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新措施论文

2022-07-03

摘要:低碳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发布宏观举措,还需要研究其具体如何实现。生态资本运营与低碳经济发展,二者主体相一致,目标相吻合,都注重生态环境的长期有效改善,因此,生态资本运营是其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而且,要发展好低碳经济,就要树立生态资本运营意识,明晰生态资本运营形式和优化生态资本运营环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低碳经济发展新措施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低碳经济发展新措施论文 篇1:

低碳经济时代下的金融创新策略探究

【摘要】近年來,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促使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向上转型,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金融产业创新,碳金融就是在低碳经济时代发展的背景下,金融创新所得出的产物。本文主要对我国低碳经济时代下金融创新的现状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加强型措施,从而为金融创新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低碳经济 金融创新 问题 措施 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环境带给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经受着环境的考验。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受到一定的影响,经济市场的结构以及金融体系和制度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实现在节能减排的情况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对于社会、人类和市场金融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这个挑战是必不可免的。

一、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下的金融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对于经济发展及碳排放之间的平衡衔接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必然。但就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缓慢,而且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低碳经济项目的融资困难、碳交易发展缓慢等,都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创新发展。

二、当前我国低碳经济时代下实行金融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缺乏信心

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能够带来的经济利润还不能做出准确、科学的预测,还存在着观望和浅尝辄止的态度。因此对低碳经济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基本上都是尝试性的发展,对低碳经济投入资金比较少。但是,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有金融机构的资金扶持才能够保证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由于金融体系对低碳经济不够重视,金融市场经济的发展空间也因此受到遏制,与此同时金融的产品和服务业务上也难以做出大的调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低碳经济时代下的金融创新发展。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和项目难以满足创新需要

尽管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将低碳经济作为发展战略目标来对待,并且在技术与项目发展上的投资也非常多,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是不够完善,一些必要的技术还没有进行创新,低碳经济的技术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国内有不少地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方面还存在严重的落后现象,并且对低碳经济的意义和作用还比较陌生,并且也没有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教训和经验,对于规避低碳经济下金融方面的业务风险也没有做好准备。

(三)低碳经济时代下的金融风险规避能力较差

就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说,低碳经济仍旧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体制和监督力度上都存在很多的缺陷和问题,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上还不是很完善,如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低碳经济发展体制不够完善、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不能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险等等,致使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发展缺乏信心,不能提供资金支持,由此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低碳经济发展及相关金融经济发展的风险。风险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成正比的,低碳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在相关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风险也会成倍的增加。鉴于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规避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就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问题。

(四)低碳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缺乏有效衔接

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很小部分的金融机构和组织加入了低碳经济发展的行列。尽管一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低碳经济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没有资金方面的扶持,低碳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还是难以得到明显的改观。低碳经济在市场中没有明显优势,金融机构出于对自身经营效益以及经营风险的考虑,自然不愿参与到低碳发展中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发展与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致使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之间存在先与后问题。因此,到底是以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和创新来带动低碳经济发展,还是促进低碳经济快速发展以获得更多金融支持,是当前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我国低碳经济时代下的金融创新策略探究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低碳金融的宣传与网络发展工作

现在是网络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信息在网络全球化的影响下,都能够实现传递速度、范围的最大化。同时,网络还是一个很大的经济市场,碳排放交易或者是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发展可以在网络上形成统一的模式和体系,制定相应的制度,在网络上增加低碳经济这个互动的平台。此外,低碳经济时代就是主导市场经济的时代,呼吁人们重视网络低碳经济市场,重视人们为了发展低碳经济积极献计献策,要充分利用网络全球化这个大的环境和市场机制环境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好宣传,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同时还可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影响面的扩大,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全国化发展。

(二)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创造低碳金融的良好发展环境

政府作为国家的控制与管理者,应该为低碳经济以及低碳经济下金融的发展行使应有的权利与责任。因此,政府应当制定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同时,我们还应该利用政府的力量加强低碳经济下金融的宣传力度,要让人们意识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会给市场经济的结构和模式造成变动,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加强低碳金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缺乏技术型的人才,而且在技术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指标,环保方面的人才又缺乏针对性,由此导致相关人才较为匮乏,难以满足低碳经济下金融创新的发展要求。对此,应当加强对低碳经济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加强高等学院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力争培养现代化、专业化、高水平的金融人才。其次,金融机构应当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

四、结束语

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我国的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在整体经济比重中依然保留着不断上升的发展势头。通过对低碳经济时代下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必然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下金融的发展,实现节能减排,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柴青宇. 以低碳金融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张长龙,王潇一. 论金融机构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责任[J]. 宁夏社会科学. 2011(02) .

