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学重难点突破

2022-08-21

第一篇:拼音教学重难点突破

突破拼音教学难点的策略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的有效工具,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等要求。

迈入新世纪的大门,面对五彩缤纷的信息,人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交流。在这个信息时代,失去交流,就意味着落后。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交际越来越广,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因此把拼音教好,让学生读准确、规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件很重要的事。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笔者从事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结合彝语及彝语区汉语方言特点,反思当前的汉语拼音教学,发现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难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首先是方言环境的影响。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由于孩子在入学前在家庭、社会上听到的都是地道的彝语及汉语方言,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生活,天长日久,其听觉神经就会对这种方言比较熟悉和固定。这对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势必造成很大的干扰。比如,彝语区汉语方言发音前后鼻韵分不清、声调混乱等不利特点,对学习拼音和普通话的消极影响就很严重。这是彝语区孩子学习汉语拼音最难跨越的一个障碍。

其次是汉语拼音本身的复杂性。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它难读、难记、易混淆、易忘却。加上内容多而且枯燥,要在约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学会,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又要有一定的速度,对一年级新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再次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众所周知,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制能力弱。他们学习动机受兴趣支配,无意注意相对占优势。孩子们一入小学就要学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讲更是枯燥单调乏味。而留给一年级学生集中学习拼音的时间很短,只有一个多月。在这样短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这是件不容易的事。

教师自身普通话水平不高也是固有的不利因素。尽管我们的愿望是小学语文教师都像播音员一般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但事实是彝语区教师自身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发音不准,难以形成良好的示范,这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加之传统的拼音教学,把拼音教学和语言学习割裂开来,没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被动,教师教得无奈”,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依据上述实际情况,如何提高彝语区拼音教学的实效?笔者尝试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授其方法、引导参与、创设氛围等几个方面对汉语拼音教学作了如下一些探索和尝试。

策略

一、注重趣味性,以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持久的内驱力。由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和一年级学生注意不易集中的心理特点,要求拼音教学要特别注意形象性和趣味性,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学习单韵母和声母就可以让学生用手势或肢体语言来进行“手舞足蹈”,让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字母。如在学习声调和复韵母时可以组织“找朋友”游戏加以巩固,“拼音宝宝找朋友”把写了字的头饰带给学生,音乐一响,就去找相应的音节朋友,找到后两个站在一起大声读两遍,其他的同学跟读这些游戏使学生的脑、眼、口、手、脚都动起来,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在变化多样的游戏活动中,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激情,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在游戏中变得轻松和愉快,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氛围和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孔子又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乐学”视为最高境界。方言区学生学拼音有难度,但不能让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单教给学生方法是不够的,还要寓教于乐,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参与。例如声母中形近的字母比较多,如“b—d 、p—q”等。低年级小学生特别活泼好动,针对这一点,笔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肢体、手势或课堂上的实物进行演示,充分让他们展示自我,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智慧的火花四溅,在教学“b—d p—q”这两对最容易混淆的形近声母时,没想到学生的小小的脑袋里竟然闪现着那么多智慧的火花,小小的躯体里竟然蕴藏着那么丰富的表现力!他们用食指和大拇指围成一个圆形,与左右手掌配合,根据的圆形的不同位置表示“b-d p-q”。 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孩子们的表现欲就会得到完美的体现,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笔者还让学生自己编歌诀来辅助记忆。学了书上的识记方法之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于是五花八门、生动有趣的顺口溜就出来了,如:斧子斧子fff,特别特别ttt,白云白云 ün ün ün ,月亮月亮 üe üe üe ,安家落户ɑn ɑn ɑn”。孩子们把顺口溜写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姓名,(有的同学还画些花草,有的还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贴在墙上,并欢天喜地地回家告诉家长,自己是个小作家了,有的还邀请家长一定要来学校看看他的作品,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这些活动既使学生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学得轻松愉悦,从而提高了拼音教学的效率。

二、针对方言特点,切实突破发音关

在语文教学中,单单教学生学会知识还不够,最主要的还是教学生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利于学生终生学习。

