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职称评审

2022-10-15

第一篇:成都理工大学职称评审

成都市职改办职称评审办法及要求

(一)评审条件:五大生(党校、职大、夜大、函大、成人教育、电大),有工作单位

一、初级评审条件:

中专毕业满5年参加评审 大专毕业满3年参加评审 本科毕业满1年参加评审

二、中级评审条件:

专科毕业满7年参加评审 本科毕业满5年参加评审 研究生毕业满2年参加评审

三、高级评审条件: 博士研究生毕业满2年

(二)已取得相应职称晋升下一级别的:

一、大专以上学历取得初级职称满四年,可参加中级职称评审

二、大专以上学历取得中级职称满五年,可参加副高级职称评审

三、本科以上学历取得副高级职称满五年,可参加正高级职称评审 (以上为我市一般情况评定审职称所参照)

(三)职称晋升及初、中、高级职称评审所需材料(申请人必须携带原件)

1、毕业证、职称计算机、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 、一寸免冠彩照4张 (A4纸张)

2、结合本人申报专业论文 (主要是本人工作经历以及参与过的工程建设) (3000字、A4纸张)

3、《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申请表》 (1份、A4纸张)

4、《政治思想和个人业务工作总结》 (1500字、A4纸张)

5、《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近3年工作考核,最多填写3份、A4纸张)

6、《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 (1份、A4纸张)

7、档案袋封面 (1份、A4纸张)

(四)职称申报时间以及证书下发时间:

初级每个月都可以申报,申报后1-2个月发放证书;

中级职称一年两次,上半年是在5月份申报资料,下半年是在10月份申报资料,都是在申报完资料的两个月左右发放批文和职称证书;

高级一年只申报一次,在每年6-12月申报资料,次年的5月左右发放批文和职称证书;

工程系列职称分类: 建筑、建筑施工、园林设计、水利、水利水电、机械、给排水、机电、机械制造、电气技术、工民建 公用设备、消防水电、电力、装饰装修、安全、通信工程、窑炉、水电安装、市政、自动化、园林、电子信息、冷冻、机械设计、计算机科学、道路与桥梁、环境艺术设计、电气、船舶技术、热处理、地质勘测、市政工程、机电一体化、土木工程、建筑预算、工程测量 、冶炼、园林建筑、建筑工程、测量、电气自动化、生物技术、建筑管理、化工、测量、采矿、制冷维护、食品科学工程、建筑装饰、 暖通、路桥、电子、医学检验、腐蚀与防护、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机电设备、机电设备安装、设备安装、电子仪表、汽车维修、材料学、 检测、环境保护、勘测测量、爆破与拆除、工程经济管理

第二篇:成都市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成都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成都市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成职改字〔2002〕2号

各区(市)县人事(劳动)局、市级各部门、高新区人事劳动局:

为进一步规范评审组织、统一评审程序、保证评审质量,经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现将《成都市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成都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二○○二年六月十日

成都市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新需要,实现国际间人员资质互认,使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在专业学术技术、能力水平等方面的评价尽快与国际通行的方式以及国家实行的执(职)业资格制度接轨,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职称资格评价体系,切实保证客观、公正、准确地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结合成都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下称职称资格),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是指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在受聘于某一专业技术职务时,应具有的前提条件它依照国家、省、市颁布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条件和程序,在专业技术人员个人申报基础上,通过社会化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经政府人事(职改)部门审批认可。

第三条 专业技术人员取得职称资格后,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及实际工作需要,按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或职数限额管理自主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二、评委会及同行专业组

第四条 本市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专家评审委员会(下称评委会)是政府人事(职改)部门组建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专家评价机构,评委会办公室设在具备条件的行业业务主管部门或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负责评委会日常工作和专家服务工作。

第五条 本市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专家评审委员会以市属专家为主体,在建立学术技术专家库的基础上,逐步实行计算机随机确定评委会成员。评委会根据专业面及工作量大小,一般由7-25名专家组成,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一至二人,任期二年。评委会按专业(学科)由3名以上同行专家组成若干个评议组。评委会成员行使评审表决权。

