安全工程专业实际情况,毕业设计成绩由中期答辩评分、评阅教师评分、指导教师评分和答辩委员会评分等四部分组成,相应的权重分别为10%、20%、30%和40%,并科学合理地设计了具体的评分细则,如表2所示。

2.实行弹性末位淘汰制

所谓弹性末位淘汰制,就是在末位淘汰制的基础上,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人文关怀而设定的有效机制,使末位淘汰制具有一定的“弹性”,达到最好的效果。

调查问卷显示,60%的人认为如果毕业设计通过率为100%,那么下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会降低,如图4所示;77.27%的人认为毕业设计的不通过率可以设置为1%-5%,如图5所示。由此可见,实行末位淘汰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末位淘汰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本科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但许多学者认为末位淘汰制体现出的“强制行为”不适合教育管理,毕竟当下的高等教育属于大众教育,不同于体育竞技比赛。为避免末位淘汰制的缺点,保留其优点,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机制改革中实行弹性末位淘汰制。

弹性末位淘汰制主要体现在保证成绩评定的公平性和严肃性的前提下增加质量较高毕业设计的通过率,如二次答辩中不通过的学生如果对最终成绩有异议,可以向教授委员会申请再次评定,如果教授委员会评审,认为达到毕业要求,则可以通过。教授委员会的设立,旨在从毕业设计的质量上决定在二次答辩中不通过的学生是否延期毕业。教授委员会是弹性末位淘汰制最终的直接决策机构。弹性末位淘汰制能够大大降低质量较好的毕业设计因确定的淘汰比例而被淘汰的可能性。

结合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情况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从成绩评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的角度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改革后的流程如图6所示。毕业设计在评审之前,按随机抽取5%进行校外盲审,没有被抽中的毕业设计执行校内评审。校内评审遵循先评阅教师后指导教师的原则进行评分(若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评分差值大于15分,则指导教师需提交书面说明),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评审都通过的所有毕业设计都要参加一次答辩,一次答辩的不通过率至少为专业总人数的5%。一次答辩通过的学生顺利毕业,未通过的学生与评审未通过的学生一起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的不合格率为参加二次答辩总人数的20%。二次答辩通过的学生可以顺利毕业,二次答辩不通过的学生拥有申请教授委员会讨论的权利,一旦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学生仍然可以顺利毕业,否则延期毕业。

结论

1.成绩考核实行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避免了成绩过于精确带来的负效应,也保证了同一级别的误差最小化,并科学合理设计了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绩组成部分及相应的权重,制定了可操作性的评分细则。

2.弹性末位淘汰制是在末位淘汰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制定相应的成绩评定机制,可以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并降低成绩评定中的误判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许天昊、王宇、姚婷珍等:《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问题及解决方法》,《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5期,第10-11页。

[2]李瑞兰:《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应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2期,第156-158页。

[3]于英华:《毕业设计成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327-329页。

[4]唐炳聚:《“五分制”与“百分制”的思考》,《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155-158页。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安全学院 江苏徐州

作者:魏连江 方宗武 赵才智

上一篇:中西消费观差异论文下一篇: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