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艺术品市场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中山市西区开办文化公益培训学校以来,不但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好评如潮,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是推动文化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这里书法产业为例。并对加强社团管理、加大人才培养,遵循产业规律、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借力融资平台、完善中介服务,完善政策、优化环境等四个层面的探讨,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论断,充分证明书法产业新模式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媒艺术品市场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传媒艺术品市场管理论文 篇1:

浙江文化产业需要创新模式提升品牌

中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在中央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文化产业概念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伯明翰学派对“文化工业”的学院式研究,英文名称为CultureIndustry。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和行业所作的界定是:“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浙江是一个经济强省,但文化产业发展却一直滞后于广东、上海等省市。前几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突破口,也相继出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关政策,但由于受体制、机制和部门利益的困扰,整体推进缓慢。2003年6月,中央把浙江省列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为我省深化改革、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十一五”期间,如再不抓住机遇,就难以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从“文化大省”建设成“文化强省”的目标要求,也难以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只有正视现实,解剖“麻雀”,才能走出困惑,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用SWOT分析法剖析浙江文化产业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方法的优点在于考虑问题全面,是一种系统思维,而且可以把对问题的“诊断”和“开处方”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SWOT分析,可以结合其所处的环境对内部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弄清其相对于其它竞争对手所处的优势、弱势、机会和威胁,提醒该实体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使其走在同行前列。

(一)浙江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

实力雄厚的经济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经济高速发展,增长速度居全国前列,浙江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不断靠前。1978年,浙江GDP123?郾7亿元,居全国第12位,人均GDP331元,居全国第16位。2007年浙江GDP总量为18638亿元,居全国第4位,人均GDP为3712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4883美元),浙江成了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这些经济增长因素都为下一步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名家辈出的人文优势。浙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著名的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是培养国际型书画篆刻艺术家的摇篮,蔡元培、吴昌硕、鲁迅等名家都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浙江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也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名人资源;著名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世界文化遗产注入了浓重的一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重视。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浙江文化产业拓宽发展空间奠定了基础。

沿海开放的地缘优势。浙江位居沿海开放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毗邻上海,交通发达。浙江自古商贸活跃,海外交往频繁,文化吸纳空间广阔,传统民间工艺上乘,丝绸、旅游业享誉海内外,名城、名镇、名园遍布全省各地。充分利用地缘资源优势,可以大做文章。如杭州市充分利用西湖旅游文化进行深层次开发。发挥区域特色的经济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使区域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并驾齐驱。

享有盛名的品牌优势。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质产品品牌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显著的带动效应。浙江拥有众多的品牌。龙泉的青瓷、杭州的丝绸、西湖龙井茶叶、西泠的印泥,还有胡庆余堂、张小泉剪刀等百年老店,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杭州市开始重视文化产品的商业运作,如西博会开幕式晚会《人间天堂》、中国动漫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打响品牌,是注入文化活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二)浙江文化产业的竞争劣势

认识尚存误区,产业意识淡薄。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种种思想观念。省委、省政府已经确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突破口,一些相关政策业已出台,但在实际操作运行中还存在许多不合时宜的观念。不少人对建设浙江文化大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总认为文化是“虚”的,唯有经济才是“实”的,看不到文化产业正是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看不到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这些陈旧观念都会妨碍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全球浪潮迅猛,市场竞争激烈。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竞争趋势明显趋强。我国加入WTO后,正日益面临着国外强势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文化价值的强烈冲击。这对我省发展文化产业无疑是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整体实力较弱,难以与国际文化集团竞争;其二,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程度较低。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功能雷同、产品单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同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文化设施建设的布局程度不高,尤其是文化资源的市场化、国际化配置程度弱化,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管理体制滞后,政策支撑不力。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已初步建立起由一系列地方性行政法规和规章构成的文化政策系统,以及由此基础上建立的文化管理体制。然而,现有的文化政策法规系统和管理体制,基本上都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制定和形成的,因而带有很大程度的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特别是现代文化管理体制政企不分、企事相混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政府部门既管文化,又办文化,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使得文化企业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严重制约着文化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整合。

