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课范文

2022-06-20

第一篇:语文实践活动课范文

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

一相关知识点

1. 开场白:“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诗篇。读诗诵诗,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可以陶冶我们的精神情操。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赛诗会。 2. 策划:

1. 明确主题

某个人-----李白诗歌赛诗会 某类人----革命烈士诗歌赛诗会 某个季节----咏夏诗赛诗会 某个节日----端午诗赛诗会 某个物、某件事-----咏梅诗赛诗会

2确定内容: 比背诵 比朗诵 比理解欣赏 比见景说诗 比指物诵诗 3选择形式:对抗赛 答问赛 擂台赛 积分赛 4聘请评委、选定主持人、制定比赛规则

3收获:参加这次活动,我积累了许多诗歌,提高了诵读欣赏能力,陶冶了情操。 二真题训练

1、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这学期同学们又学了不少诗歌。为了展示、交流大家诵读诗歌的成果,我校准备举行七年级赛诗会。

(1)请你为赛诗会确定一个主题,使之有明确的范围。 (2)假如你是主持人,请写一段简要的开场白。

2、读诗颂诗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提高文学素养、陶冶情操的活动。回顾你班举行的一次赛诗会,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赛诗会的主题是什么?选择的比赛形式是什么?

(2)、如果比赛要求双方列举“古代咏鸟诗”,你可以列举一首?试试看。

如“(葛天民《迎燕》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3)、如赛诗会选择了问答类形式,你作为评委,围绕“咏鸟诗”主题可以向一方提出什么问题?另一方该怎么回答?

例如,问:由咏鸟诗可以看出古代文人赋予鸟有哪些象征意义?

答:含思乡之情,知春、报春之意,也可象征高洁品德。(答案不求统一)

(4)、参加这次活动后你有了哪些收获?

第二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家乡福泉

地松中学:刘晓军 授课课型:综合实践活动课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文字卡片制作,提高语段写作水平;

3、通过活动,提高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4、通过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重点:

1、通过文字卡片制作,提高语段写作水平;

2、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难点:提高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参观法、调查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第三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四季风光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景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多看书,扩大阅读面,从中受到启迪,进而有效地提高写景的能力和水平。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收集有关四季的词汇、古诗及相关常识,分类摘抄描写四季景色的精彩片断。

2、准备活动用具:记分牌、秒表、空白投影片、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激趣入境:

迷人的春天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夏日的晴空是灿烂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大地生育的时节;而冬天,大地仿佛处于沉眠状态。冬去春来,夏去秋来,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地变幻着日月星辰,风云雨雷,变幻着温度、湿度、色彩、光线„„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领略四季风光。

二、授队牌,介绍活动规则

三、活动①:积累词汇

1、各队选一名代表,写出3个表示季节的词,要求按照季节内气温变化的顺序。(写对升一格)。

2、人们根据每一季节气温的变化分别赋与它们不同的名称,除此之外,代表季节的词还有很多,比如说,抓住季节的主要特征来描绘。谁能在1分钟内写出5个这样的词。注意:这五个词语中不能带有“春夏秋冬”这4个字,同队同学可提示。(规定时间完成5个上升2格,完成3个上升1格)

3、看来,这几位同学平时比较注意积累词语,其他同学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开火车比赛,每人说一个代表季节特征的词,不能重复,看哪一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根据速度分别上升4格、3格、2格、1格)

4、描写季节的词语还有很多,同学们在日常阅读中,要做有心人,及时地把词语分类并摘抄下来,为自己的“语言仓库”增加财富。

四、活动②:赏析片断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请说说理由。

2、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描绘四季风光的诗句,谁背背看。(背一首上升一格)

3、现代的文人墨客又是如何描写四季景色的呢?同学们,请把你们平时摘抄的精彩片断读给大家听一听,我们来评选今天的“摘抄之星”。

①队内交流,队长负责评出本队最佳摘抄片断制成投影片。

②四队轮流上台交流摘抄,投影显示。

⑴由摘抄者介绍为什么摘抄这一片断。

⑵学生评论,这些片断好在哪儿?精彩在何处?

