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绘画艺术疗法作为一种自我分析的方法,在提高自我意识水平,促进人格整合方面具有显著作用,通过研究将两者结合,针对某校高职择业期的毕业生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用于减少毕业生焦虑水平,提升心理幸福感。

第一篇: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

高校毕业生毕业期心理困惑探析

【摘要】高校毕业生所处的特殊阶段,面临着人生的重新选择,这个时段其心理状态复杂多变,容易产生一些消极心理状态,本文着重梳理这些心理状态,并从毕业生毕业期的实际出发,分析产生这些情况的诱因,以其为解决毕业生诸多心理困惑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高校;毕业期;心理困惑;诱因

高校毕业生处于在校的一个特殊阶段,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个时段,他们必须直面“象牙塔”外的社会,进行人生的重新选择,开始拥有双重或多重截然不同的身份,比如在校生和就业准备者,在校生和应聘者,本科在校生和硕士攻读准备者等等。铺面而来的压力,多重身份的不适应、不协调,学校对毕业生的管理与低年级时期的管理也发生很大变化,必然对毕业生们造成极大心理冲击,致使他们心态复杂,行为多样,毕业期,学校就业制度、保研制度、离校手续办理制度等等涉及毕业生切身利益的工作紧促开展,是学校管理制度对毕业生前途的再分配,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波动。

一、高校毕业期的界定

在现有的文献中尚未有对大学毕业生的定义。顾明远认为:“大学生(university/co11ege student)是中国对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的统称,通常特指专科生和本科生,有时亦包括研究生。”张念宏认为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是指“具有高等学校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及格、准予毕业者。”因此,本文认为,大学毕业生是指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及格、准予毕业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目前,对于毕业生离校就业的时间问题,虽然有少数高校或少数专业要求学生提前一年进入实习,准备就业,但数量较少。教育主管部门有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应届毕业生一般可以提前半年(或一学期,有的横跨最后一个寒假)离校并以试工实习、毕业实习等形式进入生产单位。在这最后半年(或一学期)里,毕业生也将面临参加工作应聘,参加相关证书最后一次考试机会(有些证书考试规定只允许应届毕业生参加),参加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办理毕业离校手续,参加毕业离校仪式,因此,高校毕业期应指毕业生在校的最后半年(或一学期)这个时间段。

二、高校毕业生毕业期心理状态分析

即将毕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又多变的,这一时期,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状态。

一是焦虑恐惧心理。就业是毕业生最关心、最焦急的问题。他们有抱负,期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接纳。但理想与现实的不一致使他们产生了沉重的压力,初始的豪情很容易被毕业即将面对工作、事业、社会、人际交往等的种种焦虑所代替,表现出浮躁、烦恼、紧张、不安、恐惧等心理冲突和矛盾,对即将踏入社会顾虑重重,充满恐惧。

二是迫切需要心理。临近毕业,学生的需求点日益明确,并且满足这些需求点的心理十分迫切。有政治上的迫切需求心理:有的学生想积极向组织靠拢,争取入党,某些受过纪律处分的学生想从学生档案中取出处分意见等。有去留选择上的需求迫切心理:有的学生想早点离开学校,早点接触社会;有的学生想继续升学:“专升本”、考研,留下来深造。有就业上的需求迫切心理:毕业生对毕业以后的工作非常关心,既有就业区域的要求,也有工作岗位的选择。有生活上的迫切需求心理:家庭困难的同学会为学费、求职费用等问题而困扰,有恋爱对象的同学会为毕业后能否继续在一起而担忧。

三是松懈依赖心理。即将毕业,有些学生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表现出思想上松懈、生活涣散。并认为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程度很高,从而产生依赖政策、依赖家长和学校的倾向。少数学生也有一种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见解,不能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

