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现代传媒中心

2022-06-25

第一篇:常州现代传媒中心

常州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政策

常州:《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常州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

常发〔2010〕41号

发布时间: 2011-09-23 12:00:00来源:常州市财政局字体选择:[大 中 小] 各辖市、区委,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部委办局、公司、直属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苏政发〔2010〕117 号《省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的通知》,进一步优化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实现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全面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贡献显著,我市服务业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还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全市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快把服务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为此,必须统一思想,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抓紧抓好。

二、明确总体思路,确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坚持统筹协调、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引导规划布局;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整体水平;坚持与

一、二产业联动配套与相互促进,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围绕制造业升级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突破发展创意产业、旅游业等新兴服务业,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提升发展消费服务业。扩大服务业有效投入,坚持集聚发展、项目带动,品牌引领、产业融合,实现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实现服务业增速高于 GDP 增速,年均增长 15%;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增长 20%以上。到 2015 年底,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例达到 5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2300 亿元左右,占 GDP 比重确保达到 46%以上,力争达到 5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总量的比重力争达到 5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通过五年奋斗,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常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建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职业教育与科技研发基地,富有特色的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基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和物流商贸基地。

(三)主要任务

围绕为制造业发展服务、现代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服务业自身的做大做强,我市服务业的发展重点体现在“三个突破”、“两个提升”,即: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提升发展商贸流通业和房地产业。通过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实施主辅分离,加大服务业集聚区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力度,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通过引导集聚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推动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构建基础性公共平台,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突破性发展;通过打造旅游产业精品,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渗透融合,实施旅游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提升常州旅游品牌形象,实现旅游业突破性发展;通过完善流通网络,优化空间布局,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市场和完善物流功能,实现商贸物流业提升发展;通过引导房地产企业向旅游地产、商务地产、养老地产发展,提高房地产品质,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实现房地产业提升发展。

三、细化政策,落实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保障措施

(一)落实组织保障,健全推进机制。

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作用,负责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相关政策执行等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市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交流研究服务业发展情况,检查督促政策落实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并加强现场协调,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促进我市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引导力度。

第一,政策聚焦,推动重点行业发展。

1.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根据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调整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使用方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市级现代服务业财政扶持资金总规模扩大至 15000 万元,扶持的重点方向是服务业重大公共平台和载体建设、信息化提升、金融和资本运作支撑及具有重大意义的重点项目引导。2011 年起执行,并建立与服务业发展速度相适应的增长机制。

2. 支持发展新兴行业。对列入市重点项目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创意产业、品牌会展、科技服务等服务业项目,市引导资金给予重点支持,扶持额度不低于引导资金总量的 50%,并优先推荐为申报国家、省有关引导资金项目。对新办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企业缴纳的营业税,财政部门可根据其对地方财力的贡献给予分档奖励;对获得电信业务许可证的企业提供的增值电信业务,按“邮电通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3. 支持发展旅游产业。对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款扣除替旅游者支付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营业额计征营业税;鼓励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

4.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重点支持文化产业基地公共平台建设和经认定的重点项目的实施及优秀人才的引进。对认定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享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对文化企业为出口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所增加的翻译、境外宣传费用给予适当补贴。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自 2009 年 1 月 1 日起至 2013年 12 月 31 日止,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

5. 推动发展服务外包。新认定为国家级或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的,对示范区的重大公共平台建设,分别给予一次性 200 万元、100 万元补助。

6. 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 50%加计扣除,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于服务业企业中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凡股权持有满 2 年的可按其投资额的 70%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7. 推动科技金融体系建设。鼓励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科技支行,对科技支行发放的科技贷款,全额纳入科技项目贷款风险补偿政策范围。国家级、省级科技园区设立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市财政将按其到位注册资本和对其发放的小额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或补偿。

8. 鼓励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业。对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对营利性民办医疗机构自取得执业登记证之日起,3 年内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对符合非营利组织条件的民办医疗机构取得的符合条件的收入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第二,政策倾斜,推动重点企业发展。

9. 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新引进的世界 500 强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和全国 100 强企业总部,或其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由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分别给予 500 万元和 200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符合条件的高管人员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财政给予一定奖励。

