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当前产教融合的发展背景下,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创新型人才,高校逐步重视起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教学模式。基于此,对当前学前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现状展开了分析,并对协同育人路径的构建与发展进行了全面探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产教融合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产教融合学前教育论文 篇1: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然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方向。如何立足行业发展需求,基于产教融合,培养幼教行业所需的岗位技能型人才,是当前师范院校需要深思的问题。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师资情况及学生情况,总结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产教融合理念出发,探索基于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的开发,对基于产教融合的项目课程改革思路进行了梳理;探索出项目课程开发流程和步骤;开发出《幼儿舞蹈创编》的项目课程,提出在课程重构、教学方法、教师专业化发展、多元考核等方面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产教融合;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实践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词多次出现在国家政策中,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改革,要求促進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因而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结构的转变极为迫切。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走向人才与职业的有效结合,基于产教融合能让学生从学业能力到职业能力的顺利过渡,从而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更好地对接产业升级。课程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基于真实的工作任务、通过岗位定位明确“为什么学”、通过任务分析明确“学什么”、通过项目设计明确“怎么学”的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在探索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实质性的深度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因此,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是目前职业院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从而培养符合产教融合要求的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尽管近些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使其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育教学的改革方面均有所改善,但幼儿舞蹈创编教育教学上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多数来自普高,在入学就读之前接受过专业的舞蹈学习与训练的学生屈指可数,加之年龄大多在16-18岁之间,在舞蹈习得的过程中在可塑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都亟待提高。舞蹈在软度及力量的基础训练中,均十分考验练习者的毅力与忍耐力,在这方面,学生都有较强的排斥心理,因而对舞蹈训练的热情度不高,在男生的舞蹈学习训练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模式单一,专业实操性不强

在幼儿舞蹈创编的理论方面,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授法,在幼儿舞蹈创编的实践环节,也基本是教师演示步骤,学生自主练习的形式。在教学内容上过于注重舞蹈的专业性而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在教学模式上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在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岗位需求的舞蹈创编的专业与素养及实操能力的培养则十分欠缺。

(三)课程内容待完善,岗位对接不强

学生独立舞蹈创编的能力,由于基础较为薄弱,加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周期短,《幼儿舞蹈创编》每周2节课的课时量,教学内容只能压缩,整体上来说难以达到对接岗位所需的创编能力,学生的舞蹈能力得不到更好的提高。

此外,高职院校舞蹈教师,多为舞蹈专业教师,均非学前教育专业,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全面认识。课程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岗位需求之间缺乏深度融合,教学内容的压缩,致使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师只能粗浅的讲授些舞蹈基础训练方法和简单律动,对于“幼儿舞蹈创编”而言,只能是浅薄的认识,而缺乏实操实践的运用,无法满足职业的岗位需求。

(四)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需完善

调研显示,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评价主体多以教师为主,通过考试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考试成绩并不能反映出其在幼儿舞蹈创编上的真实能力,尤其是对于实操性、岗位对接能力要求较高的学前教育专业。

在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指标方面的调研中,就“所在高职院校是否与行业或企业共同建设专业课程评价标准”这一问题,调研结果显示,58%教师选择没有,在进行高职专业课程评价时,对学生在校习得知识能力的过分注重,忽略对岗位需求能力方面的评价,不利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专业面向岗位或行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的产教融合。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改革思路、开发流程和步骤

(一)基于产教融合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改革思路

以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重构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改进幼儿舞蹈创编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幼儿舞蹈创编及热爱幼教事业的兴趣,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舞蹈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注重创编的实训实践教学,提高幼教岗位实操水平;完善多元考核体系,侧重实践操作考核。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开发流程和步骤

通过文献查阅与调研,总结出基于产教融合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开发流程为:“幼教机构及幼儿园的市场需求调研——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岗位定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结构的搭建——幼儿舞蹈创编项目教学设计——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资源开发”。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教学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是面向幼儿的教育的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通过对续签教育专业教学现状的调研与结论分析来看,基于产教融合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以学前教育专业对接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重构课程内容,构建“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