四是自信与自卑交替的心理。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由于涉世不深,接触社会较少,自认为具备了某种优势,就必有用武之地,应该走进“黄金屋”、捧到“铁饭碗”,很少能够理性地考虑目前就业形势与现实的困难。在接受的打击次数多了后,又易陷入自卑的心理误区,对自己产生怀疑,强烈的自卑心理甚至会导致他们失去竞争的勇气和信心。

有数据分析,与一、二年级的学生相比,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好的多。四年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之所以会出现问题,主要是毕业前来源于外界社会环境和四年级这个特殊阶段的心理压力,特殊阶段个体产生的种种生活事件和心理冲突,使个体产生应激反应。

三、高校毕业生毕业期心理困惑诱因

1.学业方面

大四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较少,前几年专业知识的学习使他们有一定经验和基础,应该说,学习本身所导致的紧张和压力应该相对较小。但随着毕业的临近,毕业生越来越感知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挑剔”,对计算机等级、英语四六级、职业等级证书等都有所要求。社会发展对高学历的需求,以及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迫使毕业生把目光投向升学,升学和找工作、毕业设计的冲突由此产生。他们在准备升学的同时要抽出时间和精力联系工作,不能够完全静下心学习;在他们奔波于招聘会之间时,还要时时提醒自己哪些功课没有准备好。这种注意力的涣散,严重影响学习的正常进行。这使得每一个准备升学的同学进入四年级之后,每一天都是生活在希望与失望的交替之中。在我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常常接待的是大三、大四准备升学的学生,他们的心态中普遍具有想提高自己学业水平的愿望。按照“耶克斯—道德逊定律(Yerkes—Dod2 son Law)”:在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这些准备参加升学的大学生,所学的知识难度相对原专业学习课程来说更大,要求也更高,他们在学校、家庭、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与期望下,想考上研究生的动机是十分强烈的。这样的动机在促进大学生学习时的确能发挥激励、导向和调节的作用。但对一些基础不太扎实,本身个性敏感的学生,就会出现压力越大、学习越是徘徊在学习边缘状态的现象。

2.情感方面

象牙塔里的爱情是许多大学生都期盼的,但象牙塔里的爱情也是最脆弱的。恋爱过程中最大的挫折莫过于失恋,恋爱的中断和恋人的离散给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带来的烦恼、痛苦和焦虑是巨大的。即使是外人看来进展顺利的恋爱,其中也少不了甜蜜与焦虑的交织。有调查显示,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随着大学实习期开始,毕业生的情感转折也随之产生。面对即将各奔东西,进入社会工作而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而面对失恋、心理调节、择偶以及现实因素权衡等问题,青年毕业生普遍表现出经验欠缺、压力巨大的状况。有47.21%的青年学生表示在面对恋爱挫折的时候不知所措。

毕业生除了因爱情导致的焦虑、困惑,也有因亲情、友情等导致的焦虑、困惑。家庭其他成员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期望值相对增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在大学生家长群体之中有增无减,青年学生自身实力存在的差距与亲人的较高期望,易致其压力持续增高。近年来,急剧攀升的离婚率导致的单亲家庭学生除了背负单身父母全部期望之外,还面临着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维系家庭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毕业之后能否实现父母期望、给父母一个安定舒适的晚年生活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单亲家庭的青年学生。统计数据显示,约有两成毕业生学生表示与自己的家庭成员关系存在不和谐状况或生活在单亲家庭。

