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论文

2022-04-19

摘要:湿地对于生产力来说是最高的环境之一,在三大生态系统中拥有着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生物,有着巨大的植物遗传系统,对外界的干扰充满敏感性,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与功能性。有“地球之肾”的美称,可以看出其重要性。我国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湿地资源带来了巨大的破坏[1]。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论文 篇1:

景观湿地设计与湿地生态环境结合之我见

【摘 要】随着人们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已被越来越多的重视,进而许多地区开始在规划时借鉴湿地景观的概念,以达到人居与自然环境的较好融合。如何将生态设计原则应用在湿地景观设计中是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自然和谐

湿地是极重要而又特殊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维护生物多样性、控制土壤侵蚀、调节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一、湿地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湿地景观的设计应接近于自然,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遵循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力争达到生态设计。设计过程中应在保护原有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因此,湿地景观设计必须以生态优先为基础,既保证设计符合普遍的景观美学原则,又将生态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在景观设计的尺度和实施中。

二、湿地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一)保持湿地的完整性。利用原有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保持

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对湿地景观进行整体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设计的形式与湿地内部结构的协调关系,保证生态设计的要求。湿地景观设计应力求与原有自然景观特征相一致,修改或剔

除不相符的部分,使景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湿地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对原有环境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湿地水文特征、水质、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水岸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原有人类活动与湿地的关系等。

(二)湿地景观形态设计。自然湿地的形态各异,有凹岸、曲流、

河心岛、浅滩、沙洲、深潭等,各形态相互交替形成较为复杂的地形地貌,这种自然的变化既为各种生物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也可减低水流速度、蓄水涵水、减少洪水带来的破坏。设计时,应随形就势,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形态,力求做到湿地区域收放有致,以符合统一和谐、自然均衡的原则。尽量避免采用圆形、矩形等过于规整的形式,破坏自然的不规则性。纵断面的形态设计,对湿地的生态多样性至关重要,应根据需要设计一定量的异质空间。保证湿地内有常年不竭的水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塘床系统,其底部要多孔质化,以营造出水体流动的多样性,利于形成生物多样性。

(三)植物的配置。植物的配置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配置中以乡土植物为主,尽量选用能被更好地利用或恢复原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使湿地植物系统其形成一个生长良好而稳定的生态群落,这样还可极大的减少养护管理的费用及难度;以外来植物为辅,但应密切关注外来植物的入侵性,避免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物种搭配要满足生态的要求,在注重湿地植物群落生态完整性和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考虑动植物搭配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互补功能。例如:进行多种类植物搭配时,首先,植物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必须协调一致,满足视觉上相互衬托,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以达到优美的景观构图;其次,根据地域的水深及水流特点,将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形成更加自然的多层次水生植物景观;第三,湿地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垂柳、水杉、水松、木芙蓉、迎春、石竹等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与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此外,设计中还需考虑动物的生活习性,设置一些动物食源植物和鸟嗜植物;在靠近湿地景观区域一侧的水体尽量不安排高大的乔木,以便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和充足的活动空间。

(四)护岸的生态设计。水陆交界地带的湿地岸边环境也是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如何处理更应精心考虑,确保湿地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人工硬化护岸将严重阻碍湿地与周边环境的液、气、固交换,破坏湿地的过滤和渗透功能。为满足景观和生态的需要,应选择自然的方式对湿地的岸边环境进行设计,可考虑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和亲水护坡,使岸堤土壤与水体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营造出多元生态环境。理想的湿地生态护岸处理,是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土壤沙砾替代人工砌筑的硬质驳岸,并在水陆交接的自然过渡地带种植湿生植物。这样,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理想的生境,还能充分发挥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从而带来良好的生态效应。从景观视觉上来说,这种过渡区域也能带来一种丰富、自然又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观效果,真正营造出湿地原本的自然野趣。

(五)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设置应该严格控制其体量和布局,将小品及构筑物融于湿地大背景之中,避免其突兀感。人工湿地景观设计中多有栈道、桥、围栏、水榭等,设计这些小品时,除了要符合功能特性与审美需要外,可适当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建筑与设施,选取生态化、乡土化的建材,这样才能设计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有生命力的作品,才能加强或完善空间细节,以提升空间品质,并鲜明地表现景观的性格与品质。

