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中英对照

2022-07-11

第一篇:欧债危机中英对照

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

小谈“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致使美国陷入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继而,受美元体制的影响,全国大多数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且许多国家外汇储备以美元计量。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美元动荡,迅速波及整个世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从危机最初爆发的原因来看,是由于美国人的超前消费行为以及一些企业为增加消费量而采取的一些鼓励措施导致许多没钱的人却大肆借贷买房买车,使经济出现了虚假繁荣,到最后,人们债台高筑,还贷不起,影响银行资金周转甚至破产。政府为救市大量印钞,致使市场流通货币量大大加大,美元贬值,物价上涨,进而通过汇率及贸易、外储等因素将危机转嫁,蔓延到世界。这些只是从那个表面上看到的,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引起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产与资本日益社会化,而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却使生产资料和成果越来越为部分资本家占有,同时,资本的逐利性使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肆虐,希腊政府为帮助其银行部门安然度过危机承诺提供一笔大额资金,到09年,希腊政府突然宣布政府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已远超欧盟规定的上限,情急之下,希腊政府主要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来解决当下的债务问题。由于希腊政府显著恶化,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惠誉、标准普尔与穆迪先后下调希腊主权评级,使其陷入财政危机,欧元兑美元大幅度下跌,这成为“欧债危机”的导火索。由于市场对欧元区国家债务危机恐慌心理加重,投资者纷纷抛售欧元区资产,从而使欧元区部分国家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继之后,葡萄牙政府称可能削弱缩减赤字的努力及西班牙披露未来三年的预算赤字将高于预测,更是导致市场焦虑急剧上升,欧元遭到大肆抛售,欧洲股市暴跌,德国等欧元区龙头国也开始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整个欧洲区面临着成立11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从其造成的影响看来,以英美为代表的欧元区外的发达国家由于对欧洲需求的依存度较低,因此受危机影响较小;但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可能会受累于欧盟经济下滑影响,进而影响本国经济。拿中国来说,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需求,因此,受欧债危机影响较大。

欧债危机的解决,从目前来看,危机国家以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解决了,只能依靠周边国家、机构的援助方案与援助力度解决。欧元区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体化制度,使得德国、法国等经济恢复较快,经济较为稳定的国家无法“独善其身”,此外,IMF的巨额援助也有利于债务危机的减弱。

由于我国受欧债危机影响很大,因此在西方国家提出让我国出资3.2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时,我们也有一丝犹豫,但是,我们没有被危机冲昏了头脑,援助不等于送钱,欧元区未来经济发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对于国际组织的救欧行动,我们给于支持,但我们更希望欧洲国家从自己的政策方面入手,积极有效地采取救市政策,适当地降低财政压力。当然,我国也会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其渡过难关。例如:增加向IMF注资、购买国债、增加进口和扩大企业投资等方式,帮助欧洲国家克服危机,增加就业和恢复经济增长。

美国次贷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导致的必然,只有改变政治制度,调解矛盾,才能规避危机,更好地发展。

第二篇:欧债危机论文

欧债危机的原因、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自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至今远未结束。欧元区是否会走向解体,欧元作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命运何去何从?这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欧债危机发展现状,通过对欧债危机原因的分析,剖析了欧债危机对欧元带来的严峻挑战并展望了欧元的前景。 关键词:欧债危机、原因、现状、前景

一、前言

2009年底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为帮助希腊走出危机,2010年5月,IMF和欧盟启动经济救助机制,向希腊提供总额1100亿欧元贷款。但外部的救援并没有挡住债务危机蔓延的步伐。2010年11月,爱尔兰债务危机爆发;2011年3月,葡萄牙债务危机爆发;2011年7月,欧盟启动对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2011年8月,意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成为多米诺骨牌倒下的新牌;2011年9月,由于IMF和欧盟认为希腊年内财政赤字控制的目标难以实现,对希腊第二轮救助一度面临搁浅。欧元区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二、欧债危机的现状