10. 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对我市跨区域开展连锁经营的统一核算的服务业企业,经省、市财

税部门批准,可由总部机构统一缴纳增值税。

11. 鼓励创建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完善功能。对省年度考评为优秀的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 50 万元奖励;开展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认定工作,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的重大项目建设,市服务业引导资金优先扶持;市级相关科技计划和经费加大对集聚区内软件、研发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动漫、科技金融等新兴服务业态的支持力度,优先推荐申报上级各类服务业引导资金和国债专项资金支持;对集聚区内建设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保护、中小企业融资、国际航运经纪、旅游信息化和旅游要素配套、专业化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平台,择优安排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优先申报上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第三,政策落实,推动重点工作实施。

12. 推动主辅分离。根据我市出台的《关于开展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试点工作的政策意见》,对在企业整体转型或分离设立服务业企业的过程中,实际缴纳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财政给予 50%的补助;对实施主辅分离后设立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其自用的生产经营房产应缴纳的房产税,以及占地面积较大的服务业企业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经市政府确认纳税有困难的,报经主管税务部门批准,自设立起 3 年内给予减征或免征;对整体转型或分离后设立的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服务业企业,自工商注册当年起 3 年内,其实际缴纳的营业税,按第一年 80%、第二年 60%、第三年40%,由财政部门给予补助,用于扶持企业发展;新办企业与主体企业合并计算后,若税负高于原税负,高出部分由同级财政补助分离主体企业。

13. 土地供应优先。对符合《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产业指导目录》的服务业项目和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在项目准入、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鼓励利用存量土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的前提下,其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企业或单位利用原有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兴办现代服务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的,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

14. 继续贯彻落实我市出台的关于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人才培养引进和服务业品牌建设等相关支持政策。

15. 实现价格并轨。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苏发〔2005〕17 号),全面执行现代服务业用水(洗浴、洗车等特种行业除外)、用电、用气价格与工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并轨政策,降低服务业企业运营成本。

16. 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市各部门及各地区涉及服务业的各类扶持资金和相关政策,应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加大扶持力度和政策落实,对各地区扶持的市重点项目,市财政资金优先给予扶持。

(三)健全统计体系,落实考核评价。

加强各地区、各部门服务业统计和核算工作,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提高服务业统计的全面性、精确性和及时性。将服务业发展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建立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制度,对服务业发展成绩突出的地区和部门,给予适当奖励。

金坛市、溧阳市可参照本意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并组织实施。

中 共 常 州 市 委

常 州 市 人 民 政 府

2010 年 11 月 7 日

第二篇:常州市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项 目 报 告

项 目 名 称:现代生态苗木科技示范基地 项目推荐单位:金坛市妇联

2012年09月

常州市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报

(格式文本)

一、项目执行单位

项目执行单位是尧塘镇现代生态苗木科技示范基地,位于尧塘镇尧塘村。

二、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背景

尧塘镇位于金坛东大门是江苏省闻名的“花木之乡”,全镇现有林地约300公顷,花卉苗木已成为全镇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林业的全面进步,我镇林业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镇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5%,但与其它产业相比,我镇的林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品种老旧,产业化开发水平不高,林业产业为农民带来的效益还没有达到预期,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充分发挥林业苗木效益,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更好地带动林农走上绿色创业增收之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2.项目内容与规模

该示范基地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拥有苗木107亩左右,以高档的造型独特的苗木为重点,主要种植香樟、桂花、广玉兰、红果冬青等。该基地以种植、

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

3.项目发展效益分析

2.项目发展效益分析

发展我种植基地采取主要技术措施的投入成本如下:

(1)生产成本:土地租金每年1000元/亩、肥料和除草治虫及管护费以及树苗的投入总计30000元/亩。

(2)技术成本:园艺师工资总计2800元/亩。

建设占地107亩现代生态苗木基地,当年产一年生小苗3万株,产品的培育4-6公分以上规格绿化大苗为主,适当培育1-3年生造林用苗,年销售收入56万元。

随着我市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市和省级行政村绿化合格县(市)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农村生态环境做好争创国家森林城市、镇、村前期工作等提供有力的保障。

