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

2022-09-04

第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

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泗洪县曹庙乡中心幼儿园

陈静

摘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活动区内进行的以自由游戏为特征的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学前儿童的组织构建必须由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儿童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让他们的心灵真正得到满足。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区域活动目标,制订计划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并在活动中影响儿童的行为,激发儿童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究,促进幼儿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

前言

近年来,活动区域已成为我国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对活动区域的理解不够深入,区域环境创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如有的幼儿园设置活动区机械地照搬别人的做法,幼儿不感兴趣,活动区流于形式,有的则一味追求装饰漂亮,教育价值不强,成为摆设,有的则设置不当,相互干扰未能充分发挥各区的功能,有的随意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品种单一缺少变化等等,因此幼儿活动区域的创设,要从多种角度去思考,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区域活动的特点

(一)儿童自选活动内容

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儿童的自选活动,教师的直接干预较少。这样就为儿童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儿童的个别化的需要。区域活动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操作与物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发展。区域活动材料多样,内容丰富,它为儿童提供了自由自在的选择的余地,儿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擅长的或对自己带有挑战性的项目操作。通过操作赋予每位儿童成功感。所以这种既适合儿童能力又有挑战性的区域活动深受学前儿童的喜爱。

(二)儿童的自主性活动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以区域活动为手段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非常恰当的。儿童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自主、愉快地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习,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由教师直接教会的,而只能通过儿童自由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通过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发展起来。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将着眼点放在儿童的活动态度上,在儿童的活动过程中,去关注儿童的一点一滴进步。教师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儿童,而是尽量让儿童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这就使儿童在随意自在的气氛中,个性得到显现和张扬,充分调动和激发其自我潜能。

(三)小组和个体活动

区域活动儿童可以个体活动,但一个区域的环境自然构成一个小组,所以区域活动更多是小组活动,这就为儿童提供更多地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了解,尤其是对同伴在集体活动中所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才能和优点的了解。有时小组也可通过教师与儿童共同活动来实现。

二、创设区域活动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活动区域的创设应遵从教育性原则,要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来设计区域环境。教师要以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合格的内容和主题,创设合适的活动区域环境。这一原则在以《纲要》规定的五大领域划分的活动区域内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整体性原则

1、整个活动室的空间布置应是一个整体

我们应考虑的是整个活动室的布局、摆设与装饰,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区域内环境的创设。因此活动区域内的墙面设计,家具摆设,在色彩和造型上要统

一、协调起来,形成整体感,充满童趣而又整洁有序。

2、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活动区域的设计应涵盖幼儿发展的每一个方面。

活动区域应包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各活动区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

(三)共同发展原则

共同发展原则要求,在活动区域的设置以及活动的开展上,应符合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区域的设置上,应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在小、中、大班的区域环境创设中要以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构建适合不同年龄幼儿发展的区域环境;其次,要注重个别差异。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每个幼儿的情况都各不相同,我们必须承认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区域活动内容及材料的呈现要体现出分层、递进、多样的特点,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能获得自信与成功。

(四)动态性原则

区域环境设置应体现出动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的主要内容有:首先,活动区域的种类和数量应该是动态的。教室内活动区域的创设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种类和数量应体现出动态性。其次,材料的提供应该是动态的,幼儿是在与不断丰富的物质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学习和发展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材料会影响幼儿的发展。

三、区域活动材料选择与投放要点

(一)材料应具有操作性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材料是否具有直接操作性对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活动有很大影响,如果教师能给幼儿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材料,会激发幼儿产生操作的愿望,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材料应有启发性,投放要有目标性

具有启发性的材料才能够保证教育目标的充分实现。材料的启发性是指材料内部应该有一定的结构,隐含着一些线索,这些线索对幼儿顺利地操作材料进行活动有所启示和帮助。同时,材料和材料之间也应该有一定的关联。也就是说,材料应隐含着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同时也规定了材料的操作范围和操作性质,保证了将探究活动取得的结果控制在预期范围内。

(三)投放材料应丰富多样,把握比例适度 学前儿童主要是依靠感官来认识外部世界的。不同的材料使用促使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感官认识,积累不同的经验,幼儿正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发展的,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就是给幼儿创设出丰富适宜的学习情境,就能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每一个活动区域内都应提供丰富多样化的材料,既可以是成型的,也可以是未成型的,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既提供幼儿单独玩的游戏材料,如拼图,也提供幼儿合作玩的游戏材料,如玩水、玩沙等,满足幼儿独自探索和与人交往的不同要求。

(四)投放材料要有针对性

1、要求针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投放不同的材料。

幼儿园三个年龄班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年龄特点,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需求和兴趣也不断变化,相应的,每个年龄班投放的材料也应各具特点,不断调整,小班幼儿活动区材料更应充分体现出操作性这一特性,使幼儿在与材料的充分作用中获得发展。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局限,小班幼儿所投的材料应具备通过简单的直接操作就可以达到预定目标的特点。而中大班,教师可提供比较多的半成品材料,同时提高操作的复杂程度,选择一些需要反复地探究比较、操作复杂的材料。

2、要求根据同一个班级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幼儿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性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以真正适合每位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不同需要。教师应认真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为他们设计、提供多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总是有新鲜感。

