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评价

2023-04-15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从目前的语文课堂学生评价现状看,我们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 课堂教学是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教学评价不能单一地从某一侧面进行。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评价教师的教,也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语文本体

评价,在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以及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正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大家期待着一种能彰显教育本色,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的诞生。《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从目前的语文课堂学生评价现状看,我们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课堂上教师统一的表扬语“你真好”“你真了不起”,无不显示着评价语言的单一与乏味;那整齐划一的拍手声(啪啪啪),又使师生间的交流呆板而流于形式。评价语言冷漠无情,评价形式过于猎奇,评价主体单一等等,我们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评价弊端,以越来越为教师所重视。

如何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学的有兴趣”,是我们教师所要研究的问题。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真正达到《纲要》所要求的评价境界: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 课堂教学是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教学评价不能单一地从某一侧面进行。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评价教师的教,也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所以我认为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语文本体。《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在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交际工具”“人类文化”,就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具体说,注重如下四方面。

一是注重知识能力的评价。语文有其特有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是语文课程自身的基本任务。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往往只在“学习理解”上下功夫,诸如理解字、词、句、内容等,这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学习表达”。怎样知道“学习理解”透彻了,怎样才能把“理解”升华为“运用”,主要看“学习表达”,这就是“能力”。表现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等。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在“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两方面下功夫,即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评价。

二是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文教育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所谓的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看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二是看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主要包括尊重祖国语言文字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态度;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的态度。三是看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指良好的性格和气质,良好的语文品质。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

三是注重习惯与方法的评价。习惯指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读书看报、观察积累、阅读、质疑问难、使用工具书等习惯。方法是指通过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自己“悟”出的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方法,是反映学生对语文学习规律的真正掌握。

四是注重实践与创新的评价。课堂教学中,主要看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程度和 2 对语文的独特理解,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二、学生主体。适合素质教育的课堂评价标准,目的是保障每个学习者享有学习的基本权力,重视每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具体说主要评价如下内容:

一是评价学生的群体参与。首先要看一堂课中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从人数上看,如果课堂上只是一两名或三五名优生不时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两耳不闻他人事”,不动脑筋,不动笔,不张嘴,尤其是所谓的“差生”无动于衷,这样的课不是一节好课。其次要看参与学习的质量。这里指的是,反对那种形式主义,表面热热闹闹的虚假主体性,反对那种在课文的表层徘徊、语言和思维水平低下的肤浅主体性,求得既参与学习,又能够实实在在学点东西的局面。

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兴趣上,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索然无味,(可以从语言、表情、动作上看)或是“不是来自本身内在的兴趣,而是在教师的奖励下所获得的暂时的满足感和压力感”,这都不是确保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评价要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基点,调动学生满怀兴趣深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学学习中享受到教材内容固有的乐趣。

三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途径。评价时首先要看学生的自主性,如果学生是在自主的学习,这无疑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是要看学生的合作,看学生愿不愿意同他人合作,合作的效益怎样。其三要看学生的探究,看学生的探究欲望,看学生对教材是否能有创造性的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也是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一种替代。

四是评价自学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是说,儿童急于成为学习的主人,急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要把自学能力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评价自学能力一要看学生自学机遇、时间和方法。学生能否在课堂上自学,前提是教师必须提供恰当的自学机遇和时间。所谓机遇,就是就是教师要解放思想,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把一 3 切能让学生自学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要舍得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不走过程,真心实意放开手脚去自学。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按科学的方法进行自学。二是要看学生的自学效益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小学语文讲,自学效益包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要看求异、发散、思维能力),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是教师主导。崔峦说过:强调学生的“学”不是说教师的“教”可有可无。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会带来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就很难实现。这段话精辟地论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功能。要保证学生学好语文,评价必须把教师主导作为重要内容。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看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评价教材处理能力。任何一种教材都有它的编写目的和编写体系,落实到每一册、每一单元或每篇课文都有着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评价首先要看教师对教材是否有透彻的理解,所设立的教学目的、要求是否与《课程标准》相符合,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教学中要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学什么,达到怎样的学习目的。其次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理的是否得当,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教学环节、结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二是评价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看教师是否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涉及到电教手段、教具、学具的利用是否合理、科学,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否有吸引力等。二是看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打好语文基础,形成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是看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看教学是否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