⑶一起赏读。

⑷评出名次,最佳者为“摘抄之星”。(最佳队上升2格,其余3队各上升1格)

4、通过刚才的赏读,我们知道了描绘四季风光的重点是留意观察,抓住不同季节的主要特征,春天可以写——(引导学生答。新生的绿草,含苞待放的桃花,报春的燕子„„),夏天可以写——(盛夏的太阳,又闷又热的空气,蒸笼似的房子„„),秋天可以写——(金黄色的田野,丰收的果实,凄凉的秋风秋雨„„),冬天可以写——(阴惨惨的乌云,落叶的枯枝,呼啸的北风,迷人的雪景„„)

五、活动③——练写片断

1、每人动笔练写片断。

2、上台交流,打擂台(四队依次上台朗读片断,各升一格)。

3、评选“创作之星”(升一格)。

六、为优胜小队发奖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积累词汇,赏析片断,练写片断等一系列活动,初步掌握了描写四季风光的写作方法。其实,写景并不难,大自然千变万化的景象是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只要你迈出脚步,睁大双眼,做个细心观察的有心人,就能描绘出种种瑰丽多彩的风景画。 资料附录:

1、每一季节按气温变化顺序的词

早春 阳春 暮春 初夏 仲夏 盛夏 初秋 仲秋 深秋 初冬 仲冬 隆冬

《四季风光》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

一、针对现状,确定选题。

描写景物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常见的,尤其是在中年级语文教材中开始更多地接触到这类文章和练写小片断。可是,在小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发现写自然景色的比较少,成篇写景的更少,一篇作文中有写景的语句也不多。什么原因呢?我想,一是因为不少人觉得写景好像很高雅的事,很难学好;二是由于没有掌握写景的技巧。针对这种现准状,我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四季景色的描写入手,以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抓住特征,写景抒情。

二、课前准备,积极主动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上好活动课的关键。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课首先应让所有的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利,主动参与、自主地活动。活动课主题确定以后,我让学生自找资料,自我准备,告诉学生只要平时注意观察,注意积累,就可以在此次活动中大显身手。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准备,所搜集的资料大部分是课外的。这些知识的积累完全是学生自主的,充分体现了活动课的自主性原则,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三、形式多样,课堂活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情感外显,好动、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各种活动。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四季风光》我采取了循序渐进,动静结合,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首先是进行“词语积累”方面的竞赛活动。这种形式符合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自我表现的特点。竞赛中人人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全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个个情绪高涨。从活动效果看,学生的词汇积累相当丰富,写春天的有“乍暖还寒、莺飞草长……”,写夏天的有“炎风酷日,烈日灼灼……”,写秋天的有“丹枫迎秋,秋虫啾鸣……”,写冬天的有“山舞银蛇,银妆素裹……”在此基础上学生背诵古诗,边背诵边感受诗中意境,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接着以组内交流形式进行“赏析片动”,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摘抄的片断读给别人听,并投影显示各组推荐的最佳摘抄片断进行评议。

春天组:春天到了,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柳树姑娘的面颊,把嫩嫩的柳芽从睡梦中引出来。顿时,黄绿色的柳芽绽满枝条。柳条舒展着它那柔软的腰肢,随着春风和谐的音乐,翩翩起舞,舞着、舞着,一片片嫩绿的柳叶伸出头,睁大了眼睛,争着观看这奇妙的大世界。

夏天组: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然而,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即使有点风也是暖烘烘的,吹散不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秋天组: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看,那菊花,它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旺盛!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到处都是,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

冬天组:隆冬季节,凛冽的寒风刮起来,卷起尘土,吹得人们睁不开眼睛。路上的行人渐渐地稀少了。小姑娘围上围巾。有些调皮的小男孩干脆倒退着行走,躲过风头。有些行人缩着脖子,把手放在袖筒儿里,快步向前奔去。

