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2023-02-16

第一篇: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       【法规标题】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2002-12-6 【失效时间】

【全文】

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54号)

《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已由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12月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2年12月6日

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2002年12月6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广东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广东省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地下水(包括地热水、矿泉水)。

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国家规定对水资源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管理,增加和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条 水资源实行行政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广东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及本条例的组织实施。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广东省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由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交通、建设、国土资源、经济贸易、农业、渔业、林业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第六条 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第七条 鼓励、支持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研究。

第八条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开发利用第九条水资源综合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防洪、治涝、灌溉、航运、供水、水力发电、渔业等专业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水资源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水资源不足地区,应当控制城镇发展规模和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及其他建设项目。

第十一条 水资源配置应当优先满足生活用水,维护生态环境基本用水需求。

第十二条 地下水可开采量、井点总体布局和取水层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地下水的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建设等有关部门划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规定的权限,在特定的水域或者区域制定具体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四条 跨流域或者跨行政区域取水的,应当先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意见,统筹兼顾调出和调入流域或者区域的用水需求,达成协议后,方可按照规定申请办理取水许可手续。达不成协议引起纠纷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在纠纷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取水和截(蓄)水工程,不得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

第三章 取水许可第十五条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水的,取水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取水户)必须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水许可证。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除外。

第十六条 下列取水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证:

(一)家庭生活、禽畜饮用月取水量一百立方米以下的;

(二)用人力、畜力或其他简易方法非营利性月取水量一百立方米以下的;

(三)农业灌溉、水产养殖年取地表水量十万立方米以下的;

(四)农业抗旱应急取水的;

(五)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而必须取水的;

(六)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而必须取水的;

(七)农村敬老院、中小学校自用直接取水的。

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要申请或者重新申请取水许可的,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预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向计划、建设部门办理立项、建设等手续;建设项目批准后,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提出取水许可申请。

不列入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取水工程,可直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

第十八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取水许可的审批、发证:

(一)省管水利(含供水,下同)工程取水;

(二)总装机五万千瓦以上的水电工程取

水;

(三)跨地级以上市行政区域取水;

(四)其他日取地表水十五万立方米以上的。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取水许可的审批、发证:

(一)日取地表水不满十五万立方米的市管水利工程取水;

(二)总装机五千千瓦以上、不满五万千瓦的水电工程取水;

(三)日取地下水单井二千立方米以上、单位井群一万立方米以上的取水;

(四)其他日取地表水五万立方米以上、不满十五万立方米的取水;

(五)跨县级行政区域取水,以及在未设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取水。

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第

一、二款规定以外的取水许可的审批、发证。

第十九条 在珠江干流和西江取水量超过水利部规定限额的,取水许可应当报珠江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发证。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取水许可申请后,应当在六十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需要补充或者修正材料的,应当在三十日内通知申请人;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申请取水有争议的,应当在争议解决后审批。

第二十一条 开采矿泉水、地热水的,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在取得取水许可证后,方可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手续。

第二十二条 取水户应当在取水点装置经计量管理部门检测合格的量水设施。无量水设施或量水设施运行不正常的,取水量按取水设施最大取水能力计算。

第二十三条 取水许可证实行审验制度。未经年审或者年审不合格的,取水许可证无效。

取水许可证有效期不得超过五年。取水期限届满,如需继续取水的,取水户应当在期满前九十日重新办理取水许可手续。

取水许可证不得出租、转借、涂改和伪造。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原审批机关可核减或者限制其取水量:

(一)自然原因使水源发生变化的;

(二)地下水严重超采或者地下水开采可能引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

(三)需水量增加而水源无法满足的;

(四)节水、废污水处理措施不落实的;

(五)其他特殊情况。

第四章 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第二十五条取水户应当缴纳水资源费,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除外。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和具体征收办法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水资源费实行分级征收。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省管水利工程取水的水资源费,省管电力工程取水的水资源费由取水口所在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取水口在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管水利、水电工程取水的水资源费,由民族自治地方的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取水口在本行政区域的市管水利、水电工程取水的水资源费,以及在未设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区域内取水的水资源费。

