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游戏分析

2022-09-04

第一篇:幼儿园体育游戏分析

幼儿园玩具与游戏案例分析

幼儿游戏与玩具 案例分析 第一个案例

游戏治疗法

维维长得身强力壮,虽然只有5岁,但个头超过了同龄。他爱打架,力气大,邻里及幼儿园的孩子都打不过他。他爱挑起事端。小朋友们都躲着他。老师家长反复批评他………………….妈妈苦口婆心地教育他,甚至惩罚他,试图矫正他的打扰行为,但无齐于事。

答;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游戏可以让幼儿学习与他人进行交往,学习建立人际关系,学习按社会行为规范去行动。于是我们建议维维接受游戏治疗;通过角色游戏,模仿游戏,画画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让幼儿改掉不良行为,和小朋友建立起融合的关系,并且在游戏中能遵循游戏规则。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 角色游戏的作用;第一,角色游戏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第二,有助于社会性的发展。第三,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独特的想象活动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2. 模仿游戏的作用;模仿游戏可以使幼儿通过模仿,发展自我意识,培养他们自我约束的能力。 3. 画画游戏的作用;这一游戏目的使帮助幼儿利用实物控制自己的动作行为。 4. 象征性游戏的作用;第一,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思。第二,培养幼儿的竞争意思。第三,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第四,帮助幼儿控制情绪,培养自制力。第五,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第六,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二个案例

向日葵

绘画“向日葵”,目的是要在认识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学画各种大小,高低,颜色不同的,向日葵。我们以故事形式请孩子给向日葵“找朋友”而且找不同的朋友;可以把茎朝下弯,画“弯腰”的向日葵;画,弯弯扭扭,的茎,变成“跳舞的向日葵;画长长叶子作手,画大大“O”形嘴。变成“唱卡拉OK的向日葵……………………….孩子们边画边乐,还不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大作。在这样的活动里,画画不仅仅是画画,它早就成了孩子们的游戏了。

答;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组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认识大小,高低,颜色等绘画要素,这个目的的达成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实现的。幼儿没有被各种绘画知识束博,而是在教师营造的游戏氛围里,轻松于愉悦地完成着教学的任务。

对于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仅改革教学的模式,更要注意教育观的转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总之,在活动中追求游戏教学化和教学游戏化的相互整合,并不是突出一方而淡化另一方,而是要保证游戏的主体地位,赋予教学以游戏精神,这才是游戏教学整合的关键所在。

第二篇:幼儿园体育锻炼活动统计及现状分析

幼儿体育锻炼

统 计 及 分 析

幼儿园体育锻炼活动统计及现状分析

幼儿园体育,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来开展,同时穿插以基本的动作训练,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各器官的正常发育及发展,完善了幼儿的基本动作。由于大部分体育活动在户外进行,因而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体质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使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当前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虽然丰富,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仍然存在问题。

一、 体育锻炼开展情况的统计

(一) 体育锻炼时间一般集中在早晨,早操锻炼时间以及下午午睡以后。

(二) 体育锻炼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早操以及游戏。

(三) 体育锻炼参与人员为全体师生。

二、不同类型体育锻炼开展的现状

(一)早操局限于简单律动,缺乏一定的运动负荷

早操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重要的晨间活动,主要以律动操为主。幼儿早操能让幼儿身体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提高活动效率;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态度,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各部分均衡发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但幼儿园早操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幼儿早操过于游戏化,弱化了幼儿早操的锻炼功能,局限于简单的律动游戏,只能激发幼儿对做早操的兴趣,却不能较好的达到锻炼的目的;二是早操的体育特点被削减,主要是表现为幼儿基本体操动作编排的过于舞蹈化,缺乏力度。幼儿早操主要通过头颈、上下肢、躯干等部位等协调配合,根据人体各部位运动的特点完成相应的举、振、转、绕、蹲等动作的组合身体练习。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幼儿园早操强健身心的功能,避免幼儿早操舞蹈化、游戏化的倾向,实现幼儿早操应有的体育锻炼效果。

