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预警信号联动机制

2023-03-06

第一篇:台风预警信号联动机制

台风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江然)

第二篇: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第一条 为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我市防御气象灾害的统一信号 ,根据气象灾害性质不同,分为预警信号和警告信号两种,预警(警告)信号由名称、图标和含义三部分构成。

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大风、干旱等七类。 预警信号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四级(Ⅳ,Ⅲ,Ⅱ,Ⅰ级),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同时以中英文标识,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警告信号分为:雷暴、灰霾、火险三类。 警告信号不设级别和颜色,主要起警示作用。

第三条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深圳市气象台统一发布,并可以指明气象灾害预警的区域。气象主管机构应当适时发布预警信号,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或者取消信号。其他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公众发布预警信号和相关预警信息。

第四条 市气象台发出预警信号后,同时对可能发生的灾情做出预测,并发出相关防灾指引。

第五条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渠道由市气象主管部门确定,除特别规定外,一般通过各公众媒体及时发布。本市电视台、广播电台、12121气象专线、电信部门和经市气象部门约定的互联网站及其它传播媒体和通讯部门,应于收到由市气象台直接提供的预警信号15分钟内,向公众传播预警信号。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公众传播非气象台直接提供的预警信号和相关预警信息。 第六条 气象部门应向公众广泛宣传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标识、种类、含义和防御知识,向公众提供避险、减灾、自救、互救等技能培训和基本知识讲座。 第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应支持新建气象监测设施,提供符合规范的建设用地,并依法保护气象监测设施、设备。

第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学校、港口码头、机场、地铁、口岸、旅游景点等公众聚集有关单位应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本区域本单位防御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第九条 市气象部门负责管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并做好气象灾情收集。气象事件所在单位在灾情发生后及时通过气象部门网站、传真和报灾电话、短信等方式将灾情传送到上一级防灾指挥机构或市气象部门。 第十条 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市气象台在未发布台风预警信号前,可以发布有关热带气旋的信息快报或警报。

(一)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各单位做好防风准备,并及时通知户外、高空、港口及海上作业人员;幼儿园、托儿所停课,幼儿园、托儿所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护到校的学生和入园的儿童;

2、注意市气象台发出的有关热带气旋的信息快报;

3、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如:棚架、门窗、广告牌等。

(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进入防风状态,中小学停课,学校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护到校的学生;

2、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应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区,船舶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危险地带工作人员撤离;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3、拆除户外危险广告牌、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4、各职能部门采取相关措施,开放临时避险场所; 其它同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三)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进入紧急防风状态,建议停业(抢险救灾、医疗及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燃气供应等特殊行业除外);

2、市民应留在室内或到安全场所避风;

3、相关应急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4、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 其它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四)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人员应尽可能留在安全的地方,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其它同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第十一条 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未来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有关单位和学校、市民应特别关注市气象台发布的暴雨消息,采取防御措施;

2、国土、交通、城管部门密切注意暴雨可能造成的城市内涝、山体滑坡等灾害;

(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城管部门注意低洼、易受水浸地区防涝排水;

2、交管部门应对发生道路水浸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国土部门密切监视易发生地质灾害地区情况;

3、转移地质灾害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躲避; 其它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三)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临时避险场所开放,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2、学校停课,中小学校、幼儿园及托儿所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护到校的学生和入园的儿童;

3、各有关部门做好防御工作。 其它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第十二条 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或者已经升至35℃以上。 防御措施:

1、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确保城市正常供水、供电。

(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防御措施:

1、停止户外露天作业,企业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合理调整工作时间; 其它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三)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40℃以上。 防御措施:

1、各部门、单位采取紧急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其它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第十三条 寒冷预警信号

寒冷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一)寒冷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本市气温24小时内将要或已经降到10℃以下。 防御措施:

1、市民要注意添衣保暖,并留意市气象台发布的最新降温信息

2、有关单位应采取一定的防寒措施,民政部门开放避寒场所;

(二)寒冷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本市最低气温24小时内将要或已经降到5℃以下。 防御措施:

1、市民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有关部门根据应急预案采取必要防寒措施; 其它同寒冷蓝色预警信号。

