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论文

2022-07-03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行职业教育的形势下,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多样化的专业课程。而在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是十分关键的构成部分,其能够培养出高技术的金融人才,进而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在银行的就业岗位以及职业能力进行简析,进而以“综合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这一课程为主,详细阐述金融专业实践课程的具体实施方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论文 篇1:

需求导向型的独立学院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生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此同时,金融行业的业态变革影响着金融人才的需求,对金融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从需求导向的视角出发,通过市场需求和学校培养之间的差距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继而提出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应构建需求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从课程体系,内容设置,培养方式等方面提出改进方案,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金融专业人才。

关键词:需求导向;独立学院;金融专业;人才培养

一、引言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办学模式,为我国扩大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培养急需应用型人才,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独立院校的金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出现了脱节现象。作为为国家输送应用型人才的独立院校,如何采取措施培养专业化的并且符合社会需求的金融人才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改变传统的“自底向上”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模式,对教学进行反向设计,不断优化校内人才培养模式,使之与社会需求可以很好地动态融合。

二、天津市金融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分析

(一)调研路径

调研主要以两种方式展开。第一种调研路径是以我国著名的两家求职网站“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上面的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选取的时间点为2019年4月8日和2020年4月6日,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行业类别选择“金融”,工作地点选择“天津”,智联招聘搜索到的最近一周的人才需求为5243条,前程无忧为4325条,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进而分析天津市对金融人才的具体需求。第二种调研路径为利用半结构化走访座谈的方式,针对天津市金融行业的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进行调研。选择的样本为10家银行机构和2家证券公司,1家保险公司,2家会计师事务所,被采访人为各公司的人事专员,目的是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获取当下金融机构对金融人才的职业和能力要求。同时,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为例,对50名大一学生,50名大二学生,50名大三学生进行电话采访,目的是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自身需求特征以及对学院金融专业的一些建议。

(二)金融人才供给和需求分析

通过对天津市人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实地调研,以及对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报告的梳理,发现我国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和高校金融人才的输出存在了明显的失衡现象,金融人才的供需缺口较大,在就业势头较好的城市,企业需求和人才供应比大约为7:1,并且金融机构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显著上升。受高校扩招和金融专业热门的影响,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逐年增加,但人才质量参差不齐,高素质金融人才的供给显著不足。具体体现在金融市场人才的需求数量逐渐增大和金融市场人才的需求质量大幅提升。

二、当前独立学院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一)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现象严重

独立院校在设置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过多地依赖于其母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细致地考查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自身院校的特色,而是一味地注重能够符合相关的教学需求和满足上级教育机构的审查标准。通过调研发现,不同独立院校依据其所处地理位置和院系设置,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不同院校之间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并不显著,没有特色。部分独立院校重课程,而轻实践,导致学生的实操能力较弱,不能够满足當下社会对金融人才的能力要求。

(二)人才培养主体单一

目前大部分独立院校还未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生的培养主体仍为高校,企业培养有些只是挂名,并未与高校形成实质性的合作关系,没能切实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活动做出贡献。也有部分高校有校企合作联系,但由于内部管理的不严谨,学生到校企单位只是走过场,拍照片,未能真正利用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自身能力,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院校的金融系课程中,以宏观类的金融课程居多,但微观金融类课程相对较少,比如行为金融学,金融计量学,金融建模,金融数据可视化,实训投资等,宏观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实操能力有一定欠缺,而微观金融类课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够与社会对金融人才的能力需求很好结合,宏微观课程并重应该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所必需的。其次是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许多当下发生的金融热点问题并没有及时纳入教材,比如数字货币,金融开放程度,汇率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等前沿问题。最后,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学逐渐与其他学科,统计,计算机,数学等交叉,学院在交叉性金融学科开设课程较少,使得学生容易被单一学科所束缚,缺少综合性思维能力。

