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的工作计划

2022-08-21

无论是我们生活还是工作中,计划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能让我们更顺利的实现目标,那么你会拟写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农村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农业农村的工作计划

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

各市档案局、民政局、农业局: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桂发[*]6号)精神,切实加强我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责任感

农业、农村档案是我国农业发展历程及农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村民自治活动的真实记录和重要依据,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是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和档案工作部门的共同责任。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档案、民政、农业以及涉农部门积极配合,我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成效显著。据统计,截止*年底,全区乡镇建档率达100%,其中89%的乡镇机关档案室达到合格档案室等级标准,村级建档率已达96%。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的落实、档案资源建设及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各级档案、民政、农业部门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二、加强协作,促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发展

各级档案、民政、农业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新修订的《*档案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和计划中,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在研究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强调切实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下达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规划、计划和任务时,强调将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在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同步检查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要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档案工作条件,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各级档案部门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民政、农业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密切配合,采取联合检查、调研、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努力创建齐抓共管、合力推动 “三农”档案工作发展的长效协作机制。民政、农业、水利、林业、气象、土地、科技、卫生、文化、交通等涉农部门要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文件材料及时整理归档。有关涉农部门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和检查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的科技档案,必须将一套档案副本交有关乡镇或村委会保管利用。

民政部门要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乡镇建设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中,列入农村工作考核内容,推动乡镇档案工作及村委会建档工作正常开展,为农村各项工作打好基础。

农业部门要将档案工作纳入农业生产的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力度,加强和完善县乡村科技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的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多渠道采集农业生产技术及产、供、销信息,充分利用农业农村档案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不断充实内容,及时发布信息,推动农业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

三、健全机制,强化乡镇档案工作职能

乡镇档案工作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把档案工作列入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与其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乡镇要有一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并把档案工作列入乡镇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要为乡镇档案工作解决好机构、编制、经费、库房、设备等各种实际问题。做到明确档案工作的归口部门,配备专(兼)职档案干部,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履行乡镇档案的行政管理职能,做好乡镇机关、基层农业单位、村委会档案的保管、监督和指导工作。有条件的乡镇,可实行“村档乡管”,即由乡镇集中统一保管所属行政村档案。

要注意收集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切身利益、农村政权建设、小城镇建设密切相关的文件材料。建立以乡镇档案室为主的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农民建档用档服务指导站,为农民有效用档提供方便条件,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四、常抓不懈,推动村级建档工作

村委会(行政村)建档工作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也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各行政村必须指定一名村干部负责档案工作,配备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要保证档案工作必须的经费,有条件的要设立档案室,条件有限的要有档案专柜,确保档案的安全。条件好的行政村,要建成档案、图书、资料、科技信息合一的综合档案室。

要进一步规范村级档案的管理,制定归档、保管、借阅、移交制度,并执行到位,维护集体和村民的利益。村委会换届时,有关人员应进行档案移交,履行交接签字手续,不得将档案资料据为己有或销毁。行政村撤销、合并时,应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防止档案流失。

要将农村基层党群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务工作、农业生产活动、土地山林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文件材料整理归档,丰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

五、加强指导,提高农业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

创新服务机制。各级档案部门要按照“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服务到哪里”的总体要求,抓住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任务,结合实际,找准档案工作的切入点,制定出适应本地区特点的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规划,并不断去发展和完善;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利用广播、会议、宣传栏、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增强乡镇、村干部及农民的档案意识;要加快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增强“三农”档案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逐步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由局限于乡镇村建档工作向整个农村经济社会档案工作转变,实现“三农”档案领域的拓展。

加强规范化管理。各级档案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制发的有关乡镇档案工作、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络、村级档案工作的标准和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按照《*县直机关档案室等级标准》、《*合格档案室标准》、《*村级档案管理示范村标准》要求,开展乡镇、村档案管理升级达标目标管理活动,使农村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加强督查指导。各级档案部门要针对我区农村基层档案人员兼职多、流动性大等特点,以通俗简明实用、因地制宜的方法,采取专题培训和集中辅导的形式,以乡镇为单位,集中或分片辅导各村档案人员整理档案,提高农村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各县(市、区)档案部门要开展乡镇村档案归档情况年检工作,推动乡镇村规范建档,保证乡镇村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效性。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集中整理和年检工作(检查上一归档情况)结合起来开展,使建档工作稳步开展。

