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评估的认识

2022-08-28

第一篇:投资项目评估的认识

对当前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对当前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依据搜集或采集大量有关纳税人各方面的信息资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一定时期的纳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审核、评价、判定,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督促纳税人自查自纠、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一项管理工作。从纳税评估在征管流程中所处地位来讲,纳税评估是介于申报征收与税务稽查之间的一道“过滤网”,具体表现为税务机关通过对纳税人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综合评定,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的错误,实现对纳税人整体、实时的控管,以促进纳税人的真实申报和提高税收监控管理水平。本文拟就对目前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认识及对策建议作一商榷。

一、纳税评估定义的确定不明晰

对纳税评估的定性以及职责的划分,目前包括《征管法》和《实施细则》在内的有关涉税法律、法规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国家税务总局和青岛市国税局所表述的内容也有所区别。

(一)定义上的区别。国家税务总局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43号)第二条,对纳税评估是这样表述的“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在《青岛市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对纳税评估是这样表述的:“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依法纳税提供纳税风险预警服务,掌握和分析税源变化状况,明确征管方向和重点乃至确定稽查对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实现税源监控的中心环节和重要手段”。

(二)职责上的区别。国家税务总局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40号)第八条 ,对管理员纳税评估工作职责是这样规定的“对分管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综合运用各类信息资料和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查找异常,筛选重点评估分析对象;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做出初步判断;根据评估分析发现的问题,约谈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对纳税人违反税收管理规定行为提出处理建议。”

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在《青岛市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对管理员纳税评估工作职责是这样规定的“评估监控岗主要负责纳税评估、票表稽核、发票协查及户籍信息监控分析工作。评估监控岗应每周查阅综合征管软件中分管纳税人的有关开业、变更、注销等信息。对分管监控行业新增纳税人,登记台帐,确定企业法人代表、办税人员的通讯方式,并将本人和所在部门的通讯方式提供给办税人员。”第十二条还规定“ 评估监控岗负责对“失踪户”的实地查找。对催报过程中联系不上的纳税人,根据《工作单》的安排一周内由两名以上(含两名)管理员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实地核实,填写《工作底稿》。实地查找不到的,制作《失踪纳税人通知书》,统一转有关部门处理。”

从国家税务总局对纳税评估的工作职责与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对纳税评估岗的工作职责

来看不完全相同。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对纳税评估岗的工作职责范围广而杂,本人认为对纳税评估岗的工作职责范围,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国税发[2005]40号)第八条的规定定位较好。应将纳税评估岗现在“对分管监控行业新增纳税人,登记台帐,确定企业法人代表、办税人员的通讯方式,并将本人和所在部门的通讯方式提供给办税人员。”和“负责对失踪户的实地查找” 工作职责范围剥离给事务岗。

二、纳税评估工作的目标任务难以作出准确的界定

国家税务总局在《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纳税评估工作以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我认为这就是纳税评估工作的目标任务。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对纳税评估工作的要求,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事实上,在纳税评估工作的实践中能否真正对“两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呢?针对目前纳税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现有的评估资料、方式、手段、程序、工作内容与法律依据,在纳税评估实际操作中是很难达到对“两性”判断的要求。这是因为:

(一)纳税评估资料的欠缺。纳税评估资料是根据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资料与有关数据信息对比资料。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资料,可信度是个未知数,用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资料对其作出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判断,资料单一难以判断;其他有关数据信息对比资料,在准确性上欠缺,在时间上滞后,只能做一些单项纳税评估工作。比如:海关完税凭证比对不符的纳税评估工作。对纳税人自行申报的购、销、存书面资料的真实情况需要深入、细致的了解与掌握后,才能对“两性”作出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判断。纳税评估需要的企业的真正的库存、企业的真正的现金流、纳税人是否存在着可能的做假账和隐蔽性极强的帐外帐情况。虽然国家税务总局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的通知》中,规定 “根据评估分析发现的问题,约谈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的内容,调查只是调查而已,不是检查,纳税人对税务管理员的调查,可以配合也可以不配合,配合的程度如何,决定管理员对纳税人真正的纳税申报情况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二)纳税评估的手段、方式简单。我们现有的纳税评估的手段,就是借助纳税人纳税申报资料与其他有关数据信息对比资料进行分析;再就是找纳税人约谈。由于纳税评估资料的欠缺,纳税评估的手段、方式软弱性就显示出来了。进行实地调查的作用前面已经讲过。

(三)纳税评估结论难以确定。根据纳税评估工作内容的要求,纳税评估工作要求有约谈记录、评估结论。评估结论对我们税务机关而言,要在掌握纳税人真实和准确的纳税情况后才能作出整确的判断,用目前的纳税评估方式不足以发现和说明问题,比如纳税人存在着可能的做假账和隐蔽性极强的帐外帐情况,即使评估后发现了问题,也不能完全说明纳税人最终导致虚假申报的全部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税务管理员是很难掌握纳税评估所必需的评判标准的,因而也不能作出真实的纳税评估结论,不能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因此,税务管理员无论对企业的纳税情况作出是“真实、准确的”或是“不真实、不准确的”结论;特别是当对被评估企业纳税情况作出

