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2022-11-01

第一篇:地理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 „„„„„„„„„„装„„„„„„„ „„„„„„„„订„„„„„„„„„ „„„„„„„„„„„„„„„„„„ 线 „„„.邢台学院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数学教学论》 考试用时120分钟 系别: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 ____和____的一门科学。 ★

2、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_____ 的思维方式。 ★

3、数学记忆包括:获得____、___、___三个阶段。 ★

4、概念间的关系有:__、___、___、交叉关系。 ★

5、备课的主要程序:__、__、__、___编写教案。 ★

6、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 )。

7、启发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要求是要( ),也就是要充 分调动学生参与启发活动的积极性。 ★

8、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

二、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0 分)

1、确定数学教学方法的因素不包括(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师的能力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环境 D、教学时间

2、数学能力的三大基本能力不包括( ) A、运算能力 B、空间想象能力 C、观察能力 D、逻辑思维能力

3、数学教育的自身特点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

111 ①综合性 ②实践性 ③实用性 ④发展性 ⑤灵活性 ⑥科学性

⑦教育性 ⑧主体性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⑤⑦

4、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 ) A、解题能力 B、推理能力 C、实践能力 D、想象能力

5、数学中的“双基”指的是 (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C、基础知识和基本公式 D、基础知识和基本命题

6、下列那项不是复合判断。 ( )

A、假言判断 B、负判断 C、联言判断 D、关系判断

7、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是 ()

A、分析教材

B、阅读教材

C、师生关系

D、分析学生

8、 判断分为:()

A、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 B、 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 C 、负判断与联言判断 D、 选言判断与假言判断

9、教师是学习的 (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212

10、说课的基本要求包括 ()

A、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B、科学性、理论性和严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和理论性 D、思想性、严谨性和实践性

三、简答题( 每小题4分,共 12 分) ★

1、定义的规则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2、构成数学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请简要阐述。 ★

3、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有哪些?并各举一例。

四、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叙述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 2新课程新理念是什么?

3数学探究教学过程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请设计一节探究活动课。

4问题解决的五种含义是什么?

五、综合应用题 ( 共20 分) 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答案

一、填空题

1、数量关系 空间形式

2、本质属性

3、保持 还原 再现

4、同一关系 属种关系 全异关系

313

5、备教材 被学生 备教法 制定教学计划

6、教学

7、组织好学生

8、课堂教学

二、选择题

1—5DCBCA 6—10DABDC

三、解答题

1、答:①定义要相称;

②定义不能循环; ③定义要简明;

④定义一般不用否定形式。

2、答:①理论基础; ②教学目标; ③操作程序; ④实施条件; ⑤教学评价。

3、答:⑴属加种差定义,如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⑵发生是定义,如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这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 ⑶外延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⑷关系定义,所有的自然数(0除外)中只有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它的因数的数叫质数;

414

四、分析题

1、答:(1)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

2、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 3答:数学探究教学过程包含四个基本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一定的教学功能。(1)问题提出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宋朝哲学家朱熹说过:学贵善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怀疑问题思考是学有成就的必要条件,问题的提出通常依赖情境

515 的创设。创设问题情景通常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①学习者能否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觉察到问题的存在;②探究的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一定是新的未知,经历过努力是可掌握的;③能否激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需要和期望。因此,进行探究性教学时,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当,要造成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建立猜想,形成结论。在数学探究活动中,一方面,要进一步收集有关事实和资料,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事实和先前的经验,以假设的形式进行大胆探索,假设就其结构而言,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条件和结果之间建构设想,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3)科学解释与证明。假设指出后,就要想方设法去检验它,用一些实例对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它,整个过程着重于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使学习者积极思考,进行科学抽象,并形成科学解释。

(4)评价与交流应用。学生完成知识意义建构学习不能通过教师传授实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通过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启发学生领会知识,反思探究过程和方法为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将结论迁移运用于不同的场合,增强思维的发散与集中,以达到知识完全意义的建设。

4答:问题解决的五种含义:① 问题解决是心理活动,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

616 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② 问题解决是过程。“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这就是说,问题解决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创新的过程。③ 问题解决是教学类型。“应将问题解决作为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④ 问题解决是目的。美国全国数学管理者大会在《21世纪的数学基础》中认为,“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因而,学习怎样解决问题就成为学习数学的根本原因。此时,问题解决就独立于特殊的问题,独立于一般过程或方法,也独立于数学的具体内容。⑤ 问题解决是能力。那种把数学用于各种情况的能力,叫做问题解决。美国全国数学管理者大会把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为10项基本技能之首。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发展问题解决的能力,其目的之一是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是不确定的世界里学习生存的本领。

五、答: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说教材:⑴剖析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要阐述所选内容在本课题、单元乃至学段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所选内容的学习重难点以及确定这些重难点的依据是什么等。 ⑵说学情:说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和技巧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说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的方法和策略;对所任教班级的班风、学风、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方

717 面客观的分析,同时对班级中的特殊个体的特征进行单独分析。 ⑶说教学目标: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目标,并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就学习内容的教与学的目标要求,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分层化解,阐述依托内容载体实现这些目标要求的途径与方法。

⑷说教法:本根据课题的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业情况,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

⑸说学法: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理由。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说出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要求学生运用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哪种能力等。

⑹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活动的展开顺序,包括教具准备,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

„„„„„„„„„„„„„„„„线 „„„„„

818

第二篇:中学生物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1、请你想一想什么是“教”和“学”,谈谈在备课时应该怎样体现教和学的关系?

答:"教”与"学”是统一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的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无条件的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地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为的转换,由教学中心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在备课时,我做到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设计教案。要熟悉学生基础,了解学生知识面,就是说要"找准教学的起点”。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能够了解什么,需要学习什么。2.依据情境,巧妙教学。(1)利用学生积极学情,充分传授知识。(2)巧妙引导课堂,消除消极学情。3.