1.开端

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

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12月22日,穆迪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 负面。这标志着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爆发。

2.发展

2010年2月5日,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2月9日,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2月10日,巴克莱资本表示,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

截至2011年12月19日,欧猪五国主权债务余额合计为2.76万亿欧元

3.蔓延

2012年1月,标普正式下调了9国评级,法国、奥地利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首次失去AAA评级,令欧债危机雪上加霜。目前,欧元区17国中仅有德国、荷兰、芬兰和卢森堡4国硕果仅存,尚保有AAA等级。

5月以来欧元对美元累计下跌6.69% (以低点1.2357计算),欧元兑人民币累计下跌5.44%;

5月29日,将西班牙评级从“BB-”下调至“B”,展望负面;

5月30日,亚市盘中,欧元/美元触及时段低点1.2475

三、欧债危机的原因

1、欧债危机国经济基本面恶化,经济增长乏力,竞争力下降,再加上盲目的高福利政策是这些国家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在亚洲等新兴经济体的竞争下,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竞争力明显下降。一方面这些国家没有及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居民又要维持现有的高生活水平,这就使得政府债务及对外债务不断攀升。

2、从全球视角看,国际金融危机是欧债危机的外部诱因。我们可以从资产负债和财政收支两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方面欧洲部分金融业较为发达的经济体中,金融资产在其资产负债表中的比重较大。另一方面,为应对危机,欧元区各经济体扩大财政支出是必然的选择。金融危机直接扩大了欧元区各经济体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规模。

3、欧盟内部经济结构不均衡是欧债危机的结构性因素。由于欧盟内部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效率和全球竞争力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国政府面临着收入降低和支出增加的双重困境,只能选择扩大财政赤字以应对经济和社会问题。

4、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二元矛盾”是欧债危机的制度性根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差异性。在经济衰退与萧条阶段,财政政策的效果一般更加明显。为了提高政策的及时性和增强政策效果,欧元区成员国就发挥财政政策的主动性,扩大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这相当于欧元区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一条腿”被绑在一起,而财政政策“另一条腿”自行前进,最后造成了一条腿走路的困境,结果就是公共支出过度膨胀,财政赤字大幅上升,进而出现债务累计和主权信用问题。

四、欧债危机的前景

欧债危机的演进面临以下三种前景:一是欧元区国家在德国的敦促下实施进一步的财政一体化;二是部分重债国脱离欧元区导致欧元区收缩甚至解体;三是继续维持现状。

1、财政一体化

欧债危机的爆发生动地展示出,在缺乏财政一体化的前提下迅速推进货币一体化,这非但不会促进成员国经济水平与经济周期的趋同,反而会加剧成员国的分化。因此,欧元区要彻底摆脱欧债危机困扰并将欧洲一体化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加快实施财政一体化就成为必然选择。

2011年12月初的欧盟峰会通过了成员国政府间新的财政协议,新协议要求,各成员国财政结构性赤字不得超过名义GDP的0.5%,超额赤字不得超过名义GDP的3%。

新财政协议的通过是欧元区推动财政一体化取得的重大进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英国并未加入这一协议;第二,该协议还需要各国议会投票通过,而瑞典首相已经明确表态不支持瑞典在短时间内加入该协议。考虑到财政一体化需要成员国交出更多的财政主权,这一过程必然是痛苦而漫长的,且必然经历反复的博弈与冲突。

2、欧元区解体

尽管不能排除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但欧元区解体的代价实在太高。无论是弱国还是强国退出欧元区,都将支付沉痛的代价。除经济成本之外,欧元区解体的政治成本也十分高昂:欧洲一体化进程将变得毫无意义,欧洲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也将大打折扣。此外,从货币联盟解体的历史来看,现代法定货币联盟的解体几乎都会导致社会动荡与政府专制,甚至独裁或内战。最后,欧盟相关条约没有就成员国退出欧元区做出规定,当然也没有将成员国驱逐出欧元区的条款。