学生在评评议议中领会了写景的技巧:认真观察,抓住特征,写出变化。这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知识,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把学过的语言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以上几项活动为学生开阔了视野,打开的思路,使学生产生了富有创造性的写作灵感。最后一项活动——“练写片断”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出美丽的四季风光。

这节活动课的设计以学生为重心,强调自我准备,自我表现,自我发挥,使他们在愉快和合作的气氛中主动参与老师设计的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

四、课后延伸,发展能力

这节活动课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四季景色入手,引导学生自悟自得,掌握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但这只是一个起点,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探究下去:如体描写山森原野、江河湖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景物,体会写景在文章中的作用。语文活动课以它活泼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为少年儿童提供了集体活动的场所,从宏观的延伸看,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推出新的活动方式和组织方式,以活动促发展,使他们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型的,创造型的人才。

第四篇: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教案

_________ 四季风光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景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多看书,扩大阅读面,从中受到启迪,进而有效地提高写景的能力和水平。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收集有关四季的词汇、古诗及相关常识,分类摘抄描写四季景色的精彩片断。

2、准备活动用具:记分牌、秒表、空白投影片、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激趣入境:

迷人的春天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夏日的晴空是灿烂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大地生育的时节;而冬天,大地仿佛处于沉眠状态。冬去春来,夏去秋来,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地变幻着日月星辰,风云雨雷,变幻着温度、湿度、色彩、光线„„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领略四季风光。

二、授队牌,介绍活动规则

三、活动①:积累词汇

1、各队选一名代表,写出3个表示季节的词,要求按照季节内气温变化的顺序。(写对升一格)。

2、人们根据每一季节气温的变化分别赋与它们不同的名称,除此之外,代表季节的词还有很多,比如说,抓住季节的主要特征来描绘。谁能在1分钟内写出5个这样的词。注意:这五个词语中不能带有“春夏秋冬”这4个字,同队同学可提示。(规定时间完成5个上升2格,完成3个上升1格)

3、看来,这几位同学平时比较注意积累词语,其他同学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开火车比赛,每人说一个代表季节特征的词,不能重复,看哪一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根据速度分别上升4格、3格、2格、1格)

4、描写季节的词语还有很多,同学们在日常阅读中,要做有心人,及时地把词语分类并摘抄下来,为自己的“语言仓库”增加财富。

四、活动②:赏析片断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请说说理由。

2、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描绘四季风光的诗句,谁背背看。(背一首上升一格)

3、现代的文人墨客又是如何描写四季景色的呢?同学们,请把你们平时摘抄的精彩片断读给大家听一听,我们来评选今天的“摘抄之星”。

①队内交流,队长负责评出本队最佳摘抄片断制成投影片。

②四队轮流上台交流摘抄,投影显示。

⑴由摘抄者介绍为什么摘抄这一片断。

⑵学生评论,这些片断好在哪儿?精彩在何处?

⑶一起赏读。

⑷评出名次,最佳者为“摘抄之星”。

(最佳队上升2格,其余3队各上升1格)

4、通过刚才的赏读,我们知道了描绘四季风光的重点是留意观察,抓住不同季节的主要特征,春天可以写——(引导学生答。新生的绿草,含苞待放的桃花,报春的燕子„„),夏天可以写——(盛夏的太阳,又闷又热的空气,蒸笼似的房子„„),秋天可以写——(金黄色的田野,丰收的果实,凄凉的秋风秋雨„„),冬天可以写——(阴惨惨的乌云,落叶的枯枝,呼啸的北风,迷人的雪景„„)