彝语区方言常常前鼻韵和后鼻韵不分、第二声、第三声不分,如何高效地学习,突破这两个难点呢?笔者采取观察、比较等方法结合游戏进行教学:

观察法。教师先做发音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口形、舌位,体会发音方

法,并结合口腔图清晰讲解。让学生依照图解反复尝试体验。如教“an-ang”时,教师告诉学生“an”发音时,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关闭口腔通道,打开鼻腔通道,气流振动声带,并从鼻腔冲出成声。舌尖顶上齿龈;口形较闭;音色:尖细清亮;发“ang”时,舌根抵软腭;口形较开;音色浑厚响亮。

比较法。 “an-ang”的比较发音,语音示范、手势配合为指导。发“an”时,左手掌平伸,右手顶着左手掌心手指根部,帮助学生形象认识发音器官的位置,发“ang”时,左手掌平伸,右手顶着左手腕部,帮助学生形象认识发音器官的位置。 “en-eng”“in-ing”等几组彝语区方言极易混淆的拼音都可采取反复比较区分的方法进行教学。

游戏法。“猜一猜”游戏训练学生,教师发“an、ang”两个拼音,让学生根据唇形的变化猜出是哪一个音。

绕口令。根据训练的要求,让学生练习“安全与昂首”绕口令,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舌头就灵活了,说普通话自然就流畅了。强化学生的发音方法,找准发音器官的位置。

三、创设拼音氛围,勤于练习,反复巩固

汉语拼音教学一直面临着“低年级学,中年级忘,高年级丢精光”的“回生”问题。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通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习拼音并不能立竿见影,必须反复练习,强化训练,才能掌握好汉语拼音。因为汉语拼音毕竟是抽象的,再加上方言区学生平常一般讲本地话,不经常使用普通话,要防止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回生现象,因而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勤练。很多老师的方法也不错:有的用拼音字母布置教室,孩子们走进教室,就像进入了一个“拼音王国”;有的给可爱的小动物身上贴着拼音,有的在一朵朵小红花里面用拼音写上小朋友的名字,让孩子们上完新课就会争着去找,去读„„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拼音和识字、阅读的关系极为密切。第一册教材集中学习了汉语拼音的二十三个声母、二十四个韵母、声调和拼音方法,学会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随后会依靠汉语拼音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汉语拼音得到巩固。到了二年级汉语拼音又增加了新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大写字母,学生就能利用汉语拼音查字典识字,在以后各年级语文教材中,也都注意安排汉语拼音复习巩固,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让学生在利用汉语拼音识字、阅读的过程中,使所学的汉语拼音日臻熟练,把汉语拼音的知识及时转化为能力。

彝语区汉语拼音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在汉语拼音帮助下是能说好普通话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改进教学,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勤学,那么汉语拼音这种工具,就会成为学生手中的“金钥匙”,帮助学生尽早尽快的叩开语文殿堂的大门。同时,笔者期望广大彝语区语文教师高度重视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勤学苦练,当好良师,为彝家孩子学好汉语拼音和普通话打造一片晴空。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 。

2.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列东中学

所谓教学重点,即是“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知识单元的核心或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下面就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突出重点?

1.设计动手操作活动突出重点。

学生对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活动印象会格外深刻,动手有利于加深对学生对重点问题的记忆。例如,填表、收集资料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重点知识。

2.板书突出法。

一般说来,写在黑板上的都是重要的。根据教学重点来设计板书,能让人一目了然。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学会记笔记,或利用板书小结本课重点,都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

3.练习法。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我们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如果认识不全面,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综合性太强,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重点。

二、如何讲清难点?