总之,一旦欧元区解体,不仅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与政治影响力将受到严重损害,全球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也将遭受剧烈冲击。这一情形是欧元区各国与国际社会将尽力避免的,因此发生的概率较低。

3、维持现状

如果欧元区各国在财政一体化方面举步维艰,且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均不愿意放弃欧元,那么维持现状就成为另一种可行选择。然而,维持现状也意味着欧债危机将变得长期化与周期化,欧元区可能陷入类似于日本的长期衰退。首先,外围国家的债务重组将变得不可避免;其次,外围国家几乎丧失了一切可以用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工具(降息、贬值、财政扩张),债务重组也切断了外围国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漫长的经济衰退;再次,欧洲一体化进程同样会遭遇重大挫折,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的凝聚力严重受损,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并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最后,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也将因此变得非常黯淡。

参考文献:

1)李本松.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反思[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4):2

2)郎咸平,孙晋.欧元危机:渊源与解题[J].银行家,2010(6).

3)Deo , Stephane, et al. “欧洲结局:什么样的财政统一”,UBS全球经济研究报告,2011-11-17

4)Deo, Stephane, et al. “欧元瓦解的后果”,UBS全球经济研究报告,2011-9-6

5)Deo, Stephane, et al. “货币联盟瓦解简史”,UBS全球经济研究报告,2011-10-11

6)张茉楠..主权债务危机有蔓延之势[N].中国证券报,2010-3-5

第三篇:欧债危机 演讲稿

欧债危机、

当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一个恐怖的魔咒随即展开。欧债危机犹如密布的乌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这个世界,影响着中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投资;决策者发现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了,能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的余地减小了;贸易商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房产商发现房子不好卖了;就业者发现工作岗位减少了,竞争更激烈了,而投资者则因为股票的不断下跌而蒙受损失……

欧债危机已经成为这个世界挥之不去的阴影,整个世界都因为它而战栗不止。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哪里?真相是什么?它的杀伤力为何如此巨大?这场危机的最终结局是什么?我们改如何应对?对于我们来说,这场危机除了巨大的风险以外还有没有我们可以把握的机会……

现在我将向大家阐述我对欧债危机的理解和看法。 首先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欧债危机。 一. 欧债危机的渊源(外部因素)。 二. 内部因素

三. 欧元区国家的结局和出路 四.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外部因素

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简单地说,就是政府借钱太多,入不敷出,欧元区一体化后,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一方面促进了欧元区国家间的贸易发展,但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盲目的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大量借钱促进经济发展,这就好比用明天的钱补今天的窟窿,这需要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接着入不敷出,多米诺骨牌坍塌)

评级机构不再受西方国家约束,正确调整评级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欧元区国家的主权评级。2011年7 月末,标普已经将希腊主权评级09 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 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主权评级被下调使上述四国借入资金的利息变得相当高,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二.内部因素

1. 赤字问题

赤字问题是当下人们对欧债危机最普遍的看法。

其实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由来已久。早在1997年欧盟为了保证欧元的问定,防止欧元区通货膨胀就已经制定了《稳定与增长公约》,即,各成员国赤字不能超过其国内 的百分之三,公共债务不得超过GDP的百分之六十。但根据欧盟发布的数据,在危机爆发的2009年和2010年其成员国中只有瑞典和爱莎尼亚达标。 以希腊为例。2008年希腊的财政赤字还仅是GDP的百分之7.7,但2009年这一数字已经飙升至百分之12.7.与庞大的财政赤字如影随形的还有其对外负债。08年希腊的债务余额为GDP的99,而至09年该数据飙升至113.4。10年8月以前希腊债务的绝对额为2800亿欧元,但其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400亿欧元。从数据上看,希腊实际已经破产。受希腊的影响,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相继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被外界认为比较稳健的国家以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自此,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逐步扩大,整个欧盟都相继收到债务危机困扰。 2. 财政与货币政策的二元性

