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2-11-01

第一篇: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资源与科学学院大一新生交流会策划书

(一) 活动时间:2012年10月

24、25日晚上7:00-9:00

(二) 活动地点:待定

(三) 活动目的:解答新生在入学时最渴望了解的大学生活中的

各类问题同时新生们有从老生的经验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

习方法,让以后的学习更有目的性 ,使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

大学的学习、生活。

(四) 主办单位: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五) 承办单位: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学习部

(六) 活动对象: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12级全体学生

(七) 到场嘉宾: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12级辅导员 许可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分团委副书记 蔡璐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学生会主席 符阳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杨博、钟万霖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办公室主任 肖梦

(八)活动流程:

1、 主持人宣布交流会开始,介绍本次交流会及与会嘉宾。

2、 大二优秀学生讲话。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学生会

3、 大三优秀学生讲话。

4、 由新学生向学长学姐提问(学习与生活方面的问题),

学长学姐负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互动环节。

6、 主持人宣布新生交流会至此结束。

(八)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参与人员不够:我们会在交流会前两天在东园食堂门口展

出展板进行宣传,另一方面,会通知大一学委在班上大力宣传。

2. 大二大三的学生来不了:都找几个大二大三的优秀学生到

场,以防万一。

3. 气氛不积极:会做游戏等提高氛围。

地理学院学习部2012年10月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学生会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学生会

3 。

第二篇:资源整合矿井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探索与研究

资源整合矿井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的探索与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有煤炭企业对煤炭资源的整合,由此,应运而生了煤炭新型组织资源整合矿。资源整合矿由于其投资多元性和出资人的社会复杂性,使我们党建工作进入新领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地煤公司党委秉承“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的核心理念,遵循“凝聚人才、服务企业、助推发展”的总要求,坚持党建观念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努力做到“资源整合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在资源整合矿积极开展党的工作,扩大党的影响,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资源整合矿井党建工作取得的实践成果

1、一思想认识,提高凝聚力

资源整合矿经济结构多元,地域位置特殊,出资人和员工队伍来自各个阶层。地煤公司党委把统一思想认识作为搞好矿井建设和党建工作的重点,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 统一和谐发展的思想。各级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正确处理好董事会、党委会、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关系。各级党组织视团结如生命,积极协调矛盾和冲突,坚持维护出资人、职工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通过矛盾协调机制、矛盾处理机制妥善处理各类冲突,及时化解劳资矛盾,既促进了劳资和谐,又推进了企业发展。

统一科学发展的思想。资源整合矿党委在干部人事、工程建设、工资分配、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发展、制度建设等关键环节上,参与重大决策,切实确立了党委的地位,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

统一思想“五个三”战略目标的思想。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并做到逐月考核,严格兑现,营造了团结奋进、风正气顺的和谐发展氛围。

2、创建“四好”班子,提高战斗力

围绕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班子创建目标,资源整合矿党委按照“统一领导、集体决策、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原则,扎实开展“四好”班子创建工作,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学习增强能力。在坚持矿、区级中心组每月集中学习的基础上,资源整合矿党委大力推行“自讲互学”活动,每月由一名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备课讲授,增进沟通和理解,加强了团结。积极聘请集团公司党校教师和相关部门领导来矿讲座,使职工学到了前沿知识,掌握了相关信息。

制度规范管理。各矿党委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规范了班子成员和各级干部的工作行为。坚持把“”三重一大”集体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问题,均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今年初,地煤公司对资源整合矿扩大考核范围,工作内容全部量化、细化,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经营、稳定四大业绩考核评价体系。

切实转变作风。各矿党委按时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相互沟通,增进团结,认真落实“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矿副总以上领导坚持下井带班,盯在一线指挥安全生产,强化领导调度值班制度,确保政令畅通。

3、强化组织建设,提高向心力

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全面推进党总支、党支部的建设。通过选派工会、团委负责人,增加党员人数,成立党支部。各级党组织在保证党内活动开展的同时,全面推进以“四必议”为主的党总支、党支部议事制度。“四必议”就是凡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资分配、人事调整重大事项必须经过党总支、党支部的沟通和团结协调。

深入开展“红旗党支部”创建活动。以“建设一个好班子、带上一支好队伍、建立一套好机制、创出一流好业绩”为标准,每月督导检查,交流通报。开展支部创新争优竞赛,提升了红旗党支部的示范效应。