法规相对滞后,市场培育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市场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文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冲击力。特别是文化市场的兴起和发展,给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了“文化市场管理”这个新课题。以艺术品市场为例,目前浙江艺术品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整体经营不太景气,还存在不少问题:艺术品走私和地下交易依然存在。画商与画家或者画商与民间收藏者之间私下交易,逃避国家税费,逃避经营监管;赝品、伪品大量出现,严重影响市场的信誉。市场运作不规范,市场制定法规滞后,直接影响美术品市场的有序发展。

(三)浙江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

改革文化体制,发展文化产业,再创浙江经济文化发展的新优势,是浙江省委继提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出台《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后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下一步,全省各地要把握好文化产业发展几个关键的机遇期:(1)深化文化单位改制的重要机遇期。把市场机制引入传媒业、演艺业、影视业、美术业、会展业等,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是做大做强浙江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浙江各地的一大批文化单位要初步建立起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机制。从试点单位的一些经验值得肯定,如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彻底打破“大锅饭”,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实行个人收入与生产效益挂钩;在文艺作品生产上,率先采用了股份合作、制作人以及产品推广等崭新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嫁接文化产业链的机遇期。吸引民间资本、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为文化产业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活水”。例如温州市在体育馆建设工程中拍卖座位权,使“谁投资谁受益”的口号进一步形象化。各级政府要彻底降低私营企业投入文化产业的门槛,发挥好浙江民营经济的新优势。(3)开创创意文化产业及动漫产业新天地的机遇期。文化产业的活力贵在文化创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萌芽状态,发展的空间很大。中国美院和浙江传媒学院开设不少创意文化和美术课程,为“十一五”时期我省文化产业提供了人才支撑;杭州连续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的成功举办,使我省文化产业有了新的活力,在海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动漫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的兴起,不仅促进了文化市场繁荣,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还将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浙江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文化设施贪大求洋,养护费用难以承受。文化设施是文化艺术的载体,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现实情况同样存在令人担忧的诸多隐患。一些地方为了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大兴文化设施建设,既没有科学系统的规划,又缺乏文化市场的调查论证,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搞标志性建筑,其结果是利用率不高,有的大剧院缺乏养护费用,经营举步维艰。

培育市场能力弱化、消费群体不尽人意。在推动浙江文化大省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今天,文化市场的培育和文化消费群的培养不令人满意。除财力投入外,市县政府在培育文化市场、培养文化消费群能力明显弱化,主要表现在不按市场规律办事,急功近利;精品意识不强,偏于大众化,竞争力不足。

传统文化危机四伏,外来文化空前活跃。美国、日本动画片抢占中国文化市场多年,“韩剧”连年升温,占据中国文化市场。外来文化的“入侵”,导致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低落。现在中小学生的口袋书增多,内容低下……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盲目崇拜外来文化,肆意跟风,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发展过程中,除了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扶持、财力支持、产品质量监督等对策外,还应从文化产业立法、文化产业政策、文化投资环境、文化市场管理、文化经营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来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明晰文化产业产权。长期以来,中国文化经营权为国有,改革开放到现在,还有不少地方文化产业产权界定不清楚,缺乏明确的人格化代表,产权边界模糊,增大了产权市场化的阻力,也是我省文化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的顽症。因此,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进一步强化文化法规意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文化产业涵盖面广,牵涉到众多业务主管部门,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系统的文化产业法规,不利于文化产业大发展。因此,需要尽快出台一部“浙江省文化产业法规”,要按照文化产业的不同门类制订相应法规,建立和完善影院合资经营管理规定、音像分销的合资合作办法、影视业管理办法、网络文化管理办法、传媒管理办法、体育产业管理办法等,或按照文化产业性质制定有关法规,如文化产业投资法规、文化市场管理法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及管理规定等。

进一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摒弃“长官意志”,打破现有模式,按市场规律办事。一要致力于用创新的理念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接轨的新型文化体制;二要致力于利用现代科技进步为传统文化产品服务,多开发一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产品来发展核心主业。

