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管理办法新增

2022-07-19

第一篇:物资管理办法新增

农信社新增贷款质量管理办法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新增贷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新增贷款质量管理,严控新增不良贷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省联社有关规定,结合全县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新增贷款,是按照“新老划断、分账管理”的原则分账管理后,存量贷款中的正常贷款和新投放贷款。

第三条

新增贷款容忍不良率为3%(不含3%),一般担责不良率为3%-5%(含3%,不含5%),严肃追责不良率为5%以上(含5%)。新增贷款不良率=考核期内新增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余额/考核期新增贷款余额*100%。

第四条

新增贷款办理程序严格按照《***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修订)》、《关于印发***省农村信用社个人贷款管理指引(试行)等三个指引的通知》等贷款新规执行。

第五条

新增贷款业务的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发放支付、贷后管理、不良贷款处置、审计、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由不同经营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岗位)承担,各负其责,落实对应的风险管理责任。

第二章 管理与监控

第六条

贷前调查管理。公司业务部、个人金融部和各基层信用社是贷前调查的实施和落实部门,负责调查客户基本情况、

收集相关证明材料等,撰写调查报告、保证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客户基本情况、经营管理状况、财务状况、行业情况、贷款原因、主要还款来源及第二还款来源、信用记录等。同时,对客户签订贷款合同实行面谈面签,并留下影像资料。

第七条

贷款审查审批管理。信贷管理部是此项工作的实施和落实部门,负责审查客户经理、个人金融部(公司业务部)提交的调查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保证审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合规性。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借款客户的真实背景、行业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贷款原因、还款能力、第二还款来源等。审查无异议的,根据审批权限提示召开信贷业务评审会,进行贷款审议和审批;存在疑问的,退回客户部门重新调查或按流程报批同意后参与现场调查。

第八条

贷款发放与支付管理。前台会计岗是此项工作的落实部门,负责审核客户部门、信贷管理部门提交的贷款发放支付相关资料以及审批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合同文本的使用、合同要素是否符合要求,补充条款是否与制式合同基本条款符合,面谈面签的文字和图像资料是否真实,贷款保证、抵(质)押登记是否落实,客户是否办妥与信贷业务有关的批准、登记、交付及其他法定手续,担保合同或其他担保方式是否已生效,提款方式与贷款用途是否一致,客户部门是否对客户支付条件、支付落实条款等资料予以了确认,按合同约定的支

付方式放款。

第九条

贷款贷后管理。各信用社是贷后管理的实施和落实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是贷后管理的再监督管理部门。

(一) 风险管理部对新发放贷款建立监督管理台账。

(二) 贷款发放15日内,县联社风险管理部应以电话、走访、信函等方式对贷户进行回访,其中公司类贷款回访率100%,个人类贷款回访率不低于50%。回访内容主要包括贷款的借款人、担保、金额、用途等是否相符,客户经理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回访后风险管理部门应填写新增贷款回访表(见附件1),对回访中发现的问题应形成回访报告,上报县联社主管领导,予以处理。

(三) 贷款发放后15日内,客户经理以实地检查方式进行首次贷后跟踪检查,落实贷款用途,核查资金流向,填写《***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首次检查报告单》,由各信用社主任签字确认后,提交风险管理部门审查。发现异常情况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向客户部门发出风险提示,向县级行社主管领导报告,监督整改,或视情况向审计监督部提交风险责任认定单(见附件2)。

(四) 贷款发放后,各信用社客户经理要按照《***县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办法(修订)》规定对贷款实施贷后检查,填写《***县农村信用社贷后跟踪检查表》,由社主任签字确认后,提交风险管理部审查。发现异常情况的,风险管理部应向信用社发出风险提示,向联社主管领导汇报,监督整改,或视风险异常情况,

经领导批准后向审计监督部提交风险责任认定单。

(五) 贷款到期前,各信用社客户经理要按照《***县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办法(修订)》规定,逐笔向客户发出《***县农村信用社贷款到期通知书》,通知客户按时还款。