三、注重反馈,反思教学

课后,教师应该思考课堂上传授了什么给学生,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了多少,自己在讲课中哪些地方引导得好,学生理解透彻;哪些知识没有讲清讲透讲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同时,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调整方向,为下一步更好教学作准备。同时,也能切实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研水平。

4、某广告声称:“科学研究证明,冷冻水果比罐装水果更具有营养。”在接受这种说法前,你需要了解哪些问题的答案? ①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

②学会生物学教学的方法、技能,并能应用于实践。 ③学会反思,找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5、你认为学习本课程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优势:(1) 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 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 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3) 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6、试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优势:(1) 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 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 (2) 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 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7、直观教学的优势有哪些?

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8、高中生物新课程计划在2010年在全国推行,谈谈你对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模块的认识。

答: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9、论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大学习理论派别的基本观点,并联系实际课堂教学谈谈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生接受教学所传授的客观世界知识,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便达到了学习目标。认识主义者虽然强调了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但认为学习是将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者提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已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更深刻地探讨了课堂学习的本质过程,而且以现代者的眼光透析了课堂学习的策略.形式.环境.对象等,从多角度发展和丰富了课堂学习理论。

10、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使学生在生物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能更好的生活。生物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学知识和一些生物技术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能领略到这些领域的工作和成就。 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几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1 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2 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3 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4 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5 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6 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11、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

(1)教师基本素质:①政治素质;②道德素质;③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学理论知识;④心理素质 (2)业务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 (3)参与和共事的能力

12、在实际教学中,有位老师将“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①使学生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②掌握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③让学生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④熟悉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方法。你认为该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如果不符,该如何修改?

答:该教学为目标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修改为:

1、面向全体学生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4、使学习掌握并理解"植物种子萌发”,提高学生生物知识和技能。 作业六

1.简单比较单组实验法和等组实验法的不同。

单组实验法:它是向一个或一组(某一学生、某一个组或某一班)施加某一实验因子或数个实验因子,或者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或另外几个)实验因子,然后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测出其所发生的一种或数种变化。单组实验法有一些条件要求:一是后一个实验因子在实验对象中所产生的变化,必须不受以前实验因子的影响;二是由其他混杂因子所产生的影响在实验的过程中或者是无关紧要的,或者是在前后实验阶段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三是测试必须准确。等组实验法,即就各种情况基本相同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实验对象,分别施加不同的实验因子,然后比较他们所发生的变化,看有何效果。等组实验法的要求是各组条件尽量均等。说是说除实验因子外,其它影响实验的因素基本相等或相同,实验组均等的办法就要采用科学选择样本。

2:[论述题]简述导入的基本结构,并举例说明。

答:导入的基本结构: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进入课题)。导入在每一节课中仅占数分钟时间,但它在教学过程种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概括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出新教材的内容、范围和重点,及前后教材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实例:讲述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导言:"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中学生戴起了眼镜,那是近视眼镜;我们身边有些中老年人,他们有的也戴眼镜那叫远视眼镜。为什么同是眼镜,一个是近视眼镜?另一个是远视眼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眼的结构。”

3. 高二(1)班共有学生48人,在本学期生物学期中考试时,教师通过分析试卷发现,答对选择题第2题的同学有32人,答错该题的有16人,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题的难度级别。

该题难度的计算: P=R/n=32/48=0.67 P在0.4和0.7之间 所以该题的难度为中等 4.论述题]请整理"光合作用”的教学内容中你认为属于"核心概念”的概念。

答:1.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2.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3.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 + H2O 光 叶绿体 能量 + O2

5、如果想搞清楚你的狗最喜欢的狗食,那么,在实验中你应该控制哪些变量?

答:

1、定时:是指每天饲喂时间要固定,不能错前拖后。

2、掌握好食物的温度。

3、饲料方面。一是因饲料单一,不新鲜,有异味等,犬不愿采食。二是因饲料中含有大量化学调味品,或含芳香、辣味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以及特别甜或咸的食物,均影响犬的食欲。

4、喂食的场所不合适,如强光,喧闹,几只犬在一起争食,有陌生人在场或其他动物干扰等。 宠物健康饮食的要素包括饮食的质量、数量和频率。

6.试述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主要优缺点。

1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在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即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学习的情景中,其显著特征是学生有义务有责任主动地相互依赖,团队成员"生死与共”。 合作学习的优点包括 : a)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c)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帮助者; d)学生不仅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合作学习的不足包括 : ) 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因组内成员意见不一,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b)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因一些不愿承担责任或不积极配合的影响全组土气,降低全组工作、学习效率。 c) 在合作学习中,还有可能造成小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与合作。 d) 关于合作学习中,如何从整体上对每一成员进行评价,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还没形成一套适宜的评价理论和方法。

2。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科学结论-表达交流探究教学的特征包括: a) 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去探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的知识。 b) 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的探求能力。 c) 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 d) 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 e) 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学知识。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探究教学的不足: 探究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掌握必须的探究技巧,并且要有大量的基础知识作为储备,同时还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科学的态度。在实际的应有中往往由于问题的提出不够科学,或者是方法不得当,计划不够周密等不足导致探究的失败或者是得出错误的结论。

3.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在当代科技迅猛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社会问题等背景下形成的教育思潮,优点在可以培养大众的科学技术素质,培养和训练个体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在决策和实践中强调社会价值取向。STS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把社会因素纳入科学教育之中,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使科学、技术、社会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不足是学生的学习局限在课堂之内,对社会了解不够,缺乏亲身的体验,知识的接受有时显得空洞,不够贴合学生实际,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心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这些与自己很遥远,表现的漠不关心,这些都有待解决。