进一步形成文化产业多元投入机制。近年来,浙江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浙江文化体制改革的亮点。浙江民营文化企业发展速度快,投资规模大,涉足的文化产业门类越来越多,一些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相继进入影视、音像、演艺、印刷等文化产业领域。浙江省共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总收入3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50余万人,但内在需求还远远不够。在内需的拉动上,各级政府要由“管”文化向“办”文化转变,各地要像重视发展经济那样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构筑政府与民间互动平台,激活民营资金参与文化大省建设中来。市县文化部门和单位在执行中央和省有关文化领域的投融资管理规定的同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投资理念。要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整合资源,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国有文化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要降低文化产业门槛,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入格局。

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力度。“世界文化遗产”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名牌”,其重大价值不可估量。笔者在考察墨西哥城时发现,墨西哥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有22处古迹被联合国宣布为“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相比之下,浙江虽然素有“文化之邦”的美称,迄今还未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要加大对杭州“西湖”、“良渚”、余姚“河姆渡”的申遗力度,尽快将西湖、良渚、河姆渡加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行列。令人颇感欣慰的是,2006年12月15日,南浔、乌镇和西塘进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使我省“申遗”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加快“申遗”步伐,也是推动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进一步提升品牌和创新文化产业模式。要建立“政府立项、企业投资,文化运作”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在提升品牌和创新文化产业模式方面,广西已走在全国前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历时两年半的演出,门票收入达8000万元之多,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召开了现场会并给予很高评价。我们应该借鉴广西的经验,创新文化产业模式。

(作者单位:浙江省政府参事室)

作者:盛长荣

传媒艺术品市场管理论文 篇2:

以文化市场化的眼光照观书法产业的路径

[摘 要]中山市西区开办文化公益培训学校以来,不但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好评如潮,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是推动文化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这里书法产业为例。并对加强社团管理、加大人才培养,遵循产业规律、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借力融资平台、完善中介服务,完善政策、优化环境等四个层面的探讨,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论断,充分证明书法产业新模式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书法产业 新模式 产业规律 创新产业平台

在当前的大力弘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蓬勃发展的前提下,中山市西区文化公益培训学校的成功举办,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由此而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的前提下,笔者就如何借文化产业崛起之机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问题,结合西区的实际,仅以探讨发展书法产业为例,通过书法产业案例的研究,以冀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书法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书法产业的现状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发展,书法产业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实力。具体表现在:书法产业基础明显改善,初步建立起现代书法市场体系框架;各级书法协会和各类书法社团组织有了长足发展,举办了许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书法节庆活动;搭建起一批书法交流与交易平台,促进了书法产业的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书法产业存在的薄弱环节

从总体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书法产业体制尚未完全形成;书法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大,书法产业发展水平与建设现代书法强国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书法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和集约发展优势,书法企业的竞争力和书法产业的整体实力还不够强;书法产业人才发展还不够均衡,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3.引领书法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部分传统的书法发展模式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书法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新兴书法产业将引领书法产业的潮流,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公众参与、成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产业运作模式将成为书法产业核心竞争力。创意产业将成为书法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网络等现代科技的应用将成为书法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书法与科技进步的高度融合将成为书法产业的突出特征。提高书法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将成为促进书法创新和业态更新,进一步提升书法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书法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在国家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书法产业必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引领书法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书法产业发展新格局,现代传媒业、书法产品制造业、出版发行印刷业、纪念会展业、书法旅游业等领域形成明显优势,城乡书法产业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2.引领书法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书法市场更加活跃,书法产品和市场要素结合更加合理,现代书法艺术流通组织方式不断完善,一大批流通型组织和区域书法产品交流中心培育成型,书法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引领书法产业人才进一步集聚。加快培养一批适应书法产业发展需要的书法创意人才、书法经营管理人才、书法科技创新人才以及书法中介组织,培育一批书法名人和优秀书法经营企业家,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书法产业人才队伍。

三、夯实基础、激发活力,为实现书法产业化创造条件

首先,应加强书法社团管理,推进相关人才培养,不断夯实书法产业化基础。

1.引领社团管理规范化,推动各类人才兼容凝聚。书法社团是各级书法协会的延伸和纽带,也是书法产业化发展的细胞。因此,充分发挥好社团组织凝聚人才、汇聚资源的作用,是实现书法产业化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书法类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也出现了杂乱无章、鱼目混珠等现象,特别是有些书法社团以名师工作室的形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文人相轻、相互排斥、互不兼容的现象,形成了各自为战的局面,不利于产业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打好社团基础,使之逐步规范发展,推动各类人才兼容凝聚。在此基础上,要着力建设区域书法交流中心,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格局,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供需平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繁荣健康、充满活力的书法市场,打造具有特色的书法交流品牌。

