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的基本素养

2022-08-30

第一篇:现代教师的基本素养

论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浅析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从王崧舟的《长相思》谈起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一直以来都呈现出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具备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知识结构的整合性;注重提高文学素养;灵活运用教学设备等等。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犹如音乐演奏的指挥棒,一个全新的、准确的定位,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首先具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

素质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从清末全国普遍办新式学堂算起,我国应试教育有近一个世纪之久。这种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新课改摈弃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是个大国,但却是个创新匮乏的国度,市场上我们能见到很多“Made in China”的产品,却不是真正的“中国创造”,利润少得可怜,让人悲哀。创新在于从小培养与激发,我们的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终身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实质。“学无止境”,教育我们学习具有终身性。况且在这知识经济爆炸的年代,不学习将很快被社会所淘汰,所谓“不进则退”,不学习,我们只能被定格为不合时宜的“老古董”。教师要积极进修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拓宽认识领域,时时走在时代的前列,更要教育孩子虚心求学,向长者,向生活吸收养分。

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老师王崧舟本着“诗意语文”的教学理想与信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来观照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在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协同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让师生在语文的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在其发表的科研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崧舟老师正在逐步形成“理论先行、注重实效、模式创新、服务课堂”的教学特色。这为我们新一代的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整合性教学结构。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学生来说,学会学习的方法比获得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任何知识,我们都讲求一个系统性,这在高年级段的理科、学习中非常常见,抓住主干,然后能够举一反三。系统性学习的好处显而易见,譬如书架,当我们把所有的书都分门别类后,以后的学习中想取哪本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但对于纯文性的语文教学来说,特别是我们的小学阶段,似乎在教师间存在这么种倾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需要讲究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也无需具备那么多知识了。他们片面地认为语文教学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怎样使课上的生动有趣,怎样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当然,不否认这样的想法有其好的一面,但是过犹不及,现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 “闹课”,表面上看去,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但是实际上又教会了学生点什么呢,对于幻化无穷的新词,学生又能领悟或是记住多少呢?

有道是:“教师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断的江河。”此话不错。但是我们教师不能曲解新课程下这句话的含义,作为自我推卸责任武器。新课程下,我们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如果说这碗水是源头,那么我们要教会学生摸清知识的主要脉络,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能根据平时的积累,引出源源江河水来。况且,当今时代,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能从令郎纷杂的广告、新闻中提取有效地信息。

王崧舟教师在他的《长相思》中就不断实践这一理论。他的设计思路虽寥寥几条,却既体现了古诗教学的特点,又体现了自身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深度,不愧是居高临下,站在语文课程最本质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更为可贵的是,教学过程扎扎实实,步步为营,创造“征程”与“故园”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感悟“身”与“心”分离的对话,感受“相思”之苦。王老师紧紧抓住《长相思》的“魂”,有条不紊地实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三、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虽说小学语文知识涉及不深,但是知识面却很广。并且,现在信息来源非常便捷,小学生的知识层面比以往提高了不少,倘若,小学语文教师跟不上学生的知识扩展速度,恐怕过不了多久,教师会面临“难下台”的窘迫。

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教师具有丰厚全面的文化知识。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书,更重要的是博览群书。小学课文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好奇的小学生又爱提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如果我们教师不能成为“小小博学家”,一方面不能使学生成服,一方面又有失教师之责。我们的王崧舟老师这一点就做得很好,他善于给学生的回答用不同的词句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比如说在改读《菩萨蛮》的“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时,分别加入情境性语句:

对“妻”: 长亭外,杨柳依依,妻子站在送别的路上,问纳兰性德——

对“子”: 长亭外,芳草萋萋,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

对“父”: 长亭外,秋风瑟瑟,白发苍苍的老人问纳兰性德—— 对“兄”: 长亭外,雨雪霏霏,兄长递上一杯酒,问道——

这种富于变化的语句,展开了一场教师参与其中的既饶有趣味又感情沉郁的情景对话。在情景对话中学生把“问君”改为“问夫”、“问父”、“问儿”、“问哥”而反复诵读,情真意切。试问,王崧舟老师没有平时语言的积累,能在这关键的时刻妙语连珠吗?

