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教育问题探析论文

2022-04-23

幼儿心理教育问题探析论文 篇1: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摘 要】 幼儿园的心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由于多种因素,致使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增多,因此,维护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已成为教师、家长及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保育和教育的双重特点,将幼儿教育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理论,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關键词】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在幼儿园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成人眼里幼儿是快乐、无忧无虑的,事实并非如此。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幼儿存在心理障碍,他们的孤僻、嫉妒、胆怯等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任性、自私、霸气等行为,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一直以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非常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严重忽视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幼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控能力差,情绪易变、不稳定,爱发脾气;抗挫折能力差,心理脆弱,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不合群,缺乏交往意识和合作能力;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人、帮助人等等。

出现此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认识偏差问题,甚至走入误区,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偏重于身体健康,忽视幼儿心理健康;偏重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忽略幼儿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培养;偏重于创设优美、舒适、高档的物质环境,忽略了构筑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师幼关系与同伴关系。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种种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儿童在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正常地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其对社会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因此,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1、重视理论的指导和学习,提高幼教者的水平。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很多高校开设了幼儿心理学专业,这对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专业能力。条件好的幼儿园可成为其实验或科研的基地。一方面幼儿园可以经常邀请心理学教育专家来园指导,或进行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幼儿园实践也能为专家们理论研究提供相关检验依据。提高幼教专业水平,进行心理学知识专业培训是解决师资缺乏的重要途径,把这种心理学专业培训,当作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让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者,掌握有关心理卫生、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2、创设良好的环境,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这个环境既要包括物质环境,如幼儿园的建筑、幼儿园的一草一木等,也包括心理环境,比如师生关系、班级氛围、同伴关系等。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决定了环境创设要充分顾及到幼儿需要。幼儿园教室墙饰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到色彩如何选用,所选用的色要彩比较柔和,还有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自然环境,做好绿化与美化,在布局上做到美观、合理,符合幼儿审美方面的需要。除这些物质环境上的要求之外,我们还可以把心理环境看作是幼儿与教师、幼儿和幼儿之间的“心理场”。

3、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长效和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创造故事情景,使幼儿进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和故事表演,深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的故事使,引导幼儿扮演小马、松鼠、蚂蚁等,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更培养了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人格。

4、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是有规律的生活。生活有规律,幼儿的吃、喝、拉、撒、睡、玩,安排有序,习惯成自然,体内的“生物钟”运转和谐、流畅,幼儿的身心健康就有了保障。二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幼儿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身体具有积极的作用。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幼儿情绪饱满、情绪稳定。孩子最初的意志力从哪里来?从规律的生活中来,从良好的习惯中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动静有序、热情待人的习惯;以及卫生习惯、劳动习惯;按时吃饭、看电视等良好习惯。教育就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孩子只要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好的态度、良好的精神面貌、时间观念也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5、建立心理档案,开展个别辅导。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幼儿的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生理状况、对幼儿心理有影响的重大事件、智能状况、个性特征等。老师通过心理档案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有利于幼儿个性化的发展。由于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幼儿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在集体的课程中无法进行解决,因此需要采取个别辅导,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疏导与矫治。关注个体差异。如:设立心理角、心情日记等方式进行个别辅导。

6、与家庭合作,对幼儿实施心理干预和行为指导。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大多与幼儿家庭遭受变故、家庭生活趋向紧张,或者是家长教养态度和方式不当、家庭人际交往缺乏等因素有关。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积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建立家园联系册,每月定期与家长进行书面联系,适时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行为表现。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及时与家长沟通,查找幼儿形成不健康心理的原因,针对问题制定教育计划,家园配合共同塑造幼儿良好的行为。

总之,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的健康教育理念,抓住幼儿期这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方法,并以此来引导幼儿家长,共同协调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和谐发展,使每位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徐秀玲.略论幼儿心理卫生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15.09

[2]章海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3.02.

[3]韩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发展趋势[J].幼儿教育,2015.06.

