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教育之危机

2022-07-09

第一篇:论中国教育之危机

论青岛化工区爆炸事件后中石化之危机公关

论青岛化工区爆炸事件后中石化之危机公关 一直以来,对于涉及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各类舆情事件,公众的态度都是零容忍的。在舆情处置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单位稍有不慎或者处置不积极极易招来舆论的口水。在舆情危机处置过程中,公众舆论监督更看重相关责任单位对事故采取的行动。因此在面对突发事故时,应该要主动接受网络舆论的质疑问责,及时向公众表面对事故处置的态度,及时准确公开事故调查处置进展,积极妥善处理事故善后事宜,通过各种危机公关手段及时挽回企业形象。

11月22日凌晨3点,青岛黄岛区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致使原油泄漏,而上午10点30分许,黄岛区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伤员136人。

事件发生后,中石化随即陷入大众口诛笔伐之危机,于是中石化集团迅速展开其危机公关,主要手段有:1. 对于受害者:事故发生之后,中石化高层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在现场通过各种媒体向逝者表达深深哀悼,向伤者、家属们深切慰问,并向青岛人民和全国人民深深致歉,组织全公司在特定日子(如“头七”)为其默哀。选定11月22日这天作为的“耻辱日”、“警示日”,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祭奠活动,向外界表明自己不忘“11.22”这天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伤痛和损失。2,对于媒体:首先,中石化与全国性的大媒体建立了调查报告通道,向媒体及时反映最新的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利用其巨大宣传作用和在消费者心中的权威地位,及时调整广告和宣传策略,深入事实,深入青岛化工区爆炸事件的核心,在承认错误的同时,强调中石化的固有实力、固有信誉和把消费者视为上帝的态度。主要是态度,它向全社会展示一个负责任、有实力的大公司的形象。3,对于内部员工:严肃对待此次事件,纠察出了此次事件的相关责任人并及时通报于集团内部与外界公众,对其严惩。并对其他不相关的人员以及公司、子公司员工进行安抚和安全教育。突出强调中石化的固有实力,使员工消去心中的阴影,重新树立信心。4,对于政府部门: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调查,和当地政府的相关监督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其次,集团赞助青岛市政建设,出钱投资将爆炸发生地带建成观景明渠的政府建设方案。

中石化强大的公共力度,在短时间内成功扭转了对其不利的国内舆情,

1、对于广大人民: 经过众多措施的施行,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小,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广大人民对中石化的付出表示肯定。对相关地区受影响的居民等做出相关弥补,还原中石化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2、政府部门 :努力澄清事实,政府将会大力支持和帮助中石化集团摆脱困境。另外,媒体跟踪报道,帮其澄清形象,重新树立美誉度。

3、内部员工:经过此次事件,内部员工将会形成更强的凝聚力。企业自身成功的危机公关以恢复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提升了自己的美誉度。

第二篇:中国文化的危机及其解决之道

——以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为例

一、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负面意见

1、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这一印象已经深植于外国人的思维中。

2、中国人爱面子,虚荣心强

“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面子“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谓是比生命还重要,不是有句俗语“死要面子”说的就是中国人爱面子。中国还喜欢炫耀,走在中国的大街上就经常会看到脖子和手腕上穿金戴银的富人,很是俗气,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中国人彼此之间会攀比,小学生攀比自己的家世、大人攀比彼此的富有度、可以说攀比的范围涉及各个内容,这实际上就是中国人的虚荣心在作祟。

3、教育机制模式化

在中国,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在社会上取得更好的地位而不是为了追求真理。在学生取得一定的学历后就可以做官,这也是现今考公务员热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教育模式成就了当今的中国学生只是通晓考试,却没有真正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学生只是一群会考试的机器,因此在国外很多的高校中若是中国学生的比例超过一定数量,家长就会替子女转学。

4、中国人是爆发户

随着旅游业的发达,很多中国人开始崇尚出国旅游。据一项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新婚夫妻会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去国外度蜜月,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国外消费业的发达。因此,外国商人看到中国人就好比中国人看到外国游客,都会一定程度上抬高价格,以期望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5、中国人不讲究公共道德

在外国的公共场所中,很多的中国人就发现在英文字母下就有汉字,这不是中国文化深入到外国的标志,实际上是中国人不讲究公共卫生,外国人为了提醒而特意设置的。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就是不讲究公共道德的代言词。