2.引领资源设置标准化,科学培养书法艺术后备人才。一是整合教学资源,实现协作与分工相统一。一方面,对现有书法教材进行整合,组织高素质教学团队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标准,编纂一套技法上循序渐进、教学上环环相扣、理念上一脉相承、流派上百花齐放、口碑上广泛认可的书法教学教材,打造中国书法研习的“新概念”系列。另一方面,要对学校培训资源与社会培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推进学校资源社会化,为优秀教师参与社会培训提供更多平台和载体,让优质资源为更多书法爱好者所共享;推动社会资源公益化、开放化,依托公益性培训组织将民间教学资源组织运作起来,着力开展一系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书法公益性讲座活动。二是推进书法等级考试的普及与发展。中国书法等级考试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全国书法学习者的技能培训与测评系统。通过举办中国书法等级考试,可以引导和激励爱好者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书法,普及书法艺术,逐步达到对书法艺术的初知、认知,提高学习者的书法艺术技能和审美水平。应该借助素质教育这一平台,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等级考试中来,为书法薪火相传源源不断地培育“火种”。

3.引领师资培训系统化,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队伍。要制定书法产业人才发展规划,构建以高等院校为主体,以专业院校和专门培训机构为辅助,以与国外合作办学为补充,与人才市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制,形成规范的全日制书法专业培养教育体系。要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使其具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不仅精通中国书法的“笔墨之法”,也要了解中国传统的“黄老之学”;不仅深谙中国书法的“意象之境”,也要领会中国哲学的“抽象之美”;不仅掌握“二维世界”的构图之要,更要明白企业管理的“经营之道”;不仅能教中国学生,而且也能带“洋徒弟”,能够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将中国艺术精髓推介给世界。要着力培养善于借鉴、博采众长的创新型教师,使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当代书法艺术营养,全面创新书法艺术理念、艺术形式和艺术技法,赋予书法艺术以新的生命力。要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打破以师带徒、自我循环的“门户主义”,培养一批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包容开放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实现竞争与合作的相统一。

4.引领相关人才配套化,打造一支与产业化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大力培养造就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型书法领军人才,加强对优秀民间人才的挖掘、保护和使用,建立书法产业高端人才队伍。培养书法资本运营、书法经纪代理、书法产业经营管理和书法科技创新人才,建立书法艺术专业人才库和书法经营管理人才库。逐步推行书法行业人事代理制度和书法人才网络化管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引导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建立人才评估和激励机制,健全技术、管理、品牌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具体办法。在书法企业中积极尝试企业家年薪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其次,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建立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1.引领运作模式企业化。利用文化体制改制的东风,发展股份合作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实施龙头带动工程,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书法产业战略投资者,使之成为书法市场的主导力量和书法产业的战略投资者。降低社会资本进入书法产业的门槛,鼓励非国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书法产业领域,培植一批骨干民营书法企业。支持中小型书法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产业群。

2.引领企业发展集团化。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以资本、技术、管理入股的形式,通过联合、重组,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书法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大型国有书法企业和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支持组建多媒体书法企业集团,培育一批外向型骨干书法企业(集团)。建立书法产品“走出去”平台,开展对外书法合作,拓展民间交流,扩大商业性展演、展映和书法产品的销售渠道,借助国际性节会举办(如法兰克福书展等)的契机“走出去”。注重将书法“走出去”与外贸、科技、旅游、体育等工作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对外书法交流的合力。例如借助孔子学院扩大国际传播,应当不失时机地将中国书法艺术纳入孔子学院的选修课程体系,这对扩大中国书法艺术的全球影响力来说是一个最佳的载体和平台。坚持做大做强对外书法贸易品牌,重点扶持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书法艺术以及电子出版物等新兴书法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组织重大工程项目,打造书法精品,扩大中国书法的国际影响力。