(六) 贷款收回。新增贷款到期后,必须全额收回贷款本息,原则上不再进行展期和还旧贷新。借款人因经济原因暂无法偿还本金需要办理还旧借新手续的,原抵、质押贷款重新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按照新发放贷款进行办理;原担保贷款必须偿还10%以上贷款本金,并且增加两个及以上担保人,按照新发放贷款手续进行办理。

(七) 贷款形成逾期的,风险管理部应在贷款逾期15日内向信用社客户经理发出风险提示通知,督促期限3个月整改落实,收回贷款本息。

(八) 各信用社客户经理应及时对逾期贷款实施现场检查,撰写逾期贷款调查报告,提交风险管理部审查。风险管理部可根据情况深入客户进行再次调查,撰写独立的调查报告,提交县联社经营班子,研究贷款收回措施。

(九) 严格执行贷款加罚息制度。对原已发放贷款合同期内按合同利率执行,逾期贷款在合同载明的利率基础上加收50%,对挤占挪用贷款加收100%。对检查、稽核过程中发现未严格执行加罚息制度的,除经办人员全额自赔外,再按少收金额的50%对内勤操作柜员给予处罚。

第十条

新增贷款五级分类管理。联社风险管理部是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落实部门,应根据日常风险检查、监控的情况,定期对贷款质量进行五级分类,并保证分类的准确性。

第十一条

新增贷款形成不良且3个月仍未收回的,风险管理部应向审计监督部提交风险责任认定单,由审计监督部进行责任认定。

第三章 认定与检查

第十二条

联社审计监督部分别按年、半年、季度组织对辖内新增贷款质量进行稽核检查。新增贷款质量的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联社经营班子,同时抄送联社信贷管理部和风险管理部。

第十三条

审计监督部在稽核检查中查出新增贷款存在重大问题或风险隐患的、或接到风险管理部门提交不良贷款风险责任认定单的,应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责任认定,涉及多个部门责任,应在45个工作日内进行责任认定,同时提出责任追究初步建议,移交纪检监察部处理。符合尽职免责的,提出尽职免责建议。

存在违规违纪问题、人为因素造成风险损失或未尽职履责的,经审计监督部认定、纪检监察部复审定责后,按照省联社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纪检监察部对审计监督部移交的未尽职履责、违规贷款认定事实和责任追究依据进行复核。原则上应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依据不充分、事实不清的,退回移交部门进行

补充调查;依据充分、事实清楚的,按权限提出责任追究意见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 审计监督部对新增贷款质量的检查结果,对每年、每半年、每季度辖内新增贷款不良率高于3%(含3%)或违规操作的经营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

新增贷款出现异常、五级分类结果向下迁徙、即期评级下降等风险状况,风险管理部应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全面分析原因,提出处置措施,形成专题报告,按照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督促落实处置措施。对人为放款贷款风险分类标准、人为调整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等掩盖信贷资产质量真实性行为的,按照省联社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风险管理部应按贷款五级分类的相关规定对辖内新增贷款的五级分类结果进行偏离度检查。对五级分类结果偏离度大于3%(含3%)的信用社,提出整改措施期限进行整改落实,整改不力的,按照省联社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章 考核与奖惩

第十七条

新增贷款质量纳入各信用社经营管理目标综合考核,增加新增贷款不良率单项考核分值,提高考核比重,加大新增贷款质量管理力度。

第十八条

新增贷款质量与各信用社相关人员的晋升、晋级、调动相挂钩。对信贷负有管理责任的信用社班子成员晋升、晋级或调动时,将对其任期内新增贷款质量进行稽核检查后方可

进行。任期内新增不良率上升且高于3%(含3%)的,应协助清收不良贷款,直至新增贷款不良率降至3%以内,否则不得提拔或调动,并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新增贷款不良率为零的,联社将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连续3年新增贷款不良率为零的,对相关人员在晋升、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