其他应征收的水资源费,由取水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

对跨市、县行政区域取水的水资源费的征收有争议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二十七条 水电工程取水的水资源费按实际发电量计收,其他取水的水资源费按实际取水量计收,水资源费列入成本。

第二十八条 水资源费统一缴入同级财政,实行预算管理和分级分成管理。县级水资源费,属对县管工程取水征收的,应当按照百分之十的比例上交地级以上市财政,属对省管、市管工程取水征收的,应当按照百分之二十的比例上交地级以上市财政;地级以上市征收的水资源费,应当按照百分之十的比例上交省级财政。

第二十九条 水资源费应当用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订。

第五章 计划用水与节约用水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

第三十一条 全省的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县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水行

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省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三十二条 水量分配、调度计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跨市、县(区)的水量分配、调度计划,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求有关人民政府意见后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有调蓄任务的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水量分配、调度计划蓄水、放水。

因干旱等特殊情况,各级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机构按照规定的权限,可以对水量进行临时调度,取水户和水工程管理单位必须服从。

第三十三条 农业灌溉应当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渗灌等节约用水技术,完善灌溉工程的改造配套和渠道防渗设施,减少耗水量。

第三十四条 城镇供水应当加强对用户的节约用水管理工作,加强供水、用水设施的管理,减少水的漏损量。

第三十五条 取水户应当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取水量取水。对超额取水部分实行累进征收水资源费。超额取水不足百分之十的部分,加收一倍水资源费;超额取水百分之十以上,不足百分之二十部分,加收二倍水资源费;超额取水百分之二十以上,不足百分之三十部分,加收三倍水资源费。超额取水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暂停取水,限期整改。

第六章 水资源保护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拟定水功能区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审定本行政区域水体的纳污能力,向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及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划定水资源保护区,采取严格保护措施,保证保护区内的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标准。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资源监测,定期

发布水资源公报。

第三十九条 开发利用地下水,必须防止地面沉降、水源枯竭和海水入侵,防止水质恶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地下水、地面沉降等观测资料,确定地面沉降地区的地下水开采总量和回灌总量,严格限制开采。

取水户应当加强对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质的监测,建立技术档案。

第四十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在河道、湖泊、水库、渠道设置或改建、扩建排污口,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向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排污申请手续。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取水户进行现场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兴建取水工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审批手续;逾期不补办审批手续或者不予批准取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取水工程,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取水或者不按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处以警告或者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取水许可证:

(一)不按规定装置取水计量设施的;

(二)妨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拒不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提供假资料的;

(三)拒不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取水量核减或者限制决定的;

(四)出租、转借、涂改取水许可证的。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水源枯竭、海水入侵或者水质恶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取水,采取补救措施,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水资源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处应缴或者补缴水资源费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隐瞒、截留、挪用水资源费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进行查处,强制扣缴,并对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取水申请不予批准取水或者对不符合条件的取水申请给予批准取水许可的,由上一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对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略)

第五十条 本条例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广东省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

(2008年9月26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1月9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七项法规中有关行政强制条款的决定》第1次修正,根据2012年7月26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5次会议《关于修改〈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管理条例〉等二十三项法规的决定》第2次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流域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治水害,规范本省行政区域内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活动。

流域水资源是指流域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 流域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和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其他有关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水资源规划、配置、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流域水资源规划

第五条 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规划。

流域规划包括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专业规划,流域内的区域规划包括区域综合规划和区域专业规划。

第六条 流域内的区域规划应当服从流域规划,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本省的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综合规划应当服从相关江河流域的国家综合规划。