此外,教师文学素养的积累,要让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流畅语言中表达出来。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是不可原谅的。一个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往讲台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这就从语气和音质上略胜一筹,以自身简练、准确的语言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抓住时机规范或矫正学生的语言。

王崧舟老师教《长相思》一课,其最大的特点是恰到好处地运用自己创立的诗意语文的理念和策略实施教学,既注重学生语言系统的丰富和优化,又着力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以荡气回肠的朗读、充满对比的想象和拓展转换的追问,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充盈着诗意的语文古诗课堂。他的“读”不只是局限于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而是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感情”、“有节奏”,要读出“味道”,读出“感觉”。

四、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设备的灵活运用。

社会对小学的教育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学校对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也有了很大改善,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对于活化内容、生动形象、优化教学过程与方式方法等显然有多种先进的作用。然而这些教学媒体,在整个教学中只能是居于辅助地位,只能在学生阅读文本有困难或出现疑难,需要营造课文情境,活化抽象而深难的内容,形象展现复杂过程和优化教学方法之时适当运用,以此直观形象地辅助学生增强感受、具体认识、加深理解、解决疑难。过于花哨或是过多的出示教学内容,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丧失学习、感知语言文字的机会和过程,不符合课程教学目标。

王老师在《长相思》一课时就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多媒体。在理顺古诗后,王老师用课件播放一段音乐,在音乐中有感情朗读,这就立即使平面的诗词立体化,自然而然地带学生进入纳兰性德的思绪。

在训练写话时,王老师出示一幅简单的女子刺绣图,在《琵琶语》的伴奏声中,用舒缓的语调提示学生,想象词人在家乡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借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想象极其丰富,家乡美丽、温馨,安宁、祥和,真正使学生体味到“故园”二字所承载的无穷韵味。

王崧舟教师多媒体可见并不多,但每一次小小的尝试,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年轻教师借鉴。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局对小学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不少。小学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者,对学生的今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作为年轻的准教师,我们决不能玩忽学生的成长,我们必须严格训练自己,当真正走上三寸讲台,做好真真实实的引路者,指导者。

第二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事业心

事业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事业心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和努力把工作做好的执着追求。幼儿教师的事业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对事业的爱是建立在对事业的认识的基础上的。人才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教育、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它是为培养合格人才打基础的。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素质的提高。有了这种认识,幼儿教师才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也才会增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对工作才会倾注满腔的爱和热情,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任何情况下,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对幼儿教育事业不热爱,就会把幼儿教育工作单纯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在工作中处处被动,时常感到苦不堪言,一有机会就想办法改行,这种人是胜任不了幼儿教育工作的。

2.热爱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人的爱抚,能使幼儿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信心、安全感。爱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之

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这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教师和幼儿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使幼儿乐意接受教育。幼儿喜欢什么样子的老师?用幼儿的话说就是:“小朋友哭了,马上给他擦眼泪的”“经常给小朋友系鞋带的”“不厉害的”“不发脾气的”“不打人的”“不把小孩拉出来的”……一句话,爱孩子的老师受小朋友欢迎和喜爱。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俗称教育爱,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爱幼儿,对待幼儿态度温和、宽容、不偏爱、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做幼儿的老师,也做幼儿的朋友。

(二)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和照管一群天真活泼的幼儿,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教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与幼儿一起活动,给幼儿带来自信和欢乐;如果教师体质差,精神状态欠佳,则班级气氛压抑沉闷,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心理素质较差的,如情绪欠稳定,主观武断,易冲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可能是专制型的,凡事都要求幼儿按自己所说的做,所任教班级幼儿可能守纪律、听话,但胆小、缺乏自信,依赖性强;又如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的教师,其工作方式通常是放任型的,对幼儿态度好,但胆子小,做事优柔寡断,所任教班级幼儿可能大多能力强,有主见,但纪律性差,缺乏自制力。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倾向于民主型,心胸开朗,思维敏捷,情绪稳定,善于自制,对幼儿充满热情,工作主动,处事机智灵活,所任教班级幼儿大多守纪律,有礼貌,与人亲近,能友好相处。

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身心修养,在幼儿面前,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获得幼儿的信赖和喜爱。

(三)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

幼儿教师在就职前,必须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幼儿教育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学习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教师掌握幼儿教育规律,提高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工作效率;也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际上,每个教师都是按照自己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的观点和看法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他在教育过程中确立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对儿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它影响教育的效果和儿童发展方向。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幼儿教育知识,关注教育形势的变化,研究教育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些误解,认为幼儿教师所教知识浅薄,没有很高的学术性,谈不上专业性,似乎谁都可以当幼儿教师。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幼儿教师和一般教师职业一样,是具有双专业性的职业,即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要具备传递知识技能的技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教师同医生、律师一样,必须经过严