第二十条

各信用社新增贷款不良率介于3%(含3%)至5%(不含5%)的,联社将停止该社发放新的贷款,对班子成员集体问责,对相关责任人扣发考核期内的绩效工资,直至贷款不良率降至3%以内;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的,按照省联社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及相应的经济处罚。

第二十一条 各信用社新增贷款不良率高于5%(含5%)的,给予社班子诫勉谈话、责令辞职等处理,责令相关责任人下岗清收,清收期间扣发工资,只发给基本生活费,直至贷款不良率降至3%以内;存在违规经济问题的,按照省联社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及相应的经济处罚。

第二十二条

联社将对风险管理部人员未履行职责造成五级分类风险偏离度大于3%(含3%)的,应给予调离原岗位、责令辞职等处理及相应的经济处罚。

第五章 附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制定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2年8月10日起施行。

附件:

1、***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新增贷款回访表

2、***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风险责任认定单

3、***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表

第二篇:江苏省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江苏省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苏经贸投资[2004]332号 苏财企[2004]3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推动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产品)的达产达效,促进全省工业经济的结构优化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合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安排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扶持资金的目的,是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投入,加强改造,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优化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增进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扶持资金是指省级财政专项安排,市(县)财政1:1配套安排(财政转移支付县可根据财力自主决定配套比例),用于鼓励企业新增长点项目达产达效的财政补助资金(以下简称“增长资金”)。

第四条 安排增长资金应当遵循便民、公开、效益的原则。安排的条件、程序应当简便、公开,原则透明,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资金安排数量与企业及其新增长点项目(产品)新增产出挂钩,扩大产出效果。

第五条 申报和使用增长资金应当恪守诚信,企业申报材料必须真实可靠。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六条 申请增长资金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 项目(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已列入省级新增长点监控名单;

(二) 项目(产品)新增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产销率不低于95%,销售利税率不低于6%,当年能够达产达效;

(三) 项目(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发展前景广阔,对当地工业经济发展有一定带动作用;

(四) 企业的产、销指标必须比上有明显增长,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销售收入幅不低于15%,利税增幅不低于10%。

第七条 重点安排符合上述条件,同时具备下列情况之一的企业:

(一) 现价产值和销售收入连续两年增长20%以上,实现利税总额同步增长;

(二) 项目(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 第三章 安排原则 第八条 坚持将增长资金的安排与项目(产品)的达产、企业的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增量项目(产品)的达产促进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地区的发展。

第九条 坚持按贡献分配和对苏北地区倾斜相结合的原则。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增长资金的分配既要体现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全省的增量贡献份额,又要体现对苏北地区的倾斜。对苏北地区增长资金安排的比重适当提高,企业及其新增长点项目(产品)安排的条件适当放宽,逐步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

第十条 坚持相对集中的原则。为提高增长资金的使用效果,每期资金的安排严格申报条件,数量实行相对集中。每户企业安排增长资金不超过其上年税金的60%,重点安排企业根据其增长点项目新增税收实绩,每户安排资金数量不少于25万元。

第四章 资金的申报、审定和下达

第十一条 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增长资金。申请企业应当向当地经贸委(经委)、财政局或省级主管部门分别提交以下材料:

(一) 增长资金申请报告;

(二) 增长资金申请表;

(三) 新增长点项目(产品)达产达效工作方案。

各省辖市及常熟市经贸委(经委)和财政局或省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将地区或部门的申请报告、配套资金的承诺书以及企业的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分别报送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

第十二条 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对有关申报材料进行会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相关原则和要求联合下达扶持资金计划。各市及省有关部门配套安排的资金计划随省计划一并下达到有关企业。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加强目标管理。凡获得省级增长资金计划的企业,要按最终确定的产出目标与各市或省级主管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目标层层分解,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狠抓措施落实,确保新增长点产出及企业增长目标的完成。