(六)湿地生态管理措施。湿地生态管理措施是以确保湿地动植

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主要原则。在湿地植物种植上,一方面,应尽可能地在水陆过渡地带保持一定的自然湿地作为湿地缓冲区,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确保湿地缓冲区的自然演替和恢复过程,以利于湿地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湿地中植物群落的物种和组成应满足湿地缓冲区的自然交替过程,以便有效地促进并加速其恢复过程。

三、结语

设计湿地基本参数的确定根据国内外人工湿地系统运行经验,本项目采用潜流型人工湿地,其主要特点是:污水基本上在湿地床表面下流动,保湿效果、衛生条件好,污水处理能力较强。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污水的处理效果。其主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吸收利用污水中可利用态的营养物质,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二是为根区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在根系周围形成好氧/缺氧/厌氧区;三是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选择人工湿地的植物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适合本地,来源广泛;耐污染能力、净化能力、抗虫害能力强;根系发达,成活率高,生长周期较长;具有经济、观赏价值;合理搭配,易管理。根据项目的环境条件及相关因素所选湿地植物主要有:芦苇、风车草、灯心草、美人蕉、香根草、象草、黑麦草、皇竹草。同时,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合理布局,以使整个湿地生态系统高效运转,最终形成稳定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

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原有湿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设计前提。景观设计过程要贯穿生态理念,从而确保湿地景观设计中,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参考文献

[1] 安树青.湿地生态工程-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优化模式[M].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李学伟.城市湿地公园营造的理论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3] 潮洛蒙,李小凌,俞孔坚.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J].城市问题,2003(3) .

作者简介:

严淑云(1975.12出生)、女,籍贯(浙江杭州)、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邮编310008)助理工程师职务、研究方向(湿地、植物、生态景观)。

作者:严淑云

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论文 篇2:

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景观生态保护设计

摘要:湿地对于生产力来说是最高的环境之一,在三大生态系统中拥有着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生物,有着巨大的植物遗传系统,对外界的干扰充满敏感性,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与功能性。有“地球之肾”的美称,可以看出其重要性。我国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湿地资源带来了巨大的破坏[1]。城市化的进程已经在大力地开展,使得我国城市郊区的湿地资源得到了大范围的挖掘。因此在此进程中,对我国的城市的湿地公园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人工湿地资源的保护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对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优化,不仅如此,合理地进行湿地生态利用,也可以建立更加有教育意义的景观空间。因此本文针对生态理念这一概念,对我国的湿地公园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生态理念;湿地公园;生态保护

在生态系统中,湿地、森林以及海洋被称之为三大生态系统,这三大生态系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正在不断地发展着,生态系统也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湿地目前在我国的各大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大范围的利用,但是由于湿地系统的独特性,在城市设计中的景观设计中若湿地系统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不仅会对城市化进程带来不利,而且还会使得我国的湿地资源遭到破坏,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加深。湿地,对我们人类、植物及生物的生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对我们的水资源进行净化,对气候的变化也有直接影响[2]。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资源在此阶段中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对我们的环境也带来了致命一击。面对如此情景,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对此进行有效的改善,湿地公园的建设由此而生。对我国的城市化和环境的保护起着平衡的作用,使人们能够对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大自然的拥抱,充满着教育意义。

1 湿地公园的种类

在三大生态系统中,湿地生态系统在城市化进程中尤为重要,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其系统的种类形态各异,极为丰富。本文针对其不同的特性分类如下:根据湿地的资源分布可以将其分为滨海型、湖泊型以及农田型;依我国城市的水流方向可以将其分为和水型与上水型;根据城市与湿地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将其分为远郊型、城中型以及近郊型;按照我国湿地的成因可以将其分为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根据湿地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荒地型、盐碱型、种植型以及水产养殖型;根据目前湿地的保护状态可以将其分为城市保留及自然野生类型;按照湿地休闲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仿生、展示、恢复、环保以及净化类型;按照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方向可以将其分为城市休闲、自然保护、水源维护以及垃圾回收等类型。

2 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2.1 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在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对景观的整体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景观设计时要秉着协调的原则来对工程进行设计,而协调性中,空间的设计是其最主要的表达形式,将场地和自然元素进行完美的融合要对以下几方面進行协调:首先要对场地的空间感进行协调,在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对景观的空间感进行适度有效的调整;然后对湿地的空间与功能进行区分从而达到协调的目的,使场地的空间有功能能够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效果;最后是对场地的整体心态与湿地生态基础进行协调,包括岛屿等相关空间元素的协调[3]。