在欧元区单一货币计划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根本上的矛盾,尽管欧洲央行控制着利率和货币供给,但各国财政盈余和赤字却取决于其主权政府的税收和开支政策。 在这种矛盾下,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是由欧洲央行统一制定,而财政政策则受共同体财政纪律的规则制约,由各成员国分散自主的加以制定,但同时,各国财政状况又受马斯特里赫条约和稳定与增长公约的约束,从这里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的统一性和财政政策的分散性之间的矛盾。、

由于存在统一货币政策的要求,所以当一国经济受到冲击是,只能采取单一的财政政策来对经济进行调节,(就相当于一个本来有两只手的人,而制度却要求他必须用一只手来做事情一样),而且如果过分的依赖财政工具,又会反过来动摇货币政策的基础,这样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例如在出现严重的财政赤字时,希腊无法采取传统的货币政策,只能采取有限的财政政策,希腊只能依靠发行国债来弥补赤字,但当市场对希腊失去信心是,仅仅依靠发行国债来弥补赤字也就收效甚微了。 3. 增长的连续性

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产性,这种生产性指的是创新,只有经济有了持续增长的源泉,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性到非生产性的转变,从而无法逃脱由盛转衰的宿命。

而欧债危机就在于经济可持续性的下降,经济增长点的缺乏,导致支撑高福利支出基础的动摇,以至于政府不得不打死举债,从而导致负债快速积累,最终成为欧洲难以承受之重,引发延续至今的债务危机。

拿希腊来说,在08年之前,由于希腊旅游业保持稳定增长,船运业快速增长,其经济增长速度快且稳定,因此,资产状况良好。但是,一旦经济增长停滞,政府与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结构有可能迅速发生改变,从而大致债务问题被充分放大后暴露出来。

第四篇: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

目前解决欧债危机的方案框架已逐渐清晰,即包括银行增资、扩大救助基金的规模以及希腊债务重组“三大支柱”。任何一个方案都难说是“最终的”,解决欧债危机需要进行漫长的艰苦努力。当前,促使希腊违约有序进行,是各方力保的目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0月9日,欧洲著名的德克夏银行被分拆,这标志着历时近两年的欧债危机,已经从欧洲大陆的南部边缘区域,蔓延到欧洲大陆的中心。就在德克夏银行倒下的同一天,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发表声明,誓言要在未来3周内,拿出一个解决危机的“最终方案”,并拟在11月3日的20国集团峰会上获得通过。自那时起,欧债危机的“最终方案”内容如何,其能否一举解决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但谈判的过程一波三折,各方分歧巨大,决定关键要点的会议一再推迟,而全球金融市场也随着谈判的不顺利而剧烈波动。目前虽然该方案的框架已逐渐清晰,即包括银行增资、扩大救助基金的规模以及希腊债务重组“三大支柱”,但对其内容的谈判并不顺利,其关键细节的出炉仍有待最后敲定。

第一支柱:银行增资

银行需要补充资本,让其能够承受损失并吸纳希腊破产的后续影响。相对而言,银行增资是“三大支柱”中较容易的一个。其关键是要确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比例。前次欧洲银行业管理局(EBA)的压力测试,采取的是核心资本比率5%的标准,该标准过低了。对本次银行增资,倾向于在2012年中期以前,将欧盟银行体系的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至9%。但最终签署,还需要一些条件: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在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规模确定前,不愿签此方案;西班牙并认为,9%的核心一级资本虽然合理,但还要取决于具体细节。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有关方面正就银行的新增资本规模进行最后谈判,可能需要1080亿欧元,较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认为的2000亿欧元要少。总体看,在资本的来源上,首要的是银行先面向市场融资,比如发行可换股债券等;其次对无法向市场融资的银行,政府出面注资;最后是启动EFSF资金。