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

第七条 流域综合规划由流域管理机构会同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经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征求省有关部门和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依法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流域水资源保护、治涝、供水等与水利有关的专业规划由流域管理机构组织编制,经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征求同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区域综合规划由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区域水资源保护、治涝、供水等与水利有关的专业规划由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征求同级有关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 编制流域、区域规划应当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条 流域、区域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需要修改时,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 建设水工程,应当符合相关流域的综合规划,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报请批准。

第三章 流域水量分配和调度

第十二条 流域水量分配应当依据流域规划、流域水资源现状和供需情况,以流域为单元制定水量分配方案。

制定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可持续利用和节约保护、水质水量双控制的原则,保障流域内居民生活用水,兼顾生产、航运和生态环境用水;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利益,统筹流域外的调水。

第十三条 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制订,并征求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调整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组织调查、论证,根据流域水资源状况和用水需求变化提出修订方案,并征求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包括取水量分配指标、河流重要控制断面最小下泄量指标及水质控制指标等内容。

经批准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是流域用水总量控制和水量调度的依据,应当严格执行。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涉及地级以上市水量分配以及向流域外调水的水量分配,由流域管理机构组织实施;涉及市、县的水量分配,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实施。

第十四条 流域管理机构会同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年度预测来水量、用水计划、水资源节约与保护以及水功能区达标等情况,制订流域年度水量调度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需要在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外使用其他地级以上市计划内水量分配指标的,应当向流域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流域管理机构组织有关各方协商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 流域内发生严重干旱、河流重要控制断面流量小于最小下泄流量、水库运行故障、重大水污染事故等情况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实施应急调度。

第十七条 旱情紧急情况的流域水量调度预案由流域管理机构会同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经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发生旱情紧急情况的,经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流域管理机构应当会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旱情紧急情况的水量调度预案。

实施旱情紧急情况水量调度预案,流域管理机构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日互相通报取水退水及水库蓄泄水情况,并同时向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 发生河流重要控制断面流量小于最小下泄流量、水库运行故障以及重大水污染事故等情况的,流域管理机构、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库等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职责,及时采取压减取水量直至关闭取水口、实施水库应急泄流方案、加强水文监测等措施。

第十九条 流域管理机构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所辖范围内水量调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流域内的水库、水电站、闸坝和取水工程等管理单位,应当执行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和有关运行管理规程,保持相应河段合理流量和水库合理水位,并接受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的统一调度和监督检查。

第四章 流域水资源保护

第二十条 流域管理机构、相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调度水资源时,应当维护流域各河段的合理流量和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保护水环境。

第二十一条 流域水功能区划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由流域管理机构监督实施。

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不得擅自变更。社会经济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对水功能区进行调整时,应当按照水功能区划制订程序进行修改后报请原批准机关批准。

水功能区划应当包括水功能区名称、范围、现状水质、功能及保护目标、管理措施等内容。

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开发利用水资源活动,不得影响水功能区划确定的保护目标。

第二十二条 流域管理机构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以及其他有关规范和标准,分别核定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干流及其三角洲河道和其他河道水域的纳污能力,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

流域管理机构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水功能区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未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的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流域内有关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二十三条 在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干流及其三角洲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应当经流域管理机构同意,由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在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支流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应当经流域内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由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批。

第二十四条 流域管理机构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流域水资源信息管理,完善水情水质通报机制。

流域的水量水质信息应当实行共享,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签署审查同意意见的;

(二)不执行水量分配方案、水量调度计划或者应急调度的;

(三)不按照规定拟定、实施流域水功能区划的;

(四)不履行流域水质状况监测、报告职责的;

(五)不履行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不执行水量调度计划或者应急调度的,由作出调度决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 5 作人员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单位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未经同意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拆除,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以及从事防洪活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 200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第三篇: 山东黄河水资源调度管理的实践与认识

孙远扩(山东黄河河务局)

摘要:山东省当地水资源严重不足,黄河是其主要客水资源,黄河断流对我省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生态环境、河道防洪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山东黄河河务局(简称山东局)作为山东省境内黄河水资源的主管部门,在黄委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不断探索创新,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在实现黄河连续七年不断流的同时,基本满足了我省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之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