五、活动③——练写片断

1、每人动笔练写片断。

2、上台交流,打擂台(四队依次上台朗读片断,各升一格)。

3、评选“创作之星”(升一格)。

六、为优胜小队发奖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积累词汇,赏析片断,练写片断等一系列活动,初步掌握了描写四季风光的写作方法。其实,写景并不难,大自然千变万化的景象是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只要你迈出脚步,睁大双眼,做个细心观察的有心人,就能描绘出种种瑰丽多彩的风景画。

资料附录:

1、每一季节按气温变化顺序的词

早春 阳春 暮春

初夏 仲夏 盛夏

初秋 仲秋 深秋

初冬 仲冬 隆冬

2、记分牌

(绿)(红)(黄)(白)

(桃花)

(荷花)

(菊花)

(梅花)

《四季风光》指导说明及总结

一、针对现状,确定选题。

描写景物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常见的,尤其是在中年级语文教材中开始更多地接触到这类文章和练写小片断。可是,在小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发现写自然景色的比较少,成篇写景的更少,一篇作文中有写景的语句也不多。什么原因呢?我想,一是因为不少人觉得写景好像很高雅的事,很难学好;二是由于没有掌握写景的技巧。针对这种现准状,我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四季景色的描写入手,以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抓住特征,写景抒情。

二、课前准备,积极主动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上好活动课的关键。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课首先应让所有的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利,主动参与、自主地活动。活动课主题确定以后,我让学生自找资料,自我准备,告诉学生只要平时注意观察,注意积累,就可以在此次活动中大显身手。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准备,所搜集的资料大部分是课外的。这些知识的积累完全是学生自主的,充分体现了活动课的自主性原则,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三、形式多样,课堂活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情感外显,好动、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各种活动。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四季风光》我采取了笔循序渐进,动静结合,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首先是进行“词语积累”方面的竞赛活动。这种形式符合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自我表现的特点。竞赛中人人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全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个个情绪高涨。从活动效果看,学生的词汇积累相当丰富,写春天的有“乍暖还寒、莺飞草长„„”,写夏天的有“炎风酷日,烈日灼灼„„”,写秋天的有“丹枫迎秋,秋虫啾鸣„„”,写冬天的有“山舞银蛇,银妆素裹„„”在此基础上学生背诵古诗,边背诵边感受诗中意境,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接着以组内交流形式进行“赏析片动”,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摘抄的片断读给别人听,并投影显示各组推荐的最佳摘抄片断进行评议。

春天组:春天到了,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柳树姑娘的面颊,把嫩嫩的柳芽从睡梦中引出来。顿时,黄绿色的柳芽绽满枝条。柳条舒展着它那柔软的腰肢,随着春风和谐的音乐,翩翩起舞,舞着、舞着,一片片嫩绿的柳叶伸出头,睁大了眼睛,争着观看这奇妙的大世界。

夏天组: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然而,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即使有点风也是暖烘烘的,吹散不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秋天组: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看,那菊花,它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旺盛!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到处都是,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 冬天组:隆冬季节,凛冽的寒风刮起来,卷起尘土,吹得人们睁不开眼睛。路上的行人渐渐地稀少了。小姑娘围上围巾。有些调皮的小男孩干脆倒退着行走,躲过风头。有些行人缩着脖子,把手放在袖筒儿里,快步向前奔去。

学生在评评议议中领会了写景的技巧:认真观察,抓住特征,写出变化。这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知识,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把学过的语言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以上几项活动为学生开阔了视野,打开的思路,使学生产生了富有创造性的写作灵感。最后一项活动——“练写片断”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出美丽的四季风光。

这节活动课的设计以学生为重心,强调自我准备,自我表现,自我发挥,使他们在愉快和合作的气氛中主动参与老师设计的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

四、课后延伸,发展能力

这节活动课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四季景色入手,引导学生自悟自得,掌握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但这只是一个起点,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探究下去:如体描写山森原野、江河湖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景物,体会写景在文章中的作用。

语文活动课以它活泼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为少年儿童提供了集体活动的场所,从宏观的延伸看,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推出新的活动方式和组织方式,以活动促发展,使他们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型的,创造型的人才。