是“真实的和准确的”结论时,由于实际上税务机关并没有十足把握证明纳税人的申报是真实准确的,这样的结论可能会给今后的工作带来隐患和风险。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明晰纳税评估工作的目的任务。尽管纳税评估工作在征管工作中成效显著,但远不能达到它的那种定义要求,建议市局在总局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重新对纳税评估工作的目的任务进行恰如其分的认识定义,以利于基层局在日常工作中便于把握。

(二)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评估机制。纳税评估作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税收征管各个环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其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环节,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评估机制是促进纳税评估协调运行的客观要求。

(三)增强纳税评估的手段。智能化分析是纳税评估的重要手段。纳税评估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借助于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因为,纳税评估不仅要占有大量的征管基础资料和涉税信息,还要针对评估对象的纳税行为进行大量的数据化测算与分析。因此,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和处理,要以计算机现代化手段为依托,智能化分析为手段,才能有效发挥纳税评估的特有功能。

(四)纳税评估工作要与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当前各管理科日常事物性工作太多、太杂的实际状况,应该将纳税评估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目前应做好以下四个结合:一是将纳税评估工作与税收收入分析工作结合起来,二是将纳税评估工作与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三是将纳税评估工作与“一窗式”、“一户式”、“四小票”比对结合起来,四是将纳税评估工作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结合起来。

(五)提高管理员的约谈举证技巧。约谈举证是纳税评估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外纳税服务过程。纳税评估可以通过约谈举证等方式,帮助纳税人掌握税法,提高纳税申报质量,并可以在纳税评估环节,有效解决纳税人因主观疏忽或对税法理解产生偏差而产生的涉税问题,为税务稽查确认违法事实,准确定案,提供事实依据。 因此,市局应抓紧对纳税评估工作的培训,促进纳税评估工作全面开展。

(六)增强评估素质,打好业务技能基础。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这一过程,对评估人员的财会知识、税收政策、税收工作经验、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一是强化业务学习。包括评估工作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会计制度、计算机相关知识;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围绕经营特点观察、评估疑点把握、评估指标应用、评估约谈技巧、逻辑分析能力等,对照上级编发的纳税评估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培训,为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业务指导;三是强化业务交流。适时召开评估经验交流会、典型案例分析会,通过评估人员对报表分析、约谈技巧等评估方法的交流,使评估人员的评估水平在相互探讨中得以共同提高。

(七)加强对纳税人的培训。纳税人要对税收政策、税收基本知识了解与掌握,能运用税收政策、税收基本知识对该纳税事宜进行基本的操作实施。没有以上前提,纳税评估岗的评估工作将会以事务管理岗税收政策咨询辅导工作为主。当然纳税评估岗要依法为纳税人提供纳税风险预警服务,就是以税收法律、税收法规为准绳,向纳税人正确解答税收

政策.但是,这是对单体纳税人的政策辅导,那么对整体即广大纳税人的政策辅导,是否应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培训教育机制呢,从税收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工作职责来看,我们是应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培训教育机。我们税务机关应将对纳税人的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工作职责确定给一个综合部门,定期给办税人员进行免费税收政策、税收基本知识培训。我们对办税人员进行税收政策、税收基本知识的培训,应借鉴财会人员培训规定,实行定期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通过税收政策、税收基本知识培训。

第二篇:学习投资项目评估的感想

一直都对经济管理挺感兴趣的,因此选修了投资项目评估这门课,尽管只有十来周的学习课时,但感觉自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尤其是那些大企业家们,他们在自己的公司处于关键时期时所表现出的非凡的管理才能和商业头脑着实令人佩服。

我们这学期的课程共有四章:导论、企业资信评估、建设必要性评估和市场研究。

(一)导论

首先说说什么是投资,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为获取预期效益或报酬而投入的不断转化为资产的一定量货币资金及资源。投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不同的分类,如按投资性质分类,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按投资主体分类,可分为国家投资、企业投资、个人投资、国家授权投资主体投资等等。谈到投资,自然避免不了的另一个话题就是投资运动。投资运动过程本质上是价值运动过程,投资运动过程就是在投资的循环周期中价值川流不息的运动过程。生产经营性投资运动过程包括资金筹集,分配,运用,和回收四个阶段。对于每一次投资,必然要首先考虑的一个问题便是投资机会。机会研究就是鉴别投资机会,由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对国民经济不同发展阶段,鉴别可能存在的各种投资机会,作为制订经济发展计划的基础。初步可行性研究是介于机会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之间的中间阶段,属于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初选阶段,对项目设想进行初步估计,并作出是否投资的初步决定。项目评估是由投资决策部门或贷款机构(主要是银行)对上报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全面审核的再评价工作。项目评估包括四个阶段:组织安排,收集资料,审查分析和编写评估报告。