6、中国威胁论,中国会走霸权主义道路

中国是现今世界上少有的社会主义强国,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的提升,许多的西方人就担心中国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因此外国人认为中国会威胁世界和平发展。

7、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可怕的国家

中国是无神论的一个国家,大多数人从小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教育,蔑视宗教信仰,把宗教信仰当做迷信,故而在精神领域没有共同的凝聚和约束。由于缺乏信仰,中国人没有罪恶感,没有亏欠和内疚感。俗语说的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中国人的骨子里存在着冷漠和自私,因此,外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可怕的民族。

综上所述,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还存在着其他的一些负面评价。也许我们会说这些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可却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眼中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我们为之骄傲自豪的文明中确实存在着危机。

二、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偏见的原因有很多,在我看来是由以下这几方面组成:

首先、从思想上来讲,当今社会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对于文化就有不同的看法:西方国家一直认为自己的社会文化是最先进的,在他们的意识里保留着的是对中国封建思想的看法,而没能清醒的认识到中国文化已经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再者,东西方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差异,接受的教育和文化存在不同是很正常的。就如中国人不理解外国人能如此开放的在公众场合亲吻一样,不可能没有差异的。 其次、从历史角度来看,尽管近百年来西方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未能把中国完全变为西方的殖民地, 但中国在学西方的过程中却在文化上完全改变了自己。在现在的中国, 中国人在生命信仰、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学术思想以及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财经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都在急剧的西化, 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以夷变夏”。这种状况我们从自己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到, 比如, 从服饰、饮食、节日、礼仪中都可以感受到:中国人都穿西服夹克, 开始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 过西方的情人节、鬼节、圣诞节, 婚丧嫁聘娶、吉凶军宾嘉等礼仪大都按西礼操办, 中国儿童在幼儿园连母语都没有学好就用大量时间学习外语,这些都表明中国人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日益西化。这些西化造成了中国文化在某些地方就显得“不中不西”,既没有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又丢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的文化发展自然而然的会使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表现出不信任来,导致他们觉得中国都是学习西方的,没有什么好的地方。

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思想是西方人所不能接受的,就如吃饭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吃百家饭的孩子能长大的健康,而西方人却认为这很不卫生等。立足于自身来看,实际上外国人有些对中国人的观点还是很有道理的,中国人在国外表现出来的素质确实不是很高。中国现今社会也存在社会的冷漠、内心的空虚与和制度上的不平衡,缺乏幸福感与公平感的中国人应当正视别人的评价,不断的改进。

三、面对西方人对中国人在各方面的偏,我们该如何去扬我中华优秀文明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传媒普及程度在全球迅速增长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也难以预料的新时期 历史已证明 凡是推行一统的文化专制和霸权 必导致文化的枯萎窒息 凡是多元文化共荣共生 必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 强调文化的对话与融和 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宽容 开通和拓宽各种沟通的途径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希望 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国文化如何在与“他者” 的对话中对自己进行重新再认识。中国文明如何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开发好自身资源 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是今天振兴国学的历史使命 任重而道远。

首先,提倡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更新,使之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尽管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程 但又是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必须用科学和理性来指导,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并且强调“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 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其次,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今天, 当我们的国门再次向世界敞开 形成又一次思想大解放之时,中国文化书院曾提出“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也让世界文化走向中国”。前一句是说中国文化世界化问题 ,因为中国文化只有走向世界, 它才能对世界发生影响; 后一句是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问题, 因为只有让世界各种先进文化进入中国, 中国文化才有可能现代化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 它已经具有的传统文化和正在建设的现代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起步和基础。我们不可能丢弃自己的传统另找一片净土 轻松愉快地走向现代化; 同样,也不能死抱传统“孤芳自赏、夜郎自大”那样将阻碍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正确的态度是,将传统文化置于现代社会与世界各国文化的挑战中,在激烈的撞击中扬弃、融汇、吸收、综合创新,完成创造性的转化以适应当今社会和未来世纪的需要。

还有就是国人也需要学会自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国际大交流,在交往中认识自我,在实践中改变自我。

总之,在这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国际环境之下,中国人需以客观的心态去面对全球化给文化带来的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促进现代文化的大发展。并且我坚信: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历经磨难 不仅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以独特气质和贡献震惊世界,而且在风雨如磐的近代史上也不甘沉沦,创造出悲壮动人的英雄业绩,展示了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因此,它完全有能力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再展宏图,建设起让全世界更为震惊的高度发达的中国现代新文化。