第五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考

474470河南省淅川县厚坡镇第一初级中学周江锋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近十年了。十年来,我们的教学面貌都有多大改变呢?恕我直言,没有多大改变!就拿我熟悉的语文科来说,仍是一本书(无非是书里增加了“诵读欣赏”“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名著推荐与阅读”这些内容而已)、一块黑板(电子白板其实仍是“黑板”)、一支粉笔(键盘和鼠标其实仍是“粉笔”)的教学模式,学生仍是长年累月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真正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的机会很少,与课改前几乎无多大差异。真正能称得上变化的无非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和时间比以前多了些,但即使这点权力也是老师们迫于领导的压力无奈地“交给”学生的,可想而知,学生在运用这点儿权力时又会打多大折扣?我想问我的语文同行们一下:“‘诵读欣赏’你们真让学生诵、读、欣赏了吗?‘语文....

实践活动’你们真让学生实践、活动了吗?‘口语交际’你们真让....

学生交际了吗?而你们的抽屉里没收的名著又有多少?”怕三分之..

二的老师都要低下头去!这样的教育咋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难怪有老师发出这样的疑问:“怎么这学生在一年级时还敢举手发言,而到了二年级却越来越少了,到了三年级简直就没人发言了?任你喊破喉咙就是没人举手!?”——不是学生越大越害羞,而是你把学生的灵性和活力全扼杀了,你的“题海战术”和“棍棒教法”已把学生禁锢得木讷呆滞、畏畏缩缩、谨小慎微,他们躲都来不及,哪里还敢主动地举起手来?

这肯定不是新课改的初衷!所以,很早就有专家站出来发表宏论了:“教育的评价方式不改革,应试教育不作彻底改变,那么这种局面就难以有根本的改观!”——把一切罪过都推到了“应试教育”的身上!这个论断猛一听很有道理,甚至这么多年来我都坚信不疑,但最近我却对它产生了怀疑。我只想提出一些问题:“美国难道就不搞‘应试’吗?可人家为什么还出了那么多低分高能的人?”“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从实践活动中去学习,难道就应不了试吗?”“学习难道只有从课本中去学习这一种途径吗?”“语文学习难道就是学课文吗?难道就是积累几个字词句,然后段意、中心、写作特点这样一程一程地搞下去吗?”“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对语文学习以及语文成绩是正作用还是负作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提高语文素养与单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提高语文素养哪个更快、更有效、更省力?”“学习难道就只是学习知识和技能吗?对非智力因素的形成有何作用?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有何作用?”„„这些问题答案其实是很明确的:语文实践活动既能促进知识和能力这些智力因素的发展,也能促进需要、兴趣、性格、气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两者之间还有互相促进的作用;而这些因素的协同发展,又必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包括语文素养,而这种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比单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要有效得多,省力得多,因为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和经验更深刻、更清晰、更牢固;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还怕语文成绩上不去吗?都能搞研究和创作了,还怕应付不了一张小小的试卷吗?

答案如此明确、肯定,可老师们为什么宁愿整日把自己埋在书本和作业本里,把头充爆,把腰累折,把眼使坏,把肺气炸,而就是不愿在综合实践活动上多下一点一丝的功夫呢?看看我们现在的实践活动课都是咋上的!笔者教七年级语文多年,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全学年共有六次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赛诗会》,可回忆起来,印象中这么多年好像只举行了两次活动:一次是办文学手抄报,一次是举行科技新闻发布会,其他的好像都没咋弄过,只是让学生把书上的内容读读,想想咋做就算了。而那两次活动又是咋举行的呢?手抄报是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回家完成的,还算叫个活动;而科技新闻发布会就只是即兴之作,学生没有丝毫准备,发言者寥寥无几,气得我大发雷霆,发誓以后再也不搞这样的活动了!