第十四条 及时上报信息。各有关企业应于每月16日前将上月的运行情况报表分别报送所在地经贸委(经委)、财政局或省级主管部门。各省辖市经贸委(经委)、财政局和省有关部门汇总后,于每季后20日内将上季本地区(部门)相关企业的运行情况汇总表分别报送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年底,各市、省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要及时上报新增长点培育工作总结。

第十五条 做好检查指导和协调服务。为提高增长资金的使用效果,省、市有关部门要做好对相关企业的检查、指导和协调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加强跟踪通报、总结交流和经验推广,促进新增长点培育工作的不断深入。 第六章 考核与资金的拨付

第十六条 每年9月份,对个别新增产出目标无法完成的企业,经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研究同意,各市及省有关部门可进行调整。省级及地方配套资金安排计划相应予以变更。

第十七条 每年10月份,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将根据相关企业及其新增长点项目(产品)产出目标完成的进度情况和各市及省有关部门的意见,对部分产出效果显著、全年目标可确保完成的企业提前拨付省级增长资金。

第十八条 获得省级增长资金计划的企业应于终了一个月内,将企业的财务报表(新增长点项目相关指标需要单独列出,下同)和新增长点达产达效工作总结分别报送当地经贸委(经委)、财政局或省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 各省辖市及常熟市经贸委(经委)、财政局或省级主管部门对企业产出效果进行审查和确认,并于次年2月20日前将本地区、部门的新增长点达产达效工作总结,对有关企业产出效果的审核确认意见,相关企业财务报表,连同配套资金落实证明,集中上报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

第二十条 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最终资金安排意见,并由省财政厅将省级增长资金下拨各地财政部门或省级主管部门。对不能完成产出目标或数据弄虚作假的企业,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减少或者不予安排增长资金。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各市应根据本地财力状况,相应建立市级工业增长资金。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新增贷款质量管理,严控新增不良贷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省联社有关规定,结合全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新增贷款,是按“新老划断、分账管理”的原则分账管理后,存量贷款中的正常贷款和新投放的贷款。

第三条 新增贷款容忍不良率为3%以下(不含3%),一般担责不良率为3%-5%(含3%、不含5%),严肃追责不良率为5%以上(含5%)。

新增贷款不良率=考核期内新增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余额/考核期新增贷款余额×100%。

第四条 新增贷款办理程序严格按照《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修订)》、《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个人贷款管理指引(试行)等三个指引的通知》等贷款新规执行。

第五条 新增贷款业务的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发放支付、贷后管理、不良贷款处置、审计、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由不同经营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岗位)承担,各负其责,落实对应的风险管理责任。

第二章 管理与监控

第六条 贷前调查管理。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和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客户部门)是贷前调查的实施和落实部门,负责调查客户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证明材料等,撰写调查报告,保证调查报告的真实性

-1-

和有效性。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客户基本情况、经营管理状况、财务状况、行业情况、贷款原因、主要还款来源及第二还款来源、信用记录等。

第七条 贷款审查审批管理。信贷管理部门是此项工作的实施和落实部门,负责审查客户部门及客户经理提交的调查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保证审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合规性。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借款客户的真实背景、行业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贷款原因、还款能力、第二还款来源等。审查无疑义的,根据审批权限提示召开信贷业务评审会,进行贷款审议和审批;存在疑问的,退回客户部门重新调查或按流程报批同意后参与现场调查。

第八条 贷款发放与支付管理。放款中心(或信贷专柜)是此项工作的落实部门,负责审核客户部门、信贷管理部门提交的贷款发放支付相关资料以及审批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合同文本的使用、合同要素是否符合要求,补充条款是否与制式合同基本条款符合,面谈面签的文字和图象资料是否真实,贷款保证、抵(质)押登记是否落实,客户是否办妥与信贷业务有关的批准、登记、交付及其他法定手续,担保合同或其他担保方式是否已生效,提款方式与贷款用途是否一致,客户部门是否已对客户支付条件、支付落实条款等资料予以了确认,按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放款。

