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102运动描述

2022-09-24

第一篇:物理学102运动描述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物理教案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 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 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 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 学案[精选]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性质

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必须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若缺少这两点,一份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学案,就是一本习题集。

三、编写导学案的指导意见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

备好学生是书写导学案如何设计问题探究的层次、探究引导的路子、范例点拨的层次和目标检测选题的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2.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怎样借助外力,在何处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必须知道怎样填、填什么。

3. 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四、导学案的编写格式

1.页眉设置:

清河双语中学校本课程◆导学案

年级

科目

课题

课型

主备人

审阅人

时间

2.栏目设置: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问题探究 典型例题 目标检测 总结提升 学后反思 作业布置 自我评价

五、导学案的栏目说明 学习目标 具体而明确 重点难点 把握要准确 学法指导 精到且适用 知识链接 简明并相关 问题探究 编写要精心

六、问题探究

1.知识层次

探究:学习内容设探究

探究内容要明确,避免含糊或太大。 引导:知识生成要引导

知识发展有层次,怎样探究有路子。

留白:留给学生去亲历

铺路搭桥不代替,问题完成靠自己。

点拨:层次提升有点拨

归纳总结上台阶,尽展教师真才学。

2.能力层次

典型例题 分析 解答 点拨

分析---就是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如何思考,每一步的困境是如何化解和突破的。分析尽量问题化、层次化、有序化 解答---要留白,留白目的是供学生书写。

点拨---要有启发和提升。

点拨一般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方法的总结,定理应用的技巧,解决问题的程序,知识理解的误区和盲点。点拨务要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切忌简单敷衍,或空洞无物,词不达意。

3.实践层次

目标检测

题型:一般设选择、填空、解答三种题型。

题量:一般为4 —— 2——2

选择题、填空题一般不提示,解答题一般应有提示。 此提示就是指明解决相关问题的突破点是什上么、关键步骤是什么。 4.提升评价

总结提升---是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的进一步总结,思想方法的归纳。

学后反思---是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思想方法与技能的认识。以留白的形式让学生填空。

作业布置---主要是对量的控制。

自我评价---对学生培养自我评定的意识和提供学习情况的材料;供教师反思学案的编写、课上的引导不足。

七、编写程序

备课组依据课时要求具体分工到每位老师。各位老师以高度的责任心,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初写。老教师多承担,年轻教师少分担,均在规定时间提交初稿。然后备课组认真讨论,再返回修订。修订后,再有备课组长把年轻教师的导学案分配到经验较丰富的教师逐行修改(主要修订:是否做到知识层次化、问题化,是否引导得当,点拨是否到位,分析是否条理,总结是否精到),再返回编者修订。初编者、校审者均有署名,最后经备课组长认定交印。

具体使用时,老师依据学生层次,适当删减增补并及时反馈修订。最终修订稿的电子稿传至备课组长存档。不求一次做好,但愿越改越好。

八、网络资源的使用原则

1.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也非常丰富。有他人已经做好的课件,有他人已经写好的教案,也有他人已经编写的导学案,也有配套的一课一练、精讲精炼。 2.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学习,要会学习。下载之后,不做思考,不作加工,不去揣摩,全盘拿来就用,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3.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思考才能适用。他人的见解、想法,必须经过消化和改造。改头换面不是借鉴,复制粘贴,要三思而后行。

九、三步一课流程简要说明

课上导引——新旧课衔接导引;新课内容 导引;学习方法导引。

课下自主——自主学习教材,自主完成学案,记下自学困惑。

课上互学——

1.教师引入新课,点明目标;

2.学习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校正学案,检查目标,解决困惑,收集问题);

3.班内公开展示交流;

4.教师指导点拨,师生合作释疑; 5.学生反思总结。

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一、转变思想、统一认识

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拓展。

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自学、成就课堂

对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主动的意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理念,它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因此,学生要满腔热忱、信心百倍、认认真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用好导学案.

课下自学的质量,是保证三步一课有效实施的关键。全体学生对导学案的态度是热情而不是敷衍,积极而不是消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渴望而不是无奈或拒绝。必须自主阶段认真写,课上互动认真标注,课后修订认真改。课下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自学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去完成导学案(必要时也可教师帮助、同学间合作,这仅为辅助手段),但更多是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则上不能自习课上讨论。但学案一定要自己去学去做,千万不能抄袭,弄虚作假。使用时教师根据学情适当增删的内容学生要记在学案上,并按要求去自学。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三、课上互学、高效利用 1.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讨论开始时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

(一)校订学案,小组长带领全组首先校订学案,要逐内容进行;

(二)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于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

(三)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给定问题组织讨论;

(四)如有集中的困惑问题,小组收集.