4.概念图(conceptmap)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上的词表示。一个理想的概念图应该是:(1)概念间具有明确包容关系的层次结构。(2)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用适当的词或词组标注出来。(3)不同层级概念间的纵横联系清楚、明确,并形成一些交叉点;纵向联系说明概念间的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横向联系可以说明处于概念图中同一层级水平的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而交叉关系则说明处于不同层级概念间的联系。因而,在概念图中的概念是不能被单独表征的。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三种工具:教的工具、学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其不足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接受能力的不同,会出现部分同学看到概念图头疼,理不清脉络层次,反而造成知识接受的混乱。由此看来任何一种教学的策略都有其滋生的优缺点,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合理的取舍。

7、如何准备一节中学生物学实验课? 答: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准备一般应包括:(1)制定实验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2)编制实验教学计划。如:实验课时计划的编制,应深入分析教材,明确实验目的,确定重点、难点,认真备课写好课时计划。(3)采集和培养实验材料。(4)准备药品、仪器和用具等工作。 8.简述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式、图画声像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应用原则与要点: 1 针对性和目的性 2 适用性和鲜明性 3 示范性和可靠性 4 演示与讲授统一行

10、简述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答: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式、图画声像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应用原则与要点 1 针对性和目的性 2 适用性和鲜明性 3 示范性和可靠性4 演示与讲授统一行 13.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是:

1行为主体(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能认出„;能描述„;能设计„ 比较差别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 2.行为动词了解、掌握、知道、熟悉,是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难以测量和检验。能认出、能描述、写出等则意义明确,便于测量和检测。 3行为条件需要让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实验„ 4.表现程度测量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的„”认出植物种子的结构。 目标表述的四要素体现了谁?(学习者)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

14、教案的一般格式包含哪些内容?

教学课题a) 教学目标 b) 教学重点c) 教学难点d) 教具e) 课的类型f) 教学方法(模式)g) 课时安排h) 内容要点(板书设计)i) 教学过程j) 教学后记(课后分析)。教案格式多样,具体的写法主要因人而异,常见的形式有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图文式等,也可几种形式综合使用。

15:[论述题]简述合作学习与独自学习、竞争学习的区别与联系。

答:(1)、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一起达到其共同的目标。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和其学习小组的集体目标应是一致的,个人和群体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所有学习成员都是相互得利的,是一种"你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的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会意识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同时,也只有自己成功了,小组才能成功。

(2)、独自学习是指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与其他同学毫无关系,每一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材料,依照自己的速率而学习,学习结果以标准参照为评价取向,不与其他同学作比较。学习者在独自学习中完全追求自己的兴趣,重视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不受其他学习者学习成败的影响。

(3)、竞争学习是指学习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其学习关系是消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学习者是以其他学习者的失败来证实自己的成功。在竞争学习中,只有少数学习者能达到预定目标,学习结果是以常模参照为评价取向的。

从上述三者的关系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弥补了传统学习模式中的不足,加强了学生之间积极的同伴互助关系,正是这种积极互赖关系,不只是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而且在促进学生的情意和社会性的发展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合作和竞争是可以同时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他们认为合作与竞争是矛盾统一的范畴,为了完成复杂的任务就必须合作,而为追求更完美的结果又必须竞争,即在小组内以"合作”为主,但不排除竞争,尤其是组间竞争可促进小组内部更好的合作。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强调"组内成员合作,组建成员竞争”;合作学习与独自学习也是互不排斥的,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独自学习,每个学生只有具备了独自学习能力,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独自学习和竞争学习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把三者共同纳入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学进程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模式,是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需求,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

五、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共5分。每项1分)

(1)根据教学内容; (2)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 (3)根据自已的专长和教学特点;

(4)根据生物学在中学的实际情况; (5)根据本校教学条件。

2、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共5分。每项1分)

(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发展学生的智能是现今教学方法的时代特色。 (2)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4)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 (5)对传统教学方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

3、直观教学的意义有哪些?(共5分。每项1分) (1)直观教学是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 (2)直观教学是使学生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

(3)直观教学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活动的手段。 (4)直观教学是发展学生智能的手段,还可促进学生发展想象力、思维力等等。 (5)直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手段之一。

4、2001年初,

江苏教育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用《生物》教科书 的编写理念是什么?(共5分)

(1)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2分)

(2)体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1分) (3)体现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2分)

六、论述题(共10分。要求适当的阐述)

结合实际谈如何发挥讲授法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每项论点1分,共5分;论述部分占5分) (1)科学性和思想性;(2)思考性;(3)系统性和逻辑性;(4)兴趣性;(5)讲练结合

第三篇: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级构成。

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 ,把教学语言划分为 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模式。

7、辛德等在 1992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忠实观、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

8、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

9、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10、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1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12、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

13、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4、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15、一般情况下 ,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16、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1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来表达。

18、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19、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0、按照古德来德的观点,课程可分为: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经验课程五个不同层面。

21、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

22、泰勒提出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23、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 ,其基本过程有:确定被研究的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24、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

25、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

26、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 。(错)

2、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对)

3、加强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课程设计上的特点。(错)

4、文纳特卡制是在改造班级授课制阶段出现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对)

5、“蛋糕模式”是一种地方分权型的课程管理模式。(错)

6、“互动理论”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 。(对)

7、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错)

8、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错)

9、除研究法外,讨论法也是一种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对)

10、口语化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对)

1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错)

12、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错)

13、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对)

14、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错)

15、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错)

16、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对)

17、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对)

18、重视并直接从事教学手段研究的要首推夸美纽斯。(对)

19、语词式板书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为简便的板书样式。(错) 20、形成性评价往往具有对后续阶段课程的诊断性评价作用。(错)

21、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双边活动的过程。(错)

22、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 。(对)

23、实用主义强调儿童在工作中学习、掌握知识。(错)

24、当代教学模式将更加强调学生知识的发展 ,把学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错)

25、课堂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错)

