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双语教学电子技术论文

2022-04-25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电气与自动化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复杂、抽象,学习难度大。本文对该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建设进行了思考和探讨,目的在于实现教学效果更清晰简明、实用有效,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设目标,探讨课程建设若干关键问题和实施措施,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建设思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模拟双语教学电子技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模拟双语教学电子技术论文 篇1: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结合多年讲授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体会,针对目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常见的存在问题,从教学内容、实践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进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并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素质进行了探讨,可作为今后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参考。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Some Thoughts about Analog Electronics Teaching

WANG Feng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of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Fuyang 236041, China)

Key words: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1 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基本要求[4]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随着自动化、计算机及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该课程不仅显得更加重要,同时它的教学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因此,通过课程建设,对于提高课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模拟电子技术又是计算机课程和集成电路应用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内容,它始终反映和跟踪着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与理论。尤其是EDA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引入,使得它成为一门前沿的、基础的、又是应用型的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逻辑性强,数学基础要求高,对电路课程的应用要求也高。一些电路结构比较复杂,集成化程度高。因此,它比较适合采用与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相结合。而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完善,使又使得它的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有趣,形象生动,具有观赏性和知识性,便于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教与学的环境中,同时也为双语教学的引入提供了一个平台。

教学内容安排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增加了以实验环节为主的开放型实验,引入计算机仿真实验。让学生学到较实用的知识,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应用的基本技能和分析能力。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开设网络教学。在教学中能够实行课堂讨论式、学生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以学生为本、以解题带动理论知识的掌握来实现师生互动。

2 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存在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在介绍一些常用的半导体器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一些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内容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只是了解一些专业术语,掌握了一些基本电路的原理以及计算公式,但理论知识运用不灵活,稍微复杂的电路图就看不懂了,也不会分析和调试电路,更谈不上设计和制作电路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各种实验技术和测试技术,具备借助各种设备仪器进行综合实验、测试和设计的能力。然而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以基础验证型实验为主,实验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基本上没有综合型、设计性实验,从而导致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不高,课堂理论与实验脱节,综合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该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实验部分也只是对理论教学的简单验证,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按道理来说,学生对实践性强的课程会很感兴趣,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吃力,甚至一些学生由于在学习该课程时产生的畏惧感,导致在以后的学习中凡是遇到跟模拟电路有关联的课程都不自觉的带有畏难情绪,从而影响了后继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教师来说,也有许多老师反映难教,教学效果比较差。另外,课时的不足以及课程内容的陈旧、繁多使得教学理论不能深入,实验流于形式或是根本没有实验课程的安排。实际上,看似枯燥的课程在理论的运用上有很强的灵活性,对于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有许多文献进行了相关的讨论,本人根据几年来的教学体会,在提高教学效率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几点看法。

3 教学改革几点建议

3.1 理论教学改进

3.1.1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1]

考虑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学时数少但内容多,重点和难点多,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等问题。为此我们重新整合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结构,编写“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逐步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学时,使二者比例达到一个最合理值。删减部分陈旧知识,融入新技术的应用,课程内容的构成注重新技术的引入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内容更加新颖 , 信息量增大,具有先进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结构分为分立元件电路和集成运放两大模块。本课程的讲授按照先器件后电路、先小信号后大信号、先基础后应用的原则。我们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分立为基础突出集成,以理论为基础强调应用,精选传统模拟电子技术内容,加强新技术应用内容,将理论与实践、技术与应用较好的融合在一起。

3.1.2 改进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结合起来

为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的矛盾,我们改进了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结合起来发挥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技法的各自优势。对于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典型的应用电路等我们采用板书教学。教师能够发挥个性化教学,学生也有时间思考和做笔记,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结构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性及应用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直观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先将已学电路清晰、扼要地演示,助学生理顺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方法,再利用仿真软件演示电路的动态效果,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达到巩固基本理论,提升感性认识,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目的。

3.1.3 建立开放性的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协作学习

为有效地延伸教学时间和空间,加大课堂信息量的传递,专门制作了开放性的电子技术多媒体教学平台。它由课件教学、辅导交流中心及题库三个子系统构成,具有灵活的交互性,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校园网内学生可随时进入课件教学子系统学习多媒体课件;题库子系统按章节单独调题或随机组卷进行模拟考试,自我检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在辅导交流中心查阅各任课教师发布的各类教学信息(如所留作业、习题解答、仿真软件介绍、考试通知等)或与教师在BBS上以在线或者留言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3.1.4 教考分离[2]