格的、持续不断的专业训练,能“诊断”、“分析”、“开处方”,成为教育方面的“临床专家”。与一般教师职业不同的是,幼儿教师不是某一学科的教师,而是担负着幼儿全面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等各个领域,教师需要有比较广阔的多学科知识和教育艺术,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

(四)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素质

高尔基说过:“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

1.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教育幼儿是一门科学,只有了解幼儿,才能教好幼儿。而观察是了解幼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由于幼儿自身控制能力差,情绪易外露,其内心活动,身体状况常通过表情、动作或简短语言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幼儿教师需要具有观察的技能。教师观察的技能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随机观察时,教师应尽可能准确而又客观的察看幼儿,要不断提高观察的敏锐度,尽快地捕捉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探知到幼儿最细微的需要,了解幼儿某个行为的意义,并做出及时反馈;有计划的观察时,可先拟定观察项目,列出观察要点,选出有代表性的场景。进行观察并详尽地做下记录,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仔细地思考分析这些记录材料,综合归纳出每个幼儿的优点和缺点,为幼儿设计出适宜的学习方案。

2.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

教育全班幼儿,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几方面全面发展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在班级组织管理中,教师肩负着重大职责。从教育内容看,有德、智、体、美诸方面;从工作任务看,有保育和教育两方面;从教育途径看,有集体教学活动、劳动、游戏、日常生活活动等;从组织形式看,有集体、个别、小组活动等,教师要将这些内容和活动形式,合理计划,科学安排,并做出最佳方案,促进幼儿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制订班级教育工作计划的能力;创设与本班幼儿发展相适宜的环境的能力;建立一个良好班集体,包括确定班级教育目标,树立良好班风,建立班级常规,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纪律的能力;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分组及灵活地指导各小组同时进行活动的能力;组织幼儿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并进行评价的能力,等等。

集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是教师组织管理班级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教师开始时难以一下子学会。但是当班级管理不善时,活动的无序和混乱就会侵占幼儿的学习时间,弄得教师疲惫不堪,即使教师准备很充分,不良的组织管理也会导致幼儿的纪律问题和行为不良等,妨碍教师运用教育指导策略,这一点在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和手工操作等活动中反映更为明显。对此,教师可预先制订活动规则,规定违反规则所应承担的后果,提高幼儿的自律能力,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对教育过程的监控,教师的管理效果就会增强。

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每做一件工作,事先经过周密的设计,考虑好行动的每一步骤,实施时认真细致,每一次行动结束,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就会在不断的锻炼中得到提高。3.沟通能力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彼此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观点、行为,彼此协调,达到默契的过程。沟通的方式主要有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等。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能力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其沟通的方式有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两种;

教师与幼儿的言语沟通,通常是围绕一个话题开展的,教师应注意谈话的策略,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引入交谈主陋之中,运用简洁有趣的提问,保持幼儿交谈的兴趣,幼儿发言时,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注意倾听并给予鼓励。

与幼儿进行言语沟通时,教师本身的语言素养非常重要。鉴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师的口语表达应符合幼儿的接受水平,如说话的态度温和,使幼儿有一种安全感,并乐意听从;语气坚定,使幼儿感到教师充满自信;表述简单明了,从容不迫,使幼儿容易听懂;尽量用愉快的声调并走到幼儿身边说话,而不是老远地大声嚷嚷,因为这样做,会使幼儿感到恐惧。教师应讲究语言艺术,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师的口语应该生动形象,引人人胜,并伴有动态语言。教师始终要用积极的语言与幼儿谈话,告诉幼儿应当做什么,而不是指出他不应当做什么。比如说:“请轻轻地搬椅子”而不说“别把椅子碰得叮咚响”,说“请把积木放在筐子里”而不说“别把积木放在地上”。教师的语言不仅是向幼儿传递信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语言应该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与幼儿的非言语沟通主要是指教师运用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与幼儿交谈等方式与幼儿沟通。这种方式比言语更容易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关心,爱护和肯定,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教师的这种动态语言的运用,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的爱的基础上的,教师如果像母亲一样对孩子从内心充满爱,这种内心的爱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并转化为动态语言。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家园之间互相沟通,关系和谐,是协调各种教育因素,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保证。家园关系建构中,教师处于主动的一方,教师对家长的了解和尊重是沟通的前提,教师需要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家长的个性、职业、文化水平、他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等,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策略。