关键词:山东黄河 水资源 调度管理 1 基本情况 1.1 水资源概况

山东省当地水资源严重不足,一般年份全省水资源总量只有308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4 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1000 m3的下限值,属于严重缺水的省份。全省一般年份缺水98亿m3,干旱年份缺水175 亿m3,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

黄河流经我省9个市的25个县(市、区),河道长628公里,是我省最主要的客水资源。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580亿m3,扣除输沙和生态用水,正常年份最大可供水量为370亿m3,国务院分配给山东的引黄指标为70亿m3。目前,山东引黄供水范围已达11市的68个县(市、区),引黄水量和引黄灌溉面积约占全省总用水量和总灌溉面积的40%,黄河水资源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1.2 黄河断流情况

据统计,在1972~1999年的28年中,利津站有22年出现断流,累计断流89次1091天,平均每年断流50天(断流年份平均),其中1997年断流更是长达226天。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黄河几乎年年断流,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断流年份不断增加:七十年代断流6年,八十年代断流7年,九十年代断流9年。二是断流次数不断增多:七十年代断流14次,八十年代断流15次,九十年代断流60次。三是断流时间不

1 断延长:七十年代断流86天,年均14天;八十年代断流107天,年均15天;九十年代断流898天,年均100天。四是首次断流时间提前:

七、八十年代一般是在

5、6月份断流;九十年代提前到

2、3月份,并且出现了跨断流。五是断流河段不断上延:七十年代平均断流河段长度242km,八十年代256km,九十年代增加到422km,断流河段最长的年份是1995年和1997年,断流至河南开封附近,长约683km。

黄河断流给下游工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对城乡生活用水、生态环境及河道防洪都造成了重要影响。据初步统计,黄河下游工农业损失:70年代累计为22.2亿元,80年代累计29.2亿元,90年代(截止1996年)累计216.4亿元。

1997年由于黄河断流,山东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5亿元,其中工业损失40亿元、农业损失70亿元、其他损失25亿元。由于黄河断流,加之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夏秋连旱,山东沿黄地区受旱面积达2300多万亩,其中重旱1600万亩,绝产750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沿黄地区有2500个村庄、130万人吃水困难;沿黄多数城市定时定量供水,有的用汽车拉水供居民吃水。 1.3 统一调度前水资源管理情况

山东省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始于1950年在利津县綦家咀兴建的第一座引黄闸,此后经历了试办、大办、停灌、复灌、发展提高、黄河断流、统一调度等曲折历程。据统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年均引水量48亿m3,灌溉面积1100万亩;八十年代年均引水量76亿m3,灌溉面积突破2000万亩,其中1989年引水量高达123亿m3,灌溉面积2738万亩;九十年代年均引水量72.8亿m3,灌溉面积2580万亩。

八十年代以前,断流的次数少而且持续时间较短,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尚不严重,黄河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主要采取了限制上游地市引水,或短时间关闸向下游调水的临时应急措施。进入九十年代由于断流的情况和危害越来越严重,影响越来越大,山东局在省政府和黄委的领导下,一是密切关注黄河水情、沿黄各地旱情和需水情况,及时向黄委汇报,请求上中游水库及时加大下泄流量,支援山东抗旱。二是采取计划用水、分配引水指标、关闸调水、轮流引水灌溉等措施。三是建议有条件的地市修建平原水库,利用水库、河道、坑塘调蓄水量,丰蓄枯用、冬引春用。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河水的供需矛盾,但终因流域水资源尚未实施统一管理和调度,上中游各省区引水量不断增加,进入山东的水量供不应求,黄河断流及其危害仍不断加剧。 2 统一管理调度后采取的措施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黄河断流的不断加剧,黄河断流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各

