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导引图

2022-06-28

第一篇:二十四节气导引图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精选多篇)

文章讲作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感受,揭示封建孝道虚伪残酷,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作品着重分析“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伦纪,诬蔑古人,教坏人”。作品当时反白话文、提倡复古倾向予以尖锐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本讲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书,主目宣扬封建孝道。但其“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晋代有个叫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家产分两份,给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

母极孝。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妻子商量:“儿子以再生,母亲死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儿子抱出,挖坑埋。兴好挖出坛金子,才免儿子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性,人贵”人本观念。看似孝,其实残忍。古有求神父母治病舍身,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念,今有父母治病献五脏,极少有父母去杀人。节约粮食,就想自己亲生儿子杀,则有违老母爱孙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有人这种孝举,称“愚孝。“

随便翻《二十四孝图》,这样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读后感《二十四孝图读后感》。“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冷酷无情;“孝感动天”、“

假期读了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

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感受,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以及了中国儿童可怜,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

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

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二十四孝图》,才明白有些内容是不人道的。《二十四孝图》中的内容非但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还让人产生了不可名状的恐惧。不禁试想在这样必须舍己的状态下,才能尽孝,正常人又怎能做到呢?这无非是封建制度下的愚民政策。它只会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这无非是便于统治,而不是尽孝。对这样的孝道加以宣扬,这不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人吃人的世界”?

我仿佛能想像到,在那时一个年幼的孩子听过《二十四孝图》,正睁大眼睛小心翼翼地看着父母的一言一行,时刻

担心自己也有被埋掉的危险。可爱而又幼稚孩子的童心,竟被这故事吓到如此地步,这难道是封建统治者所始料不及的?我想这恐怕是他们所期望的。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讲,封建孝道教育不过是将“肉麻当作有

趣”,我似乎感觉到先生嘴角的一丝冷笑了,他犀利的笔锋似乎在说:“这根本不顾儿童性命的‘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罢了!”

如果要细细分析《二十四孝图》中所谓的孝,我觉得“郭巨埋儿”的一段可以当作一个范例。”郭巨埋儿”的故事是说一个孝子郭巨,家里贫穷,生了儿子之后怕养不起老母,就要把亲生儿子埋掉。我想,那些把这个故事改编润色、一代代传下去奉为典范的人们,本来是要赞扬郭巨的孝顺吧。可年幼的鲁迅读了后,竟然“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的”,竟然

对这些孝子们产生了抵触心理,

“不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亲去做孝子了”。这是何等的悲哀!

很多人认为,鲁迅这般话太过激,不过我认为这是一篇掷地有声的批判封建意识的宣战书。并且关于老莱子稍近人情的记载以及刘向《孝子传》说郭家要埋郭巨时掘得黄金一釜,郭巨并未被活埋的记载,说明《二十四孝图》是那些儒者编了来骗人的,是用来摧残儿童心灵的。

不过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因为本来凡事都有个度,过了度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

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

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

说行天下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这次回国讲学,在香港机场转机,候机,历经数小时。得空翻阅了《二十

四孝图》。发现了江夏一个伟大母亲的智慧。特发表拙文,与家乡人分享。

据《三国志》记载。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孟宗,字恭武。孟宗以孝著称,后来官至司空,所以史称孟司空。是个闻名遐迩的大孝子。

父亲英年早逝,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则是极有智慧的女性。时时教导他刻苦学习,廉政爱民,为他日后的成就打好道德的基础。

孟宗的母亲十分善良,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孟宗少年就投奔南阳名师李肃求学。

有一年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她特地缝制了一床又厚又大的被褥给儿子送去。人们看到这么大的一床被子,都十分奇怪。孟宗的母亲却深情地说:“我儿子的学友大多很贫寒,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结交朋友,这床大被子正好为他们一起盖用,共同御寒,增进他们学友之间的感情。”大概纨绔子弟不会与这般“同条被窝”的贫寒学子多攀交情吧。一

帮勤奋好学的上进少年,就这样在冬天,相互勉励,磨砺意志,寻求济世救民的良方。

这母亲不单爱自己的孩子,还想到那些年棉被都没有的穷学生。被子不单是避寒之物,更是孩子结识好学上进的学友的方式。“物以类聚,鸟以群分”。这伟大的母亲知道,贫寒上进的同学,才是一生受用的良师益友。吃喝玩乐,则学业难成,修养浅薄。

负笈海外15年的我,曾也是在江夏的寒冬中发抖。最近回国讲学,周末,下午5点左右,偶尔经过母校原一中的旧址时,看到校门前后几十米,到处是送餐的家长们,与孩子蹲在街角或台阶上,急急地吃着饭。长辈的那种殷切,那份关爱,确实叫人为之动容。只有为他们祈祷:愿学子成才,愿父母健康,也愿为他们提供一个避风的小亭或走廊。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假期读了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