培育推广典型。各级档案部门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乡镇档案工作,要以抓乡镇机关一级的档案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乡镇机关档案管理职能;重视抓好乡镇撤并过程中的建档工作;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要以县级农科部门为重点,做好建档工作,推动农业科技三级网络建设;在村级建档工作上,要以先进村为重点,建立村级档案管理示范村,以他们为示范,引导、带动其它村建档。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联系点,通过联系点的示范作用,及时了解掌握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新动向,指导和推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

建立农村民生档案。各级档案部门要结合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切实做好新兴农业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无公害农产品、国有林权改制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活动产生的文件材料、科技资料和特殊载体(录音、录像、照片、电子文件)资料的归档和利用工作。加强对行业协会、经济联社、专业合作社、规模养(种)殖户等新经济组织的建档及开发利用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它们在农村生产和管理中的作用。

第二篇: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镇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xx”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我镇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我镇现有涉农办事处x个,共x个行政村,农户数xxxx户,农业人口xxxx人,耕地面积xxxx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近年来,我镇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产业。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为代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xx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xxx多人的就业问题。xx年引进茶叶新品种黄金芽等优良品种在xx分场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xxx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场试点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镇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现有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5、客观因素。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农家乐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农家乐、农家客栈为主导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镇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xx”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我镇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我镇现有涉农办事处x个,共x个行政村,农户数xxxx户,农业人口xxxx人,耕地面积xxxx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近年来,我镇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产业。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为代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xx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xxx多人的就业问题。xx年引进茶叶新品种黄金芽等优良品种在xx分场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xxx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场试点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镇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现有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5、客观因素。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农家乐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农家乐、农家客栈为主导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 、强化科技示范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人、财、物方面逐步加大对茶叶基地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高效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信息流通渠道,逐步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质量监控、资源共享、产品交易等工作,推动农业萌生新的亮点、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强势品牌。

3、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按照项目做支撑、政策做保障、产业做龙头、基础做铺垫的要求,采取适当集中、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模式,集中财力物力扶贫攻坚,把覆盖移民乡村、增加移民收入的产业开发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带动,推进移民乡村土地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着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

4、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全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创新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统筹投入、集中建设的新农村模式,加大农业和农村资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的居民点改造精品亮点。实现农村人口向集镇、城镇的逐步转移。

5、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改革作为扫除障碍、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转作价评估、流转补偿、合同签证等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农民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经营能力强、资金实力厚的种养大户根据当地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由大场大户、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三是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就近吸纳部分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

第三篇: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5年是我县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根据农村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转轨加快的新形势,面对农民增收难、财政运转难和乡村债务化解难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各级组织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农村工作的指导。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奋斗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攻方

向,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切实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基地培育、小康住宅示范、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和科技推广应用五大重点。

经济指标是:在2004年基础上,农业增加值增长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力争农村乡镇财政收入稳中有增。

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制约农村发展的结症是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打破这一体制关键在于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发展。要着眼于以工带农,以城带乡,联动发展,坚持农业城乡统筹,产业化经营。