①本着关心孩子成长的目的,确立平等信任的态度。教师应与家长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发自内心地关心其子女成长,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情况,对不同个性的家长采取宽容的态度,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估工作,仔细聆听家长的想法和意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现矛盾时,绝不互相指责,而是设身处地地为家长着想,尽自己所能解决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遇到的困难,使家长感到教师是爱孩子的,这样才会调动家长主动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共同为孩子的进步而努力。

②掌握沟通的技巧。在与家长沟通时,掌握沟通的技巧很重要,如与家长面对面交谈时聆听的技巧;适宜于不同家长个性的谈话技巧;向不同个性的家长汇报孩子发展情况的技巧,等等。只要教师本着爱护,关心孩子的目的,注意沟通的技巧,同时利用谈话,巧妙地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就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得到家长的尊重、理解与支持。

③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家长的工作性质不一样,接送孩子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教师可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短暂交谈,或采取家访、家园联系手册、写简信、便条等与家长沟通。

4.教育监控能力

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自己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计划与准备: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之前,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材料,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潜能,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确定适宜的教育目标,计划各种活动,选择活动内容与实现任务的策略,安排教育活动步骤,构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预测可能达到的效果。

(2)反馈与评价:教育过程中,随时监控班级情况,获取反馈的信息,根据教育目标,针对自己的教育过程,教育策略,教育行为,教育效果及幼儿发展状况做出初步的评价。

(3)控制与调节: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时调节活动的各环节,对下一步活动进行调整和监控。

(4)反思与校正:一次或一阶段教育活动完成后,教师本人深入总结和反思,如回顾自己组织的教育活动,反省自己的活动是否适合幼儿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分析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反思自身教育行为的特点与不足,对所发现的问题或不足,找出其主要症结,假设一种或多种解决办法或途径,进行相应的调整并采取补救措施。教师教育监控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过程进行监控,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育观念,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是否解决,解决到了哪一步,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使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5.教育研究能力

研究是教育者对待未知事物的一种态度。面对着全体幼儿,教师对所要教的内容是早已熟知,但是,幼儿怎样理解,却是每个人、每个不同情境下都各不相同的,因此,教育工作永远充满着未知的因素,永远需要教育者进行研究。

幼儿教师的教育研究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主,其研究的步骤主要是:学习教育理论;运用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诊断,发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直到问题解决。如;国家、地方、幼儿园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教师将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为此,教师必须学习有关的课程理论,明确课程开发的顺序和方法。对原有课程进行反思,研究确立课程的目标;考虑怎样利用本园和社区教育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可供幼儿学习的材料;考虑怎样创造性设计一种开放的、有利于师生合作或幼儿独立探索的学习环境;研究怎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并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成为研究者,能更快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篇:职业道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但丁曾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却无法弥补道德的不足。”因此,对于一

位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

于是,那位坚持取出最后一块纱布的护士遵守了自己的职业道德,那位坚持给一个学生

上完了一节课的教师也遵守了教师的师德。那么,我们如果能够做一名教师,也必须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因为这是对真理的永恒追求,对责任的永不言弃。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教师的关爱在孩子的性格和人格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缺乏师爱的班集体是不和谐、不快乐的,孩子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成长,势必形成不健全的性格和个性品质。教师的爱不仅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还有利于孩子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教师,仅仅具备热爱学生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教学需要教师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另外,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教书育人,需要自己有一桶水才可以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认知、情感、能力、价值观等等,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

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核心要求是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时,要运用教学机智灵活而巧妙地处理,灵活多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搞恶作剧,若立刻处理,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若不予理睬,会影响教师的威信,并致使学生变本加厉。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以使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下去。

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是不一样的,其智力特长也是不一样的。作为教育者,应依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职业道德是一名护士的职业灵魂,也是一名教师的职业灵魂。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这次听了几堂语文课,虽然只是几堂课,短短半天的时间而已,我却收获良多,获益匪浅,真是庆幸我能有此机会坐在下面听课。本次活动上的是语文课,我在实习的时候上过几个月的语文课,作为师范生,在学校也上过一些语文微型课。但是上班之后教的却是英语,再没投入到语文的教学当中去。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借此机会再次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禁让人心潮澎湃,思考甚多。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深受启发,思考了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这一问题。下面简单地谈下我的想法:

一、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底蕴。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博古通今,熟悉各种体裁的文学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信手捏来,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语言文化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文学素养。像陈碧霞在课上展示了自己的写的一首诗,优美的文字能够感染着学生,并且能够启发学生的写作。

二、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丰厚的教育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教育学科类”知识。它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具体可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等。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不仅仅是一名教育者,更应当是一个研究者。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科类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展开科学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在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比如陈碧霞老师在说到“不解之缘”一词时,她并没有自己直接把词语解释出来,而是自己举出一个例句助学生理解。除此之外,陈碧霞老师在课堂中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结语主要都是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能力素养。 除了语文专业和教育专业的素养之外,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具备各种其他能力。我认为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具备的能力有:

第一,较强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和掌控能力

虽然我们都会在上课之前备好课,但是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我觉得本次上课的陈碧霞老师就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虽然对学生不太熟悉,学生也很容易在众多老师听课的情况下放不开,但是陈老师仍然能够让学生大声地跟读,总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走,轻松地驾驭课堂,实在令人佩服!

第二,较强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感染力

相比秦老师的课,两位陈老师的语言都很生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比较丰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富有感情地对学生进行设问或者交流,学生很容易地就被带入到课堂中,能够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中,使得课堂效果得到大大提高。

第三,较强的鼓动能力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很难坚持一直认真听下来的。有很多情况是学生不敢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者很多学生对课堂兴趣乏乏,无心专注于课堂。对于这些情况,除了要求教师把课堂活动设计得更具吸引力之外,教师较强的鼓动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陈碧霞老师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总会记得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表扬,丰富多样的评价语更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除了丰富多样的评价语之外,陈老师还会鼓动学生给予表现好的同学掌声,表现好的同学能够大受鼓舞继续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陈老师也会说些鼓励的话语,既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有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

第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如果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课堂当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充分的感官享受,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三位老师的课都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适时地播放歌曲,朗读,或者穿插一些生动的图片,学生更能进入到课堂中,也更能融入到课本所教内容的情境当中,为课堂增色添彩。

四、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注意细节的把握

上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我认为需要注意的细节有如下几点:

第一,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不能过多地去参与,但是也应当适当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

第二,即使用了课件,黑板上也必须有板书。因为课件会一张张地过,有些重点的知识或者文章的重要脉络应当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能够多加记忆加深印象。

第三,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设问。准确的设问能够让学生把握住课堂的重点,不让课堂重难点偏移,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并且能够启发和激发学生更好地去思考,甚至是更好地进入课文中的情境去思考。比如陈碧霞老师在上《我的舞台》这一课时,她就把学生当做稳重的吴霜进行设问:“吴霜,你苦不苦?„„”这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课本角色当中,使学生更能设身处地地去体会课本中人物的情感。此外,我觉得教师还要注意的是 尽量不要问一般疑问句,多问特殊疑问句,因为特殊疑问句更能让学生去多思考。

第四,教师应该适当范读和进行较好地朗读指导。我认为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多读,并且是多带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相比秦老师的《老人与海鸥》这一堂课,两位陈老师的范读都做得不错,自己的情感把握很到位。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也很到位,学生一点就通,效果显著。

第五,除了知识的教授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技巧的教授,让学生学会进行实际操作。陈碧霞老师就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借助想象等技巧。

第六,课文情感的体会与操练并重。语文教学不光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课文的情感体会应该与操练并重。比如陈碧霞老师就设计了半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来改一改句子。我觉得把这样的题目设置在课文的教学当中是相当好的,因为课堂内容能够很好地给学生启发,从而降低了学生的答题难度,也能让学生在受启发后更好地答题。

第七,对于重点分析的语句或者词语教师应当在PPT中展示。因为有些反应慢的学生很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在书上找到,所以教师在PPT中清楚明了的展示能够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也能够让反应慢的学生更好地跟上课堂的节奏。

第八,PPT的展示一定要突出重点,不能喧宾夺主。比如秦老师的《老人与海鸥》的课件和陈老师的《不一样的卡梅拉》课件,虽然有很多的图片打底,色彩丰富,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字体太小,学生看不清楚,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