图》。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感受,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以及了中国儿童可怜,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其实我们只要真正地爱我们的长

辈,用亲情,用温暖感动他们就能真正做到孝顺,并且做好孝。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非常感人。我发现,百事孝为先,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为母埋儿、扇枕温衾、拾萧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其中,我最喜欢刻木事亲,意思是: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见面,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

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虽然这篇文章里木头人的手指会流血不现实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顺。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这要那,达不到要求就发脾气,有时对父母和长辈说话、行为很不礼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对“孝顺”二字没有做好。读了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

第二篇:四年级导引解析-华数思维训练导引 四年级组合问题 构造与论证

四年级导引解析->华数思维训练导引 四年级组合问题 构造与论证

1、有一把长为9厘米的直尺,你能否在上面只标出3条刻度线,使得用这把直尺可以量出从1至9厘米中任意整数厘米的长度?

分析:可以。(1)标3条刻度线,刻上A,B,C厘米(都是大于1小于9的整数),那么,A,B,C,9这4个数中,大减小两两之差,至多有6个:9-A,9-B,9-C,C-A,C-B,B-A,加上这4个数本身,至多有10个不同的数,有可能得到1到9这9个不同的数。(2)例如刻在1,2,6厘米处,由1,2,6,9这4个数,以及任意2个的差,能够得到从1到9之间的所有整数:1,2,9-6=3,6-2=4,6-1=5,6,9-2=7,9-1=8,9。(3)除1,2,6之外,还可以标出1,4,7这3个刻度线:1,9-7=2,4-1=3,4,9-4=5,7-1=6,7,9-1=8,9。另外,与1,2,6对称的,标出3,7,8;与1,4,7对称的,标出2,5,8也是可以的。

2、一个三位数,如果它的每一位数字都不超过另一个三位数对应数位上的数字,那么就称它被后下个三位数“吃掉”。例如,241被352吃掉,123被123吃掉(任何数都可以被与它相同的数吃掉),但240和223互相都不能被吃掉。现请你设计6个三位数,它们当中任何一个都不能被其它5个数吃掉,并且它们的百位数字只允许取1,2,3,4。问这6个三位数分别是多少?

分析:6个三位数都不能互吃,那么其中任意两个数,都不能同时有2个数位相同。由于百位只取1,2,十位只取1,2,3,所以,只能让3个数百位是1,另外3个数百位数是2。百位是1的3个数,分别配上十位1,2,3;百位是2的3个数同样。这样先保证前两位没有完全一样的。即:11*,12*,13*,21*,22*,23*。11*最小,个位应取取最大的,4,它要求另外5个数个位均小于4。114

12*较小,个位应取3,它要求前两位能吃12*的数,个位小于3。123

13*个位取2,就不能吃前两数,同时它要求前两位能吃13*的数个位小于2。132 21*较小,个位应取3,才能不被23*和22*吃。213 22*个位取2即可。222 23*各位必须取1。231 所以这6个数是114,123,132,213,222,231。

3、盒子里放着红、黄、绿3种颜色的铅笔,并且规格也有3种:短的、中的和长的。已知盒子的铅笔,3种颜色和3种规格都齐全。问是否一定能从中选出3支笔,使得任意2支笔在颜色和规格上各不相同?

分析:如果能选出3支笔,使得任意2支笔在颜色和规格上各不相同,则这3支笔必须包含红、黄、绿,短、中、长这6个因子,即不能有重复因子出现。但是这种情况并不能保证出现。例如,盒子中有4种笔:红短,黄短,绿中,绿长,3种颜色和3种规格都齐全,由于红和黄只出现1次,必须选,但是这时短已经出现2次,必然无法满足3支笔6个因子的要求。所以,不一定能选出。

4、一个立方体的12条棱分别被染成白色和红色,每个面上至少要有一条边是白色的,那么最少有多少条边是白色的?

分析:立方体的12条棱位于它的6个面上,每条棱都是两个相邻面的公用边,因此至少有3条边是白色的,就能保证每个面上至少有一条边是白色。如图就是一种。

5、国际象棋的皇后可以沿横线、竖线、斜线走,为了控制一个4×4的棋盘至少要放几个皇后?

分析:2×2棋盘,1个皇后放在任意一格均可控制2×2=4格;3×3棋盘,1个皇后放在中心格里即可控制3×3=9格;4×4棋盘,中心在交点上,1个皇后不能控制两条对角线,还需要1个皇后放在拐角处控制边上的格。所以至少要放2个皇后。如图所示。

6、在如图10-1所示表格第二行的每个空格内,填入一个整数,使它恰好表示它上面的那个数字在第二行中出现的次数,那么第二行中的5个数字各是几?