[3]刘凯,刘芬. 我国低碳金融模式研究——以CDM项目开发为视角[J]. 改革与战略. 2011(03) .

[4]周慧,李健. 面向低碳经济的金融创新研究述评[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1(04).

[5]闫世达,丛佩清.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环境所存在的制约因素[J]. 经济研究参考. 2011(18) .

作者:夏慧

低碳经济发展新措施论文 篇2:

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生态资本运营

摘要:低碳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发布宏观举措,还需要研究其具体如何实现。生态资本运营与低碳经济发展,二者主体相一致,目标相吻合,都注重生态环境的长期有效改善,因此,生态资本运营是其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而且,要发展好低碳经济,就要树立生态资本运营意识,明晰生态资本运营形式和优化生态资本运营环境。

关键词:低碳经济;重要途径;生态资本;运营环境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起了媒体对低碳经济的大讨论。一方面是媒体的广泛宣传和再三呼吁,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问题和迫切要求,这二者使得中国未来必须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国人共识。以能源消耗无节制、污染严重、环境恶化为特征的消耗式经济增长不可为继。中国经济发展必须真正实现以粗放式增长模式向内涵式增长模式的转变,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大力建设低碳经济,走出一条经济建设的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之路。

一、低碳经济实现途径相关文献评述

低碳经济研究引起国内学界的广泛重视始于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在CNKI中国知网以“低碳经济”作为主题词,搜索范围限定为经济管理类的核心期刊,时间限定为2010年进行查阅,结果显示相关论文有931篇。按照同样的方式,更改搜索时间为2009年,则仅有107篇。这些数据充分说明,2009年之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内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重心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专门探讨低碳经济建设途径的文献却比较少,仅有数十篇。主要有三种研究视角:

(一)着眼于整个国家

这一视角的研究较多。邢继俊、赵刚(2007)采用规范分析方法,构想了未来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能途径,即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遏制奢侈浪费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之稍有区别的是鲍健强(2008)等从产业、城市、环境三个层面给出了未来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径:在产业层面,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具体而言,农业要降低对石化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工业要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城市层面,中国需要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环境层面,目前仍然需要大规模地植树造林,采用生物固碳技术扩大碳汇。此外,宋雅杰(2010)还专门提到了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这条途径。

(二)具体到某一区域

比如说,蒋海勇(2011)则具体到某一区域——广西,立足广西,从实证的角度,提出了当前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在于:(1)以产业转型为低碳发展主线;(2)以新能源和节能服务产业为低碳发展重点;(3)以低碳技术开发为低碳发展动力;(4)以节能减排为低碳发展基础;(5)以倡导低碳消费开拓市场。

(三)落实到企业实体

刘家海(2010)另辟蹊径,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资源耦合的价值模型,其次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武汉市青山区工业企业为例,详细解析了通过企业间的资源耦合来发展低碳经济的这一途径。他指出,武汉市青山区内企业资源的耦合链主要有蒸汽、氧气和氢气三条。通过三条资源耦合链,青山区企业降低了碳排放,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由上述援引文献来看,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具体实现途径涉及的环节、层面较多,有产业、市场、城市、环境、技术等。但总体来看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注重产业调整或转型;调整能源结构;采用低碳技术;发挥碳汇潜力;加强国际合作等。不过,显而易见,当前的理论研究都偏重于宏观中观即国家和产业层次,对于微观企业的论证较少。此外,从本质上说,低碳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低碳经济建设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生态恶化,实现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从微观企业视角出发,立足于生态经济学领域,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研究。为此,本文以生态资本运营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途径选择提供一种新思路。

二、生态资本与生态资本运营界定

要明确生态资本运营,首先必须界定生态资本。对于生态资本,国内外学术界有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环境资本(environment capital)、生态资本(ecological capital)等多种提法。最早出现的是自然资本的概念。它的提出最初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Vogt关于国家债务问题的研究(严立冬等,2011)。Vogt认为,一个国家偿还债务能力的大小最终取决于该国的自然资源。该国自然资源的日益减少必将危及它的偿债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些自然资源类似于一种资本,他把这些自然资源称之为国家发展的最终资本,即自然资本(naturalcapital)。