(二)企业资信评估

企业的资信评估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即企业素质、企业信用、经营管理、经营效益、发展前景。企业素质评估是对项目法人根本条件的评估。企业素质主要包括企业法人和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产品素质、技术装备素质、资产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企业行为等各种综合能力的质量,而企业的经营管理素质评估则主要包括企业的经济地位评估,企业经营机制评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评估;企业经营效益评估指对企业的经济实力,生产经营情况和资产负债及偿还能力的评估;企业信用评估是指对企业借贷资金,合同履约信用和产品信誉的评估,而企业发展前景的评估则主要考察企业近期、远期的发展预测,目标与措施、产品的地位与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应变能力及发展趋势。这些都是通过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利润增长率、权益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等定量指标来反映和考核企

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和前景。最后谈一下企业资信评估的程序和方法:1)申请或委托企业资信评估 2)收集和核查资料 3)计算指标,编制报表 4)综合评估,确定资信等级。

(三)建设必要性评估

建设必要性评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项目建设背景分析评估,项目投资环境评估和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项目建设背景分析评估主要是对项目兴建理由和预期目标的分析评估。项目投资环境评估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投资环境及其分类,项目投资环境评估以及方法。投资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项目投资活动全过程的各种外部因素,投资环境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一定要有利于项目的建设。除此之外,投资环境评估还要考虑社会政治因素、经济环境、自然技术物质环境,如工业建设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可供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条件、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情况、劳动力来源与可供量、其他推动或吸引投资者提出建设意向的背景材料等。投资环境评估的步骤分五步进行: 1)列出综合指标评分表

2)定量分析各要素,按标准打分

3)按照各要素的重要程度确定权重

4)计算综合评价指标

5)确定综合评价指标的满意值也与不允许值。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考察,但总的要求是要符合我国鼓励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实行各钟形式的联合和合作,缩小地区差距的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和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

(四)市场研究

在做市场研究之前首先要学会市场分析。市场分析是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合称,是研究市场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即是对项目产品进行需求供给和综合分析。市场分析的方法包括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和市场趋势的综合分析。市场调查有市场容量现状调查、价格现状调查和市场竞争力现状调查这三方面的内容,这三者缺一不可。调查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资料调查、抽样调查、实地调查等等。调查完的下一步便是做好市场预测,它包括供需预测和价格预测。市场预测一般包括市场潜量预测,市场发展趋势预测。有投资就有风险,因此在投资前一定要做好对市场风险的分析,如生产产品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市场风险程度估计,风险对策的研究和反馈等。产品市场分析评估分四步进行:对产品市场供需现状的发展趋势评估,对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评估,评定项目产品市场类别,编制分析表、项目产品市场变化趋势图。做好了这些,大部分的工作差不多就完成了。

尽管投资项目评估这门课我学的还不是很通,很多地方也不是很理解,但我对它的兴趣比其他任何一门课都大得多,因为我学到的不仅有投资,更有如何用一个企业家的头脑去看待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相信投资项目评估在以后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相信只要我们有心,人人都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投资家,加油!

第三篇:风险投资对项目的评估

首先,风险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因而不同时期注入资金,对创业公司的估价就不同。在种子期,风险非常大,所以回报必须很高才行,比如说,投入1元,将来就要求有20元或者更高的回报。当创业公司生产出产品后,风险降低了,这时候可能回报率会下降到10倍。市场开发出来后,风险进一步降低,此时风险投资机构已经不太感兴趣。当市场完全打开时,公司就要到公众市场融资了(或通过自身的的资产抵押来从银行贷款)。

其次,估价的理论操作有章可循。如果一家创业公司的财务预测表明,公司上市之前能够有1000万元的利润,按照现在一般情况,市盈率(价格收益比,P/E比)定为15,那么公司上市时就值

1.5亿元。如果现在风险投资机构是在种子期注资,要求回报率20倍的话,那么由未来的市值除以20,就是750万元。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创业公司的价值为750万元。这是创业公司估价的基本算法。

确定了现在公司价值为750万元,如果公司希望融资250万元,那么风险投资公司投入的资金占25%,所以拥有该公司25%的股权。至此,交易在理论上结束了。在这个交易的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利润和时间。创业公司财务预测中提到的1000万利润,不一定能真正实现;而公司能不能按照承诺准时上市融资,更是难以预料。所以,为了降低风险,投资者会根据实际情况降低估价。

