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汉字

2022-06-28

第一篇:二十四节气与汉字

汉字与人名[模版]

汉字与人名

人的姓名,是人类为区分个体,给每个个体的特定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由于有了姓名,人类才能正常有序的交往,对于每个人来说,姓名都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姓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与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密不可分。

而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不同与外国字母注重音韵,中国汉字有时一个字就代表了一个故事,一副画面、一个完整的事件,所以用汉字组成的姓名里所负载的信息量和包含的意义也是巨大地:或寄托期望与事功, 或蕴含道德与修养, 或蓄藏爱情与思念, 或妙志情趣与癖好。而汉字的形象性又往往可以引起我们对“字”与“字”之间美妙而大胆的联想,使中国人名组合变得变化多端,多姿多彩, 妙趣横生。汉字的声韵又使人名增辉添色,并让我们感到动感的音乐性,给予我们听觉上的享受

中国名字学是博大精深的,本篇,我将通过“汉字的义与人名”、“汉字的形与人名”、“汉字的音与人名”三个板块来微探汉字与人名的关系

关键字:汉字、人名

汉字的义与人名

人类之初,过着蒙昧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活,交际范围也小,彼此之间完全可以通过形体和声音加以区别。随着人类的活动范围的扩大,不同群体氏族的人发生接触时,以形体和声音已经完全不能够达到区别效果,这时就需要有相互区分的群体标识。这样,“姓”和“名”就开始产生。因为是以“氏族”为单位的群体生活,所以最早的“姓”其实是氏族部落全体成员的“公名”。考察“姓”字从“女”从“生”,《说文》:“姓,人所生也。”再看我国最古老的一些姓,如姬(黄帝)、姜(炎帝)、嬴(伯益)、姒姓(夏禹)等等,几乎都从“女”,由此可证明“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而对于“名”,《说文解字》有:“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名”从“口”“夕”会意。因“冥不相见”所以“名”应运而生。

但是这时候的姓名只是简单的声音符号,重声音而不重形义,直到后来,由于国家社会典章制度渐趋完善,人类知识的发展,个人利益与名字的的关系更加紧密,名字成为文字的固定符号被书写下来。为了使得自己的名字显得韵味丰远,名字取义逐渐成为流行风尚。

可幸的是,汉字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文字,它是以象形为根本发展变化而来的,并且这个小小的方块字里蕴含了无限的信息,所以我们很容易就从周边具体的物象中来取我们要的“义”。因为古代中国是农耕国家,大自然的万千气象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很多古代人名的意象都取自大自然界,如花石草木:玫、莉、林、梅、松、竹;飞鸟走禽:燕、鹰、鹏、龙、虎;山川河海:水、溪、渠、湖、泊、江;风雨雷电:雨、虹、霓、雪、日、月。

名字取义于干支是古人的习俗。十干和地支的产生分别与“十个太阳”和“月亮”的传说有关。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实际上干支各字的本义仍是代表自然界各种生物(包括植物、昆虫和一些相关天象、星象、 气象、物象等)的物候特征。《说文解字》记载.:“甲,,阳气萌动, 从木戴孚之象”, 是说字形像草木破土而出, 阳在内而被阴包裹、“乙, 像春草木冤曲而出”,意即字形像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丙:位南方,万物成,炳然。”是说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庚: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是说秋收而待来春。 又如:“辛:秋時萬物成而孰”、“丁:夏时万物皆丁实。”、 “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

夏商时代的人们崇拜太阳神-----在出土的殷商卜辞中就有早迎日出晚送日入的礼拜仪式,因此他们常常按照生辰干支取名,这类人名学界把它称为“日名”。这种命名方式被引进了夏商的王室及直系亲属、臣民的命名,比如商朝的开国君主叫天乙(即汤)、商王文丁、帝乙、商最后一任帝王帝辛(纣王)、盘庚、太甲、外丙、中壬、夏后太康、武丁;如夏朝的胤甲、孔甲、履癸(夏桀)等等。这种命名, 不仅蕴含着原始的勃勃生机观念。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特定的文化内涵。