2.2 适当性原则

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离不开人为建设的干预,要在对湿地系统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人为和自然进行融合,从而使其功能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其中的适当性原则是需要进行完美的拿捏的。可以通过景观场地的有效资源,来根据其功能性,进行有效的划分,保护恢复、科普展览以及活动体验可以纳入重要功能区,在此期间可以通过人为辅助来对此策略进行保护作用,根据湿地功能区的不同特性来设计适合的自然资源环境,尤其是在进行活动和教育的功能区更应如此,对于一些生态脆弱或者敏感的区域,应将保护与培育作为首要条件,使适当性原则得到充分的诠释。

2.3 统筹性原则

在对湿地公园景观进行设计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对其进行全面的统筹计划,对湿地系统进行合理的利用,对环境的各个要素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包括城市的河流、湖泊、滨海以及池塘等等,了解其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从宏观的方向进行规划,使得生态资源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2.4 可持续化原则

由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许多湿地资源已经遭到了大面积的破坏,因此在其四大原则中,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湿地资源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其在利用的过程中得到保护,人工的力量是必须的手段,有效的保护干扰,可以使湿地的消亡速度减慢,使其能够快速得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所以在对湿地进行开采时,一定要谨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合适的湿地范围进行合理的开采和利用,从而来实现湿地最大的利用价值[4]。对于湿地资源的环境要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可以通过人工保护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干预,从而使得湿地生态环境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复原,对于一些环境比较难以利用的地区可以对其进行人为的改造,赋予其服务功能,从而实现湿地的最大价值。

3 给予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景观生态保护的设计战略

3.1 植物景观

对于湿地公园来说植被的组成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可以对气候进行有效的调节,而且还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景观空间,一方面可以实现景观设计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对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在此战略中,要对植被的多样性进行关注,从而构建出合适的混合结构,根据景观设计的不同特点与当地生长的植被的不同特性,来规划出合理的布局计划,使得湿地公园的景观空间能够得到丰富。

3.2 动物保护

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来说,除了植被,同样离不开的便是动物的组成,其最主要的组成包括鱼类、鸟类以及两栖动物。对于鱼类的保护可以从水质以及水系统的改善和丰富来实现,对捕杀行为要进行严厉的禁止。对于鸟类的保护可以通过有效的隔离措施来实现,对鸟类创造良好的独立生存空间,人类应该对其望而止步,可以通过果源的种植来丰富其种类的多样性。而对于两栖动物的保护,可以按照其适应植被环境来创造合适的栖息地进行保护。

3.3 水系梳理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水系梳理理念可以将利用与保护进行紧密的关联。此战略是将水系比如河流的宽度扩展、泥浆的疏浚以及河道作为其功能的整体设计。在对湿地公园进行设计时,要根据水的特质与发展形势来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来对湿地公园的空间进行填充。对于一些小的部分比如池塘、沟渠等不容忽视,要保持其水的活性。水质的净化也应纳入工程的重要内容中,从而实现保护湿地的目的,在对湿地公园进行建设时,人工开挖的部分,应该对其地形进行了解,在其规划中将整个水系进行合理的连接,使得水资源得到循环,水质得到改善,湿地空间得到丰富。

3.4 岸线保护

所谓岸线就是一条水环境与陆地资源的分界线。其中水岸线是有着周期变化的特性,所以在对湿地公园进行建设时,应当着重地对驳岸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对岸线进行规划时,要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考虑,使生态驳岸在设计完成之时能够保持最大的自然特性,在对其设计中应将防护和提防的功能性得到最大的开展,针对这两种功能对其驳岸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缓坡型,要有非常好的亲水性,对于空间大的岸边比较合适,其实现方式可以通过耕地的平整来做到[5]。第二是木桩型,可以通过块石和木桩来实现,对于一些有限空间的岸边比较合适,可以呈现出一种比较自然的效果。第三是平台型,在人群比较集中或者水位变化较小的地区比较适合,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親水的自然环境。第四是大卵石型,此类型相对于是比较容易使用的,对于景观的呈现效果是比较良好的。第五是植被和台阶的结合型,对于水位的适应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自然资源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对我们生存有着重要作用的湿地资源。本文针对湿地公园的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对其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生态理念的加入在其规划设计中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可以有效地对我国的湿地资源进行利用和保护。根据湿地的丰富类型以及建设因素,对湿地公园的建设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总结出了合理的战略目标,在对湿地公园进行建设的同时,对我国的生态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使人类能够在游玩的时刻能够更加地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参考文献

[1]缪尚伯,许新亚.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永靖县滨河南路景观工程设计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2016,(9):51-52.