26、比较典型的实行 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对)

27、教学评价就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错)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校本课程? 答:校本课程: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洗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2、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答: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整合性; 实践性;自主性;开放行;合作性。

3、简述行为取向课程的目标表述要素。

答:行为取向课程的目标表述,关键一点是要具体,明确;目标陈述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一、谁来完成这个行为,即要明确教学对象是谁;

二、用来达成目标的实际行为;

三、行为的结果,如一篇论文;

四、完成行为的适当情境或条件;

五、用来评价作品获成绩的标准。

4、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答:课堂教学评价:是以课堂教学作为评价对象,依据一定方法和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

5、什么是教学? 答: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6、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 答:螺旋式课程组织:是指根据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

7、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答: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美国著名课程学者泰勒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在规划课程时,必须回答如下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追求那些教育目标?我们要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8、简述教学过程的原则。 答:教学过程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9、什么是隐性课程? 答: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是什么? 答: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心理准备阶段;感知知识阶段;理解知识阶段;巩固知识阶段;运用知识阶段;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

12、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答:(1)教学艺术的创造性。(2)教学艺术的形象性。(3)教学艺术的情感性。(4)教学艺术的审美性。

13、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内涵。 答:情 境 一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14、什么是班级授课制? 答: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5、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一 )需要评估;(二)确定目标;(三)组织与实施;(四)评价。

16、如何评价课程设计中泰勒的目标模式? 评价泰 勒的目标模式:第一,目标模式是合逻辑的。第二,目标模式是合科学的。第三,目标模式合乎民主的需要。第四,目标模式合乎教育的要求。第五,目标模式具有组织和连贯的力量。但目标模式自身的一些缺陷,也招致了众多的批评。如目标模式在本质上含有管理控制的意图,这种模式多指向可预期的目标等等。

17、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答:①教学艺术的创造性。②教学艺术的形象性。③教学艺术的情感性。④教学艺术的审美性特征。

18、简述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

答: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第

一、学生接受的教学信息更加一致;第

二、教学活动更加有趣;第

三、提供感性材料,加深感知度;第

四、提供有效的交互;第

五、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第

六、有利于个别化教学;第

七、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发现和探询活动;第

八、促进教师作用发生变化;第

九、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第

十、扩大教育规模。

19、什么是课程管理? 答:课程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四、论述题

1、试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答:(一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二)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是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三)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四)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包括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与正确性等。

2、列举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其中所运用的教学原则并说明遵循教学原则的重要意义。 评分提示:列举课堂教学的实例,可以是自己的亲身实践体会,也可以是阅读过的别人的经验,需要作出适当的描述,如什么教学内容,怎样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处理有何特别之处,收到什么效果等。在此基础上,引述学习过的有关教学原则的内容,对照加以分析,说明自己的看法 ,得出遵循教学原则重要意义的认识。涉及的教学原则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分析时应结合所举实例,侧重一 、二个原则来充分论述 。

3、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答:(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

(1) 优点。第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第二,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一种相对的教育平等。第三,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有益于保证文化的统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第四,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便于国家对各地区的教育进行管理控制。 (2) 弊端 。第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上的悬殊差异。 第二,过分集中不利于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第三,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不利于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第四,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要求过度统一性,削弱了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二 )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

(1)优点。第一,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充分考虑了地区、经济、文化差异,有力实现了教育的服务功能。第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发挥地方与学校的创造性。第三,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有利于达到局部最优化。第四,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第五,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能够保证教育实际上的平等。

(2)弊端 。第一,由于它采用分权管理,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固而在全国范围内一的最基本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第二,由于是分权管理,管理主体多元化,不利于国家对教育的宏观上的统一管理和控制。第三,由于中央很少控制,大多是地方和学校自由自主进行课程实践,容易形成无政府状态,进而造成教育上的混乱,不利于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

4、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答:当前,在国内外的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突出以下几个重点:(1)缩小班级规模。心理学研究证明,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间接地影响学习成绩。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2) 综 合 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传习形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的新特点。(3) 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座位编排方式和学生座位位置的不同制约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范围和人际互动,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范围。(4)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

5、试举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答:影响课程 实施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随着人们对课程的深人研究,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深入研究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1) 改革本身的因素。包括 :① 地方、学校和教师对改革的需要。地方、学校和教师对改革的需要,会影响人们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实施者对改

革的清晰程度。③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改革的内容越复杂,实施起来会越困难。④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2) 学校内部的因素。同一个改革方案可能在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成功,而在另一个地区或另一所学校不成功,这与学校内部诸多因素有密切的联系。①校长。校长在改革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原因。②教师。教师个人的特征和教师集体的因素对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革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进程。 (3) 学校外部的因素。学校教育活动不只是学校内部的问题,政府等权力机构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对课程实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①社区与家长的影响。②政府部门的影响。③社会团体的影响。

以上这些因素在不同水平上不同程度地影响课程的实施。因而,对课程实施的考察,一方面要了解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与措施的实施程度以及课程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另一方面要了解课程实施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课程实施的。

6、试述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答: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变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 (1)完善课程体系;(2)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5)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7、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导课艺术。 答:导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导课艺术的特点包括针对性 、启 发性 、新颖性和简洁性等。其功能为: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等。教师常用的导课的方法有:直接导课;故事导课:创设情境导课;悬念导课:新旧知识联系导课;解释题目导课;演练导课;设疑导课等。

8、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结课艺术。 答:结课是指教师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通过重复强调、归纳总结等方式,回顾与概括所讲授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行为方式。结课的形式与方法主要有:自然式;归纳式;悬念式;回味式;比较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激励式等。应用结课艺术要做到:(一)体现教学目的。结课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目的和知识

结构等。(二)注意首尾呼应。要与导课相呼应,做到前后一致,使课程主线清晰。(三)做到适可而止。要避免提前或拖堂,做到按时下课 。(四)注意形式多样。要根据不 同学科、不同课型 、不同年级 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结课形式 。