自然资本的概念提出来之后,由于当时可持续发展理论正蓬勃发展,于是它立即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响应,以自然资本为对象的相关研究随之四处开花。只是关于自然资本的界定,学术界说法众多。比如,有学者(Daly,1996)认为,自然资本是指现在或未来能够提供有用的产品流或服务流的自然资源及环境资产的存量。也有学者(保罗·霍根,2000)认为自然资本就是自然资源、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统称。虽然存在界定上的不同意见,但是多数学者认同了这一概念,并且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使用这一概念(朱洪革、蒋敏元,2006)。此外,环境资本、生态资本也是文献中常见的两个资本概念。有些学者把它们视为自然资本的一种重要形式(朱洪革、蒋敏元,2006)。但也有学者(van der Perk等,1998)指出环境资本涵义大于自然资本,生态资本则是指自然资本中某些由生物提供的生态服务所形成的价值。

国内学者在研究生态经济学相关问题时,对于自然资本、环境资本和生态资本三者都有使用,少有学者作出明确区分,大多数(如朱达,1998;范金、周忠民,2000;赵瑞霞、胡黎明,2009;严立冬等,2009)认为三者一致。近年来,有趣的是,无论是使用自然资本、环境资本还是生态资本,多数学者都采纳了范金和周忠民归纳总结的定义,他们认为生态资本是自然资源总量和环境自净能力、生态潜力、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系统四方面的统称,另外,在国内学术界影响比较大的还有严立冬等(2011)以及王海滨等(2008)的观点,前者认为生态资本是所有能创造效益的自然资源、人造资源以及生态服务系统,具有生态服务价值或者生产支持功能的生态环境质量要素的存量、结构和趋势;后者认为生态资本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位于一个边界相对清晰的“生态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内,并且相对于其他生态系统具

有明显或特殊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优势,具体包括环境质量要素存量、结构与过程、信息存量三部分。

对比以上各种对生态资本的界定,很显然,多数涉及的元素是生态系统,严立冬等人的定义最宽泛,几乎包括了所有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考虑到本文研究主题,由于低碳经济涉及行业众多,需要运用各种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而且还有人造资源和生态服务系统。因此,本文最终采纳他们对生态资本的界定。

界定清楚生态资本,所谓生态资本运营也就呼之欲出了。理论界有学者(严立冬等,2011)认为:“生态资本运营是一种通过对生态资本使用价值的有效运用,即对其运营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依据生态产品的消费及其形态的变化,实现生态资本长期收益整体最大化而进行的活动,这种活动需要不断地发现新的生态要素,发明新的生态技术,提高产品的生态位,维持较高的收益率,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生态化。”也有学者(王海滨等,2008)认为:“生态资本运营就是通过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开发,实现其经济效益以支撑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并以进一步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条件促进生态资本积累,从而形成生态资本一经济条件一社会事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此外,也有学者并没有采用“运营”的提法,而是将之命名为“生态资本经营”,并对其进行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如赵瑞霞、胡黎明(2006)对生态资本经营的实际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广义的生态资本经营就是向自然投资;狭义的生态资本经营则是经营主体(如企业)投资于生态(或环境)建设项目,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从而间接或直接获得投资回报的过程。

上述三种关于生态资本运营的界定其出发点各自不同。第一种观点立足于经济社会的生态化,突出生态资本长期收益的最大化;第二种观点着眼点在于生态服务价值,着重构建生态资本、经济条件与社会事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第三种观点则从企业出发,强调了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回报。建立在三种观点的基础上,简言之,生态资本运营就是生态资本经营主体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形式、遵循一定的原则,高效经营和管理生态资本,使之发挥最大效益,实现生态环境长期有效改善和持续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

三、生态资本运营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何谓“生态资本运营”这个概念已基本界定清晰。但是生态资本运营究竟是不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支持。

(一)生态资本运营的提出为低碳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表现为高投入、高能耗的特征。而且,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以巨大的自然资源浪费来维持高增长,忽视了对生态环境巨大的破坏作用。据统计,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非常严重,酸雨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3%,七大水系近50%的河段严重污染。

我国能效水平约为36%,而世界先进水平则是44%,这个数据仅仅相当于欧洲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刘家海,2010)。另据美国耶鲁大学环境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的统计,中国的环境绩效指标“在它所在的收入组的15个国家中排名最末,位于越南之后。如果该组排名第一的哥伦比亚能处理好环境问题,为什么中国不能呢?……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整体影响是恶劣的,空气与水污染排名很差,城市的煤烟水平很高,而且干净的饮用水也不普及”(朱炳元,2009)。