人名是人类的意识形态之一,每一个名字都有其要表现的思想,都有它取之的道理。或“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如孔子名丘字仲尼。“丘”在《说文解字》中的记载是:“一曰四方高,中央下为丘。象形。”即四面高中间低的土坑。相传孔子出生时“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圩顶”指凹顶,指孔子出生时头顶中间低四周略高,相貌与众不同,于是他的父母给他取名为“丘”。这就是“有象”------“以类命为象”,即以婴儿的相貌特点来命名。

同时,“仲尼”的“仲”在《说文》中是:“仲:中也。”。古人取字往往采取将诸如“子”、“伯”、“仲”、“季”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与另一个字组合的方法。“仲尼”的“仲”就表示孔子在家里排行老二。这样的取字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如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如东汉孙氏兄弟孙孙策字伯符、权字仲谋。《说文》:“伯:长也。”、“季:少称也”。“伯”、“仲”、“季”就表示了他们在家族里的长幼。

孔子的“子”在古代是表敬称。赵彦卫《云麓漫钞》中说:“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由此可见,子在中国古代是士大夫的通称,一般称大夫为“夫子”。孔丘曾为鲁国大夫,所以孔子弟子尊称他为夫子。

除了“孔子”,在当时,亦有人尊称其为”尼甫”。《说文》:“甫:男子美称也”。其实“甫”的本义是奇花异草。是古代贵族广为搜求和种植的,用来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非日常性植物。后来,由于贵族之家多栽种奇花异草,普通民众的家里没有这种东西,并且贵族男子常把自己家特有的奇花异草作为图案纹在自己皮肤上,或描绘在自己家的马车上,“甫”字就逐渐成为古代贵族男子的美称。

唐武则天以后,科举制度得到了发展巩固,因此一般文人爱好取名“文雅士”等字。比如“彦”字。彦在《说文》中是:(形声。小篆字形。从彣( wén)、厂( hǎn)声。彣,有文采。本义:有才学的人)贤士。才德出众的人;贤才;俊才产,美士有彣也。《尔雅》说:“ 美士为彦。” 据萧遥天在《中国人名的研究》中统计自唐末入五代至宋初,以彦名的大小人物见于史册者约一百四五十人,其中名彦章者七人,彦超者十一人,彦威者七人,彦卿者七人,彦进者四人,彦温、彦韬者各三人,竞相仿效,可见乃一时的风尚。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进入文明意识、精神世界日益丰富、渐渐意识到自我和个体的价值,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我”,期望也更多地投注在“我”这个个体上,因此取的“义”也就更多地向多元化发展:或各随其好、或表达愿望、或取之典故、或希贤慕古。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意象选择的内容,而真正获益的就是我们后代人。

“各随其好”的有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郭沫若,原名郭开贞,1919年,他在日本留学时,才取了“沫若”这个笔名。“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取之典故”的如文秀(文如花似锦,秀美异常)、文英(文才出众)、文杰(文中豪杰)、文宗(文章为世人所宗仰)、文翰(操文章笔墨之事)、文江(学如海、文如江)、斐(《韩诗外传》有“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斐斐,喻文盛貌)等。

又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文俊,他年轻时信奉王阳明“知是行之始”的哲学思想,于是改名陶知行。后来,他通过教育实践认识到自己年轻时信奉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谬误,转而笃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于是把名字改为“行知”。表明着他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向唯物主义的转化和发展。

“希贤慕古”的我们可以以“刘”姓举例。刘振邦、刘兴汉(西汉高祖名刘邦)、刘向生(西汉文学家刘向),刘文卿(唐著名诗人刘长卿字文房)、刘梦禹(唐著名诗人刘禹锡梦得)、刘潜庄(南宋爱国诗人刘克庄字潜夫)、刘世平、刘光平(南宋名将刘光世字平叔)、刘殿虎(宋代谏臣刘安世因论事刚直,不避权贵被目为殿上虎)、刘望基(明代名臣刘基,字伯温,足智多谋,人称“小诸葛”)、刘光第(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

“表达愿望”的有如我国民族英雄林则徐。“则”有“效仿”的意思。据说他诞生时,正好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徐嗣曾坐轿鸣锣经过他家的门口,因为他的父亲知道巡抚徐嗣曾重视知识分子,深得士人的敬仰,故他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够效仿徐嗣曾,做一个清官,就为他取名“则徐”。