三是评价教师的基本功素质。这里的素质是“狭义”的素质,主要表现为“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外在”的素质包括读、写、算、画。主要看教师的语言是否规范、亲切、有感染力;写画是否美观、实用,能否起启示、点精、梳理作用。内在的素质主要看课堂调控能力,是否能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恰当地引导自学,正确地处理突发情况等。

4 四是评价差异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看教师能否把握学生的差异,能否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上述评价内容,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宽泛的相容性。语文本体的确离不开学生主体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是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学习的语文本体的内容,教师主导的作用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学习和对语文本体的理解上。所以我们要充分领会新课程的评价精神,在教学中要认真做好这三方面的评价,让课堂教学评价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研究

张树有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研究

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时代发展,价值取向更易,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也不断变革。在以知识本位为核心理念的文化价值观下的传统教学评价从功能、内容、方式和评价主体上都显示出一元化的趋向。首先评价功能重甄别,传统的教学评价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学习优秀,而大多数学生都属中常。为此,评价就要把优异的成绩给予极少数学生,其余的只能获得较低成绩。这样,评价无形中变为一种甄别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成了上述假设的殉葬品。其次评价内容重知识,传统评价侧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这样往往导致重知识,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再次,评价方式重笔试,传统教育以选拔和升学为目的,依据为笔试所得的分数,缺少体现现代评价思想的新方法。另外,评价主体重教师,传统教学师道尊严,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掌握评价学生的“生杀大权”,导致了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的价值。传统教学评价把许多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因素都摈弃至视野之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主流精神。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价值观被确立后,传统教学评价欲益显出弊端。教学评价的主旨必然从游离于人的发展之外回归到对人自身的关注,教学评价也必然要走出“一元化”的藩篱,迈进“多元化”的世界。它主要表现为评价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而决不是简单地进行优劣高下的区分。评价不应成为“筛”,而应成为“泵”,所以评价除了基本的检查和固有的选拔、筛选功能以外,还具有反馈调节功能、积极导向功能,另外还具有以下功能:

其一,展示激励功能。现代评价更多地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同时所配合的恰当、积极的评比方式和反馈方式,换个角度看,在很多时候也将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其二,反思总结功能。现代评价更看重个体的参与。参与评价通常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有助于调动其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将有可能促使其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一步计划;这将有助于养成个体建立反思与总结的良好习惯,使其一生受益。其三,记录成长功能。现代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尤其重视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可以较清晰、全面地记录下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这对于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个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评价注重过程这一核心特点的具体体现。

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现代数学评价关注人本身,与人的丰富性相适应,评价内容也应是丰富的,除了传统的一些评价内容外,还应注重以下内容:

1、多一把“过程之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学习结果有意义但学习过程本身就具有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获取的远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还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还可经历一个合作交流、自我反思、总结经验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特设了过程性目标,用“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过程。所以评价要到过程中去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探索精神如何?数学思考的过程又怎样等多方面内容。如在“测一测,你能将实心球投多远”?这一活动中,首先要考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能否独立地提出测量的方案,能否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否将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数学思考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上述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

2、多一把“情感之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的投入,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是否有好奇心,求知欲是否旺盛,有无克服困难的意志,是否能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等等。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怀学生的精神家园,要善于通过引导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如,对数学兴趣极高,积极参与活动、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同学,即使成绩不是出色,也要高度表扬,对具有相反特性的同学,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一瞬间的“闪光点”,激发其情,如下面几句评语:“今天你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真棒!”“你今天像个数学家一样很有探索精神”。

3、多一把“个性之尺” 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教育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地致力于发展每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品质。”现代教育要抛弃模式化的培养方式,不要求千人一面。首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改变以往那种从目标、标准到命题全部一刀切的僵硬面目,转而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如,设计的问题要求具有开放性,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出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这样就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以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其次,现代教育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提倡有差异地发展,所以评定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90分与90分不同”,也就是即使学生所得同样的成绩,也要依照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习惯态度的差异进行不同的评定。