教考分离保证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公正性。教考分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在考核学生的同时,可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考查教师的授课水平,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要以科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组织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潜心钻研,以提高所讲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种制度下的评价机制会比较公平、合理,还有一定的透明度。考试成绩如何,将对教师的业务考核,甚至教师的聘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考分离也是在考教师。教考分离无疑对教师产生了压力。但实践证明,这种压力实际上是一种动力。因为题库是按教学大纲制定的,这就使教师在授课中更能严格地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这也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得到贯彻落实。同时教师在备课、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并且从未像现在这样关心自己所任课的成绩,从未像现在这样在课下认真解答学生的问题,这也就将大大促进教与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2 实践性教学改进

实验课程的考核是实验教学改进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仅凭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打分,这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我们可采用按验证性实验、自拟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考试四个模块对实验课程进行考核:

验证性实验:根据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打分。

自拟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根据学生的设计、调试和结论、实验报告等方面评价。

《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思路和理念是:

1) 改变实验模式,即:

传统的实验是看指导书,按指导书的内容一步一步地按步骤做实验,而现在我们是把实验指导书作为参考,提出理论定理,要求学生自己定实验方案、实验电路和元件参数,在实验课上进行验证。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和结论,使以保证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报告形式呈现出多样性。

2) 改变实验的考核模式:

经过改进实验的模式,几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实验能力有了提高,并加深理解了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效果较好。

3.3 开展第二课堂

开展第二课堂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深化和补充第一课堂知识的重要措施,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为此我们建立了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每年有计划地从二年级学生中招收第二课堂活动小组成员。经过自愿报名、面试、考察、淘汰等几个步骤,最终确定学习成绩好、能遵守活动纪律、肯钻研的学生作为第二课堂活动小组成员。

在课余时间先学习焊接导线,再学习焊接线路板,逐渐进行到用EDA技术设计实用模拟电子系统。指导老师预先给出题目让学生自选。使学生不仅学会了设计制作电路原理图,而且学会了运用Protel软件进行印刷电路的设计和制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近两三年来,我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国家级、省级大赛,为学校争得很大的荣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 总结

几年来,在模拟电子技术课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上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模拟电子技术课内容繁多复杂,只有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教与学紧密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志伟,傅明星,朱亚利.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进探索[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1):127-128.

[2] 王鹏 对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认识与思考[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92-95.

[3] 朱学玲. 模拟电路的教学的探讨[J]. 硅谷, 2008,1(24):181-182.

[4] 康华光,陈大钦.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 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王 峰

模拟双语教学电子技术论文 篇2: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探讨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电气与自动化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复杂、抽象,学习难度大。本文对该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建设进行了思考和探讨,目的在于实现教学效果更清晰简明、实用有效,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设目标,探讨课程建设若干关键问题和实施措施,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建设思路。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思路与探讨

一、引言

模拟电子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充分考虑本课程理论性强、公式推导多、电路分析方法灵活多变、计算复杂、概念难于理解和掌握等特点,在继承传统严谨与系统的教育模式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并探索与实践在有限的课程学时内,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涉及的重要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及工程设计理念传授给学生的创新方法与手段。当前在教学手段上,采用PPT等电子化教学形式基本实现对电子器件的性能、模拟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及设计方法的描述,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涉及复杂的公式推导、多变的电路设计、抽象的工程理念,是一门具有教学难度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希望通过课程建设,将课程知识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通过仿真环节进行形象的课堂演示,并结合“科研案例教学”及“课外项目”等教学形式形成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工程应用实践能力。针对上述问题,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与实践,不仅是每位从事本课程教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更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基本保障。尤其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时期,更加凸显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与建设目标

1.教学内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主要介绍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各种模拟电路在系统中的作用、放大电路的模型及其主要性能指标、分析和设计计算等。通过学习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电路及分析设计方法和应用,使学生建立起系统观念、工程观念、科技进步观念和创新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工程实践能力,使课程在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上起着重要作用。当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基础、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效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信号的产生和信号的变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等;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着重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典型放大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提高学生对电子电路的综合认知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的统一。

2.建设目标。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在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形成生动形象的PPT电子文档,以更好地描述电子电路的组成、分析、设计与计算,信号的产生、变换与处理过程;将电路与信号分析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通过仿真环节,形成CAI课件,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基本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并通过形象的课堂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科研实例及课外项目等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深化课堂上学到的有关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及重要原理;充分利用学校的BP网络资源构建学习网站,保持教案的选编和课程知识信息的更新,针对学习中常见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网络互动。最终通过课程建设,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三、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