[2]刘耀阳,谭少华,宋莎莎.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研究[C].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6.

[3]张怡媛.现实与困惑:生态城市理念下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以绿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D].河南大学,2016.

[4]张强.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与实践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 2271.

[5]李婷.基于生态理念的现代景观设计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170-170.

作者:田飞

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论文 篇3:

兴化市乌巾荡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1 前言

1.1 区域概况

兴化位于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腹地,地处扬州、泰州、南通盐城经济发展区中心,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圈,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水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四季明朗。兴化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板桥故里、 水浒摇篮、生态水乡、文化名城”的美誉。

1.2 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乌巾荡生态湿地公园位于兴化市区北部,东止于上官河,西至下官河,南至过境公路,北至建湖河,占地面积约2500亩。基地湖荡浩渺、水网纵横交错,条件得天独厚。

1.3 规划区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资源丰厚,内有上方寺一座。乌巾荡名字由来相传是岳飞曾在此抗金,射落金国金兀术的头盔,掉落于此湖中,故得此名。

2 立意

2.1 设计依据及相关资料

(1)规划依据。1)兴化市。2)兴化市乌巾荡生态湿地公园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设计要点。

(2)相关规范。1)公园设计规范。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2.2 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1)结合水乡文化,设计成为兴化市具有代表性的景观;(2)尊重场地特色,将先进的湿地设计理念和手法融入到景观中去,展现湿地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3)考虑近期及远期的城市功能。

2.3 设计原则

(1)“因地制景”,意景交融,谋求城市的共生与协调发展,将水嵌入城市,城市溶于水,自在灵动。(2)坚持生态建园,合理利用土地,适度考虑经济效益,使之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促进,形成健康而富有生机的景观。(3)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环境,构筑供人们交流、体验的亲水空间。(4)延续文脉,尊重历史传统,对之加以保护、发掘、利用,使景观内涵更加富有意义。(5)以湿地植物为主,适地适树。(6)可持续发展。

3 理念

3.1 主题理念

以“遵照场地启发设计的方式,建立活的博物馆”为设计理念,依据道路及陆地空间作为基础,将场地划分为六个功能区域,以“水乡博物馆”为主题,将景观的设计以此展开,营造不同的景点。兴化作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人们在此修养生息、农耕鱼桑,具有浓烈的水乡特色。乌巾荡就是其中很具代表性的一个水域,她所具备的自然人文景致,本身就是一本具有深厚意义的湿地教科书。将园林的意境,以生态的手法加以表现;将现代造园理念导入现代环境设计中;将历史传统的传承表现在景点中;将现代的城市元素融合到景观中。

3.2 景观的空间布局

我们根据乌巾荡场地特质将整个区域根据功能定位划分为六个区,在总体景观布局上由“一轴两带六区”的空间脉络结构组成,形成“点、线、面”有机组合的各式景观空间。在功能设置上,休闲、运动、经济、传承和生态的功能紧密结合。

4 分区与主要景点

4.1 轴线景观

呈S形南北向的中心道路是串联风景区的主要景观轴线,紧密联系起整个项目区域,并把各个景观节点通过水体、岛屿、驳岸和植物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4.2 分区主要景观

芙蓉浦——开放的水乡河网。此区域东临上官河,河埂交错,陆地狭小。想当年新官上任,在此游船进城,意气风发,人生有了新的起点,追忆往昔,在这些片段里总能给人以无限的启示。为了继承这一文脉,将适当增加陆地面积,作为上官河的主要入口区,设置相关的配套设施。

激荡的湖水——此区属于开放的环境,映衬着人生的得意上位和城市的喧嚣,这里的水面使人心潮澎湃。

芙蕖广场——取自兴化“荷叶地”的美称,以记忆历史。入口对称荷花灯柱柱序列延伸视线,引导至广场,罗旋状延伸的泉水恍若舒展的巨大荷叶,汩汩的涌泉奏起欢快的乐声,诠释动态的韵律感。阶梯驳岸拉近人与水的距离,轻掬一捧,或是划起水花横飞,那是生活的惊喜。游人由此向西步行进入风景区。