3.就业方面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短期内急剧上升,而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却在短期内增速有限,由此导致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用人单位的入职门槛越来越高,对毕业生素质要求越来越苛刻,“专业不对口不要”,“没有工作经验不要”,给予毕业生的岗位待遇却呈现下降趋势,“户口不解决”、“薪水起点下降”等,这些现实情况逐一展现在毕业生求职路上,无情地刺激着每个憧憬未来的毕业身。主观方面,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本身心理欠成熟,对所遇的问题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认识,大多数是第一次走向就业,对社会、对行业、对就业环节均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不能正确面对所遇的困难和问题,不能自我修复、自我调整心理状态,反而极易产生心态不平衡,心理焦虑、困惑,甚至是失常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对社会、对人生产生怀疑和偏执的想法,从而做出不良举动,引发校园暴力行为。如2009年1月23日,河北省石家庄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贫困女大学生刘伟,因不堪就业压力跳水自杀,死前留下10万字日记,字里行间记录着一个当代大学生走上不归路的心路历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震惊;2009年6月8日,西北政法大学法学二系学生李清华,因为科目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从学校行政楼6楼楼顶飞身一跃,结束了他美丽而无奈的青春年华;浙江大学农学系学生周一超参加公务员考试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怨恨招考工作人员,持刀行凶杀人,造成一死一伤。

4.经济方面

经济的困惑带来精神的失落,由此导致部分毕业生心理扭曲,是大学生犯罪的经济根源。

求职消费是指大学毕业生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消费。求职消费一般包括简历制作费、形象设计花费、交通费、通信费、参加相关培训及其它有关费用。项目多,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随着就业竞争的越发激烈,求职消费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漫漫求职路上,毕业生还容易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失。有个别非法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巧列名目,向大学生收取报名费、培训费、介绍费、服装费、保证金、抵押金等各种费用,更有甚者将学生直接骗到偏僻处实施抢劫或人身侵害,导致毕业生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失,给毕业生经济、生理和心理上都造成大的伤害。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求职费用不菲,给贫困生择业带来困难。各种各样的求职费用,无数次地到外地寻找机会的花费。这些费用加起来少则几百,多则超数千,对日常开支都掂量再三的贫困大学生而言,确实存在较大困难,有时不得不放弃一些很有希望的面试机会。

而即使已找到较为如意的工作,毕业生大都要离开父母的供给,自己独立面对生活经济压力、情感困惑等。特别是农村大学生,毕业以后即使在城市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也将面临很大的压力,他们要租房、生活,在很长时间内很难顾及家庭和上学时欠下的费用。而这些实际,真切地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的一种迷茫与恐慌。

5.角色转换方面

所谓角色,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相应的内在心理状态。由于毕业生所处特殊阶段,他们处于一个角色不定、多种角色急剧转换的状况。在角色急剧转换过程中,一些毕业生表现出不踏实、不稳定的特征,并由此导致了种种心理问题,为校园暴力的发生埋下了一颗颗毒瘤。

比如表现出对原有群体的依恋心理。在校大学生形成了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的一个相对稳定、互帮互助的群体。同学之间以这个群体为纽带,共同学习和生活,构成了大学生的主要“社会关系”,在每一个将要毕业的大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对这个群体的依赖和留恋。由此容易产生对校园生活的怀念,对学生角色的依恋,影响社会赋予的新角色的及时转换到位。

作为毕业生,因实习、就业,与社会接触突然增加,一旦接触现实,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如不能及时从这种失望中摆脱出来, 将会影响自己尽快进入新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许久生.校园暴力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243.

[2]格西.学生伤害事故纠纷日趋增多[N].人民法院报,2001.

[3]王林平.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暴力行为泛滥的心理分析及应付[J].教学与管理,2001(2).

[4]蔡应昌.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5]孟祥龙.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常顺英.大学生学习焦虑因素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6,5:61.

[7]张敏生.大学生过激行为心理机制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8]陈啸,邵一江,董承军.大学毕业生就业成本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5):

35-37.

[9]潘友梅,徐贵权.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扫描与透视[J].教育探索,2006(8).