2.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

各小组的主要展示人,按事先分配的重点内容(对本小组领取的重点学习任务,认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够解答他人的疑惑,全部组员要高质量解决相关问题;也可以尝试不分配特定内容)板书展示,展示人要写上名字。 3.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上集中的困惑问题记在学案上、个人的疑难批在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得写在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注在学案上。

4.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方法的概括是对学的结果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展示反思可以借助学案,修改反思更需要学案。

5.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整合以及阶段复习都需要用到导学案,可以通过自主评价等环节自查学习薄弱环节,有重点、有主次的复习。 6.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教师课堂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会写的教师不写,教师是对各知识点强调、指导、点拨,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敲定、点拨。学生要结合教师点拨,进一步讨论展示内容,并对学案再次修订。

7.教师引导离不开新学案

课堂后十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生应适度浏览新学案,结合教师的引领初步了解新学案。

四、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1.课堂学习使用过的学案,下课不能立即收交,为了进一步落实学习效果,课余时间学生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红笔修订导学案,晚自习上课前课代表带领小组长逐一检查学案修订情况,第一节晚自习前交给教师。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2.新学案的自主学习也需要督促,在晚自习最后一节下课前十分钟小组长检查本小组新学案学习情况。

五、想学能学、会学学好

借助导学案,有效实施“三步一课循环教学”根本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热切希望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不仅要想学习更要会学习,只有能学习才能学好习。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必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全面广泛的课堂参与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限的学习时间、真实的学习过程、实实在在的学习体验必定使学习效率真正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学习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思考与困惑

1.教材与学案关系

教材是根本,学案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教材。但实际使用中,个别学生容易出现依赖学案而忽视教材的现象。特别是概念部分,即使老师强调了,也不能做到依据学案结合教材理解知识。也有抄书填写学案内容的现象。

2.学生纵然认真地完成了学案,但学习的深度不够,学习浮于表面。错误认为完成了学案,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3.学生根据教材和学案,提不出问题或者不会提问题,也就是浅尝辄止。

学生踊跃展示的激情不够,容易左顾右盼,想说的想讲的同学也是唯唯诺诺,观望等待,讲解时面向黑板。

4.展示中表述不着边际,说不到点子上。这是造成时间紧张或课上导引环节时间较少甚至不够用的原因之一。

5.个别学生对导学案缺乏深入学习,对难易程度地认识不够准确。 6.个别学生课后修订导学案不够认真,不能使学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反响 1.会学的学生感到更有劲也更充实了;不学的学生任务明确也确实动起来了;学不深入的学生感到负担减轻了。

2.勤于思考的学生觉得学的扎实了;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抱怨老师讲少让他干的多了。

3.基础优秀的学生觉得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了;基础薄弱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解有点少了,分析提示不够具体了。

教师使用导学案的感受

1.要想编好学案是不容易的,花费时间和精力是大量的。

2.有了导学案,备课方式改变了,集体备课的必要性增强了,研讨的内容具体了,拓展的方向明确了,青年教师成长更快了。

3.“三步一课”使授课的模式更新了,教师的引领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了,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显著了。

4.学习的内容深化了,个别疑难互帮互助解决了,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了,共性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应用自我经历体验了,学后反思落到实处了。

5.特别忧虑讲少学生是否能真的明白了,个别学生讨论时是否虚度时光干耗了,个别学生的学案是否真的是自主完成了。

结 束 语

尝试需要交流,探索需要总结。交流利于改进,总结才能深入。

教改促进成长,挑战机遇同在。

愿意做事的人,才会主动去做;用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做成;

真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做好。

一家之言,姑妄听之; 邻里之言,认真思之;众人之言,也要辩之. 抛砖在于引玉 推陈方能出新

第三篇:高二物理知识点:运动的描述

南通仁德教育数学朱老师总结了高一知识点:运动的描述,仅供同学们参考;

运动的描述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参考系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坐标系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公式:Δx=x1-x2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公式:Δt=t2-t1速度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v=Δx/Δt单位:米每秒(m/s)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用图象表示速度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公式:a=Δv/Δt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从v-t图象看加速度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第四篇: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大练习

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大练习.txt爱人是路,朋友是树,人生只有一条路,一条路上多棵树,有钱的时候莫忘路,缺钱的时候靠靠树,幸福的时候别迷路,休息的时候靠靠树! 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大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漏选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

D、研究物体通过的位移时,各部分运动状态完全一致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以下数据指时刻的是

A、某运动员跑百米用时11.70s

B、某学校上午第一节课8:15正式上课

C、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5s内楼上的小球落到地面

3、关于机械运动和参考系,以下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A、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C、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D、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

4、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5、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作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6、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在北京长安街上行使,时快时慢,20min行使了18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则

A、900m/s是平均速度 B、900m/s是瞬时速度

C、54km/h是平均速度 D、54km/s瞬时速度

7、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V以下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8、某物体在水平面上向正南方向运动了20m,然后又向正北方向运动了30m,对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移大小是50m,方向由南再向北

B、物体的路程是10m

C、物体的位移大小是10m,方向向北

D、物体的位移大小10m,方向向南

9、短跑运动员在200m赛跑中,测得2S末的速度为7.5m/s ,25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7.8m/s

B、8.0 m/s

C、8.85m/s

D、10.2m/s

10、汽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一致。现有加速度减小时的四种说法:(1)汽车的速度也减小;(2)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3)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4)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其中正确的是 A.(1)(3) B.(2)(4) C.(1)(4) D.(2)(3)

11、汽车匀速行驶, 由甲地到乙地时速度为v1, 由乙地返回甲地时速率v2则往返全程的平均速率是

A.