(四)实践教学形式化

大部分高校把实践教学纳入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地探索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然而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在于指导实践实习的老师大多是金融理论课老师,这些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其次,实践的监管评价系统不健全,部分学生并没有亲身参与实践,利用熟人关系获取实践证明,从而获得学分,同时,实训实验室的软件更新不及时,跟不上金融机构金融操作软件的升级,也有的校外实训场地的设备陈旧,实训项目老套,学生虽然通过实训考核,但与现实中的实际操作还是相差甚远。

三、基于需求导向型的独立学院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完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独立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社会需求动态调整,培养具有金融综合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熟悉金融科技和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二)优化专业建设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精尖的复合型人才,建议新设“金融科技”方向,满足社会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增加高校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在金融科技逐步深入金融各大领域的背景下,为学生及时输送金融科技知识,培养专业金融科技人才。积极学习优先成功开设金融科技专业的院校的先进经验。

(三)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首先要丰富课程类型,加大金融科技和大数据类课程占比。增设R和Python课程,数据处理能力已然成为金融科技公司或是金融行业科技类岗位招聘人才的必备技能。可以利用本校计算机系的优质资源,采用双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一方面设置能金融学专业课程,涵盖现代金融学核心知识与框架,比如增设数字货币课程;另一方面设置计算机科学类课程,并尽可能的与金融大数据进行整合教学,重点培养具备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技能。其次,重视传统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让同学们在接受金融理论的同时,培养其关注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解读国际时事的能力。传统的货币银行学在探讨货币问题时可与数字货币相结合,在讲授货币政策时可与我国近年来创新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相结合,力图让学生通过课程不仅熟悉金融理论,更知晓当下我国金融热点问题。最后,注重课程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的契合。在课程设置中,尽量与银行业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相结合。

(四)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设置实验教学,实践性教学是学生真正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桥梁。其次,开展互动式教学方式,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每周预留出20-3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分成小组,对每周所发生的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进行ppt展示,全班同学一起进行讨论。另外,为在每学期的每门课程设置中,单独设置一节到两节大课,设置为行业讲座课程,从校外聘请专家座谈。最后,传统教学手段与新型教学平台优势整合。最大化利用雨课堂,智慧树,蓝墨云班课等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把手机从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玩具变为促进教学效率的教具。

(五)加强金融系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应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其次,积极组织教师培训,并鼓励教师校外学习和出国进修。在招聘教师时,注重复合型人才和双师型人才的录用。

(六)完善配套机制的建设

首先,应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的结合能够有效的优势互补,培养理论与实操并重的金融专业人才。一方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实操能力,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自身的人际协调和领导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前储备优秀人才。其次,建立在校生双导师制度,在校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为第一导师,主要沟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此基础上,为每位同学根据自身专业及未来就业趋势,为其匹配行业导师,行业导师的选取可以是本校具有行业从业经验的在职人员,也鼓励校外专业人士成为学生的第二导师,这种双导师制度可以让学生较早地了解市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需求和能力要求。同时,在校期间能够与行业专业人士建立社交网络,会为未来求职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1]田娟娟.产业需求导向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5):246-247.

[2]蔡冬梅.转型发展背景下金融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国家职业标准指导[J].产业创新研究,2020(07):144-145+163.

作者簡介:

赵星(1989—),女,民族:汉,职称:助教,学历:硕士,部门:金融系,研究方向:货币政策和金融创新。

作者:赵星

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论文 篇2:

基于职业能力完善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实践课程的探讨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行职业教育的形势下,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多样化的专业课程。而在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是十分关键的构成部分,其能够培养出高技术的金融人才,进而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在银行的就业岗位以及职业能力进行简析,进而以“综合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这一课程为主,详细阐述金融专业实践课程的具体实施方式。

关键词:职业能力;金融专业;综合业务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是相关银行经营以及管理的一项实践性课程,经过对其的设计以及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训的环境中对目前商业银行的运行环境进行了解,对其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等相关方面进行深入的掌握,以此构建学生特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专业素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让金融行业得到一定的进步。

