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论文

2022-07-03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方面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取48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为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性管理方法,实施轮班休的管理体系;而为观察组的护理人员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观察执行分层级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与两组的病人满意度。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论文 篇1: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对2020年1月-12月我院的120例护理人员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同时在实施前后分别选取80例患者对此管理模式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護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指的是根据科室实际护理人力资源情况与护理期间的实际需求制定出的一种分层次与级别的护理管理模式[1]。近年来,临床上有研究指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地明确各层级护士的职责与任务,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2]。鉴于此,本研究对本院120例护理人员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质量的变化及患者对于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的120例护理人员,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1-42岁,中位年龄(28.25±5.10)岁;主管护师17名,护师33名,护士70名;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42名,大专58名,中专20名;工龄1-18年,中位工龄(7.39±2.90)年。

1.2 方法 (1)确定管理层:由5名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组成层级管理的管理层,然后召开小组会议讨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与培训计划,并提出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基本事项与详细要求;同时,对层级管理工作给予规范地安排与部署,然后制定出相应考核标准。(2)层级设定:在进行层级设定与配置期间,各科室以能力为重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与工作安排,对于人员安排需重视其个人特长的发挥,同时还要考虑其文化水平、专业技术以及临床经验等,最后设立“护士长-护士组长-责任护士”多层次护理管理团队,然后明确工作流程及各层级人员的具体任务与负责项目。(3)各层级人员分工:在设立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护理工作要严格围绕“护士长-护士组长-责任护士”模式开展,其中护士长要对科室护理工作负全责,同时还需发挥协调工作任务和督导教育等作用;护士组长负责组织科室查房、重症患者护理会诊等,同时在进行高难度护理前,要组织护理人员制定护理计划来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责任护士可对下级护士工作进行指挥与协调,同时辅助下级护士开展基础护理与健康指导工作。

1.3 观察指标 (1)护理管理质量评估标准:护理过程需由护士长设立的管理层进行监督,然后对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指导、护理文书以及整体护理给予评分,总评分为10分,评分高即护理管理质量高。(2)患者满意度: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分别选取80例患者对护理管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总评分为10分,评分低于7分代表不满意,评分为7-8分代表一般,评分为9-10分代表满意,患者满意度以一般率、满意率之和为准。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用表示,以t检验;患者满意度用百分率表示,以x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管理质量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较实施前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患者满意度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护理中存在护理任务分配及管理不合理等问题。也有多位学者指出,在临床护理中明确护理人员的任务,对于临床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有积极作用[3]。本研究对护理人员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结果发现: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较实施前更高。提示在临床护理中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这与薛红霞[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确定管理层通过规范地安排与部署层级管理工作,可明确各层级人员的具体任务;设立“护士长-护士组长-责任护士”的多层次护理管理团队,注重团队人员个人特长的发挥,同时考虑其文化水平、专业技术以及临床经验等,可让护理工作更加顺利、有序以及高效的开展,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还发现: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更高。提示在临床护理中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究其原因可能与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提升了临床护理管理质量,让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关。

综上所述,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改云.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216-217.

[2]吕扬,李金枝,朱红梅.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413(6):66-68.

[3]孙云霞.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2):1-2,5.

[4]薛红霞.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4):242.

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云南孟连 665800

作者:杨晓玲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论文 篇2: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方面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取48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为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性管理方法,实施轮班休的管理体系;而为观察组的护理人员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观察执行分层级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与两组的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模式之后,病房管理与基础护理的质量评价显著优于执行之前;患者对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总体满意率达到了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结果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形式能有效提升整体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分层级管理;护理管理;质量

常规采用的护理措施,往往存在护理人员分配不合理、缺乏必要专业化培训、职业素养参差不齐、护理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实际的护理效果。为了实现让患者满意的优质护理效果,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的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的工作護士中,随机选取48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观察组的护士中,4例为本科及以上学历,11例是专科学历,9例为中专学历;其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是(28.5±7.2)岁。而对照组中,包括3例本科及以上学历、12例专科学历、9例中专学历,其年龄是21~38岁,平均年龄为(29.2±7.4)岁。这些护理人员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有均衡性,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性。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的护理人员,依然采取常规性的管理方法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延续原有的护理模式,实施轮班休的管理体系;而针对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则采用了分层级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构建层级框架

首先选择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大专学历的护师通过竞聘上岗选拔护士长,组织构成层级管理团队,拓展其工作内容,负责该科中护理人员的培训、选拔、考核等。护士长按照护理部制定的护士分层管理方案对照科室护士的个人能力、工龄、职称、学历等情况,采取本人自荐,科室讨论考核后报护理部审批的形式进行分级,依次分为N3、N2、N1、NO四个级别,然后根据病房的实际需求,实施小组负责制,可以将各个病区进行分组,通常可成立1~4个小组,依次为护士长(N2或N3)、小组组长(N2或N3)、高级责任护士(N1)、初级责任护士(NO)的层级管理框架,来完善护理工作开展的流程与内容。

1.2.2规范层级分工

被划分到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也不同,因此需要依据其层级进行工作的合理分配。将科室中的护理人员,以阶梯式进行分布,并落实具体任务,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对于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应当确保彼此之间的有效衔接。

1.2.3制定培训方案

按照护理工作实际开展状况,护士长严格按照该组的分级制度要求,为不同等级的护士制定相应的个体化培训计划。而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的成绩融入到绩效体制中,在绩效与晋升范围以内,纳入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从而能够激励并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质量与医院声誉。

1.2.4排班安排

在传统轮班、轮岗的排班基础上加以改善,制定更加具有弹性的排班模式,根据护理专业的技能要求,实际的工作量与工作强度,合理控制护理工作的时间段、高峰工作段以及夜班时间等,从而能够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人员数量等。