(三)寒冷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本市最低气温24小时内将要或已经降到0℃以下。 防御措施:

1、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采取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寒害; 其它同寒冷黄色预警信号。 第十四条 大雾预警信号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以及交通管理部门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交通安全。

(二)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浓雾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市民需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2、交通等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安全; 其它同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三)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且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和轮渡暂时封闭或者停航;

2、各类机动交通工具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安全。 第十五条 大风预警信号

大风(指除台风以外的大风,主要是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引起的大风或强对流天气引起的短时大风)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一)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有关市民和单位做好防风准备,注意市气象台发布的大风最新消息;

2、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危险地带和危房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

2、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临时避险场所开放;; 其它同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三)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其它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第十六条 干旱预警信号

干旱预警信号分为四级,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干旱预警信号因其特殊性,一般以信息快报或政府公告形式向有关部门和公众通告。 雨季指每年的4-9月,旱季指每年的10月至下一年的3月。

(一)、干旱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过去3个月降雨偏少,其中雨季3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30%以上,旱季3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50%以上,跨雨旱季3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40%以上,有轻度旱情发生,且未来一段时间旱情持续; 防御措施:

1、市民应积极节水;

2、水务等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的节水、供水措施;

3、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市气象台的旱情报告;

(二)、干旱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过去6个月降雨偏少,其中雨季6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30%以上,旱季6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50%以上,跨雨旱季6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40%以上,有中度旱情发生,且未来一段时间旱情持续; 防御措施:

1、水务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生活用水;

2、企业用水大户采取措施,减少耗水; 其它同干旱蓝色预警信号;

(三)、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过去9个月,降雨严重不足,9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30%以上,有重度旱情发生,且未来一段时间旱情持续; 防御措施:

1、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紧急抗旱措施;

2、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其它同干旱黄色预警信号;

(四)、干旱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年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平均值偏少30%以上,且未来一段时间降雨仍将偏少,严重旱情将持续; 防御措施:

1、全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基本用水、 其它同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第十七条 雷暴警告信号 图标:

含义: 2小时内可能受雷暴云团影响,并伴有雷电和较强的阵性降雨等天气现象;或者已经受雷暴云团影响,且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有关单位做好防雷电及可能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的防范准备;

2、市民应尽量停留在安全地方;

3、停止各类户外易燃、易爆危险作业 第十八条 灰霾警告信号 图标:

含义:未来12小时内将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持续时间可达6小时以上,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市民尽量不要到繁华街道或人群密集的户外场所;

2、有呼吸道疾病史的市民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第十九条 火险警告信号 图标:

含义:未来24小时,无降雨发生,平均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湿度和风力条件有利燃烧,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较高。 防御措施:

1、市民居家、外出注意防火;

2、消防及森林防火部门启动相应的预案;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且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气象主管部门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非法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公众气象预报的;

(二)广播、电视、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非市气象台适时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公众气象预报的;

违反本规定,且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气象主管部门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占、损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移动气象设施的;

(二)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气象探测环境活动的。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深圳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中规定预警信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市气象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篇:台风预警

中央气象台8月6日06时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

今年第9号强台风“梅花”的中心已于8月5日22时进入东海东南部海面,6日05时其中心位于浙江省舟山市东南方大约525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纬26.7度,东经126.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50百帕。

预计,“梅花”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向浙江舟山到江苏启东一带沿海靠近,有可能于6日夜间到7日白天在这一带沿海登陆,也有可能在上述地区近海北上。

受“梅花”的影响,8月6日08时至7日08时,东海大部将有8-10级大风,部分海域风力可达11-13级,“梅花”中心经过的附近洋面或海面的风力有14-15级;黄海南部、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浙江东部及沿海、台湾北部和东部沿海、福建北部沿海、上海、杭州湾、长江口、江苏东部及沿海也将有7-9级大风,阵风可达10-11级;另外,江苏东南部、上海、浙江东部等地将有大到暴雨,其中浙江东北部、上海等地的局部有大暴雨。 请各单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安全防护工作:

1.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2.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应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3. 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4. 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关紧门窗,紧固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从危旧房屋中转移至安全处;处于可能受淹的低洼地区的人要及时转移;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青山湖街道安全生产监察中队

2011年8月6日

第四篇:纳沙台风蓝色预警通知

中山市台风蓝色预警通知

今年第17号台风“纳沙”已于9月26日夜间加强成为强台风,27日05时其中心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沿海约50公里的菲律宾近海面上,就是北纬16.4度、东经122.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

预计,“纳沙”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即将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登陆,尔后穿过吕宋岛北部,将于27日晚上进入南海东部海面。“纳沙”登陆吕宋岛后强度将有所减弱,但进入南海东部后还会再次加强。

受 “纳沙”和冷空气的影响,27日08时到28日08时,台湾海峡、台湾东南洋面、南海中东部和南部、巴士海峡北部、菲律宾以东洋面将有7-8级大风,菲律宾吕宋岛东部近海、巴士海峡南部、南海中北部偏东海域将有9-11级大风,“纳沙”中心经过的洋面或地区的风力将有12-13级;中山市最近几天的天气将大雨到暴雨,台风在5-10级;全体员工高度重视,注意如下防范:

台风来临时尽量不要出行,如果恰好在外,则要提防: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吹落高空物品,因此要格外注意高处坠落物体;千万不要在危旧住房、工棚、临时建筑、脚手架、电线杆、树木、广告牌、铁塔等容易造成伤亡的地点避风避雨;门窗玻璃、幕墙玻璃等有可能被强风吹碎,要注意玻璃飞溅;走在路上、桥上、水边容易被吹倒或吹落水中,要避免在靠河、靠湖、靠海的路堤和桥上行走。

自驾车千万不要有“有车不怕台风”的想法。行车途中遭遇台风,不仅会雨大路滑、风大易偏、视线不清等,甚至还有可能会被台风吹翻,因此要减速慢行,并尽早选择安全地带停车躲避。停车也要注意不能停在低洼地带,还要避开有高空落物、电线杆、大树等地方,以免出现意外。

人事行政部2011-9-29

第五篇:短临、预警信号发布规定考点总结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规定

1.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制定本规定。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特点,明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气象台站预警信号发布权限。

3.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含变更)、解除前,上下级气象台站应当加强预报会商和信息沟通,确保各级气象台站预警信号发布的协调一致。

4.预警信号的发布(含变更)、解除实行分级签发制。黄色、蓝色预警信号由气象台台长或者其授权人员签发,橙色、红色预警信号由分管局领导或者其授权人员签发。

5.同时出现或者预报可能出现多种气象灾害时,可以按照相对应的标准同时发布多种预警信号。也可以根据服务效果,以其中一种或几种预警信号为主发布,同时在发布内容中明确其他灾种的相关预警信息。同时达到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发布标准,应当同时发布。

6.预警信号的发布用语应当遵循“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原则,准确描述发布台站、发布时间、灾害种类、预警信号等级、实况和发展趋势、影响范围、防御指南等。 7.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若灾害状况维持同一预警标准并且长时间持续,每天只需确认一次预警信号,不需连续多次发布预警信号。 8.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对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是否按照规定和协议准确播发预警信号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补发和纠正延误或错漏的预警信息,并查明原因,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9.预警信号发布(含变更)、解除信息应当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编号、信号类别、发布时间、制作人、制作时间、签发人、签发时间、发布途径、接收人、接收单位等。 10.中间变更M次、确认N次,则发布次数计为M+N+1次。 11.次年1月20日前将前一年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总结报送中国气象局。

12.NA为预警信号发布正确的次(站)数、NB为预警信号发布空报次(站)数、NC为预警信号发布漏报次(站)数。

命中率:

准确率:

漏报率:

空报率:

TSTSPONA100%NANBNA100%NANBNCNC100%NANCNB100%NANBFAR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

1. 短历时强降水定义为一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20毫米的降水,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6省(区),可自行定义短历时强降水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备案;冰雹天气一般指降落于地面的直径大于等于5毫米的固体降水过程;雷雨大风指平均风力大于等于6级、阵风大于等于7级且伴有雷雨的天气;