一、 金融专业的银行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实践调查及研究发现,金融专业毕业生在银行的就业岗位具体包括商业银行柜员、客户经理、银行信贷员以及理财顾问等。而这些职业都有着各自的能力要求:银行柜员方面,其主要的工作就是为用户办理储蓄取款等相关业务,其需要具备点钞、打印等相关的能力;客户经理方面,需要负责客户的开发、产品的销售以及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等,这就要客户经理具备很好的交流能力以及销售能力;而大堂经理则需要负责业务上的咨询以及对各个业务和产品宣传的工作,其也需要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银行理财顾问方面则需要负责理财产品的介绍工作,还有是对相关的理财进行分析,这就需要其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以及理财投资能力。从上述的内容中就能够看出,金融专业的学生需要的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而比较初级的则是职业通用的相关能力,例如在计算机操作方面,还有就是很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而中级职业能力则是一些实际操作能力,例如点钞、传票打印以及前台业务等。最后是职业综合能力,如理财以及销售能力等。

二、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设置相关的实践课程

在对相关的岗位职业能力相關要求进行简析之后,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的实践课程内容设置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其一是专业通用能力方面的课程内容设置。通过对相关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金融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网络相关信息的运用、处理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等相关的能力。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设置的时候,可以设计相关的情景进行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来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等。其二是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方面。经过对银行中存在的综合性柜台业务实训,对学生的临柜交易以及金融产品营销能力进行培养。其三则是专业综合技能课程设置。经过对银行从业模拟与训练,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银行柜员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与柜台操作能力,例如在现金收付业务以及没收假钞业务处理流程等方面;还有则是各个储蓄用户的开户、存放以及销户等相关流程方面;以及掌握银行卡发行以及银行卡柜台业务计算的相关流程。

三、完善“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的建议

1. 专业能力的培养

在对专业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需要将实际的教学任务以及计划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经过对具体岗位所需能力的分析,进而制订合适这个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教师要组织学生利用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将相关的内容依次进行实践。同时,还要根据制订好的实践教学标准,根据具体的能力层次进行划分,具体如上述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等。例如,在对学生的交易能力进行训练的时候,其能够建设相关的情景教学环境,例如在模拟柜员方面,需要学生依据实际性的规范流程进行。之后再依据这些层次性的学习目标来明确实训的课程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专业标准把每门课程的实训内容分成很多独立模块进行培养。其中每个训练模块需要相应的实训项目。例如,在对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其首先需要学生之间依据不同的银行职业角色进行交易、储蓄、结算以及外汇等训练,在实训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的标准流程进行。

2. 明确教学定位

其一是在教师明确角色定位方面。作为课堂指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学生主动地思考以及充分地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难题,并且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这样就能够构建出一种和谐轻松的金融教学课堂氛围。其二是在学生明确角色定位方面。为了能让学生适应乃至喜爱“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课程的学习,可依据课程的特征,综合各个银行网点中各个职位人员具体分工情况,使每位学生依据自己能力以及未来规划,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定位,进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职业素养。

3. 确定践性教学需要

制订的实施项目教学文件是对实践性教学进行一定的明确。在这种教学文件中,具体应该包含实践教学、实践训练以及具体使用的教材等。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性教学要在相似的职业活动环境中实施,同时要凸显出体现更高标准、严格的要求以及实训的重要等相关特点。其中还要注意将理论和实际有效地结合,将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有效结合在一起。其不但要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训练,而且要重视教学内容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结合。

4. 完善实践性教学考核标准和方法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课程要依据实践课程制订相关标准进行考核,重视整个过程考核以及综合能力测评,以此保障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在对学生专业通用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 需要设计相应的考核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客观评判。其具体可以根据学生在上机操作时,学生的输入速率以及正确率等,将这些内容作为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然后直接根据计算机操作进行结果判定。而对于点钞与假币识别能力方面,其能够依据银行岗位实际要求,制订具体考核标准,要客观且公正地进行评价,而通过这种标准化的评判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以及相关的产品被人们所重视和需要。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银行要保障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就需要具备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得相关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经过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其能够培养出更加专业性的人才,进而输送到金融行业中,从而促使整个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教改探索,2017(2).