由此可见,一方面是能耗效率必须提高的现实要求,另一方面是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的急切需要,中国需要转变过去的那种高投入、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对自然资源、人造资源和生态系统的高效利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决策层发出了建设两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号召。而低碳经济正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故而,很明显,生态资本运营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加快旧有高投入、高能耗才能带来经济增长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为中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营造良好氛围。

(二)生态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吻合

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提出源自于现实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效应严重可能会危及世界未来生存。为了人类子孙后代的发展,英国首先提出了要发展低碳经济。世界各国随之跟进。此外,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世界气候大会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无不说明人类开始真正重视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虽然说其表现形式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但是其最终目标仍然在于维护生态平衡、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生态资本运营就是对自然资源、人造资源以及生态服务系统进行高效经营和管理,其最终目标也在于实现生态环境的长期有效改善。由此可见,生态资本运营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相互吻合。

再者,中国目前高能耗经济增长模式难以继续下去。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石油消费总量将以每年1.8%的速度递增,而中国消费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其两倍。还有,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2020年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在2.5亿吨左右,天然气缺口在800亿立方米左右(赵玉敏,2009)。基于此国情,决策层为了转变过去的那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增加生态资本存量、提高生态资本运营效率而提出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毫无疑问,生态资本运营和低碳经济发展,二者的最终目标是相吻合的。

(三)生态资本运营主体与低碳经济发展主体相一致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舶来品,被引入中国以来已有一段时间。以此为契机,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出台了很多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了许多支持措施。诸如,近期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等等。但有趣的是,一时间似乎给人一种错觉:政府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体。然而,这种认识不是十分妥当。

首先,历史经验表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各级政府以各种名义,通过各种形式直接参与到经济运行中,但是却收效甚微,更有甚者还有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根据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政府只能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政策框架,建立各种市场平台,真正的市场交易主体则应该是企业和个人。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明确主体。

其次,这里需要区分低碳社会和低碳经济两个概念。低碳社会的建设的确需要政府参与,而且是作为重要主体进行参与。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其主体却是,而且也只能是企业和个人。政府只能起到重要的辅助支持作用,而不能越俎代庖,亲自担任“运动员”。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生态资本运营和低碳经济

发展所需主体一致,其主体同样也是企业和个人。比如,某房产开发商在小区内植树造林,加强生态景观管理,就是一种典型的生态资本运营行为。由于植物具备碳汇功能,所以这种行为客观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降低了碳排放。同时,这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实施生态资本运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生态资本运营,目前只是停留在学术界探讨的层面,很少见诸媒体宣传和决策层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生态资本运营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力求使得通过生态资本的有效运营而促进低碳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树立生态资本运营意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当前,环境保护的意识已经慢慢在普通公民心中生根。这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仅仅具备了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意识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意识到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造资源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技术,利用一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使之能够循环、高效使用,发挥出最大效益。这是因为低碳经济这种经济形态的提出,不仅在于缓解气候变暖效应、保护生态环境,更重要的在于经济发展的转型。只有通过转型走上循环经济道路,争取做到当前发展和未来持续利用的双赢。不过,在当前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从某种角度看,低碳经济被发达国家借用而成为遏制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工具,经常以此来攻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如果仅仅为了建设低碳社会的目标,对于当前一些高碳产业不由分说地关停,那是以牺牲眼前经济利益的方式换取未来的生态环境改善。因此,要平衡好当前发展和未来需要,建设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树立高效利用环境的意识,实施生态资本的有效运营。树立生态资本运营意识,就能使得各行业、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低碳发展的同时还要高效利用各种资源和生态系统。这样既可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也不会削弱未来子孙发展的需要。