4、多一把“实践之尺”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此,评定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实践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数学知识,或靠题海战术取得的熟能生巧的解题技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等。可以设计一些具现实意义的、具挑战性的问题,如:“对同学喜爱吃的水果进行系计,设计安排一次茶话会”、“为学校设计一个花园”等。

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增进教学生机,促进学生发展。

1、优化“笔试之尺”

笔试仍然是评价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笔试评价应把学生引向:要理解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要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而不是机械做题,要开放思想而不是满足于一种思路,笔试评价需要改革试题的内容与形式,塑造生动活泼的真面目,使学生不再惧怕它“冰冷无味”的旧容颜。试题内容要具真实性、情境性。传统试卷中那种孤立的问题或测验条目,缺乏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学生在这种测验中所得的分数,对他们未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很少有预见价值,而教育价值更在于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评定问题的设计具有真实性、情景性,以便于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可考虑一些开放问题与综合问题,试题形式要灵活多样,可用文字式、图画式、表格式、操作式等。

2、融合“多种之尺” 评价方式灵活多样,除笔试之外,还可采取口试、课题活动,日常观察等等,下面着重介绍四种评定方式:

①档案袋评价。档案袋(或称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成长的“故事”,是评价其发展水平、努力、反省和进步的理想方式,相对于纸笔测试和其它快照式评价而言,它能向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提供丰富的内容,反映学生知道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应用档案袋的最大优点,就是它能为教师提供其他评价手段无法提供的很多有关儿童的重要信息。档案袋十分注意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学生可以选择将什么装进档案袋,可以参与档案袋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和进步与他人分享,档案袋评价提供给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和反省的机会。档案袋评定要注意三个问题:收集学生作品样本的代表性、评价标准的说明和档案袋的运用范围。例如,在对小学第二学段综合应用部分进行评价时,学生可利用档案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收集的有关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解决问题的反思。

②延迟评价。数学教学的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延迟作出评定的方式。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卷觉得不满意,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以评价,给出鼓励性评语。这种“延迟评定”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延迟评定”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③合作评价。我们在重视学生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的同时,还要倡导学生在评定中的小组合作方式。传统评价为了达到甄别的目的,往往把学生臵于严格的个人环境中,不允许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索,使学生面对试题孤军奋战,这不利于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和技巧,不符合当代社会生活对人的要求。现代评定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允许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对问题解决所做的贡献,也成了合理的评定内容。这种评价方式称之为“合作式评定”。

④体态语评价。评定方式可以日常化、通俗化,如教师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或制止的表情,点头或摇头,都属于教育评价,我们提倡这种体态语评定,它使学生感到随和亲切,有“润物细无声”之效。 每种评价方式各具特点,教师应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如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习态度,从档案袋中了解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合作活动中了解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技能等等。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现代教学评价应使评价主体与客体从二元对立中摆脱出来,消解“评”与“被评”的矛盾,并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

首先有教师“持尺”。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其评价实质在于校正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并通过教师的评价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一定的标准,掌握一些评价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再有学生“持尺”,包括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教学评价主张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增进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激发创造和自我评价的功能,如档案袋评价方式就给了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评价的机会,“只有能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正确评价的人,学会并善于分析自己活动的人,才能称得上独立自主的人”评价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采用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让学生自己“持尺”,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自主意识、反省意识和交往意识,并能培养其合理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还有“第三者”持尺。若把教师、学生看作教学活动的当事双方,则可把家长、社会有关人员统称为教学活动的“第三者”,充分利用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评价能使教师、学生更清醒地反省、评价自己,如在档案袋中可装有家长评价的内容,平时可通过家长开放日、社会调查等活动收集一些“第三者”的评价。一旦评价成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有关人员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持尺人”不再单一时,评价将更科学、更能促进学生发展。克龙巴赫在《通过评价阶段教程》中强调“评价的最大贡献就是确定教程改进的方面。”斯塔弗尔比姆也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能多出一批好学生。只有让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走向了多元化,才能使教学评价真正获得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教育价值。