4.项目推进措施和目标(明确奖励扶持资金的使用设想)

(1)苗木培育与标准化和生产:在金坛市尧塘镇选择土层肥厚湿润的酸性,中性土壤地区,建苗木繁育基地107亩,通过选种、育苗、水肥管理、移栽、切根、修剪等配套育苗技术研究,培育出高档的、造型独特的苗木。我基地培育出来的苗木广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尧塘镇地区植被恢复改造、城乡绿化生态景观林建设中被推广应用。

(2)常话说的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村的种植水平,根据我镇实际,我种植基地决定办苗木种植培训班。培训班的主要内容为农业政策法规、苗木栽种,

修剪、管护以及病虫防治等。我种植基地与镇劳服所合作,落实好培训工作。

三、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项目责任人:高惠芳,女,1963年09月生,大专文化,是金坛市尧塘镇尧塘村的会计兼妇女联合会主席,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苗木种殖大户。她最初通过学习,发展种植业迅速发家致富,从最初的10亩发展到100多亩的种植面积。她发家不忘造福一方群众,2009年以来,在她的精心指导之下,全村共有9名妇女走上了苗木种植的道路,每年使全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100多万元,使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小康之路。

第三篇:泉州现代庆典文化传媒演艺公司

泉州现代文化艺术团是一支专业的演出团队,集策划、编导、演艺为一体,目前有自已生产的特色主打演艺产品:舞蹈类“闽南风韵、江南水乡、女儿花、摩登女郎、惠安女风情、金翅舞、康康舞、迈克LED激光舞、滑稽舞蹈等”和小品、相声、双簧等,及签约的部份艺人:中国杰克逊第一人(东南卫视、漳州卫视表演嘉宾、国内多项舞蹈赛事冠军)、林俊杰模仿秀、小沈阳模仿秀、凤凰传奇模仿秀等。我们的演艺产品时时都在创新更新,更多是为企业量身打造合适的演艺产品,切合企业的性质需求融合多元素艺术编制打造突出企业品牌文化的内涵,展示企业产品的文化。

主营业务:大型演出策划与承办大型歌舞、综艺晚会演出;承接企业庆典(奠基、剪彩仪式、乔迁、楼盘开业、企业周年庆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婚庆、寿宴、周岁、五一五四活动、国庆晚会活动、中秋博饼活动、元旦、新春昨会、尾牙晚宴等活动演出);企业冠名、产品发布会订货会庆功宴、客户联谊答谢会、酒会品鉴会、公益性慈善义演、公益主题巡演等。

演艺资源:男女主持、司仪(电视台、电台、金牌专业商业主持司仪等)、歌手(明星,外籍,模仿秀,通俗,流行,民族美声,摇滚、英文、韩语、闽南语等风格歌手)。

舞蹈队(LED激光舞,街舞,爵士舞,机械舞、现代舞,康康舞,金翅舞,拉丁舞,民族舞,迈克舞、变脸舞蹈、滑稽舞、踢踏舞、肚皮舞,旱冰舞、惠安女舞蹈、桑巴舞、钢管舞、斗牛舞、裙之舞、椅子舞、拐仗舞等舞蹈 )。

其他类别:民乐、电声乐、西洋乐器:萨克斯,钢琴、小提琴,葫芦丝、单簧、电声小提琴、电声竖琴、古筝,琵琶,二胡,杨琴,笛子等、提线木偶/小品、相声、小丑杂技/魔术、变脸、双簧、二人转、花式蓝球、花式调酒、女子乐坊、军乐队、舞狮舞龙、激光水鼓、牛皮鼓、摇滚乐队、人体彩绘、人体雕塑、冰雕、模特礼仪/造形化妆、调酒师、单车极限、沙画、水影画、影子舞、七彩变光舞、面具舞蹈、泡泡秀、各类特技、明星模仿秀、明星艺人等。

舞美设备工程:专业音频器材“调音台、功放 、音箱 、线阵系列, 均衡器、效果器、分频器、压限器 、笔记本、CD机、MD机、DVD机、有线话筒、无线话筒、对讲机、无线胸麦、话筒支架、监听设备等。”

