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发扬光荣传统

2022-07-04

第一篇:继承发扬光荣传统

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干警活力

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五四”前夕,我院举办了青年干警运动会。

全院干警分成4个小组,小组成员抽签决定,共有三个项目,分别是三人行、接力赛、集体跳绳。赛场上,队员们斗志昂扬,积极研究获胜对策,互相鼓励,连不参赛的60后也在旁边呐喊助威。

该次活动增强了干警的凝聚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展示出积极向上的青年风貌,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振奋精神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

第二篇:一篇关于现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光荣革命传统的文章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红军长征已过去了七十年,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一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

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山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伤员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当地群众后来把这个洞叫“红军洞”,这个事迹刻在那个洞口的碑上。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什么样的精神让我落泪?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

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长征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如果要问我,纪念长征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谈,但不能虚度光阴。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遥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总会浮现长征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今天的纪念活动远远无法表达出我们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继承长征精神,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让“三个文明”建设结出丰硕的成果,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感悟“长征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红军长征已过去了七十年,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一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

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

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山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伤员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当地群众后来把这个洞叫“红军洞”,这个事迹刻在那个洞口的碑上。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什么样的精神让我落泪?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长征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如果要问我,纪念长征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谈,但不能虚度光阴。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遥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总会浮现长征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今天的纪念活动远远无法表达出我们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第三篇:发扬革命光荣传统

发扬革命光荣传统、争当时代先锋

中国共产党成立已90周年了。中国历经90年来,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前所未有的变化。90周年历史见证,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实。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1919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等一批革命者,在上海召开了一大,从此,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当时,参加代表大会只有十三个代表,就是这十三名代表为起点,使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至今已召开了共17次代表大会,开始时,党员不足千人,至今已有七千多万党员,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中华各民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员已成为中国各阶层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担负起解救劳苦大众,消除压迫、消除剥削、消除贫困的重任。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向国民开了第一仗开始,从此有了自己的武装,从此这支武装在共产党领导下,同敌人展开了艰苦的斗争,经历了井冈山的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这漫长的艰苦革命岁月里,无数革命者不怕艰苦、不怕流血牺牲,是他们在共产党领导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的今天。

今天,中国胜利了,中国发展了,中国已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代。但我们不要忘记了这是共产党领导和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热爱党、跟着党。发扬党的革命光荣优良传统,争当时代先锋,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继续为中国发展谱写历史新篇章。

第四篇:传承“五四”精神,发扬光荣传统

10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组织生活会 主题:传承“五四”精神,发扬光荣传统

时间:2011年5月4日

地点:主教练,305

策划人:张萌萌

记录人:赵乾坤

参加人数:63

传承“五四”精神,发扬光荣传统。

内容:

一,5月4日下午邀请我校著名心理教授来参加我们晚会启动仪式开展系列活动,首先我们活动是心里游戏。例如:

1:背靠背

.同学们分成两组,背靠着背围坐在一起,比赛看那一组能同时站起来而且用时最快就那一组赢。

2:椅子渡河

用两张椅子轮流传送来渡河的接力赛

全员分成三队地板上各画出一条起点和终点线,中间当渡河。各队派出二人以传递椅子的方式前进,到达对岸后放下一位。另一位再回到起点,以同样的方式把下一位队员运过去。如果脚着地,全部对员都要重新做起。最快渡河的一队获胜。

3,组织“五月的鲜花”演讲比赛

二,5月5日组织同学在学校大门集合去敬老院和福利院进行义务劳动

1同学们自愿分组有的打扫卫生,有的组进行文艺演出,有的洗衣叠被同学们各尽其能干的事热火朝天,一天劳动结束后同学们和老人合影留念此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笑脸。

2晚上在主教楼观看爱国教育影片。回忆英雄的感人事迹 3老师和同学们做活动结束宣言。

在生活中,我们并非要为发扬爱国主义而做出一场哄哄烈烈的爱国行动,我们应实事求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的和谐做贡献。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争取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就像的学生资自愿服务西部一样,去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你的地方去,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爱国行动。同时在我们步入社会的时候,遵守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做一名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也是一种爱国主义行为。

所以,就让我们一起从小事做起,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一起为爱国主义精神而奋斗,付诸行动!让五四精神一代一代传递下去,永垂不朽!

第五篇:发扬光荣传统 推进改革创新

——《拂晓报》由军报转型地方党报迎来70华诞

“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是胜利就要到来的意思。军人们在拂晓要出发,要进攻敌人了;志士们在拂晓要奋起,要闻鸡起舞了。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这是著名儒将、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在为《拂晓报》写的创刊词《拂晓报——我们的良友》中对“拂晓”的解读,也为《拂晓报》的新闻宣传定下了永恒的基调和特有的风格。

1938年9月29日,彭雪枫将军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亲手创办了《拂晓报》,并亲自撰写了创刊词,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发扬光荣传统,牢记“拂晓精神”

今年9月29日是《拂晓报》创刊70周年纪念日。历经70年的风雨沧桑,《拂晓报》创刊以来,无论是作为军报,还是作为地方党委机关报,都始终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成为一支时代的号角,一面飘扬在党的新闻宣传战线上的鲜艳旗帜。报纸初创时期,环境十分艰苦,条件简陋得难以想象,连油印机、调墨板都没有,只有一盒油墨、两支铁笔、两块锈钢板和半筒蜡纸。尽管设备差、困难多,但大家情绪饱满,都想方设法要把报纸办好。创刊之初,报社只有3个人,每个人都得当多面手,既要当记者,又要当编辑,既要当美工,又要干刻印。他们白天随军行动,晚上开展工作,每天都在油灯下面伏案刻印,不知送走了多少长夜。