第三篇: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一)加强基础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建构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其中,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指出教学评价要充分发挥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等方面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教,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杠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方向和质效,加强教学评价研究,有利于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二)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现状,完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学校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语文素质提出了要求。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普遍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独立训练,忽视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就当前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现状来看,一些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者在“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两个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从理论上构建了教学评价的基本框架,从实践上也提出了操作的策略。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虽然专家学者还有广大语文教师有过一些探索与研究,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步伐,还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他内容相比,对于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几乎空白,都是用统一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而识字写字课堂有其自身的特点,识字要遵循儿童“先整体,后部分,先记忆后理解”的认知规律;遵循儿童“遗忘生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记忆规律;遵循儿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认知规律,强化识识字语言环境;遵循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身心发展规律,要关注学生写字姿势与习惯,注意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灵活地选择教法,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评价有其独特的评价标准。同时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又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以对教师的行为评价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行为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唯一对象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大多停留在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行为层面上,缺乏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效的深层关注,以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关注自我而忽视学生,造成了“教师教得尽兴,学生学得扫兴的局面。”

2、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以对知识技能的传授评价为主,很少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兴趣、习惯、情感等)出发,很少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问题。

3、传统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只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共性评价,而忽略了各种不同课型教学的独特性的评价。

进行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评价研究,细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具有导向性、指导性,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改革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更加细化、具体,对不同课型有不同的评价标准。通过“教”与“学”两个角度的研究,引导教师以新的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导向,不但反思自己的识字写字课堂教学,在反思中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与新的识字写字课堂评价标准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并对实施评价研究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完善并形成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2、课题的界定

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中进行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与学相互作用”效果的评价研究。探讨并制订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的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一种尊重学生人格和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新教学理念。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要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关注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要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师生的一切发展”的意识。 (2)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4)发展性原则。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目的。教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 (5)开放性原则。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因此,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该是开放的。 (6)实效性原则。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步骤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有较强的实用性,以方便师生的教学活动,真正为教学起到导向作用。

四、课题研究对象:

1——2年级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

2、行动研究法

3、调查法

4、案例分析法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的目标:

改革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更加细化、具体,对不同课型有不同的评价标准。通过“教”与“学”两个角度的研究,引导教师以新的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导向,不但反思自己的识字写字课堂教学,在反思中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与新的识字写字课堂评价标准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并对实施评价研究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完善并形成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评价研究

2、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内容的评价研究

3、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研究

4、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中学生识字写字行为及识字写字成效的评价研究

5、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中教师素质评价研究

6、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教学特色评价研究

7、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将教学评价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使评价成为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过程。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整项实施研究共四年时间2007年春—2010年秋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7年春)

1、申请立项,准备立项前的工作。

2、拟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并提交“课题研究立项申报表”。

主要成果:《“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验研究阶段(2007年秋—2009年春)

在总课题方案指导下,展开“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

1、定期召开实验工作研讨会。

2、每学期以“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为主旨开展校“语文红烛杯”系列竞赛。

3、每学期开展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活动。

4、每学期进行一次实验工作阶段性小结及评估会。

主要成果:《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量表》

(三)验证完善阶段(2009年秋—2010年春) 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标准及量表》,提出实验工作改进意见及成果修改意见。

(四)总结结题阶段(2010秋)

整理研究成果,总结实验经验,撰写结题报告。

主要成果:《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标准及量表》

八、研究的保障

1、资料费 1500元

2、调研费 2000元

3、小型会议费 3000元

4、差旅费 1500元

5、印刷费 1000元

6、管理费 2000元

7、其他 2000元

8、以上7个项目预算经费合计13000元

预算: 2008年2500元 2009年5000元 2010年5500元

我校现为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湖北省确定的首批实验学校之一,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新洲区课改实验中心学校。 学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已顺利完成了教育部,市、区几个课题研究,均已结题。