可见人名中的一个个具体物象, 都蕴含着特有的观念与心理。汉字博大精深的意义为中国人的取名带来了丰富的想像,而大自然的万千气象, 妙观奇景和中国深厚的文化土壤则为人们提供了选择的内容。

汉子的形与人名

传统汉族姓名,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体系。这种体系大致包括姓氏、名、字、小名、庙号、谥号等,在这里我只着重讲“名”和“字”。

“名字”在现代是一个词,然而在古代,名是名,字是字。有名有字,是古代的一种“礼制”。《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④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字”是男女成年后加取的名。

因此在古代,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正如《白虎通》说的“闻名即知其字, 闻字即知其名”。

这种名与字的“相应”, “往往是凭借对汉字的直观感受, 利用形象思维来使二者“相应”。”⑤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提到“飞”,我们还可以立刻联想到抗金英雄岳飞,岳飞字鹏举, 因为飞便想到神鸟大鹏。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是因果关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中国汉子汉字中国汉字在形体上是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它是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如“笑”、“尖”;左右结构,如“词”、“科”;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回”;上中下结构,如“赢”;左中右结构,如“斑”;“品”字形结构,如“品”。

这样的结构决定了几乎主要是合体字的字都可以可分可合, 且各有独立的意义。这使中国人名组合变得变化多端,多姿多彩, 妙趣横生。刘绍恒在其论文《汉子与人名》中已经根据中国汉字的这种特性把人名归纳为“名为姓的省文”、“名为姓的增文”、“名为姓的分文”、“字号为名的分文”、“名号为回文”五种类型。

“1.名为姓的省文。如周时辅成汤的伊尹, 宋人陈陈东, 清名儒阮元, 今人如作家盛成、张弓, 音乐家聂耳。

2.名为姓的增文。如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于右任早年的笔名于吁、 常见的石磊。

3.名为姓的分文。如文学大师老舍, 原名舒舍予, 另如漫画家雷雨田, 作家张长弓以及杨木易, 李木子, 何人可等

4.字号为名的分文。此类最多, 如宋末诗人谢翱, 字皋羽,明初文人章溢, 字三益,明奇才画家徐渭, 号田水月。另如徐舫, 字方舟,许旭, 字九日,陈殡, 字宾玉,姚椿, 字春木,郑重, 字千里,李楷, 字皆木等等, 举不胜举。又有取名中的一字分体为字的,如毛奇龄字大可, 卢文(弓召)字召弓

5.名号为回文。中国文字独特的艺术性, 不仅表现为每个字多可分可合, 更富艺术性的是, 还可回文倒读。如白居易, 名可倒读为易居,闻多(一多)倒读为多闻,杨小杨倒读也为杨小杨,许如清倒读为清如许,清黄王烈号民山山民, 倒读也为民山山民。”⑤

汉字的音与人名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名”在最原始阶段是用来呼喊的,书写是后来的事,《说文》中:“名, 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因“ 冥不相见”, 所以名字的音节的响亮明白, 对靠形体和声音来辨别对方的早期人类是很重要的。而响亮与否,就关系到韵母的部分了。开口度最大的韵母是 a,所以如果韵母是 a,ai,ia,ua,ao,iao 等的字读起来音就很响亮,象“达”、“帅”、“宝”,“发”、“家”、“道”等等;还有名字带有含鼻音的韵母的读起来也会很响亮,“昂”、“良”、“光”、“鹏”、“东”之类含后鼻音韵母的字尤其响亮。

如果是双字名,最后一个字响亮那么整个名字就会给人响亮的感觉,因此读音响亮的字最好放在最后一个字上。同时,名字的尾音最好是平声,因为上声字响亮程度相对差一些。最好不要全部选用n和l,z、c、s与zh、ch、sh这些发音部位相同的声母,也不要同声调,声调一样的名字,因为这样读起来会很费力。

同时古人的名字, 颇多讲究双声叠韵。如贺知章(zh)、秦二世胡亥(h)、宋疡公名与夷(y)、向秀(x),苏兆征(zh),等;叠韵如 魏曹操(ao)、秦太子扶苏(u)、王先谦(ian),王羲之(i),刘秀(iu),刘知几(i),杜牧(u),杜鹏程(eng),辛弃疾(ing)等;双声叠韵如沈既济(ji),李悝(li)等。