分析:设第二行从左到右填入A,B,C,D,E,则A+B+C+D+E=5 若E大于0,如E=1,则B=1,A+C+D=3,小于4,矛盾,可得:E=0,A大于0小于4; 若D大于0,如D=1,则B大于0,因A大于0,则A和C无法填写,所以D=0,A必等于2; A=2,可知B+C=3,只有当B=1,C=2时,ABCDE=21200,符合要求。 所以第二行的5个数字是2,1,2,0,0。

7、在100个人之间,消息的传递是通过电话进行的,当甲与乙两个人通话时,甲把他当时所知道的信息全部告诉乙,乙也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告诉甲。请你设计一种方案,使得只需打电话196次,就可以使得每个人都知道其他所有人的信息。

分析:给100个人分别编号1-100,他们知道的消息也编上相同的号码。 (1)2-50号每人给1号打1次电话,共49次,1,50号得到1-50号消息。同时,52-100号每人给51号打1次电话,共49次,51,100号得到51-100号消息。 (2)1号和51号通1次电话,50号和100号通1次电话,这时1,50,51,100号这4个人都知道了1-100号消息。 (3)2-49号,52-99号,每人与1号(或者50,51,100号中的任意1人)通1次话,这96人也全知道了1-100号消息。 这个方案打电话次数一共是(49+49)+2+96=196(次)。

8、有一张8×8的方格纸,每个方格都涂上红、蓝两色之一。能否适当涂色,使得每个3×4小长方形(不论横竖)的12个方格中都恰有4个红格和8个蓝格?

分析:能。3×4=12,有4红8蓝,即红1蓝2,横竖方向都按这个规律染成下图的样子。

9、桌上放有1993枚硬币,第一次翻动1993枚,第二次翻动其中的1992枚,第三次翻动其中的1991枚,„„,依此类推,第1993次翻动其中的一枚。能否恰当地选择每次翻动的硬币,使得最后所有的硬币原先朝下的一面都朝上?

分析:可以。 按要求一共翻动1+2+3+„„+1993=1993×997,平均每个硬币翻997次,是奇数。而每个硬币翻奇数次,结果都是把原来朝下的一面翻上来。因为:1993×997=1993+(1992+1)+(1991+2)+„„+(997+996) 所以,可以这样翻动: 第1次翻1993个,每个全翻1次; 第2次与第1993次(最后1次)一共翻1993次,等于又把每个翻了一遍; 第3次与第1992次(倒数第2次),第4次与第1991次,„„,第997次与第998次也一样,都可以把每个硬币全翻1次。这样每个都翻动了997次,都把原先朝下的一面翻成朝上。

10、能否在5×5方格表的各个小方格内分别填入数1,2,„„,24,25,使得从每行中都可以选择若干个数,这些数的和等于该行中其余各数之和?

分析:不能。

假设可以使每行中都可以选择若干个数,这些数的和等于该行中其余各数之和,那么每行数的和一定为偶数,5行之和也必定为偶数。1+2+3+„„+25的和是奇数,不符合要求,假设的情况不能出现。

11、把图10-2中的圆圈任意涂上红色或蓝色。问:能否使得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红圈数都是奇数?

分析:不能。 假设每条直线上的红圈数都是奇数,五角形有五条边,奇数之和是奇数,则五条线上的红圈,包括重复,共有奇数个。另一方面,每个圈为两线交点,每个圆圈算了两次,总个数为偶数。两者矛盾,假设不成立。所以,不能使同一条直线上的红圈数都是奇数。

12、在99枚外观相同的硬币中,要找出其中的某些伪币。已知每枚伪币与真币的重均相差奇数克,而所给硬币的总重量恰等于99枚真币的重量。今有能标明两盘重量之差的天平,证明:只要称一次即可辨别出预先选择的一枚硬币是否伪币。

分析:已知每枚伪币与真币的重均相差奇数克,99个硬币总重量恰等于99枚真币的重量,说明伪币数为偶数。 如果拿出1个真币,剩下的98个里还是有偶数个伪币,随便分成两部分放天平上,重量之差必为偶数。 如果拿出1个伪币,剩下的98个里是有奇数个伪币,随便分成两部分放天平上,重量之差必为奇数。 所以,只要把98个硬币分两部分在天平上称,显示出的重量差只要是奇数,拿出来的那个一定是伪币。

13、在象棋比赛中,胜者得1分;败者扣1分;若为平局,则双方各得0分。今有若干名学生进行比赛,每两个人之间都赛一局。现知,其中一个学生共得7分,另一个学生共得20分。试说明,在比赛过程中至少有过一次平局。