(五)注意材料的安全性

幼儿在操作材料、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与材料有着直接的接触,因此,安全性是教师选择材料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保证材料的无毒、无害、无污染,清洁卫生,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消除安全隐患,才能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四、区域活动的指导

活动区虽是幼儿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场所,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教师对活动区活动的积极关注,细心指导,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一)介绍和引导

对于刚进入活动区的幼儿来说,活动区是一个新鲜刺激,幼儿很愿意进区活动,但往往不清楚该怎么做,于是出现到处乱跑等现象,因而,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向幼儿介绍各活动区的内容、材料和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起活动规则,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从而使幼儿认识并适应活动区这种教育环境,顺利过渡到活动阶段。

(二)开放和练习

活动区应逐步开放,介绍一个区,开放一个区,以提高活动区的功效,增强有序性。即使进入了自主阶段,当在某区投放一些新材料、新工具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行事。开始最好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以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每天每组只介绍一个区,循序渐进,介绍的同时,提供给幼儿练习的机会。

(三)教师的主要任务

1、教师应评估各个活动区的使用频率,了解目前的设置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调整;还要评估活动材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以此来考虑材料的投放或变换问题。

2、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状况,主要包括:幼儿间的冲突与环境关系、事故与环境关系、幼儿的兴趣,看他们经常选择哪些活动区和活动材料,经常从事什么活动,活动参与情况,社会交往水平,认知发展水平,遵守规则情况。

3、教师指导的方式 (1)以自身为媒介

教师可以两种身份指导幼儿游戏,即“游戏者”或“指导者”。游戏者是指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进入游戏,可采取平行式或合作式两种方法。指导者是指教师以特定的角色参与幼儿游戏,无论教师采取哪种身份,都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包括言语的方法和非言语的方法。言语方法主要有描述、询问、重述、提问等。非言语的方法主要有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等手段。 (2)以材料为媒介

它指教师通过提供材料的方法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 (3)以幼儿伙伴为媒介

游戏是幼儿学习与伙伴交流、互动的很好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伙伴互动这一因素,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

结论

总之,区域活动是学前儿童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开展区域活动,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发展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共同参与设置各种活动区。同时,教师应特别重视在各区域活动中为儿童提供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的活动材料,充分发挥活动材料对儿童的发展作用。引导儿童与材料“对话”,让儿童与材料和同伴的“对话”中不断积累有关活动经验,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枫主编,《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 张琳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3】 郑健成主编,《学前教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 【4】 刘电芝主编,《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二篇:幼儿教学中区域活动创设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幼儿园的教育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想要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要首先做好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设。幼儿园和相关的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区域活动,这样能够更加有利的开展幼儿园活动,并且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美好的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不断提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应该如何对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活动进行创设。

【关键词】幼儿教学;区域活动;创设

前言

区域活动简单的来说就是指活动区的活动,也是在幼儿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一些学习和活动内容,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也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时间,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能够让幼儿园的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在如今的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虽然区域活动创设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幼儿园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

一、根据幼儿实际特点而创设区域活动

在进行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设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创设,不能凭空的毫无根据的就进行创设,或者是完全照搬别人的创设成果,因为每个幼儿园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牢牢的把握自身幼儿园的特点,这样才能够高效的创设活动区域,从而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更好的成长,也能够发挥出区域活动创设的最大作用。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年纪特点和兴趣爱好将活动区域进行有效的区分,对于一些年龄较少的幼儿,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区域,例如“过家家”然而对于一些年纪中等的幼儿来说就可以创设一些具有表演性质的游戏活动区域,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玩了游戏还能够让幼儿充分的表现自己,在游戏中不断的成长。对于年纪比较大的幼儿来说就要相应的减少一些角色扮演的区域活动,应该创设更多开发智力的活动区域。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特点分析,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区域活动,开展一些幼儿比较喜欢的手工课程,或者将幼儿进行小组分配,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依据动态与静态的特点而分隔区域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的时候应该将动态和静态的区域区别开来,这样才能够保证创设的区域的合理性,将动态和静态的区域进行区分能够很好的保证幼儿在参与活动的时候不受外界的干扰,能够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例如,在一些图书区域和制作区域中,为了保证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将一些比较吵闹的区域与这些区域分开,或者是在安静的区域内增设一些隔离板或者是防噪音泡沫,这样就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活动区域的作用。

三、合理投放区域材料

由于幼儿园内的活动区域非常的多,因此会需要很多的区域材料,教师在创设活动区域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的区域投放不同的区域材料,在投放区域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投放,投放的材料也要与活动的主题相符合。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区域活动视为幼儿学习的重要场所,然后再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或者是幼儿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具有个性化的创设,从而让幼儿进行深入的学习,这样也能够让各个区域的主题不断的强化,幼儿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在组织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合理的投放一些区域材料能够让区域活动得到很好的延续,因为在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时候规定的时间结束了但是幼儿们仍然沉浸在角色中根本没有意识到时间已经结束了,教师在幼儿的整个模仿过程中应该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交流,及时的纠正一些幼儿的错误,再不断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区域活动创设要得到创新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区域活动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区域活动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因此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设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创新,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来开发幼儿的智力。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活动的主题创设符合主题的区域活动,例如在开展一些生态主题的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积极的为幼儿打造一个生态化的区域活动场所,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幼儿也能够更快的投入到学习中。之所以要对区域活动创设进行创新是因为区域活动的创设跟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然而教育环境也能够直接体现出一个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氛围,由此可见区域活动创设需要创新的重要性,实现幼儿长远发展。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区域活动创设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创设,然后将动态的和静态的区域划分开来,其次还要合理的投放区域材料,这样才能够保证为幼儿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区域活动空间,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敏.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启发幼儿的创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55.