1、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一是以提升棉花产业化水平为目标,主攻优质棉生产。坚持因地制宜,区域化布局的原则。棉花生产高风险区的东片乡镇要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控制棉花种植规模。高度重视棉花品种多、乱、杂问题。实行种子准入制度,严禁种子无序经营、无照经营和私自引种,对过时、质劣的品种必须坚决淘汰。农业技术和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强引导,组织好主栽品种的统供服务。二是继续把发展草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针对养殖大场效益不高,品种改良步伐缓慢等突出问题,主攻草畜平衡,突出品种改良和舍饲精养,狠抓流通周转和疫病防治,促进草畜产业效益提升、快速发展,显著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县上将制定具体的扶持办法,多方筹措资金继续扶持草畜产业发展。各乡镇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巩固大场大户成果。对近两年建成的规模养殖大场,要有步骤地进行企业化经营方式的改造,积极探索推行统一管理、入股承包经营,切实加强技术指导、饲料配售和疫病防治服务,防止经营效益滑坡,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鼓励发展家庭适度经营和规模小区集约经营,重点扶持发展养殖专业村、专业组、专业户。按照“1881”养殖模式(每户养羊100只〈或30只多胎基础母羊〉,种草8亩,修建标准圈舍80m2,实现1万元家庭养殖收入),年内力争扶持发展1000户养羊大户。对养牛大户、养猪大户、养鸡大户以及特禽养殖大户都要给予扶持。要狠抓品种改良工作。坚持引种、改良和繁育结合,立足现有的大场大户和规模小区,健全牛羊改良服务体系,强化改良指导服务。技术业务部门要合理确定并大力推广优质饲料配方、饲草桔杆综合利用、舍饲科学喂养、畜禽杂交组合等技术规程。三是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的原则,主攻新特产品品牌开发。要充分发挥西片乡镇食用瓜和优质葡萄的生产优势,努力在规模生产、病害攻关、储藏保鲜和宣传营销上求突破,尽快做大“瓜州蜜瓜”品牌,努力提升棉花生产水平、扩大瓜菜制种规模。突出东片乡镇酒花、甘草、大蒜和小麦、玉米制种优势,努力提高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围绕南线旅游开发,积极引导发展特禽、特产养殖,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2、大办龙头加工企业

龙头加工企业是增强农业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农村支柱产业的关键,也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纽带。按照大小项目一起抓,内外项目一起引和乡乡都有200万元以上的加工项目,各个部门都积极参与抓项目的要求,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开辟财政增税、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通过招商引资、扶持能人和凝聚内力,加快棉仁蛋白、圣华棉纺、银狐棉业、50万头只牛羊肉加工等重点续建项目建设,争取新上蕃茄酱加工厂、织布厂等千万元以上的加工项目,力争建设一批与骨干企业配套的中间企业。引导关联性项目、上下游企业和与之配套的服务业尽可能向瓜州工业园区集中,培强做大产业集群。

3、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围绕发展品牌农业的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实行模式化耕作、规程化生产、系列化服务,建设一批标准化农产品示范基地。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开展农业投入品强制性产品认证试点,扩大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对具有传统优势的棉花等产品,要加强质量管理,杜绝掺杂使假,实行分类采摘、分级收购、分等加工、统一包装、优质优价。县上将制定出台《棉花收购加工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切实规范采棉管理和原棉收购交易秩序。通过抓质量创品牌,打开农业走向市场的通道。

二、加强科技推广工作,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充分发挥科技对推动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转变的关键作用,集中全县农业技术力量投入科技推广工作。棉花生产积极落实“三改一加强”(改良品种、改良品质、改进耕作制度,加强田间管理)措施,大力推广矮、密、早、膜、匀综合技术,引导农民

第四篇: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自成 2010年3月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三农”工作,为开好这次会议,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此前进行过专门研究,听取了工作汇报,分析了当前形势,研究了政策措施,明确了工作任务。刚才,会议表彰了农业产业化建设、粮食生产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春让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就今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安排,请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在分析形势中提振信心

分析形势是为了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进一步提振信心。全县上下一定要认真研究形势,明确努力方向,把握政策机遇,放大政策效应,积极为推进全县“三农”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首先,中央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植力度,

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围绕“三农”工作连续七年出台“1号文件”。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以“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为中心,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贡献的总体思路。在国家投入方面强调“三个优先”;在农业补贴方面明确“三个扩大”;在金融支持方面出台“三个措施”;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突出“三个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凸显“三个亮点”。这一系列含金量高、措施强、力度大的惠农政策,为我们发展农业、做大做强农业提供了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政策,找准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尤其要抓住中央1号文件关于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的政策机遇,积极申请成为全省产粮大县,争取得到上级更多的政策支持。