第二支柱:救助基金

对如何定位EFSF的功能,分歧较大。法国、欧盟和美国均希望EFSF能够在银行补充资本的过程中,发挥更加核心和积极的作用。德国则认为,应当让EFSF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只有在银行自身以及本国政府不能提供必要的支持给有问题的银行时,才需要EFSF出面。除了计划中的为银行注资及第二轮希腊救助措施外,还要防止债务危机演变成银行业危机。

新的EFSF将获更大授权,除通过给政府贷款以增资银行外,还有预防性的功能,即对那些基本面良好、政策健全且尚未发生融资困难的国家给予支持;另外,EFSF可以在一级市场标购债券,也可以从二级规模买入债券。笔者通过美国《华尔街日报》拿到了德国政府10月20日提交给本国立法机构审议的相关文件,内容已经十分详尽。但EFSF的规模太小,因此提高其杠杆很重要。最初考虑的方式包括提供担保、面对市场融资以及向ECB借款等。

法国希望将EFSF转变为银行,使其可以向欧洲央行(ECB)借款(美国也希望EFSF能够向ECB借款),但德国和ECB反对。ECB主席特里谢虽然认为让EFSF贷款给各国政府对银行增资是可行的路径,同时,EFSF的规模应当开放、有弹性,并赋予其一定的杠杆,但他不愿意让ECB介入提高EFSF的杠杆,认为这违反“不得救助欧元区成员国政府”的盟约,希望该作用由各国政府自身承担。因向ECB借款不可能,所以最近对EFSF和欧洲稳定机制(即ESM)合并的讨论提速,准备在2012年中期提前实现合并(原方案是2013年启动ESM机制,同时EFSF到期)。

因通过ECB扩大杠杆的选择已被否定,所以目前担保方式是首要考虑。

除EFSF外,还有另外一个新的有关“救助基金”的方案,即成立一个特别目的公司SPV,吸引私人投资者及主权财富基金(包括中国)的资金,其目的单

一、清晰,即只提供担保。但这个方案因只提供担保,市场担心其“弹药”不足,但目前并没有被否定,存在与EFSF并行的可能。

第三支柱:希腊债务重组

重组希腊债务的关键,在于对债权人持有的希腊政府债券进行适当减计,使希腊的债务可持续,并通过财政约束和经济增长来弥补。在7月21日的救助方案中,对银行持有的债券减计21%,按面值计算相当于将希腊债务减少了5%。但现在远远不够。法国最初反对大幅减计希腊债务,因法国是希腊债务最大的持有人。德国则建议大幅度削减希腊债务。

IMF、欧盟(EU)和ECB这“三驾马车”在10月20日发表报告,认为若私人部门不大幅减计,则希腊需要的援助将远远超出7月21日方案的1090亿欧元。此前,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希腊问题很严重,但“三驾马车”的报告仍令一些人大为震惊。此后,大幅削减债务的设想终于占据上风,预计可能达到50%。市场预计,少于700亿欧元会令人非常失望,1500亿欧元以上则较易被接受。

实际上,上述“三大支柱”之间是密切关联的。银行增资多少部分取决于债务减计的规模,而政府弥补银行资产负债表缺口的能力又依靠EFSF的弹药是否充足。但银行抵制大幅减计,ECB也担心若强制大幅减计,会导致资金逃离南部欧洲。所以,与银行所进行的谈判很吃力,结果仍然未知。该方案的出台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方案都难说是“最终的”,解决欧债危机需要进行漫长的艰苦努力。当前,促使希腊违约有序进行,是各方力保的目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何必缘木求鱼:对欧债危机解决方案的思考