立足“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创新工作载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开展支部分类达标升级和支部书记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活动。各资源整合矿一类党支部占总数的30%,36个党员责任区和72个党员先锋岗,在安全生产全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4、抓好素质工程,提高执行力

近年来,资源整合矿党委把队伍建设提高到了“人力资本”的高度,为矿山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人才保障,提高了党组织的权衡力。

抓好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严格按照基层推荐、申报、地煤公司批复、备案制度,各矿严格按照规定条件,采取职工民主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后备干部,在干部使用上,严格从后备干部中选拔。地煤公司制定了《高校毕业生的引进、教育、培养使用实施办法》,明确资源整合矿感情留人、待遇留工、实践锻炼、管理考核、提拔重用等措施。每年开展优秀人才评选活动,树立“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理念,优秀人才除了一次性奖励外,每月下井津贴300元,场上津贴300元,进一步调动了干部职工立足本职正当管理和技术骨干的积极性。

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坚持对每名职工每年不少于72学时的全员培训,以课堂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聘请专职教师和高技术人员现场授课。开展班前每日一题、入井考试、准军事化训练和手指口述岗位描述规范操作等活动,全面提升员工的执行意识和标准意识。引导更多的优秀员工立足岗位、展示才干、体现价值。

5、坚持和谐共进,提高影响力

地煤公司党委把精神文明创建、关注民生、信访稳定作为建设和谐矿山的重要工作来抓,维护员工利益,营造和谐环境,提高了党组织的影响力。

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资源整合矿开展了“季评十佳、年评十好”活动,涌现出许多道德模范人物,引领企业新风尚。按照工程式设计、项目式推进,创建精神文明精品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各资源整合矿向员工兑现了“三不承诺”,建立了光彩事业基金会、春雨助学、领导干部“一帮二”等帮扶体系。

认真落实信访稳定责任制。各级干部开展走访活动,变上访为下访,察民情、访民意,着力解决员工生活工作的突出问题,营造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

二、 资源整合矿井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党建工作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党内议事制度还有不到位和不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规范;党建工作考评问责机制不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难执行。

2、 基层党建工作实践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

党内活动缺乏持久性,没有活力;党员教育管理缺乏规划,形式单一;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3、 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作覆盖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党组织设置还不够灵活,存在着薄弱点和空白点,党务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和加强,党员队伍发展不平衡。加大生产一线发展党员的力度,壮大党员队伍。

4、精神文明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精神文明创建和环境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员工队伍不稳定,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三、 提高整合煤矿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前提。要增强整合矿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支持度,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必须争取股东、出资人、党组织负责人的支持。一是要让股东认识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大局目标同向,工作同力,发展同步。二是要让党组织书记认识到,党组织可以解决企业“决策不准、人才缺乏、人心不齐、信念动摇、短期行为”等方面的弱点,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要让企业职工认识到,党的事业是全体党员的事业,也是每一位员工的事业,党的建设与企业员工的关系是鱼水关系。

2、提升各级班子引领发展的能力是关键。“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是资源整合矿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要树立经济、政治、文化统筹发展理念,紧紧捆住发杂很难这一“固本强基、强企富民”的第一要务,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地位优势化为生产力。围绕服务安全生产这一大局开展活动,以企业是否发展,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作为重要标准来衡量党建工作的好坏。求真务实,贴近企业,围绕企业中心不偏离,服务企业大局不放松,促进企业发展不动摇,把生产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标兵,形成党组织牵头,党员争当先锋表率,群众通力团结,共同努力求发展的一股冲劲,营造积极向上的奋进之风。

3、夯实党建队伍是基础。一是要壮大资源整合矿党的力量,选派和鼓励党员到资源整合矿工作。二是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把党性强、业务精、会管理、善谋事的党员骨干选配到党组织班子中来。三是要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研究制定符合资源整合矿发展党员新途径,打破固有的指标限制和发展程序限制,开辟一条符合资源整合矿人员入党的新道路。