《拂晓报》创刊者彭雪枫将军对报纸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经常到报社检查工作,尽力解决报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还经常亲自撰写社论和文章,用以指导根据地的发展和建设。彭雪枫把《拂晓报》是当作一支战斗部队来使用的,他对《拂晓报》的训练,像他的治军一样严格。部队进军睢杞太的时候,《拂晓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消息,副题上写着“我们这次进军的任务是打击消灭汉奸武装”。彭雪枫看到以后,立即通知把报纸收回,重新编印。他同政

治部主任肖望东来到报社,对同志们说:“政策是报纸的生命,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根据党的政策进行宣传。在这期报纸上,把我军的任务说成是消灭汉奸武装,很不全面。我们的任务首先是打击日寇。对汉奸武装也不能光靠打击,还要瓦解、争取。”

彭雪枫处事精细,对报纸上的缺点一次也不放过。有一回报道一个班长牺牲,新闻中用了“惨不忍睹”一词。他看后在报纸上写了眉批:“这个班长诚然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了,但却不能说他的死是惨不忍睹。”当时报社的单斐同志,对此还不完全理解,说“《铁流》也有类似的描写,不是有血有肉十分感人吗?”彭雪枫在一次座谈会上解释道:“描写战士的惨死,并不能体现他们的勇敢。这种纯客观的报道,是不足取的。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写出敌人的残暴,战士牺牲的壮烈,激起群众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敬佩,这才是我们的写作思想。”还有一次,报道青年农民踊跃参加新四军,小标题上说他们是“从家里开小差”。 彭雪枫指出:“这不是幽默,是卖噱头。这样的标题出现在党报上,是不严肃的。”

在彭雪枫的亲切关怀指导下,《拂晓报》社的新闻战士深入基层,积极参加根据地减租减息、大生产和政权建设等项活动,不仅采写到了大量新鲜生动的稿件,还和根据地的军民结下了深厚情谊,使《拂晓报》在他们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1982年,彭雪枫的战友林颖同志来到泗洪县半城大王庄看望战友和乡亲们时,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双手颤抖地把一张她曾缝在棉被里跑反、冒着被杀头危险,珍藏了几十年的《拂晓报》送给林颖同志,望着这张浸满了乡亲们真挚情感的报纸,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这份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的报纸,在彭雪枫将军的精心呵护下,在老一辈拂晓报人的不懈努力下,历经风雪磨难,逐步发展壮大,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光荣传统和独具特色的“拂晓精神”,即“五个精神”、“六个作风”。 “五个精神”,即勤奋学习的精神,不怕困难的精神,认真负责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乐于奉献的精神。“六个作风”,即边学边干,学用结合的作风;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作风;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作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深入采访,联

系群众的作风;淡泊名利,团结奋斗的作风。这些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弥足珍贵,不仅是拂晓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是拂晓报创新和发展的动力之源,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开辟党报新闻宣传的新境界提供了借鉴。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扬光荣传统与改革创新并不矛盾。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始终做到发扬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做到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辨证统一,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为优良传统增添新的时代内涵、时代特征和时代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拂晓报社》坚持把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的重要讲话当作行动指南,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提出了“利误论”,即“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地市级党报,我们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我们还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释疑解惑,增强党报评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坚持典型引路,提高典型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关注民生,增强民生报道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坚持聚焦热点,提高突发事件报道的主动性和准确性。

二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我们不断适应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的新要求,用时代要求审视新

闻宣传工作,不断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五彩缤纷、瞬息万变的时代。报纸作为舆论的载体,应当灵敏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及时地反映社会的进步,让报纸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为此,我们把新闻触角深入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引起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所发生的变化中去,深入到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新现象、新矛盾、新问题中去,深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金融危机等最新潮流中去,及时地予以报道,从而引导读者紧紧跟上急剧变化的时代步伐。

同时,我们还高举创新大旗,在创新观念的前提下,创新新闻报道方式。强化新闻策划,注重新闻包装,做到以大造势,以深取胜,以独见长,以近切入;做到新闻性、分析性、前瞻性、创新性、趣味性、时效性,应有尽有,新鲜可读;在重大事件、重大主题的报道中,我们既注重对新闻事实轮廓的描述,更注重透视新闻事件背后的复杂原因,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切入,采用从新闻事件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进行辩证思考和理性分析的方法,增加读者对新闻的关注度。与此同时,在报纸版面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悉心研究版面工作的规律,善于吸取报纸传统编排艺术的精华,追赶现代流行版面潮流,使现代报纸版面更具魅力。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一切新闻宣传也都着眼于人,作用于人,离开了对人的影响,新闻宣传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以人为本就是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人,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突出位置,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

起来,从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从行动上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使我们的新闻传播真正进入人民群众的心里,真正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让人民群众想看、爱看、愿看。

新闻宣传系大局,舆论引导无小事。作为一张有着70年报龄的地市级党报,我们将发扬光荣传统,推进改革创新,坚持“三贴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努力把《拂晓报》办成一张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报纸,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原载2008年10月15日中华新闻报)

上一篇:湖州淘宝美工培训下一篇:孩子特别爱看电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