[4]方文艳.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07

作者:司艳春

幼儿心理教育问题探析论文 篇2:

浅谈新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幼儿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需要教师不断地牵引指导,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新时期幼儿接触的教育组成更加复杂,教师需要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从知识导入的各个层面,渗透幼儿的心理疏导,帮助幼儿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幼儿所处的环境不同,接触的社会面积不同,过于集中化的心理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自身特性,通过幼儿的反馈引领幼儿走出认知的误区,从而受到良好的心理熏陶教育。

关键词:新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身体发育固然重要,智力的干预与心理的健康保护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仿若祖国的幼苗,教师应不断地以营养浇灌,使得幼儿汲取更多的智慧,朝着阳光的方向含苞待放。幼儿的心理教育中,同时关注幼儿的智力认知与精神思想,教师应平衡各方面的幼儿心理影响因素,从全面的视角出发,构建新时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促进幼儿身心的同步发育。

一、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 遗传因素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父母的智力与先天优势多会遗传给幼儿,像是运动员遗传给孩子运动天赋,心脏病患者遗传给学生心脏病等,无论是哪种层面的遗传特征,对于幼儿的心理干预都较大,教师若不及时干预,通常是遗传影响终身,且其后天的控制与改变是较为困难的。

(二) 社会因素

幼儿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行与举动,对于大人的表达方式感到新奇有趣,虽然幼儿接触的社会面窄,且对于社会上的种种现象还不具备自我的理解能力,但幼儿通过网络或者同龄人的日常信息接触,很容易扭曲幼儿的价值观念,最为常见的就是欺骗幼儿,幼儿的年纪小,遇到问题不懂得什么意思的时候,身边人非但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甚至以打趣幼儿进行欺骗,看幼儿出丑为乐,社会上的人不自觉地说出脏话、大声地谩骂,幼儿路过也会造成心理的冲击。

(三) 时代因素

时代在进步,科学设备已经入主家家户户,现阶段的幼儿对于新奇的玩具往往会产生较强的依赖感,由于是对于不能时常把玩的手机,更加激发了幼儿的欲望,幼儿应用在电子产品上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虽然对电子游戏中的指引文字甚至英文都模棱两可,但幼儿通过游戏的画面就能够略知一二,从辩证的视角来看,电子游戏能够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的智力,但沉迷游戏更多的是伤害幼儿的眼睛,同时养成幼儿玩物丧志的不良习惯。

(四) 教育因素

幼儿的教育是社会上持续发酵的热点,在新闻中幼儿被虐待、被排挤、被欺负的画面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幼儿的教育形式与教师的个人素养,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健康,虽然这些问题只是小面积的现象,但在日常中幼儿教师若没有责任意识,任由幼儿胡闹,只进行知识的传递,自身难以创新,难以与幼儿拉近距离,那么对幼儿的心理影响通常是负面的,幼儿教师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颓废、消极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

(五) 家庭因素

广告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没有成年的时间里,大多都与家长作伴,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的无形指引是潜移默化的,一些家长忙于赚钱,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隔代的溺爱,使得孩子不但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怀,同时还形成了“小霸王”的性格,一些陪伴在家长身边的幼儿,受到家长暴躁情绪的感染,长大后也容易形成坏脾气,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抽烟喝酒,甚至鼓励孩子模仿,在家庭中孩子处于中心地带,到了幼儿园很容易引起争端。

二、 新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一) 了解幼儿特点,营造温馨环境

不同的幼儿有着自身的特性,在入园之前,幼儿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与脾气秉性等,所谓“三岁看老”,幼儿在小时候基本已经凸显出了个性,只是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褪去幼稚变得成熟,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得疏忽大意,掉以轻心,幼儿园启蒙环境的营造,将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终身的影响,所以幼儿在入园后,教师应摸清幼儿的心理状况,对症下药。比如:幼儿在初次入园时,往往会大哭不止,与家长依依不舍,究其根本是对幼儿园环境的陌生使得幼儿警惕,产生了不安全感,同时对幼儿教师较为陌生,有担惊受怕的忧虑,教师应表现出对幼儿的尊重,并结合幼儿的个体情况使得幼儿感到宾至如归,从而对幼儿园与幼儿教师产生眷恋情绪。当幼儿逐渐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教师成为知心朋友,并在幼儿教师的辅助下,凸显出自己的优势,树立了求知的信心,逐渐从内心接受了幼儿教育,此消彼长地消除了原本对幼儿园的陌生感,也就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幼儿教育的怀抱。不仅是幼儿的性格方面,教师应同时关注幼儿的生活问题,比如某幼儿总是拉肚子,不好意思提出让教师帮忙,结果忐忑地度过幼儿园的一天,幼兒的身体状况与心理健康有着紧密的衔接关系,教师不等幼儿发言,就已经看出了幼儿的不正常反应,从而顺藤摸瓜地了解了幼儿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处理,又温柔地告知幼儿,自己愿意帮助他,幼儿便逐渐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幼儿的性格不同,开朗的与羞赧的,总是无法统一教学的步调,教师可从幼儿的优势出发,扬长避短使得幼儿在心理形成“我能行、我可以、我很棒”的潜台词,鼓励幼儿互动,将幼儿的作品作为展览贴放到墙上,幼儿入园后,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精心的挂在墙上,潜移默化地形成心理暗示,使得幼儿具备归属感。