这样,在风险投资者和高科技创业者真正坐下来谈判时,估价的高低就像农贸市场里大白菜的价钱一样,要以市场的供需关系为基础,也要视买卖双方“侃价”的具体情况而定。

当多家投资机构看中同一个创业公司时,为了战胜竞争对手,他们也会提高估价,从而增加自己的吸引力。这时候,创业公司主动权在握,可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投资方案。

第四篇:学习项目评估的体会和感想

4080529234 08财务管理2班

谢芳

在即将毕业离开学校的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项目评估,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完成了这一堂课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不是事事都很完美,但是这堂课的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老师教课很有自己的特色,我也很喜欢,在讲课的时候,富有激情,有活力,很容易感染别人。我不知道这对于别的同学来说是什么感觉,总之,有的时候我觉得张老师就像火一样马上可以点燃学员那颗求知若渴的心。

这学期听到张老师讲的课,我觉得有一种和别的老师不一样的感觉,您没有其他老师那么死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轻松,偶尔还有一个小笑话调动我们的气氛,有的时候老师把关键的复杂抽象的东西给简单化了,让我们很容易理解,也就自然记得住了,我想张老师的讲课风格一定能让我们更容易明白项目评估的内容。当然,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讲课的风格也就不同,同学们习惯听课的方式也不一样,也许会有人觉得不习惯,可是我们绝大部分的同学还是喜欢张老师的这种够给我们自主权的讲课方式。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有书本上的,也有的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书本上的当然就是关于项目评估学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Project Evaluation)就是在直接投资活动中,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对拟投资建设项目的计划、设计、实施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和评价,从而确定投资项目未来发展的前景。

项目评估,论证和评价从正反两方面提出意见,为决策者选择项目及实施方案提供多方面的告诫,并力求客观、准确地将与项目执行有关的资源、技术、市场、财务、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和实况真实、完整地汇集、呈现于决策者面前,使其能够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实事求是地作出正确、合适的决策,同时也为投资项目的执行和全面检查奠定基础。

(二)项目评估的基本原则

1、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

2、综合评价、比较择优的原则;

3、项目之间的可比性原则;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5、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6、微观效益分析与宏观效益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三)项目评估的基本程序

1、组织安排

组织安排是项目评估工作的第一步,即:组织力量、制定计划。

2、收集资料

为直接投资提供咨询服务的投资银行机构应收集这些资料数据,加以查证核实,并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投资银行还应根据评估内容和分析要求,通过企业调查和项目调查,进一步收集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根据查证发现的问题和疑问,通过调查,进一步核实清楚;

根据收集的大量资料,加工整理,汇总归类,以供评估中审查分析以及编制各种调查表和编写文字说明之用。

3、审查分析

审查分析是在收集到必要的资料以后开始的,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审查和财务分析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

(1)企业和项目概况审查;

(2)市场和规模分析;

(3)技术和设计分析;

(4)财务预测;

(5)财务效益分析;

(6)经济效益分析。

4、编写报告

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编写投资评估报告。评估报告要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多种方案,加以比较评估,肯定一种最优方案,并提出对投资项目的评估结论。评估报告要按规定程序送交企业最高投资决策机构审批。

(四)项目评估的主要内容

1、投资必要性的评估

(1)项目是否符合行业规划;

(2)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对产品市场供需情况及产品竞争力进行分析比较;

(3)对投资项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评估; (4)拟投资规模经济性分析。

2、建设条件评估

资源是否清楚,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项目,是否具备相关机构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开采价值的报告;

(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是否适合投资建厂;

(2)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供应是否有可靠来源,是否有供货协议;

(3)交通运输是否有保证,运距是否经济合理;

(4)协作配套项目是否落实;

(5)环境保护是否有治理方案;

(6)购进成套项目是否经过多方案比较,是否选择最优方案;

(7)投资厂址选择是否合理。

3、技术评估

(1)投资建设项目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在经济合理条件下是否先进、适用,是否符合相关国家的技术发展政策,是否注意节约能源和原材料以获得最大效益;

(2)购进的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投资实际,是否配套并进行多方案比较;

(3)投资项目所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是否经过科学的试验和鉴定,检验原材料和测试产品质量的各种手段是否完备;

(4)产品方案和资源利用是否合理,产品生产纲领和工艺、设备选择是否协调;

(5)技术方案的综合评价。

4、项目经济数据的评估

(1)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数据;

(2)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3)产品生产成本估算;

(4)销售收人及税金估算;

(5)利润预测。

5、投资项目财务评价

(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主要计算分析全部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利率、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率、财务内部收益率等评价指标;

(2)项目清偿能力分析。主要计算分析借款偿还期、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评价指标; (3)财务外汇效果分析。主要计算分析财务外汇净现值、财务换汇成本等评价指标。

6、国民经济效益评价

(1)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即对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等指标进行计算分析;