(二)体育教学活动过于游戏化,缺乏结构性

体育教学活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除了依据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还要依据活动中幼儿心理活动变化等规律。幼儿园每星期一般安排1至2节体育教学活动,基本上能满足幼儿身体发展需要。但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游戏化倾向较为严重,活动目标设计缺乏科学性,活动内容主要集中于一些走、跑、跳练习,而攀爬类内容则较为缺乏。

(三)户外体育游戏时间偏少,对器材的利用不充分

幼儿体育游戏是以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增强幼儿体质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活动。在游戏展开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一定的器械,设定一定的角色,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园基本满足了幼儿参与户外游戏所需要的时间。但户外体育游戏难免有风险,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教师在开展户外体育游戏时就出现了诸多限制,具体表现为:减少开展户外体育游戏的时间和次数;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时教师指导干涉太多;缺乏必要的游戏规则降低了游戏的价值。

三、改善幼儿园体育锻炼开展的方法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经过老师们多次的组织活动和反思分析后,试图找出较为合理的形式,提出相应的方法如下:

(一)早操动作编排应适当增加幼儿活动负荷量

早操应在教师与幼儿之间确立一个共同的主题,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在音乐的选择、器械的运用、动作的编排、队形的变换和规则的制定等方面体现出幼儿的主动参与,以锻炼身体心理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

(二)科学合理地设计幼儿体育教学活动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活动的安排,不仅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还要考虑一年中四季的不同变化。上课开始要做好热身运动,课的最后要做好放松练习;一般要求活动量较小的内容放在夏季和秋季,活动量较大的内容要放在春季和冬季;在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体育课要逐渐增加运动量,以满足幼儿好动的需求,促进身体新陈代谢,逐渐增强幼儿的体质。

2.教好基本动作。在新鲜空气及日光下进行体育活动,是幼儿生长发育、增强体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时,示范动作要准确,讲解要简单明了,讲解时语言要抓住重点,生动形象,富有感情,使幼儿对所要做的动作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参与和学习的愿望。可根据儿童凭直解经验理解事物的特点,教师在示范、讲解之后,可立即让儿童进行练习。

3.教具的准备。上课要用的教具、活动器具,必须事先准备好,并作妥善安排。如果处理不适当,会分散幼儿上课中的注意力,影响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动作的完成。例如:在一节课的安排中,如果教具过多,就可以在活动前让幼儿练习几次,上课时就由他们去放置,这样就不会因放置教具而占用大量的活动时间。让幼儿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有益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延长户外游戏时间,充分开发利用户外游戏的价值

丰富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参加体育游戏的基础,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小时。幼儿园户外游戏的开发利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适宜的户外环境。调查对象由于条件的限制,户外场地小,班级组织集体活动多,单一内容游戏多,器具运用灵活变化创新少。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规划空间资源、创设适宜的户外活动场地、营造愉悦氛围,牢牢吸引幼儿的心。

2.丰富户外游戏的器械和材料。研究挖掘材料的多功能性,主要表现为充分挖掘体育器械的潜力,体现一物多玩,并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型体育玩具;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要充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我饿了

【案例】我饿了

今天角色游戏的活动时间又到了,程程担任的是理发店的发型师,有一个顾客来到了理发店,程程开始为他理发,程程一只手拿着梳子,一只手拿着小推子,梳一梳、推一推,认真地,有模有样地为顾客理着发,理完了,顾客照了照镜子,高兴地走了。程程看见顾客走了,又没有新的顾客来,就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摆弄着理发店里的物品。摆弄了一会,程程看看还是没有顾客来,就起身离开了。