1.实验与实践问题。本课程理论性强、公式推导多,较难理解和掌握,尤其是课程中的一些难点,包括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各种模拟电路在系统中的作用;放大电路的模型及其主要性能指标、分析和设计计算;放大电路的频率效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信号的产生和信号的变换等。由于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分离,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若采取理论和与仿真演示验证、案例教学并重的方法,并结合课外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课程教學难点,同时容易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印象。对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网络资源与教学问题。网络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及时快速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良好作用,因此进行课程网站建设并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功能,如将部分习题的ewb仿真,电子课件的更新、学生常见问题的问答,定期进行师生互动等在网络上实现。使学生形象方式练习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深刻领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四、建设思路与方案

1.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综合考虑相关课程的协调与配合。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避免与前期课程简单的重复,对前期课程的交叉点、复合面,结合本课程的需要做必要的论述,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前期基础知识,分析与解决新的问题。首先强调通过实例仿真演示巩固理论知识,验证设计方法,提高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针对课程难点和部分例题,在保证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利用仿真软件,编写相应理论及实验验证程序,形成仿真实验CAI课件,进行仿真演示,实现理论教学与仿真演示验证的有机结合。其次,在教学内容设计中逐步渗入教师的科研案例,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学术性和实践性,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课堂演示,鼓励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实现将课程中的物理概念、数学概念与实际的工程概念有机地结合。

2.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克服课堂教学抽象、难懂的缺点,需要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上进行重点建设和改革。力求教育规律的科学性与讲课的艺术性相结合,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生气。教学方法上:前期通过形象化的成果引导学生去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中间过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变被动式灌输为主动式学习;后期通过课程仿真演示等环节,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型的学习,从而为高年级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打下基础。教学手段上: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电子课件和课堂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并逐步加大电子课件和演示环境的比重,使学生更多地受益于现代教学方式。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形式多样、深浅不同的习题及课外项目等教学手段以适应不同潜质的学生。

3.师资队伍建设。目前该课程的教师队伍中主要以中青年博士为主,建设目标是使授课教师每年的课堂评估成绩和教学效果获优;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领,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课堂讲课评比竞赛活动,参加多种与课程建设有关的校内外培训;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学习和借鉴国外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双语教学;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承担国家科研项目。

五、结束语

课程建设的探讨和实践,迫切要求教师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和改革,包括课程教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理解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升理论方法掌握能力;师资队伍上,实现教学质量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不仅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而且是科研第一线的学术骨干;发展方向上,不断把模拟电子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有机的结合到课堂教学之中,使课程教学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任英玉,王萍,李斌,范娟,孙彪.“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质量提升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38(2).

[2]陈亦文,涂娟.基于工程背景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3).

[3]罗铭,朱天桥,赵建勋,姚若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问题导引式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

[4]李洁,周速.课堂教学中“问题引导学习”认识误区辨析[J].教育技术导刊,2007,(7).

[5]叶志明,宋少沪.钱伟长教育思想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3(1).

作者:徐昱琳 李智华 徐美华 邵勇

模拟双语教学电子技术论文 篇3:

关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及国家教育部政策文件的出台,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得到大力发展,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误区和偏颇。本文通过对国外双语教学先进经验的介绍,对我国现阶段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问题;介绍;建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中国跟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职业市场对于具备双语能力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笔者担任了两年四个班级《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基础》的教学,加之之前有七年在英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在此就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的我国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国外观察体验到的他人的经验长处,以及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与大家交流和探讨。

一、我国现阶段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推进双语教学的初衷应当是语言和专业双目标的,并且以掌握专业知识为前提。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本位语言表达的直接学习了解国外先进学科的知识体系,掌握其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将语言应用于专业知识的获取,通过专业教学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来推动外语水平的提高。笔者在教学进行中和与同行的交流中发现目前我国双语教学普遍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双语教学课被当成英语课、翻译课。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把双语课当作英语课,认认真真查找每一个不熟识的单词,仔仔细细把课文翻译成中文再来学习其中的专业知识。这种观点与学习方式是不正确的。双语课的本质是专业课,其目的是向学生传授本专业特有的知识与技能,而“双语”只是授课的手段和媒介,是用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来讲授专业知识。因此,学习的重点在于专业知识,而非英语本身。双语教学的意境就在于“英语”这种媒介质,应该抛开传统的中文模式,学会和习惯应用英语去接受、去思考、去作业、去应用。这些需要学生扎实的英语基础,而对于这扎实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应该在双语教学课之外,不能本末倒置。