2. 短时预报是指对未来0-12小时天气过程和气象要素变化状态的预报,预报的时间分辨率应小于等于6小时,其中0-2小时预报为临近预报。

3. 县级气象台(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服务,并视情况对上级短时和临近预报产品进行订正预报。、

4. 各省、市级气象台均应承担并开展强对流天气的区域联防工作。县级气象台(站)视情况承担区域联防工作。 5. 天气雷达站所在地气象台的责任区一般为天气雷达扫描半径150-200公里范围内地形遮挡角较小的区域,或在雷达3公里等高度射束图的有效探测区域;次责任区为天气雷达可探测范围内责任区以外的区域。

6. 没有天气雷达站的气象台责任区为其所在地行政区。 7. 在汛期时段和当地强对流天气易发时段(由各省(区、市)气象局确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备案),天气雷达应当全天时不间断开展监测。

8. 汛期时段和当地强对流天气易发时段,市级及以上气象台实行24小时值班制,县级气象台(站)实行24小时守班。 9. 依托短时临近预警报业务系统,及时制作发布强对流天气预报产品。

10. 短时临近预报可分为上级对下级台站的短时指导预报和对外发布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对外发布的预报预警根据预报时效和强对流天气影响程度分为预报、预警(警报)和预警信号。

11. 短历时强降水只发布短时预报、临近预报和预警信号,短历时强降水的预警信号按照暴雨预警信号标准执行。龙卷只发布短时预报和临近预报。

12. 国家气象中心每天定时制作下发3次以上全国区域性强对流天气0-12小时短时指导预报,制作并发布3次以上全国区域性强对流天气0-12小时短时预报;省级气象台每天定时制作下发3次以上本省(区、市)0-6小时或0-12小时短时指导预报;省级和市级气象台每天定时制作发布3次以上本行政区域0-6小时或0-12小时短时预报,

13. 当预报或已发生强对流天气时,省级及以下气象台应当根据天气系统的变化立即发布0-2小时临近天气预报,并及时滚动订正预报产品。

14. 短时和临近预报的内容包括短历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的强度、落区、移动方向、可能的影响等。

15. 有意见严重分歧时,市级及以下台(站)应以上级气象台的预报意见为准;国家级与省级进行充分的会商后,以省级预报为主。

16. 省内相邻气象台(站)间和相邻省邻近气象台(站)间均应建立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的区域联防制度。 17.当出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情况时,相关气象台(站)应立即开展联防工作:

(一)预计本责任区内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本规定第二条所列天气,并可能影响下游地区;

(二)发现责任区内出现强度45dBZ以上的单体回波,具有明显的强对流天气回波特征;或者次责任区出现强度40dBZ以上的单体回波,并可能影响下游地区;

(三)发现水平尺度大于100km,回波强度大于40dBZ的带状回波,并可能影响下游地区;

(四)本站周围出现强降水,已影响天气雷达探测能力;

(五)本站天气雷达故障,并且预计可能出现较复杂的天气;

(六)本台(站)所在的行政区域内正出现洪涝、泥石流、滑坡等较严重灾害,需要了解上游地区未来天气时。

18. 预报检验内容应包括短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和预警时间提前量。检验指标包括命中率、准确率、空报率、漏报率以及正确发布警报和预警信号的提前时间等。

19. 每年1月底之前由省(区、市)气象局将上本省(区、市)短时和临近预报质量上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 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办法。

2. 本办法所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下简称预警信号),是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

3.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4. 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5.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预警信号发布、解除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警信号发布、解除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6.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预警信号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机场、港口、车站、高速公路、旅游景点等人口密集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设置或者利用电子显示装置及其他设施传播预警信号。

7. 预警信号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

8.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布预警信号时除使用汉语言文字外,还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9.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教育宣传工作,编印预警信号宣传材料,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10.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非法向社会发布与传播预警信号的;

(二)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固定网、移动网、因特网等通信网络不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实时预警信号的。

11. 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的特点,选用或者增设本办法规定的预警信号种类,设置不同信号标准,并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查同意。

12.所有预警信号的级别标准需牢记。

上一篇:体温表使用制度及流程下一篇:天然气权力和责任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