难点有两种情况:一是教材本身内容的难度大;二是由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决定的难点。为了更好地讲清难点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从教学难点出发,以生活为源泉,善于创设情景。

首先要寻找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的话题作为难点的切入点。然后采用阶梯设疑法,即设计问题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进地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分解整合法,把一个问题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来讲,然后再加以概括归纳,这样就容易把问题讲清楚。

2. 利用游戏活动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才能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表现欲和创造力强等特点,围绕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设计生动活泼、有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 竞赛性活动也是学生乐此不疲的形式,可以让重难点操练变得非常有趣。在游戏竞赛中,学生乐学乐记,积极性浓厚,参与面也广。

3.合理运用多媒体软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具有画面清晰、色彩亮丽、动态感强的特点,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可以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这是消化吸收知识的最佳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情感与思维交融中和谐自然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循环往复,实现认识的不断飞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优势,突破教学难点。

4.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

初中教材中的难点很多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造成的。因此,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应做好充分准备,备学生、备问题、备错误等,将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5.针对难点,预设错误,设计练习。

教材的难点,往往是学生在学完知识后的针对练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能预设学生将要发生的错误而进行重点准备。但仅仅靠反复强调、讲解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将可能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专门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引导他们比较、思辨。从而在“错误”中寻找真理。 有的课文,重点和难点是同一的,所以以上所说的方法又可以交叉使用或综合使用。如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加以运用,就更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第三篇:历史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陈湘涛

历史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参加工作刚一年,接的是初三的历史。边摸索边实践,发现很多学生对历史问题只知皮毛,而没有深入理解问题。我认为是在教学中没有突破重难点。只是把历史当做了记忆的一门课。从网上看到了很多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觉得很好,现总结如下:

一、历史假设法:

就历史科学本身来说,是不容许假设的,但从历史教学来说,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可以进行假设性的提问。例如《美国南北战争》中南北双方的经济制度矛盾、内战的爆发是课文的重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曾这样假设:假如有一个北方的资本家在美国的南方开了一家织布厂,这家工厂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性呢?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后进行交流,有的说“他买不到原料,因为棉花控制在南方的奴隶主手中,他们要把棉花卖到欧洲去”,有的说“他织出来的布没人买,因为南方大量的奴隶买不起棉布”,还有的说“他找不到干活的自由劳动力工人,因为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这样,通过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对美国内战的原因和性质就理解得更加具体了。

二、分设台阶法: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近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世界史中的国体与政体、议会和政府、国家政权的性质等问题本身就超过了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将这一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台阶:(1)3月18日革命是哪两个阶级面对面的生死搏斗?(2)巴黎公社组织机构的组成成分怎样?(3)公社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为哪个阶级服务?(4)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这样学生沿着台阶步步深入,从而学得顺利,记得深刻。

三、列表对比法:

比较是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世界近代史上亚洲有两次性质相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然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显得难以接受,如果教师将两次改革的内部条件、社会背景、力量对比、政策实施、国际环境等方面内容列成表格加以对比的话,那么上述结果的出现也就极自然了。这种对同一特征或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的对比,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从而能帮助学生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师如果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那么无疑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发展。

四、直观图示法:

此法适用于理论性较强和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如:“奴隶制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内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产力水平发展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次展现如下的一组内容:(1)原始社会时人们制造的粗糙石器(2)我国商代的精美青铜器、陶器、玉器(3)殷墟平面图和古巴比伦城(4)大规模奴隶劳动的场面和生产中精密分工的场景。教师同时根据直观的画面进行讲解,在历史画面的不断再现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和较抽象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这种直观教学法也较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

五、揭示矛盾法:

世界近代史上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漫长斗争过程中,圣雄甘地曾倡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中的“手纺车运动”这一内容可帮助学生来认识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的插图提出问题“游行群众队伍中推的是什么模型?20世纪30年代的印度人民还在提倡手纺车运动是不是社会的倒退?从而在设置矛盾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理解运动是保卫印度民族工业抵制英货的爱国运动这一性质。

六、数字计算法: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是个短命的王朝,在学习这一段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数字计算的办法来说明问题:“打匈奴、筑长城,约征发了30万人;攻打越族、开发南方,约征用了50万人;筑阿房宫、骊山陵,约征用了70万人,这样就是约150万人了,而当时秦国总人口大约2000万,如果男子占人口半数的话,那就是1000万人,再减去老的、少的、病的、残的,青壮年劳动力最多也就