第四篇:《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大题类)

《生物学教学论专题》试题

一、简述题(每小题8分,7小题共56分)

1、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1. 热爱教育事业

2.了解学生

3.有广泛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4.有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知识技能

5.有教育事业心和改革精神

2、评价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答:评价具有多重功能,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有促进学生发展、鉴定水平、选拔淘汰三大功能。

1 .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导向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反思功能。

2 .鉴定水平的功能。这里是指学生评价可以对学生与评价指标的适应程度作出区分和认定。

3 .选拔淘汰的功能。选拔淘汰的功能是指学生评价可以为选拔优秀者,淘汰不合格者提供依据。生物新课程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在鉴定的基础上,对符合某种程度和标准要求的学生进行筛选,对不符合的进行淘汰。

3、程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程序教学( programmed instruction )也称程序学习( programmed learning ),是帮助教师将课堂的集体情境改变为个人的学习情境,使用程序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原则:

1.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

2.减少线索原则

3.即时确认原则(及时强化原则)

4.自定速度原则

5.验证学习原则

4、发现教学可分为哪几个层面,试简要比较其异同。

答:发现教学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分三个层面,即听课中的发现,教师控制下的发现。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去发现。

发现教学法在生物教学生有重大意义。它是长期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的产物。近百年来形成的学习理论——认知理论是发现法的理论基础,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的大量经验是发现教学法的实践基础,它在教学中是确实有效的。能提高基础知识的学习质量。学会技能、培养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它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强动机、追求感和自信心。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生物教学中,都能提高教学质量。

5、举例说明生物学基础知识中,事实、概括、应用三者的关系及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意义。

如学习血红蛋白的特性,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教师做了一个小实验,这是一块已经凝固的新鲜猪血,表面是什么颜色?用刀剖开血块,血块内部呈什么颜色?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知血块表面呈鲜红色,血块内部呈暗红色,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分析,血块表面血红蛋白与氧结合,颜色鲜红,血块内部血红蛋白与氧分离,颜色暗红。由感性到理性,掌握了血红蛋白的特性,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6、复习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答:1.加强记忆。记忆是大脑把经过了的事物分成大量信息单位贮存在大脑中的结果,即大脑皮层及其和关都门建立神经联系的过程。正确而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就会在知识遗忘之前。经过 “ 强化 ” ,防止消退的发生。同时,还能使短时记忆的内容向长时记忆转化。

2.加强理解改善知识质量。为了提高复习质量,教师组织复习时,要向 “ 深层 ” 考虑。在浅层表面上似乎理解的知识实质处理解肤浅甚至是错误的。复习教学法必须完成这一任务、使学习的认知结构的 “ 骨架 ” 更加充实,同时,要运用S — R理论,把错误诱导出来、让他们自己去纠正。

3.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学生记住名词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的使用它;知道生物学的一些不容置疑的事实,随时能把它叙述出来、这是理解知识的表层。复习时,在表层上的任务 — 是要纠正错误;第二要使学生深入理解;第三要学会运用。把知识运用于实际。是理解知识的第三层。它是再现复习时的一个重要任务。知识运用于实际,即教育心理学谈了多年的知识迁移,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学的知识无用(广义的用),学它干什么呢?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原理和技能向新的情境迁移的能力,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理想能力,不能认为是自动发生的,运用反迁移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特别是为此而专门组织的复习教学来实现的。

7、比较生物标本和模型在生物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作用。

答:利用活生物和它们的标本等进行教学的直观形式,叫做直接的直观。在教学中,活的生物(标本)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该生物及其同类的形态结构特征。动物体和植物体 的形态结构特征,是生物学基础知识之一。正确地掌握有关形态结构的知识, 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必要基础。运用活的生物体进行有关形态结构知识的教 学,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形象记忆,提高识记效果。2.能够真实地表现出生物所特有的生命活动 生物体生理功能的知识 既是生物学的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通过对活生物的观察和实验,使学 生能够真实地看到各种生命活动过程的特点,从而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生物标本的突出的特点有以下 3 个。(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便于观察。(2)生物标本可以长时间的陈列和反复使用,可以运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3)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和指导学生采集、制作和鉴定标本,还可以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利用人工制作的教具,使学生间接地去认识生物体而进行教学的直观形 式,叫做间接直观。生物模型就属于这种,其主要作用是(1)使学生能迅速而清晰地看到生物体及其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生物模 型能把实物放大或缩小,并标上不同的颜色,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看清并掌握它们的特点,而且可以动手卸装,进一 步了解各器官的位置和仔细观察某些器官的内部结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有 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使学生看清生物体或其局部的生命活动过程及其原理。许多模仿生物 体或某一器官功能的模型,具有动态的性质。虽然不一定能反映形态结构的 真实情况,但能清晰地反映生物或其器官的活动原理。例如,用木条钉成的 肋骨运动与呼吸运动的关系模型、用无底瓶子做成的膈肌运动与 呼吸运动的关系模型,人体上肢肌肉协作模型等,对学生正确理 解生命活动过程及其原理有很大促进作用。

二、论述题(共15分)

你对生物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是怎样理解的?你怎样评价我国目前中学生物教育的现状? 答:从课程结构的总体设计来看,高中生物课程与物理、化学等课程同属科学领域,而且在必修部分的学分分配上和理、化等课程等同。高中新课程计划明确了生物课程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使生物科学教育恢复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和价值是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教师是科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按照科学课程的教育规律来组织教学。

高中阶段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放在所有课程理念之首的目的,是强调高中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是指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初中阶段生物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更多地强调了“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高中阶段则更重视在共同必修单元之后,有较大的灵活性,保证“不同的学生得到充分的、不同的发展”,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高中《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在初中生物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在课程目标上,明确提出11方面的要求。高中《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