2.担任教学的老师英语水平有限。双语教学采用全英语教学,不仅对于专业术语采用英语演示,其中所有知识点的讲解与诠释都是通过英文口语和书面来实现。也就是说整个课堂的45分钟都应是英语讲解与交流。这对于任课老师来说,对其英语水平的要求相当的高,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读、能说的层面,而是要求其对英语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由于双语教学对英语水平的高要求,在我国现阶段的高校,不是所有的专业课老师都能胜任双语教学课的教学。有的高校为了能够开设双语课,把一部分专业素养称职但英语水平欠缺的老师也推上讲台。这部分老师有的采用专业术语用英语单词对应,课堂讲解与交流仍用中文的形式授课;有的就干脆完完全全用读教材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些都仅仅是形式上的双语教学,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教育部在高校鼓励开设双语课程、培养具备双语能力的专业人才的目的和效果。

3.学生的英语基础不足以支持双语学习。全英语教学的专业课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同样很高。采用全英文的教材和课件,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全英文的教授和沟通模式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口头表达与听力能力。而目前我们双语教学课的接收方——学生的英文能力并不是全部都能达到这个水平。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来自我国东部和南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英语水平大都可以胜任双语教学的要求。表现在这部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较强,语言的掌控能力较强,只要稍微作课前预习,其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几乎没有障碍。来自于中部和西南部的生源,其英语水平只能说是达标。表现在他们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有欠缺,但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强。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是沉默和不停记笔记,课下花不少工夫翻译生词、反复阅读、大段作业,其考试成绩通过及格线没有问题,分数甚至高于东南部学生。但我们说,这种形式的双语学习是书面的、应试的,在面对职业市场的筛选时,无法具备良好的竞争能力。而来自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在听、说、读、写上都有不足,接受双语教学的基础较薄弱。而我们双语教学对于学生的筛选大多只是基于大学进校时的分专业与分班。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安排时,几乎没有一个学校有进行再筛选,特别是英语能力上的筛选。目前的现状是,不论具体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否能够听懂老师所云、读懂教材所言,只要他是这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接受专业设置中的双语教学课,通过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这样会影响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甚至耽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4.我国目前尚无与学科配套又适合学生语言能力的双语教材。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大都只有自编英文教材和使用原版教材两种形式。鉴于自编教材受学科水平、语言能力和资金投入的限制,在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里,这部分资料无论从内容的完整性、知识点的准确性还是专业素质的系统性上都只能被称之为“讲义”,难以担当起“教材”的重任。而原版教材能通过本位的语言表达传递经典的专业知识,但其在语言的难度、内容的编排、重点的偏向甚至教材价格等诸多方面不太能让现阶段的我国高校学生所接受。双语教学课在我国经历了十年的发展,至今没有在国家这个层面上拥有统一的、系统的、标准化的双语教材。不得不说双语教学在教材这个方面仍然打的是游击战。

5.我国的双语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现阶段我国的双语教学可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在个别专业课上采用双语教学,缺乏整个专业体系上的安排与设置,没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有的学生在整个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中甚至只会接触到一门双语课,刚刚摸索到其学习的方式方法就结束了双语学习,回到中文学习、中文思维的模式中。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很难具备一个完备的英语状态的专业体系,只是停留在应付某门课程的层面,这对于其培养目标——具备双语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实现,效果不会理想。

二、外国双语教学的介绍

我们对外国双语教学经验的借鉴只能是其具体的方式方法,而非体制体系上。国外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对非英语语系生源的语言培养,我国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本位语言表达的直接学习更快更直接地掌握国外先进学科知识。英国第一间通过政府教育部授权的双语教学学校Wix School in Battersea,South London于2005年6月开始招生。学校对学生的所有课程均采用英语与法语双语教学,而不是个别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保证了学习的连续性和互补性。学校受法国驻伦敦大使馆支持,与其附近的法语学校Lycee Charles de Gaulle共享及互换教师,保证了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的语言水平。学校对学生的入学资格进行严格筛选,遵守英国教育计划与监管委员会授权的入学条款,条款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语言天赋、学习的接受能力、预计学习稳定度等诸多方面因素。学校定期接受教育委员会的检查和评分考核以确保教学质量。

三、对于我国双语教学的建议

基于对以上现状的思考,通过跟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探讨,对我国现阶段双语教学提出建议如下:

1.让每一位双语教学的参与者明确我国双语教学的定位。培养双语能力的专业人才是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所在。这个定位意在对专业人才而非英语人才的培养,这个定位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多有遗忘和偏移。要让每一个双语教学的参与者包括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课程设置人员、直接参与教学的教师和学生都明确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行双语教学的这个目的,才能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保证正确的方向,达到应有的质量效果。我们可以在平日的教学教研会议、媒体的传播传导、老师的教授课堂等诸多机会给予明确与重申。只有大家清楚牢记培养专业人才这个教学定位,并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贯彻和坚持,才能达到我们预期推行双语教学的效果。