第三篇:论中国游客之素质

指导老师——冯雄斌

论文摘要: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经常容易产生不文明旅游行为,这种不文明旅游行为往往成为导致旅游景区环境污染、景观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纠正游客在出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国内旅游和国外旅游中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现状表现,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消除不文明旅游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近几年来,各大媒体经常披露一些中国游客在国内外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我们就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纽约华尔街的那只金色铜牛,在全世界都很出名,到纽约的游客常常要到牛前合个影,希望带来点好运气。然而,有一群中国游客则是翻身骑牛,大肆拍照留念。

在苏黎世到北京的一架航班上有两名中国乘客喝了酒,在飞机上因口角发生纠纷,进而大打出手,甚至还打了来劝架的乘务长,导致飞机被迫返航。而事件被曝光后,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直斥“丢人都丢上天了”。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普遍现象:(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2)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4)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5)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6)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7)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8)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 (10)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贪占小便宜。 以上这些例子,相信大家都觉得很丢中国人的脸,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讨论一下。

二、不文明旅游行为原因分析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大众旅游为特征的国内旅游蓬勃发展,随着游客的增多,旅游者的范围增多,不文明旅游行为也开始增多。同时国人的出游范围也向国外开始蔓延,很多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过程中也会发生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我国的形象。探究原因,不文明旅游的产生主要有文化传统因素、道德感弱化因素、教育传统因素等。

1.教育传统因素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缺乏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缺失必然造成公共意识的淡薄,也就不可能有专门针对公共空间的教育。而现代教育的也是重视政治教育,轻视公民教育,缺乏对人性的教育。历史教育传统的缺失以及现代教育的不足,共同造成了教育传统上的缺失。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态道德素质低下是传统教育缺失的结果之一。文化素养低、环保意识差,游客很少会考虑自己行为的环境影响, 因而轻易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不文明行为。

2.道德因素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休闲、放松、无拘无束,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懒散、放任、无约束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以旅游者的身份在异地游览时,往往想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约束, 道德的约束力量降低至最低点。此外,旅游是一种暂时性、异地性的活动, 旅游者摆脱了日常生活圈子中众多熟人的监督, 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举止便少了许多顾忌和约束。在这种弱化的道德感之下,平时表现文明的人在景区游览时也未必会表现文明。

3.游客故意破坏

这种行为的动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寻求刺激、寻求开心和快感;另一种是为了发泄自身不良情绪,将破坏变成自身泄气的途径,往往这类行为造成的破坏

会非常严重。当然,这里不排除一些游客缺乏旅游经验或旅游常识,在不知不觉中,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了“不文明的旅游行为”。

三、旅游企业营销对策以及国家社会对策

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对旅游者、旅游景区甚至国家形象都会产生危害,必须从多个方面对不文明旅游行为进行控制。

1.积极制定出台相配套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目前我国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主要控制中国境内的旅游经营机构,但是缺乏相应的法规制约境外的合作伙伴,更大限度地、更有效地保护本国公民的权益。

2.立法促进公民文明素质教育

我国需要制订一部专门的公民文明素质教育法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续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的融合,应当成为我国公民文明素质发展的主流和方向,爱国主义、法治、理想、道德、诚信、科学、人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思想等应当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政府要依法支持有利于公民文明素质教育的文化宣传活动,依法奖励文明素质突出的公民和单位,立法提倡文明礼仪。

3.对消费者进行 “出游前培训”

对旅游者开展宣传活动,教育旅游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维护自我权益的意识和进行文明旅游。在出游前让旅游者了解目的国的风俗习惯及其法律。旅游者一定要注重旅游产品的内容, 不要被形式所迷惑,从而片面追求低价。国家旅游局和省级旅游局应增加组团社的数量,同时要公布出境旅游团社名单、国内投诉电话和境外旅游投诉电话,公布受理投诉的范围。要与新闻媒体合作,介绍出境游的有关注意事项, 及时曝光出境旅游中的典型案例,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引导旅游者成为健康、文明、成熟的消费者。

4.领队培训

加强对领队的培训和管理,提高领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组团社必须为 每个团派遣有领队证的专职领队,负责监督行程计划的执行情况。领队不得收受各种 形式的回扣,如因领队造成旅游者损失的,由组团社负责赔偿,并取消领队资格。