作者简介:

叶剑飞(1981-),男,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讲师。

沈海华(1982-),女,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教师。

作者:叶剑飞 沈海华

第二篇:绘画艺术疗法在毕业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摘 要:团体心理辅导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绘画艺术疗法作为一种自我分析的方法,在提高自我意识水平,促进人格整合方面具有显著作用,通过研究将两者结合,针对某校高职择业期的毕业生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用于减少毕业生焦虑水平,提升心理幸福感。

关键词:绘画艺术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大学毕业生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继续深入以及高校毕业生屡创新高,就业压力是落在大学毕业生心理上的一座大山。就业压力的普遍性使得个体咨询很难保证每个学生及时有效地得到咨询辅导,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应成为首选。针对毕业生群体的人格特质和提升心理辅导效果,绘画艺术疗法得到普遍的应用。

一、绘画艺术疗法

(一)绘画艺术疗法的性质

绘画艺术治疗是以绘画活动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它通过绘画让患者产生自由联想来稳定和调节情感,在追求艺术美的过程中治愈精神疾病。在西方,艺术治疗在20世纪40年代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与专业出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得到确立。而绘画艺术治疗作为艺术治疗的一个方面在此期间建立和发展。简单的说,绘画艺术治疗即是绘画艺术和心理治疗的相遇,是对绘画艺术的心理学的应用,或是对心理学的艺术性的表现与实施。

(二)绘画艺术疗法的特點

绘画艺术疗法能提高个体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的健康;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冲突问题,减少焦虑、降低压力、缓解创伤、改善行为管理、发展社会技能,提高自尊,增强应对问题的能力,促进自我成长和人格整合等。

绘画艺术疗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疗法一起使用;可以用于个案咨询,也可以用于团体辅导与治疗中;可用于诊断和治疗,也可以用于来访者的自我成长。

在实践中,来访者在一个安全的咨询环境中自由运用艺术媒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咨询师以不评判的态度和来访者一起分享作品,从而帮助来访者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达到治疗的作用。

(三)绘画艺术疗法的作用机制

绘画艺术治疗大师Robin对这一疗法的作用机制做了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下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的思维和心理活动大多是视觉性的,而绘画艺术疗法正是运用图像去呈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的。在绘画艺术治疗的世界里,来访者运用图像去表达、思考和与咨询师交流,图像是通往其内心世界的通道。

2.人类的很多情绪体验的内容本身就是前语言的,创伤在被用语言描述之前就已经通过大脑的图像被储存起来了。而记忆也是前语言的,被储藏起来的图像难以用语言提取出来。在绘画艺术治疗中,这些被压抑的无意识的图像得以释放和表达出来。

3.绘画本身是符号的和价值中立的,来访者运用这一工具能较为安全、顺畅的表达自己的内心冲突、情感、愿望等,特别是那些不被自身、他人或社会所接纳的部分。通过绘画创作,这些破坏性的力量得以升华,进而转为建设性的力量。

4.绘画艺术治疗的过程包括治疗和创造两个平行的过程,而创造本身也具有治疗作用。

二、绘画艺术疗法与团体心理辅导

(一)什么是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是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团体成员的自我体验,成员间的相互分享,从而改变其行为,达到使每位成员成长和发展的目的。团体心理辅导比起个体咨询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且效果容易巩固的特点,更符合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也更能体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二)绘画心理疗法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具体操作

绘画心理疗法在团体辅导中的应用是以团体辅导为基础的强调以团体为中心,通过营造安全、稳定的团体氛围,使成员由最初的陌生、封闭、互不关心状态逐渐转变为相互信任、接纳与支持的状态,从而有效地缓解成员的不良情绪,改善不良行为和促进人格发展。参照国内外绘画艺术团体治疗的模式,以缓解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提升主体幸福感为目的,通过自然招募的形式,建立起10-15人毕业生团体咨询小团体,并制定了具体活动方案,为对咨询效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在团体咨询实施前后对参与个体进行测试比对,测试问卷采用北京大学王登峰(1994) 在Rogers评定量表提供的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实践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 SCCS)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实施测评,此外,在团体辅导开始前需要对咨询目标进行统一,尽管在招募时已经提出了团体的目标,但是每个成员还是带着自己独特的希望来到这个团体中,而目标的不一致常会破坏团体的凝聚力、影响辅导效果,目标的不一致还常是辅导初期成员感到沮丧困惑的一个主要的原因(Irvin D. Yalom, 2005)。因此,在正式实施团体辅导前,调整成员的目标,消除其不合适的期望,是有助于实现团体目标、促进成员更多成长的有效举措。做完这些准备后开始实施绘画艺术团体咨询《美丽的日子》,团体咨询设计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第一次活动:“有缘来相识”