一直以来,对于如何化解欧债危机的讨论始终层出不穷,但诸多方案过后,市场信心不仅没有得到明显提振,反而愈加恐慌。近期,意大利、西班牙国债收益率不断攀高;欧洲债券市场出现大规模抛售,市场投资者开始担心欧债向周边国家如奥地利、荷兰、芬兰和法国蔓延。投资者都在关心谁来拯救欧洲?我们认为,意大利、希腊、西班牙三个债务国新政府上台,是政治风险提前爆发,有助于提高政府政策决策力,落实紧缩措施、促进经济恢复,或为化解欧债危机的重要转折点。但是,短期内投资者仍然不断抛售债务国债券,显示市场信心已经十分脆弱。

此时欧债危机解决方案何必缘木求鱼?目前来看,如能切实落实EFSF扩容已经甚为不易,更多基金的推出无论从资金来源、以及市场购买方面都面临障碍,不具有可操作性。如今欧债危机已到燃眉之际,能够拯救欧洲的只有欧洲人自己,如果德国放弃强硬的立场,欧央行发挥更大的作用,便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正在加大。欧洲债务危机的政治基本面正在转好。

稳定和受信任的政府是化解欧债危机的前提。面对债务危机困扰,西班牙将大选提前4 个月举行。20 日,西班牙人民党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人民党主席马里亚诺?拉霍伊当选下届政府首相。马里亚诺?拉霍伊曾在早前的参选纲领中提出未来施政两大核心着眼点是提高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拉霍伊承诺将继续实行紧缩政策。如今的西班牙失业率达22.6%,而欧债危机同样抑制了西班牙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意大利政治层面同样出现利好消息。12 日,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辞职,著名经济学家、前欧盟委员会负责竞争事务的委员马里奥·蒙蒂出任新总理。两位领导人相比,相形见绌。前总理贝卢斯科尼一直绯闻不断,官司缠身,自身声望不断降低。而马里奥·蒙蒂则是一位技术官僚,他的出任,在改变贝卢斯科尼时期债台高筑、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的局面方面会有积极举动,对于落实各项改革与缩减措施,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希腊也成立联合政府,由备受尊敬的欧洲央行前副行长帕帕季莫斯就任新总理,帮助希腊落实削减开支方案,对于未来稳定希腊经济,减少减缩措施执行中的不确定的政治因素是个利好。目前希腊总理帕帕季莫斯已经赢得了信任投票后,希腊的政治局势正在走向稳定。

总之,三个债务国家政治风险提前爆发,通过新政府上台提高政府政策决策力、落实紧缩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有助于将化解欧债危机拉回正轨,或将成为事态转好的重要时点。

谁来拯救欧洲?

目前来看,欧洲正遭受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可以看到,尽管短期内欧债危机的基本面正在恢复,但投资者仍然不断抛售债务国债券,显示市场信心已经十分脆弱。市场一直对EFSF抱有很大期待,上月底欧盟峰会就EFSF 杠杆化方面达成协议,计划将EFSF 从现有规模4400 亿欧元扩容至1 万亿欧元。11 月7 日,欧元区的财长们布鲁塞尔敲定杠杆化EFSF 的两个方案。方案一是将EFSF 作为一种部分担保凭证,与成员发行的主权债券同时发行,为主权债投资者最初20%的损失提供担保。方案二是建设一至几个共同投资基金以吸引公共与私人机构参与。

但到目前为止,上述两个计划都难以取得进展。一方面,市场对于EFSF 的担保债券充质疑,购买热情已经大不如前。11 月初,EFSF 发行了30 亿欧元的10 年期债券,但由于这批债券仅有27 亿欧元的外部需求,EFSF 不得不投入通过自行购债已达成发售的目标。另一方面,在G20 峰会上,没有一个国家做出将投资欧元区救助基金的承诺。此外,有欧元区官员表示IMF 不会参加EFSF 杠杆化,这也使得寄希望于IMF 的希望落空。由于德国一直以来反对欧洲央行作为EFSF 的参与者,如今IMF 撒手不管的话,EFSF 扩容将成为空头支票,实施起来甚为不易。