5.导游发挥监督功能

带队导游可对游客的行为起到直接的示范、监督和制约功能。在旅游过程中, 导游不仅要完成组织协调、解说等传统职责,同时还应负有监督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职责。在帮助游客了解、欣赏环境和景观的同时,应鼓励游客表现出对景区环境、景观负责的行为,预防和制止其不文明行为。和此相适应,旅游管理部门在导游考评、导游词设计等方面可适当增加有关环境特性和景观保护常识等内容,对游客进行文明旅游行为教育。旅行社在组团出游之前,要说明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民族禁忌及行为方式,必要时组织出国文明旅游考试,签订“文明旅游承诺书”。

四、变化

今年的羊年春节,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游客的素质也逐渐提高了,国家旅游局表示,截止目前春节期间中国出境游客已经超过 14 万人,出境旅游更加文明,尚没有检测到有关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报道,游客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大为减少,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收入水涨,文明也应船高 。

五、结语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在旅游过程中存在丑陋现象,不但会造成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危害,还会给其他游客造成视觉、听觉污染,影响他人的旅游心情。对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应该在加强游客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建立的加强游客文明素质的长效机制,全面全系统的实施文明素质教育,加强引导和教育,在公共区域和景区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探讨有效的游客管理措施,方便游客必须的需求,营造文明的游览和观光环境。除了游客自身的约束机制外,应该加强外界公共的、环境的、道德的、法律的多管齐下的约束机制,通过游客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从而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第四篇:浅论中国民俗之潮汕冬至

摘要:鉴于冬至佳节即将到来,加上本人是潮汕人,本文就潮汕地区冬至的一些习俗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国民俗 潮汕 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2011年的冬至是:2011年12月22日。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在潮汕有民谚:“冬至夜最长,难得到天亮”、“冬至夜,罗罗长,甜丸未食天唔光”等等。

冬至节气之后,尽管北半球日照时间渐长,但气温并不会立即回升,有时还要继续下降到一年最冷的时期。潮汕先民从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到如果起头九天暖和,则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第一莫贪头九暖,连绵雨雪到冬残”。潮汕农谚有“冬至无雨一冬晴”,“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种地出头日,过年冻死牛”等等。这些民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哲理性和实用性,教益世人务必顺应气象变化,注意调整生活规律。

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潮汕地区民间一个大节日,有“小过年”之俗称。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广东尤为盛行。广东冬至吃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清朝记载,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而在潮汕,远不止吃汤圆的习俗。潮汕各市县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汤圆)、上坟扫墓等习俗。

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趟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嫁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饶平知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吃甜丸:此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但这个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祖传有两个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二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祖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应留一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都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听后也觉得可怜,边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里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时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丸”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上坟扫墓:这是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汕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潮汕还有“吃了冬至丸多一岁”的俗谚。据王琳乾先生的《汕头旧俗谈》载:“人们对此有二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来小年也就应多加一岁;一说此俗谚是出自犯人。古时每年秋天,都是杀人的季节,凡犯死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处决,如果冬至尚未处决,则循例课延至明年再处决,所以说‘又多一岁’。”

潮汕习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的陋俗就丢弃了。冬至这个“上坟扫墓”是纪念先人艰苦创业和“吃甜丸”是遇事来年又获丰收的习俗,自然就沿袭下来。 今年来,地球虽然气候变化异常,天气趋于暖和,但只要节气到了,自然寒来暑往。今冬至将至,寒气袭人,更添思乡之情。

附录:与冬至有关的一些诗词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参考文献:

《春分冬至:民间美术中的二十四节气》沈泓著 2011年1月出版 《潮汕民俗大典》叶春生著 2010年6月

《潮汕民间故事精选》徐光华 王卡加 陈诗侯著 2007年3月出版 《潮汕大文化》杜松年著 2007年4月著 《中国民俗》叶涛著 2008年3月著

第五篇:试论改革开放时期之中国精神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回望改革开放30年来的风雨历程和发展变化的足迹,记忆的思绪在翻飞。

30年前,思想解放的闸门洞开,春潮激荡,波涛奔湧,改革开放的巨轮起航,汽笛长鸣,破浪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徐徐舒展。中国人民从此在神州大地上书写民族振兴的鸿篇巨制。这让我们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一切来自变革,30年间,繁荣一步步向我们走近,物质极大丰富,生活极大改善,前进的信心和幸福之感与日俱增,精神为之振奋。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靠改革开放才使我国初步走上了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尤如一夜春风给炎黄子孙带来了实惠与新生,温馨与和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逐步展开,全面发展和日益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人们的思想理念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这些变化的影响和推动,社会道德情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繁荣,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诞生了中国精神。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中国所特有的精神,才推动和深化了我们的改革,使之确保了中国这艘改革巨轮能在中国共产党这个英明伟大舵手操纵之下扬帆破浪,驶向希望的彼岸,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巍然屹立,并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就在于我们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一系列独具特色,生命力极强,我们称之为“民族品格”的精神在起作用,这种精神是一种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构建起来的,它是维持和支持中国、中国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动力源泉,是我们永远能够朝气蓬勃、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基本保证。