4、创新党建活动是核心。一是创新载体。要因地制宜,紧密联系企业实际,落实“有一个党员活动室、有一个党员公示栏、有一块党组织标识、有一面党旗、有一套党建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规范化建设,建立一个集党员活动、学习、教育为一体的阵地。二是要丰富内容。实现一个党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必须做到多样性、灵活性、持久性并重,使党建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广泛开展创建党员“先锋岗”、“示范岗”、“责任区”和“党员志愿者”等活动。三是要形式多样。要采取适应资源整合矿特点的业余、小型、多样、务实的活动方式,采取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党的活动。

5、做好群众工作是途径。在资源整合矿开展党建工作,不能孤立地谈党建,必须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工建、妇建的思路,同规划、同推进,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新局面。一是阵地建设上坚持“一室多用”,把党员活动室、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活动室四块阵地整合为一块阵地,统一悬挂“党群活动室”牌子,由党群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二是在职位设置上坚持“一人多职”,可由党支部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党支部宣传委员接任女工主任,从而充分整合人才资源。三是在活动组织上坚持“一同参与”,在党群活动的策划和安排上,由党、工、团、妇共同牵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为企业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篇: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指南-河(精)

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基金指南

为了促进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及学术交流,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凝聚国内外优秀学者,促进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科学研究人才,河海大学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热忱欢迎和邀请各有关领域的国内外学者、科研人员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共同推动我国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开放研究基金紧密围绕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资助具有相当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分别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河口海岸综合治理与保护研究、水经济与管理研究。

一、本期开放研究基金的支持范围

1. 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研究

(1)区域水资源演变机理研究 (2)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与方法 (3)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可持续利用 (4)雨洪资源利用

(5)水资源高效利用基本理论与试验研究(应用重点实验室相关平台及试验研究基地) 2. 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

(1)大气-水文动力耦合模型研究

(2)水文基本规律实验研究(应用重点实验室人工降雨大厅和试验研究基地) (3)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与灾情评估

(4)基于遥感及雷达信息的洪水预报及调度系统 (5)土壤水动态模拟及旱情预报系统 (6)水文不确定性分析 3. 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 (1)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规律 (2)环境污染过程的生物效应及生态修复技术 (3)河湖水源地生态健康及供水安全机制 (4)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4. 河口海岸综合治理与保护研究

(1)感潮河段至河口的河床演变机理研究

(2)河流入海泥沙亏损情景下的三角洲海岸发育模式研究 (3)河口海岸泥沙运动研究

(4)重大工程(流域与沿海)对河口海岸生态环境的影响 (5)沿海灾害的预报、监测与评估研究 (6)海岸带管理研究 5. 水经济与管理研究

(1)中国水权的市场化配置研究

(2)水资源运营管理数字仿真平台及群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3)水污染管理政策与机制设置

(4)水电开发虚拟研究组织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5)流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 (6)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二、申请要求及评审

1. 实验室客座人员及访问学者的申请项目要求以各方向团队申报; 2. 支持实验室野外试验研究基地与团队人员合作申报;

3. 优先支持将在国际期刊发表本实验室第一署名论文列入研究目标的项目申报; 4. 所有申请项目必须来本实验室(实验平台或试验研究基地)进行具体实验和研究; 5. 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申请项目数,连同在研的基金项目数不得超过两项。已获得资助者再次申请,申请书须附已资助项目的研究进展报告或结题报告和主要研究成果(一式一份)。

6. 请申请者登录网址:http://wr.hhu.edu.cn下载申请书,按要求认真填写,在规定日期前递交本实验室。本实验室收到申请书后,经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择优资助。

三、受理时间及方式 自本“开放研究基金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接受课题申请,截止日期为2007年9月30日。

申请者需在规定日期内提交纸质申请书一式三份(以邮戳日期为准),并通过E-mail将申请书电子版提交到本实验室的E-mail: wdl@hhu.edu.cn, 或hriskl@chinalab.gov.cn。

四、基金资助及管理

本期开放基金项目的资助额度为人民币1-5万元,并将按照“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管理办法”进行基金项目管理(请登录网址:http://查阅、下载)。

联 系 人:刘金涛

联系方式: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邮政编码:210098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E-mail: wdl@hhu.edu.cn;hriskl@chinalab.gov.cn 网页:http://wr.hhu.edu.cn

第四篇:地理科学学院国土资源系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安排

地理科学学院国土资源系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安排 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领导小组:

组长:银山

成员:海春兴、呼格吉勒图、郝润梅、宝力高

国土资源系: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小组:

组长:苏根成

第一小组:一班(蒙班)、二学位:

答辩组成员:苏根成、银山、乌敦、胡日庆、张惜伟(秘书)。 第二小组:二班(汉班)、二学位

答辩组成员:郝润梅、张裕风、王考、周瑞平、郭海燕(秘书)。

答辩时间:2009年5月24日(星期日)

上午8:00-12:00 下午14:00- 18:00,晚上19:00-21:00

答辩地点: 盛乐校区422(第一组)、423(第二组)、

学生提前半小时在422抽签答辩顺序

答辩程序:

1. 答辩小组长主持(审核材料);

2. 学生汇报论文概况,可以使用Powerpoint.(10分钟);

3. 各位评委提出相关的问题、建议;(每组提3-5个问题) (5分钟);

4. 根据答辩情况,答辩小组成员讨论、评议;(学生离场)

5. 表决 ;

6. 各组组长统计答辩结果(秘书协助),并请各位评委签字;秘书最后将答辩结果(总评表一式两份)送交各系负责人处;

要求:

1. 答辩组评委要公平、公正,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纪律;

2. 答辩组评委要按时出席论文答辩,不得迟到、早退;

3. 每小组由五人构成,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法;

4. 提问问题要与论文有关,避免提问论文之外的问题;

5. 遇有争议的问题时,由小组长及时将问题提交论文答辩领导小组解决;

6. 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论文答辩的评委,要直接向院长请假。

7. 当天有课的老师,要设法提前做好调课工作。

评分和登记要求:

答辩组评委各自根据学生的表述和回答进行评分,并在各自记录表上签字;秘书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分,并在答辩总评表上做好登记;汇总成绩后在总评表上答辩小组长签字,然后将本组所有答辩资料上交学院答辩领导小组审阅。最终学院各系负责人将有关材料存档并向学生反馈结果。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学生须知

为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控制,根据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条例» 的相关规定,学院决定对2009届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答辩学生人数:全体毕业学生均参加答辩。

答辩时间:2009年5月24日(星期日)

上午8:00-12:00 下午14:00- 18:

答辩地点: 盛乐校区422(第一组)、423(第二组)、

学生提前半小时在422抽签答辩顺序

4.答辩程序:

1)答辩小组组长主持,根据答辩定序安排组织答辩。

2)学生表述:每位学生用10分钟表述论文主要内容,可使用多媒体技术(Powerpoint)展现(学院安排设备);表述内容包括:概述你的研究课题:a.你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有什么理论或实践意义;b.你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是什么;你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依据。

3)回答问题(5分钟):答辩组评委根据论文内容提3-5个问题,学生回答。

5.注意事项:

(1)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外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

(2)要有自信心。

(3)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

(4)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

(5)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

(6)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答辩会后可以与之展开讨论。

(7)要讲文明礼貌。

地理科学学院国土资源系

2009年5月7日

第五篇:国内外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摘 要: 乡土地理课程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对近十年国内期刊、学术论文中关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文献进行梳理。通过乡土地理相关概念的界定、地理课程资源理论化、系统化的认知情况、条件性的课程资源的设施配备进行论述。

关键词: 乡土地理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一、概念界定及分类

早期国外研究突出方面在于理论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乡土地理这个概念进行探究,并对其进行详细分类。此期间的课程资源体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生活化等特点。17世纪,教育理论始祖夸美纽斯亲自讲授乡土地理课程,他认为:“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应该从身边的乡土地理开始。”德国柏林大学教师赫特纳也提出:“地理课程必须从乡土地理开始。”20世纪以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视。美国著名课程专家泰勒在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课程资源”这一概念,他认为课程目标是对学习者和周边生活的研究,不仅明确课程资源的概念,还引导国外乡土地理研究方向。托斯顿?胡森和纳维尔?博斯特尔斯威特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课程资源的类别进行了详尽区分,分为目标资源、教学活动资源、教学活动组织资源、制定评估资源。

国内最早出现“乡土地理”一词是在《辞海》中,“乡土地理指的是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其内容包括本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及改造,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情况、交通运输、人文条件和人民的生活情况等”。