2.实行双语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我们可以尝试从全国统一的层面上规范双语教师的上岗制度。像教师资格证中的普通话等级测试一样,对于一个专业课教师是否具备担任双语教学的能力可以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语言测试。这个测试的考核点应着重在于专业课教师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而非阅读、写作等书面能力。其形式可以考虑采用10~15分钟英语演讲、现场英语答题、情景对话、小品表演等等。只有在测试中达到合格标准的教师才能具备双语课教学的上岗资格,授予上岗资格证。这个证书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流通有效。这既是对双语教学师资能力的保证,又能作为教师职称待遇等的一个国家层面上的衡量标准,如给予持有双语教学上岗证的教师特殊津贴、在职称评审时增加分值权重等。

3.建立市级双语教师数据库,建立同城双语教师资源共享制度。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建立各市双语教师数据库,对于持有双语教师资格证的老师进行资料登记、建档管理。在教师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同城双语教师资源共享制度,即A学校可以通过数据库查找适合自身课程要求的双语教师,履行相关手续后聘请B学校的教师讲课。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一些自身师资能力有欠缺的学校同样能够开设双语教学课,提高全市教学水平,使学生受益。

4.对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我国的“在岗培训”环节历史以来都做得很不够。我们建议要定期、最好是小班形式地对双语教学老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可以涉及语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的课程设计、互动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科学的学习结果测评、如何更好地适应和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中的跨文化交流等。[7]还可以采用校际间交换教师、观摩教学、讲课比赛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参加国外大学的教学培训班或是邀请外籍教育专家讲座等方式,以保证双语教学老师师资的持续性发展。

5.对参加双语学习的学生进行筛选。我们应该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时候加入对学生的筛选。哪怕是同专业同班的学生,只有通过筛选、语言能力达标的学生才能参加双语课程的学习。语言能力不具备的学生,还是建议用中文进行专业课学习。大学的学习,重点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目的在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专业课的学习是通过本语还是外语来实现只是媒介和手段的问题,不能为了一味追求“双语教学”这个形式而耽误专业的学习。因材施教,是我们的古训。

6.加强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双语教学能够进行的根本。而这个工作应放在双语教学之外,应从学生的学习安排、生活环境、家庭影响、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综合作用。随着我国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民素质的提高及全社会的重视,我国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在城市大多已经从幼儿园开始了,相信我们不用五年十年,城市生源都会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了。加强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这个工作应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西部和北部地区着重加强。

7.引入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们需要引入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过程控制。学校方面应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对双语教学进行听课评估、作业抽查;学生方面应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反馈意见;管理方面通过开展教学观摩、课件展览、讲课比赛、作业展示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学交流,确保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教育部加强对双语教学的指导力度,其初衷是好的,其发展方向是对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少高校出现偏颇,双语教学离开了本位的发展方向。我们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中牢记双语教学的目的和定位,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工作,为国家培养具备双语能力的专业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2001〕4号

[2]高校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作用[DB/OL].无忧论文网.http://www.51lunwen.com/jylwfw/2011/1005/lw2011100518

04262230.html.

[3]江爱华.高校双语教学的背景、表象与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Bilingual primary school to open[DB/OL].BBC News Wednesday,22 June,2005,08:29 GMT 09:29 UK.http://new

s.bbc.co.uk/2/hi/uk_news/education/4115316.stm.

[5]姜宏德.双语教育实施模式与国外双语教育[DB/OL].天津教研网.http://training.teacher.com.cn/information/center/StudyGuide/zhuanti/jxll/moshi/3123062401.htm.

[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语教学实施办法[DB/OL].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方网站http://sm.nwsuaf.edu.cn/v4/bencandy.php?fid=25&id=380.

[7]我校双语教学教师赴英国中兰卡郡大学完成学习培训任务并回国[DB/OL]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院官方网站.http://www.shift.edu.cn/school/news/news.php?level2=%D7%DB%BA%CF%D0%C2%CE%C5&id=16325.

[8]庞丽娟,薛小莲,王豪.以课程考核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9]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再思考[J].中国教育,2006,(1).

[10]冯增俊,柯森,王进军,肖建芳,罗丹.双语教学与综合英语实验研究丛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陈立(1981-),男,广东人,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邓光霁(1980-),女,重庆人,广东商学院财务处会计,助理会计师。

作者:陈立 邓光霁

上一篇:外伤性肝破裂急诊护理论文下一篇:物流企业纳税筹划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