“汉语作为一种声调语言,具有突出的谐音特点。所谓谐音是指姓和名在一起时,人们在读音时产生的直接联想,是对姓和名的直接联想。”⑥这时,人们更多的关注的就是它们同音字的意义,例如“吴迪”、“彭友”这两个名字,我们看到后想到的不仅是两人分别姓“吴”和“彭”、单名“迪”和“友”,还很容易联想到“无敌”、“朋友”这两个日常用语。又如“梁丰”,显然是取了谐音“粱”或“粮”,有粮食丰收之意。而“梁之栋”的“梁”,是取其本义,是“栋梁”之“梁”。“梁家民”,则显然是取“梁”的另一个谐音:“良”。“良”有“良家百姓”之意。

由于谐音,所以人们常取这个字的谐音或字义起名,并寓典故于其中。这种方法既蕴新趣,又含寄托。如“刘”与“留”、“流”等同音,就可以有刘双飞(张虚若《春江花月夜》“空里流霜不觉飞”)、刘行云(流水行云)、刘观(望远,王十朋《蓬莱阁赋》“秀阁千岩,流观万里”)、刘芳(流芳百世)、刘霞(仙人美酒为流霞,《论衡》:“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刘猋(曹植《赠徐干诗》“春鸠鸣风栋。流猋激棂轩”)、刘铭榜(金榜留名)等。

总结

人名,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利用语言符号区别他人的特定标志,是满足交际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对于现如今的人们来说,一个名字不仅代表了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意,更是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美好的愿望、虔诚的祝福。

然而,我们知道,这种复杂的内涵是用其他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只有汉字可以。汉字的丰富内涵和美感使名字的寓意和寄托得以反映:或寄托期望与事功, 或蕴含道德与修养, 或蓄藏爱情与思念, 或妙志情趣与癖好。而汉字的形象性又往往可以引起我们对“字”与“字”之间产生美妙而大胆的联想,使中国人名组合变得变化多端,多姿多彩, 妙趣横生。汉字的声韵又使人名增辉添色,并让我们感到动感的音乐性,给予我们听觉上的享受。

可见,中国人的取名艺术是独一无二的,仅从人民这一代表自我的符号里,我们就足以为祖国的文化感到自豪。

注释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1963 年版第 31 页) (《左传选》中华书局 1963 年版,第 13 页)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1905 页) ④(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 ⑤(刘绍恒,《汉子与人名》) ⑥(《汉族人名语言学探微》王芳),

第二篇: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研究性学习报告

464班刘永美

研究课题: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问题的缘起:

文字是记录语言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知识才能记录下来,正确地传承下去;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精神文明才能发展;正因为有了文字,科技才能不断进步;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社会活动的痕迹才能被记载,减少了重复的研究等不必要的麻烦。文字记载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使无形的东西在有形的文字的记录下变的清晰而有意义,所以文字的产生,更快的推动了人类的社会文明,更快的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任何媒介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程的结晶,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随着时间的延伸,汉字也在改变着,更加的简洁,方便我们的使用。 我们作为汉字的使用者,更应该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汉字。

故,我们小组决定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作为研究学习的课题!

研究该题目的意义:

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是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人类书写语言的符号和跨时间、跨地域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文字记载了人类的知识与社会活动,是一种更精确更易保留的沟通形式。文字的出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后世人少走弯路、减少了重复研究。文字对于文明的传承和交流具有深远意义。 时间虽无形,却对文字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字能记载岁月、保留时间,而时间可以使文字更加完善、更加通俗易懂。但是,时间也是文字的一个破坏因素,正如大自然风化金字塔,时间也正腐蚀着文字,腐蚀着文字所代表的历史文化。时间总是赋予文字新的含义,新的理解,让有的文字失去了原有的美感与意义,甚至是理解的上的误差,有时甚至造成了对于文化的误解。 即使是同样的文字,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解读,一些语言的精髓也就很难被后世人所理解,所以人们应更重视文字的这种历史力量,更关注它的发展与传承。

研究计划:

该报告的完成方式 ①上网查找资料、 ②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 ③向老师咨询

通过以上几种途径方式查找、归纳、整理,最后总结出该学习报告。 该报告中引用的资料、图书: 课内: 语文书 历史书 课外: 《中国通史》 《文史百科》

通过这次研究得出的结论:

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当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文字,也是当今世界上应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是流传到现代的唯一的历史硕果,是文字家族中的最老的寿星。 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发展需要历经时间的考验。汉字作为中国人衡量文化精华的标尺,深深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自然而然成为了民族精神的图腾。从甲骨文起源,金文的出世,到大篆,小篆的飘逸,再到隶书,行书草书的刚劲,最后到我们如今最为广泛使用的优美的楷书,汉字在这崎岖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它的蜕变,所以,中国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一部历史,纪录中华大地兴衰存亡的宝贵见证。

通过这次研究我的收获与感悟:

收获: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不但培养了合作,共同学习讨论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也对文字有了粗略的认识,我学习到了不少有关汉字发展和起源的知识,如汉字的产生、汉字的作用、汉字的造字原理、字形结构等,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学知识,就应该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得以升华与传承。

感悟:中华精神,世代传承。汉字是个奇迹,它的起源又充满了神话一般的色彩,我为中国古代先人的智慧感到赞叹。它是最优美的文字艺术。不必游遍名山大川,不必历数五千年文明,也不必诉穷造纸印刷术,更不必阅尽西厢红楼镜花缘,只需一句汉语,只要一个汉字,或形或声,便能让人感动得眼泪涟涟。经历了多少磨难辛酸,或象形、指事、会意,或形声、转注、假借;经历了多少岁月沧桑,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就是这横竖撇捺折勾点织成的一方方土地啊!我常想,每一个汉字该是怎样的一则故事,该是怎样的一注生命,该是怎样的一缕形音意的精灵!作为炎黄子孙的我,在深感自豪的同时,理应将汉字的博大精深的渊博揽入怀中,植入心田。用心品味汉字的神韵,扎实地掌握汉字的基本功。我会努力把本次探究所感悟的内在价值落实到实际学习生活中去的。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资料: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事物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汉字也不例外。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根据学者研究,它是起源于图画,经长时期演变,才形成文字。

就完全或基本上独立创造的文字来说,从第一批文字的出现到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的最后形成,总是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的。还不能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可以称为原始文字。汉字是一种独立创造的文字,它无疑是在经历了相当长的原始文字阶段以后,才发展成为完整的文字体系的,所以汉字起源的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下述两方面的内容:汉字是怎样从最原始的文字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的;汉字这一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然由于缺乏原始汉字的资料,对这两个问题目前都还无法作出确切的答复。

(一)、关于汉字起源的旧说

关于汉字的起源,自古以来流传多种说法。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图画说、河图洛书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二)、跟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资料及其研究情况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汉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三)对汉字形成过程的推测

由于确凿可信的夏代以前的汉字尚未发现,商代前期汉字的资料又很贫乏,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还曾使用过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内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的符号,把这种符号用作所有权的标记。原始社会时期使用的甲类符号,显然有很多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我们姑且用一个现成的词——“记号”,作为这种符号的专称。那些难以为它们造表意字的词要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困难,只有一条出路:采用表音的方法。这种由表音的符号和指示字义的符号一起组成的字,就是文字学上所说的形声字,表音部分称为声旁,表意部分称为形旁。

人们为了使文字跟它们所表示的词的联系更为明确,一方面在一些被假借的字上加注形旁,另一方面还在一些表意字上加注音符。形声字起初都是通过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指示字义的意符或音符而产生的。就汉字的情况来看,直到它已经成熟之后,这仍然是形声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形声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文字表达语言的明确性,是文字体系形成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汉字一定也经历过跟纳西文相类的、把文字跟图画混合在一起使用的原始阶段。不过二者的具体情况肯定会有较大的不同。纳西文主要是用来帮助经师记忆经典的,所以图画的成分很多。原始汉字当然不会长期停滞在这种阶段。