将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内容进行打散重构,构建项目课程,以幼儿园或幼教机构真实案例为背景,将真实的工作任务前置融入到《幼儿舞蹈创编》的具体项目、模块和任务中,如,将幼儿园六一晚会的创编红色题材的幼儿群舞任务,前置在《幼儿舞蹈创编》的创编儿童剧的项目中,让学生的创编学习课堂教学任务、课后作业都是对接实际工作岗位的。基于产教融合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为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学生在项目中,通过掌握具体的一个个模块和任务,就能获得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岗位所需的舞蹈方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创编能力和实际教学实操能力。并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探讨、创编实践中,获得与岗位相关的其他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通能力。

课程内容的构建,要随着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产业转型升级及时地进行更新与调整,这将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而《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中的项目任务和实训手册是动态变化的,一直处在实时更新的状态,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幼教机构及幼儿园的发展动态,以及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岗位需求的变化以及舞蹈教师所掌握的具体真实工作任务的变化而实施调整,进行同步更新。

(二)完善“幼儿舞蹈创编”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编兴趣。

为更好的激发学生幼儿舞蹈创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在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可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项目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例如,在幼儿舞蹈模拟教学的环节上,可采用行动导向、PPT汇报展示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指导。在对项目创编的学生分组部分,采用分层教学法,结合学生层次不同,合理分组,面对协调能力较差、舞蹈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是先鼓励她们做好幼儿舞蹈创编的基础项目创编幼儿律动;舞蹈资质较好、具备良好创编能力的学生,就指导她们进行较高级别的项目进行岗位实践项目的创编与教学。

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注重实训实践教学,提高岗位实操水平。例如,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法、岗位体验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音视频引导教学法、录音分享、分析法、游戏体验教学法等等。例如,任务驱动为前提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协作进行任务创编,给予学生创编过程中的充分自主性,使学生在相互协作、充分沟通与讨论的过程中,获得团队的凝聚力与任务达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创编的积极性与热情。

(三)舞蹈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素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双师型”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要进行专业化发展,尤其作为舞蹈教师,更要提升自身在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素养。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积极参与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走进幼教机构与幼儿园进行教学锻炼。此外,基于产教融合的項目课程教学,采取聘请专业面向岗位的幼教专家主讲、校内舞蹈专业教师辅助的形式开展教学,因而,对舞蹈教师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学前教育专业素养要求更高。舞蹈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行业动态,掌握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素养基础,不断提升自身,往“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更好服务于项目课程的开展。

(四)侧重实践操作考核,完善多元考核体系。

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幼儿舞蹈创编》课程考核体系,确定考核评价主体、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

首先,在考核主体上要多元化。舞蹈教师是专业教师,因而在考核主体上的主要位置不变,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专家加入考核主体的范畴,并将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行业岗位上的相关教师纳入考核主体,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学生表现,反映出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否满足行业职业岗位的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进行客观的评价。

其次,在考核方法上要多元化。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评价,为保证评价结果额客观公正及对课程的完善与提高提供可参考依据,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学校内部评价与行业评价相结合是必然趋势。例如,引入行业专家的评价,能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性和社会的关联性,保障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质。

最后,考核指标上要多角度。面向岗位能力实际需求,侧重实践操作考核。

参考文献:

[1]刘璐.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4):165-166.

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8-10.

[4]汤智华.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瓶颈及出路[J]. 成人教育, 2019 (01) :71-75.

基金项目:2021年度湖南省职教高地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编号:ZJGD2021168);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优秀青年项目“OBE视阈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整合建设与实践研究”(编号:21B0918)。

作者:黄夏梅

产教融合学前教育论文 篇2:

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摘           要]  在当前产教融合的发展背景下,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创新型人才,高校逐步重视起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教学模式。基于此,对当前学前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现状展开了分析,并对协同育人路径的构建与发展进行了全面探索。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通过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教育领域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进一步鼓励高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鼓励企业参与进育人培养中来,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得高校与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实现合作互利共赢,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变为实际工作能力。当前多数高校也逐步认识到实施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有利于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产教融合就是产业与教育通过深度合作,为高校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并能够在生产实践与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增强应用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产教融合还能够激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进高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一项基础又复杂的工作任务,随着当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对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逐步重视起了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人才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学生培养为职业人才,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自身行为习惯、社交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育,注重学生在学习需求方面的多元化发展。