视频设备: 投影机、投影幕、等离子、电视墙 、背投、LED屏、彩幕等

舞台灯光: 电脑摇头灯、LED筒灯、AC灯、成像灯、数字灯控、电脑控台、调光台、效果灯、激光灯、面光灯、频闪灯、三基色柔光灯、追光灯、聚光灯、电脑扫描灯、电脑换色灯、电脑散光灯、图案灯、地排灯、数字硅箱等。

舞美效果: 各种冷焰火、彩虹炮、干冰机、气柱、舞台烟雾机、雪花机、泡泡机、烟花机、投影升降架、流动灯架、舞台背板、喷绘、地毯等。

各种舞台灯光、灯架设备租赁,投影机租赁,音响器材租赁等。

为企事业量身打造超值合适的演艺产品,做超星级的专业服务。

咨询热线:18060013339 江先生

QQ:1813994567

第四篇:现代广告传媒实验室简介

该实验室是广告学专业传媒教学与科研的一个平台。配备PC电脑、摄像机、数码像机、监视器、磁带录像机、非编卡、调音台、卡座、打印机等设备共38台(套),总投资25万元。可用于对国内主要电视、广播媒体进行广告媒介策划的媒介组合、媒介投放、媒介实际传播状况的比较研究。围绕专题性研究的需要,对特定对象的媒体广告及其相关媒介资讯进行系统采集、编辑、整理和分析;针对特定的研究对象的媒介定位、媒介创意表现、媒介计划及媒介策略进行跟踪式的综合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现代传媒手段相结合,实验课程《影视编辑与制作》、《广播电视概论》等的开设满足传媒研究的正常教学与研究。主要实训内容与研究方向:

1、广告专业的本科现代传媒教学课程和实践训练项目;

2、广告媒介策划组合、投放、实际传播状况的比较研究;

3、相关媒介资讯进行系统采集、编辑、整理和分析;

4、对媒介定位、创意表现、计划及策略进行跟踪式的综合研究;

5、毕业设计课题研究。

第五篇:论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现代公民教育

从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概念,到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再次提出公民概念和公民教育问题,再到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昭示着公民养成教育问题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公民是一个统称,在一个国家中,无论是从年龄、职业还是阶层来看,公民都是一个非常具有包容性的概念。因此,公民教育也就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教育活动。这种广泛性已经远远超出学校教育所能涵盖的范围。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现代公民的养成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推进器,大众传媒对于公民个人的社会化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现代公民教育与大众传媒的发展密不可分

经历了亲身传播时代(原始社会的非语言符号传播)、印刷传播时代之后,广播及随之出现的电视和网络将人类传播推进到大众传媒时代。今天,人们通常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称为四大传媒。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大众传媒的影响可以说无孔不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某种意义上,大众媒介是一种可以改变人类的难以置信的力量,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流动或沟通影响着公民政治意识、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的形成。现代公民的养成与大众传媒的发展密切相关。公民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它以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为宗旨,既涵盖了德育教育中民族精神教育、道德文明教育等精髓;也涵盖了政治教育中的权利义务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核心内容,还涉及人的德智体美劳等素质要求的方方面面教育”。[1]当今,立足于现代公民的塑造,培养公民的意识、观念与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推进器,无论对于社会进步,还是对于公民个人的社会化,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公民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大众传播的组织性特点,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大量生产、复制、传播利于推进公民道德水平,提升公民各方面素质的新闻、信息、影视产品及娱乐节目,努力打造现代公民,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持。