B.

C.

D.

12 、甲、乙两物体朝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在t=0时,乙在甲之前一定距离处,则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应是

13、利用打点记时器打出的纸带

A、能准确的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只能粗略的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的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14、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15、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0~t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a~tb段的火箭加速度

B、0~ta段火箭是上升过程,在ta~tb段火箭是下落过程

C、0~ta段火箭在加速

D、tb~tc段火箭在减速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16分)

16、一个皮球从4m高的地方竖直落下,碰地后反弹跳起1m,它所通过的路程是 m,位移是 m,该皮球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 m。

17、汽车沿一直线单向运动,第一秒内通过5m,第二秒内通过10m,第三秒内通过20m后停下,则前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m/s,后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m/s,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 m/s。

18、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之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m.

19、NBA球赛中,篮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撞击篮板后以8m/s的速度反向弹回,球与篮板接触的时间0.1s,则篮球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 (以飞来方向为正方向)

四、计算题(共24分) 20(5分)、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位移图像,根据图像求出

(1)0 -2s内,2s8s内物体各做的什么运动?各段速度多大? (2)整个8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前6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21(5分)、地震波既有纵波也有横波,纵波和横波在地表附近被认为是匀速传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9100m/s和3700m/s。在一次地震观测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达该地的时间相隔是8s,则地震的震源距这个观测站的多远?

22(7分)、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29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11 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3.57s, 求滑块的加速度。

23(7分)、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这一数值(取g=10m·S-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车辆是达不到的,但是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有可能达到这一数值.你判定一下:两辆摩托车每小时36km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2×10-3s,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错题整理

3、关于机械运动和参考系,以下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A、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C、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D、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

5、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作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14、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18、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之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m.

19、NBA球赛中,篮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撞击篮板后以8m/s的速度反向弹回,球与篮板接触的时间0.1s,则篮球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 (以飞来方向为正方向)

21(5分)、地震波既有纵波也有横波,纵波和横波在地表附近被认为是匀速传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9100m/s和3700m/s。在一次地震观测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达该地的时间相隔是8s,则地震的震源距这个观测站的多远?

23(7分)、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这一数值(取g=10m·S-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车辆是达不到的,但是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有可能达到这一数值.你判定一下:两辆摩托车每小时36km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2×10-3s,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学习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方式

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 min)

〖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认识到多彩的物质世界,知道了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都有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那么这些物质存在的状态如何呢?

[讨论]

[总结1] 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板书本章课题)

[总结2] 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板书本节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机械运动(10min)

1.现象

[问题] 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回答](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6)黑板是静止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的;……

也可能回答出一些其他的问题:(1)星星是静止的;(2)太阳是静止的;……

[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上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总结]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概念

[问题] 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观察] 大家观看[播放视频1]:运动的自然界。

[总结]

凡是运动的物体,它们的位置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15 min)

1.概念

[问题] 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 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 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2] 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特点

[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3.练习

(1)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①某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过了一会儿,甲列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起来,然而,乙列车内的人通过窗口看甲车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表明 。

②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 风。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________ 。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①(2005年温州中考题)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②在一条东西取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乙知甲车比乙车快,比丙车慢,则以 为参照物时,三辆汽车均向西行驶。

(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0 min)

[问题] 同一情况,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讨论]

[结论]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图片展示]空中加油机;高空观缆车。

[播放视频4]航天器的起飞和降落。

[播放视频5]联合收割机。

[播放视频6]生活中运动现象举例。

[播放视频7]同步卫星,火箭起飞和降落。

[类比]1.说某一同学个子高,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它与谁相比个子高,同理说某一位同学矮,也是不科学的。

2.某人问路,到某地要用多长时间,该人不答,待问路人不耐烦开始走时,该人才说1小时左右,问路人不解,该人答曰:不知你走多快,如何判断用多长时间呢?这里的参照就是走路人的快慢,可见,我们表达话语时,一定要说话严密些。

(四)思考与练习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虽然运动是绝对的,但我们平时为了研究方便,仍然说某个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平时我们判断某个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了一个作标准的物体,这个物体我们叫做参照物。

对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而言,参照物的选择不止一个,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却并不一定相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叙述严密,说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要加以参照物。如果没加,一般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言的。

四、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

二、参照物

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上一篇:我的爸爸600字作文下一篇:文化馆工作汇报doc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