(二)明晰生态资本运营形式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生态资本运营的目的,狭义地讲,是为了促进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广义而言,自然是为了促进生态环境的长期有效改善,与低碳经济发展相一致。然而,生态资本运营,若要发挥高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则需明晰其具体实现形式。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如赵瑞霞、胡黎明(2009)认为,生态资本运营的实现形式主要有互补性、替代性以及保值性三种。所谓互补性是指实现人造资本与生态资本(自然资本)的互补运营,即通常所说的“绿色经营”;替代性运营是指人造资本对生态资本的替代,如江河湖泊人工放养已绝迹的珍稀鱼苗以补充自然环境的不足;保值性运营则是指“投资于纯自然资本。其办法是:保留和保护自然资产,使之免受毁损;通过生态修复的办法使自然资本储量恢复到原有水平。如我国的退耕还草、退耕还湖、停止对天然林的砍伐等。”但是,采取哪种实现形式最为高效,是不是所有的生态资本运营形式都有助于低碳经济发展,哪一种实现形式在低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阻力最小,能够真正实现相对能耗较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少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换句话说,生态资本运营的实现形式还须进一步明晰。生态资本运营的高效形式从理论上明晰,再经过实践的检验之后,必能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优化生态资本运营环境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坚实保障

生态资本运营要达到高效率,离开了一定的环境显然不行。换句话说,决策层需要为生态资本能够实现高效运营提供良好环境。只有这样,生态资本的高效运营才有实现的可能,同时,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不过,由于生态资本运营还是新生事物,所以当前生态资本运营主体所面临的实际环境并不十分适宜,从而导致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缺少相关法规规范运营行为、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社会舆论关注少等。为促使低碳经济更好发展,需要优化生态资本运营的环境,这包括优化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制环境等。具体而言,首先各级政府需要出台一些有利于生态资本运营主体的政策措施,比如税收减免、土地优惠、完善配套等等;其次还需要中央政府颁布专门法律,规范生态资本运营行为,界定生态资本运营边界,各级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颁发配合中央法规的一些具体操作细则;最后,政府部门要引导舆论,提高社会各界对于生态资本运营的关注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五、结论

低碳经济发展在国内已轰轰烈烈展开,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索。何为其有效实现途径,学术界过于局限宏观视野,从而欠缺微观方面的深入。因此,从微观研究视角出发,生态资本运营不失为一条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生态资本运营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其原因在于二者目标吻合,主体一致。但是,要大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在公众心中塑造生态资本运营意识,明晰生态资本运营的各种形式,还要优化生态资本运营的环境。不过,虽然生态资本运营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但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生态资本运营的效率,进而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绩效,这些影响因素是单独发挥作用,还是采取一定的方式复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等等问题还留待未来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邢继俊,赵刚冲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冲国科技论坛,2()07,(10):87-92.

[2]蒋海勇.广西低碳经济发展途径和财税政策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11,(3):20-24.

[3]冯之浚,周荣.低碳经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4):1—7.

[4]宋雅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模式与政策选择[J].特区经济,2010,(4):237-238.

[5]赵玉敏,低碳经济的约束、挑战和机遇Ⅲ.国际贸易,2009,f11):31-36

[6]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53-160

[7]刘家海.企业间资源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107-111.

[8]严立冬,刘加林,陈光矩.生态资本运营价值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141—147.

[9]严立冬,刘加林.生态资本运营与相关资本运营的关联性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2009,(7):95-98.

[10]严立冬,张亦工,邓远建.农业生态资本价值评估与定价模型[J]_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4):77-81

[11]朱洪革,蒋敏元.国外自然资本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D06,(2):1-7

[12]保罗·霍根.自然资本论(中译本)[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62-65.

[13]赵瑞霞,胡黎明.生态资本经营:案例及理论诠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3):50-51

[14]朱达.社会资本和环境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3):15-18.

[15]王海滨等.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新视角(一)——生态服务的资本属性与生态资本概念[J].生态经济,2008,(6):44-48

[16]王海滨等.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新视角(三)——生态资本运营的理论框架与应用[J].生态经济,2008,(7):36-40

[17]朱炳元.关于《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46-55

[18]Daly H E.Beyond Growth:The Econom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Boston:Beacon Press,1996:25-76.