(2)经济外汇效果分析,即对经济外汇净现值、经济换汇成本等指标进行分析;

(3)辅助经济效益分析,主要计算分析投资项目的就业效果和节能效果以及相关项目的经济效益;

(4)对环境保护作一般评估。

7、不确定性分析

(1)分别从企业经济评估和国民经济评估两个方面进行。

(2)盈亏平衡点分析;

(3)敏感性分析;

(4)概率分析(即风险分析)。

8、总体评估

在以上各项评估基础上,结合投资对象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对投资项目进行总体评价。

(五)项目评估评价体系

项目评估是在项目正式运作前进行的,财务效益评估与国民经济效益评估中所使用的数据都是预测出来的,实际情况会与预测的结果有一定的偏差,从而使得项目的实际运营效果与评估的结果不相一致。通常将实际中发生变动的因素称为不确定性因素,相应的,将这种实际与预测的偏差的分析称为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也是项目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两个项目的各项效益指标都相差不大时,就应该通过不确定性分析,选择风险较小的项目。

项目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包含风险指标、财务指标两大类。风险指标内容包括政府的政策、决策层的战略思想、管理队伍的能力、产品的技术评估、产品的市场定位、市场调查数据、项目融资的方式等模糊指标。财务指标具体还包括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静态指标包括财务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偿还期、资产负债率;动态指标包含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比。

通过对项目进行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前后评估数据的对比分析,对项目活动实践的检查进行总结,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评价找出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的新项目决策和提高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促使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学习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决策、管理和建设水平。投入产出分析:ARPU值、MOU值、评估时点的电信业务收入总额、用户发展速度预测、静态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产负债率、财务内部收益率等;经营风险分析:竞争对手投资建设状况、竞争对手市场营销状况、本地经济发展宏观及微观趋势分析等。

项目经过前期“确定审计项目”、“收集基础资料”、“制定工作方案”、“设计基础表格”、“整理分析数据”后,即进行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财务指标计算:分全部投资和自有资金进行计算,并分别对“后期业务收入递增和递减”两种情况进行投资回收分析。全部投资使用6项指标进行分析(财务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比),自有资金使用3项指标进行分析(财务静态投资回收期、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

各指标计算结果与基准收益率和银行企业准备金年存款利率等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该项目的赢利水平活动投资前景。

相关审计分析:⑴不确定性分析,主要进行敏感性分析(风险分析);⑵本地国民经济发展与项目投资效益的比较分析;⑶财务经营状况分析:收入构成、趋势分析,成本构成、趋势分析,现金流量分析;⑷结合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市场分析、建设能力分析;⑸得出审计结论,评估该项目抗风险的因素、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的经营优势和战略优势等。

(六)学习项目评估的收获和体会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除了学到了以上所述的知识以外,还学习到了很多,从老师身上,从同学身上都有,张老师讲课是有自己的风格的,这是与张老师的性格、行为习惯、思考和表达的方式等有一定的关系的,从听老师讲课的语言和日常上课的方式中其实体现着老师好多的行为习惯和做人的方式,其中就有好多是我们这些学生不具备的,那么在平常上课的时候不轻易间耳语目染我们就学到了。

我觉得张老师比较能站在我们的实际情况上去思考,大四的我们,面临着许多以前不会面临问题,找工作是每个大四的学生做梦都会去考虑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张老师一向比较了解,并给与我们一定的建议或者意见,这让我知道,有时候关心别人不是一厢情愿,而是要搞清楚别人在哪需要你的帮助,这样的帮助才是有意义的。

从教学方面来说,张老师很了解学生的心理,使自己的讲课尽可能达到最佳效果。我认为,有时候即使老师讲课的内容再好,如果学生没有听进去,也是徒劳无功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于项目评估这门课,我听的兴趣比其他的课要大很多,虽然学得不是很通,但是比这学期的其他的课程的效果都要好。

有的人说,老师是学生培养出来的,而我还是觉得还是应该说学生是老师培养出来的,对于学生来说,不用别人来告诉我们,很自然老师就是我们心目中学习的对象,模仿也许也是我们最在行的,所以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这一学期中,我们跟着张老师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不管是哪方便的,我只知道这对于我们以后的人生也是很有意义的,虽然现在我们看不到,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

第五篇:如何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温馨提示:您可在网页最下方点击“写留言”发表评论或个人观点。约稿啦!快点我!