也有观点认为应建立除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以外的基金,接纳问题国家债券等,但如今看来,欧元区国家面临信任危机,如果能够切实落实EFSF 扩容已经甚为不易,希望建立新基金的想法无论从资金来源、还是市场购买方面也将面临相同障碍,更加不切实际。

核心国德法之间的矛盾也是由来已久。两国一直为欧洲央行是否应该在危机援助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存在分歧。早前在EFSF 如何扩容方面,法国便提议将EFSF 变成一家银行,可以在需要时从央行获得注资,将4400 亿欧元的救助基金与银行资源相嫁接,从而能够从作为“印钞机”的欧洲央行获得贷款担保。但是此方案遭到了德国的坚决反对,进而搁浅。

目前来看,情况似乎更加紧急。伴随着欧洲主权债务融资成本不断增长,法国也处于降级危险的边缘,法国认为欧央行不仅应该保持欧元的稳定,更可以维护欧洲的金融稳定,现在欧洲央行应该采取更加强有

力的行动。然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并未因此改变态度,仍然抵制欧洲央行在解决债务危机中扮演更大角色的要求。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欧元区一体化的过程一直以来都是充满波澜。早在1992 年9月,欧洲货币机制就曾解体,引发金融危机。当时德国在危机之中强势与不愿妥协的表现与目前的态度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上次危机最终以英镑、意大利里拉等货币被迫退出欧洲货币机制为代价。

当然,我们很理解德国人处事审慎的态度以及希望促进欧洲债务国家财政改革的决心,毕竟造成本次危机的过错并不在于德国。但是,欧债危机已到燃煤之际,“城门失火,必将殃及池鱼”,此时能够救助欧洲的只有欧洲人自己。

实际上,意大利与西班牙的危机仍属于信心和流动性危机。尽管两国国债收益率不断触及警戒线,但这两国的经济基础与希腊大为不同,银行业状况仍然良好、且有支持经济增长、保证财政收入的产业。因此,欧洲债务市场上的非理性的抛售旨在不断的试探欧央行的底线,倒逼欧央行加大购买力度。我们认为,欧债危机解决方案不必缘木求鱼。以史为鉴,欧洲要想避免重蹈1992 年金融危机覆辙,德国应该放弃强硬的态度,应该让欧洲央行发挥更大的作用,以稳定市场信心。

欧债危机解决方案接近达成一致

据道琼斯通讯社报道,法国预算部长佩克雷斯24日表示,欧元区成员国就解决欧债危机方案的谈判已经接近达成一致意见。该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巴鲁安同日表示,法国已放弃要求欧洲央行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担保的要求。分析人士认为,法国政府的表态显示,法德正加速弥合两国间针对欧债危机解决方案的重要分歧,将为26日举行的欧盟峰会出台危机全面解决方案铺平道路。

佩克雷斯当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欧元区各方已接近就欧洲银行业资本重组和减记希腊债务等问题达成协议。另据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报道称,私营部门希腊国债债权人已经提出,自愿将希腊债务减记比例由7月份达成的21%提高至40%,但与欧盟要求的约50%仍存在一定差距。

佩克雷斯还称,法国银行业对希腊债务的敞口总计为80亿欧元,法国银行业应该不需要外部注资巩固资本基础。不过,法国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全球资产配置主管阿兰·博科布萨此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法兴银行预计,法国银行业对希腊债务的敞口总计超过150亿欧元。

巴鲁安24日透露,法国已经放弃了将EFSF转变为银行的努力,转而推动通过EFSF为欧元区成员国主权债务提供部分担保的方式,将EFSF资金规模由目前的4400亿欧元扩大4倍至2万亿欧元以上。

