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论文范文

2022-05-1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社会公德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的立身之本,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中职学生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第一篇:社会公德论文范文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摘 要】本文从社会经济、青年人自身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以及传统文化影响等方面,对产生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的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就推进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社会公德;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 當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当今时代,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有了更高要求,如何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是目前许多高校关注的一个热点。

理想信仰趋向多元化,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获得。“随着全球化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单一的思想认识模式正在被多元化的意识内容所取代,其中既包含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思想,但也不乏一些陈腐消极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这些错误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尚处于思想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仰上迷茫。”

主客体价值判断明显背离,判断标准呈现二重性。从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当代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即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以利己主义的标准评判自己。这说明,同学们对于见义勇为等行为在观念上是认同的,但却不能转化为自己自觉的实际行动。这种价值取向的两重性和价值判断的矛盾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际水平和成效。

2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的探究

2.1 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弘扬和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加之极少数利欲熏心的人对于糟粕成分的不适当的渲染,造成社会上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的不利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中华文化不仅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精神遗产,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糟粕成分。知识贬值、官本位等不良文化倾向在部分地区的大学生群体中频频显现,有的甚至大有蔓延之势。这一点,尤须当前教育部门以及全社会予以特别关注。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局限

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对青年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对青年学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的问题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存在只强调抓学生分数而忽视思想品德培养,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倾向,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

2.3 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是其人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当代大学生虽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但长期的安宁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却使其产生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感;同时,大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构造、社会阅历以及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欠缺,在价值观念变化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某些错误观点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政治上的迷惑,甚至造成少数人完全从个人私利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进而也影响到了当代青年主流政治倾向的正常发展。

2.4 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在全球化浪潮影响下,带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无时不刻地通过各种渠道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着渗透和传播,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产生着较强烈的冲击,使他们在裹挟着全球化外衣的带有迷惑色彩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念面前产生迷茫,真伪难辨,最终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趋势方向发展,价值判断趋向实用化、功利化。

3 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是思想走向成熟又未真正成熟时期,也是思想素质形成和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全方位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

3.1 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

要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鼓励大学生到改革开放的大课堂去汲取营养。“教学时力争把最新的热点问题融于教学之中,把握政策的精神进行正面客观的讲解,启发学生加深对热点问题的理解,在教学中联系热点问题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最新变化联系起来,使教学处于动态之中,教学更贴近实际也就更生动、更吸引人、更具时代气息。”

3.2 要注意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先锋示范作用

应积极宣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素丽等先进模范人物,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经常性地邀请先进英模、优秀知识分子、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的错误观念。高校还要注意发现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学习榜样。注重“师德”培养,使广大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楷模意识,以自身的言传身教教育青年。

3.3 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用先进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着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等方面的教育;树立良好心理素质,着力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法制意识,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公民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问题,着力加强公民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标准的全面的思想教育模式。

3.4 优化资力量配置,强化教师队伍教育引导作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的规划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成了现阶段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素质培养需要有思想、高素质的教师,无论现代教育怎样变革,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师仍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5 建立综合评估体系评定学生的思想素质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应该研究一套适合评价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评估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全面考核学生,综合测评表考评尽可能公开、公平、公正、客观,杜绝感情因素,并把它作为学生评三好,优秀毕业生推荐工作的依据。同时学校要建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在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燕,刘颖.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德育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2):13-15.

[2] 翟红军.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思想平台,2005(5):66-68.

[3] 王晓莉.论公德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王海英.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20)2.

作者:陈 真

第二篇:中职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策略研究

[摘           要]  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的立身之本,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中职学生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所以,中职学校要充分做好社会公德教育工作,这样一来才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关    键   词]  中职;主力军;社会公德教育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社会公德是十分关键的内容,是一个公民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都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其中涉及人和其他人、和社会、和自然间的密切关联。所以,在中职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中职学校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职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每位学生都要学会做事,更为关键的是要学会做人,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技术技能,并且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做到德才兼备[1]。社会公德是对学生道德素养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快乐發展。

(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不断发展的一个基础条件即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中职学生是我国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与主力军,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这样才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另外,也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三)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大力提倡帮助公民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个公民都能够做到爱国、友善,做到敬业、诚信。每位中职学生也都要树立较强的爱国意识,能够实时以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为先,要树立较强的社会公德教育,能够爱岗敬业、诚信为本,能够与他人和谐友善相处。通过社会公德教育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中职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策略

