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与教学

2022-06-29

第一篇:非智力因素与教学

[原创]非智力因素的激活与现代教学-人教版

高中化学论文

非智力因素的激活与现代教学

泽国中学 毛君英

[摘要]:“学会创新”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是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平时,我们比较注意智力因素的开放,其实,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工作和处理知识信息,但它却推动知识信息的加工处理,开发得当,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自然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创新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800名男性进行30多年的跟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有进取心,有坚持心,有不屈不饶、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性格。我国曾对l15名在市级的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同学进行过一次详细的调查,发现他们中间智力超群者并不多,家庭的物质文化条件也并不优越,然而,大多数人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意志坚强,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上述材料和研究证明:任何卓越的智力活动的成果,即包含一个人的智力因素,也包含了积极的人格因素。人格因素,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非智力因素。当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们对非智力因素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没有像重视开发智力那样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它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同在一间教室听老师讲课的学生,其表现并不相同:有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有的东瞧西看,心不在焉;有的神情焦灼,如坐针毡。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同的表现呢?这是由于他们学习动机不同造成的。青少年的学习动机与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紧密的联系,学习的兴趣则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为什么有些人看小说能废寝忘食,非一口气读完不可?为什么有些人看电影、电视那么入迷着魔,一分钟也舍不得丢开不看?这就是兴趣的作用。在平时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验: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心烦意乱,产生不满、烦恼、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这时根本无法处理任何事情,无法安心学习。而当我们处于欢乐喜悦、满意等愉快的情绪状态时,不仅注意力容易集中,而且头脑也显得格外灵活,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会自然而然地提高。这就是情感的作用。我国古代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受腐刑而著《史记》,法国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失败了1000次.终于提炼出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镭。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一种意志的力量。意志被称为是一种与困难作斗争的能力。日本学者田口英字研究了168位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发现他们都有良好的个性特征:有坚强的毅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心周围的事物,凡事不轻信,有主见,有事业心,肯努力,不愿虚度一生,工作时充满热情。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学习和事业的成败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同寻常的.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与实践,下面浅论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对自然创新教学的推动作用。

一、保护学生好奇心,引发学习动机,撒播创新思维种子。

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因此,自然科学老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武器,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点燃他们心中求知的思想火花,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例如:在初中自然科学《分子》一课时,我设计了空杯生烟的实验:课前准备两只等体积的集气瓶,一瓶中滴入数滴浓盐酸,另一瓶滴入数滴浓氨水,分别盖上玻璃片,口口相对,上课演示时,抽去玻璃片,两空瓶中立即产生大量白“烟”,这时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我就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空瓶何以生烟吗?”同学们齐声答道:“想”。好奇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燃起了学生心中求知和创新的烈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集中到探求知识的境界中,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二、讲究艺术,激发兴趣,推进创新教学。

1.发挥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自然科学中的化学教学是化学知识的启蒙阶段,学生总是带着好奇心和神秘感步入化学世界,他们憧憬未来、渴求知识,希望从中窥见自然界的奥秘。教师应把握时机,利用学生这股激情,激发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第一堂课可以演示几个化学小“魔术”,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界。例如,“茶水变咖啡”,“清水变牛奶”,“魔棒点火”,“美丽的喷泉”,“鸡蛋跳舞”,等等,观察之时,学生便回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说明这些“魔术”都蕴涵着化学知识,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将会了解化学世界之奥秘。为了保证初中生兴趣的持久性,教师在教学中还要不失时机加以巩固,根据各章节的特点,穿插一些身边的化学知识或有趣的化学现象,使学生始终如一,兴趣盎然。例如,用“自然”现象解释“鬼火”。用CO2的性质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奇观,象“死钩洞”、干涸深邃的“鬼洞”。又如,在〈〈酒精、醋酸〉〉教学中,顺便介绍酗酒的危害、甲醇的毒性,还可以补充介绍吸烟中的化学成分及危害,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身边,既可增进知识,引起学生兴趣,同时有起到教育作用。

2、讲究授课艺术,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恰似艺术表演,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师需用自身的魅力来感召学生。课堂上,教师应精神饱满。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来调动学生,偶尔用风趣的语言来调节课堂气氛。天气闷热时,学生比较疲倦,教师可加上几句雅俗共赏的题外话,这一点“催化剂”常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字是人的第二衣冠”,一手漂亮的板书也可以吸引一大批的学生,他们在欣赏之中就已然进入了课堂的角色。教师的广博知识和灵活善变的教学方法,也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单质碳的化学选择〉〉教学中,指导学生看黄庭坚的“笔意”,顺便介绍北宋四大家——苏、黄、米、蔡的书法造诣,学生很感兴趣。实践证明,多才多艺的教师将受到学生的敬佩和欢迎,对教学大有裨益。