3.引领成果展示项目化。发挥产业和区位优势,借助书法国展、省展和各类专题展,推动书法节庆会展发展,办好各种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力争打造知名的会展品牌。丰富国内外会展业权威机构的内涵,提高书法会展业的专业化水平。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指导与管理,规范会展业发展。实施重大书法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通过项目征集,每年确立和推进一批重大书法产业项目,带动书法产业发展。结合城市内老城区、老建筑、旧厂房的保护与改造,建设一批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书法创意中心示范基地,搭建书法创意平台,延续城市历史书法发展。以书法创意设计为项目核心,着重发展传媒、培训、书法创意门类,培育一批龙头创意书法企业,形成优势书法项目创意产业群。

再次,应借力融资平台完善中介服务,为丰富书法产业市场提供活力。

1.推动融资渠道多元化。拓展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利用政府资金引导、银行贷款筹资、民间资本投资、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实行多元化投资。创造宽松的金融服务环境,在相关的政策范围内,吸引金融机构加大对书法产业的信贷支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书法产业发展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保险服务,创新信贷手段和担保办法,为书法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便利条件。探索建立书法产业创业与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书法产业投资领域。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组建各类书法投资公司。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拓展书法产业融资渠道。

2.推动中介服务专业化。加强中介机构的组织建设,发展和完善书法经纪、代理、评估、推介、咨询、拍卖等中介机构,制定和完善书法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规范中介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使其充分发挥市场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能。积极构建现代组织形式的流通体制,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建立具有广泛辐射能力的书法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书法艺术品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规范产权交易,重点发展版权和其他无形书法资产交易市场,完善书法信息、技术交易市场,提升服务水平。

3.推动发展方式兼容化。实施优势书法产业重点培育工程,加快形成一批优势书法产业。大力发展传媒业,积极发展数字内容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传媒业,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升产业竞争力。着力发展出版发行印刷业,支持传统出版业做大做强,积极扶持数字化出版新兴产业的发展。利用出版社的内涵式发展路子,构建以书法创作为龙头,以教育、科技、社科、数字出版、电子音像等为支撑,书法出版、发行、印务、物流、版权贸易多元化发展的出版社。

最后,应着力强化书法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打造书法产业品牌。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是书法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如果鱼目混珠、浑水摸鱼、良莠不齐、假冒伪劣充斥着书法产业的各个领域,那必将成为书法产业化发展的拦路虎、拌脚石。要想使书法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下大气力保护知识产权,守住诚信的基本底线。要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就必须大力培育一批诚实守信的书法产业品牌,把培育书法产业品牌作为提升书法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鼓励书法企业开发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创性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书法品牌,着力培育书法产业产品品牌、服务品牌、节会品牌和民俗书法节日品牌。推行知识产权代理、市场开发、信息提供、法律咨询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制定行业规范,鼓励书法中介机构向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注重构建依法监管的书法市场管理体系,加强书法市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市场规则,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构建书法市场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完善书法企业信用档案和书法市场信用制度。建立和完善书法市场群众监督和举报奖励制度,严厉打击盗版、侵权等非法行为。着力用高新技术手段打造书法产品防伪系统,建立起作者、作品、出资人相统一的保真一体化的信息查询系统。

四、完善政策、优化环境,为书法产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必须设立书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基金)。对符合书法产业(基地)发展政策,达到一定规模或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社会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书法产业项目、书法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基地、园区等,采取政府贴息、补贴和奖励等方式给予支持。技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适当向书法产业企业倾斜。设立书法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将书法产业优秀项目评选纳入推荐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

2.必须充分发挥书法经济政策作用,引导书法企业成为书法创新主体。落实培育创新型书法企业的相关政策,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品牌的创新型书法企业。推动书法业态更新,积极发展书法类电子图书、网络出版物等新兴产业。完善书法产业流通体系和链条,运用各种营销手段促进书法产品的流通。加强书法产业和书法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实现书法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实施书法创新工程,培育书法创意群体。积极营造有利于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创意、技艺、技术的氛围,重点培育音像、传媒、图书、文学、表演艺术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完善书法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为各类创意人才群体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朱天曙.中国书法史.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1);

[2]冯守仁,鲍和平.群众文化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3]吴敬连,马国川.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1);

[4]黄杨略,朱毛齐.经济导报. 2014年第12期;