荷径清风——田田莲叶扇起清风,屏蔽了都市的燥热,轻巧的木栈道伸出水面,满足人们亲水的天性,曲折迂回带给人们水畔漫步的惬意享受。

瞭望塔——遥想当年,金兀术在此被射落头盔,落荒而逃是何等振奋人心,时至今日,无物可循,乃设置带有指挥督战作用的瞭望塔,节日期间摆上战鼓,隆隆敲响,配合龙舟赛,以示纪念。高耸的木构塔成为风景区入口最醒目的标志。

游船码头——水路游玩景区有此地登船。在此可以找到楚文化的一些片段:每到端午组织一定规模的龙舟赛,吸引游人,观玩赛事就近品尝乡土风味。

停车场——入口处根据发展要求设置必要的停车场,方便自驾一日游的旅客。

4.3 蒹葭水苑——聚集交流人群的空间

此地是一定规模的村庄,建筑年代较新,多为红顶小二楼。近期考虑用河埂土打造村庄外围景观,修筑沿河步行绿带,以形成较为完整的陆路系统。远期可考虑改造一部分作为家庭旅馆及农家乐,并形成一定规模及品牌,体现兴化特色。同时在远期考虑到发展要求设置相应的配套建筑。

律动的水——此区在未来聚集了休闲度假活动,为工作外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水面开阔,波光粼粼,水边的活动丰富多姿,使人全身心的放松。

滨湖栈道码头——栈道贴水而设,杨柳临岸而栽,打破生硬的城市广场模式,自然而亲切,水到渠成。

配套建筑——拥有临水而观的雅致和灯火阑珊的璀璨,这里是休闲聚会的最佳选择。半私密的空间感和有节奏的景观秩序赋予空间交流的氛围。跟着音乐起舞的喷泉,夜晚伴随灯光的炫动,这里拥有最时尚的元素,舞动夜的旋律。

家庭旅馆——以尊重场地的生态设计来打动人心。对现有的建筑外墙立面以当地传统建筑为蓝本重新统一装饰。 营造惬意轻松的氛围,让人享受轻松自在的假期。

渔港码头——配合水乡特色设计主题建筑,组织钓鱼项目,连绵的青纱苇帐作为背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生活如此惬意。背依青草面朝蓝天的亲密接触,接受日光的温馨洗礼,纵然不能面朝大海,也能享受春暖花开的心境。

4.4 杜若洲——集中生态的绿肺空间

现状有大片分割水面的鱼塘,有零星岛屿分布其中,水面零散破碎,人为因素对景观影响较大。设计考虑恢复原有大水面,集中设置岛屿,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形成自然斑块和廊道,丰富景观效果,密植树林,发挥绿肺效果。

回旋的水——这里大小岛屿散落在大水面边缘,形成三面绿色环拥的半开放空间。岛屿上树木成林,鸟语花香,水在岛屿之间穿流迂回,发挥“肾”的效果。岛屿之间用景观栈道长廊连接,增加游线。

湖岛渔歌——进退有致的湖岸线是水面最妩媚的妆扮,跌宕的湖岛、驳岸丰富了岸线的形式,联系岛、岸的贴水长栈道使人们更加亲近湖水。远处茂亭中传来的高亢渔歌是点睛之笔,仿佛让人回到了桃花源。

蘅芜港、玄月廊——原木构架的长廊、景亭临水而设,掩映林间,透着原始的味道。丰富多样的湿生植物错落而有层次,野趣里生出几分雅致,淡然而惬意。

柳林鹤影——以生态为主题,水中绿岛,丰富水面景观,种植水生花卉,种植密林,以吸引鸟类筑巢安家,达到绿柳闻莺、白鹭翩翩的生态景观。沿岸设置露营地,吸引人们走出户外,提供人们接近自然、体验自然的机会。

4.5 雁渚——承袭传统的景观空间

风景区的中心区,由两个独立的小岛组成,现状为密集的村庄,建筑较为陈旧。考虑近期村庄不会拆迁,设计将村庄外围的塘埂拆除用以打造村庄外围河堤,修筑沿河步行绿带。远期待拆迁以后,可考虑在两岛之间设置民风建筑,传承兴化特色。

秀丽的水——此区展现的是兴化的承袭传统,将水乡的特点表现出来,通过小桥和流水的组合、小桥和具有传统风格的景观建筑的组合把人们带到传统中来。恢复的鱼市气氛欢跃而热闹。