2 界高度关注,163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曾郑重签名,呼吁国家采取措施解决黄河断流问题。199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发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预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黄委负责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管理工作,明确山东局负责山东省境内黄河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工作,自1999年3月开始黄河水量进入统一调度期。此后,山东局不断探索、创新,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术等多种手段,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在取得连续七年不断流的同时,基本满足了山东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1行政手段。作为山东黄河水行政主管部门,山东局始终把把水量调度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完成。一是实时调度,合理引水。根据黄河水情及各地旱情,在确保利津站入海流量的前提下,及时下达水量调度指令,调整各引黄涵闸引水流量,将黄河水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二是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自1999年起,省、市、县各级河务部门,逐级签订引黄供水责任书,实行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并规定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措施。三是加强监督检查。调水期间派出检查组,采取蹲点监督、巡回检查和突击抽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在全局通报。四是在计划用水,科学调度和水资源管理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实行了签订供水协议书制度、订单供水制度、水量调度通知单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均取得明显效果。 2.2 经济手段。为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山东局加大了农业与非农业用水的界定工作,按照国家水费标准和水的不同用途计收水费,对生活及工业用水优先安排。对超计划用水按规定实行加价收费。

2.3 法律手段。为做好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工作, 山东局除认真执行《水法》和水利部、黄委制定的规章制度外,自1999年起相继制定印发了《山东黄河引黄供水调度管理办法》、《山东黄河引黄供水协议书制度》、《山东黄河水量调度工作责任制》、《山东黄河水量调度督查办法》、《山东引黄涵闸水沙测报管理办法》、《山东黄河水量调度规程》等制度、办法,对加强山东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2.4 工程手段。山东局63座引黄涵闸及时进行了维修养护,保证了启闭灵活、正常运转、按时执行上级调度指令。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沿黄地区修建了大量调蓄工程,截至2004年底,山东沿黄各市总的引黄蓄水能力达22.74亿m3,其中平原水库753座,蓄水能力14.63亿m3;河道、坑塘蓄水能力8.11亿m3,为丰蓄枯用,冬蓄春用奠定了工程基础。

3 2.5 技术手段。一是合理编制用水计划,加强用水管理。在考虑河道输沙和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根据各灌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和需水规律,科学编制用水计划并严格执行。二是开展基础性调查研究。山东局及所属单位,多次深入引黄灌区、黄河滩区,就灌区、滩区基本情况、平原水库、农业种植结构、工业及生活用水、节水灌溉等进行调查研究,为黄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奠定了技术基础。三是不断提高水量调度现代化水平。近年来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开发了相关运用软件,实现了水位、引水引沙量、调度通知单等的网上传输和查阅;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控制和视频传输技术,先后建成了51座引黄涵闸的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黄委、山东局、市、县河务局和闸管所五级监控,可对涵闸的引水信息和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测,对闸门的启闭进行远程控制,对涵闸的运行环境和流态进行远程监视,为科学调度黄河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 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成效显著

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以来,在黄河来水连年偏枯的情况下,1999年断流天数减少到40天,截至目前,已连续七年实现了黄河不断流,同时基本满足了沿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1 工业及生活用水效益。实行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由于能够统筹兼顾,合理调配黄河水量,避免了上下游争水、左右岸抢水的情况,优先保证了沿黄636万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基本满足了胜利油田和沿黄工业生产用水。同时引黄济津、引黄济青为青岛、天津及沿途城市1705万人提供了生活及工业用水。根据黄委测算,黄河水对工业项目GDP的影响程度为211元/ m3,据此测算,黄河水资源年均对山东沿黄工业GDP影响量达1200亿元左右。

3.2 农业效益。由于充分考虑了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在农作物用水的关键季节,适时加大了小浪底水库的下泄流量,使沿黄地区3000多万亩农作物基本得到及时灌溉。据测算,山东农业引黄灌溉年增产效益达30亿元。