程程来到烧烤店,对服务员说:“我饿了,给我一串韭菜吧。”他接过服务员给的韭菜串,然后独自坐在烧烤炉前开始烤他的韭菜串。他烤着韭菜串,烤了一会韭菜串后,听到旁边的小朋友说这个很香,那个很好吃,就又跑到服务员面前,大声地喊着:“我还要一串这个,一串这个。”他一边说,一边指着架子上的各种烧烤串,不一会儿,手里又拿了好几串各式烤串,他回到烧烤炉前一边烤着烧烤串,一边还跟旁边的小朋友说着话。好长时间过去了,他烧烤的热情依旧高涨,在老师的提醒下他才放下了手里的各种烧烤串,离开了烧烤店,回到了理发店继续当理发师,等待顾客上门。

【案例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的角色意识不是很强,对游戏的坚持性也比较差,不管是担任服务员、医生、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或是顾客的幼儿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他们容易被其他游戏所吸引,不能很好地坚守岗位,尤其是当他们在无所事事或是比较空闲的时候就会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就像程程小朋友,他的岗位在理发店,是一名理发师,可他在理发店只招呼了一会客人,当看到店里没有顾客自己也就离开了,也不管后面有没有顾客再来,他在别的游戏区逗留了较长时间才回到自己原先的岗位,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今天的角色任务。

【指导策略】

1、老师的指导:

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可以去当一回顾客,到理发店里去剪发,并指名要他剪发,让理发店里的另一名工作人员去把他找来,可以对他说:“你剪的头发很漂亮,我就喜欢你给我剪,我刚才已经来过了,没找到你,你到哪里去了呀!”等他回答完后可以接着说:“一定有很多顾客来找过你了,找不到你就走了,那你店里的生意就不好了。下次你能在店里等我们吗?这样我们会经常来找你剪头发的。”教师用自己的角色身份给幼儿以暗示:不能随便离开工作岗位,同时也暗示了幼儿的角色任务,就是你是理发师,要给顾客服务。

2、材料的丰富

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各个游戏区都会有时而人多拥挤,时而冷冷清清的现象,当冷清的时候我们该怎样让他们觉得不那么无所事事,就是还要提供游戏材料,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情节。比如:理发店里可以提供一些毛巾,让理发师在空闲的时候洗洗、晒晒、叠叠毛巾,给他们一些小抹布,让他们能经常把理发店的柜子擦一擦,把各种理发用品理一理,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比较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个游戏,对自己的角色任务也就会更加明确了。

第四篇: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案例分析二则

案例一: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正在“理发店”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理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徐佳小姐,你要理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忽然,感觉我束好的长发在背后被一双小手摸着。看来“理发师”看上了我这一头长发,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说孩子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打定主意我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转身笑眯眯地说:“谁是理发师呀?”小女孩唐镱菲站了出来,“我是理发师,绝对给你做好看!”“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 “听蒋老师喊你呗,我就知道了。”她一脸神气的样子,小孩的记性真好!

接下来一场顾客与理发师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

理发师:“你得低下头,把头发低下来。”

顾客:“你们这儿没有专门洗头用的长躺椅吗?这样不舒服。”其实我是怕她们把头发弄的一团糟。 于是菲菲叫了夏源、薛听函等几个小女孩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一会儿,她们就用几张小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拔掉我的发圈,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吹头。

理发师:“你想做什么发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装很随便的样子。

“童花头好看,我帮你剪个童花头。”美发师一个拿塑料推子,另一个拿剪刀,两位理发师象模象样地剪起来。理发过程中我们之间的闲聊也更深入了。

案例分析:

《纲要》指出“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途径„„”如何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言行、想法,与幼儿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案例中,很好的反映出教师的这仪观点:当小女孩菲菲直呼其名,请她理发时,我是笑眯眯的应答孩子,转身投入到孩子发起的游戏中。再游戏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幼儿为游戏的主体,适时的点拨。