二、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

(一)高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高校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培养工作时,未深刻理解校企和谐育人的内涵,虽然已经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但在实际展开实施的过程中仍停留于轮岗实习的形式,实践过程流于形式,高校没有全面透彻地认识到校企合作育人的重要性,无法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高校在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部分高校在与企业合作时,没有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合作制度,操作性不强,在推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无法保障学生的权益,阻碍着协同育人模式的顺利实施。此外,在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高校及企业都具备充足的师资力量,但现实是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自身理论知识的提升,社会实践经验少,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难以在校企合作教学中满足发展需要,而企业所受聘教学的教师往往存在责任心不强的现象,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不够重视,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责,导致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缺少师资力量,制约着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企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通常企业作为经济主体,最主要的目标是在合作中获取经济利益。当前大部分企业在与高校进行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推进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合作模式将会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在合作时整体积极性较低,甚至存在一些企业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才会进行合作,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实践教育需求。同时,在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并未有相关制度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缺少一定的约束力,无法确定企业在整个合作培养模式中应履行的责任。当前虽然有一些地区已存在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企业应向高校提供教学实践资源,并参与高校的教育课程规划,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但由于高校在推进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只能提供有限的服务,管理体制存在缺失的问题,无法实现校企双赢的效果,阻碍着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顺利推进。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一)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培养方案

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当前市场趋势,并与企业共同参与到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中,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力度,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时又能够适应当前时代下企业的用人需要。为了向社会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高校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具体特点,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教育培养模式,高校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实践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高校也应组织教师进行考察,并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企业还应加大对于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重视力度,积极建立校企合作交流的桥梁,并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专业需求进行调整与优化,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規划,积极整合各项教育资源,实现对专业结构的优化与完善,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目标,从而构建起应用型人才专业培养体系,以产教融合为方向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

(二)调整优化课程体系

高校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应积极调整并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并根据学生对知识理论的掌握状况,对教学模块进行等级划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来选择适合的课程,促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应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充分提升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时,高校教师还应重视协调好各门课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各项知识技能,为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推进提供有力基础。

(三)校企紧密合作,重视实习工作实践

为了推进校企协同育人这一教育体系的实施,我校为满足发展需要,已成立相关实习工作小组,并与广州天童教育集团开展了培养合作,共同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方案,同时配备了专业的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正确引导。对此,广州天童教育集团也建立健全了实习保障制度,确保学生实习工作能够在形式上得到有效保障,并选派优秀的实践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在开展校企协同合作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实习工作的重要作用,深化实习工作内涵,应不断加强对实习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引入当地教育部门作为第三方监督,对实习方案进行科学的考评,提供相应的优化建议。此外,天童教育集团在开展一些活动时可以让高校学生进行策划,将其作为学生的实习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能够有效减轻企业自身的工作压力。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的实践基地,为了促进其协同育人教學模式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领域相关部门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奖励,从而有效促进校企工作积极性的不断提高。

(四)健全协同育人教学的监督管理体系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对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使学生不断累积相关经验。在产教融合这一发展背景下,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时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此,校企都应重视实践环节,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全面监管,掌握学生实践学习的实际状况。与此同时,企业应对参与实践的活动提供科学正确的指导,并选派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讲解,对学生展开合理的监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获取更多社会实践经验,从而达到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目标。

(五)加强师资力量,构建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为了顺应当前的时代发展,满足社会教育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产教融合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是主要的教学模式,通过与天童集团的合作,加入企业资源,能够与高校共同促进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顺利展开。在产教融合校企育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必须重视师资力量的加强,同时掌握市场发展趋势,与高校和企业进行友好沟通与合作。院校可以聘请天童教育集团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加入教学队伍中,共同推进人才教育培养,同时围绕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在课程规划工作中进行充分交流与合作。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广州天童教育集团能够在教学环节充分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并与院校共同构建实践课堂,将各项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学前教育培养工作的重点是对学生的培养,院校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与优势,并结合当前教育领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保障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

四、结语

校企合作是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辅助平台,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充分借助社会资源,解决了院校时间、场地紧张等问题。在当前产教融合的发展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校企合作,逐步构建起了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校企应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优化并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师资力量,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并通过多方合作,共同构建协同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出满足当前学前教育领域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巍.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虚拟仿真教学实践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20):107-108.

[2]赵晓丽,邢子杰,让博文.高校“产教融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研究[J].作家天地,2020(15):69,76.

[3]伍俊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J].中国市场,2020(17):185-186.

[4]韩燕.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推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0-62.