[5]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十八大报告 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1):P242--250;P259--267;

[6]国务院研究室编写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问答.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4(1):P278--282;P297--301。

作者简介:康华燕(1969-)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多年,曾先后组织大型群众文艺演出60多场;参与策划中山市西区醉龙文化节活动四届;负责省港澳“艺海同舟”书画联展的组联工作,现为中山市西区文联副秘书长,西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文化管理部部长,中山市西区公益培训学校教务长,研究方向:群众文化、文化产业、青少年书画培训、书画摄影展览等。

作者:康华燕

传媒艺术品市场管理论文 篇3:

文化与贸易“牵手”

文化产业开放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全球文化企业的高度关注。自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接待文化企业、政府部门和项目运营机构超过300人次,平均每天就有3-4家文化企业入驻, 这意味着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机会大大增加。文化产业能否从中激发活力,从中得利将成为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规定,上海自贸区服务业的开放措施涵盖了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及社会服务六大领域,演出经纪、教育机构、文化娱乐等以往对外封闭的文化产业业务将向注册于自贸区内的企业解禁。这些政策无疑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此番文化改革将令上海的相关文化企业受益,各文化巨头纷纷乘着改革政策“春风”,扩大公司经营领域,创新变革经营理念,成为先行先试推动者。

东方明珠:自贸区设子公司享文化改革

从历史上一些国外自贸区发展政策看,文化信息等产业都是重点扶持的领域。据了解,东方明珠旗下子公司—上海东方明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在上海自贸区内成立并予以授牌的公司之一。新公司将借助自贸区文化改革红利,依托上市公司的深厚背景,专注文化产业发展。东方明珠有意以新公司为平台,加大对包括游戏、娱乐在内的大文化产业的投资,完善公司文化产业链,带动现有文化娱乐业务的升级。

东方明珠作为文广旗下一家综合型传媒公司,其新媒体、文化休闲娱乐等业务群都有望在自贸区的文化政策开放中获得政策支持,新成立的东方明珠文化发展公司被首批授牌就是一个信号。其次,新公司在自贸区内成立也预示着东方明珠集团对于旗下文化产业整合拓展的决心。

而东方明珠方面也表示,作为上海第一家文化类上市公司,此次在自贸区内成立子公司将是新的契机。公司将通过自贸区的平台,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在文化发展领域做出重要突破,以实现公司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之一的目标。

时代出版:文化企业的使命将不仅是卖书

出版皖军曾经创造多个“第一”,书写下一个个业界传奇。这一次时代出版依旧成为落实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领跑者和践行者。早在去年11月,时代出版传媒公司就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全资子公司涉足文化贸易。建立一个全国最大的24小时全天候“日不落”的全世界图书版权交易的现场平台,是其设立之初的构想之一。

此平台交易的范围有可能从图书领域拓展到各类文化衍生产品,比如艺术品、工艺品、知识产权产品、设计产品、文化产品、装备、技术服务、外包服务以及文化金融业务等。作为自贸区唯一落地的出版集团和文化类上市公司,此举无疑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跳出文化做文化”的发展思路,一直以来都是时代出版所奉行的。在文化贸易领域,文化企业的使命绝不只是卖书,而是把文化元素浸入到贸易的各个环节去,文化产品、文化技术、文化信息,各类产业延伸出的创意、信息数据都是文化企业可以发展的领域。秉承这一思路,时代出版传媒公司旗下的时代漫游公司已进入玩具创意和服务领域。

今年7月下旬,欧盟颁布的号称“史上最严”的《新玩具安全指令》正式实施,明确禁止和限制的化学物质从8种增至85种,给对欧盟出口的中国玩具企业蒙上阴影。面对这一玩具危机,时代出版预感到了一个新机遇:文化玩具是否可以兴起?玩具图书化、故事玩具化是否可行?游戏与玩具能否融合?这些都有空间。时代漫游公司开创的与玩具生产商合作的模式,利用儿童专业出版机构强大的编创能力,为玩具产品量身打造创意故事与游戏,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除此之外,时代出版作为自贸区内唯一出版企业,也抢占了多领域的先机。近日,国家海洋局推出了沿海海洋线和岛屿进行勘探和出版大型项目,时代国际出版被选择作为主要参与方,负责组织和参与海洋资源的勘探。在此项目中,时代出版将留下大量图书出版资料、影视改编的立体出版内容资源以及积累独家的数据、图片、音像等信息资源。用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非的话说:“这样的机会才刚刚开始”。