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现代公民教育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一般而言,大众传媒被认为有三种主要功能,即公众服务、商业服务、政治倡导(教育)。大众媒介虽然不是学校,但却担负着培养社会公民的重任。列宁指出:“报纸的作用并不只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上的同盟者。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这种组织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对社会意识的一种整合。哈罗德·拉斯韦尔认为大众传播媒体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使社会的精神遗产代代相传”,社会学家沙莲香也指出“通过大众传播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不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社会成员共享统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这与我国公民教育研究专家王东提出的“全社会的公民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与学校规范性、系统性、层次性的教育活动不同,公民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虽然学校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人不可能在学校读过一生,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学习成为一种伴随人类终生的活动。因此,大众传播媒介必然是公民教育的主渠道,它以传播范围广、知识更新快、受众层次多而具有学校教育难以比拟的优势。可以说置身大众传播媒介中,就是置身于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此外,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功能与公民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也具有本质的契合性。公民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丰富多彩,从经济、政治到法律与道德,可以说无所不包,因此,能够适应不同人群、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人们把大众传媒称作“百科全书式的电视大学”等,实在是既形象又贴切。大众传媒担负着引导公共舆论的任务。公共舆论是指相当数量的公民对某一问题具有共同倾向性的看法或意见,又称舆论。公共舆论通过言谈或文字等形式表现出来,通常在具有一致利害关系的社会群体中容易形成共同的舆论。在大众传媒时代,人们倾向于了解大众传播媒体所关注的问题,并依据媒体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确定自己看待事物的优先顺序,媒体的这种功能通常被称为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功能,意思就是帮助观众理解社会和政治中哪些是重要的、需要他们来思考的。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对公共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进行公民教育,就公共舆论的形成来说一方面是公民自身的需要———公民意识的觉醒、公民知识的形成,可以说是来自群众的自发;另一方面,在群众自发的基础上,在从群众中来的基础上经有关权威方面加以总结、升华、传播。只有经过大众传播工具的广泛传播,才能把舆论凝聚起来,唤起人们对某一问题的注意。

大众传媒的这种议程设置理论在我国政治传播领域也有鲜活的体现。无论是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1992年3月26日在《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这种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的政治动员,也可以说是一种“议程设置”都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甚至直至今天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中国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媒体报道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三贴近”原则是议程设置理论与中国特色的新闻体制的完美结合,是公众议程和媒体议程的统一,是政府和公众在所关注的事情和问题上的耦合。实践也必将证明,现代公民的养成,公民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众传媒这个公共舆论的“指向标”。

大众传媒是现代公民养成的培育场。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一个政治宣传的渠道,是一个民意表达的渠道,它还是一个培养公民意识、唤起公民觉悟、实现公民教育中的传播者与接受者“授受合一”的培育场。公民是一个非常具有包容性的概念,公民教育也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教育活动。这种广泛性已经远远超出学校教育所能涵盖的范围。在过去,大众传播媒介相对单一的年代,人们在社会与政治生活中是相对被动的,而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人们的知情权得以迅速的扩大,人们表达和参与社会事务有了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公民的参与渠道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畅通。如果说公民教育在过去是在单向灌输的条件下完成的,那么今天随着各种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做到了随时随地与人对话、交流。任何人可以随时在公开的站点上发表自己对有关事物的意见和建议。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也冲击着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提出了挑战,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转变,使主动的、探索式的、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与此相适应,公民教育的手段与方式也必将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大众传播媒介所构成的信息传播网络,向受众传递信息,对受众施加着系统的公民教育影响;同时,受众也对大众传媒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为媒介本身也担负着反映民意的重任。在大众传媒无孔不入的今天,可以说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它的传播对象,而受众也不是一个被动、次要的角色,他们也积极地对大众传媒的信息进行反馈,有时候甚至“对讯息的制作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公民教育也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变“我讲你听”,为“授(讲授)受(接受)合一”,无疑是新时期公民教育理念与方式的新发展。在这种良性的互动中,传播者与受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这个平台实现了主客体统一。

但大众传播媒介本身不是一个“规范的学堂”,大众传媒的不当使用也会对公民教育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三、正视与遏制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

大众媒介的不当使用对公民教育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其传递主流道德文化信息进行公民教育的功能。因此,当前在我国进行公民教育应当正确认识并有效遏制大众传媒的消极作用。

首先是大众传媒的过度娱乐化问题。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大众传媒的第一角色应该是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论坛,其次才是经济利益创收者”[4]。但著名传播学者维尔伯·施拉姆在对美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却提出:“大众传播主要被用于娱乐的占有的百分比大的惊人。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