课题组负责人邱友平同志2001年11月份,参加了中外校长论坛;2002年11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第一期武汉市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新洲区第二届名校长,2005年12月赴新西兰考察。

刘勇子为市骨干教师;黄莉为省骨干教师,市小语学会会员,并参加华东师范大学首届市小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罗玲玲为全国韵语先进教师、省小语学会会员、新洲区首届十大名师;柳丽为全国本体教学先进教师;童丽华为市小语学会会员;徐荣华为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张翠红、戢莉为区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均为市、区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课题攻关能力。他们在论文、案例、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功等方面多次获国、省、市、区奖,对本课题有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验经验。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邱友平

副组长:刘勇子 黄莉

成 员:罗玲玲 童丽华 徐荣华

柳 丽 张翠红 戢 莉及

一、二年级语文教师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课题研究水平;围绕课题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保证课题研究时间与效果。

3、大力支持教师从事本课题研究工作,给予充足的专项经费保证。

4、学校于“十·五”期间承担了中央电教馆“十·五”第二批专项课题湖北区学课题《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实验学校办学水平的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研究》和新洲区重点课题《城填小学语数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均已结题。学位领导科研意识强,建立了较完美的科研制度,教师敬业精神强,素质较高,完全能保证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5、预计课题在2010年秋结题。

九、课题研究的结果形式

1、《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论文集

2、《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量表》

第四篇: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策略的研究

附件

2石嘴山市第四批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课题研究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王军伟

负责人所在单位:石嘴山市平罗县城关第四小学填表日期:2013年9月8日

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当前我县小学语文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从上到下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都在一张试卷上定论,并没有关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2.小学语文评价方式单一,仅以考试作为主要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过于“一刀切”,不能考虑到学生差异性和学生个性特点,从而不能很好的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二)课题研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进一步规范小学语文评价机制,丰富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内容。

2.通过规范小学语文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研究

近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在学生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例如: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学历考察、质量综合评定等;并尝试进行了小学考试取消百分数、实行等级制的探索,部分地区还试行分项分类考试,加入口试、面试等超越于简单的纸笔考试的改革措施,这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建立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全过程记录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轨迹。

2.打破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语文唯一标准,全面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突破教师单一的评价主体,形成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共同体。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评价方面的建议:(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2)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3)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中要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使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原始性机制。只有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才能使学生分享应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学生成为活动主体的前提是必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教学活动。评价便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习得。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

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4.主体教育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小学语文学习:就是指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学习过程。 过程性评价: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富有激励和导向的定量或定性的评价。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一年的研究,达到以发展性评价促使学生被动接受评价转为主动要求评价并参与评价,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树立提升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自信心;促使家长提高教育意识,主动参与评价孩子的语文能力,真正整合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资源。最后形成一套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强的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2、构建小学语文课堂过程性评价切实有效的模式和机制,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历时两年,研究对象为我校所有的班级,根据不同的研究阶段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采用了观察法、调查问卷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展开研究:

在准备阶段,主要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

在研究探索阶段,主要采用了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

在总结推广阶段,主要采用了调查法,总结法,经验推广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依据课题设想和实施步骤,该课题周期近两年,即从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止,共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课题方案的制定与相关理论的学习,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5年5月,进行课题的系统研究,全面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提炼有效的实施途径、教学与评价策略,写出阶段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7月,对实验对象进行检测,总结课题的实验情况,系统整理收集的资料,形成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及附件

2.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标准及评价表

八、课题主要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3.崔 峦:《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4.《中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指导全书》李旭光、王新举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进行教学评价

作者: 镇巴县小洋中心小学 杨博仁 邮编:723612 联系电话:15029868186 论文摘要:

对“三维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评价“知识与技能”,首先要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评价;其次要对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情况进行评价。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首先,体育课堂应保证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其次,体育课堂要保证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是充满观察、尝试、实践、合作、思维与交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主要看是否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否创设广泛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

一、 评价意义:

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多不会为衣食发愁,他们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伴随着素质教育,健康标准也逐步完善。但一些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标准的测试项目和评价指标多是针对与运动相关的身体素质而设计的,在评价过程中,比较注重与运动有关的身体素质,而不太重视与健康有关的身体素质。

2、正常的体育课堂出现了应试化现象。由于测试的项目本身是一个个运动项目,容易导致测什么教什么、测什么练什么的倾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技术、技能也不全面,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成,同时也降低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

二、评价目的: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展开了“如何对小学体育课堂中进行教学评价”,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建立比较科学合理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学生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健康体魄,同时又具有高尚人格的主体性的一代新人。

三、研究方法:

1、个案分析法—以某班某一个学生为研究对象,搜集其基本情况,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缜密的分析,诊断其问题行为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

2、对比、归纳法—通过在连个平行班中开展对比实验,然后对两个班学生体育学习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总结。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笔者结合实际,整理总结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具体评价办法如下:

1、对课堂的总体评价

(1)教学思想----符合现代教学论。学校教育要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活动,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问题或想法进行多方交流,充分调动在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中的学生的认识过程、情

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全面的发展。

(2)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就是说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那些最基本、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最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行为动作、技巧作为教学内容。

(3)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能的开发和提高。教学过程尽可能情境化,这样可引起学生及兴趣,激发他们向未知领域不断探索。情境教学要通过创设生动、活泼、愉快、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学风。

(4)教学设计----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人。教师要加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渗透的教育意识,追求在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构建新知。保证学生参与活动时心情舒畅,投入程度高。

(5)教学方法----重视“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发现每个同学身上的闪光点,给学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感觉到自我的人生价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既要始终贯彻真、善、美的教育,教会学生正确理解真、善、美的概念,又要强调理性参与和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对“三维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要求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那么如何评价体育课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初浅建议。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实施新课改,既不是要改变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也不是要降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是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如何评价小学体育课上知识的教学呢?笔者认为:

首先,要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评价。体育学习动机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要使学生明确体育运动不仅对身体有有益,而且对心理和智力也有益。

其次,要对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情况进行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如果一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死练硬套。产生错误时,不仅判别不清,甚至有可能由于一再重复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或改正的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

练习要求,以此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

(2)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从本质上来说,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对体育知识理解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主的活动去建构对体育的理解。在这活动过程之中,获得经验、对经验进行分析与理解以及对活动过程和活动方式的反思都十分重要。在评价时应关注以下方面:

首先,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在来到学校之前,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日常生活经验。而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从学校里所获得的经验会比在学校外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更多、也更重要。一般说来,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将学习与客观事物的实际相结合,尤其会把学习和自己周围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学习,这不仅由于体育有应用广泛的特性,还因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总是喜欢和实际相结合,这才能达到学会体育、学好体育的目的。

其次,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应是充满观察、尝试、实践、合作、思维与交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体育,是由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育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体育课上,教师应通过布臵情境,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器材,让学生自由尝试、思考、再尝试和再思考,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并在这一过程得到身心的锻炼,而不应是被动地听教师指挥。教师的作用是使课堂成为共同进行活动的

一个中心,以便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体育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

第三,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好体育课堂的标志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体育活动,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教学中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方式应多样化、合理化。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经历主动“做体育”的过程。

第四,学生学习体育的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多样化学习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存在差异,并且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也存在差异。但差异性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优劣,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是一个思维模式。因为没有差异就意味着没有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自身发展。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随着教育重心转移向学生的发展后,情感与态度指标更显出它重要的意义。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会增加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投入和学好体育的信心,使学生更深的体验体育的魅力和学习兴趣。而消极的情感与态度会在学生心理蒙上一层阴影,让学生对体育近而远之。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态度与价值取向,消极的情感与态度对学生的工作态度与价值取向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体育素

养的养成。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关注:

课堂上是否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一位哲人说过:“人不能在一张振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文字”。这说明了教学氛围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与自由,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课堂上是否创设广泛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些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创设积极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评价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使教师明确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同时也能使学生清楚的看到自我。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有助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情操和价值观的培养。

上一篇: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目标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