二、地理课程资源理论化、系统化的认知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一再强调乡土教学,强调青年学生加强国情、省情和乡情教育的必要性。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校本课程备受关注,乡土教学成为我国整体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后十余年之中,起先一些学者仅对乡土地理、乡土地理课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概念上的界定。随之,常华锋、陈传娣、李树民、郭栋梁等学者在地理课程资源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原则、内容和教学意义等,并提出重视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在中学地理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尹耀武等基于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课程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资源的不同分类标准指出澧县地理课程资源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最后实地调查,分析澧县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学校、老师、社会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张碧霞和焦红霞等从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影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各种因素,最后总结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一般原则和基本策略。

三、国内外对乡土地理资源内容研究

澳大利亚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可以说是现代乡土地理课程的雏形。他们特设“乡土地理”专题:有“土著人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和“环境教育”,并在这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兴起资源运动,许多学校建立和配备了资源中心,后演变为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从教学内容看,英国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地理既涉及认识和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内容,又涉及森林锐减、酸雨、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内容。通过让学生设计改进当地环境的具体方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与主人翁意识。

德国、新加坡都采用主题式结构,在各专题中讲授区域地理。有重点地选择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和当前主要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如巴伐利亚州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先讲巴伐利亚地理,然后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讲述德国、欧洲和世界。有关环境地理,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内容,如过多施肥而引起对土地的危害问题,垃圾处理站的地址,以及臭氧层空洞、热带雨林的破坏,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等全球性问题。新加坡则作为一个花园城市和多民族国家,在课程纲要的主题中,有关新加坡城市地理方面内容占有较大比重。如新加坡的水库和休闲设施、都市结构等[3]。

日本关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内容处理建议模块”从整体到具体内容都对学生地理学习做了本土化处理。基于其自然灾害频繁的国情同时要求关注环境和能源、人口、食品及居住和城市问题等课题。

台湾翰林版《地理4》第17章“乡土地理研究”分乡土地理、研究问题与方法、报告撰写与呈现三节内容。第二节和第三节介绍乡土地理研究流程,包括提出乡土地理问题(一般分为生念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三类问题)、搜集资料(乡土地理实察是获得乡土资料的重要过程)、组织资料、分析资料、回答问题和撰写报告等。

中国大陆大学的地理科学专业相应开设了乡土地理课程,同时并重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形成了大批乡土地理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了一系列乡土地理研究论著,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具有积极影响。

四、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的设施配备

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就开展了学校――社区关系的大量研究,内容涉及学校――社区关系的基本理论,学校与社区有效性交往的要素特点、过程和策略及方式与手段等诸多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与社区的交往实践。

俄罗斯所有博物馆的建设无一不考虑到教育实践性原则,尤其是儿童博物馆的建设,把实体、教学大纲和儿童兴趣结合起来。使儿童和青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行为活动方式和内容。社区类资源中的其他资源也被广泛利用。比如:图书馆、歌剧院、电影院、少年宫、科技馆、名人故居、高等院校及教堂,等等。

周顺心通过编写乡土地理的教科书开发地理乡土课程,分析了我国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编写现状、与教学的关系及教学现状,最后通过实地调查我国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网络分类,提出了通过“博客”和网络平台两种非常切实可行的途径进行地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再后来中小学已形成了“乡土地理教育热”,各地编著并出版了大批具有时代特征和浓郁乡土特色的区域乡土地理读本,保证了乡土地理教学的足够课时。

五、结语

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笔者发现国内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相对国外滞后。其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在研究方法上,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或个案分析较少,西北地区此现状尤为突出。这与国外研究形成强烈反差;二是在研究内容上,研究重点偏于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的论证与宣讲,对我国实施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问题的陈述,以及各省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编写的乡土地理读本或教材。

参考文献:

[1]Sabar(ED)Partnership and Autonomy i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and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Israsel and England,Division of Education,universityof Sheffield,1987 :56-57.

[2]C.Marsh,Christopher D.,Lynne H.&Gail M.,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the Farlmer Press,1990,Pix.

[3]NSaber.Partnership and autonomy in School-based Curiiculum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Practiced in Isreal and England,Division of Education[M].Sheffield:University of Sheffield,199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5]廖哲勋.课程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09-111.

[6]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7]韦志榕.新地理教材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地理教育,2002,6.

[8]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9]李崇文.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纲要的特点[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周顺心.我国地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2006.

[11]郭东莲,李建.新课程背景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J].教育学术月刊,2010(2):72-73.

上一篇:电力系统工作总结下一篇:道路运输管理人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