第九条 贷款贷后管理。客户部门是贷后管理的实施和落实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是贷后管理的再监督管理部门。

(一)风险管理部对新发放贷款建立监督管理台账。

-2-

(二)贷款发放后15日内,县级行社风险管理部门应以电话、走访、信函等方式对贷户进行回访,其中公司类贷款回访率100%,个人类贷款回访率不低于50%。回访内容主要包括贷款的借款人、担保、金额、用途等是否相符,客户经理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回访后风险管理部门应填写新增贷款回访表(见附件1),对回访中发现的问题应形成回访报告,上报县级行社主管领导,予以处理。

(三)贷款发放后15日内,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以实地检查方式进行首次贷后跟踪检查,落实贷款用途,核查资金流向,填写《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首次检查报告单》,由客户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提交风险管理部门审查。发现异常情况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向客户部门发出风险提示,向县级行社主管领导报告,监督整改,或视情况向审计部门提交风险责任认定单(见附件2)。

(四)贷款发放后,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按照《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办法(修订)》规定对贷款实施贷后检查,填写《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贷后跟踪检查表》,由客户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提交风险管理部门审查。发现异常情况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向客户部门发出风险提示,向县级行社主管领导报告,监督整改,或视风险异常情况,经领导批准后向审计部门提交风险责任认定单。

(五)贷款到期前,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按照《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办法(修订)》规定,逐笔向客户发出《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到期通知书》,通知客户按时还款。

(六)贷款形成逾期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在贷款逾期15日内向

-3-

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发出风险提示通知,督促限期3个月整改落实,收回贷款本息。

(七)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应及时对逾期贷款实施现场检查,撰写逾期贷款检查报告,提交风险管理部门审查。风险管理部门可根据情况深入客户进行再次调查,撰写独立的调查报告,提交县级行社经营班子,研究贷款收回措施。

第十条 新增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县级行社风险管理部门是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落实部门,应根据日常风险检查、监控的情况,定期对贷款质量进行五级分类,并保证分类的准确性。

第十一条 新增贷款形成不良且3个月仍未收回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向审计部门提交风险责任认定单,由审计部门进行责任认定。

第三章 认定与检查

第十二条 省联社、市农信办、县级行社审计部门分别按年、半年、季度组织对辖内新增贷款质量进行稽核检查。新增贷款质量的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理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同时抄送本级信贷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 审计部门在稽核检查中查出新增贷款存在重大问题或风险隐患的、或接到风险管理部门提交不良贷款风险责任认定单的,应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责任认定,涉及多个部门责任,应在45个工作日内进行责任认定,同时提出责任追究初步建议,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符合尽职免责的,提出尽职免责建议。

存在违规违纪问题、人为因素造成风险损失或未尽职履责的,经

-4-

审计部认定、纪检监察部门复审定责后,按照省联社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部等部门移交的未尽职履责、违规贷款认定事实和责任追究依据进行复核。原则上应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依据不充分、事实不清的,退回移交部门进行补充调查;依据充分、事实清楚的,按权限提出责任追究意见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 省联社、市农信办、县级行社应按各级审计部门对新增贷款质量的检查结果,对每年、每半年、每季度辖内新增贷款不良率高于3%(含3%)或违规操作的经营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 新增贷款出现异常、五级分类结果向下迁徙、即期评级下降等风险状况,风险管理部门应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全面分析原因,提出处置措施,形成专题报告,按照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督促落实处置措施。对人为放宽贷款风险分类标准、人为调整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等掩盖信贷资产质量真实性行为的,按照省联社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各市农信办、各县级行社风险管理部门应按贷款五级分类的相关规定对辖内新增贷款的五级分类结果进行偏离度检查。对五级分类结果偏离度大于3%(含3%)的,提出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落实,整改不力的,按照省联社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省联社将不定期对辖内经营单位新增贷款的五级分类结果偏离度进行抽查,对未落实偏离度检查制度或检查流于形式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