第六条 本市各类评委会的委员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资格,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资格或享受正高级待遇的委员不低于四分之一,中青年专家比例不低于四分之三。各评委会可在中央、省驻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中聘请1-3名专家,但应征得专家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推荐认可。

第七条 评委会专家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恪守职业道德,熟悉职称改革有关政策规定,遵守评审纪律,认真履行评审工作职责。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精通本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担任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在同行专家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本专业(学科)的技术、学术带头人。

第八条 评委会办公室按照上述条件提出拟设评委会专家组成人员名单,经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进入评委会专家库,各评委会的评委均从评委会专家库中产生。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本市获得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和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以及留学回国和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直接进入评委会专家库。

第九条 评委会按规定评审权限范围受理全市企事业单位(含非国有企业、科技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资格评审,同时,经市职改办审核同意可受理中央、省在蓉单位及其他省、(地)市的委托评审。

三、申报、评审及审批

第十条 职称资格评审按照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用、政府指导的原则开展工作,全社会都应当尊重个人申报权。申报人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符合职称资格评审标准条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评审材料报本单位人事部门审查核实,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区(市)县职改办、市级主管部门或政府人事代理机构审核签署意见后,统一报相应专业评委会办公室(报送材料的具体时间由各评委会办公室根据工作情况确定并负责通知,但年内必须完成当年的申报评审及审批工作)。申报评审副高级以上职称资格的,需经市职改办复核签署意见(本市职称资格申报材料报送要求见附一)。

第十一条 评审材料的收受和审核工作由各评委会办公室负责。对材料不完整、填写不清楚的,应通知申报人在限定时间内补办。对不属于本评委会评审范围、不具备评审标准条件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予受理,并告知申报人。

第十二条 评审工作的实施由各评委会负责组织,采取会议形式进行,会务工作由评委会办公室具体承办。基本步骤如下:

1.专家评审工作预备会议。评委会组织评委及聘请的同行专家学习有关评审工作的政策规定、评审标准条件及工作纪律,通报评审材料收受情况;分发评审材料,做好评审安排。

2.专家审阅评审材料。每个申报人的材料应由三名同行专家审阅,一人主审,两人辅审;审阅人应认真、仔细地审阅申报人的全部材料,主审人做好简明扼要的审阅材料记录,与辅审人研究写出评语初稿。

3.专家同行评议。同行评议在评委会的专业(学科)组进行,专业(学科)组长负责本专业组的同行评议工作。主审人应向专业(学科)组逐一介绍所审人员的详细情况,根据评审标准条件提出初审意见,经专业(学科)组充分讨论评议后,进行无记名投票推荐;主审人进一步完善评语,向专业组宣读并通过后,作为专业组评审意见记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相应栏内,并将《材料审阅记录表》等评议材料以会议纪要形式写成书面材料交评委会办公室存档备查。

4.评审表决会议。评审表决会由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主持,到会评委必须达到或超过评委会成员的三分之二才能举行。评审表决会议首先应介绍通报上一次评审表决会议情况,进一步学习有关政策规定、评审标准条件及工作纪律,进一步讨论研究需要明确和统一认识的有关问题;专业(学科)组长向评委会汇报同行评议的情况,逐一介绍申报人员(包括被专业组否定的人员)的基本情况,宣读专业组评语、排序、投票结果,回答评委质疑展示有争议人员的全部评审材料。评委在认真讨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同意票占出席会议评委会总人数二分之一以上(评委总数为25人的,应占出席会议评委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为通过。如有到会成员半数以上认为情况不清楚,需要调查或补充材料的,暂不表决作为“暂缓”人员处理。评委会办公室按评审表决会议的结果将申报人的材料按“通过”、“未通过”、“暂缓”三种情况分类,并将表决结果填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评审组织意见”栏,评委会主任委员签字,填写评审表决日期,加盖评委会印章:同时填写《成都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结果送审名册》、 《未通过人员名册》、《暂缓人员名册》,将评审表决会议基本情况、评审结果以及专项问题处理办法等写成“XXX评委会第X次评审会议纪要”存档备查。