(一)制订科学的社会公德教育目标

对中职学校而言,其组织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遵纪守法、严格遵守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的合法公民。在中职学校的社会公德教育教学中要树立科学明确的目标,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和他人、和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调节,建立科学、健全的教育体系[2]。另外,要增强教育目标的层次性。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所以,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首先,要增强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然后使其养成良好的精神文明习惯,之后实现其思想情感的升华,使其能够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层层递进,更好地优化教育效果。

(二)优化社会公德教育内容

为了可以有效地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要编制专门的相关教材,要保证教材的内容可以与教育目标相符,更加具有教育意义,而不是空洞、乏味的内容。中职学校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社会公德教育课程,在其中融入社会道德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等相关内容。不仅如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实现学生的社会公德义务以及权利的有机统一,改变传统的理念。除此以外,要将传统以及现代的社会工作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目前,在我国的传统德育中包括许多积极的内容,如仁者爱人等,这是需要进行不断传承与发扬的。另外,在传统的德育内容中也会存在很多落后的内容,如封建等级思想等,这是与时代不符的,所以要摒弃它们。要将传统与现代的教育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传授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做好宣传与弘扬工作。

(三)选择社会公德教育方法

为了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社会工作的教育水平,要实现对教育方法的创新与改革,不要为学生单纯地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在德育教学模式方面,国外专家提出很多不同的模式,例如,社会行为模式以及体谅模式等。我国在该方面提出的模式包括网络型模式、欣赏型模式与生态型模式等。中职学校要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状况,对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在实践中要选择用角色扮演法、榜样法、讨论法与体验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3]。组织开展教育活动,使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体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独立的人格,建立科学的“三观”,能够明辨是非,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人物与事物,能够严格地遵从公德的规范,严格地约束自我,更加自律、自强、自尊。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中职学校中,教师对社会公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而且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示范者。所以,其仪容仪表、政治素养与道德水平都会对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建立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不但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真正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更好地融入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这样一来才会使学生更加认可与喜爱教师。教师要不断地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做到言传身教,充分发挥个人的示范作用与榜样作用。

(五)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为了可以推动中职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提升其身心的健康水平,中职学校要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才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学校要积极地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首先,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加强学习、加强研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要严格地约束自我,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4]。除此之外,要积极地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要使校园风貌变得更加积极、健康、向上,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公德教育活动中,更好地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注意个人的形象,严格地约束个人的行为,不断地提升个人的公德修养。除此之外,要发挥新媒体的导向作用。中职学校要借助校园广播站与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平台与渠道积极地对社会公德意识进行大力宣传,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影响作用,对先进的人物事迹进行大力宣传,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要摒弃失德失范行为以及现象,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创造社会公德环境。此外,中职学校也要加强对校园的美化,创造出绿色环保、舒适健康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以及感染作用,更好地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六)建立科学、健全的评估体系

为了提升中职学校的社会公德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学校要建立科学、健全的评估体系。首先,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就是说,不仅要由教师对教育成果进行评估,而且要由学生进行自评、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由社会与家庭进行评价。除此以外,要不断地优化评价模式,要更加注重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与水平进行评价。另外,要优化评价内容,结合学生的公共生活进行评价,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要为该项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外部保障。首先,要实现德和法的有机结合,要为社会公德建立科学、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5]。因为只靠道德的约束能力是不够的,所以就要依靠法律法规的作用,这样一来才会更加具有强制性、更加具有影响力,实现德和法的有机融合,更好地对人们的公共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除此以外,要优化公共生活环境。政府部门要对公共领域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努力增强人们的公共意识,使社会风气变得更加健康、积极、向上。如此一来,才可以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加高效地组织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活动。