其次,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做平等中的首席。《纲要》告诉我们“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诚然是要教师准确定位角色。案例中小女孩要与教师玩“理发店”的区域游戏,教师“放下手中的活”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很乐意的扮演起顾客来,在“理发师”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合作并引导着幼儿,对于幼儿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使其在自主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的这种引导方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越发得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用几张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比较专业”;“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象模象样的剪起来。”,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积极教师的主导地位。

案例二: 角色游戏开始了,傅雷鸣今天做出租车司机,只见他非常开心地开着小车,来来往往。突然,张儒屹飞快地冲了过来,把傅雷鸣狠狠地撞了一下。傅雷鸣摔倒在地上,大声地哭了起来。看到了刚才发生的一幕,我正要像平时一样教育张儒屹不应该在教室里跑那么快时,突然看见张儒屹一副闯祸后非常紧张而后悔的表情,我一下子转变了想法,为什么不换一种方法帮助孩子真正认识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在以后的活动中避免出现同样的行为呢?于是,我装做不知道刚才发生的事情,并问他们:“怎么了?” 傅雷鸣边哭边说:“张儒屹刚才把车开得很快,把我撞倒了。”“什么,是出车祸了呀!那可不得了,你一定受伤了,很痛吧?万一有什么问题可不是闹着玩的。快,快让我送你到医院里去检查一下。张儒屹还不快来帮忙呀。”我表现出了一副非常紧张的样子。说完,要求张儒屹和我一起扶着傅雷鸣慢慢地来到了“娃娃医院”,“医生,快给他检查一下,他刚才出车祸了,张儒屹把车开得太快把傅雷鸣撞倒了。”于是,王一帆医生就让傅雷鸣躺在床上给他象模象样地检查了起来,并不停地责怪张儒屹:“你呀,一点也不懂事,为什么把车开得那么快?傅雷鸣的腿都断了,”说着用手抬了抬腿,“不行,要住院开刀。以后你开车可要慢一点,记住了吗?” 张儒屹在旁边不住地点头,说:“我下次一定注意,慢一点开。” 案例分析:

在平时的自由活动和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以上这样的事情。孩子们喜欢在教室里你追我赶、打闹嬉戏,一不小心就会摔倒,甚至发生撞伤的流血事件,非常危险。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们常常采用的方法往往就是千篇一律的说教,不停地教育孩子们在活动室不要奔跑,要注意安全。可是,老师们苦口婆心说教的结果是老师说得口干舌燥,而“肇事者”当时显得诚惶诚恐乖乖认错,在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效果不明显。而这一次我尝试以游戏的形式来处理,使孩子们始终处于游戏的情节中,并在游戏中借王一帆“医生”的口“教育”了张儒屹。如此,不仅避免了张儒屹由于撞倒人而必须挨的批评,造成心情不愉快,不情愿地接受说教,反而使张儒屹真正地意识到由于自己的鲁莽行为给同伴带来了痛苦,而且也使傅雷鸣忘记了刚才发生的不愉快。同时,也丰富了游戏情节。 反思: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的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二、小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规则意识不是很强,经常会出现忽视规则的行为。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说教,效果恐怕是小之甚微的。这次将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融入到角色游戏活动中进行教育,使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加强自我约束控制力。其效果强于以前多次的说教。

三、教师要尝试用新颖、独特的教育方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幼儿园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的综合能力,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途径来教育引导孩子。

五、在游戏中,当张儒屹又在教室里奔跑并撞倒了同伴后,我对他进行了仔细地观察,发现张儒屹紧张而后悔的表情,说明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了,如果我再对他的行为加以批评的话,无疑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也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于是,我采用了不同于平常的教育方法,以游戏的情境、口吻对他进行了身临其境的实地教育,从而达到了说教所达不到的良好教育效果。

第五篇: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效果分析

1.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必要性

传统观念认为,游戏只是学习劳累之余用以帮助幼儿放松疲惫的身心的一种娱乐活动。其潜在的意思是,游戏只是一种调剂品而非日常生活的主流。这种思想轻视了游戏对于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如果通过精心的设计将游戏与幼儿的学习结合起来,则既可以帮助幼儿享受到游戏的轻松有趣,又可以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学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1]。

