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

2022-08-18

第一篇: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

动人的事迹

我眼中的邓稼先

邓稼先,安徽怀宁县人,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然而,他的伟大事迹却鲜为人知。曾经观看过一部邓稼先先生的纪录片,在纪录片的结尾,当记者问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是否知道邓稼先这个名字的时候,大家的回答居然都是“不知道”。我不禁感叹这样一个为新中国默默奉献的伟人,他留给我们的如此之多,得到的却如此之少。

纵观邓稼先的一生,他的性格、气质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尤其是他忠党爱国、是他勇于承担、敢于奉献、不怕困难的主人翁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反思。

邓稼先是忠党爱国的。他的这一品质源于他的学生时代,“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他秘密参加抗日聚会;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西南联合大学的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的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建国后,他在获得博士后的第九天,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回国,此后便一直从事中国的核武器研究。文革期间,那些一直在科技奋斗的他们也受到了批斗和迫害,但是着从未动摇他们的爱国情怀,邓稼先凭借自己的微薄之力尽可能的解救知识分子,像电影里面所看到的,邓稼先帮助彭怀武免受批斗。改革开放后的邓稼先依然在科技第一线奋斗着,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但是正如杨振林所说: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

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他有勇于承担的大丈夫气概。当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一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时,他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便从此悄无声息的过上了他伟大而又隐秘的一生。每一次实验都是他最后签字,签字就意味着责任,每次签字都紧张得手发抖,他不想辜负国家和人民的希望。工作期间还发生了一次意外,在一次实验中,氢弹已经空投出去却没有爆炸,他不顾个人安危前去查看原因,旁边的工作人员拦都拦不住。我觉得国防部长张爱萍的评价最为恰当: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说他敢于奉献,因为他牺牲了个人名利,牺牲了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的数十年时光,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决然的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只为能为饱受战乱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报效祖国的机会来了,研制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这项工作伴随着巨大的个人牺牲,他的一切都将无人知晓,他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作报告,不能随便与朋友交往,做出的成绩再大也不会有人知道,甚至到死也只能默默的离开,他就这样隐姓埋名的工作了28年,他信守承诺,几十年从没有向外界透漏过他的

工作,他的一生就像一支燃烧的蜡烛,照亮了万千人,可也耗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他有不怕他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接受任务没多久他就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苏联违背条约,撤走了对中国的一切援助,但邓稼先没有没打倒,在原子弹的研究过程中,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由他带领的小组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的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正因为他和其他工作者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可以想一想,在没有电脑等高科技的计算工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不怕困难的精神,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

但,后来,邓老也因为操劳过度,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但他为了能继续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甚至在卧床不起时还在整理建议是,我中国的核事业做规划。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对邓老一生最精炼也最准确的总结!

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时只有26岁,因此被称为“娃娃博士”。在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他便毅然决定回国报效祖国。没多久,邓稼先便告别自己的妻子儿女,来到遥远的戈壁滩,隐形埋名28年,专注于我国的核武器研究,连他的妻子都不清楚他到底从事什么工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查看试验情况。上世纪的60年代,我国的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但是在1986年,邓稼先因长期的核实验辐射而得肝癌去世。

邓稼先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爱国精神和他科技强国的梦想,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篇:杨苗苗动人事迹

10米车厢书写爱与奉献

蚌埠市公交公司驾驶员杨苗苗动人事迹

归纳起来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1、 爱车。把车当家,勤擦车、扫车使车内外干干净净。

2、 把坐车的人当家人。坐车的人到家了,不是家人就是亲戚,平常携老协幼。并且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哑语,和聋哑人能很畅通的沟通。知道她们在哪下车。服务好残疾人,她们每次见了杨苗苗都备感亲切。

3、 努力钻研学习业务知识。她不但练好开车的基本功。同时在父亲和同事帮助下,学习修车,能开能修。还利用外出开会、学习的时间去北京、武汉,同行里的名人师傅学习“节油法”。通过学习实践她总结出自己的节油法“勤保养、稳起步、轻加油、速换档、匀车速、巧滑行、缓进站、多观察、预避险、不争抢”的原则。

4、 参加工作18年来无事故。安全行车70余万公里。节约燃油6.8万升,价值30多万元。在她的言传身教带动下整个公交公司节油19.3万升,节气37.2万立方米。总价值260万元。

第三篇: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

“5.12”大地震刚刚发生在我们身边,四川汶川的人民陷入困境。“5.12”大地震,震撼了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心。

在地震那天,房屋倒塌,有许多人们被无情的地震带走了生命。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家都共同经历了 这险情。

天灾无情人有情。在这次地震中也诞生了无数名小英雄。他们都为了同一个目标—救出自己的同伴而努力。有的甚至在救援途中丧失了生命。

陈浩这为“小英雄”的做法令我震撼!他在地震中,先后返回学校,救出了三名同学。在救援最后一名同学。在救援到最后一名同学时,房屋突然倒塌,陈浩被压伤。

醒来时,陈浩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在被检查并无大碍后,又走了八个小时,才到达了安全地带。

陈浩这么小,就具备着这种舍己为人和大无畏的冒险精神,而我们这么大了,如果遇到了地震,我们也会像他一样返回去救人吗?所以我们应该向陈浩学习,学习他的高尚品质!