其次,通过县委、县政府近几年特别是去年在“三农”工作上所作出的努力,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臵,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农业大县地位不断巩固。特别是2009年,县委、政府政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集中解决农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三农”工作呈现出“增长加快、”“亮点增多”的喜人形势,得到了上级的认可、群众的认同。2009年我县粮食总产首次突破40万吨大关,正式被确定为全国粮食主产县,同时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被列入全国小农水工程重点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成功举办了全国强优势杂稻交现场观摩会;现代农业开始破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农业实现新的增效,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这些在“三农”工作上做出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绩,为我们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我县“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拓宽了发展空

间。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县“三农”工作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所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小觑:我县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亟待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有产量优势但无产业优势;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与先进地区、甚至兄弟县市的差距仍有较大差距。严峻的形势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存在的的差距蕴含着发展潜力。这给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拓宽了空间。我们一定要对溆浦产业的现状与优势进行重新审视,对“三农”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对“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二、要在把握要求中突出重点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必须按照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收

入,确保“三农”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支持作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要认真抓好规划布局和基地建设。重点要围绕粮食生产主要是水稻生产,进行万亩片、千亩片、百亩片的规划布局和基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机耕道路等条件,努力实现基地效应最大化;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多乡一品、规模连片”的思路,搞好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基地建设。要实行先进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要加大对生产大户、公司、专业合作社的扶植力度,引导它们做大做强,推动全县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实行统一生产品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溆浦的农民善于接受新型农业科技,无论是在新品种研发上,如翠玉猕猴桃、金银花、柑桔的品种改良;还是在农技推广上,如杂交水稻、良种玉米的积极推广,都能证明这一点。涉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

技研发,积极推进品种改良,加快农技推广,充分依靠科技成果转化来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要围绕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乡镇特别是涉农部门更好地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要正确处理好乡镇和县直业务主管部门的关系,防止出现“两张皮”想象。要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探索建立在农业机械化、机防植保、土壤测肥、水利灌溉、气象灾害等方面实行一体化服务。要打响农业品牌。要扩大溆浦农业的影响,关键要有独一无二的品牌支撑。一直以来,溆浦没有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只有做出品牌,产生品牌效应,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今后我们要研究制定积极的奖励政策,对获得省以上品牌的农产品,要加大奖励扶持,确保做大做强。

2、要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切实改善民生。关键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一是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我县农业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较少,从而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增收潜力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越来越多,必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村就业结构。要鼓励农民外出务工

经商,引导他们有序进入

二、三产业,融入到小城镇的发展大潮之中;要积极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贷款、用地、税费、工商登记等方面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能人返乡创业,以此带动就业。二是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发挥资源优势、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途径,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三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和科技支农活动,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效益,依靠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四是要不折不扣落实惠农政策。要及时发放各种惠农补贴,严禁用补贴资金抵扣税费尾欠,严禁以任何形式克扣、截留、挪用补贴资金,严禁将补贴资金强行用作村内公益事业建设,农民补贴存折严禁在村干部手里滞留。同时,要积极建立农业保险机制,使农民因自然灾害、病虫害、市场疲软遭受的损失尽量降低。

3、要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以项目建设带动农业建设,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要通过加强项目的包装储备及加大争取跟踪力度,上一批符合产业

政策、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项目。一是要抓住策机遇上一批好项目。要善于跟踪国家的产业政策,了解国家支持和扶持的重点,立足本地实际用足用好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里盘子。二是要围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抓项目。重点要围绕我县优质稻、生猪、优质水果、油茶、金银花、工业原料林等优势产业和枣子、溆浦鹅等地方特色产业,谋划和抓好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产业基地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休闲生态农庄等项目。三是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项目。要着力抓好溆水大型灌区、小农水建设、除险加固工程、河道堤防整治、标准粮田建设、国土整治等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好长防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绿化造林、农村沼气等生态环境项目,推进良种苗木繁育、农业机械化、农技推广体系等项目建设。

4、要全力抓好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大事。全县上下要以打造生态溆浦为目标,以机制创新为动力,迅速掀起造林绿化的高潮。要全力抓好人民公园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在规划正式确定前,要采取各种方式向社会征求意见,广泛接受群众评议,真正使规划既有专业性,又有群众性。要坚持高