(二) 一日活动中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1. 以游戏促健康,进行角色游戏,让幼儿适应社会现状。幼儿喜欢模仿大人,对于社会上的诸多现状抱有疑惑的情绪,所谓“堵不如疏”,教师单纯地告诫幼儿,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幼儿的理解较为浅薄,很快就将教师的指示抛诸脑后了,通过角色的扮演,为幼儿布置多样化的环境,不但能够通过环境的新奇吸引幼儿,同时幼儿穿上cosplay的衣服,也乐此不疲地参与互动。教师可先从幼儿接触过的情境出发,幼儿最先接触家长的职业,有作家、护士、教师、警察、消防员、清洁工等等,教师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变废为宝,收集布料为幼儿裁制衣服,利用塑料制品制作警徽、利用报纸制作护士帽、利用白色的桌布制作医生服装等等,幼儿在装扮后很快进入角色,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购买相应的服装,作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具循环使用,教师可指引幼儿猜想,这些职业的人们都是怎样工作的,遇到问题要怎样解决呢?幼儿看过类似的动画片,也从社会上了解了一些情况,在模仿中自然流露出自己看过的、听过的、想象的,教师可趁此机会纠正幼儿的认知错误,使得幼儿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与想象思维。

2. 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3. 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我们还可以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拼图、建构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存在感。

(三) 构建网络平台,拉近师生关系

幼儿园可构建专属的网站,在网站上为幼儿提供一些益智游戏,设定不同的模块,家长可通过网站的浏览,了解幼儿的一天,可下载一些适用于幼儿观看的动画片、推荐书籍、教育攻略等,与幼儿一同学习,共同进步,网站上精选的游戏在通关后会有“计数”的反馈,下一关需要幼儿休息10分钟才能进入,这样一来避免了幼儿长期接触电子产品影响眼睛,网站上的游戏对于幼儿的智力发育有良好的效果,幼儿在通关的过程中,借助游戏提高知识的积累,网站上还推出家长反馈、校园论坛、幼儿活动记忆等板块,家长可通过留言说明自己的想法,并在网站上查看近期幼儿的互动照片、视频等,教师可通过游戏辅助,拉近师生距离,教师将幼儿的美照查阅出来给幼儿观看,并让幼儿互相点评对方的表现,幼儿对教师产生崇拜感与亲近感,心理上较为放松。

综上所述,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从幼儿园、社会、家庭三个层面进行引导,在幼儿思维迷茫的时期,成为幼儿的心理指明灯,促使幼儿在受教育中感到心情愉悦,寓教于乐地完成教育任务,通过活动与沟通,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做好奠基。

参考文献:

[1]李玲利.浅谈新时期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

[2]陈利君.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5(10).

[3]方文艳.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7(10):66-67.

[4]邹长缨.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4):95-96.

[5]王陵君.让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谈[J].考试周刊,2012(16):193-194.