活动目标:了解团体的性质和内容;成员间相互熟悉,为形成团体温馨、团结、真诚的氛围打好基础;明确自己的目标,提高成员的主动意识

活动内容:签订知情同意书和团体契约;小组领导者发言;调整小组成员期望值及填写许愿符;自我介绍;游戏:画情绪;《美丽的日子》构思。

2. 第二次活动:“携手共成长”

活动目标:成员之间进一步熟悉,形成团体意识;增强成员之间的信任,奠定团体内分享的基础;逐渐形成温馨、团结、真诚的团体氛围

活动内容:暖身游戏“相互介绍”;绘画:尴尬时刻;建设团队游戏:集体作画及分享;《美丽的日子》第一次作画。

3.第三次活动:“最近比较烦”

活动目标:宣泄不良情绪,改善情绪状态;了解并修改自己应对困难的模式;挖掘自身资源,加强自我的支持;小组成员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想,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活动内容:游戏:绘画接力;绘画:我的烦恼;《我的烦恼》分享;《美丽的日子》第二次作画。

4.第四次活动:“碰触真实自”

活动目标:认识、悦纳自我;挖掘自身的宝藏,促进自我成长

活动内容:绘画:心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和理想中的我;绘画分享;《美丽的日子》第三次作画。

5.第五次活动:“心灵柔体操”

活动目标:接纳自我不和谐的部分,增强自我和谐;增强对他人的接纳

活动内容:橡皮泥游戏;《美丽的日子》第4次作画

6.第六次活动:“展望美丽的日子”

活动目标:分享感受和收获;展望未来巩固辅导成果;结束小组

活动内容:发放许愿符,分享在小组中的感受和收获;分享《美丽的日子》;互赠祝福及小组留念。

三、绘画心理疗法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运用中的效果

(一)团体咨询实施前后心理测评指标对比

团体成员在团体咨询实施前后在自我和谐量表(SCCS)各指标上的T检验结果为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三个因子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差异极其显著((P<0.0l),自我的灵活性这一因子差异显著((P<0.05)。证明团体辅导可以显著增强成员的自我和谐程度。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后总均分T检验差异极其显著((P<0. 01),十个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强迫症状因子的前后测差异极其显著((P<0.01),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因子的前后测差异显著((P<0. 05),这表明团体辅导可以显著促进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绘画中的分析和分享推动学生自我探索和澄清,帮助其能更准确地对自己有重新定位。咨询师也可以能够有意识地发掘成员从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能力优势,并加以鼓励,促使成员建立信心。

综上所述,绘画疗法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了艺术和團体的力量,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探索和完善,有助于学生学会妥善情绪管理,发展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有情绪障碍、适应不良、人际交往等问题的大学生心理辅导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巩丽群.绘画艺术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应用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2]尚晓丽,周颖萍.绘画疗法在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中的应用与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3)

[3]杨广学.艺术心理治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刘影

第三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探析

摘要: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而大学生在就业期间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往往都会与国际的经济,教育的规模以及质量问题息息相关,大学生应该积极构建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工作素质,应该努力培养就业健康的心理素质,做好提前就业的准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

一、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就业思想和观念有误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突出的表现是有业不就,导致很多宝贵的就业机会擦肩而过。

(一)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考核大学生的核心项目,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他的兴趣所在,更主要的是反映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态度。如果你连自己的专业知识都没有掌握,你所应聘的公司会质疑你的学习能力。专业知识素质指的是学习能力,兴趣的培养,知识额拓展等等呢个,为了工作学习准备的一系列知识储备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就业素质。往往专业知识越强的大学生,找工作的希望会越来越大。