第十三条 各评委会评审通过的职称资格,必须报经相应人事(职改)部门审批,未经批准的评审结果无效。职称资格的审批手续,由具有相应审批权限的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办。 第十四条 职称资格审批报送的材料包括:评委会工作纪要,包括评审工作简况、评审表决会议基本情况、参评总人数、通过人数、未通过人数、暂缓人数、需要说明的问题;《评审结果送审名册》、《未通过人员名册》、《暂缓人员名册》(均一式一份)以及送审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第十五条 经评审未通过和“暂缓”人员,由各评委会办公室以评委会名义向呈报单位行文通知。未获通过人员,一般不得复议,一年内也不得重新申报。如有专业(学科)组同行评议时获全票通过,评委会表决时仅差一票而未获通过或确属个别评审不准确的,由所在单位详细陈述理由,上级主管部门核实,即初级经区(市)县职改办或市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中级经市职改办审查同意,方可送原评委会复议。

第十六条 职称资格审批办事机构应在评审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将审批的评审结果通知申报人。获得职称资格的人员应在六个月内持评审结果通知书,到职称资格审批办事机构或其委托代理机构办理《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第十七条 评委会办公室应在职称资格审批公布后及时清退评审材料,妥善保存评审过程中评委会的相关材料;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应妥善保管评审的全套材料,并将批文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立卷归入本人人事和业务考绩档案。

四、监督与纪律

第十八条 政府人事(职改)部门对评委会的评审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受理举报、申诉并负责核查和裁定。

市纪委监察局驻人事局纪检组监察室对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实施监督。接受人民监察员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

第十九条 在职称资格申报、推荐、评审等环节中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申报人提交的评审材料应当真实可靠。有伪造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考试成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积分登记、论文著作、科研成果、获奖证明、工作业绩等弄虚作假行为者,一律取消其申报资格,已取得职称资格的予以撤销;自查实之日起,3年内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对责任人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公开、考核、评议”的推荐办法和分级负责制的要求进行申报、推荐工作,认真审核申报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地签署意见。不得为不真实的材料提供证明,不得为弄虚作假的人员提供帮助。用人单位在职称资格评审工作中蓄意弄虚作假、集体串通舞弊的,停止该单位两年职称资格评审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评委会每年应至少召开一次评审会议。因特殊原因不能保证一年召开一次评审会议或不能按时开展评审工作的,应报经市职改办同意。未经同意,评委会办公室推迟、拖延评审时间影响专业技术人员正常晋升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对不能坚持评审标准,违反评审纪律的评委会办公室,要视情节停止其工作。凡超越权限、扩大范围,其评审结果一律无效。

第二十二条 评委会和专业(学科)组成员应遵守评审纪律,保守工作秘密,实行回避制度,不得对弄虚作假材料知情不报,不得私自更改申报人材料和评委会评议结果,不得为申报人游说、拉票,不得接受申报人及其所在单位的宴请和礼品、礼金,不得利用职权徇私舞弊或打击压制申报人。评审期间,未经批准不得与申报人接触。违反规定者,取消其评委和专业(学科)组成员资格,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二十三条 评委会应独立行使评审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方式向评委会及专业(学科)组施加影响,授意通过谁或不通过谁。对操纵、暗示评委会及其委员、专业(学科)组及其成员,造成不良后果的,取消评审通过的职称资格,对授意者及有关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五、评审专项费管理

第二十四条 根据四川省物价局、财政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收费标准的通知》(川价字费〔1999〕265号),成都市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高级职称每人次320元,中级职称每人次200元,初级职称每人次100元。

第二十五条 凡以区(市)县人事(职改)部门、市级主管部门(单位)或政府人事代理机构统一受理申报材料的,负责审核评审材料的真实可靠性,负责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代收评审费。在评审材料报送相应专业评委会办公室同时,所收评审费的80%交评委会办公室,作为评委会工作费用,余下的20%作为受理和完善个人申报评审材料以及报送相关评委会过程中所发生的工作费用支出。