在23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上,法德两国针对EFSF扩容方案分歧严重。法国提议,将EFSF转变成银行性质,由欧洲央行为其提供贷款担保。但德国和欧洲央行均反对欧洲央行为EFSF担保或注资。德国提议,EFSF不再为欧元区成员国提供救助贷款,转而为各国国债提供20%的担保。上述分歧直接导致本次峰会未能出台任何实质性成果。

第五篇:论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对中国的影响和

启示

论文题目:论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学生姓名:学

专号: 业:财务管理学院:商学院

2013年1月1日

论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摘要:2010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由此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蔓延至整个欧洲。2012年1月标普下调包括法国在内的欧元区9国信用评级,全球经济形势更加严峻,欧债危机可能会进一步升级。欧盟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研究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欧债危机;危机原因;启示

第一章 我国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的弊端

(一)欧债危机的原因分析

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将债务杠杆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政府联手利用公共财政的“再杠杆化”掩盖了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但是这种掩盖是暂时性的,自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人们最常想起的词语就是“高赤字”。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直指主权债务危机。尽管货币一体化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资平台和竞争优势,但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优势。另一方面,欧元区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并没有完全遵循最优货币区的要求,各国的实体经济结构不尽相同,这样更容易遭遇“不对称冲击”的影响。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周期不同步,欧元的诞生也未能显著缩小这种差异。同时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无法也不可能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从而增加了危机蔓延的可能性。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着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随的则是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欧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缺乏一种活力,并且在财政支出上远高于非高福利国家。不得不说,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个重要源头。

(二)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出来。欧美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中国的经济主要还是外向型经济,出口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1、导致人民币“升值”

最近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跟着升值。从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被升值”还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

2、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

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如果用欧元和英镑收汇,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由于欧系货币贬值,欧盟对中国动出口将会增加,中国的贸易盈余还可能会继续下滑。

3、外汇储备缩水

欧元和英镑贬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即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4、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

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因此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

5、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影响较大

欧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同时还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

第二章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不能太乐观。因为首先,我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观”,使得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财政入不敷出;其次,当面临经济下行是,政府刺激计划会使财政负担加大,可能造成通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所以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

(二)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希腊的局面警示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出口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维持的,中国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拉动经济更好更长效的动力。此外,在出口战略上,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的出口,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

(三)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

(四)正视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本轮金融危机加重了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国家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摸查地方债务的规模、来源和性质,做好各级债务的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进行债务规模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切实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防范偿债违约风险。

大公国际发布的《2012年国家信用风险展望》表示,2012年国家信用风险焦点地区仍集中在以欧元区为主的发达国家,欧元区债务危机发展进入了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时刻。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拉动力,欧洲的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能忽视。不论是企业的决策者还是政府决策部门,都需要对这种影响进行前瞻性的评估,并提前准备好应对之策。

第三章总结

总之,中小企业应扬长避短,适应不断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不断学习掌握成本管理的新理论,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 不断总结 发现成本管理的新问题,不断更新成本管理的观念和手段,不断寻求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汪祥耀,舒敏.《成本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2] 《2004年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情况与2005年工作重点》中小企业简报.2005.

[3] 李儒训,耿汉斌,王美涵.《中外财务管理百科全书》.企业管理出版社.1993.

[4]黄尚勇 市场经济条件下降低成本的战略思考[J]《会计研究》1999 2.

[5]任海芝、朱文 现阶段企业应如何降低产品的无形损失[J]2001

[6]郑亚莉 余建可 浙江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J]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2001

[7]新华时评 中小企业同样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EB/OL],新华网2004-10-2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欧债危机中英对照】相关文章:

欧债危机讲稿04-12

欧债危机论文提纲11-15

欧债危机论文范文05-09

欧债危机 演讲稿04-10

欧债危机原因及对策08-21

近五年的欧债危机07-06

王毅中英对照04-07

演说中英对照04-09

菜单中英对照04-11

中英对照中国节日04-09

上一篇:皮肤性病学习题集下一篇:平面设计印刷常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