啊,陈浩,我歌颂你那伟大的事迹!

第四篇:周耀平的抗震救灾事迹

周耀平,男,汉族,195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梁平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办主任。

该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强,政治素质高,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信念,自觉践行“三个代表”,讲原则,顾大局,为人谦逊,胸襟坦荡,善待同志,忠于职守,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清正廉洁,自觉遵守廉政纪律,远离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侵蚀,正确对待权力与义务,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经受住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没有发生违法乱纪行为。该同志在全县副处级领导干部历年考核中均排列前30名。

“5.12”大地震发生以来,周耀平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临危不惧,从容镇静地带领干部职工及少数民族同胞积极开展震后自救表现出了一位墓层党员领导干部不怕疲劳、不惧艰险、能打硬仗的可贵品质,现将其主要事迹汇报如下:

一、临危不乱,积极组织震后自救

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省汶川县发梁平县受到强烈波及。那一刻地动山摇,当时周耀平同志和另外2位同事正在我县的一乡镇调研,面对一双双不安的眼神和仓惶的人群,周耀平同志首先镇定下来,就近安抚所在地村民,快速疏散大家到空旷区域避震。待强烈震感消失后,他迅速回单位布置灾后自救工作,一是立即启动了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立即投入到应急服务状态中,安排职工24小时值守班。二是迅速排查震后灾情,对少数民族同胞居住地及各宗教场所进行全面排查,检查人员、房屋受损情况;三是迅速向市民宗委汇报初步情况。

二、克服困难,切实为少数民族办实事

地震发生第二天,周耀平同志不顾家里还有四位行动不便的老人,亲自带领办公室职工到受灾严重的乡镇走访少数民族村民,查看受灾情况,并亲切慰问受灾同胞,嘱咐他们要注意随时而来的余震,对已排查出的11户严重危房不能居住的,周耀平同志立即与当地党委政府领导联系,立马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生活问题,没再因余震造成伤害事故,并慷慨解囊为受灾严重的少数民族同胞带头捐款捐物,在最危急的时刻,为少数民族同胞送去了温暖和问候,让少数民族同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少数民族同胞也都称赞周耀平同志在大灾面前,表现了无私奉献、忠于职守、临危不乱的可贵品质。

第五篇:XX年听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的体会

6月5日上午,我们院全体同学一齐在省人民礼堂听全国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报告会于9点半钟准时开始,整个收看过程无一人喧哗,能听到的只有热烈的掌声和女同志的抽泣声。

报告团的37位同志都来自抗震救灾第一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叙说了师生患难与共的感人事迹,老师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无私的行动,诠释和升华了人民教师的不朽师魂。同样,勇敢的学生们团结互助,顽强坚持,用青春热血和老师共同筑起了一座爱的丰碑。“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就是死,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带领600名武警官兵冲过一道道生死险关,经过31小时生死挺进,终于抵达震中汶川。广东省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跟时间夺生命,跟鬼神做斗争,争分夺秒,全力救人,给灾区人民以生的希望。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在报告中说,我们的基层政府、基层党组织在地震中肩负重担,对人民负责,“党员就是种子,撒向哪里,哪里就有希望。”成都市公安消防总队支队长孙国利带领消防官兵迅速出击,全力救人,“不放过每一个角落,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全体官兵共成功营救出981个生命……七位抗震救灾英模报告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通过英雄模范们朴实无华的叙说,我们感受到抗震救灾军民生死大营救的英勇悲壮,感受到全国人民同舟共济抗天灾的英雄气概,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报告会期间,我们眼含热泪,情难自已,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全面洗礼。

在报告团成员中,有的是武警官兵,有的是公安干警,有的是医护人员,有的是学校师生,有的是干部群众,有的是新闻工作者。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他们临危不惧、自强不息,舍己救人、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精诚团结,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他们不愧为党和人民的骄傲,不愧为全社会学习的楷模!

地陷天不塌,大灾有大爱,这场无情的灾难压不倒也摧不垮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这场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锤炼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工作、学习的源源动力,激励我们开拓进取、顽强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