因此,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实践效果的研究十分必要。

2.游戏化教学的理论解析

游戏化教学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习者心理特征,借鉴游戏中的教育功能,将游戏的趣味性、情境性、参与性等融入教学实践中,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学习工具、评价方法等新型的教学模式[2]。

由此可知,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加强游戏形式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融合,借助轻松活泼的游戏载体,传达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

游戏化教学模式已经逐步被落实到幼儿教学中,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落后,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的开展大多是由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根据各自的主观理解,进行游戏和教学内容的搭配,其教学效果缺乏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因此,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理论研究要紧跟实践步伐,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3.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效果分析

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依据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获得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和胜任感体验等游戏性体验来判断[3]。其中,兴趣性体验,顾名思义,就是引发幼儿对音乐产生好奇心和学习欲的心理状态;自主性体验就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愿望;胜任感体验就是对自身能力的认可。

3.1通过动作演绎实现游戏化

幼儿阶段的歌唱教学主要是在教授姿势、发音、呼吸、吐字等基本规则的基础上,重点教会他们感受节奏和旋律,并学习通过歌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在《谁饿了》这首歌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选择在歌唱中加入一些表演动作,激发幼儿的模仿兴趣。例如幼儿可以扮演小狗的角色,和着节拍模仿小狗走路,然后双手捂肚子做出狗狗肚子饿了的动作,等到高潮处幼儿可以跟着拍子有节奏地指向肉骨头,到了第7小节做出双手抓骨头的动作,表演小狗在啃肉骨头的状态等。动作演绎与歌唱的融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十分普遍,也确实能够激发幼儿的模仿天性,进而对他们的音乐学习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3.2通过情境设置实现游戏化

为了使幼儿设身处地地感受音乐内容所要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精神,教师们还会通过人为创设虚拟情境,让幼儿仿佛置身于所要学习的音乐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从而更准确地把握音乐的基调,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力。以《摇篮》这首歌曲为例,该歌曲反复提到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三个主人公,并且反复提到飘、翻、吹这三个动作。这首歌的意境比较容易营造,一些教师选择运用情境创设法,首先准备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的图片并示范飘、翻、吹的动作,然后给孩子们准备布娃娃和摇篮,让他们亲自尝试哄娃娃睡觉,在此过程中幼儿们需要完整地演唱这首歌。实践表明,恰如其分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歌词,更能帮助他们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因此该方法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3.3通过角色扮演实现游戏化

角色扮演是比情境创设更突出体验性的一种游戏化方法,幼儿通过亲自扮演歌曲中的角色,更轻松地进入相关的情境中,进而促进理解和学习。例如在学习《水族馆》这首歌时,教师可以组织部分幼儿演小鱼,另一部分演水草。幼儿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符合自己角色特点的动作。例如小鱼探望水草的时候是快乐活泼的,动作比较灵巧多变;而在与水草道别时应该是依依不舍的,那就应该表演出与水草紧紧交缠、难舍难分的动作。而作为水草,它的姿态是优美的,歌曲中它还要经历慢慢长大的过程,扮演着要根据它的成长阶段变换不同的动作,表现水草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

角色扮演是目前深受幼儿园师生喜爱的一种游戏方式。幼儿们通常就像是在演一部童话剧,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浓厚而且学习质量有所提高。但是角色扮演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质量要求比较高,因为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游戏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和道具准备;同时角色扮演法考验着教师对场面的控制能力,因为幼儿游戏起来容易表演过度自由、行为无秩序的状态。所以虽然该方法有利于教学,但在实践中使用还是受到各方面的局限,教学效果也不稳定。

4.结语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游戏化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动作演绎和情境创设法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角色扮演的使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教师可以从这个方向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上一篇:幼儿园收费自评报告下一篇:幼儿园舞蹈教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