[2]李志勇.谈幼儿区域教学活动的策略[J].学周刊,2016(02):236.

[3]林莹.区域活动中幼儿活动痕迹存储与教学传播方法初探[J].东南传播,2013(12):128-130.

[4]李巧红.挖掘农村资源,开展幼儿区域教学活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1):67-68.

第三篇: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今天的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获得幼儿教师及孩子们的喜爱。幼儿的主体性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显然,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探索如何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在区域活动中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具有开放性的环境,体现幼儿园特色,使其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环境及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基础,是幼儿构建知识的依托,良好的环境还容易建立起和谐、自由、轻松的教育氛围,有利于推动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参与者,有利于培养其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活动区域,体现合理、开放、宽松的教育理念,使幼儿获得充分、和谐发展。

2、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3、引导教师克服区域环境创设过程中在目标上的盲目性及对环境认识的片面性。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区域活动及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供研究参考,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

2、调查法。通过观察、座谈、问卷等方法把握研究动态,收集事实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3、行动研究法。即通过对各班区域活动组织情况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并在实践情境中进一步检验这些结论。

4、总结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召开有关研讨会、观摩会等,积极推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及时指导做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

五、相关概念

1、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学习为前提,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2、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指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目标的,在幼儿、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下,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影响、美化和积极利用,使之更加适合幼儿成长的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

六、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选定课题,成立课题组。

2、明确分工,通过查阅资料确立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3、撰写课题申请报告,对课题进行调研、分析论证,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课题实施领导小组,并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研究的任务。

2、组织教师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深刻了解国内外有关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发展情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3、总结我园在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4、组织讨论。形成共识。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

5、探讨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效地投放材料,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6、协调幼儿园相关资源,创设各种条件,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7、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的阶段性论文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撰写终端性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论文、案例等。

第四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实

启润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实施方案

区域活动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正规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以其组织形式的灵活、活动内容的丰富,有力地推动着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有利地促进了新《纲要》有关素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这学期我们将重点进行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实施,具体计划如下:

一、活动区域的创设

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儿童、引导儿童、支持儿童活动的区域环境?这是我们首先关注的问题。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在那里,地面、墙面、桌面被充分利用,环境布置、材料、设备等蕴涵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作用,儿童获得充分活动,和谐发展。我们具体将设置以下区域: (一)生活劳动区:包括动作技能训练,比如抓、推、转、倒、挤、夹、敲、剪等: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脱衣服、整理衣物、梳头、系鞋带、洗手帕:照顾环境能力,比如折叠餐巾、分碗筷、切水果、创瓜皮、浇花等。 (二)语言区:包括耳听录音手操作、合作猜谜、故事表演、剪贴废图书、自编故事、跟“磁带老师”讲故事、下语言棋(如表情棋,幼儿每下到画有笑脸这步即可说“妈妈笑了,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 )、卡片找朋友(字画配对)等。

(三)科学区:数学区,有按数取物、几何形状、按规律排序、配对、看图自编应用题、数学棋、找单数双数游戏、测量工具等;科学探索区,如电池为什么发光、沉与浮,玩磁铁、各种筛子、放大镜、斜坡实验、沙漏、天平、会变的颜色等。 (四)美工区:包括泥工、纸工(折、剪、晰、贴、玩)、绘画、涂鸦、废旧物品制作、纸形、涂色添画等。

(五)文化区:包括各地民俗风情、服饰与语言、交通工具、人种与肤色、四大洲五大洋、不同的国旗、环保与卫生等,可结合主题丰富和变化内容。

(六)建构区:有拼图、插雪花片、大型积木、插塑、托班的堆高游戏、智力拼板、七巧板、主题公园等。

(七)装扮区:有娃娃家、表演区、音乐区,其他角色区,如超市、小商店、美容院等。 (八)大运动区:包括玩球、投篮、走大鞋、高跷、平衡、钻爬、垫上运动、跳绳、自制体育用具活动、自组游戏等. 在以上的大框架制定以后,各班教师就可根据本班儿童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以及个别差异,拟订本班区域设置的具体内容,如小班以生活劳动、感官训练、建构、装扮与美工等为主安排区域,而大班则更多的在区域中重视社会性、文化、语言、科学探索等能力培养。同时为防止活动中的互相干扰,按动静区分的原则我们将以上区域划分为学习类区域和游戏类区域。

二、区域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制订

1、围绕课程总目标、每周目标和本班特点制订区域活动并不是独立的教育活动,它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将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幼儿园的主题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首先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学期目标,然后由各班的教师根据本周展开的主教学、本班幼儿的特点安排相应的区域,提出适宜的要求。例如中班根据本班较多幼儿进餐习惯差、不爱吃早餐、喜欢吃零食等习惯开展了“健康的身体”主题教育,相应地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了语言区:听故事“嘴巴里的小妖精” (保护牙齿)、“达达感冒了” (预防感冒) :美工区:手工“煎鸡蛋”、画健康标记、“吃什么东西有营养” ;科学区“吃的东西到那里去了” (知道食物在身体内的消化过程,要细嚼慢咽、少吃冷饮保护胃和食道、肠等) ,操作“营养配膳师”(懂得荤素搭配、营养全面、每天要吃早餐) ,通过相宜的区域活动促进了教学的整体最优化。