商业化操作使得大众媒介的娱乐化倾向日趋明显,在我国的一些调查中也显示,娱乐性节目所占的比例也达到70%以上。有学者还指出:“传媒的娱乐化不单单指报纸电台电视台娱乐性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新闻节目(版面)受到挤压,而且新闻节目本身的娱乐性新闻越来越多,连严肃新闻也竭力用娱乐性来包装。”[6]94网络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低估,尤其是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如果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主要靠网络来完成,那么“他们可能会把网络中培养出来的人性、放纵、撒谎、不负责任、不守规矩等习惯,也应用到物理世界中”。作为一种公众舆论的载体、一种“社会公器”,表达社会主流道德信息是其主要功能之一。因此,对待媒介的娱乐化倾向我们应该有清醒地认识,如果一切听从市场的安排,分不清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界限,任凭媒介的商业化操作,缺乏宏观的调控,那么大众媒介的教育功能必将被削弱,也必将影响公民教育的效果;若让大众传媒过多地承载娱乐功能,也必将造成传播形式与功能的错位。大众传媒面对的是大众,如果纯粹地为了追求娱乐效果,媒体的教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了。

其次是大众传媒对民主政治也具有一定的消解作用。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一定程度上会为公民教育开辟新的渠道,客观上促进了社会民主化进程。但大众媒介本身不是一个“规范的学堂”,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不会自动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会自动培育出现代的公民。大众传媒的出现必然造就与自身的技术内涵彼此适应的文化,日益崛起的媒体文化的扩张,使传统社会民主的根基被削弱。在这种大众媒介主导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环境下,媒体民主存在着变成一种“没有公民参与的民主”的危险,“公众都是被动地消费,而不是积极的参与”[8]。另一方面,层次繁多的媒体的存在,传递的信息很可能“良莠不齐”,而一些消极、错误的文化信息对主流的公民道德文化信息产生冲击。这种消极的影响很容易消解大众传播传递主流道德文化信息进行公民教育的作用,很容易造成个体选择上的迷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其公民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因此,必须防止大众传播媒介的滥用,切特罗姆就曾指出:“一本畅销书或是一部电影,迎合着成百万人肤浅和缺乏教养的情感,它不是我们寻求的艺术,虽然它比没有强。”[9]108曾担任几任美国总统的高级顾问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在充分注意到电视这种大众媒介影响力的同时,也指出“电视节目逐步地越来越成为感官的轰动性的”[10]82,“电视的一些节目恰恰破坏代代继承的传统和价值观念”[11]123。由此可见,低成本、高收视率给大众传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削弱了大众传播的道德教育功能,使之陷入困境。正如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富媒体穷民主》一书也指出,“媒体在积聚财富的同时,也削弱了民主的根基”[11]6,弱化了公民教育的功能,这既是一个美国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再次是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危机问题。公信力,是传媒发布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媒介公信力建立在公正性上,新闻媒体向来推崇公正性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新闻的公正性常常受到挑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未经加工’的现实,而是那些经过选择的场景”[12]16。从美国大众媒介的发展历史来看,无论纸质的报纸、杂志,还是电视,媒介的公信力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轨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众媒介的公信力问题,近年来也渐渐浮出水面。政府“喉舌”的地位曾经赋予传媒巨大的“无形资产”,而今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分层和文化选择的多样性,我国大众媒介的社会角色扮演早已经不是“铁板一块”[13]。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在渐渐失去官方身份作为权威依托的背景下,媒介靠什么获得公众的信赖?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也是我们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开展公民教育必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就大众媒介所传播的公民教育内容而言, 我们还必须充分重视挖掘我国本土的文化优势,这才是我们立足的根本之所在。正如王东教授所指出的:“我们决不能忽视民族文化的影响而照搬西方模式,况且西方各国的公民教育模式也不尽相同我们必须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中,寻求推进我国公民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总之,大众传媒是培养现代公民的一个主要渠道。在公民养成的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大众媒介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与其他公民教育渠道相比,大众媒介以其超时空性、广泛性、丰富性和即时性体现着自己的优势。因此,大众传媒应当自觉地服务于公民教育这个大局,生产、复制、传播利于推进公民道德水平,提升公民各方面素质的新闻、信息、影视产品及娱乐节目,努力打造现代公民,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上一篇:财政作风建设查摆下一篇:初中语文自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