一、审核评估的基本思想 1.审核评估的由来

审核评估源于财务“审计”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于1976年提出。鉴此,借助于财务“审计”的概念,可以对审核评估有一个初步认识。“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由此可见:“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征;“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是以第三者身份所实施的监督;“审计”的主体是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机构或专职的人员,是独立的第三者;“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审查和评价,也即是搜集证据,查明事实,对照标准,做出好坏优劣的判断;“审计”的主要目标,不仅要审查评价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且还要审查评价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事实上,以上“审计”的特点征、功能、主体、对象、工作方式和目标等都被审核评估所借用。需要说明的是,审计和审核评估的英文词都是audit,有学者认为将其翻译为“审计评估”更能反映其特质。我国“审计”一词最早见于宋代的《宋史》。从词义上解释,“审”为审查,“计”为会计账目,审计就是审查会计账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将其翻译为审核评估似乎更为妥当。 2.审核模式及其特征

对审核模式及其特点认识需要引申至评估模式。所谓评估模式,是指建立评估制度和进行评估实践的范式。目前,高等教育评估领域公认的三种最有影响的评估模式为:认证模式、分等模式和审核模式。 (1)认证模式

“认证”可理解为对“资格”的审定。基于认证模式的评估叫认证评估(简称认证,也称合格评估)。认证评估就是按一定的认证标准作为最低标准,对办学资格进行审定。认证评估在美国得到了最成功的实践,它对美国的高等教育起到了“守门员”的作用。但近年来因它过分强调“投入”而对“产出”重视不够、涉及范围广而牵扯太多精力等种种弊端,受到了学界和政府的尖锐批评。尤其是对认证评估能否充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质疑。 (2)分等模式

“分等”可理解为对“水平”的评定。基于分等模式的评估通常叫分等评估(也称水平评估)。分等评估不像认证评估那样仅仅满足于最低标准,而是采用具有一定区分度的指标体系。评估结论不像认证评估那样只是“通过”和“不通过”,而是设立了多个等级。考察重点从偏重于“投入”,转向更加注重“过程”和“产出”。评估内容也从“宏观”的和“定性化”的,转向了更加“微观”的和“定量化”的。分等评估似乎是要对过“粗”的认证评估更加“细”一些,但由此造成的评估成本的增加(“扰民”)、评估结论的合理性(“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侵害等,成为学术界和高校抨击的焦点。 (3)审核模式

“审核”可理解为对“状况”的核实。基于审核模式的评估叫审核评估。审核评估有两种,一种叫外部审核(由外部机构对学校的审核,简称外审),另一种叫内部审核(由学校自己组织的审核,简称内审,也称自评)。审核评估不直接评估教育质量,而是通过评估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来对教育质量进行间接评估。审核评估基于两个观点:其一,如果学校建立了完善有效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校的教育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因而无需直接针对质量进行评估;其二,如果学校缺乏完善有效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即使有优秀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充足的资源,也难保证教育质量。审核评估强调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的“个头”。也就是说,审核评估(指外审,以下没有特殊说明,均指外审)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这个标准由学校根据学校的质量目标自己制定,然后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质量达到标准。审核评估关注的是“三个怎么样”,即:质量保证体系建得怎么样,运行得怎么样和效果怎么样;或者说“三个符合度”,即:质量标准与质量目标的符合度,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标准的符合度,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效果与质量预期的符合度。审核评估结论不像认证和分等评估那样要对学校进行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而是针对上述的“三个符合度”进行定性分析与判断,特别是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与方向。 (4)评估模式的特征

每一种评估模式都有其固有特征(见表1),认证模式判断的是与规定标准相比“差不差”和“有多差”,关注的是“差者”(或“差项”)。也就是说,是为了找出“差者”(或“差项”),因此其基本取向是向下的。这种模式能驱使“差者”(或“差项”)达标。分等模式判断的是与规定标准相比“好不好”和“有多好”,关注的是“优者”(或“优项”),基本取向是向上的,它能驱使争优。审核模式判断的是“是不是”:即该说的是不是说了(目标),说了的是不是做了(做法),做了的是不是有效(效果),无效的是不是改了(改进)。关注的是学校自身,不能进行高校之间的比较,基本取向是用自己的尺寸衡量自己。这种模式能驱使学校自律。 3.审核模式的适用性