2、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生成主题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幼儿的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佳源泉,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重视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生成主题并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如我们在带领大一班参观了服装厂后发现:幼儿对服装的制作过程充满了兴趣,同时他们又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在一次语言课“我设计的衣服”中想像出了各种奇妙的服装,如“会发光的衣服” (盲人穿着它晚上出门较安全)、“刺猬衣服” (穿着它到森林里去就不怕野兽攻击) 同时根据新《纲要》充分利用身边废旧物品的要求,生成了主题“环保设计师” ,相应开展了区域活动。有角色区的“环保服装店”:美工区的根据废旧物品展开想像并加工制作服装;操作区的用贝壳、小桃核等制作服装配饰:表演区的自编自演“环保时装秀”。此外,我们也看到了区域活动的随机性特征,区域的安排并不是刻板不变的。它要求教师在观察研究的过程中适时进行调整,由班内两位教师随时讨论,一周进行一次调整。

三、活动区域中教师的指导

1、重视观察

儿童的发展特点及其需要是教育的一个基本依据,因此,要教育好儿童。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儿童。区域活动的指导首先是观察。我们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凭借观察来抓住反映幼儿某一活动发展水平的创造性表现,从而较准确把握幼儿活动的动态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更换材料,并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提高区域活动的水平。为了更好地实施观察,我们设计了观察记录表,为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个案记录,观察内容分三个方面:①幼儿的兴趣和行为表现,以此了解哪个区吸引孩子: 2幼儿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了解哪个孩子喜欢哪个角; 3操作记录,反映玩到什么程度。同时为了防止观察出现偏差,我们采取了两位教师同时分区负责的方法,尽可能地使指导工作做得细致实在。

2、重视指导和研究相结合

教师在活动区域中的指导是为了帮助幼儿与环境、引导者及同伴发生积极有效的互动,这就需要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不同的发展规律.教师如仅靠书本上的一般规律,还远不能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即使实施了观察,仅根据幼儿在某个活动区一两次表现也可能判断有误,因此,教师需要对观察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然后再去实践,以验证前面的结论,并多次地反复,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如在拼图区投入新的材料后,使幼儿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一时该区域内“人满为患”,如何解决活动区的拥挤现象呢?通过研究讨论,教师找到了答案:可在该区域边上贴上四个小脚印,表示只能有四个人在此活动:或采取方法二,每一张拼图底版放在一个小筐里,区里只放置有不同难易程度的四个小筐,这样幼儿在“满员”的情况下必须学会等待或先到其他区域活动,通过环境的暗示改变了原来的拥挤现象。

3、重视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自己富有个性的发展活动区是最适宜于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其最大特点是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本身需要的活动环境。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实施,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我园教师在实践中积极将理念转化为行为,在区域活动中大胆落实。如在小班“动一动、试一试”区域活动中,为了有助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设置了“夹珠子”内容,进一步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分成: ①夹纸团: 2夹蚕豆: 3夹玻璃珠三个层次,呈逐步递进并按难易程度分装在三个小筐内投放,同时在最简单的小管(夹纸团)上贴上一个红苹果,表示这是最简单的,依次贴上两个、三个苹果,这样改变了材料投放的无序、杂乱现象,使教师对哪个幼儿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再如在指导策略上,教师对较内向、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而对较自信、能力强的孩子则应告诉他“我相信你自己会想出办法来的” ,这样方能更大地发挥区域活动的应有价值。

4、重视本园本班的特点,创设活动区刚开始搞区域活动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常常热衷于“克隆”与跟风,以为教育改革中所指的吸收新知识、把握新信息即是紧紧跟随潮流,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处于一种闻风而动的状态。开展一段时间以后,我们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得出结论:不依葫芦画瓢,而是根据我们自己的特点创设区域活动,并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尽力为幼儿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如考虑到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较强的弱点,我们在小班设置了“生活劳动区”,安排了一个如家庭般温暖而热闹的活动区,让幼儿在其中获得许多生活中必要的本领、生活常识,获得做“家务劳动”的体验。在这里,幼儿每天有机会“理小菜”“搓面团”、“剥豆子”并送到厨房去,而老师有时成了外婆,和宝宝边剥豆子边拉家常;有时成了妈妈,教宝宝穿衣叠被。这一极富有特色的“生活劳动区”不仅满足了幼儿的需要,而且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在家爱做事了,还会帮大人擦桌子、摆碗筷,家园合作也在幼儿自理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得以深入。

四、区域活动的几个观念

1、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由衷地感受到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特殊魅力。首先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活动使我们一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改变,逐步确立起“个性化教育”、“观察先于指导”、“教师的促进、指导、支持者身份”等理念:其次,师生建立起和谐、亲密的情感联系,集体氛围宽松愉快;再次,区域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得以“扬长补短” ,在区域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幼儿在其中表现出来的发展水平已明显超越了同年龄的一般发展水平。我们根据本园的探索实践,试提出以下观念:

1、让环境“说话”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有一种以幼儿与环境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活动设置,即区域环境创设,从深层的原因讲,是幼儿的认识发展需要外界环境的刺激推动。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有自我发展的潜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同时,幼儿的这一特性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是受环境制约的。幼儿之所以会好奇好问,首先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其不熟悉、不理解的事物,正是因为周围环境中不断有新的事物出现,幼儿不断地探索发现,其认识才会不断发展、提高。因此,我们应认识到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并有效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无声化”的教育。

2、过程重于结果的教育指导

儿童无论是对认识的兴趣,还是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不是也不可能由教师直接教会的,而只能通过幼儿自由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通过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发展起来。所以,幼儿早期教育应更多地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要太在意学习的结果。同样,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更多地将着眼点放在幼儿的活动态度上,放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重视指导中的适机评价而谈化“总结讲评”的形式,同时要把握好过程中的指导,做到不过多干预,指导应留有余地,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自己去发现。

3、计划性和随机性相结合区域活动的计划制定与执行可以增强教师对活动制定的目的意识,避免放任自流,从而增强活动功效。然而幼儿是活生生的、充满活力的、不断活动的,在自主自由的区域活动中,往往易出现某些意外反应和偶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将指导的计划性和实施随机性相结合,随时掌握教育契机,因势利导。

4、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

区域活动并非是任意的行为,而是有其内部规则的,包含着积极的约束,规则是行为和活动的准则,要使区域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就需注意规则的建立。这里所说的规则,并不是为了制约幼儿由教师制定一条条让孩子遵守的规矩,而是为了创设更宽松的环境,强调教室要运作顺畅,必须让老师和孩子都清楚区域的使用方式,不论是地垫或桌面的使用,轮流的方式或是材料的拿取和操作,甚至如何参与或观看别人操作,都是规则的一部分,教师应注意通过活动规则的建立,使幼儿的活动情况有规范有条理。这种活动规则既包括必要的一般性活动规则,如能自选区域活动,积极愉快活动;使用材料先来后到:用什么拿什么,不用放回原处:不把玩具拿走等等,亦包括各区角的活动规则,如美工区,要求美工活动时要专心、认真,保持安静;使用剪刀注意安全,注意坐姿和用眼卫生;做到会拿会放,并随时清理等。以上规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讨论制订,并且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增强幼儿的自主性、秩序感和规则意识。

因此,行之有效的区域活动应结合幼儿园其他形式的教育,与集体教学互补,既重视儿童的自主探究学习,又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使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达到共存和相融,根据两者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综合地、灵活地加以组合运用。让幼儿在更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发展,满足幼儿的个体发展需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018年4月8日

启润幼儿园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从着眼于表层,着眼于眼前,逐渐转向关注深层,关注长远发展。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就是符合新理念的一种游戏形式。活动中,每个孩子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他们个性化的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激发。结合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开放性区域活动的形式被大多数幼儿园所接受,大家也在努力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区域活动的许多优势,它以个别化学习的鲜明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先天缺陷,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使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具体落实。另外,新的教学价值观还要求我们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性学习。而学习性区域活动,是一种更适合于幼儿发现性学习的方式。

因为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动作、表象来认识世界的,他们往往是在与具体材料的互相作用中,获取直接经验。特别是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许多自己想知道的内容,喜欢自己去探索、寻找,并且对各种探索性的学习、操作活动津津乐道。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借助于操作摆弄,与客体交往,进行发现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比单向的接受性学习更有意义。

与此同时,在以往开展、实施的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样的学习区域更受幼儿欢迎?如何让孩子在学习区域中能够真正学到东西?如何来始终保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兴趣?等等。如果我们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将会大大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更好地为幼儿发展服务。因此我在自己的工作时间中进行《幼儿园大班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时间、方法:

1、对象:大

(三)班的全体幼儿

2、时间:2004年9月——2005年8月

3、方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操作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成果:

(一)提供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时间,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独立的需要

根据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大班阶段是培养自主性的一个好时期,这一年龄孩子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加之处于幼儿园中大哥哥、大姐姐的特殊地位,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怎样满足大班幼儿的需要?

在小中班区域设置时,我们是利用教室空间设置区域,并规定参加区域活动的几个时间段,使每个孩子活动在教师视线范围内。显然这样的空间对于大班幼儿来讲,影响了区域内容的丰富,阻碍大班孩子兴趣多样化的发展,使他们独立活动受到限制。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能否根据班级现有条件,扩大区域空间?在园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腾出午睡室空间,在中班基础上增设几个区域,安排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活动开始和结束时,教师站在能观察到教室、午睡室二处空间活动的幼儿的地方。空间的开放,使幼儿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可以自由进出固定在教室、午睡室的活动区,不受干扰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图1——4)

]

图1图2

图3图4

时间安排上,一方面,我们将完成新活动自主权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一周内完成新活动的时间,只要他们完成即可,教师不作硬性规定。另一方面,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时间外,其余,只要是非集体活动,游戏、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或玩新活动或继续未完成的探索……我们班的几位幼儿,非常喜欢益智区中的棋类游戏,在晨间或饭后的其他时间里,他们就会自己去将其中的棋类找出来,开始游戏。同时还会引来许多的围观的幼儿,如此一来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如图5)开放的区域活动时间空间,既使教育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实现,又满足了大班幼儿探索的愿望,独立的需要。