文字排列方式跟语言中的词序不完全相应的现象,在甲骨文里偶尔也能看到。这些都可以看作古汉字曾经经历过把文字跟图画混在一起使用的原始文字阶段的证据在形声字出现之后,原始汉字大概还经过了多方面的改进,才最后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估计在不断增加新字的同时,至少还需要进行这样一些改进:逐渐摒弃图画式表意手法,简化字形并使之趋于比较固定,使文字的排列逐渐变得与语序完全一致。

对汉字的形成过程目前只能作以上这些很初步的推测。

(四)、对汉字形成时间的推测

由于缺乏资料,对汉字形成过程从何时开始的问题,目前还无法进行认真的讨论,汉字形成过程开始的时间可能在公元前第三千年的中期。我们只能主要根据商代后期汉字的发展水平来推测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时间。

汉字脱离原始文字阶段而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代,应该已经有一段不太短的时间了但是另一方面,在商代后期文字里仍然可以找到一些比较原始的迹象,这些现象在西周以后的汉字里基本上已经绝迹。从这方面看,商代后期距离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代似乎也不会很远。还有学者认为“中国象形文字出于商代后期(盘庚、武丁以后)的卜人集团”。这未免把汉字形成的时间估计得过晚了。

汉字的发展前景:

我们所熟知的汉字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而演变成为今日集艺术、民族文化等 特色为一体的文化产物。在众人眼中,汉字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每一个中国人也不得不承认,汉字是人类文明,尤其是华夏文明的伟大发明。我们对汉字所结下的深厚情谊是难以言喻的,而我们也深信,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多人使有的一种语言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世界文化。

第三篇: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 中文名 汉字

出现时间 约6000年前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

一流水准淮

石打开研

上气接下气乞

半青半紫素

一人大

一大二小奈关于社会用字调查报告在中国,特有的文字是汉字。中国的文字是经过不断演变而发展起来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再到“金文”;秦朝时统一的文字“小篆”到“隶书”,后来慢慢发展到“楷书”,又有了繁体字和简体字。现在,中国大陆使用的是简体字。

在当今的社会上,处处用到文字、没有了文字人们如何生存?看,招牌、广告、路标、标语、板报、商店橱窗等等,存在的符号便是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对社会用字作出了有关规定以及对“书法”用字的特殊也作出了规定。

可是,到商店里、小区、街上溜达一圈,便能发现许许多多有意思的文字:商店里,为了吸引客户,打出了新颖的、妙趣横生的广告词,如默默无“蚊”(蚊香广告);舞厅的招牌上龙飞凤舞地写着个“午”;在许许多多优秀的软笔书法作品中,总是写着笔画繁多、复杂的繁体字;商店中,有一种食品名曰“QQ糖”,深受人们喜爱;网上,“靓”、“帅”、“酷”成了挂在嘴边的语言。有些广告语让人津津乐道“一见‘钟’情”(闹钟广告)、“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某旅店门口所题的对联)。

社会用字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

一、广告语利用谐音滥用字。如玲珑“踢”透(足球广告),“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衣”见钟情(衣服广告),“鸡”不可失(炸鸡翅、鸡腿广告)等;

二、滥用简化字。像

(数)学、

(宣)传、开

(展)、

(意)见等;三滥用繁体字。某商店的招牌为“龍(龙)湖批批蕟(发)店”、服装店的招牌“新時(时)尚”等等;四广告语一语双关。像手表广告的“一表人才”等;五不断产生新词。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像“QQ”、“按揭”、 “粉丝”等一些新词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跃,渐渐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六有的广告当中运用了对联,真是天衣无缝,让人叹为观止。比如说那幅“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的对联就将我们折服了。

社会用字当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用字情况的原因:

一、为了推销产品,吸引更多的顾客,广告商们利用谐音滥用字,给那些年幼无知的小学生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

二、平时,为了节省时间,书写方便,人们用了简化字,却不知那些文字早已被社会淘汰。

三、繁体字则是那些为了崇尚古人、为了书写美观或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等的人不规范地使用。

那么,怎样消除不规范用字的情况呢?我觉得,首先要睁大我们敏锐的眼睛,善于观察,从而发现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如果看到一些不规范用字的情况,要立刻纠正,向店主、居委会反映,改正过来。当然,对于社会上那些存在别字、错字、不规范字的现象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实际、有效的措施:

一、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污染法规写在公告栏里;