第二十六条 各区(市)县人事(职改)部门、市级主管部门(单位)、政府人事代理机构和各评委会办公室应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收取评审费,并出具正式发票,不得层层加码。评审费主要用于受理申报和评审过程中发生的评审专家、工作人员劳务补助和场地租用等。评审费要专款专用,开支要符合财务制度,接受财务审计监督。凡擅自或变相增加评审费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清退,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六、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本市过去在此方面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一、《成都市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申报材料报送要求》

二、《成都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名册》

三、《专家审阅评审材料记录表》

四、、《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决表》

附一:

成都市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申报评审材料报送要求 1.《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申请表》(一式一份)。 2.《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晋升推荐表》(按相应评委会成员数报送相应份数,卫生〔中医药〕类需附综合推荐材料首页)。

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二份)。

4.取得现职称资格受聘以来本人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总结(一式一份)。 5.近三年《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三个,一式一份)。 6.本人代表作(代表本人工作能力和学术技术水平的论文、论著、学术报告、专题技术学术或成果总结等,一式一份),如系合作或集体完成,应具体说明本人承担的内容和所起的作用。 7.其他证明材料(最高学历证明,职称英语、计算机考试或免试等有效期内的证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积分登记,现任职称资格证,获奖证书、成果鉴定及其他主要业绩证明材料等复印件,均一式一份),此项材料的复印件均需本人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审核签章。 8.《成都市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申报名册》一式一份。

9.属委托评审的应报送委托单位人事(职称)部门出具的委托函(一式一份)。 10.申报高级职称的应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信息表》、《高级职务资格答辩登记表》(各一式二份)。

报送的评审材料一律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内容要具体、真实、字迹要端正清楚,各种表的各栏目必须全填,没有内容可填的栏目必须写上“无”,非选择项目用笔划去。本市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资格的材料,统一使用成都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制的《成都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申报材料专用袋》包装传递,并应详细填写申报材料目录。

第三篇:成都市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社会化评定

成都市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社会化评审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专业化、科学化,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经成都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职改办)批准纳入职称社会化评审试点的职称系列(专业)中级职称评审。

第三条(实施原则)职称社会化评审按照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用、政府指导的原则开展工作。

第二章组织

第四条(实施机构)全市职称社会化评审工作在市职改办领导下,由专业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组织实施。

第五条(评委会设立)专业评委会由市职改办批准后设立。市级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服务机构,可依据本办法申请设立专业评委会。

第六条(评审专家库)专业评委会设置评审专家库。评审专家库成员在市内外相关专业专家中遴选产生,数量应至少在评委会成员数量的3倍以上。评审专家库设立及专家成员的调整,应报市职 1

改办审批。

第七条(评审专家条件)评审专家库专家成员应具备以下任职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作风正派。

(二)一般应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为在职人员,业绩、成果、影响突出的可适当放宽。

(三)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并取得相应系列(专业)高级职称满3年。

(四)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术造诣较高,研究成果显著,在本地区、本行业有较大影响。

第八条(评委会办公室)专业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评委会日常工作和职称评审的组织实施,包括专家库管理和个人职称申报受理并初审、组织评审、通知评审结果、发放资格证书等。

第九条(评审申报点)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行业协会和社会服务机构等可申请设立专业技术职称社会化评审申报点。申报点具体负责个人职称申报代理和初审工作。申报点向市职改办负责,同时接受所在区(市)县职改办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章申报

第十条(评审公告)经市职改办同意后,专业评委会将本系列(专业)职称申报材料要求及报送时间、地点等向社会公告。公告

时间与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不少于60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申报条件)凡在成都地区工作,与企事业单位确立了人事、劳动关系且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报参加社会化职称评审。职称申报不受户籍、档案、身份以及单位职务数额和结构比例限制。

第十二条(申报申请)拟申报人向所在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提出申请。申报时应提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并提供能反映本人职业道德素质、学历资历情况、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业绩成果、学术水平等方面的有效材料。