图5

(二)采用开放式指导方法,促进幼儿独立性思维的发展

幼儿活动中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区域活动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目标,需要教师的指导参与。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我们采用开放式指导方法,针对区域活动不同环节、不同幼儿采取不同指导方法,使幼儿获得充分发展。而何谓开放式游戏环境,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开放性的物理环境,即游戏的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取放玩具材料,游戏的时间由幼儿自由支配,游戏的空间及玩具材料可以共享;二是开放的性的心理环境,即游戏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在开放式指导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的原则。即将幼儿当作平等的人,尊重幼儿的思想,尊重幼儿的人格。在活动中我们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采用弯腰、半蹲姿势与幼儿平时对话。不打扰幼儿的活动,即使发现幼儿采用的方法达不到活动结果,也不强迫幼儿停止,而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

2、启发的原则。教师的指导对幼儿应有启发作用。在活动中我们注意观察幼儿常采用“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等开放的启发式提问,耐心引导幼儿寻找答案,幼儿不会时,则教给相应技能,幼儿会时,教师及时退出。活动后,引导幼儿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发现,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活动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待全体幼儿参加活动后共同讨论,得出结果。教师不代替幼儿思维,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判断,自己思考。

3、赏识的原则。即对幼儿经常给予由衷的赞赏。在指导幼儿活动时,我们耐心倾听幼儿的发现,投以幼儿赞赏的目光,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激励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活动。

就拿生活区神奇的小刨刀活动来讲,开始教师通过呈现结果及激励的提问,引起幼儿使用工具的愿望。“萝卜丝、萝卜泥都是用小刨刀刨的,怎样才刨出萝卜丝、萝卜泥?”在幼儿操作过程对他们的大胆尝试教师表现出极大的惊喜,“你们也能向爸爸妈妈一样使用刨刀啦”激发幼儿的自信,并引导幼儿调换刨刀洞的朝向,探索安全、方便使用刨刀的方法。活动后,鼓励幼儿相互交换使用刨刀的经验,得出正确安全使用刨刀方法。

在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中,我们还努力寻求让幼儿自己来学习。虽然幼儿掌握知识的历程的缓慢的,但教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追求知识掌握的多少,追求学习方法的获

得。因为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就拿折纸来讲,在拼七巧板中,我们提供有拼搭好的图形的范例给幼儿,幼儿根据能力来选择范例自己学习拼图。每次活动结束后幼儿基本都有成果,但从幼儿思维角度看,幼儿不需要任何思考。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们给予适当的引导,并请幼儿自己具备一定的想象和拼搭能力的同时开展拼搭活动。活动后,组织幼儿对自己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组织幼儿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拼搭出XX图形的?”从而概括出符号转化、迁移经验、模仿范例、具体模仿的学习策略。同样是拼图,由于采用了开放式的指导方法,既使幼儿有了成果,又使幼儿学会了多种学习的方法,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促进了独立思维的发展。

(三)活动过程的指导:

1、活动前的准备:创设环境,提供充足的材料供幼儿选择

首先,内容选择应服从于目标。目标是创设开放性学习区域环境,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区域活动的目标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通常是大目标、阶段性目标。有时,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区域来实施。如,在区域中,让幼儿自由、宽松地用各种方式穿彩珠、玩益智游戏等。有时,一个区域也可以达到几个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在“钓鱼”游戏中钓不同图形的鱼、不同数量的鱼活动,既是数学形状概念的学习,又是触摸能力的培养。(如图6——7)总之,内容与目标相匹配,那样的区域活动就不会是只重形式,盲目投放材料了。

图6图7

其次,材料要有层次。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什么样的材料,就可引发相应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如案例一)

同时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的材料一定要有层次,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配对”练习的区角,可以是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对):可以是数板与数形的匹配(形状配对);还可以是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数量配对)。又如,学习剪纸练习区,可以从随意剪纸--剪粗条--剪细条纸--剪曲线条纸;从剪报纸--剪吹塑纸--剪马粪纸;从剪纸--剪布--剪麻布等等。材料不同,难易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总之,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影响幼儿学习、探索的重要因素。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暗示性,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就拿生活区神奇的小刨刀活动来讲,开始教师通过呈现结果及激励的提问,引起幼儿使用工具的愿望。“萝卜丝、萝卜泥都是用小刨刀刨的,怎样才刨出萝卜丝、萝卜泥?”在幼儿操作过程对他们的大胆尝试教师表现出极大的惊喜,“你们也能向爸爸妈妈一样使用刨刀啦”激发幼儿的自信,并引导幼儿调换刨刀洞的朝向,探索安全、方便使用刨刀的方法。活动后,鼓励幼儿相互交换使用刨刀的经验,得出正确安全使用刨刀方法。

在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中,我们还努力寻求让幼儿自己来学习。虽然幼儿掌握知识的历程的缓慢的,但教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追求知识掌握的多少,追求学习方法的获