[19]Van der Perk J,Chiesura A de Groot R.To-war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Identify and Opera-tionalize Critical Natural Capital[R].Working Paper 0f CRINC-Project,1 998:4-30

(责任编辑:张艳峰)

作者:黄鹂

低碳经济发展新措施论文 篇3: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分析

作者简介:刘璐(1991-),女,汉族,陕西榆林人。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摘要:低碳经济发展是当前国际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国内来讲,发展低碳经济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发展水平还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采取综合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探索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低碳经济;发展

在联合国呼吁下,全球上百个国家做出承诺布局绿色产业,共同推动未来数年内的低碳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30.60目标计划,标志着我国产业绿色升级与转型将全方位开启。实际上在过去几年,国际上已经达成了新的共识,即经济增长和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可兼顾,低碳经济转型既是国际趋势也是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统一目标,需要为之不断努力,才能促进中国经济更快地向低碳、高质量方向发展。

低碳经济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

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高质量发展应当是经济、社会、生态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应当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应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增加群众获得感。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应当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现高水平经济循环,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供给侧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并通过创新驱动来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科技创新水平提升,产业转型升级。

高质量的社会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保障,法治国家、政府、社会基本形成,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高质量的生态发展,则是要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好转。结构合理,科学适用的国土规划体系形成,也是要实现低碳经济,向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

(二)低碳经济

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制度、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突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国内的情况来讲,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实现绿色发展,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下,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尽可能降低碳排放,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双赢。根据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内低碳经济发展走的是新能源的道路,但实际上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能源,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手段来实现传统的能源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降低传统能源消耗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30.60目标,即2060碳中和目标和2030碳达峰目标,这两个目标的提出正式拉开产业经济全面绿色发展的大幕。在此背景之下,碳中和已经不再是实际经济的产业革命,更是影响国际关系,构建国际关系新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碳中和目标决定了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等绿色产业必定成为未来重点投入对象,高污染、高消耗的落后产业必定会被淘汰,新技术、新标准、新业态将带来绿色低碳产业新格局,并且带动产业经济绿色循环发展。

对于国内来讲,碳中和必定促使市场排挤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拥有先进绿色技术的行业企业,必定会不断开发低碳产品,将冲击市场。随着市场被低碳产品占据,对应的标准、准入条件等就会被市场占有者制定,进而进一步压缩市场空间,使得高碳产品必定会被排挤出去。为了生存下去,对应的行业企业就必须转型升级以适应绿色发展。同时煤炭资源的地位会不断下降,国内煤炭资源是很廉价的,但是其在电能供应上却发挥着重要作用,火力发电在国内依然占据着非常大的份额。低碳经济下,火力发电就必须转型,优化煤炭资源的配置,降低煤炭资源消耗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提高发电能力。

3.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的困境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当然现在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放缓,但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然而长久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碳排放上的,即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如此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则对应的在生态方面,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批评。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然超日赶美,但人均收入水平却处在中等偏下位置,城市化率依然在提升,经济结构转型速度缓慢,国内庞大的需求对额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已经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随着国内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修订并执行,国内开始强制性的节能减排,然则这种强制性的节能减排,遭遇了很大的困难,主要在于企业参与度不高,运作机制不完善,标准制定困难等。我国中小微型企业众多,且存在大量的制造业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在参与节能减排,但是参与意愿不强,而且存在偷排等问题。政府在碳交易市场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碳交易总量核定方面,政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经济发展和降低碳排放方面,政府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往往陷入两难。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剧名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生活理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生活方式向着绿色低碳靠拢,讲究生活舒适性,消费水平也突飞猛进,理念的转变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在不经意间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根部上生活理念和消费转变的速度,进而造成矛盾现象。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思考

在新发展理念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梳理长远目标,保持战略定理,高质量发展并不仅仅是经济要求,也认识对经济社会生态方方面面的总体要求。低碳经济要发展,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必然面对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挑战,为此必须以攻坚战、持久战的态度,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在深化改革当中破局。

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必然需要发展新能源产业,但也不能丢弃传统产业,而是要利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手段来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一方面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上要摆脱对传统产业及发展方路径的依赖,通过培育并壮大新兴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达到孕育了新型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且绿色环保。抓住科技创新的契机和机遇发展新兴产业,既有助于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新动能,又有助于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新兴产业的目的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并改造传统产业,进而实现协调发。具体来讲通过培育壮大半导体材料、设备产业,圆晶制造等与数字IT相关的产业,用以支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要求和目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应用程度和管理水平,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革新,形成循环经济生态链。例如化工行业,长期以来化工行业的发展都是以大量资源消耗、大量能源消耗为代价的,目前全球有10万种化学工业制品,并且渗透到医疗设备到个人护理用品等方方面面,总产值高达4.7万亿美元,要实现循环经济,就必须降低原材料消耗成本,打造绿色营销体系,突出节能减排。为此要从产品涉及、原材料选择、工艺过程、技术进步以及生产管理等各环节着手,将绿色发展理念植入到每一个环节种,促使节能减排。宏观上则应当严格项目准入,环保审批、环境监管和节能减排,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打造闭环式节能环保产业链。