3、做好课外小实验,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丽的叶画是处在中学阶段的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礼物.但这种美丽的叶画都是他们从市场上花钱买来的,如果根据他们的喜好,我们把这个制作的方法融如教学实践中不

2 妨是一个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好主意.本人就尝试过这个小实验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就近取材,利用我们农村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带领学生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到各个地方取来做实验的材料,然后再利用这些材料经过几次同学们的亲自动手与制作,最后终于完成叶画的制作.同学们都引以为豪,把他们自己亲自制作的叶画相互赠送.经过这次小小的实验,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高,由此对这门课由原来的头疼枯燥变成了由衷的喜欢.

三、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情感,深化创新教学。

1、 成为情感形成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情感的主渠道。教师一站在讲台上,就构成了学生情感形成的外部环境,所以,教师要善于创新,特别是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的知识变的有趣了,活起来了。例如在讲解“参照物”概念时执教者给学生讲一个千古奇闻的故事,即古代小说〈〈镜花缘〉〉的七十九回中:“宝云问奶奶家乡有什么趣事?”奶奶说:“前几天刮了一场大风,把咱家的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学生听完后非常活跃纷纷猜测井怎么会吹到墙外去呢?此时教师加以点拨:古代小说中的墙实际是篱笆做的墙。请同学们根据“参照物”的概念,结合运动的相对性再认真思考一下是否有可能。学生经过思考后顿时醒悟:原来吹动的不是井,而是篱笆。以篱笆为参照物,井则是跑到墙外。这样的处理,使深奥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感到亲切,就愿意学习,也乐于学习。他们在佩服老师的同时,创新情感也在心中深深扎根。教师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创设情景,满足学生的创新需求。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目的地创制一些满足学生积极需要的方式,让起在多次反复地追求“完美”,“超越”中获得高层次的满足,最终形成丰富的情感。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天生就有的表现欲。通过脑筋急转弯,最优设计奖,实验操作比赛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创新,从中评出最佳小老师、小科学家、操作小能手等。如学习了物质密度的测定以后,补充一组器材,转一转:桌上有实验器材水槽、量杯、烧杯及足够的水,请用这些器材粗略测出碎石子的密度。一位同学俞凯在测碎石子的质量时,用到了曹冲称象原理。同学们亲切地的称这种方法为俞氏测密度法。这些是教学过程中的小插曲,但它对一个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困难是他走上科学道路的催化剂。

3、科学美,诱发学生的创新情感。 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美的因素予以推知、想象和理解等,就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例如:在教“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原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推理之美:摩擦力越来越小,直至f阻=0会出现什么现象?也可以诱导学生体验某一中氛围,如让学生坐在牛顿悟出万有引力定律的那棵苹果树下,体验苹果落地的原因;置身于没有重力的情景中,感受那种幻想奇妙之美;冲浪于信息高速公路上,领略科学技术的力量之美,以激发学生对科学追求的情感。

4、了解自然科学发展历史,促进创新情感的升华. 树立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理想。还可介绍化学家的故事,陶冶学生立志成才。英文“china”的本意是”瓷器“,在欧洲人眼里,”瓷器“就是”中国“的代

3 称,这很好的说明了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对世界文明的影响。1965年我国化学家与生物学家合作,首先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又合成了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开了新的一步。这些情节将震撼学生的心灵,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四、目标激励,促进自然科学创新的生华。

老师在平时教学中的热情、有目的,又合乎规律的期待,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 种信任和鼓励。学生有了奋斗目标,学习就有了 动力,智力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 总之,我们在创新教学过程中,不仅应注意学生能力因素的开发,也应该注重非智 力因素的开发,因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充分结合,才能使学生潜能得到 充分发挥,才能促进自然科学的教学改革,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学教育》 2002年第3期

2、 柳海民 《教育过程论》 重庆出版社 1994年12月

3、 《心理发展教育》 杂志

第二篇: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

今天是第二课了,要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搞明白沉浮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听起来像绕口令,其实在教材的一开始就把这两课的关系理清楚了:“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他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这段话不光总结了前面一课的主要内容,也提示了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教材中的第一部分看起来似乎比较凌乱,实际上其中的一些问题的设计是要解开一个重要的实验思想:控制变量。为什么按轻重顺序排列的七种物体,却不能看出他们在水中沉浮的规律?表面上的按质量排序和其他一些隐含的变量,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才能分辨清楚。所以这一环节一定要引导学生细细思考。学生的理解有很多,回答也多种多样。有的说“因为他们是不同的物体”,有的说“他们的形状不