寒雁竹风——岛上远期栽植大片竹林,配合建筑体现文化传统。湖水从河岸流过,潺潺的流水给人悠然、清净的乐趣。悬臂结构长廊简洁中,透露出舒适亲切。堤岸沿水空间悠然自得,在此观看朝霞日出,远处百舸争流那是生活的温馨。

烟雨水巷——水乡人家的记忆,有着最深的历史沉淀,是水乡人的情结。运用曲折的栈道营造丰富的水上空间,夹岸的加注,展现水乡的秀丽,满足人们对水乡的深切依恋。熟悉的拱桥在水中映出秀丽的倒影,绿树碧水蓝天在波光摇曳里织成美丽的锦缎。

4.6 鱼泊——交错的水网湿地

这里鱼塘、滩涂密布, 人工痕迹较多,在此地结合西部景区特点将其保留并进行适当改造,作为历史进行保存。

纯洁的水——此区是人工湿地的集中区域,分割的水潭和丰富的湿地植物相互映衬,组成系统的观赏湿地空间。水面、驳岸、滩涂将水的本来的纯净面貌展现给每一个人。

藕花菱蔓——在水潭间,采用科学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面貌,通过增加湿地动、植物的种类来调节生态,建立良好的湿地圣经,改善和提高景观。通过设置高大乔灌木、增加码头、栈道、亭廊等组织改造原有枯燥乏味的视觉空间,营造菱藕飘香、虫鸟鸣唱的画境。

野渡横舟——采用植物营造岛上的景致,利用岛屿的特点营建孤岛体验活动区,增加场地的魅力,突出野趣。

湿地博物馆——作为乌巾荡湿地的整体记忆,记录湿地成长的点滴,为人们提供科普教育的空间。

4.7 芦海飞雪——半开放的湿地

这里是园区的出口,陆地面积大,有大片的芦苇荡,紧邻上方寺,皆是吸引游人的重要景观资源。静静流淌的水、若即若离的浮岛——此区属于半开放的湿地环境,提供人户外科普教育及适度的休闲互动的自然环境,让人们能品味到湿地带来的自然气息。在水的景观处理上采用潭、浅湾、河滩及浮岛来处理分割空间,使水景富于变化,增加科教休闲内容,吸引游人。加以园林小品和园林植物的配置,加强环境的主题氛围。同时要尊重历史文化,使不同类型的景观资源能够和谐共生,营造佛家宣扬的梵土净地。

5 道路交通规划及游览线路组织

5.1 出入口组织

根据人流分析设置了一个主要出入口,两个次要出入口。

5.2 道路及停车场

(1)主干道:贯穿景区南北,在老路基础上加以改造,路宽4~5米,可采用沥青路面,主要用于陆游运输和消防通道。(2)次干道:2~3米的次干道是个功能区内的道路,在主干道基础上,把整个公园串为一体,构成完整的路上游览交通网。(3)游步道、栈道:1.2~2米游步道具有组织空间构成景观,引导游览,集散人流的多功能特点。依据坚固、平稳 、耐磨、生态环保的要求,尽量就地取材,或石或木,或用砾石、卵石铺面,既节约资金,又体现出自然本性,逐步构成游览网络。(4)停车场:在南部的两个出入口处设置了2个40个车位的停车场。

5.3 游线组织

风景区内安排了陆路游线及水路游线两种游览方式:(1)陆路游线:游人由入口进入风景区,沿道路步行游玩,同时建议在未来设置特色交通工具代步。(2)水路游线:分成大水面游线及小游线两种。游客可根据自己情况安排行程,由起点坐船,到达各景区游玩。

6 竖向设计

风景区竖向设计在满足建筑、道路、排水要求的前提下,注重景观视觉效果。设计对历史地貌进行适当恢复,扩大部分水面,尽量做到土方平衡,节省造价。

7 植物设计

乌巾荡湿地绿化区域作为维持整体景观基质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廊道,其规划应以维护和恢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为前提,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湿地植被种植景观带。配置朴素、野趣盎然的湿生、水生植物,以合理比例搭配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使得植物群落结构层次合理,既为各种生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又可给人们提供安闲自在的水域活动空间,展现兴化作为水乡的魅力。