3.3 生态效益。实施统一调度后的1999-2005年,黄河最下游的利津水文站7年平均年入海水量114.8亿m3,保证了生态环境基本用水需要。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淡水湿地面积明显增大,湿地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每年都有近百万只鸟类到这里越冬。黄河不断流,为近海鱼类的洄游、繁衍、生息创造了条件,多年未见的黄河刀鱼重现黄河河道。

近年来,山东黄河两岸绿树成荫、水面扩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泉城济南泉水得以常年喷涌;江北水城-聊城东昌湖碧波荡漾;滨州四环五海碧水蓝天;黄河入

4 海口鱼跃鸟飞,均成为山东旅游的新亮点和居民生活娱乐的好场所,这些都受益于黄河水的供给和补充。

3.4 防洪效益。黄河不断流后,河道常年有水携带泥沙入海,对减少河道淤积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近四年黄河调水调沙,山东河道主槽平滩流量由原来的2000 m3/s左右提升到3500m3/s左右,3000m3/s同流量水位下降了0.86 m,使山东河段河道排洪能力普遍提高。

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给山东沿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是,目前山东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4.1 水资源总量不足。黄河水资源的利用以频繁断流为标志,已经超过了河流承载能力的极限。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前,山东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仍将十分突出,特别是春灌用水约占全年用水量的60%左右,但同期来水只占年来水量的20%左右,山东黄河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为此,建议尽快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春季加大小浪底等水库的下泄流量,缓解春灌用水供需矛盾。

4.2 部分管理法规可操作性不够强,基层单位感觉无所适从。今年4月15日起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与1993年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相比虽然有了很大进步,更加强调了实施流域层面的统一管理,但是黄河流域省、市、县三级黄河河务机关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受理、审查、监督管理,尤其是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方面几乎都没有任何职权,黄河取水许可层级管理的体制已无法正常运转,黄委所属各级管理机构的水资源管理权威被严重消弱,开展黄河水资源管理工作举步维艰,确保黄河不断流、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目标将很难实现。为此,建议水利部参照对防洪法第十九条所作的解释,在水利部今后出台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将流域管理机构作扩大化解释,即流域机构是指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各级管理机构,赋予流域管理机构所属各级管理机构一定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受理、审查、监督管理、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等权限。

4.3 水文测报手段落后。一是黄河干流水文站点少,测验精度低、测次少,不适应水量调度需要;二是引黄闸引水流量测次少、误差大;三是引黄灌区测水量水、配水手段落后,不适应科学配水的要求。对策:一是改善黄河水文站测报设备,增加测报次数;二

5 是引黄闸改造测流设施,尽快实现测流现代化;三是结合灌区改造,增加测验站点,提高测报精度,适应配水需要。

4.4 灌区管理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一是引黄灌区工程不配套、干支渠节制闸老化失修。山东引黄灌区干支渠17390公里,只衬砌了1315公里,衬砌率仅7.56%,灌溉多以大水漫灌、串灌为主,水利用系数仅在0.5左右。二是无用水定额。三是灌区工程管理不统一,上下游争水抢水,地下水利用不合理。对策:一是搞好灌区工程配套,特别是干渠衬砌,提高水的利用率。二是对灌区内地下水、地表水、黄河水统一调配。三是科学制定各种用水定额,促进节约用水、科学配水。

4.5 水费价格低,不能有效的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一是引黄渠首工程供水价格低,农业用水1分/ m3左右,工业及城市用水4分/ m3左右;二是引黄灌区水费价格低,农业用水约在5分/ m3左右,都远远低于供水成本,与水资源紧缺不相适应。对策:建议有关部门按规定尽快核定引黄渠首和引黄灌区的水价,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逐步推行两部制水价,充分发挥水价在水资源管理中的调节作用。

4.6 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水量调度条例》。该《条例》已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是截至目前国家关于黄河治理开发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是进一步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制化的重要标志,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条例》的出台,为实现黄河水量统一调度、防止黄河断流、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这在黄河治理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建议各级河务部门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水法》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管理条例》一并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强力推进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平。