从广义来说,精神是一个哲学范畴: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精神一词延伸到我们日常用语的许多方面。比如:我们常说“振奋精神、大无畏革命精神、精神面貌”。如果体现在军事方面就是指战斗意志,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我们靠的就是广大指战员的精神意志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我们和美国较量:结果精神占战胜了钢铁。这里当然还包含着哲学意义,但它更多地是指事物的精华,本质意义和所表现出的活力。而对于个人来说,精神太重要了,人要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就必然要有一种精神作支配,并用这种精神激励、鼓舞他去为之奋斗。

我们的国家原来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烂摊子”。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在多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生产力仍然比较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国家还很贫困,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如今,在中国精神的激励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各项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已步入了小康,为世界震惊和瞩目。

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孕育的中国精神其范畴十分宽广宏厚,内容博大深邃,我们很难用一个确切的含义来包括涵盖,也很难通过一篇文章或一个书目加以说明。然而,作为一个能够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去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脊柱和载体,作为中国人民别于他国人的本质基因,作为中国人观照现实,指导未来的思想方法和参照体系,中国精神又是非常具体和现实的。在中国社会里,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它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从远古留传至今的诸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和现代的历史奇迹如:九八抗洪抢险、零八抗震救灾等现实生活都以极其生动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中国精神在中华民族历代精英烈勇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展示。孔子终身倡导仁政爱民、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苏武牧羊十九载,而不失气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虎门销烟,壮国威,唤醒国人睁眼看世界,孙中山“大道其行也天下为公”;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无畏气概,用科学与民主作匕首投枪,向封建腐朽思想文化开战。

优秀的中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中得到了更集中,更光辉的体现和印证。他们是弘扬光大优秀中国精神的代表。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还有许多的代英雄诸如:江姐、董存瑞、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和先进人物王进喜、史玉柱等,他们铁肩担道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毫无利己、专门利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不是中国精神在烁烁闪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历代中国哲人十分重视对中国精神的探讨,并形成了关于中国精神的一套严密的理论。孔夫子的轻鬼神重人事的经世思想,仁者爱人的道德追求,墨家的勤苦笃行和为群体事业的献身精神,道家追求的自然脱俗与超群远视,法家的空灵、清静、无我等等。历代哲人从各自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对中国精神进行的不同倡导,论述和概括,对中国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然而,由于历史时代和哲学思想上的局限,这些倡导论述和概括又都带有极大的局限性。只有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中国精神才是最先进、最科学、最优秀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套关于中国精神的哲学思想及其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号召爱祖国爱人民。毛泽东主席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倡独立自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倡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是硬道理。胡锦涛总书记倡导: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并提出新时期的“八荣八耻”方针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为准则,从而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改革开放所孕育出的中国精神。

如果我们把“八荣八耻”概括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精神的精髓,所在,那么以下几点正是它的实质和体现。这就是:

——爱国忧民,救世的使命感;

——民族团结,统

一、富强的整体观念;

——自尊自立,自强不息的奋斗意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忧后乐的责任感;

——抗击强暴,百折不挠,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

——团结互助,行善积德,无私奉献的伦理范畴;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勤劳忍耐的责己意识;

——清正廉明,诚实守信,知恩图报的道德追求。等等

我认为中国精神对于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是互为促进,相互发展的。换一句话说,改革开放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与精髓,同时中国精神更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了必需的政治条件,他们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作用。正是由于中国精神有这样丰富、优秀的内含,所以作为每一位中国人,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民族骄傲和自豪。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我们的民族又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民族,中国精神不仅在过去推动着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将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快改革开放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实践证明:经过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们有了巨大的收获。但任何时候都不应忘却:我们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就好象“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前面的路还很长,也更艰难。”为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从而真正把握和了解中华民族的灵魂,使改革开放在华夏大地稳定、深入、持续地发展。再过三十年,才能使我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完成祖国统一复兴中华民族之伟业的神圣使命。

上一篇:廉政文化展解说词下一篇:立足实际扎实推进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