分析:设7分者胜X局,负Y局;20分者胜M局,负N局,则有X-Y=7,M-N=20 假设没有1次平局,那么由于比赛局数相同,得到:X+Y=M+N,X+Y+M+N为偶数。 另一方面,因为X-Y=7,X和Y两个数奇偶性不同,两者之和为奇数;又因为M-N=20,可知M和N奇偶性相同,那么M+N为偶数。得出的结果是:X+Y+M+N之和为奇数。 矛盾。说明没有平局的假设不成立。所以,比赛过程中至少有一次平局。

14、如图10-3,在3×3的方格表中已经填入了9个整数。如果将表中同一行同一列的3个数加上相同的整数称为一次操作。问:你能否通过若干次操作使得表中9个数都变为相同的数?

分析:不能。 如果进行操作后,表中9个数能变为相同的数,其和必能整除3;因为每次操作是同一行或同一列的3个数加上相同的整数,增加的数也能整除3。那么,原来表中的9个数的和也必能整除3。把表中的9个数相加,2+3+5+13+11+7+17+19+23=100,100不能整除3,与假设矛盾,所以不能实现。

15、今有长度为1,2,3,„„,198,199的金属杆各一根,能否用上全部的金属杆,不弯曲其中的任何一根,把它们焊成接成 (1)一个正方体框架?(2)一个长方体框架?

分析:(1)不能。 正方体有12条棱,金属杆长度之和能被12整除时,才能不弯曲任何一根焊成正方体框架。1+2+3+„„+199=19900,1+9+9=19,19不能整除3,所以长度之和不是12的整数倍。 (2)可以。

(1+198)+(2+197)+(3+196)+„„+199,可以组成100个199,所以可以构成一个长199×12,宽199×12,高199的长方体框架,棱长共(199×12+199×12+199)×4=199×100;也可以构成一个长199×20,宽199×3,高199×2的长方体框架,棱长共(199×20+199×3+199×2)×4=199×100;等等。

第三篇:作文构思导引

教学目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构思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题目设计] 美在我们的生活中 [构思提示]

“美”是无所不在的,有自然和谐之美,人伦道德之美,体育竞技之美,建筑雕塑之美等等。题目要求所写的应该是社会生活方面的美。这种美,在广播上可以听到,在报纸上可以看到,但更多的还是要靠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在学校,在家庭,在工厂,在商店,在街道,在车上„„总之,凡是有人群生活的地方,都有美的存在。罗丹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比如,下述生活镜头,都是构思本题的生动材料。

(1)一位年轻母亲领着孩子挤上公共汽车,她本来想找近旁一位乘客给孩子让个座位,突然想到德国小孩乘车是必须站着的,又改变了主意。她问孩子几岁了,孩子说5岁了。她说:“5岁就是小大人,是男子汉。男子汉是不需要别人照顾的,相反,应照顾别人。”于是,这位男孩便挺挺的站立着,路经几站有人下车留下空位,他都让给了别人。

(2)一位手牵孩子的父亲无意间从人行道上把一个啤酒瓶踢滚到马路上。只见这位父亲松开孩子的手,迅即将啤酒瓶拣起来,一直走到五六十米外的垃圾桶外,将瓶子扔进去,这才回身领着孩子继续前行。

(3)四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参赛的50名同学齐刷刷地蹲在起跑线上,作好起跑的准备,那姿态像千帆竞发,又像飞机启航,他们在积蓄智慧,积蓄意志,积蓄力量。这可谓“起点”之美。其实,在学习上,在人生旅程中,也有许多“起点”,能否成功,就看“起点”准备工作做得怎样。

(4)夏日的一个傍晚,一位红衣少女穿着高跟鞋在马路上款款而行,不巧,正走着一只鞋跟裂断,她想找鞋匠修一下,附近却没有修鞋的。于是,她手提着鞋,赤脚而行,她走的还是那样轻松自然,看见路旁飞来一只蝴蝶,便伸手去抓,路过一个书摊,就顺便翻翻几本杂志。她不曾表现出丝毫的尴尬或难堪,而是满脸的坦然和自信。

这样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值得赞美的事物是很多的。类似上述题材,宜于写成夹叙夹议的文章或抒情散文的样式,精选几个“美”的典型例证,予以生动的描述,再加上几句精彩的议论,使主题得到升华,尽可能表现出时代气息和新鲜感。

[学生作文]

第四篇:”写作导引

[文题展示]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是的,宽阔的胸怀可以宽容自己的仇敌,宽阔的胸怀可以宽容别人的缺点,宽阔的胸怀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文题解读]

“学会宽容”主题

什么是宽容?“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宽容有多“宽”?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为什么要学会宽容?因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拥有包容的胸,怀,就会包容任何人,包容整个世界。

[写作导引]