第四篇:2015年山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指南考试重点和考试技巧

1、[多选题] 材料筛选法就是通过一些材料信息来考察和选拔人才的方法。其具体形式是( )。

A.推荐信B.调查问卷C.工作报告D.背景调查E.履历分析

【参考答案】:A,D,E

【参考解析】:材料筛选法是指通过一些材料信息来考察和选拔人才的方法。申请表、履历分析、证明材料、推荐信、背景调查等都是材料筛选法的具体形式。材料筛选法主要依据应聘者个人的基本信息及背景材料,因而必须与其他人才选拔方法如面试、笔试等方法结合使用,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在考评量表中测量水平最高的量表是 ( )

A 、等距量表

B 、名称量表

C 、比率量表

D 、等级量表

答案: C

解析:比率量表是在考评量表中测量水平最高的量表,也被科学家认为是较为理想的量表。一个比率量表除含有类别、等级、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只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

3、主要用于考察被测评者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影响力的题目类型是 ( )

A 、开放式问题

B 、两难式问题

C 、排序选择型问题

D 、资源争夺型题目

答案: B

解析:两难式问题是指让被测评者在两种互有利弊的选项中选择其中的一种,并说明理由。主要用于考察被测评者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影响力。这种题目易于引起争论,使被测评者综合发挥自己的能力。

4、[多选题] 公司简介的功能包括( )。

A.传达公司的价值观

B.让应聘者明确期望

C.让应聘者对未来工作有心理准备

D.吸引行业内精英

E.使应聘者感到可以信赖

参考答案:A,B,C,E

参考解析:通过编制和发放公司简介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公司传达其价值观,展示真实的公司概况和工作情景可以使应聘者首先进行一次自我筛选,判断自己与这家公司的要求是否匹配;②公司简介可以使应聘者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在这个组织中期望的,什么是不可以期望的;③公司向应聘者全面、真实地介绍公司概况及工作情景会使应聘者感到公司是真诚的,值得信赖的;④公司简介所呈现出的工作概况以及对具体环境和条件的描述,可以使应聘者对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即使将来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他们也不致退缩和回避,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5、[单选题] 企业在( )阶段的工作要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工作团队的关系,形成符合实际的期望和积极的态度。

A.转岗培训B.晋升培训C.岗位资格培训D.岗前培训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企业在岗前培训阶段的工作要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工作团队的关系,形成符合实际的期望和积极的态度。员工岗前培训的目的是消除员工新进公司产生的焦虑。

6、专门就工资分配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指的是 ( )

A 、工资集体协商

B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C 、工资协议

D 、工资指导线制度

答案: C

解析:工资协议是指专门就工资分配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机制。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7、[多选题] 公司简介的功能包括( )。

A.传达公司的价值观

B.让应聘者明确期望

C.让应聘者对未来工作有心理准备

D.吸引行业内精英

E.使应聘者感到可以信赖

参考答案:A,B,C,E

参考解析:通过编制和发放公司简介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公司传达其价值观,展示真实的公司概况和工作情景可以使应聘者首先进行一次自我筛选,判断自己与这家公司的要求是否匹配;②公司简介可以使应聘者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在这个组织中期望的,什么是不可以期望的;③公司向应聘者全面、真实地介绍公司概况及工作情景会使应聘者感到公司是真诚的,值得信赖的;④公司简介所呈现出的工作概况以及对具体环境和条件的描述,可以使应聘者对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即使将来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他们也不致退缩和回避,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8、[单选题] 尽管有些被录用的新员工有一定相关工作经验,但具体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仍须接受( )。

A.基础性培训

B.特定性培训

C.适应性培训

D.非个性化培训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在被录用的员工中,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一般占相当大的比重,许多企业只聘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些人尽管有一定工作经验,但由于企业和具体工作的特点,仍须接受适应性培训,除了要了解这个企业的概况、规章制度外,还必须熟悉这个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开发的管理制度。