在我国二千多年的悠久教育史中,中学生物教育的历史仅有短暂的一百多年。我国目前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教师队伍动荡,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管理不当等状况,实堪忧虑。

1. 教学内容陈旧

当今生物学发展迅速,内容日益丰富。为使中学生对生物学有比较成熟的认识,有较好的生物学素养,各国中学生物学教材多采取以生物学重大主题构建知识框架的作法。我国的教材体会则依旧延续

三、四十年代的体系,还是"植物学"、"动物?quot;、"生理卫生"几个分支,或是大专业教材的压缩。五十年代我们曾刻意模仿的前苏联也己改变了教材体系,但我国依然墨守陈规,教学体系陈旧落后。

在这一总框架下,我国教材强调植物学、动物学学科体系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记忆性内容反复出现,对生物结构描绘细微,对分类知识要求学生记忆,其中有些知识对不从事生物学研究工作的学生终生无用。然而对于学生身边的生物现象、学生自己的健康成长,教材不涉及或涉及极少。对于近几十年来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如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物技术等知识、初中生物学中几乎没有涉及到。

如此陈旧的知识体系与知识内容不可能让教师爱教,学生爱学。

2. 教师队伍动荡

取消生物学高考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然而从1992年至今,北京市以各省市参加高考的考生并未因取消生物高考而负担减轻。取消生物高考取使刚刚壮大的生物教师队伍发生了动荡。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授课程未列入高考、中考科目的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低。教师的结构工资、职称评定、分配住房等均受到影响。生物教师队伍近年来的"断档"现象比其他学科更严重。最令人担忧的是,一批1982年以后毕业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离开教育口,一些新比业的生物系师范生宁愿改行教英语、化学,中青年生物教师不安心生物教学,中学生物教师队伍呈现涣散趋势,这对未来的科学教育是一大隐患。

3. 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绝大多数生物老师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系统性知识为重点、以讲授知识为主要教学模式、以考卷为评价手段的教学过程。落后的教学观念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占主要地位。如课堂上要求绝对安静,学生只能是知识的容器,任凭老师注入他认为应注入的东西。老师讲生物知识,学生听生物知识,背生物知识,在试卷上答生物知识。学习中学生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没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

更令人忧虑的是,跨世纪的青年老师并不因年轻而教育观念新。他们受到中学时所受教育方式的影响,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改革又迟缓,以致青年教师在扬弃传统教学思想中选择不当,教师新观念老的现象非常普遍。

当前,迫切需要贯彻素质教育。生物学教育要以尊重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为切入点,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成发展。否则教育改革的阻力很可能存在于教育界内部,甚至可能来自于教师。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跨世纪教师的素质己是生物教学走出低谷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4. 教育管理不当

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政策时缺乏足够的调研。取消生物高考即为一例。决策者素质的提高,是教育改革包括生物学增长率改革的关键。现行的教育体制尚存在不少弊端。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及评价的研究等相当滞后,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标准缺乏科学的依据。素质教育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必然会使教育体制的改革有所突破。

当今,在教育体制变革的过程中,校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管理层的观念转变至关重要。如支持生物教师组织热烈的课堂讨论、支持生物教师开展室外观察与实习活动,从工资待遇各方面对生物教师与所谓主课教师同等对待,保护生物教师进行改革的积极性,给足实验经费,鼓励生物教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创新等等。遗憾的是,目前这样的领导尚不多见。

生物学教育中的众多问题,在学生中己产生影响。受应试教有摆布,高中生不在乎高中会考。高二生物必修课上不少高中生做数学题、物理题或用耳纲听英语。学生普遍不学生物,越是重点校越明显。多数学生会考前突击生物。会考试题为迁就学生难度逐年降低,高中生连基本生物赏识都不能掌握。自取消生物高考后,高中生物的选修课从未开设过,高中生物选修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自然无人问津。

同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生的课余时间被"主课"的各种名目的补课占据了,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没有活动时间。此外,活动地点、活动经费的困难,己使多数学校无法开展兴趣小组的活动。我国中学生生物学素养低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学生物学教育己是非改革不可了。希望21世纪基础教育生物课程改革能带来一个全新的生物学教育。

三、论述题(共15分)

有人认为,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教师就应该主动放弃讲授法。简述你对此有何看法?试对叙述—演示教学法的优点、不足及基本原则进行评述。

答:“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第一个“法”,指的是教学的一般法则和教学规律;第二个“法”,就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第三个“法”,可以理解为在具体情况下最能体现教学规律的最优章法,我们所说的教学模式,就属于这一范畴。一般的教学方法是具体的、灵活多样的,而教学模式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选择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水平,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师自身的素质来决定。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同样的课程内容也会因教师或学生水平的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探究法渐成课堂教学领域的热点,而讲授法则备受冷落甚至被大加批判。细究起来,不难发现这种现象的实质是对探究法和讲授法缺乏辨证分析并且倾向于把二者非此即彼地对立起来的二元思维。具体说来,他们往往认为探究法符合课改理念,应予以提倡和推广;而讲授法则属于应试教育的东西,应予以批判甚至排斥。其实不然,讲授法和探究法都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前者有它的长处,后者也自有弊端。所以,能否全面、辨证地看待两种学习方式并在具体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利用是关系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甚至成败的关键。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勿庸置疑,讲授法有它地弊端:讲授法容易导致知识和能力的脱节。在讲授法中,教师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包括知识的来源、分类、运用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等)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只需记忆即可而不需要自己思考。也就是说教师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成了孤零零的知识,跟他们原有的知识以及其运用环境无法建立意义联系,进而导致了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同时,由于教师的系统讲授架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过多使用会使学生渐渐丧失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讲授法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使学生较快地、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由于教师能把教材上的抽象知识用通俗的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教给学生,所以学生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接受并能系统地记住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大量知识。讲授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在讲授教材知识的同时也必定溶进了自身的学识、情感和修养。另外,讲授法也并非单纯的盲目讲解和传授而是考虑了其它一些相关因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讲授,以便学生能有效接受。由此看来,讲授法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机械灌输和死记硬背是过多歪曲使用所致而并非其本身的原因。 探究法是指教师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究的教学方法。探究法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探究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天性,都有探究和发现的愿望,这些都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探究法使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究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这样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动机。探究法还有利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使学生能恰当有效地运用知识。探究法虽然有这么多的优点,但使用起来也容易受到限制:探究法需要学生从确定问题开始并进行一步一步地探究,这个过程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并且教师要同步指导,所以实施起来费时费力,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并且相比讲授法而言,探究法对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些。另外,探究法也并非适宜于掌握任何内容,例如,有关形成一系列实践性的、劳动的技能,掌握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和编年史知识等等。