[2]杨水华.现场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5(7).

[3]韩博.现场教学法在应用型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

[4]董瑞丽.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金融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32).

作者:汪玲

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论文 篇3:

论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针对独立学院层次的大学生,从独立思考、信息获取、口头表达三个方面,强调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结合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特点,以该课程教学为例,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 独立学院 货币银行学

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997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报告中,明确号召各级各类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大学生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和学习特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并对学习过程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以实现主体性发展的学习过程[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认识到自己在个人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培养自我发展的责任感,这不仅是学习层面的发展,更是整个人格完善的发展。作为独立学院层次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如何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是学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相对于金融学专业,由于其学科特点,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一些。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货币银行学课程为例来进行探讨。

1 货币银行学课程特点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专业的入门专业必修课和学位课程。该课程具有许多文科类理论课程的总体特点。如基础性强、逻辑性强、直观性差、概念多、术语多等特点。但与其它课程相比,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一是实践性强。货币银行学所涉及的内容与人们所处的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相关,没有人能离开货币银行学所讨论的范畴,没有人能回避经济现象和金融问题。二是具有开放、发展性。货币银行学所涉及的內容有相当大的部份在现实生活中是飞速发展的,金融创新可谓日新月异。用一句话概括:货币银行学学科领域之广、理论之深、内容之新、变化之快是一般学科所难以比拟的[2]。三是综合性。货币银行学的先修课程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但真正要学好这门功课还需要具有高等数学、统计学等领域的知识。正因为如此,相对于独立学院本科层次的金融专业学生来说,其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是作为基础入门学科的货币银行学课程的首要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2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

对于自主学习的实质,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见解。卢仲衡等人认为,自主学习是以独立性为核心的多种较优的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包括主动阅读、独立思考、完成自练、善于自检、促进自治、自我组织、自觉探求、能动应变、适应更新、不断创新等能力[3]。笔者比较认同此观点,但针对独立学院层次的金融专业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2.1 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作为一种能力,强调的是遇到问题不依赖既有理论、知识、其他人经验和固有模式,而是通过自己的假设、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始终被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我们做出正确决策或者创新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谈不上有创造能力,也不可能大有作为。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金融活动的复杂性和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这种独立思考能力尤显重要。

2.2 文献检索、资料查阅、获取信息的能力

对高等教育而言,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技能,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和科研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信息检索技术是从海量的信息中识别和获取信息的手段,利用这一技术,人们可以有效地开发和收集各种信息资源,更广泛、更快捷、更全面、更准确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检索能力就是更好地运用信息检索技术的一种能力,是克服信息盲点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必备技能。学生在培养基本信息检索能力的同时,能结合学科性质,能对专业文献进行全面、深入的检索与收集,能及时、全面、深入地得到所需信息。

2.3 口头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即对所思所想能够有条理地整理出来,并且与他人分享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沟通能力和基本素质。口头表达能力有两个方面:一是演讲能力。包括有准备的讲话和即席讲话,都要做到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二是辩论能力。要求辩论者既能有理有据有说服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又能有理有据有力地驳倒对方的观点。在大学期间,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比书面表达能力更重要、更迫切。

3 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1 重视导论课及课前导课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课程不感兴趣,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惩罚、奖励的方法都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一般源于两种渠道:先天自发和后天引导。先天自发的人总是占很少的比例,绝大多数学生在初次接触课程的时候,对该门课程是没有任何概念或想法的,所以后天的引导是教师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做足功课。