盛大网络:入驻上海自贸区或筹备合资银行

作为互联网企业和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唯一代表,盛大网络首批获得自贸区营业执照,并在仪式上率先被授证,成为首批入驻自贸区的企业。

据悉,新成立的上海盛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由母公司盛大网络100%控股。公司首期注册在位于自贸区核心区域之一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内。

据盛大网络集团总裁邱文友介绍,盛大网络布局涉足游戏、文学、视频、动漫和电影等,2013年全集团预计收入接近100亿元人民币,利润超过20亿元,全球文化贸易总额达到3亿美元。

从2011年起,盛大就将海外战略作为集团三大战略之一,积极地向海外输出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并引进优秀的内容。游戏产品已出口到89个国家和地区并在美国硅谷、 新加坡建立了研发和运营中心;文学作品在日本、韩国、泰国、越南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畅销书排行榜名列前茅;酷6网早在两年前就在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开设了专区。

盛大首席投资官朱海发表示,随着自贸区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盛大在自贸区还有更为深入的考虑和计划:

一是筹备设立盛大金融服务公司,并正在和外资银行紧密洽谈,有意在自贸区开办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

二是基于其下属的不动产投资企业盛大天地,盛大正在积极探讨发行真正意义上第一支房地产信托基金的可能性。

另外,盛大也正在考虑将全球资金和投资管理中心放到自贸区。朱海发称,目前盛大有多支国内人民币基金和国外直投基金,如果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将极大加快盛大对外投资全球化的步伐。

改革创新是一种力量

文化与贸易“牵手”,带来的是文化交流的大繁荣。 贸易让文化“扬帆远航”,自贸试验区的成立又为这艘大船带来了东风。统计显示,自贸试验区挂牌前后,基地新增企业数量和注册规模都呈井喷式增长,仅10月一个月就新增入驻企业15家,新增企业注册资本108.45亿元人民币。正如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非在微博上的感慨:“自贸区较明显的政策优势就是金融、文化贸易。作为集团,就是要在大环境下抓运作的机会”。

文化企业纷纷入驻,看中的是自贸试验区将要开展的文化服务领域改革试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已明确要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并在试验区内取消了外资演出经纪机构的股比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为上海市提供服务。 这些开放新举措将进一步为文化企业“松绑”, 激活文化产业新活力 。

相关链接:

文化部近日下发《关于实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市场管理政策的通知》,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内文化市场管理有关政策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如下:

一、允许在自贸区内设立外资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为上海市提供服务。

(一)在自贸区内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演出经纪机构的,应当向上海市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上海市文化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

(二)在自贸区内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20日内,持上述证照以及消防、卫生部门的批准文件,到上海市文化主管部门备案,领取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备案证明。

(三)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在上海市内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应当向上海市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举办国内文艺表演团体或者演员参加的营业性演出,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决定;举办涉外或者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

(四)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在本场所内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应当向上海市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举办国内文艺表演团体或者演员参加的营业性演出,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决定;举办涉外或者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

二、允许在自贸区内设立外资经营的娱乐场所。

在自贸区内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娱乐场所的,应当符合《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规定的设立条件,向上海市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上海市文化主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

三、允许外资企业在自贸区内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内容审查的游戏游艺设备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

(一)在自贸区内注册的外资企业,在国内销售其生产的游戏游艺设备,应当向上海市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内容审查申请。上海市文化主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通过内容审查的报文化部备案并公示。

(二)面向国内销售的游戏游艺设备,不得含有《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禁止的内容,游戏游艺设备外观、内容、游戏方法说明应当使用我国通用文字。

(三)报文化部备案公布的内容应当包括:游戏游艺设备内容审查批准文件、生产企业名称、设备名称、基本功能和游戏规则、能反映设备外观的图片等基本信息。

四、本通知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适用于在自贸区内投资、设立企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投资者和在国外居住的中国公民。

上一篇:组织设计中隧道工程论文下一篇:教学设计与动画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