选择评估模式的依据是它与评估目的的契合度。值得一提的是,首轮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规模扩张与办学投入之间的矛盾凸现、为了保证基本办学质量而进行的教学评估。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认证模式进行合格评估,评估模式和评估目的就会达到高度契合。但遗憾的是,采用了评审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比较和选优功能,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估模式。正是这种模式的选优功能,产生了“优秀情结”,大家深恶痛绝的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及腐败现象就有了可乘之机;正是这种模式的比较功能,就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评估。因此,首轮评估选择评审模式,造成了评估设计的固有缺陷。就新一轮评估而言,未参加首轮评估的新建院校从事本科教学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对这些院校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办学经费投入、促进办学条件改善、促进教学管理规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从而使这些院校的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管理基本做到规范、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一句话,通过评估促使其“达标”。这正是合格评估模式的特征和内驱力所在。因此,对未参加首轮评估的新建院校进行合格评估是非常合适的选择。首轮评估主要是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是对本科教学的建设、管理及改革等的全方位评估。评估内容既包括了本科教学“软”的方面,也包括了“硬”的方面,其中更侧重于“硬”的环境与条件。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硬”的环境与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新一轮评估应将重点放在“软”的方面,放在人才培养的内涵上。也就是说,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的新一轮评估,应把重点放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状态特性,有如产品质量,反映的是产品本身的性态。它来自于产品加工过程,但与产品加工过程并不是完全对应关系。也就是说,高质量的加工过程总会加工出高质量的产品,但质量不高的加工过程有时也会加工出高质量的产品。换句话说,保证了某一时期的人才培养质量,不一定能保证任何时期的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保证了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长期质量。此外,许多工业产品的质量是直接可测的,但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测性很差,许多特性具有潜在性(例如素质)和延时性(例如能力),是无法用一张试卷进行测量的。因此,直接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的操作性较差。人才培养体系涉及了人才培养过程的所有要素及要素间的关联与作用,保证了这些过程的质量,就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应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和有效,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能达到要求。一个完善和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不仅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性,同时还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改进(即提高质量的能力)。因此,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的新一轮评估,应该重点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怎样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关键是“三个怎么样”:即建立得怎么样,运行得怎么样,效果怎么样。也就是说,该“说”(广义上讲)的是否说到位(目标),说到的是否做到位(做法),做到的是否有效(效果)。高校应该依据一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标准,结合自身特点,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这个体系应充分体现多样性和个性化。高校应该保证这个体系的高效运行,同时应对该体系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和持续改进,从而保证该体系的有效性。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新一轮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促进高校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质量保证的长效机制,这与审核评估模式的固有特征完全契合。因此,采用审核评估模式对已通过上轮评估的高校进行评估,也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4.审核评估的原则

审核评估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目标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实证性原则。

(1)目标性原则。审核评估是目标导向性评估,审核评估过程就是判断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的过程。培养质量主要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因此,目标性决定了审核评估是以质量为核心的评估的。审核评估主要关注:学校是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的,学校是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学校是如何证明达到了目标的,学校是如何改进从而确保达到目标的。

(2)主体性原则。审核评估坚持高等学校是教学质量的主体,保障教学质量的责任在高等学校以及高等学校内部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所有组织和个人。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是内因,外部质量保障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审核评估是促进高等学校主动进行自我反思的评估,是在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基础上的外部质量保障的一种方式。 (3)多样性原则。审核评估充分尊重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充分考虑高等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以及培养质量的多元化。引导高等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结合自身条件,进行人才培养定位,确立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培养特色。

(4)发展性原则。审核评估是形成性评估,更加注重目标、过程、结果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注重过程的改进和内涵的提升。审核评估以质量改进为目标,评估不仅仅是为了发现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

(5)实证性原则。审核评估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同行评审过程。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说话,是审核评估方法的基本特征。这不仅贯穿于审核专家组的评审过程,也贯穿于学校的自评过程。要得出某种判断,必须有充分的事实依据。这些事实依据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5.审核评估的特点

审核评估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不”和“三个基于”。“三个不”:即不分类型、不设标准、不做结论。其实,审核评估形式上不分类型,实质上按照学校自己设定的目标和定位进行分类,是“一校一类”,因而是最广泛的分类;审核评估形式上不设标准,实质上是用高校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评估,是“一校一标准”,因而是最普遍的标准;审核评估形式上不做结论,实质上是对影响质量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出评价,是“一事一结论”,因而是最具体的结论。审核评估的“三个基于”是:基于目标,基于自评,基于事实。也就是说,审核评估基于学校自己设定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标准,重点考察培养过程及实施培养过程的资源能否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培养结果是否与培养目标相契合;审核评估基于学校的自我评估,是对学校自评的核实与再评估,从而起到以“外”促“内”的作用,将质量保证的责任落到高校身上;审核评估以事实为依据、用证据说话,在事实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审核报告。