以货币银行学为例,第一次导论课,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课程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货币金融活动(如助学贷款、学费缴付方式、信用卡诈骗案件,支付宝、网上银行等),引出诸多问题,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引发学生兴趣。笔者在上课时引用郎咸平“青椒炒肉丝”与金融密切相关的论点,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结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案例,抛出 “真正拥有权力的人是能够控制全球资金流动的人,而不是启动原子弹爆炸的人!”的观点,着实让同学们感到震撼,也让同学们充分直观地理解了金融的重要性,从而对金融专业产生敬畏。

以后的每一次课的课前导学,可以通过“本周要闻导读”为切入点,建立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阶段性的货币金融热点、焦点问题(比如次贷危机、央行降息、增持美元债券、银行“钱荒”等)作为导入点,引导学生将上述这些范畴或事件与货币银行学理论联系起来。而引导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具体来讲,就是既要通过这种强相关或高关注度的货币金融事件作为“卖点”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促使其配合课堂教学的节奏要求,同时又不能一下子将包袱抖开,要设置一些与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悬念事件”,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2 精心组织讨论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货币银行学课程所涉及的很多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没有一个确切的、统一的、权威的定义。有些问题达成了共识,但也存有分歧。对某个问题,国内的管理层、学者、经营层有不同的看法,国内和国外也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学术流派,如果将这些观点直接地呈现给学生必定是非常无趣。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选取相关问题,精心组织几次讨论课,如利率是否应该全面市场化、商业银行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存款保险制度是否应该推出、是否应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通胀有益论、通胀有害论等问题都是很好的可以组织讨论课的内容。在组织讨论课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分组讨論形式,也可以采用同学们喜欢的辩论赛的形式。在组织讨论课时,讨论内容、形式要明确,组员之间的分工要明确。如笔者在组织讨论课时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讨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是否应该现阶段推出的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自主确立加入正方还是反方,集中于约定时间进行辩论赛,主席、选手、赛制、规章、评委都由学生确定后报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公布成绩评定方案。这种专业的辩论要求学生事先要全面收集、整理、甄别相关资料,并熟悉资料,在这个基础上,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合作能力。

3.3 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锻炼、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前文所述,货币银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性不仅体现在和实际经济金融生活相联系,更体现在可操作性上。很多的非常抽象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相应的实务与之相对应,如果能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会明显增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真实或模拟交易法。在学习基金、股票的时候,可以事先安排由学生到银行、证券公司与客户经理交谈的任务,了解基金、股票、债券的相关内容及交易操作流程,上课的时候教师再针对他们的疑惑进行讲解。有条件的同学可能会立即开户,进行基金定投或小额的股票交易,学生会自觉地去关注相关基金、股票、债券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巧,学习效果比教师讲授效果要好很多。

二是访谈调查法。货币银行学所包括的范畴较多,学生觉得庞杂,理不清头绪,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感到困惑。如果能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指点,会使学生豁然开朗。比如学习金融机构的时候,就可以设置相应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充分接触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金融机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要求采访一家不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最后提交采访报告并和同学们分享。这个任务要求学生事先能联系到负责人,拟定采访提纲,顺利访问到负责人。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专业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变得鲜活,学生更易接受,其主动学习的愿望也大大增强。

三是鼓励学生加入专业协会,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学校成立有各种学习性学生社团组织,如创业协会、会计协会、证券投资协会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加入专业的社团组织。这些组织往往集中了大批优秀的、积极上进的学生。这些组织会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形成了较好的氛围,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针对金融专业的学生,教师可着重推荐学生加入证券投资协会,将学习兴趣特别浓厚的低年级新生介绍给高年级的协会会长,不同年级的学生形成较好的人才梯队,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承焜.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58.

[2]曹龙骐.金融学(第三版)[M].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王静琼,张卫,朱祖德.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97.

作者:田梦现

上一篇:电子商务安全试析论文下一篇:金融危机防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