标准绿化,首先苗子要好,采购苗子要严格标准,确保质量;其次成活率要高,在挖穴整地、培土施肥、苗木栽植等各个环节要严格技术规范,确保成活率达到100%;再次要突出绿化重点,当前重点要栽好公园内的行道树和景观树。要坚持多渠道筹资,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公园建设的影响,动员老百姓积极捐资,并及时开辟自愿捐资渠道,千方百计破解公园建设资金瓶颈。要栽好公路两旁的行道树。这些年,我们也栽了一些行道树,但效果不是很好,基本处于“年年栽树、年年不见树”状况。今年我们要把栽好行道树作为“三边”绿化的一项重点任务来抓。对应栽未栽的地段要尽快完成栽植工作,既要保证栽植数量,又要确保苗木的规格、品种达到规定标准。要切实抓好验收移交后的管理养护,坚决防止人为损坏情况,确保绿化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林业是“三分种七分管”,这要求我们一手抓造林,一手抓管护,始终坚持依法治林,确保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要突出抓好森林防火,强化火源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要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实行群管群护,将封山育林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管理轨道,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三、要在强化措施中加强领导

要深刻认识到“三农”工作始终是我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臵,切实加强领导,狠抓任务落实。

第一、要加强领导,合力推进。“三农”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头绪很多。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不仅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而且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体现在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中。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绝不仅是乡镇和农口部门的事,而是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各涉农部门要在调整农业结构,指导农民生产,帮助农民增收上多出思路,做好文章;建设、交通、林业、国土等部门,要在村镇规划、城镇建设、道路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积极帮扶;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部门,要在农民生产、劳动技能的培训以及文体设施建设上倾斜政策,提供支持;新闻宣传、计生、气象、电力等部门要积极参与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

第二,要创新机制,强化保障。要建立健全促进土地流转的机制,加快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推进规模生产。要健全完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有关涉农项目资金,对重点项目、重点基地予以重点支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服务,探索发展多种形式担保的农村信贷服务;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切实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要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以奖代补政策,把奖励重点放在科技示范带头人上,放在现代农业组织形式做得好的专业合作社、大户、公司上,鼓励支持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特色产业。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农村工作特别是重点项目,继续纳入领导干部绩效问责范围,定期开展督查,对工作拖沓、效果较差的,严格按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要真抓实干,改进作风。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把农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农民群众的困难作为第一要事,把农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考虑,把农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帮农民所需,着力解决“三农”工作的突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亲历亲为,带头办点示范,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民的选择,不搞强迫命令,

不搞形象工程,努力创建一批示范片、示范场、示范园、示范户,以此带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发展。

同志们,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大局定;农民富,经济强。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努力做到方法上有新改进、作风上有新气象、工作上有新突破,为全面开创我县“三农”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1号文件和各级农村工作会议将解决“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各级精神,结合招远实际,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一、提高认识,将“三农”问题放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已进入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尽管

二、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解决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将“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供给的双重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正确认识和对待“三农”问题,准确把握新阶段“三农”问题的特征和规律,协调好基层政权生存和农民生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农民致富奔小康要求、传统的村落文化和现代社会精神文明、落后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较高的城市生活水平之间的“四大矛盾”,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结构怎么调、政策怎么定、土地怎么用、政权怎么建等“六大实践”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

二、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明确、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克服市场、体制、结构、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提高产品档次,创建名牌产品,加快结构调整,拓展销售市场。围绕果品、蔬菜、粉丝、粮油、畜牧五大行业,拉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全市筛选出十大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抓好重点扩改项目实施,促进其形成规模,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基地建设,鼓励农户围绕企业生产需求建基地,增强结构调整针对性。2004年全市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利税达到5亿元,食品工业投资达到10亿元,出口创汇达到6000万美元,加工能力达到7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5亿元、7000万元、2亿元、1000万美元和10万吨。