二、国(境)外开展审核评估的情况

英国早期一直采用审核模式进行评估,20世纪70年代末改用分等评估效果不佳,2002年决定改回到审核评估,从2006年起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审核评估。评估的重点是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包括相关机构是否健全,对校内专业和课程是否经常而有效地进行评估,向外部发布的质量信息是否准确、完整和可靠等,从而形成了以内部控制为主、外部监督为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经过长期的发展,英国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瑞典从1995年起开始首轮院校审核评估,评估的重点是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瑞典政府强调,要将质量保证渗透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这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该国已经制定了直到2012年的以审核评估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计划。芬兰在2005—2007年期间实施了对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评估,目的是确保芬兰高等学校有持续的、系统的、符合国家目标的并具有国际可信性的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评估不是根据某个预先确定的特殊模型来协调不同的质量保证体系,每所学校可以自主决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组织、原则、方法和发展,但要向评估机构提供文件,并证实其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从2010年开始,芬兰又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目前已完成了第二轮审核评估。南非政府于1997年在高等教育委员会下设了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该委员会在2004年启动了以审核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首轮高等教育评估,这轮审核评估已于2010年完成。新西兰是继英国之后首批采用审核模式进行评估的国家之一,从1994年就开始对高校进行审核评估,并且从未中断过,目前正在进行第四轮评估。澳大利亚在2001—2007年期间完成了全国首轮高校审核评估工作,并于2008年启动了第二轮审核评估。这两轮评估尤其是第二轮评估的重点是审核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据报道,在欧洲,目前有28%的国家采用审核模式对高校进行评估,采用认证模式和评审模式进行评估的国家各占22%。我国香港从1995年起就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审核评估尝试。2008年,新成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质素保证局公布了它的首个高校评估报告。审核评估的重点也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三、审核评估的实施要点

相对首轮评估,审核评估是一个超越,是我国高等教学评估实践的进步与发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进步与发展。要上一个新台阶,就会面临新问题。就新一轮审核评估实施而言,有如下4方面的问题需重视。 1.校内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形成于过程,保证质量靠的是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评估重在过程,而其指向质量保证体系。也就是说,审核评估不是直接评质量(结果),而是前移至过程,通过评质量保证体系来间接评质量。这也是国(境)外高等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趋势。尽管首轮本科教学评估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管理,高校初步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但还不完善。我国高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还只停留在教学管理层面,只是对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监控的一种手段,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资源保障,没有涵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所有要素。此外,我国高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只是初步具备了监督、调控功能,但缺乏改进功能。一个具有完善功能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应该具备“闭环”特征,即通过监督功能发现偏差,通过调控功能纠正这些偏差,再通过改进功能分析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并对系统进行改进。通过审核评估,引导高校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新一轮评估的主要目标。 2.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低要求。它有两个层面:学历学位标准和学科专业标准;前者与后者是上、下位关系。质量标准是审核评估的重要依据。学历学位标准是由不同“层次”(纵向维度)和“类型”(横向维度)所构成的质量标准体系。纵向维度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等三个层次,横向维度包括一级和二级维度。其中一级维度包括各学科门类,二级维度包括人才培养类型(如学术型、应用型等)。我国现有的学位标准过于宏观,且横向分类不够。学科专业标准是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依据,形成的相应学科(对于研究生)和专业(对于本科生)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按不同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也形成了一个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是学历学位标准体系在学科专业层面上的具体化。我国目前的学科专业标准尚不完善。在学校层面,要根据国家层面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学校的培养标准应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行动纲领,培养标准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行动准则。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用培养标准来衡量,满足培养标准就意味着能够达到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包括专业毕业要求(或与此相当的质量标准)和课程(包括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要求(或与此相当的质量标准)两个层面。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相应专业的毕业要求,再根据专业毕业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要求,由此形成学校本科培养的标准体系。 3.评估专家的遴选与培训

审核评估是一个基于事实判断的同行专家评审过程。它不是用一把统一的尺子去量所有的学校,而是用学校自己的尺子去量学校自身。也就是说,对于每一所学校,评估专家都要面临新问题。此外,审核评估除了首轮评估所关心的“量得准不准”的问题外,还要关心“尺子对不对”的问题,所以对评估专家的要求更高了。因此,评估专家的遴选与培训,是审核评估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评估专家组成除了教育教学专家外,适当考虑系统外(例如企业)专家和学生参与,也是国(境)内外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一个趋势。 4.信息系统 普通高校办学状况信息系统不仅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与审核评估也有互补作用。院校收集、利用和公布信息,已经成为国外审核评估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在研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这对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尚需从有效性(例如突出核心数据)、完整性(例如不限于本科教学)和可靠性(例如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等方面进行改进。

四、结束语

对参加过院校评估并且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院校实行审核评估,既符合国际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发展趋势,又符合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发展现状,同时也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评估的目的性和方法论角度,这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审核评估会促使高等学校从评估的被动地位变成了主动地位,成为质量保证的主体。高等学校要持续保证和改进质量,必须要有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高等学校要保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必须及时进行针对质量保证体系的内部和外部审核。因此,审核评估是高校保证和提高质量的有效抓手。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丨985丨211丨100丨就业丨毕业丨职称丨孔子丨三体丨三联丨mooc丨创业丨未来丨大学丨师道丨课程丨管办评丨施一公丨彭丽媛丨互联网 丨青年教师丨浙江丨学术丨教改丨临沂丨教育法丨就业力 | 创业大学丨高校反腐丨近亲繁殖丨亚洲大学丨教授治学 | 科研评价 | 离岗创业 | 科研怪相大学 有大学问|中国大学教育微信ID:cncollege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一篇:同在一片蓝天下教案下一篇:投资项目合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