第四章 考核与奖惩

第十七条 新增贷款质量纳入各级农信社经营管理目标综合考核,增加新增贷款不良率单项考核分值,提高考核比重,加大新增贷款质量管理力度。

第十八条 新增贷款质量与县级行社班子成员的晋升、晋级、调动等相挂钩。对信贷负有管理责任的县级行社班子成员晋升、晋级或调动时,应对其任期内的新增贷款质量进行稽核检查后方可进行。任期内新增贷款不良率上升且高于3%(含3%)的,应协助清收不良贷款,直至新增贷款不良率降至3%以内,否则不得提拔或跨行社调动,并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新增贷款不良率为零的,县级行社可经理事会(董事会)研究决定,制订相应的奖励办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连续3年新增贷款不良率为零的,可对相关人员在晋升、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

第二十条 县级行社全辖新增贷款不良率介于3%(含3%)至5%(不含5%)的,市农信办应及时调整其贷款有限授权,对其班子集体问责,给予县级行社主任(行长)、分管副主任(副行长)调离原岗位、责令辞职等处理,并扣发考核期内的绩效工资;新增贷款不良率高于5%(含5%)的,给予县级行社主任(行长)、分管副主任(副行长)免职、解聘职务等处理,并扣发考核期内的绩效工资;视情节轻重追究县级行社理事长(董事长)、监事长的责任;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的,按照省联社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及相应的经济处罚。

-6-

第二十一条 各市农信办全辖新增贷款不良率介于3%(含3%)至5%(不含5%)的,省联社应及时调整其贷款咨询授权,对其班子集体问责,给予市农信办主任、分管副主任通报批评、责令检查等处理,并扣发考核期内的绩效工资;新增贷款不良率高于5%(含5%)的,给予市农信办主任、分管副主任诫勉谈话、责令辞职等处理,并扣发考核期内的绩效工资;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的,按照省联社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及相应的经济处罚。

第二十二条 各市农信办、各县级行社对本级风险管理部门人员未履行职责造成五级分类风险偏离度大于3%(含3%)的,应给予调离原岗位、责令辞职等处理及相应的经济处罚。

第二十三条 各县级行社应按季将辖内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情况上报市农信办(见附件3);各市农信办应定期对辖内县级行社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情况进行检查,每半年将辖内新增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情况上报省联社。省联社应不定期抽查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处理情况,对责任追究不到位的,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格问责。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各市农信办、各县级行社应结合辖内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附件1:河南省农村信用社xx(行)社新增贷款回访表

-7-

附件2:河南省农村信用社xx(行)社风险责任认定单

附件3:河南省农村信用社xx(行)社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表

-8-

第四篇:宜昌市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全面检查和总结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促进建设项目及时投产或交付使用,发挥投资效益,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文)和湖北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关于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鄂发改投资[2009]1545号文)的要求,依据国家、省关于项目竣工验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竣工验收对象。自2008年以来,由各级发改部门审批并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含国债资金)的所有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对同一批文批复的多个小规模投资项目和点多面广、建设规模较小、工艺技术简单的项目,可采取集中验收等形式,以节省时间和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条 竣工验收责任。根据项目属性和“谁审批、谁组织”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市发展改革委批复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竣工验收,市行业主管部门具体承办;县市区发展改革局批复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的项目由县市区发展改革局负责组织竣工验收,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具体承办。

第四条 竣工验收依据。

(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规范标准;

(二)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变更设计文件;项目核准(备案)和资金申请报告批文;

(三)经备案的招标文件、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及合同文本;

(四)项目投资计划文件;

(五)竣工图纸及有关设备技术文件;

(六)竣工财务决算及审计报告等文件;

(七)环境保护、技术安全、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

第五条 竣工验收条件。

(一)已完成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批复文件中的各项建设内容,能够满足使用功能;