得。因为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就拿折纸来讲,在拼七巧板中,我们提供有拼搭好的图形的范例给幼儿,幼儿根据能力来选择范例自己学习拼图。每次活动结束后幼儿基本都有成果,但从幼儿思维角度看,幼儿不需要任何思考。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们给予适当的引导,并请幼儿自己具备一定的想象和拼搭能力的同时开展拼搭活动。活动后,组织幼儿对自己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组织幼儿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拼搭出XX图形的?”从而概括出符号转化、迁移经验、模仿范例、具体模仿的学习策略。同样是拼图,由于采用了开放式的指导方法,既使幼儿有了成果,又使幼儿学会了多种学习的方法,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促进了独立思维的发展。

(三)活动过程的指导:

1、活动前的准备:创设环境,提供充足的材料供幼儿选择

首先,内容选择应服从于目标。目标是创设开放性学习区域环境,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区域活动的目标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通常是大目标、阶段性目标。有时,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区域来实施。如,在区域中,让幼儿自由、宽松地用各种方式穿彩珠、玩益智游戏等。有时,一个区域也可以达到几个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在“钓鱼”游戏中钓不同图形的鱼、不同数量的鱼活动,既是数学形状概念的学习,又是触摸能力的培养。(如图6——7)总之,内容与目标相匹配,那样的区域活动就不会是只重形式,盲目投放材料了。

图6图7

其次,材料要有层次。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什么样的材料,就可引发相应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如案例一)

同时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的材料一定要有层次,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配对”练习的区角,可以是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对):可以是数板与数形的匹配(形状配对);还可以是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数量配对)。又如,学习剪纸练习区,可以从随意剪纸--剪粗条--剪细条纸--剪曲线条纸;从剪报纸--剪吹塑纸--剪马粪纸;从剪纸--剪布--剪麻布等等。材料不同,难易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总之,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影响幼儿学习、探索的重要因素。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暗示性,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再次,培养广泛的兴趣。幼儿在选择区角、材料时,有的受材料本身的吸引,比如说材料的外形、色彩等;有的喜欢操作的过程,比如说幼儿喜欢玩水、喜欢舀米、喜欢捏泥等,这容易使幼儿沉溺于某一个或几个活动中。

如果要使幼儿兴趣广泛,关注所有的活动区,就需要在交流讨论中进一步诱发其内部动机,通过幼儿向大家展示自己在各个区域的探索成果来引起其它幼儿的兴趣,通俗地说就象电视里做广告一样。例如: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往往对穿木珠这一活动并不是十分热崇,但当有幼儿将自己的木珠串当“项链”、“手链”带时,就会有更多的幼儿去模仿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接着,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串出有规律的珠串(如

色彩、形状。大小间隔等),这样就使得活动向更深一层次开展了,效果也更佳。

同时,在活动中向幼儿介绍多样的学习方法:幼儿之间存在着发展速度、认知风格、表征特点、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而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是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去发现、思考,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我们要关注的不就是幼儿获得成功的方法和过程吗?那么,通过交流讨论这个环节,向幼儿展示各种成功的途径,是为幼儿的“学会学习”提供很好的交流机会。例如:在益智区中有的幼儿模仿建构“房子”,有的幼儿看了模拟物基本上就能理解其结构,并试着自己来建构;有的幼儿则是自己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拼搭;在交流讨论中,鼓励把自己获得成功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有机会成功。(如图8)

图8

最后,环境宜安静。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认知经验与生活经验,需要个体独立地摸索、探索,自主地学习、练习。因此,相对而言,要追求互不干扰、互为方便的环境效果、让幼儿专注地投入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另外,活动区的布置也不宜过于花俏,以简洁、温馨、一目了然为好,力求创设一个轻松优美的活动环境。

2、活动过程中:观察“需求”,了解“水平”

(1)以观察、鼓励为重。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因此,教师的指导以观察、了解为主,以鼓励、尊重为重。观察的内容:

一是看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等。

二是重点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如,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儿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要指责,不要轻易评判,理解幼儿不同行为的合理性,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

(2)以间接指导为主。

以个别化学习为特点的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一个显著不同,便是教师的指导策略是不一样的。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以间接的为主。这种间接指导,第一是靠学具、材料为媒介。如幼儿在拼智力拼盘活动中,当老师观察到大多幼儿己驾轻就熟,且兴趣下降时,及时投放更多的图片等,使幼儿从材料中获得探索学习的新的激情。(如图9)

第二是靠问题为媒介。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学习兴趣疲软时,教师可以假设问题,引导幼儿去继续探索、去发现。如,“也许还会有秘密呢,再试试看,”“还可以拼出什么样的图案来?试试看”等等,激发幼儿继续学习的欲望。

(3)以适时适度指导为要。

适时,即何时介入指导要灵活掌握。一般是在探索的问题难以深化时,缺少材料、学具时或发生纠纷问题等困难情况下,老师要予以及时的支持与帮助。适度,指教师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3、活动结尾部分:引发感受,提升经验