(二)实践经验

在当下,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重视,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被淘汰,更多的是连基本的工作机会都没有。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累积多的工作经验,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兼职会影响学业,所以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这里,作者认为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托词而已,即使不能到社会上实践,也可以在图书管理学习别人的经验,名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实践的方法有很多种,既可以切身去实践,也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教训。

二、大学生就业中的常见心理障碍

在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学生的心理要承受很大的考验。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这难免会使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产生一些心理障碍。所以,我们应该冷静分析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毕业生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普遍的就业心理障碍如下:

(一)找不到工作的羞耻心理

从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现象中,不难看到本质是现在大学生的私欲很高,实际的工作能力却很低。很多没有上过大学的初中毕业生背井离乡,在沿海等发达地区能够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为什么大学毕业生却不能?问题之所在就是大学生不能真正的放下身份,无法面对求职失败带来的羞耻。

(二)求职失败后的自卑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失败后,产生了不自信的心理。很多大学生只给自己一条路来选择,这样十分限制个人的发展。现在,就业压力很大,但不意味着没有一份工作机会,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偏远山区去,认为没有前途。因为求职方向的狭窄,一旦求职失败后,大学生们很容易表现出缺乏自信。大学生就业难,但转变了观念就不难。尽管不利因素很多,但并非没有亮点。传统就业的主渠道变窄了,但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大企业已经人才济济了,但中小企业还求才若渴。城市已经人满为患了,但广大农村还大有用武之地。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勇于从误区中走出。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应对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就业的心理素质指的是以自己自身心理素质为主,在个体环境,教育环境相互交错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个体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的所有心理品质的综合。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就业能力和就业人格两个方面,其中就业能力在整个就业心理素质中占有核心地位,就业人格是大学生能否成功提供动力和保障。

(二)提前做好就业准备

1准备转换角色

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的阶段是一种单纯,美好的有保障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对未来美好的畅想,但是这样的生活与真实的社会有着很大的差距。四年美好的大学生活马上结束,在离开学校,踏上社会之前,最为重要的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个时候就要是我们抛开过去单纯美好的幻想,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现实的环境。要是成功,正确的选择职业,就一定要快速转变角色,不要把在学校,家庭里得到的关心,呵护当成社会的认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生活中有成功就会有失败。而当代大学生由于一直囿于校园,生活经历比较简单,未曾经历过波折,没有经受过挫折的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对待挫折的准备。在就业工作中,他们往往希望一蹴而就,能够顺利就业,害怕失败。一旦受到挫折,往往产生挫折心理,感到失落、悲观失望、自惭形秽,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或不思进取、消极等待,或怨天尤人、顾影自怜。大学生应该真正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要干什么,制定出合理的方案,指导自己行动,才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选择职业是人生中的一项大事,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将来的成就。但是,合适的职业并不是一般只觉可以进行选择的,除了社会需要,了解行业情况外,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个人职业兴趣。职业兴趣决定了一个人对这项工作所倾注的热情与努力程度。并不是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会获得成功,取得成功的大多数是那些具有一定能力,有对从事的事情很有兴趣的人。

2择业中的心理应对

(1)越挫越勇,百折不挠。人们在求职中遇到的挫折是很正常的,不能因为挫折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要保持自信,如果丧失自信,就会失去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的自信很正常。但是在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2)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勇于竞争。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竞争、赢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寄希望于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去四处奔波,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人们时常把当今的世界称为竞争时代,当今社会,竞争时时冲击着人们的事业与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与意识。人人都在竞争,人人都希望在竞争中强化自己的自身素质。所以说,现在大学生要在日常就加深竞争意识,做好参加竞争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對策研究[J]

[2]苏静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教育教学论坛[J]2011年第3期

作者:张卓然

上一篇: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下一篇:环境与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