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上,很少有孩子和以前接触较多的对比实验联系起来。虽然对对比实验的操作已经比较熟练,可是当他们面对这个有两个变量同时影响结果的实验时,他们还是显得无所适从。因此,这部分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想到“可能是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大小都在影响物体的沉浮。”

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接下来的两组实验就顺理成章了。一组是“体积相同,质量不同”,一组是“重量相同,体积不同”。我没找到和教材上一样的五个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球,而是在老的实验盒中找了一组体积形状一样的铁块、铝块、塑料块和木块。同样能说明问题,效果也不错。从这个实验中学生很容易知道了“体积相同的物体,重的物体容易沉;体积相同的物体,轻的物体容易浮。”

另外一组实验的材料更加难找。我想尽办法弄了两个质量差不多的物体,可是只有两个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于是就干脆不用了。我举了一个例子“一两铁和一两棉花,哪个更重?”这个小儿科的问题,一下子被戳穿了,还引来他们鄙夷的目光:原来老师就是那么两下子啊!我又接着问:“一两铁和一两泡沫,哪个更重?”因为说把棉花放在水里,会有更加麻烦的事情出来,于是就改了个不吸水的泡沫。

“当然是一样重了!”他们还是很清醒地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一两铁和一两泡沫,哪个大,哪个小?“

毫不犹豫的回答:“铁小,泡沫大。”

“那么,一两铁和一两泡沫放在水里,哪个沉,哪个浮呢?”

“哈哈,当然是铁沉下去,泡沫浮起来了啦!”又是嫌简单了!

“那你们说,质量相同的物体,是大的容易沉呢,还是小的容易沉呢?”

话说到这里了,他们也明白了:“小的容易沉。”

这下,我期望的答案也出来了: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在最后一部分的实验中,因为我们以前曾经展示过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所以孩子们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对实验过程的观察,我还是要求他们要细致认真。因为要瓶子沉下去,很简单,要浮上来也很容易,可是要让瓶子悬浮在水里,是需要操作时注意的,也需要认真的观察的。

在课堂的总结中,我问他们:“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纷纷说着,补充着:“跟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大小都有关。”“重量相同,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相同,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第三篇:《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理解了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也了解了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知道现实生活中鱼也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教学反思《《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 教学重难点就是用控制变量法去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了控制变量在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教学准备方面:本节课所需的所有材料都由老师准备。学生方面:该班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较浓,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做实验,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得心应手,过程流畅。

不足之处:老师由于是初次上公开课,在教学中还欠缺许多的经验,不能灵活处理教材,对于课堂中把握不够。比如:在观赏潜水艇课件时,老师说:“现在让老师来操作一下,同学们下课以后也来试试:”老师可以这样处理:老师先来当驾驶员操作一下,同学们认真学,待会请大家也来当一次驾驶员。然后真的请学生去操作,这样课以活跃课堂气氛。关于“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那些现象运用了沉浮原理?”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不能立刻联系想到鱼,因而问题的设计是有一定的小麻烦。这个问题可以设计为:生活中那种动物和潜水艇一样用了上浮下潜的原理?

第四篇:《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与反思

2008-06-22 13:15:38| 分类: 教学设计与反思竞|举报|字号 订阅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与反思

双河口小学 陈江霞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轻重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演示实验二: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 小组实验:一组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的小球。一组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长方体。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

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

【教学过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请看图片: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观察出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教师演示实验。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板书:体积。指名学生答。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3、请看图片: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教师演示实验。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板书:轻重。

4、我们对两组实验进行比较时,第一次沉的物体第二次也沉,第一次浮的物体第二次也浮?看不出沉浮与体积和轻重有什么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

实验一:

(1)在同学们的桌上放着五个小球,请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板书:体积相同。轻重不同。

(2)实验:a出示实验要求。(1.猜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一个同学做实验,一个同学写实验记录.3。实验完后要汇报)

b:开始实验。 c: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板书:重的物体易沉。 实验二:

(1)在同学们的桌上有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五种物体,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板书:体积不同,轻重相同。