二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布局。按照“保一块、稳一块、活一块”的思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保一块”主要是保粮油面积35万亩,其中粮田25万亩,花生10万亩;“稳一块”主要是稳定发展优质果品面积35万亩;“活一块”主要是其它经济作物10万亩,形成弹性农业结构。要通过市场和龙头企业引导,政府宏观调控,鼓励农民围绕龙头企业调、围绕市场需求调、围绕优势产业调,增强结构调整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既要把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调好,又要把农产品的质量结构调优,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在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上,要围绕优势产业,实施区域化、规模化调整,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发展的重点是优质果品、出口大花生、牧草和高效经济作物,果品以早、中熟优质品种为主。在大农业结构调整上,重点抓好畜牧业,在肉牛、奶牛、肉食鸡生产上实现突破。

三要通过转移农民富裕农民。重点抓好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劳务收入。要运用多种渠道,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年内培训农民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0人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二三产业收入占到65%以上。

四是强化农产品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加快农业市场化,以三产带一产,要注重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产品营销主体。在有形市场建设上,合理规划,强化引导,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以优势农产品交易为重点的专业市场。抓好齐山粮油批发市场和毕郭、辛庄、阜山三处果品批发市场建设。在无形市场的建设上,要加强合作组织建设,进一步密切农业产业化各环节关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向更广泛领域、更高层次发展。以农业信息中心为主体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建立网上农产品交易市场。整合信息传播资源,将农业信息中心、农业科技

110、农业科技大篷车、金都农业栏目组等信息传播功能整合起来,解决好信息进村入户的问题,提高农产品信息服务水平。

三、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

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综合承载力。

一是继续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办实事、让农民得实惠的重要体现。要在去年全市全面解决122个历史在册缺水村和7个玲珑矿区缺水村饮水困难问题的基础上,本着“群众自愿、先急后缓、统筹规划、先干后补”的原则,继续抓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重点解决水源污染、水质不达标和水源缺乏的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力争3年时间全市彻底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村村通”。2004年全市要完成投资900万元,解决60个村、1.5万户、4.6万人的饮水困难。各镇(街道、区)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广开渠道,加大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关部门要争取向上争取,千方百计搞好资金筹措。要把好工程设计关、材料设备质量关、施工队伍关、工程质量监督关、水质化验关和工程验收关,加强对已建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二是抓好农村公路“村村通”改造。加快农村路网改造,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年内改造硬化农村公路40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要抓住关键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建设所需资金。要严把质量关口,真正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坚持节水、拦蓄、补源“三为主”的治水方针,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治理,注重实效,突出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行粮田管灌化和渠道防渗化,把节水工程建设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田间节水与输水过程节水并重、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并用的原则,大力发展大田管灌,2004年全市计划发展管灌面积1.5万亩,高标准浆砌渠道10公里。加快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民营化,走“民建、民有、民营”的发展之路。对小

(二)型水库以下的水利工程,坚持“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股份、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全面实施产权制度改革。2004年计划新建民营水利工程200项,完成2000项工程的改革任务。强化水利安全化,加强防汛网络的规范化建设,完善防汛、抢险预案及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防汛队伍的抢险能力,确保全市安全度汛。重点做好金岭水库除险加固的前期准备工作、引界拦河闸水毁工程的修复工作和1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规划要求,落实引黄调水工程各项任务。

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作者:佚名:本站原创点击数:428更新时间:2005-7-17

四、健全农村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从解决广大农民关注的低保、医疗等热点问题入手,建立起农村繁荣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有效保障机制。

一要切实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农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农村贫困群众的生命线、是农村社会稳定的警戒线、是干群关系的感情线,要全面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做好农村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严格执行农村低保标准,按照实际收入将年人均收入低于850元/年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达到应保尽管。农村低保资金由市、镇(街道、区)两级财政按照5:5(毕郭、齐山两镇按6:4)的比例分担。落实配套优惠政策。农村低保对象在定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外,必须保证其他配套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子女在小学、初中读书期间免缴杂费,高中读书期间免缴学费;到市内各类医院就医,其床位费、手术费、透视费、一般治疗处置费、常规检验费、彩色B超、CT等费用一律给予50%的减免;兴办生产经营项目的,按规定给予减免税照顾。实行动态管理,真正使农村救助工作做到“有进有出”。搞好残废人扶贫工作,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要加强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的有效措施。要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要拓宽筹资渠道,继续坚持“一个到位、两个提高、三个统一”的原则,年内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达到1000万元。要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按比例报销的原则,加强资金管理,促进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