作者简介:

黄秀莲,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黄秀莲

幼儿心理教育问题探析论文 篇3: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特征及指导方案探析

[摘 要] 作为特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针对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各方面的心理教育工作,旨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这对于幼儿成长十分重要。而幼儿的心理特征需要针对性的指导方案来调节幼儿的心理能力。注重讨论幼儿的心理特征和针对幼儿心理特征的指导方案。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幼儿心理;教育

基于幼儿心理特征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指导方案研究很多,但如何把理论的指导方案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将理论成果结合实践经验,在幼儿心理建设上下足工夫,为幼儿创造符合他们心理特征的教育环境,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深入幼儿的心理状态,为他们打造一门正确的心理实践教育课程,是摆在每一个致力于幼儿心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下面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做出探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如何针对幼儿心理特征做出指导方案

针对幼儿心理特征的指导方案:一是教育工作是否有序展开,二是是否有针对幼儿心理的教育实施策略。首先,必须明确幼儿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客观上来说是幼儿本身即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他无所谓好与坏,而是客观存在的。基于幼儿健康成长需要的一切物质都是幼儿对现实的实际需求。有关报告显示,3~6岁的幼儿的心理状态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直接影响,其情绪情感、性格特征、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我意识都是决定他们未来发展的要素。故幼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幼儿未来发展的需求,更是对其性格特征及完善人格的要求。现如今,家庭环境、教育方式随着时代的更新而更迭前进,幼儿的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其所处的心理环境也随之变化。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2015年的相关研究显示,上海市5000名4~6岁的幼儿里,约9.2%存在不良心理,而12.3%的幼儿存在情绪低落问题。可见,我国的幼儿健康形势令人担忧。如果任由其形势继续发展,不采取有效措施,那么对幼儿的成长和心理建设极为不利。

二、学前教育专业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有效策略

如何建设健康积极的幼儿心理环境,使幼儿在成长阶段受到正确的引导,不仅要求社会给予有力的支持,更要求教育工作者有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熟悉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学校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幼儿培养健康的心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那么,对幼儿心理教育建设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教师需要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幼儿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极为平淡,那么,如何观察出幼儿在生活中出现了哪些心理上的问题呢?教师首先需要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即及时准确地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采用谈话沟通交流的方式积极引导。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需要细心、耐心、用心的工作,幼儿的每一个眼神和每一个动作都反映出他们的心理状态,只有保持事无巨细的态度,才能从微小的动作中观察幼儿的心理活动,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当然,引导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幼儿所表现出的问题体现在他们的行为上,尽管幼儿表现出的共同特征十分多,比如说话声音小、不敢抬头看人等。但是有一些特别的行为,如不愿意跟同龄人玩耍或愿意自己一个人吃饭,交际能力差或是家庭环境造成的影响等。若出现以上情况,幼儿教师就要对其特别关注,对其生理状态和行为进行记录,观察具体时间、次数和发生频率等。这样贴近幼儿的生活去引导他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指导方案。

(二)教师需要用讲述来刺激幼儿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就是利用日常交流来与幼儿建立伙伴关系,并借助这种关系深入感受幼儿的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讲授某些幼儿上课捣乱、下课疯赶追打是因为想要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需要借助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来获得存在感。若想改变这种孩子的心理状况,就要善于沟通和交流,善于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善于分享彼此的生活,善于分享快乐和兴趣,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所以,尊重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教育者必须具有的素质,遵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尊重他们的决定和主意,打造舒适又安全的环境来刺激幼儿表达内心所想,再借助教育形式进行疏通。

(三)教师需要及时引导激发幼儿健康情绪

若幼儿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及时引导,争取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这时候,教师可以运用阅读教育法来进行心理疏通。现如今,许多心理绘本都在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提问题的方式鼓励孩子发声,引导幼儿描述所见所闻,积极分享自己的生活。教师通过绘本上的阅读训练来提问和引导孩子,并尝试让幼儿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借助肢体和语言表达想法。一些绘本的主题包括家庭、朋友和爱,通过这些主题来树立幼儿的正确观念,为幼儿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家校模式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纽带,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幼儿早期发育时期的心理状态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发展的希望,是一个家庭的重要核心。为了幼儿能够健康成长,使其在幼儿成长阶段受到良好的引导,不会因为缺乏正确教育而缺乏正确的心理素质,家长、教师和社会应共同致力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幼儿心理,重视学前幼儿心理问题的教育工作,做到及时引导、善于观察、掌握方法,以确保幼儿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根华.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促进幼儿身心发展[J].中国高新区,2018(5).

[2]孟牒.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

作者:马小辉

上一篇: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论文下一篇:语文生活教育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