第十三条(审核推荐)拟申报人所在单位或者人事代理机构接到申请后,应对照评审条件对申报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并按有关规定决定是否同意推荐。决定同意推荐后,应将申报人的学历、资历、专业工龄、取得上级职称资格的时间、取得上级资格以来主要业绩及撰写的专业文章或论文等情况在申报人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由所在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将个人申报材料送专业评委会办公室或申报点。

凡未按规定进行公示的申报材料,专业评委会办公室或申报点不予受理。

第十四条(复核送审)专业评委会办公室或申报点负责接收各单位送审材料并进行认真复核。经复核合格的,送评委会评审。

第十五条(评审收费)职称社会化评审收费标准,按照四川省物价局、财政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收费标准的通知》

(川价字费〔1999〕265号)执行。上述费用在申报材料上报专业评委会时交纳。

第十六条(不予受理)对申报条件或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或超过规定申报时间、不符合申报程序的,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评委会办公室应及时将申报材料和评审费退回送评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评审

第十七条(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前,评委会办公室在市职改办的监督下,根据评审对象的情况,从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委员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一般为7人以上15人以下,其中包括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2名。评审委员组成人员情况应报市职改办备案。

第十八条(评审会议) 评审会议程序及要求:

(一)评审会议由主任委员主持,出席会议的评委委员人数不得少于7人。

(二)主任委员将委员分成若干评议小组,分别对申报对象的业绩、成果以及其他材料根据评审标准进行评议,并以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法提出初评意见,提交评审委员会审定。

(三)评审委员会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职称政策对申报对象送评材料和评议小组的意见进行审议,在此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赞成票超过出席会议的委员的三分之二为通过。

未出席评审会议或者中途离会,未参加审议过程的委员不得投

票、委托投票或者补充投票。

(四)评审结果无论通过与否,均应填入评审申报表,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应当在评审申报表上签章,并加盖评委会印章。

第十九条(不予复议)对评审未获通过的对象,当年不得进行复议、复评。

第二十条(评审结果)专业评委会办公室在评审会议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将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报告、花名册、评审申报表等材料)上报市职改办审批。

第二十一条(评审结果公示)为了增强职称评审的透明度,市职改办应将通过评审人员的单位和姓名在外网上公示,公示期为15天。对公示人员有异议的,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核查处理。

第二十二条(职称资格证书)评审结果批复公布后,由市职改办向评审服务机构下发通知,向个人发放《成都市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第二十三条(职称资格效用)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作为用人单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不与待遇挂钩。

第二十四条(评审材料处理)专业评委会将个人评审材料按报送渠道退回申报人所在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或者人事代理机构应当将评审结果的有关材料及时归入本人档案。

第二十五条(评审周期)中级职称社会化评审工作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

第五章监督

第二十六条(监督检查)市职改办负责对专业评委会评审工作进行指导,对评审程序进行监督,对评审质量进行评估、检查。

第二十七条(评审会议记录)建立评审会议记录制度。记录内容包括开会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会议议程、委员或成员发言要点、投票结果等。记录人由评委会工作人员担任。

第二十八条(违规处理)对申报评审中违反规定的由市职改办予以通报批评,严重违规违纪的取消其评委会、申报点或评委专家的资格,并依规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相应责任。对申报人提供虚假材料骗取职称的,取消所获得的职称资格,三年内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解释机关)本办法由市职改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施行时间)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成都理工大学排名】成都理工大学特色专业-成都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成都理工大学排名】成都理工大学特色专业-成都理工大学录取分数

线

成都理工大学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经教育部批准2001年组建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的主体原成都地质学院和成都理工学院,曾是原地质矿产部和国土资源部的重点高校。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现为四川省重点大学。校园面积2888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3亿元。成都理工大学是一所以能源、资源环境、基础工程、电子信息等学科为优势特色,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2个学院,1个体育教学部,同时设有研究生部、沉积地质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学科专业以理工为主,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哲学、农学、教育学9个学科门类,有68个本科专业、5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2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在校学生总数2.5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万余人,硕士研究生3004人,博士研究生585人。在编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2人,教授204人,副教授442人,其中有3人成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人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2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7人入选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高校青年教师奖,4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1人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8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0人获“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23人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0人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学校是我国重要的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1个与西南石油大学共建)和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校54年来,完成国家和省部级