五、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要膨胀市镇驻地规模。将市区和中心镇驻地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市化的重中之重,迅速将其做大做强,为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强有力的载体。到2007年市区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镇驻地人口达到3万人以上。已经建成或列入规划的小康村的村容村貌,也要有明显的变化。

二要整合城市资源要素。通过现代化的交通方式,缩短城区与乡村间的空间距离,建立市区与镇驻地半小时的经济圈,市区与村一小时的经济圈,实现城乡间信息、资本、物流等要素的快速流动。要整合旅游、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三要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和造林绿化力度,以西山风景区、三河、五路、七大重点林业建设项目为重点,大力营造生态林带,年内抓好封山育林43.8万亩,完成山区造林补植6000亩,发展杨树经济林6000亩,打造绿色金都,建设生态城市。

六、落实相关政策,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

(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2004年,市镇两级财政确保用于支农投入达到2亿元。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利用财政资金吸引各类投资向优质高效农业聚集,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推行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办法,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促进其快速膨胀。

(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步伐。2004年全市农业税要比上年减少一个百分点,取消农业税附加。同时,针对取消农业税附加后村级收入明显减少、部分村干部工资难以兑现的实际,从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着眼,对村级实行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村干部的工资补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等。镇级要强化资金筹措,确保与市级资金同时到位。对村干部实行绩效工资制,由镇(街道、区)和村签订工作目标责任制,年底根据考核分数按比例兑现干部工资,奖优罚劣。强化农村财务双代管,增强农村财务透明度。加大对农民负担的监管力度。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把手负责制、“一票否决”制、中小学收费“一费制”、涉农收费公示制等制度,强化执法检查、专项审计等监管手段,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一要稳定农村土地政策,认真做好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省、市的一系列政策规定,认真做好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的工作。要彻底纠正机动地超比例的问题。二要积极稳妥地搞好“两田制”的清理整顿,推行一田制。在果园承包问题上,对已到承包期限的要坚持稳定原有承包关系,重新承包的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集体发展的园片和农户自己发展的园片要区别对待。三要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由农户自主决定所经营的土地是否流转及流转方式。在推进土地流转中,不得以土地流转的名义将农民承包的土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要积极探索实践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规范流转程序,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四要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要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坚决杜绝随意出台土地优惠政策、滥用土地管理权限、乱批滥占土地资源和补偿安置不到位等损害农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行为。今后无论什么性质的建设用地,在征占用农民的土地之前,必须首先研究落实好失地农民生产生活安置和社会保障的具体措施,解决好失地农民长远的生产生活保障,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征占用农民土地过程中,必须依法将农民应得的补偿费及时足额发放给农户。

(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打破城乡分割,实行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按照常住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进一步在城乡健全完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尽快实现一体化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农民依法申报户口设置任何限制或附加条件。坚决杜绝对办理户口人员收取城市增容费或者变相收取费用现象。实行积极的人口迁移政策,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凡是在城市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及合法收入来源的公民,都可在城市落户。经批准到城市落户的人员,在入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七、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原则。全党全社会要对农村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对农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倾斜,对农民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三农”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头绪很多,镇(街道、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三农”工作,市直各部门、各单位也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带着政策为农村办事,带着感情为农民解忧。

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农业工作组织。要从服务基层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健全农业服务组织,强化乡镇农业机构建设,恢复设立农业机械服务站、林果站、水利站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充实农业工作人员,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农业技术人员专岗专责,不能转岗使用,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三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督查考核。要将农业和农村工作列入责任制考核的重点,对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重点督查、严格考核,确保抓出成效。市委、市政府每年评选确定30名对“三农”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给予记功、嘉奖、优秀等奖励,以调动全市上下支农、扶农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南通人社局领导分工下一篇:农业局乡村振兴培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