(七)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中职学校要积极地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要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成立心理辅导中心。心理辅导中心可以为中职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更好地解决学生心里存在的困惑,消除其消极情绪,解除其心理问题。学校要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帮助学生进行更好地感知以及实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且进行及时解决,及时地纠正学生在社会公德认知以及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才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更加积极、更加健康,使其养成良好的工作行为习惯。其次,定期组织开展心理测试活动。学校要积极地组织开展情绪测试活动,基于此能够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要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针对心态不佳、存在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学校要加强对其的跟进与回访,对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使学生能够端正个人的心态,消除不良的心态,更好地克服心理问题,解决心理疾病[6]。除此以外,在每个学期都要开办心理卫生知识讲座,通过讲座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对个人的心理进行自我调节。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才可以使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变得更加健康,从而更好地发展。

(八)组织开展社会公德实践活动

对中职学校而言,其要组织学生积极地参加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要组织开展科学、高效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为孤寡老人献爱心,为福利院的儿童送温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而且,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监督与考核,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深入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效地培养其实践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公德意识。不仅如此,学校也要积极地建立学生道德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三下乡”以及社会调研活动[7]。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关键价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与习惯。不仅如此,学校要在校园内部采用公益劳动以及勤工俭学有机融合的活动形式。

(九)实现社会、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融合

为了有效地增强中职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就要实现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三位一体。在实践中,先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导向作用。社会要充分重视公德教育,努力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社会公德教育氛围。除此以外,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要充分发挥个人的辅助作用,充分意识到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積极地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学校要加强与社会与家庭的沟通,积极地建立和谐的关系,共同组织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活动。家庭教育能够为学校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而且通过社会教育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与机会。通过三者的有机融合可以形成合力,保持相同的教育方向[8]。在三者中,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通过有机的协调、三者形成合力,共同提升社会公德教育水平,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三、结语

在中职学校组织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活动有重要的价值,其有助于传承与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公德意识,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而且有助于加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端正学校与社会的风气,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所以,在中职学校教育中要切实做好社会公德教育工作,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能够成为遵纪守法、道德高尚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焦立.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社会公德教育路径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3.

[2]姚郁卉.加强新时代社会公德教育的新思考[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0,6(2):12.

[3]蓝玮.谈谈中小学生社会公德教育[J].读与写,2019,16(13):38,44.

[4]姬翔宇.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高职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研究[J].时代教育(下旬),2020(11):2.

[5]杜文彬.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关键任务之我见[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4):2.

[6]何德权,林燕.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及教育策略[J].新作文(教研),2019(12):2.

[7]乔磊,商庆义.教育学视角下社会公德危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德育,2019(7):5.

[8]王思利,许传新.当代青年社会公德意识调查与分析[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4):6.

编辑 郑晓燕

作者:成学

第三篇:关于高校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思考

[摘要]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的秩序之花、文明之果,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社会的发展亦离不开文明的进步。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年轻公民和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需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素质。作为教育机构的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当然应该在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切实承担起社会公德教育的责任。

[关键词]社会公德  价值  重心  路径

[作者简介]李凤芹(1979- ),女,山东莱芜人,盐城工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高校社会公德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14SJB73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不仅是公民的立身之本,也是社会发展稳定之基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26日参观曲阜孔子学院时曾提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社会的发展亦离不开文明的进步。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年轻公民和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无疑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素质。作为教育机构的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当然须在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切实承担起社会公德教育的责任。

一、高校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价值

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石。社会公德伴随着社会制度而生,随着社会制度而不断变化调整。社会公德是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扬善,即对一切有利于或是有助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鼓励和发扬;二是惩恶,即对一切有碍或是有害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的否定、批评和抑制。

社会公德不仅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如何,不仅关乎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和个体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因而,在整个社会公德建设中,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社会公德建设无疑具有更重的分量。

1.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实施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可以称之为“圣人”,才德皆无称之为“愚人”,德高于才称之为“君子”,才胜于德称之为“小人”。作为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外在最直接体现的社会公德,如今也成为衡量大学生成才的一个标准。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2.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有利于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构成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而思想道德建设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大支柱。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步入社会后将为社会建设注入新鲜活力。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不仅是为社会培育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建设者的内在需要,而且是借助这批高素质建设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两个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