编辑 李建军

作者:王芬

产教融合学前教育论文 篇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教育体系也不断在推进,所以现在高校之中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落实产教融合的目标和任务也更加的明确,目前高校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就是进行产教融合,而在目前,最适合进行产教融合的就是校企合作,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产教融合背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前言:现在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是非常的重视,同时也正式提出建立现代的教育体系,相关的高校就需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建设现代教育的关键途径。同时高校自身也认识到加强校企合作对于学前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和不足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现在很多人对于这一名词都不是非常的了解,这一名词主要是指幼教相关的专业,而进行校企合作就是针对于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同社会当中幼教相关单位建立一种合作模式。這样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就是为了满足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然后实现幼教相关单位人才需求的高效对接,并且对人才进行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的改革。而这样对于高校之中的学生就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其次就是为幼教相关的单位挑选适合的人才,虽然现在的人才市场之中有很多相关的人才,但是有部分的人才并不是非常适合于这一岗位,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为相关的单位挑选出适合的人才。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缩短学生与单位之间的磨合期。最后就是高校学生在这样模式下进行学习,能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能够在社会当中形成一定的竞争力,也能够快速的适应当前社会的变化。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快速的培养出相关的人才,但是高校之中的校企产教融合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2.1校企融合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机制存在问题。既然是需要高校与幼教相关的单位之间进行合作,那么合作的双方就需要签订一系列的文件,这样就能够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寻求法律的帮助。但是双方在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并且需要进行一些相关事件确定的时候发现目前法律法规当中缺少相关的文件,很多合同当中的条文在法律法规当中找不到支撑。这也让合作的双方在确定权利、义务和相应的责任的时候,细节上就存在比较大的分歧。其实在高校与相关幼教单位进行合同的签订的时候都会经历很长的时间,有时候还会让双方各自拟定一份校企合作协议,在进行签订之后,双方还会将原稿进行保存,这都是为了之后的合作更加的顺利。

2.2校企合作有待深入。其实现在很多的高校在教育部门的推动下,对学前教育的校企合作有很大的推动,各个地方也都开始行动。但是国内对于这种校企合作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所以在进行合作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比较传统的,而这种传统的方式也导致整个合作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就是高校会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来校园之中进行讲座,也会请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来做兼职教师,同时高校也会定期的组织学生去相关的单位进行参观实习等,但是这些方式都是比较传统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推动效果并不是很高。所以高校与相关幼教单位的合作还是有待加强的。

2.3高校之中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幼教相关单位的需求存在差异。高校之中对于学前教育的培养主要是集中在课本知识上,对于学生的技能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对于幼教相关单位而言,他们需要的就是一些技能技巧。其次就是幼教相关单位需要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但是高校之中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了解的还是非常的浅薄。其次幼教相关单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就是“一专多精”,因为幼教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对于幼儿的教育也是需要的注意。而高校之中很多的学生往往只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却缺乏全面发展与创新的能力。而且现在很多高校之中毕业的学生存在手高眼低的情况,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出现频繁跳槽的情况。[1,2]

3、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与方法

现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非常的重视,为了培养出更加专业的人才,高校也是提出很多的方法,其中就包括进行校企合作,而这种方法在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3.1健全目前的相关机制,完善相关程序,细化制度,明确权责。现在很多高校都与相关的幼教单位进行合作,就像上文所提到的那样,目前进行合作的时候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相关的机制问题非常的严重,所以想要高校与相关的幼教单位进行非常完美的合作,那么就需要对相关的机制进行完善。对法律法规并不是某一个高校或者是一个专业单方面就能够进行解决的,这个问题是需要大环境的改观,更需要相关的幼教单位进行配合。

3.2深化校企合作,践行产教融合。现在高校对于学前教育的专业也正处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时间,所以就需要不断加强深化校企合作。其实高校的学前教育的校企合作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所采用的合作方式也是比较传统的,这样的方式对于高校与相关幼教单位的合作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需要不断的深化双方的合作关系。

结束语:现在高校为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那么就需要采用全新的方式来进行,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能够为高校培养出更加专业的人才,同时也能够缓解幼教单位用人的需求。在进行合作的同时,要对相关的机制进行优化,对于其细节部分要更加的注意,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晶,乔丽红.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No.39(10):201-202.

[2]张靖.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3):2.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RS-2021-7047。

作者简介:贾欣悦(1995年12月),女,民族汉,山西大同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研究;汪天玉(1992年11月),女,民族汉,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研究。

作者:贾欣悦 汪天玉

上一篇:环网传输有线电视论文下一篇:接受美学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