讲授法和探究法仅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讲授法和探究法。使用讲授法的过程也包含探究和交流,教师的系统讲授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引起学生对感兴趣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学生会在课后对教师所讲的有所疑问的地方进行探究或者与教师探讨。讲授法并非单纯地教师讲学生听。课堂上学生会对教师的讲授有点头认可、会心一笑等一些动作和眼神,从而使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也会根据学生的这些反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这表明学生可以利用非语言性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而并不是单纯传授和接受的过程。探究法同样离不开讲授法,需要讲授法贯穿其中。探究法的使用离不开背景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而这些背景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都是在进行探究之前通过讲授法传授给学生的。

叙述演示法主要有以下优点: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老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来确定主要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从而有效的分配时间。2.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因为老师备课的时候已经对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所以学生获得的都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3.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合乎逻辑的分析,生动形象的描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讲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的时候,这个优点可以说得到很大的发挥,比如在讲解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会带来那些不良影响,这样,思想教育就穿插在课堂知识的教育过程中,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缺陷,面对数量巨大学生进行讲授,教师难以因材施教(尤其扩招加大了学生的差距),如果教师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则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之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不能够积极思维,不利于学习能力和独立思维、批判精神的培养。运用不当的讲授法由于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学生不能直接体验知识、主要凭借记忆掌握知识,所以历来被指控为满堂灌、填鸭式等,这些理论上的问题和实践中应用不当使讲授法一直受到怀疑。

讲授课一般由导论、主体部分、结论三部分组成,主体部分又可分为以原理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两种讲授方式。 运用讲授法的关键是必须解决好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表达两个基本问题,而讲授法的准备(备课)就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二次消化”,即学生学习是“知其然”(What),教师当然首先要“知其然”,更要知道其“所以然”(Why)和传授给别人的“如何教”(How),并且要通过课堂讲授达到使学生“好学”、“想学”、“会学”的目的。备课的主要准备内容有学习课程计划明确专业目的与学科的任务、地位和具体目标,学习大纲以了解学科体系、教学内容,了解相关学科,分析学生学业水平与学习能力,选择教材或讲义,课时内容与教法的选择,撰写讲稿(一个讲稿重复使用的做法,即使不追究其知识陈旧、方法落后,收了学生的学费却这样敷衍学生,至少可以说是不敬业的表现)。

要恰当而有效的运用好叙述演示教学法要掌握一下原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每一门课程都要在课程方案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大学生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都要从自己的角度来实现专业培养目的,所以讲授必须有明确目的。

要保证科学性。科学性有几层含义,就教学内容而言,要传授真正符合科学规律的知识、要培养学生学习并运用科学方法;就教学目的而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追求和尊重科学的意识;就教学工作本身而言,要学习并运用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科学用语与浅显易懂统一。 教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统一的特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教育学界的共识,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师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不能把这种差异简单归纳为教学设施和学生水平,而应该反思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对待教学的态度。

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前瞻。教学不能满足于现成教材与参考资料,而是应该以讲授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里掌握最新学科研究成果,而不是把学生局限于现成的教材里面(协作和出版周期都很长,知识更新速度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及时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要注意思想性。在教学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的特色,教学内容中随处可以发现形式灵活、教育意义深渊的教育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系统连贯和逻辑启发性结合。科学知识本身就是严密的逻辑,具有假设、验证、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而学生的学习也需要经历并学习这些过程,因此教师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本身就是对学生的示范。 处理好理论教学的深入与浅出。科学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积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深刻性,需要由已经掌握了的教师对学生阐明,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到基本的本质的方面。

四、应用题(共14分)

生物学新课程提倡生物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有位教师说“厨房就是实验室”。你对此有何看法?请设计一组“利用自家厨房,开展生物学探究”的实验。要求结合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说明设计思路和大致过程。 答:《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提出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生物学教学“生活化”是这一理念的通俗说法,它应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教学情境的设置,重点、难点突破以及知识的运用等各环节,都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兼顾生物学科特点,做到因地制宜,有机结合,自然生成。下面以“免疫”一节教学为例,介绍“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引入生活情境,营造学习气氛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他的学生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因此,在教学情境设置中,教学生活化运用最为广泛。当然教师要注意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要注意素材的典型化,并要与所学内容有紧密联系。

总之,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导人新课,一方面使新知识的学习找到了生长点,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延伸和深化,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降低了学习难度,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为人们的生活造福。

二、利用生活素材,掌握知识本质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不同,学生情况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加工,使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还要注意补充生活素材,当然,这种素材的补充不应该增加学生负担,应该能为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服务。如课本只介绍了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等,教师则可补充说明疫苗有三种:分别是减毒的微生物(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的微生物(百日咳病菌,伤寒疫苗)以及微生物成分及其产物(链球菌脂多糖),同时将儿童疫苗计划接种卡投影给学生看,介绍我国计划免疫的情况,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儿童时期接种过的疫苗,这样既联系了实际,又丰富了认识。