当幼儿在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中进行了探索、学习后,

教师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要组织幼儿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并把有些关键性经验加以提升。这时,对于教师的“评价”,第一,可以是鼓励性的。如,“你把彩珠串得真长”,鼓励幼儿专心学习,坚持学习,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又如,“他的积木拼搭得真好”,是激励幼儿学习垒高技能,使手眼活动更协调。再如,“某某小朋友插拼盘用的时间最少”,目的是让幼儿提高学习活动的速度,增强动作的灵活。其次,可以是激趣性的。有时,对那些具有发展价值,而一时尚未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受冷落的区域),可通过老师启发,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时,则是对那些能力、兴趣有偏颇的孩子进行引导。有的孩子好拼搭操作类活动,对需要动脑筋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适当点拨,使孩子兴趣指向更广泛些。第三,可以是讨论性的。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的交流,更多是讨论性的。围绕一个幼儿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前提是太多幼儿己积累了相关的操作经验),进行集体讨论。“编谜语时为什么谜底不能讲?”“为什么这天平老是要倾斜?”“有什么办法使这枚回形针又快又准地取出来?”这样有意义的讨论,可以使幼儿彼此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华,操作经验得以提升,同时,也使有些关键概念得到学习。因此,师生间讨论式的交流是极有意义的。当然,这三种“评价”,更多的时候是结合进行的,在“讨论”中渗透“鼓励”,在“鼓励”中体现“激趣”。使每一次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在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的兴趣和自信的感受中结束,并激发起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愿望。

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当幼儿有一定的延续需要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用最恰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处理,以确保幼儿的活动能得到最好的衍生。(如案例二)

四、体会:

(一)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体现了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

首先,在学习活动中,要重视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非表面的兴趣,而是真正具有学习内驱力的兴趣。在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中,每个孩子能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他们个性化的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激发。这样的学习,就有可能获得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

其次,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要求我们在学习中,更关注学习的方法,关注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学,也许比学会更有意义。

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就是在教师创设的宽松、开放的环境下,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性学习。如,看着“图示”学习系鞋带--探索看图解的方法;看着“说明书”学习冲配果汁--学会看“说明书”的本领。这样的学习对幼儿也许是有意义的。另外,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还要求我们在学习中更往重幼儿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坚持性等情感态度的培养。这一切,在区域活动中都能得到积极的体现。

(二)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体现了新的教学价值观

长期以来,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指导下,学习被看作是接受安全由教师预先构建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不同的认知结构以及不同的经验基础都被忽视了。因此,学习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划上

了等号。集体教学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诚然,集体教学活动,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是一种明确简捷、系统有序、经济有效地作用于幼儿的教学方式。然而,它的致命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并以相同的速度与方式进行。这样的学习,教师是无法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的,也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

应运而生的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就以它个别化学习的鲜明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先天缺陷,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使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具体落实。另外,新的教学价值观还要求我们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性学习。学习性区角活动,是一种更适合于幼儿发现性学习的方式。因为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动作、表象来认识世界的,他们往往是在与具体材料的互相作用中,获取直接经验。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借助于操作摆弄,与客体交往,进行发现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比单向的接受性学习更有意义。总之,心得教学价值观,要求我们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实现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优势互补,使两者相得益彰,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体现了新的教师价值观

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通常是个别进行的。这种活动形式,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师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机会,使幼儿能更多的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进双方感情的交流,形成教师积极的自我形象。

另外,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是一个我教你学的教育者形象。教学的出发点是教材、大纲,而非幼儿。空间距离的接近,使教师能走近孩子,有可能了解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这时,教学活动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帮助幼儿学会学习。教学的出发点不再是教材,而是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原有的经验和水平,使教育目标真正需求化了。

(四)通过这一课题研究的时间和开展,幼儿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体现:

1、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对自己充满信心

传统教育下,幼儿对老师惟命是从。从不敢怀疑教师,更不敢在课堂上提出不同意见。现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气氛日益浓厚,幼儿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认识青蛙生长过程中,教师讲了青蛙的四个生长过程,幼儿认为不够细致,提出自己从书本获得的更为详细,青蛙生长过程划分六个。对于只有6岁的孩子来讲这种不唯上的做法是难能可贵的,体现了幼儿对自己的自信,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2、独立完成任务,不依赖他人

学期结束,我班与平行班独立完成任务的测查实验。我们选择了在单位时间里学折纸工,我班独立完成任务人数为93,平行班为85。在这个实验中不排除幼儿折纸技能的干扰,平行班12人遇到困难,有11人求助老师,我班13人遇到困难,只有2人求助老师,其他人都是自己解决困难。由此可以看出我班幼儿已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五、感受:

1、教育观念转为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自主必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观念的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反思,加以改进,才能实现这种质的飞跃。教育观念转为教育行为才能使工作落在实处。师生间的平等、尊重,使得对于幼儿的“反常行为”象课堂上的反驳等才能认可。承认幼儿间的差异,才能给每个幼儿不同的等待时间。才能调动每个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2、用辨证的观点看待自主性的三个方面

我们一直在谈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其实人的自主性有正反两面方面。独立需要过程,往往不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视其为束缚自己的绳索。过于自负则听不进他人意见。思维独立性过强,也往往爱钻牛角尖。所以,幼儿的自主性也要因人而异,对于自主性过强幼儿,教师在教育中要加以控制。把握好幼儿自主性培养的度,才能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在培养幼儿自主性的过程中,虽然涉及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习得,但不够深入,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通过整个课题的研究发现在整个开放性学习区域的活

上一篇:幼儿园午睡值班制度下一篇:幼儿园室内体育游戏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