(二)主要建安工程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验收,工程质量合格并通过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的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主要工艺设计及配套设施已安装配套并经联动、负荷试运转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国外引进设备按有关规定和合同完成了验收;

(三)环境保护、消防及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等已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并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

(四)按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已完成各单项工程验收;

(五)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完成,经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或经财政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

(六)工程决算审计完成,并出具审计报告;

(七)所有工程档案文件材料分类立卷,工程和设备技术档案、财务档案和施工管理材料完整、准确。

第六条 竣工验收内容。

(一)建设项目总体完成情况。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质量、建设投资、建设工期等是否按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或实施方案)和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建成;

(二)项目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包括投资计划下达情况,中央补助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及项目自筹资金的到位情况,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情况;

(三)项目建设内容完成情况。包括检查主体工程建设、配套设施安装调试、工艺设备仪器的购置与试运转情况,生产性项目试生产情况和信息化系统项目的应用情况;

(四)竣工财务决算情况。是否经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或经财政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审核,并按有关审核意见进行了调整;

(五)审计情况。是否进行了决算审计,并按规定出具了审计报告;

(六)档案资料情况。建设项目批准文件、设计文件、施工管理资料、监理文件、各项合同等是否齐全,是否按规定归档;

(七)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整个建设过程是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以及“四制”执行情况;检查环保、消防、劳动安全卫生等设施是否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同时建成,并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

(八)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及其他需要验收的内容。

第七条 竣工验收组织。

(一)组织单位。竣工验收工作由当地发改部门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具体承办。

(二)职责分工。城建部门负责工程质量评定,环保部门负责环境保护验收,公安消防部门负责消防安全验收,档案部门负责项目档案验收,审计部门负责竣工决算审查审计。要

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组织成立项目验收组,验收组成员由项目审批部门及工程、技术、财务等方面专家组成,验收组组长由验收成员推荐产生并负责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与项目建设相关单位要派人配合验收工作。

第八条 竣工验收程序。

(一)项目竣工报告。由项目业主组织实施,主要包括:

1、对项目进行预验收。项目工程承包商和供货商对工程和设备质量进行检查,对照设计技术指标检查各单项工程的质量,填报各种竣工报表,提供验收资料。

2、编制竣工决算书。

3、竣工资料准备。项目竣工验收应准备的主要资料包括:土地批文,规划许可,项目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项目核准文件,项目备案文件和资金申请报告批文,设计文件及设计基础资料,竣工图,各项合同,监理、质检及项目管理资料,财务管理资料,审计报告等。

4、竣工验收申请文件。在具备项目竣工验收条件,做好上述3项准备工作后,项目业主向当地发改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并附竣工验收总结报告。竣工验收报告应包括各项竣工验收内容,要求规范、完整、真实。

(二)竣工验收。

1、竣工验收主要工作。竣工验收组原则分成建安工程、仪器设备、档案、财务验收小组和综合组,分别对相关内容进行现场检查和专项验收,并形成验收意见。主要工作包括:

(1)检查工程实体质量;

(2)检查工程建设参与各方提供的竣工材料;

(3)对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进行抽查、试验;

(4)对竣工验收情况进行汇总讨论,并听取质量监督机构对该工程质量监督情况;

(5)形成竣工验收意见,填写《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验收小组人员分别签字、 建设单位盖章;

(6)当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严重问题,达不到竣工验收标准时,验收小组应责成责任单位立即整改,并宣布本次验收无效,重新确定时间组织竣工验收;

(7)当在竣工验收过程中发现一般需整改质量问题,验收小组可形成初步验收意见,填写有关表格,有关人员签字。验收小组责成有关责任单位整改,可委托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复查,整改完毕符合要求后,加盖建设单位公章;

(8)当竣工验收小组各方不能形成一致竣工验收意见时,应当协商提出解决办法,待意见一致后,重新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当协商不成时,应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协调裁决。