7.1 绿化规划原则

(1)遵循生态学原理,不违背自然规律,以简洁、渗透自然的绿色形态发挥本土植被的综合功能。(2)利用经济性湿生植物和鱼塘养殖作为整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为城市居民提供可消费的农副产品,又可成为良好的休闲和教育场所。(3)尽量保护和利用保持原有地形、田埂池塘,形成以湿生植被为主,乔、灌、草相互结合的植被系统,既有效组织空间,又可以净化环境和涵养水源。(4)以乡土植被为主,并适当选用经过长期考验、抗逆性强的外来植被。(5)规划要充分体现景观环境的生态健康,并在局部展示农耕渔桑文化,注重与各功能分区的岛屿、建筑、水体等相协调。植物造景力求勾勒出幽邃疏朗、雅致天然的画面。

7.2 主要树种选择

(1)基调树种:银杏、香樟、水杉、垂柳、旱柳、槐树。(2)主要绿化树种:A.上层木:银杏、香樟、大叶女贞、无患子、栾树、洋槐、池杉、水杉、墨西哥落羽杉、毛泡桐、乌桕、枫杨、垂柳、旱柳等。B.中层木:桃树、红枫、梅花、碧桃、海棠、木绣球、金银木、樱花、紫薇、木芙蓉、竹类等。C.下层木:杜鹃、野蔷薇、红花继木、金丝桃、棣棠、石榴、迎春、金钟花、火棘、八仙花、锦带等。D.地被:狼尾草、婆婆纳、紫花地丁、芦荻、虎耳草、玉簪、细茎针茅、花叶燕麦草、金心苔草、鸢尾等E.湿生植物:荷花、睡莲、芦苇、白茅、水烛、菖蒲、花叶水葱、再力花、千屈菜、黄菖蒲、花叶芦竹、旱伞草、小香蒲、泽泻、慈姑、紫萍、海寿花、蒲苇、美人蕉、水芹、水毛茛、燕子花、山荞麦、玉水生鸢尾、荸荠、菱角等。

7.3 植物景观分区

园区总分为两大部分:与城市结合,表现都市休闲观光的东区;以及生态和谐,表现自然野趣的西区。园区植物按不同功能划分为三大类:以体现自然风貌为主的湿地生态岛、以改善环境为主的建筑外绿地(包括环境绿地)、以展示植物造景为主的景区绿地。

7.4 植被景观分区规划

湿地植物:园区内沿河岸、岛线、低洼湿地种植耐水湿的树种,根据其耐水湿程度不同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利用环岛内水体,种植水生植物以丰富水体景观。各个环岛内分别种植荷花、黄菖蒲、燕子花、千屈菜等五彩缤纷的挺水植物(水深1米左右),芦苇、白茅、芒草等花开如雪的挺水植物,菱、荇菜、睡莲等浮水植物,形成荷塘、苇塘等主题景区。水杉、池杉、落羽杉等尖塔形树种是营造由浅水渐次过渡到水滨缓坡的树种组合;同时搭配乌桕、江南桤木、垂柳、榔榆等耐水湿树种,构筑出轻松柔和的河岸线进退变化效果。沿河岸线绿化应着重处理,缓坡、滩涂、浅水地带大面积种植菖蒲、鸢尾类、美人蕉、玉簪等湿地花卉,每至花季,繁花似锦,绵延数里。同时于湾、滩相宜之处种植乌桕、枫杨、落羽杉等高大色叶乔木,调节秋冬季河岸色彩。

8 驳岸、道路铺装及小品

(1)驳岸。根据功能建筑景观等定位,我们将驳岸处理整理、划分为4类。1)0.5米以内硬质驳岸。2)木质铺地硬质驳岸。3)自然式驳岸。4)湿地种植被软质驳岸。

我们本着生态恢复的目的,对自然式河堤的保护采用了灌木层插、淤泥护坡、和插柳固堤三种生态处理手法,为了增加趣味还引进“杩槎”、防波堤等,也营造了不同的水岸效果。

(2)道路铺装。遵循整体风格统一的原则,在各个景点布局中适当选用多种材料混用,在颜色、质感以及形状的对比中凸显景观的丰富性。园路尽可能采用自然材质,如青石板、花岗岩、卵石、毛石等,体现生态理念。绿地内小径多用石板嵌草步道,使之更好的贴近自然,融于自然。

(3)景观小品。为更好的体现湿地休闲环境,营造人文兼顾生态的景观特征,塑造人性空间,设计运用了以下景观小品:1)亭、廊、架等建筑小品。2)各式园林桥。3)各式栈道、码头。4)各式园林休闲桌椅。

作者:高玲

上一篇:我国城镇园林绿化论文下一篇: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