教学生活化并不排斥引导学生亲近课文,有时要反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中联系生活,感悟生活。例如课文中有这么一段:“l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用细菌或其外毒素给动物注射,过一段时间后,该动物的血清中出现一些防御作用的保护性成分。”读完这一段,我布置思考题:联系课文思考如何制备抗蛇毒血清?在我点拨下,学生说出了制备抗蛇毒血清的方法和原理,加深了对抗体、抗原以及它们关系的本质认识。

教学生活化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上,还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比如在介绍器官移植时,我补充了感动中国中的一个事例:孝顺的儿子瞒着患尿毒症的母亲为她捐献了自己的一个肾脏,表现了感天动地的至爱亲情,使学生深受震撼和教育。我们还介绍了几年前全校师生为患红斑狼疮学生捐款的事例,宣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观。这些德育形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不留痕迹,也是教学生活化的一种体现。 设计:厨房中粗提DNA 一.原理

DNA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水不容易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它的钠盐比游离酸易溶于水。DNA在不同的盐溶液中溶解度差别很大。家用洗洁精的有效成分是SDS或其类似物,是一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他们不仅能破坏细胞的膜系统,有利于DNA核蛋白复合体的溶出,而且能使蛋白质变性,促进DNA与核蛋白的分离及蛋白质的凝聚。 二.材料和用具

1)洋葱,蒜黄,豆芽胚轴等。

2)家用洗洁精或洗衣粉,食盐,医用酒精

3)蒜臼,玻璃水杯,纱布,小勺,牙签 三.操作步骤

1)剪取材料(5-10克)于蒜臼中捣成糊状

2)加入食盐1-2克,洗洁精1克左右,再加入与糊状物等体积温水,搅拌。

3)将混合物移至玻璃杯中,放50-60水浴中加热30分,期间搅拌2次。

4)水浴后纱布过滤,收集滤液,注入医用酒精,即出现絮状物即DNA。

第五篇: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 试题及答案 (18)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全国2003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自由的活动。这种课程开发的模式为()

A.目标模式

C.情境模式B.过程模式 D.批判模式

2.杜威所代表的课程论是()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B.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C.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D.永恒主义课程论

3.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是()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怎样编制课程》B.《教育过程》 D.《课程》

4.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在于澄清()

A.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B.学校课程的价值

C.社会生活的价值

D.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各自的价值

5.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类型为()

A.共同解决问题型B.启发型

C.提示型D.自主型

6.从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来看,研究内容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的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

A.决策研究的整合B.理解研究的整合

C.实施研究的整合D.评价研究的整合

7.“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

A.巴班斯基

C.华虚朋B.布卢姆 D.瓦根舍因

8.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卢梭

C.斯宾塞D.夸美纽斯

9.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这种评价是()

A.外部人员评价B.总结性评价

C.效果评价D.质的评价

10.学生独立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

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类型称为()

A.启发型

C.自主型B.提示型 D.共同解决问题型

第 1 页

11.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

A.合作学习B.分组学习

C.个别学习D.同步学习

1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

A.夸美纽斯B.拉特克

C.赫尔巴特D.康德

13.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

A.《爱弥尔》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D.《我们怎样思维》

14.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

A.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B.结构的完整性问题

C.结构的合理性问题D.内容的可行性问题

15.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斯腾豪斯B.泰勒

C.塔巴D.奥利沃

16.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

A.奥苏贝尔B.罗杰斯

C.布鲁纳D.赫尔巴特

17.提出教学设计“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教育家是()

A.奥苏贝尔B.加涅

C.杜威D.布鲁纳

18.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小步子原则B.逐渐分化原则

C.高难度原则D.高速度原则

19.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克拉夫基和()

A.洛扎诺夫B.瓦根舍因

C.施滕策尔D.博莱

20.下列表述中不是..赞科夫关于一般发展的论说的是()

A.一般发展包括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

B.一般发展不等于全面发展

C.一般发展不等同于特殊发展

D.一般发展排斥特殊发展

21.下列选项中不是..典型的活动课程理论形态的是()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B.永恒主义课程论

C.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D.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22.“经验课程”又可称为()

A.生活课程B.生命课程

C.潜在课程D.综合课程

23.行为目标具有的特点是具体性、可操作性和()

A.精确性B.普遍性

C.规范性D.模糊性

24.“超越论”认为,学校课程()

A.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B.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C.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D.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第 2 页)

25.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教育价值的是()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

D.课时目标

)

B.杰克逊

D.杜威

B.华虚朋 C.课程与教学目标26.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A.克伯屈C.巴罗A.帕克赫斯特27.道尔顿制的创立者是()

C.凯勒D.杜威

2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

29.表现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

C.实践理性B.唯科学主义 D.解放理性

30.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坚持“价值多元性”的信念,反对管理主义倾向。这是()

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利维的教育评价历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2.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哪些要求?

33.随机访问教学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是什么?

34.简要说明课程与教学目标三个基本来源的含义。

35.简述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发现的课程变革过程的三个阶段。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小题12分,第37小题13分,共25分)

36.论述教学对话的性质与策略。

37.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开发隐性课程。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38.这是罗杰斯本人执教的一堂课的情况:

这门课程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出现哪些讨论课题,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形成什么样的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他用一种友好的、轻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围着一张大桌子坐下,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最后,为了打破这种沉默,一位学生羞怯地举起手,发了言。又一阵令人不快的安静,然后,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此后,举手更多了。教师从没有催促任何学生发言。„„

以上材料表达了什么教学思想?结合上述材料对这种思想进行评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如何运用这种思想?

中国自考人(.cn)——改写昨日遗憾 创造美好明天!用科学方法牢记知识点顺利通过考试!

第 3 页

上一篇:电力职工入党思想汇报下一篇:道路硬化工程施工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