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细节思考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发展最快的发展种国家,必须要根据自身国情,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所以应依托当前的智能制造、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决策,借助技术和知识创行实现经济结构优化,推动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前文分析,在高质量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如下几个细节。

健全低碳经济政策

出于对国情的考虑,政府应当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应进一步出台刺激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来达到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给的资源节约、能源高效利用。应出台直接管制措施,以控制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倡议排放限额措施,排放标准,供电配额等措施。这一类政策措施的管理难度较大,行政成本较高,主要是因为其强制性,需要强大的执法力量来保证其实施效率。制定间接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碳交易和碳税相关,碳汇上文中已经做出简要分析,此处不再赘述,碳税方面是针对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就如同房地产一样,为了保证房子是用来住的,因而提出了房产税。因而为了降低碳排放,也可用碳税来保障。进一步来讲碳税可凸显替代能源的竞争力,推动替代能源的利用,同时也能获取一部分资金用于环境保护项目。所以碳税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低碳经济政策工具。同时还需要制定各项健全的激励政策,为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可在其他税负方面为企业进一步减负,进而促使企业在低碳技术上加大投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使企业参与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同时也应当加大对碳排放控制不利的企业征收能源税、碳税等促使其向低碳循环发展转变。

强化低碳技术开发

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碳汇项目的高级阶段就是要利用复杂的物理方面技术手段来将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后长期存储与深层土壤或海洋中。又比如传统的钢铁产业需要转型发展循环经济,信息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还有如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等等。通过低碳技术的创新,大力发展核发电、风电、光伏等尽可能代替化石能源,降低碳排放,能源消耗大户,则通过能源互联网、高效的工业控制技术等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适用效率,对加工过程进行改造,构建循环生产体系,降低碳排放。

强化能源互联网建设

能源互联网建设是重中之重,到2025年,要推动能源互联网多元化、规模化,初步建立起能源互联网产业体系。电能是当前公认的清洁能源,能源效率和电力风险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关键问题,发电多样化、可再生能源介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是不可能通过现有带你王来解决的,能源互联网集成智能控制、传感器以及信息通信技术,革新了发电、分布式电源的应用以及电力消耗问题。随着5G时代的到来,5G网络通信技术将为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会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挑战,在电能消费比重持续提升的背景下,用电能效急需提高,用户侧多中国能源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末端电力用户期待获得更多知情权与参与感。所以强化能源互联网建设非常关键。

完善碳金融体系

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盛行,碳金融成为关注的焦点,碳金融是围绕碳排放所形成一系列的金融活动总称。在京都协定书当中将市场机制作为解决碳排放的新路径,从而推动了碳交易市场的额形成,在京都协定书框架之下,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机制有两个,一个是基于配额的市场,另一个是基于项目的市场,国内基本延续这一框架,在基于配额的市场上出台了限额排放措施,在基于项目的市场上则重点建设碳匯项目,由于限额措施、谈风险披露等政策的出台,对碳资本投资行为以及活力水平产生了显著影响,而资本作为金融市场上的活跃主体,当资本进入碳交易市场,促使碳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当然进一步来讲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依靠财政是不现实的,需要科技金融体系的支持,社会资本的支持。合理引导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推进科技金融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也是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国内正在一条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道路上前行,在巨大的环保压力之下,经济、社会、生态必须可持续协调发展,才能实现高质量低碳经济。一方面要壮大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则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实现转型升级,最终降低碳排放。

参考文献:

[1]李守辉.关于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J].决策探索(下),2019(02):12-13.

[2]徐爽. 碳交易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20.

[3]吴海洋.高质量发展下中国低碳转型的对策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09):17-20.

[4]魏倩倩,薛晔.中国能源技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20,40(08):64-72.

[5]张宏武.中国产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2):48-51+73.

[6]吴海洋.高质量发展下中国低碳转型的机遇与挑战[J].市场周刊,2020(02):41-42.

[7]吴海洋.高质量发展下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J].科技经济市场,2020(01):64-66.

[8]段娟.中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实践探索及其启示[J].宁夏社会科学,2019(06):27-34.

[9]郝健君. 提高认识  增强责任  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N]. 乌海日报,2019-06-18(001).

作者:刘璐

上一篇: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论文下一篇:制造技术下机械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