(2)实验:a出示实验要求。(1.猜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一个同学做实验,一个同学写实验记录。3.实验完后要汇报)

b:开始实验。

c:完成实验,小组交流汇报。 板书:体积小的易沉。

5、师小结:采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研究得出,不同材料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控制变量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1、老师手上有一个瓶子,你能用什么办法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指名学生答。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2、演示实验(器材:水槽,小瓶子,红墨水)。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轻重,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过渡:生活中的那些现象是运用了这个工作原理?。指名学生思考答。

4、出示课件: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老师请大家一起去了解世界各国的潜水艇。出示课件欣赏 6.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那些现象和潜水艇一样运用了物体沉浮原理?引导学生认识鱼也是应用了这个沉浮原理,师讲解鱼是怎样上浮下潜的。 7.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板书设计: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体积 轻重 有关 体积相同 轻重不同 重易沉 体积不同 轻重相同 小易沉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准备了几份有结构材料的,让学生的认识经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过程。学会“控制一个因素,研究另一个因素”即“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建立“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的科学概念。

成功之处:本节课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理解了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也了解了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知道现实生活中鱼也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教学重难点就是用控制变量法去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了控制变量在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教学准备方面:本节课所需的所有材料都由老师准备。学生方面:该班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较浓,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做实验,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得心应手,过程流畅。

不足之处:老师由于是初次上公开课,在教学中还欠缺许多的经验,不能灵活处理教材,对于课堂中把握不够。比如:在观赏潜水艇课件时,老师说:“现在让老师来操作一下,同学们下课以后也来试试:”老师可以这样处理:老师先来当驾驶员操作一下,同学们认真学,待会请大家也来当一次驾驶员。然后真的请学生去操作,这样课以活跃课堂气氛。关于“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那些现象运用了沉浮原理?”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不能立刻联系想到鱼,因而问题的设计是有一定的小麻烦。这个问题可以设计为:生活中那种动物和潜水艇一样用了上浮下潜的原理?

教学建议:建议科学学科每课都有相配套的实验器材。这样老师上起来要容易一点,不会为教具准备费心,把多余的时间用来钻研教材。把科学课上得更好。

第五篇:《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九江市永修县外国语学校 魏艳梅

教学内容:

科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轻重和体积都有关系。

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轻重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3、知道改变物体的体积或轻重,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4、了解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难点:

1、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它们的沉浮与轻重、体积大小的关系。

2、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教学重点:

1、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改变物体的体积或轻重,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3、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师:浮沉子、托盘、毛巾、实验报告单若干、托盘天平(七个)、ppt。 材料一:石块、蜡烛、橡皮、铁钉、塑料块、苹果、乒乓球(六套) 材料二: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乒乓球 (七套) 材料三: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正方体(七套) 材料四:自制气球自由沉浮装置 生:教科书和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可是学过气功的,想不想看看我的气功表演?

2、出示一个浮沉子,师演示。

3、其实老师根本不会气功,你们想知道气球能够自由沉浮的奥秘吗?

4、那么物体的沉浮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揭示课题《第2课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板书)

5、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观察多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老师这里有一组物体,看看是什么?(课件:石块、蜡烛、橡皮、铁钉、塑料块、苹果、乒乓球)

3.请从抽屉里拿出材料一,我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体,你们预测一下,这些物体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现在,把你们认为在水中会沉的物体放在托盘外,认为在水中会浮的物体放在托盘中。

放好了吗?现在要把你们预测的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一中的预测一栏。 在写之后,你们想想,怎样记录会比较简单方便? 好,现在开始填写。

4.哪一组来汇报预测结果?(老师根据回答在实验记录单上画箭头,用PPT展示)

5、你们的预测结果是否正确,现在就开始用实验验证吧!

6、哪组汇报一下实验结果(老师画箭头)其它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样吗?

(三)研究不同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是否有关。

1、从刚才的实验中,你们认为不同物体的沉浮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小组讨论讨论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反馈相机板书轻重体积等。

2、你们赞同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有的学生说赞同,有的学生说不赞同。(矛盾产生了。)

3、难道物体的沉浮和轻重和体积没有关系吗?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你们在分析物体的沉浮和什么因素有关时,只单一地考虑了一个因素,即物体的沉浮只和轻重有关,或是物体的沉浮只和体积大小有关。有没有想过或许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这两个因素都有关?遇到这种问题,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一种因素不变,改变另外一种因素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如果我们要研究轻重和沉浮的关系,就要控制哪一个因素保持不变呢?