二、或者制成大的广告条幅,让人们经常看,经常学习,进一步规范用字;

三、也可以把常用汉字规范用字打印下来,发到每个公民手里让他们先学习再举行竞赛。另外,对那些不规范用字的个人或集体,可以采取罚款的制度。比如说写一个错别字罚五百元,广告语滥用字罚款二千元,滥用简化字罚款二百元等。相反,对于那些发现不规范用字情况举报的人给予奖励,对规范用字的个人或集体给予奖励或表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第四篇:汉字的读音起源与规律

汉字读音起源与规律 2009-11-03 07:39 古稀老专家发现汉字读音起源与规律,结束汉字读音无起源的历史

一位年近70岁的技术专家,拖着半身几乎瘫痪的身体,经过十余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汉字读音的起源与规律,撰写了70余万字的《远古的呼唤----汉字读音起源与规律》,从而结束了汉字没有读音起源的历史,并以此规律重新释译了老子的著作,撰写了《重解老子----彻底颠覆通行释译》,约120万字,纠正了通行释译中的错误百余出,真实地再现了老子思想的精髓。

这些研究成果的主人名叫顾广瑞,男,今年69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我国著名的波纹管技术专家和国内闻名的波纹管换热器发明人,曾经荣获第42届尤里卡发明博览会金奖及军官勋章、第11届美国发明博览会金奖及远东最佳发明奖,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市优秀专家,中共党员。2003年患闹梗,半身几乎瘫痪。 多年前,顾广瑞在无意中得知,国外人曾经讽刺中国汉字的读音没有起源,他对此非常震惊,觉得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的汉字不可能没有起源,人类从不会说话到可以用声音表达各种不同的含义,其中一定有一个飞跃,而这个飞跃的最开始方式其实就应当是汉字读音的起源。于是他暗自决定,一定要找出这个秘密。 后来,他因为想探索自己办企业受到挫折的原因,反复拜读了老子的《道德经》,想从中找到答案。但是,读到深处后他却发现通行的解释矛盾百出,文理混乱,甚至张冠李戴,严重歪曲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社会主张,并且将老子的思想蒙上了一层神秘主义色彩,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这样一个伟大的古代经典望而生畏。 为了探究这些错误的原因,他不得不研究老子著作中的汉字,以图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但是,当他翻阅了大量的字典后才发现,在老子时代,还没有统一的字典,而通行释译中对这些字的解释则多是按照比老子晚了几百年的字典,这些字典则是按照此前的通行解释而解释的。可见,字典参照通行解释,通行解释又参照字典,这是相互参照错误。

于是,他不得不研究这些汉字的真正含义。这时候,他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小学生不堪老师的羞辱,决心要考考老师,问老师,为什么“飞机”的“飞”与“非常”的“非”的读音一样?甚至“废物”的“废”、“心肺”的“肺”、“土匪”的“匪”、“沸腾”的“沸”等也有同样的基本读音(不考虑声调)?老师无语。

这个故事引起了顾广瑞的极大兴趣,他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汉字读音规律。经过对几乎所有汉字读音的考证、比较、分析,他终于发现,汉字的不考虑声调的基本读音有这样一个规律,即,相同的基本读音必定有一个共同的含义,简称“同音共义律”。如“飞”、“非”、“费”、“肺”、“匪”、“沸”等汉字的基本读音都是“fei”,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含义,即“空”。如:“飞”是在“空”中行动;“非”是目标落“空”;“废”是功能已经“空”了;“肺”是具有“空”隙、可以储存“空” 气的器官;“沸”是热水生成“空”气泡的

现象等等。

按照这个规律,顾广瑞将所有汉字读音都找到了共同的含义。这时他又考虑到,既然同音有共义,必定有一个事物是最开始读这个音的,而这个最开始的读音应当就是这个读音的起源,以后凡含有这个共同含义的事物就可以也读同样或基本读音相同的声音,它们的进一步区别则依靠声调或后来的字型来区别。 于是,他详细地推敲所有读音最初所代表的事物后,发现了所有读音的起源都是“象声”的,如:“fei”的读音其实就是飞鸟扇动翅膀的声音。再如“皮肤”的“皮”的读音则是用手摩擦皮肤的声音,“头”的读音其实就是用手敲击头顶的声音等等。这就是说,汉字的读音其实就是起源于古猿人生活、劳动、玩耍以及指示事物中发出声音。