13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的评价,采用百分制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分数低于65分,为护理质量差;分数处于66~85分为护理质量基本合格;分数在86~95分为优质护理。

(2)根据层级管理模式的要求,统计护理工作满意度。可以以现有的质量控制标准为基础,做好基础护理、病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最后由病人对护士的护理情况进行评价,明确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弥补不足,达到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目的。

1.4统计意义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研究数据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用(%)表示,并检验俩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患者对比存在的明显差异。

2结果

2.1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执行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为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模式之后,病房管理与基础护理的质量评价显著优于执行之前,因而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构见表1。

3讨论

传统的护理模式管理下,护理工作的开展存在分散性问题,缺乏必要的持续性和整体性。另外,由于难以进行护理人员的合理分配与工作时间安排,可能导致高峰时段、薄弱时段或夜间的护理人员人手不足,或护理人员负担过重,给护理人员造成精神紧张,进而出现疲劳,降低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出错率。由此可见,传统护理服务体系逐渐难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环境,为适应现代化的护理服务理念,相应的护理制度与模式也应当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管理学经验,采用先进的护理人员管理措施。

(1)设置相应的岗位,以病区为单位依据成立护理小组,数量一般为5个,各个小组均选出一名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对护士进行级别划分,在护理中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级别的护理人员。

(2)将责任制落实到护理工作中,作为护士长要全面监控护理质量,明确各个小组的责任。对于有严重病情的患者要选派高级别的护理人员,同时高级别的护理人员要对护士长进行协助。

(3)护士长以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同时结合护理人员的情况,将培训计划进行制定,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考核培训结果,以此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

(4)应用弹性排班制度,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将护士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提升,将其工作效率提升。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有助于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能够建立合理、科学的护理专业人才梯队,促进护理的垂直有效管理,创建平等、互助的工作氛围。分层管理能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具体职责,采取多劳多得的方式,有效提升整體凝聚力,使工作更加规范化,既减轻了工作压力及负荷,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到工作中,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执行分层管理模式后病房管理评分达到(96.24±8.09),基础护理评分为(99.02±8.17),优质护理评分为(97.18±8.19),均显著优于执行前,可见,分层级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护理管理的效果。而通过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中显示护士分级管理模式不但提升了护士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和护士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因此,在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中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姚哲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论文 篇3: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人们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有着更高的需求,医院需要开展有效的护理管理。分层管理是一种创新性的工作模式,能够和当前医院进行护理工作有着一定的相符性,可以让各个阶层的护理人员实现综合能力的发挥,最大层面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动性。这样可以让患者实现不同护理层次需求的满足,能够更好地保障护理安全,以此让护理工作得到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价值

Key words: nursing management; nurse stratified management model; application value

[中圖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9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名,年龄18~40(29.7±6.4)岁;学历:中专12名,大专17名,本科16名。年龄21~39(30.5±5.8)岁;学历:中专9名,大专17名,本科19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平台式管理模式,即遵守医院的护理制度,定期进行护理技能、护理质量考核,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服务。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培训管理。对护士进行严格培训,严格遵守质量控制规定。②分层级管理。详细统计所有护士的资料,依据资历、学历、能力、自身素质等方面,依次设置责任护士、高级护士、中级护士、初级护士及助理护士,且依据护士的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及沟通能力,将不同层级的护士分配到每个病区成立几个责任小组。③理论指导。护士长对组员进行详细严格的知识培训,护士长定期对各组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定期抽查组员进行护理考核。④护理管理。护士长与组长协商后对各个责任组内责任护士与高级护士的工作进行划分,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反馈、处理与总结,定期组织会议向所有组员汇报总结。

1.3 评价指标 ①综合护理质量:包含基础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水平、护理的态度、病房的管理能力及健康教育能力等指标综合评估,每项评分为1~100分,满 60 分设置为指标达标线,该量表的信效度较高,测量中的偶然因素导致的误差必不可免,设计委员会也重复检测科学改良将误差控制在可接受限度内。②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分别选取 45 例患者,评估其对护士满意度,包含十分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制定住院期间病人对护理质量问卷的满意度(PSNCQQ)量表。每条目的单项分进行百分比转化得到单项满意度总分,最后转化之后得到住院期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该量表的信效度较高,测量中的偶然因素导致的误差必不可免,设计委员会也重复检测科学改良将误差控制在可接受限度内,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③专业综合素质: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操作两个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Office2013录入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综合护理质量比较 见表1。

3 讨论

护理是临床工作中的关键部分,要求逐渐严格化与规范化,若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易造成患者病情恶化,出现不良事件。在传统护士管理模式中,护士只注重实践操作和治疗工作,与患者交流较少,护士之间沟通少,导致护士无法精确地掌握患者情绪变化。护士层级管理模式能有计划地针对每例患者提供最恰当护理服务,并且充分了解患者身体及心理状况,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

本研究证实,观察组综合护理质量、理论知识和护理实践操作方面的专业综合素质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表明护士层级管理以人为本,依据护士的学历、资质、能力进行分工,优化护士资源,制定明确的分工标准,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优势,确保护理工作的延续性,提高护理质量。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有针对性地对每例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减轻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的不良后果,减轻患者痛苦,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开展以护理为中心的模式,不仅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强疗效;还可使医院护理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护理效果。确保患者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系数。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选取护士数量过少,对比分析结果不够显著,有待进一步扩大与完善。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临床住院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临床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程度,有助于减轻临床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强度,并提升其护理服务效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丽,黄兰,李玲燕.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6):103-105.

[2]张红霞,马丽俊.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3):6519+6521.

[3]张丽丽,潘园园.分层级护理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2):230-231.

作者: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