四、五百万人光景,男子劳力不够用的时候,甚至妇女也被征……”这些数字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启示性,通过数字的计算比较,进一步深化了教材,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秦末农民起义决非偶然,而是秦的暴政引起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因此秦王朝的短命也就极自然了。

七、形象类比法:

打开初、高中任何一册历史教科书,你都会发现为数不少的插图。众所周知,图画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图画对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所学的历史内容并形成概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无疑处设疑,则无疑能够推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内驱力,为教材重难点的突破作铺垫。如“洋务运动为何未能使近代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是中国近代史学习的一个重点又是一大难点,使用 “洋务运动”内容中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等插图就可形象地浅化这一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可以清楚地看到天津机器制造局在外观上是中国封建传统宫殿式建筑为主,又加上了一些西洋式厂房和高大烟筒,对此教师可加以启发,由学生思考这一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以及与洋务运动在本质上的相似点,即洋务派只不过是将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的枝芽嫁接到了满清封建主义腐朽的病枝上,又怎能“师夷长技以自强”,学生在这种形象类比的轻松一笑中,深刻地认识了洋务运动的本质所在,可以说这一插图正是教材深层次的隐性内涵所在,也是编者插图编配的意图所在。

第四篇:中学英语教学要突破重难点

中学英语教学要突破重难点.必须要有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条印象深刻的、脉络清晰的纲,并做到纲举目张。要做到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深入浅出是教师处理教材的最高标准。 是教师处理教材的最高标准。 1.以“重点”为中心点。给学生。 一个明确的指向。重难点的确定必须 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教学目标既 是一堂课的起点。又对这堂课有指向 作用。因此,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对云 一堂课的有效与否至关重要。一是深高 研教材。了解教材所蕴含的知识价:眚值、人文价值及情感价值,等等。在,„爿 此基础上可确定出丰富的、科学的教 学目标。二是深研学生。了解学生的 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情感倾向、兴 趣倾向等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是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配合本次主题论坛活动,我仔细研读了下发的材料,并结合自己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深刻体会到明确教学目标的界定以及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对于完成英语课程的总体目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目前自己在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来看,我在教学目标确定和叙写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在确定各个段落的教学目标过程中过于注重言语技能和方法,忽略了知识和情感方面的目标。《英语课程规范》一书中提到的言语教学观之一是强调学问与技艺相分离,学问和技艺既是言语教学的内容,也是言语教学的目的。反观自己所设计和确定的一些教学目标,我发现在很多情况之下,自己设计的一节课内,学生活动十分多,但言语目标却往往不明确,既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言语输入,也没有对学生的言语输出质量给予指导和把关。表面上课堂氛围活跃,但最终课堂教学效益却大打折扣。可能由于自己在制定目标时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潜意识中还是关注“我在这节课要干什么”或者“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并且缺乏对言语学习观和言语教学观的理解和领悟,导致自己在教学目的叙写应具备的根本学问和根本办法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缺失。

其次,在教学目标叙写方面,我发现高中英语课本具有大量内容、思想丰富的阅读材料,对学生的情感造成的影响很大,但由于自己缺乏经验,在设计各个段落教学目标时不能很好得将此显现出来;还有的教学目标设计琐碎,缺乏重点。比如,我在一篇教学设计第二段落的教学目标中写到Students can use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describe a person they admire。现在看来这条教学目标不仅笼统,更缺乏针对性,要将其转化为精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必须说明学习者学习后能达到的程度和水平,使教学目标具有精确性、可观察性、可测量性,在研究了下发的材料后,我作了如下修改:60% of the students can describe a person they admire with the order of time, using 5~6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passage after learning it. 60%的学生学完课文后能较流畅地用文中所学到的5~6个词或词组按时间顺序描述一位自己所崇拜的人,并在后面标注学生应该使用到的单词作为量化标准,在修改后的目标描述中,从几个方面来看,“60%的学生”是教学对象;“学完课文后”为行为条件;“较流畅地”为程度;“描述……”为学生行为。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向学生转达的信息明确,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期望相一致,又便于评价教学效果。