3.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于个人层面是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来概括的,这八个字体现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行为准则,提出了个人应该遵循的职业操守,同样也告知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这要求在校大学生胸怀祖国,以国家利益为重,遵守社会公德,坚守诚实守信的底线,秉持与人和睦、友善相处的原则。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行为层面的凝练,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大多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观念和社会公德责任感,其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偏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随着改革向纵深进行,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西方腐朽思想、多元价值观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冲击着大学生尚未定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及时行乐、金钱至上等思想在大学生中滋生和蔓延。大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发展,但腐败现象使他们心生怀疑和困惑,政治意识淡漠,信仰多元化。这导致部分大学生更多关注自身的利益,缺乏奉献精神,集体意识淡薄。

2.社会责任感匮乏。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责任意识,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为建立美好社会,社会群体和个人对其所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所形成的一种自律意识。如助人为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但是今天的助人为乐更多的带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的色彩。再如见义勇为,有些大学生从法律角度来看待它,却忽略了道德义务,经常是“见危不救”。

3.诚信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是告知我们为人处世应当诚实守信,但是有些大学生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情况不以为然;每年毕业前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会提交还款确认书,但是每年都会有学生拖欠不还;部分学生也会出现恶意拖欠学费的情况;还有部分毕业生出现单方面违反就业协议等情况。

4.公共意识淡薄。维护公共利益是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基础。在课堂上,有些同学边上课边吃早饭;有些同学课上一半才姗姗而来;有些同学则沉浸于微信、QQ、网络游戏之中,成为目光聚集手机的低头一族。在食堂打饭不排队或是加塞;在宿舍抽烟,熄灯后大声喧哗,通宵玩网游;夏天出入图书馆、教室等公共场所衣衫不整等情况也有所存在。虽然维护公共利益从表象上来看是维护人与物的关系,但究其根本则是体现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成员公共道德的体现。

三、高校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路径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是没有一个固定模式的。每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笔者之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遵循的原则。第一,前瞻性和方向性相结合。前瞻性就是我们要对可能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有预测;方向性就是我们的社会公德教育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继承传统道德的基础上来开展。前瞻性和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社会公德教育要在继承传统道德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要有前瞻意识,预测可能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要求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这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注重社会公德教育的连续性,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不能顾此失彼。二是社会公德教育过程中要有层次性,不能一刀切,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学生特点来开展教育。三是要把握重点。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落脚点,这是前瞻性和方向性相结合的关键。

第二,内化与外化相统一。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也要重视对学生言谈举止上的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将社会公德内化于思想、外化于行动。坚持内化与外化相统一原则是指:一是让学生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形成正确的认知;二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言谈举止,并通过引导,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本能。

第三,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社会公德教育是一个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一是教育者将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要求相结合,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破解学生的思想难题;二是学生将社会公德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

2.构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运行机制。第一,构建舆论导向机制。一是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要有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第一时间消除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第二,构建运行保障机制。社会公德教育不限于一个单一的机构,而是靠多个机构联动完成。在社会公德教育中,要不断完善其保障机制,才能有效完成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比如后勤机构的保障,为社会公德教育的实现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师资的配备,为社会公德教育的开展提供可能。

第三,构建奖惩机制。奖惩机制主要是对大学生社会公德行为进行监督。对一些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奖励,如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的报道;对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惩罚,如使用大功率电器、晚归不归等行为的通报批评等。

3.拓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途径。第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一是思想素质高,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否胜任工作的基础。二是要把握政策,思想上要与时俱进。三是要具备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四是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五是要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不仅传承文明,也创造文明,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这不仅是大学办学精神的体现,也是大学价值的追求。校园文化是大学长期以来历史的积淀,也是一所大学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

第三,加大对公益活动的指导。志愿者服务、“三下乡”等公益活动的引导作用远远大于抽象的说教。高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公益活动中接受公德教育。如,核心价值观“见言立行”主题教育活动,“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示范实践活动,“学雷锋”活动,毕业生文明离校主题活动,新生“大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博爱青春”省、市高校红十字会活动,寒暑假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等。将社会公德主题教育融入每个活动中,塑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使遵守社会公德成为一种习惯、使文明成为一种风尚。

第四,注重社会监督。社会公德的发展和完善离不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现代社会的大背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对高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要接受社会的监督,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沪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任福全,王扬.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和对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4(5).

[3]李达.论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

[4]张静.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2.

作者:李凤芹

上一篇:电站继电保护论文下一篇:冬季房屋建筑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