生反馈,要研究轻重和沉浮的关系,就要控制体积大小保持不变。

(四)研究体积相同,轻重不同;轻重相同,体积不同两组物体的沉浮情况。

1、研究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

(1)请你们拿出材料二,观察三个乒乓球,你们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体积一样。

(2)我们怎样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

怎样比较科学呢?请大家拿出托盘天平,我们用这个来比较一下这些小球的轻重。(师拿出托盘天平称重,一边展示一边说明首先看看你的托盘天平上的指针有没有指在零刻度线。再来比较1号乒乓球和2号乒乓球的轻重,我们发现1号乒乓球比较重。接着比较1号球和3号球的轻重,我们发现还是1号球比较重, 所以1号球最重。最后来比较一下2号球和3号球的轻重,2号球比较重。所以1号球最重,2号球第二重,3号球最轻。) (3)幻灯出示:

相同体积,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 1号乒乓球>2号乒乓球>3号乒乓球

(4)你们来预测一下,这三个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把预测结果填写在实验结果记录单二中的预测一栏。 写好了吗?大家开始实验。

(5)哪一组到讲台前来汇报实验结果(汇报要求:我们一组开始预测1号球是 的,2号球是 的,3号球是 的,实验结果是1号球是 的,2号球是 的,3号球是 的。与我们预测不一样(一样)。我们发现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物体的沉浮与轻重有关,重的容易 ,轻的容易 。)(师在PPT上做记录后板书) (6)有没有不一样的实验结果?

2、研究轻重相同,体积不同两组物体的沉浮情况

(1)我们刚才为了研究物体的沉浮是否和它的轻重有关,用了一组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材料进行了实验 。现在我们要研究物体的沉浮是否和它的体积有关,应该用一套怎样的材料来进行实验呢? (2)对,现在请拿出材料三,它们体积怎样? 生回答体积不一样。

(3)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它们的轻重(用托盘天平称重,师一边演示,一边说明:我们先来比较1号正方体和2号正方体之间的轻重,托盘天平指针摆动的幅度相同,说明他们的轻重相同。1号正方体和2号正方体一样重。我们再来比较2号正方体和3号正方体的轻重,如果它们也一样重,说明这三个正方体的重量是一样的。) (4)幻灯出示:

相同重量,按体积从小到大排列: 1号正方体<2号正方体<3号正方体

(5)请每个小组先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三中的预测一栏,再进行实验操作。

(6)请一组汇报实验结果(汇报要求:我们一组开始预测1号正方体是 的,2号正方体是 的,3号正方体是 的,实验结果是1号正方体是 的,2号正方体是 的,3号正方体是 的。与我们预测不一样(一样)。我们发现在相同轻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沉浮与体积有关,大的容易 ,小的容易 。)(师在PPT上做记录并板书。

(7)你们的实验结果相同吗?

3、现在你们知道了沉浮的规律吗?老师考考你们。 幻灯出示,学生填空后齐读。

(五)在轻重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体积,从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引入

(1)出示浮沉子,你们现在了解了沉浮原理,知道气球在水中能够自由沉浮的奥秘了吗?

(2)师再次演示浮沉子中的气球在水槽中自由地沉浮,提醒学生注意气球的大小。

(3)生反馈:在气球轻重相同的情况下,挤压矿泉水瓶,气球的体积变小,它就下沉。松开矿泉水瓶,气球的体积变大,它就上浮。 (4)是在气球什么一定的情况下,改变了什么因素? 生反馈:在气球轻重一定的情况下,改变了它的体积。 (5)你们真是能够学以致用。

2、改变自由沉浮装置中气球在水中的沉浮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气球,你们有办法让气球浮起来吗? (2)它的原理和浮沉子一样,也是在轻重不变的情况下,用改变体积的方法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3)生活中有符合这一条沉浮原理的例子吗?

生反馈,师讲述:鱼的体内有一个器官叫鱼鳔,当鱼鳔充满空气呈膨胀状态时,鱼的体积变大,鱼就上浮。当鱼鳔缩小时,鱼的体积变小,鱼就下沉。

(六)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轻重,从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人们应用沉浮原理,发明了潜水艇。大家看看,潜水艇是在什么一定的情况下,改变了什么。 (2)介绍潜水艇

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就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3)潜水艇是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改变了轻重来实现在水中的自由沉浮。

4、如今潜水艇广泛应用在军事、科研和旅游观光等领域,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大家欣赏造型各异,功能不一的潜水艇。

(七)上收实验报告单,验收实验器材,宣布下课。

板书设计

第2课 沉 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 ↓

体积 轻重 有关 体积相同,轻重不同,轻易↑,重易↓ 轻重相同,体积不同,大易↑,小易↓

上一篇:防灾减灾工作方案下一篇:发展党员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