第九,教师的关注面要广。如果教师的关注面小,跟教师互动的学生就会少。相反,如果教师的关注面大,那么参与课堂的学生就会多,课堂效果就会更好。

第十,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既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又要引导学生在拓展中学,还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光如此,教师还要更有耐心地适时引导学生。比如陈老师在上《不一样的卡梅拉》一课时,陈老师让学生读一读卡梅拉的话,但学生的情感不到位,陈老师便耐心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去分析和体会卡梅拉的情绪。这样做了后,学生的情绪就比较到位了。

第十一,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让课堂活动多样化。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能够增加课堂的吸引力,课堂效果自然会更好。

以上就是我听得这几堂课所引发的思考。可能还很不全面,有很多想法也不够成熟,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更多地去思考,多吸取经验教训,多向同行们学习。

第五篇:语文教师需要哪些必备的基本素养

语文教师需要必备的基本素养:高雅的文化品位

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那么文化从哪里来?那就是从阅读中来。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全书。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教师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时间去读书,大部分是靠以前的积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积累的多,还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师不是这样,这可能与自身的成长有关。从我的经历来看,课改前觉得语文没有什么,无非是学字、解词、背课文、分段、归纳中心,并且都有一定的标准答案。教师教起来很顺手,几乎你不用认真备课,也能教语文。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对语文的定位,即要落实工具性,还要拓展人文性。一下子,使教师摸不着了边际。最近几年,我们还提倡大语文教学观,生活处处皆语文,这就使教师更难把握语文教学了。其实,语文无论怎么定位,语文始终是母语教学,语文始终离不开文化。那么,一个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怎么说也不会把语文教好。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功能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失。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不是把教师的文化也一起扔掉了。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语文教师需要必备的基本素养:精美的语言

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是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之一。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是不可原谅的,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我见到许多语文教师说话很随意,想什么说什么,一句话重复几遍,并且时常带着口头语,一听到这样的教师上课,就感到不舒服。还有的教师方言很重,语气平淡无味,在范读课文的时候,不读倒好,一读还不如一个学生。这样的语文教师怎么能有语文感染力。相反,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往讲台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声悦耳,从语气和音质上就技高一筹。

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一个非常有修养的语文教师,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也非常注意学生的语言,他总是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语言,抓住时机去规范或矫正学生的语言。如果学生在这样教师的影响下,那么他们的语文能力能没有提高吗?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决定语文课成败的关键之一。记得以前,我们很重视教师基本功的训练,特别对年轻教师,每年都要验收与考核,可是,近几年这样的活动少了,教师的基本功也放任自流了。是的,语文课谁都能教,可是教的效果如何呢,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语文教师需要必备的基本素养:燃烧的激情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个“味”是什么呢,我认为“激情”是语文味之一。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有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来自于对生活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热爱。有人批评说,教师的激情是一种造作,我认为这样的认识不正确的。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必须能做到以情激情。举个例子说,即使你有很多不愉快的事,那么,你面对学生,也不能把你内心的伤感留给学生,虚伪的也是善良的。一个激情的教师始终是想着孩子所想,始终和孩子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

语文教师需要必备的基本素养:专业的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呢,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讲究系统的知识体系了,教师也无需要具备那么多知识了,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用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有道是:“教师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断的江河。”此话完全是教师在自我推卸责任,是对新课程的曲解。的确,在当今时代,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识,况且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可以储存在电脑里了,但是电脑永远也不替代人脑。知识是人脑创新的基础。语文不讲究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不等于不教知识了。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甚至每个词语,每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靠学生自己感悟的,有的是靠教师讲解的,所以教师没有知识是不能胜任的。一个教师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的血液,连自己也变得陈旧了。一个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你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你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知识用时方恨少”,这是不变的真理。

语文教师需要必备的基本素养:敏捷的思维

一个语文教师,光有阅读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思维也就是智慧。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比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开读书,而问题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么教师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有问题还要优化问题,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再如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同时要迅速的分析学生的语言,要敏捷的判断出学生发言的价值所在,然后是有针对的点拨或概括。有的教师,不能机敏的反应学生的问题,学生发言就点头,说什么都挺好,或者一味的要求学生自己评价,教师是十足的指挥官。我觉得这样的教师不是非得要那样做,而是自己的思维节奏跟不上,也就是说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当然,教师也就跟着学生一跑到底了。有敏捷思维能力的教师,不仅表现在对话中,还表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比如,很多公开课上,教师准备的课件不能正常播放,有的教师,反复的尝试,越着急思路越乱;可是有的教师一看不能用了,马上改变教学思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也不失是一节好课。这种应变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