2、竣工验收批复。对经验收合格的项目下达竣工验收批复并发放《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对不合格的项目不予通过验收,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第九条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各责任主体竣工验收情况进行检查。对迟迟不履行竣工验收手续,以及在验收中发现的设计论证失误,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项目内容,改变中央投资用途,不按规定招标,不按照要求淘汰相应落后生产能力等重大问题,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 竣工验收必须严格遵照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进行。有关人员在验收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使用省、市财政性资金建设的项目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云南省审批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暂行办法

云南省审批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

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暂行办法

为了做好云南省普通高校申请增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士学位授权专业的审核工作,促进高等教育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进一步加强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学位工作的统筹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关于下放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批权的通知》(学位[1999]3号)和《关于改进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工作的通知》[(87)学位字016号]的文件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 审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士学位授权专业的原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贯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使审批工作有利于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实际需要,有利于促进普通高校的全面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二、 申请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凡经国家教育部(或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达到《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有关标准,办学思想端正,其所设专业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大学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规定,并达到以下要求者,学校可于每年4月底以前,提出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申请:

1、 能开出教学计划内的全部课程,其中多数课程由具有讲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讲授,教学质量较好。

2、 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能基本开齐,具有一定的质量。

3、 有2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一定数量的讲师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

4、 各项教学、考试、考核、管理制度健全。

5、 学校有一届或一届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含年内有第一届本科毕业生)

三、 申请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 申请学科(专业)应有3个以上具有副教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教师(不含离退休教职工)。

2、能开出教学计划内的全部课程,其中多数课程由具有讲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讲授,教学质量较好。

3、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能基本开齐,具有一定的质量。

4、申请学科(专业)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5、申请学科(专业)有一届或一届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含年内有第一届本科毕业生)。

四、申请学校经本校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向云南省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1、 成立本校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报告一份。

2、《申请新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高等学校简况表》,一式8份。

3、申请单位的自评报告,一式8份。

4、《申请增列为授予学士学位的专业简况表》,一式8份。

5、申请专业的自评报告,一式8份。

6、各项管理、考核制度的文件,拟实施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五、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专业审核办法

审核工作采取单位自评、专家评议和云南省学位委员会审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将审批结果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1、在各申报学校自评和提出申请的基础上,由省学位委员会聘请专家组成整体条件评估组和专业评估组,对学校的整体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专家组的组成由已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的同行专家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整体条件评估组由7—11人组成,专业评估组由5—7人组成,成员一般应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的专业技术职称)者。

2、 评估指标体系由云南省学位委员会制定。

3、 评估专家组根据有关规定,对申请学校的整体条件和各申请专业逐个进行考察评估,根据评估对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情况,特别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是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习成绩优良,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情况,作出是否同意列为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学校和专业的决议。

4、 决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并形成书面评估意见。二者均获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视为通过。评议结果报省学位委员会审核。

5、 省学位委员会对评议结果进行审批后,将审批结果及相关材料报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六、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增列学士学位授权专业的审核

审核工作采取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同行专家评议,省学位委员会审批,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的程序进行。

1、申请学科(专业)有一届或一届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含年内有第一届本科毕业生)。

2、 申请学科(专业)须先经所在系(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和审核同意,再向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并于当年4月底以前报送有关材料。

3、 根据当年各校申报的学科(专业)情况,省学位办组织同行专家对申报学科进行评议,专家组由5—7人组成,成员一般应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副教授或教授。

4、 专家组对申报的学科(专业)进行逐个评议,若有必要,可委派专家组成员实地考察申请授权的学科专业点,并要求申请单位向学科评议组当面汇报该申报学科专业点的情况,回答有关问题。在专家组充分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获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票的,视为通过。

5、 经专家组评议通过的学科(专业)点,提交省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并报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备案。

七、申请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增列学士学位授权点将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收取评估费用,具体标准另文下达。

八、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由云南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2003年12月18日

上一篇:校本教材种子贴画下一篇:温州城市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