“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的意思。“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开阔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

行文时,可着重指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一种爱,是一种处世、为人的技巧,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等。

[素材链接]

1.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2.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

——华兹华斯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

4.宰相肚里能撑船。

——俗语

5.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

-——庄子

6.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张九龄

7.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

——魏征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名家作品选读]

林清玄:送你一轮明月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般若”读“bō rě”,智慧。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正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才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错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禅师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赏析]这位禅师以菩萨般宽容的心性,’给误入迷途者送去了一轮照亮良知的皎洁明月,终于使他感到惭;隗而走向光明的道路。 文章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含义隽永;仿佛从深山古刹中飘来的一阵悠扬的钟声,听似遥远,却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唤醒人们审视并洗净自己灵魂深处被玷污了的阴暗角落。

[网络美文欣赏]

1、宽恕的美丽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第一次看到含义如此隽永而富有诗意的句子,我即被深深地打动。原来有关宽恕的诠释可以这样优美而令人感动。

上苍造物,何等超绝,在赋予生命的同时,也赋予了一颗宽恕包容之心,就像那紫罗兰,从不拿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人生的际遇,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遭遇,逢坎坷不颓废,遇泥泞不骂娘。时时处处都秉持一颗宽恕包容之心。你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快乐。

有一位名厨曾有名言说: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合每一个人的胃口。厨艺如此,做人亦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别人未必都合自己的胃口,而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你又何尝能符合每个人的胃口?这样看来,做人就应该存宽恕包容之心。也难怪孔子会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讲的就是恕道啊。

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说,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天地一定广阔;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精神一定充实;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心灵一定纯洁;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灵魂一定美丽。

2、生活的艺术

很少有人认为生活没有亏待过自己,同样,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曾亏待过生活。在你的眼里,别人实际得的总是比他应该得的多,而你自己正相反,于是你感到不平、压抑,甚至愤怒。

其实,生活没法亏待你,只有你自己才可能亏待自己。生活的艺术本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要装进一杯新水,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旧水;要获得一支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创伤。

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了一杯旧水,但你拥有一杯新水;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来了玫瑰;虽然受了创伤,但你多了体验。

泰戈尔有诗:"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生活是永远没有错的,有错的只是你的心态。其实鸟儿只需做好一只鸟,云儿只需做好一朵云。

无论生活将机遇和幸运赐与谁,都有他赐与的理由。一味的羡慕与嫉妒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坏了你一份平和的心境。只有抱着淡然的心态认真做好你应该做的工作,你才有可能得到并不淡然的结果。

学会接受他人的成功与幸运,并不意味着认同自己的平庸与拙劣,而恰证明了你的成熟与坚韧。只有成熟的、坚韧不拔的人才懂得如何去摆弄得与失的砝码,才懂得生活的艺术原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

3、宽容不是错

我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中国人爱面子的“美德”在我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正因为我爱面子,所以我以为所有的人都需要面子。每次我感到难堪时,我不太愿意反唇相讥,只是尴尬地笑笑来化解矛盾。因为按我的思维方式,我总以为人人都要面子,不该因为自己的面子而去损伤别人的面子,也正因为如此,我总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朋友还是仇人。

但是这种宽容却招来朋友的反对,他们以为我的这种想法简直就是谬论,迂腐透顶。在朋友眼中只有黑白分明,没有任何调和色;所有的人和事只有两种结果:对与不对。对的当然不需要宽容,而错误的就必须严加批评,让犯错误的人痛哭流涕才算是告一段落。其实何必呢?难道就不能宽容一次,给犯错误者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但我的宽容却使我在别人眼里成了“孔乙己”,成了“堂吉诃德”,成了一个在人们眼中“食古不化”的“异类”。难道宽容真的是错吗?

其实宽容不是错。没有人会因为朋友的宽容而离他远去。对朋友过于苛刻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一个凡事斤斤计较的人,有谁会宽容地对待他呢?宽容不只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你的宽容会让大家更加宽容地对你。在一个宽容的环境中生活,人们每一天都会感到温馨,感到愉快。

如果没有鲜花的宽容,哪有蝴蝶多姿的衣衫;没有松树的宽容,哪有菟丝花的柔关;没有蜜蜂的宽容,哪有餐桌上的甜美。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宽容。这些宽容源于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以及素不相识的过客,还有孕育着奇迹的大自然。既然大家都在享受宽容,为什么不能拿出爱心去宽容别人呢?其实宽容很简单,就是容忍一下,退让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次便有难得的艳阳天。人们都喜欢弥勒佛,爱那种“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度量。大家都喜爱宽容的人,为什么自己不做一个宽容的人呢?