最后,材料中着重提到表述教学目标时,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但反观自己在设计和叙写教学目标时,绝大多数用的都是to develop, to help或cultivate, enable, build up, equip等,比较少使用Students will: 1) have opinions … 2) learn about … 3) research the actual costs …等语句叙写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必须着重注意这一点。

以上是我在学习和研究材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之后的一点体会

第五篇:如何在语文课堂中突破教学重难点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打造“高效课堂”是老师们的努力方向。多年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理念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严重阻碍。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采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对教师演讲的东西全盘接受,分不清侧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语文课的“高效课堂”重在如何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日常教学中突破教学重难点逐渐成为现代教师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 语文 突破 重难点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如何选准突破口、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语文老师困惑的问题,也是很多语文老师在一起探讨的话题。突破教学重难点不仅是简单地向学生指出哪些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并加以讲解,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它还包括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是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尽量优化教学方法,做好突破教学重点难的工作,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呢?

一、在预习新课时找到学习重难点

预习新课是指在进行新课教学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提前了解课文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整体感知。这里所说的预习新课不是走马观花地泛读,也不是逐字逐句的细读,而是结合单元提示和课后练习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找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帮助学生选好着眼点,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找到学习的重难点,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夯实基础。如在教学《曹刿论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力求熟读成诵,把握全文整体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查找好本文出现的所有古今异义的字词,为理解文章扫除障碍等。有学生发现文中多次出现“夫”这个字,并且感觉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多层含义,感觉这个词的理解对掌握文章内容有重要影响。因此,学生就会发现掌握“夫”字的古今意义,把理解这个词的语境义作为课文学习的重点,进而找到依据关键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把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作为学习的难点。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难点,为接下来地学习指明方向,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工具可以有效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促使学生感观世界受到与文字描述不一样的刺激,从而加深学生记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教学效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借助多媒体工具,促使教学重难点趋于直观化、简单化,加深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我们会发现,这篇文章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文中多次出现的生字词以及文中提出的诸多科学方法,难点是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等。为了让同学们很快的解决生字词,多让学生接触物候学的机会不多,让学生了解诸多科学方法却很有难度。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把影响物候的纬度、经度以及高下的差异两相对比地展示出来,让学生理解这些因素影响的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科学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印象,以此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突破这篇文章的难点。通过这种方法,把抽象的文字描述的知识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出来,可以有效加深学生理解,简化教学内容,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三、设置课堂提问进行针对解疑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成熟,还有着对教师的依赖性,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并加以突破。教师改变传统的提问方法,设置新型、有价值的课堂提问。提问时,要仔细考虑提问的原因、内容、方向等,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巧妙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释疑解惑,让学生的思路有方向、有针对性。例如: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感受“莲”美丽高洁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志趣、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已知的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课堂提问,如:“这是周敦颐描写莲的一篇文章,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莲花形象的语句”、“世人都爱牡丹,作者也喜欢牡丹吗?为什么?”、“作者喜欢莲花的原因是什么,这可以体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周敦颐的写作目的只是赞美莲花吗,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等。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步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掌握本篇文章重难点的阻碍因素,对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渔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单纯依靠教师的指导来学习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随着课业的繁重,教师细心指导的时间越来越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突破教学重难点逐渐成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活动、给学生自主思考的动力和在小组中积极发言、发表意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此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学《海燕》时,为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以“分析这篇文章的标点符号”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活动中,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文章,从而发现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最多的是感叹号。于是,学生根据文学常识了解到,通常使用感叹号表达作者感情激荡,与此同时,学生小组之间在分析标点符号时会初步理解作者对海燕的赞美之情,体会到作者塑造的革命先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形象。这样,学生在小组成员互相分析评论中就能抓住本文的关键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的角度把握全文主旨,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重要途径。

总之,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抓不住教学内容的主次,无法有效掌握教学重难点,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重难点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突破语文课的重点、难点,教师要细心指导、有针对性的释疑解惑,可以从预习新课、借助多媒体工具、设计针对性课堂提问、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创设高效语文课堂。

上一篇:区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下一篇:品质量问题整改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