9、[单选题] ( )是一种最高层次的职业道德。

A.敬业B.合作C.诚信D.奉献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不以追求报酬为目的”是奉献的最根本特性,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奉献的重要标准,因此奉献在职业道德领域中处于最高层次。

10、[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适应性现场培训的程序的是( )。

A.制订个别指导计划书B.确定现场培训的指导者C.颁发上岗证

D.编写现场培训指导书E.培训结束后对受训者进行考试或考核

参考答案:B,C,D,E

11、[单选题] ( )是一种最高层次的职业道德。

A.敬业B.合作C.诚信D.奉献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不以追求报酬为目的”是奉献的最根本特性,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奉献的重要标准,因此奉献在职业道德领域中处于最高层次。

12、[单选题]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 )的劳动合同。

A.任意期限

B.应当履行到退休

C.不约定终止日期

D.有一定的工作期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没有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在正常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

13、[单选题] 企业资源优势具有( ),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优势。

A.绝对性和时间性

B.相对性和时间性

C.绝对性和暂时性

D.相对性和暂时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企业资源优势具有相对性和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竞争环境的变化,资源的优势可能会衰退、消失,企业要保持资源优势必须进行不断投入,以使其优势得以维护和创新。

14、[多选题] 事业部制结构的不足在于( )。

A.管理人员增多,企业费用增加

B.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的现象

C.部门责权不清,彼此之间易产生意见分歧,互相争名夺利,争功诿过,难以协调

D.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E.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答案:B,D

参考解析:事业部制结构的主要不足体现为:①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的现象;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A项是超事业部制结构的缺点;C项是职能制结构的缺点;E项是直线制结构的缺点。

15、[单选题]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 )的劳动合同。

A.任意期限

B.应当履行到退休

C.不约定终止日期

D.有一定的工作期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没有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在正常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

16、[单选题] 目前我国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 )。

A.工会制度

B.平等协商制度

C.集体协商制度

D.职工大会制度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雇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管理,如有组织地参与(职工大会)、代表参与(经合法程序产生职工代表参与)、岗位参与(质量小组)、个人参与(合理化建议)等。目前我国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主要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平等协商制度。

17、[单选题] 企业资源优势具有( ),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优势。

A.绝对性和时间性

B.相对性和时间性

C.绝对性和暂时性

D.相对性和暂时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企业资源优势具有相对性和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竞争环境的变化,资源的优势可能会衰退、消失,企业要保持资源优势必须进行不断投入,以使其优势得以维护和创新。

18、[多选题]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的规定,会员违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可视情节给予的处罚是( )。

A.训诫

B.行业内通报批评

C.公开谴责

D.取消其执业资格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第九条的规定,会员违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视情节给予训诫、行业内通报批评或公开谴责。

19、[多选题]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的规定,会员违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可视情节给予的处罚是( )。

A.训诫

B.行业内通报批评

C.公开谴责

D.取消其执业资格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第九条的规定,会员违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视情节给予训诫、行业内通报批评或公开谴责。 20、[多选题] 事业部制结构的不足在于( )。

A.管理人员增多,企业费用增加

B.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的现象

C.部门责权不清,彼此之间易产生意见分歧,互相争名夺利,争功诿过,难以协调

D.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E.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答案:B,D

参考解析:事业部制结构的主要不足体现为:①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的现象;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A项是超事业部制结构的缺点;C项是职能制结构的缺点;E项是直线制结构的缺点。

第五篇: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委《关于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的通知》(发改环资〔2017〕751号)、《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根据《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225号)、《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工信部2017年第4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7〕250号)、《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财税〔2015〕78号)、《关于公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7号)要求,推动我省绿色工业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壮大我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设备)推广应用,促进我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有效落实到位,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开展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评价,是对在广东省从事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进行评价,并颁发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证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