朋友说:“这种博大的宽容本身就是错。”错在哪儿呢?我想不出来。朋友说这种宽容的处世方式不适应快节奏的竞争社会。朋友说得似乎有些道理。的确在凡事要效益的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结果,没有人会为了过程,而放弃结果。这也就有了为了结果不择手段的人,为了结果尔虞我诈、置人于死地的人。难道就不能换一种方式,在和谐宽容的气氛中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吗?让一场暴风雨被煦日春风所替代,不是更舒心更惬意吗?宽容是一种真诚、一种期待。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世界会变得更加祥和安宁。让我们用真诚打动每一个不会宽容的人,期待着一个宽容的世界吧。

宽容不是错!

点评:文章论据充分,恰当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

[学生佳作示例]

宽容

人生在世,要学会宽容。

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当你面临困难,遇到了尽全力仍难以逾越的屏障时,请别忘了:学会宽容。

英国谚语说得形象:“世界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阿拉伯人说得风趣:“月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说到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历代圣贤都把宽容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学会宽容是为人处世的需要。世间并无绝对好坏,而且往往正邪善恶交错,所以我们为人处世有时也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眼里揉不得沙子,锱铢必较,为一点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不仅尴尬,而且也不值。“天地本宽,而鄙者自缢。”《菜根谭》上的这句话可谓是警世之言。所以清代的申居郧说:“胸中要有泾渭,然亦须气量含宏,不可太生拣择。”弘一大师说得更直接:“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我们常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这个道理吧。事实上,宽容并不是无能,而是一种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唯宽可以得人”,宽容最终将使伤害你的人情愿或不情愿地走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席位,或者受到宽容的巨大感召,放弃伤害,回归到美好的人际中来。

宽容是人类性情的空间,这个空间越大,你的情绪就会有转折的余地,就不会大动肝火,纠缠于鸡虫之争,宽容别人,给别人留条后路,别人才会报之以宽容,这也会为自己留下余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保护自己,给别人留一些空间,你自己将得到一片蓝天。一个宽容的人,到处可以契机应缘,和谐圆满,微笑着对待人生。

宽容是心境,是涵养,是境界,它是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为人的胸怀。失败时,多一份宽容,停止对自己的辩解,驱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阴影,心中就会少一份懊悔,少一份沮丧,就能在心底竖起一个坚强的自我。

人人多一份宽容,人类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真善,多一份珍重与美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将化做五彩的乐章。

我们要用真诚的心、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宽容别人。这样我们才会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也不会被思想包袱而压得透不过气来。这样才能不断修德养性,充实完善自我。

生活需要宽容,生活呼唤宽容。愿世间多—份宽容,少一份计较。让生活在宽容的氛围中灿烂夺目。

最后奉上朱老总《游七星岩》中的诗句共勉:“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简评]作者该是一个有心人,平时善于积累,善于思考。没有积累,文章便不会有这么丰富的材料;没有思考,文章不会写得如此得心应手,开合自如。

细究宽容

你因逆反而辜负过老师的厚望吗?因狭隘而误会过同学的帮助吗?因偏执而拒绝过他人的劝导吗?有过,应该都有过。有意无意地,我们几乎伤害过所有真正爱我们的人,然而,我们依然幸运地生活在关心和挂念之中,这又是为什么呢?

只要静静想上三分钟,想想我们的生活道路,想想道路上给过我们粮食和水的人,想想那些满含热情的脸庞和溢着笑意的眼睛,我们将会承认:宽容是我们生命的阳光。

我相信,关于宽容,每个人都会有讲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构筑着我们精神世界的基本家园。总有那样几个名字,那样几张面孔,那样几句话语,在暗淡的日子里,给我们携来平静和亮光,从而使终结通往新生,岁月焕然一新,征程虎虎生风。感激?是的。一种多么自然的情愫。情意氤氲,信念腾空;成为月亮,或许是我们对太阳最好的报答。

做一个宽容的人,将传到我们乎上的暖意递给需要它的下一个人,似乎不难,因为这的确是我们内心的需要。但实际并非如此轻易,在播种与收成之间挥汗如雨者,就一定不会种瓜得豆吗?由此,便产生了下一个课题:怎样才会真正拥有宽容的能力?