科技项目近1000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800项(次),发表论著1.5万余篇(部)。 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近年来组队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英语演讲等重要赛事,获得国际奖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500余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田径、羽毛球、攀岩、健美操锦标赛前八名20余项(次),省市高校田径、篮排球、健美操等团体和个人前八名近40余项(次);获得全国、省市级大学生艺术专业比赛含金奖在内的各类奖励50余项(次)。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外国专家及留学生来校讲学、留学,出访近500余人次,开展了300余项科研合作。学校还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主办学术期刊6种,其中核心期刊4种。有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等独立学院和多个联合办学点,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博物馆是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6万余件,其中不乏国家以及世界级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马门溪龙”化石、“重庆大竹鱼”化石、“隆昌铁陨石”等。博物馆已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首批建设的数字博物馆,并获得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级别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基地称号。学校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160余万册,中文电子全文图书约80万种,中外文电子全文期刊3万多种,并且集藏、借、阅、咨一体化和印刷性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相统一。学校档案馆馆藏丰富、管理规范、分类科学,是四川高校少数获“科技事业单位档案馆国家一级”称号的档案馆之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以服务行业、服务桑梓为己任,为国家输送了10万多名各类毕业生,他们绝大部分已成为所在部门的技术或管理骨干,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和管理专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中央、沪蓉高速公路起点、多条重要交通干线交汇处,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学校师生员工抓住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西部

大开发和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豪迈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为建设显著特色的高水平研究

教学型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成都理工大学招生网站:

第五篇:成都理工大学校训

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由国家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共建高校,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地学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的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由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

截至2014年5月学校设16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和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设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非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中国重要的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成都理工大学校训: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一、内容:“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二、涵义:

1、“穷究”:深入钻研,追根寻源,不舍追求。见《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另见朱熹:“格物穷理”;见成语:“穷经皓首”等。

2、“于”:在于、及于、对于、自于等等。

3、“理”:事理、物理,包括道德伦理、人生哲理、科学真理、事物法理以及理想、理性、理论、理念等等。将寻常所说的道德、道理等尽包其中。

4、“成就”:完成、成功,造就、成全,成材、成器等等。指在正确的理想、理念、理论指导下取得的成绩。

5、“工”:实践、实干,工作、工力,过程、擅长,巧智、巧用,艺术境界等等。如“能工巧匠”、“巧夺天工”、“无意而工而无不工”等等。

八字可直译为:在事理物理处穷究钻研,在实践实干中获得成就。亦即:穷究于事事物物之理,成就于实践实干之工。

三、优点:

1、海涵包容,厚重博大。“穷究于理,成就于工”,将倡导师生员工“厚德、博学、笃行”,“勤奋、求实、创新”等意尽数包涵,理论容量大,文字张力强。

2、独特表达,新颖别致。“八字箴言”文白夹杂,古今融通,历史感与现代感兼融,目前少见;既有内敛之力,又有外显之效,经读、耐读,反复咀嚼,回味悠长。

3、雅俗共赏,深浅由人。专家学者不以为浅,市井百姓不以为深。

4、唯我独有,他人莫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自然嵌入“成都理工大学”中的三个关键字,浑然天成,意境深远,他人纵然艳羡,也将因我独特而无法照抄或移植。

5、深化“理工”,升华“理工”。传统以为,“理”、“工”不过专业门类之谓,即“哲、经、法、理、工、医、农、文、管”等。但由上可知,“理”、“工”含有更深刻哲理寓意,“理”即事事物物之理,“工”即实践实干之工,只要穷究物理,实践实干,成在其中矣。因而校训亦可直接用于教导学生怎样做“理工人”,同时又使我校校名“成都理工大学”具有更新更深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