当然,如果仅仅是我一个人这样做,那还说明不了什么,而实际上据我了解,其他语文老师也大致和我一样。这就促使我不得不去思考: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活动呢?难道是怕出安全事故吗?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我终于悟出了一点道理:不仅仅是安全,根本原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好上!首先,它容量大,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往往要运用到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天文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它需要的信息量也就大。我们常.........

说:“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得先有一桶水。”那么,现在要给学生一桶水,老师得有多少水呢?而谁愿意下那么大的功夫去搜集那么

多的“水”呢?何况这也绝非一日之功!因此,就不难理解我们的老师们为什么宁愿经年累月地埋在书山案牍里而不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活动——因为前者无非是重复一种简单的机械劳动,而后者却是在从事一种复杂的、艰辛的、带有探究性和开创性的脑力劳动。其次,它包含的劳动量大,需要高强度、高效率的劳动。一堂...................

课再累也就是那四十五分钟,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真正要开展好,收到实效,却常常需要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而且还要牺牲课余时间和双休日才能完成。高强度、高效率的劳动,对于已经身心疲惫的老师们来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再次,它需要的条件......因素多。比如说《走进图书馆》,你得先有一座图书馆,可建立一座...

图书馆是那么容易的吗?再比如说《网上读写与交流》,你得先保证每人有一台电脑!你可以利用学校的微机室,但你必须与校微机管理员协商好,而且还得负微机的安全责任,这不麻烦?再加上安全因素,所以老师们就只好避繁就简、避重就轻、避难就易了。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这样维持现状下去或者索性就不要综合实践活动了呢?答曰:非也!我们是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具有能动性。我们可以对书上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嘛!能......开展的我们就开展,不能开展的我们就取消。另外,我们可以根据..................

本地、本校的实际,自行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如:《了解家乡的民俗文化》、《寻访家乡的风景名胜》、《搜集家乡的民间故事》、《家乡的农业》、《家乡的工业》、《家乡的经济状况》、《家乡的植物、动物、矿物》、《我校的文化状况》、《我校学生的学习状

况》、《我校学生的生活状况》、《我校的周边环境》、《我校的安全机制》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又可以开发和发展思维、交际、协作、信息处理、阅读分析和社会调查能力,还可以促进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尤其是广泛的兴趣、坚韧的意志、爱校爱家爱国爱民的情怀。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再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一定都非得是这样大的完整的活动,有时出一期板报、校报,开展一次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募捐会,搞一次戏剧演出,观看一场电影、电视,参观一处名胜古迹,组织一次春游或秋游,开一场文娱晚会,举行一次作文竞赛或体育比赛„„这些都叫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这么说,语文课程资源有多丰富,语文实践活动的土壤就有多深厚,场地就有多宽广——甚至还要更广阔,因为它还可以跨学科进行。最重要的是,举行这些小而短的活动,需要的信息量和老师的劳动量都不是太大,老师们完全可以胜任得了,而且这些活动大都可以在校园内或家内进行,能够避开不安全因素,使老师们解除后顾之忧。

最后,我还想说一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问题。怎样评价?是不是学生能把试卷上的那道综合实践活动题答对就算成功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对于这类题,即使根本没开展过活动也完全可以凭想象答得上来。这样的评价有什么意义呢?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评价?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该是什么呢?我觉得还是应该以《语文课程标准》上“评价建议”里关于“综合性学习”的那几行

文字为准,即主要看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否得到了培养和成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是否得到了发挥和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怎样,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等。而要想对这些指标有一个科学的评价,就必须要从“质”和“量”上有一个科学的确定,而这正是需要我们教育管理者去做的事情。另外,我们要尽量避免让学生写调查报告或总结之类的东西,因为这会变成另一种“应试”和负担,从而冲淡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打击学生开展此类活动的兴趣,浇灭学生心头的热情之火。

200

9、

11、5

电话:13782152201

E-mail:danzi1971@163.com

上一篇:药学部业务考试范文下一篇:业务培训登记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