金黄的稻穗,脚下必定有其赖以根植的沃土。同理,宽容也不会是横空出世的虹霓,我们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知识构成它存在的大背景。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不仅预示着牛顿定律与宇宙飞船之间的潜在联系;我们应该可以想到,心灵的力量照样需要雄厚的知识基础作为依托。那么,让我们静心而观,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去推究有关宽容的前因后果、方方面面。 纵观人类进步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其描述为一个个“异端”不断地走向“正统”的过程。从孔子到孙中山,从耶稣到穆罕默德,从哥白尼到马克思,从爱因斯坦到弗洛依德,“异端”络绎不绝,文明源远流长。雨果的浪漫主义、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左拉的自然主义及很久以后的“新小说”,都是法兰西文学的瑰宝。小说家们对这个世界持有不同的立场和视点,他们从各自的路径进入世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结论,从而给我们领悟人生提供不同层面的参考和借鉴。可以说,尽管人类文化存在种种肃杀和偏狭,但总体上并不缺乏宽容精神。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既然我们承认宽容是一种伟大的能力,我们将进一步追索隐于其后的所有秘密。既然我们愿意承认自然界物种多样化这一美好现实,我们也将把同样的欢呼给予社会和人性未来,并以此作为我们心灵的背景。我们将具备良好的耐心听取别人的陈述,持有平静的期待观察事态的发展,比如尝试一种自己不习惯的食物并从中汲取营养和乐趣,理解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并给予其体察与尊重。

“多样化”才是世界唯一的真相,才是心灵步出狭隘走向博大和宽容的唯一坦途。如果耳朵不漠视世界的呼唤,心灵将洞悉所有的奥秘。我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我们从早晚晨昏而来,我们咀嚼着独特的疼痛走过各自的阅历,赤橙黄绿青蓝紫汇聚绚丽彩虹„„由此,我们明白:宽容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前提,我们将选择“多样化”作为心灵的基本背景。

[点评]本文从构思到行文,都显得大气,有底蕴。开阔的视野,深入的分析,显示出作者认识事物超出一般同学的较高层次。

“宽容是我们生命的阳光”,起笔就不同凡响。但更为高超的是作者能从“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去推究有关宽容的前因后果,难能可贵。

文章说理扎实,而且语言生动形象。如“如果耳朵不漠视世界的呼唤,心灵将洞悉所有的奥秘。我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我们从早晚晨昏而来,我们咀嚼着独特的疼痛走过各自的阅历,赤橙黄绿青蓝紫汇聚绚丽彩虹”,就把理性和感性绝妙得结合在了一起。

宽容

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它可以包容人间万物,可以与人为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我真正明白这些却是缘于一次偶然。

那是一个普通的早晨,我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早餐,因为最近复习紧张,同学们的胃口很大,雨吃完了,再次拿起了一包粉,问我:“你还吃吗?”“吃”我回答道。雨用袋子把粉分成两半,一半放进了他碗里,另一半放到我碗里,可能是因为太急了,汤溅了出来,我的衣服上留下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伤心·难过·愤恨顿时涌上我的心头。我破口大骂:“你怎么这样啊!那么不小心,你看看,把我衣服都给弄脏了„„”雨被我骂得面红耳赤,轻轻地对我说:“对不起。”我的气才消了一些。雨找来纸,帮我擦干了桌子,就回座位去了„„就因为这件事,我们一节课都没理对方,只是这样僵持着。

其实,我心里万分难受,莎士比亚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是啊,我应该去宽容雨的错误,而不应该斤斤计较。可我却迟迟不敢开口„„,晚上,我把事情的经过跟妈妈说了一遍,并发誓不再理会雨。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我出道题给你做行吗?”我极不情愿地说;“行”,妈妈说;“比地大的是什么呀?”我快速回答:“是天”,妈妈又问;“比地大的是什么呀?”我回答:“是地球呗”我回答错了,妈妈告诉我:是人宽容的心。衣服脏了可以再洗,可人的友情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第二天,我向雨道了歉,从此以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也许同学们还记得《将相和》这个故事。战国时的廉颇和蔺相如由势不两立成为“刎颈之交”,这都归功于蔺相如的大度忍让。他以大局为重,不与廉颇“争利”,平时见到廉颇就“引车避匿”,这些宽容义举感动了廉颇,终促成“将相和,”合力御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我们只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宽容处事,人生就会更精彩!

第五篇:教师专业发展导引

《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学习心得体会

假期,教育局组织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阶段学习的心得:

一、专业化发展全面为我们讲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共分十个章节。包含了以下十个方面:一是解读教师角色;二是教师专业化理念与实践;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四是初任教师的成长;五是反思—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习;六是合作----向同事学习;七是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发展;八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九是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十是教师评价。从这些资料中让我对教师专业化有了全面的了解。

二、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与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

(一)专业理念;

(二)专业知识;三)专业能力;

(四).专业态度与动机。

三、通过学习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形成根源及缓解对策。通过这次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叫教师的职业倦怠,也知道了教师的职业倦怠的表现有:

(一)长期的情绪上的倦怠感。

(二)人格的解体。

(三)较低的成就感。同时知道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有:

(一)个体方面;

(二)教学方面;

(三)社会方面。了解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包括:

(一)社会方面的根源;

(二)组织方面的根源;

(三)个人背景方面的根源;

(四)学生与教学情境。了解了一些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

(一)以教师发展阶段论透视教师职业倦怠,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以支援与协助。

(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建立良性支援机制。

(三)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对教师职业持合理期望。

(四)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通过心理疗法缓解压力。尤其我想要讲的是学校的领导层应该正确认识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对待本校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

四、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几个有效途径。这包括从自己的反思中去进行提高;与同事的合作中去进行提高;在与学生的交流与学习中去得到提高。 总之,通过这次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我犹如与名师进行了一次次心灵的对话,让我提高了自己不少的理论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修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积极吸收他人教学的先进经验,补充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学习心得

在假期中,我学习了《有效教学的基本功》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获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同时也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我们把时间都投入进去的学问,而《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更像一盏明灯,引领我走向那有效教学的柳暗花明处。

首先,有效教学体现在有效备课上,从教学初期详细的备课,到现在简单的备课,在这变化过程中无疑经验在起着很大的作用,总是认为自己能够把握住学生,但总是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一些失误,从而使有些学生就在课堂中不能很好的掌握住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这样做是不行的,必须做到有效备课才能让学生学得快学得好。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

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

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

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其次,有效教学还体现在有效指导上,书中引用维果茨基的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进行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存在着几点问题,学习本书之后,针对这些问题,我明确了今后的解决方法: 1. 未能明确课堂学习的主体。 随着课改的深入,从很多教学观摩课上不难发现:教师很少有教学示范,只是动嘴动电脑,表面上花样百出,其实任何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师同样可以借鉴操作。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只追求了广度而放弃了学习的深度,学生难以获得深刻的认知和体验。但是教师的示范会不会在课堂上造成孩子单纯模仿的环境和氛围,教师教什么孩子学什么,使孩子又失去了主动性,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与教学课标有所违背?真让人进退两难。书中提出,如果我们把简单的教师示范改为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学习实践,效果就很不一样了。我们可以转化成为孩子中的一份子,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而是能够和他们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朋友。在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实践时,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发现一些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一些具有关键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法,这样既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又大大减少了孩子们学习实践时的盲目性。在学生遇见凭自己能力确实难以克服的问题时,教师以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份指导示范操作,与他们一同战胜困难。

2. 指导不够清晰明白。在学习指导中,有些教师言语重复,唠叨不停,这样不仅难以清楚地表达意思,有时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实际过程中指导要适当。即指导的内容做到针对性强,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才给他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与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因此教师在指导时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提供支持性材料,并结合学生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给与指导。

3.指导时机把握不当。以往教学中往往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就对学生进行指导,新课程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注重是学生活动的过程及发展,并非仅仅是技能的掌握。所以在学生最需要指导的时候,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可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要介入过早,以致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也不要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总之要适度,既突出主体,不包办代替,指导不是完全的告诉和给予,又要防止不必要不应该的指导,以免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也要防止不够充分的指导,以免学生感到手足无措。在初一伊始语文课堂上进行古诗词鉴赏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当学完一首诗之后,学生分组自由进行发言时,充分给与学生自学自练的机会,给与培养他们自己进行感悟、组织语言、选择角度的能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合作协调能力,相互之间团队精神的培养。对一些已经具备较强感悟能力及组织语言能力学生的小组给与他们的只是一些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对于一些还没形成鉴赏能力的小组给与一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这样就能使学生有的放矢,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精神。

4.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指导方法。学生个体发展是有差异的,而教师往往重集体指导;不能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和认知特点调整指导方法,只是一味强调整齐划一的学习进程。这样一来学生无法得到与自己实际状况相适应的指导,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因此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特点和该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的方法进行指导。所谓“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说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内容的选择,从教法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有效教学体现在说课、听课和备课上。说课就是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活动。既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说课能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业务素质、促进教研结合、强化备课意识、提高群体能力、增强教学管理。听课能起到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探索研究、提高促进、沟通协调等功能。评课有判断、有导向、激励的功能。认识了说课、听课、备课的功能,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第四、有效教学还体现在试卷的编制和分析、讲评技能上。只有明确试卷的编制应遵循人文性、开放性、自主合作性及导向性、有效性的原则,明确试题编制的方法及技巧,才能编制出一流的、有价值的试卷。另外试卷的分析技能及讲评也尤为重要,要做到心中有数,切记仓促讲评;要克服面面俱到无重点的现象;克服就题论题不联系实际的现象;也要克服目中无人,一讲到底的现象;还要克服不讲评不指导、只批评不鼓励的现象。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确实学到了不少,也收获了很多,也真正读懂了“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我想自己以后也会坚持学习,把自己学到的基本功融会贯通到教学中去,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我今后也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能更好的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上一篇:二年级生字词学习下一篇:二手底商买卖合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