有了汉字读音起源与“同音共义律”,老子著作中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就可以根据其读音校正其含义,也可以根据其含义校正其读音,这比靠后来的字典要可靠得多了。如老子著作第一章中的“玄”,通行解释都是“玄妙,微妙”,如把“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解释为“无和有两者,同出于一个本原本体,只不过称谓不同,同样可以说是含义深远幽昧微妙”,把“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解释为“从深渊幽昧微妙推向深渊幽昧微妙,那就是一切玄妙的总门”。这样的解释把这个“玄”解释得越来越玄,越来越糊涂。其实,按照顾广瑞发现的汉字“同音共义律”,基本读音为“xuan”的汉字共同含义是“来回行为”,如“选”是“来回挑”,“旋”是“来回转”,“宣”是“来回说”,“悬”是“来回摆动的结构”,“眩”是“眼中的东西来回动”,“轩”是“有来回的长廊”,“癣”是“来回挠的皮肤病”等等,这样,“玄”应当是“来回变化”的意思,即使从字型看,“玄”是一条细绳下有两个珠子,也是一个悬起来可以“来回摆动”的结构,具有“来回变化”的意思。

按照这样的解释,老子的“玄”其实就是对宇宙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来回变化、周而复始的描述,而这种变化的思想就是理解宇宙万物变化的总纲。

再如对“道可道,非常(恒)道”的解释,通行解释为“大道,是可以说出来的,但是说出来的就不是道了”。这样的解释把老子的“道”神秘到了极点,让人们搞不清楚“道”到底什么何方神仙,怎么说都说不清楚?连老子自己都说一旦说出来,就不是“道”了,我们这些俗人怎么可以搞明白?这样,再加上“从深渊幽昧微妙推向深渊幽昧微妙”的“玄妙”,人们还怎么去拜读这样奇妙的文章? 其实,将第二个“道”解释为“说”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按照“同音共义律”,“道”的读音的共义为“狭窄”,可以延伸为“狭小”,如“刀”是刃口“狭窄”的工具,“岛”是海洋中“狭小”的陆地,“倒”是从“狭窄”的口中倾出,“盗”是从“狭窄”的空隙里偷去东西,“捣”是在“狭小”的空间里冲击,“导”是在“狭小”的路线上引等等,“道”的普通含义是“狭窄”的路,在用于精神范畴则是允许尺度“狭小”的准则。而“说”的含义里无论如何也没有“狭窄”或“狭小”的含义,因此,“道”不可能有“说”的含义。

把“道”赋予“说”的含义是汉朝以后的事情。汉朝的开国皇帝得天下得益于老子的“道”的思想,因此,历代汉帝都是尊道的,经常向有学问的贤臣隐士问“道”,即询问老子思想。后来,逐渐把问“道”逐渐演变成问,凡提问一律说成“问道”。这里的“道”也逐渐演变成了“说”。

但是,老子是汉以前的人,根本不会把“道”当作“说”来用。其实,“道可道,非常(恒)道”的含义是“我的道可以借用道理的道来描述,但是,道理的道并不是我的表示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永恒的道”,这里的道理是指当时社会上已经流行的各种做人做事的准则。这样,一开头老子既提出了“道”的概念,又指出了描述的方法,还提出了道的永恒性以及与通行的道的区别,六个字,四层含义,可谓一字千金。但是,经过通行那样的解释,老子这部著作的开头却成了吓唬读者的咒语,让人敬而远之,望而却步。

可以想象,通行本对老子思想核心的“道”和它的“玄”的核心思想都解释错误,还怎么谈得上准确解释其全部巨著?所以,顾广瑞认为,对老子著作的通行解释必须彻底颠覆。他用了五年的时间,三移其稿,终于撰写成了长达120余万字的《重解老子----彻底颠覆通行释译》。这部著作,不但纠正了通行释译中的百余处错误,还从中发现了老子的非同寻常的哲学思想体系,以及有此延伸出来的大量的做人、做事、治国的准则,以及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儒家思想的严厉批判,再现了老子思想的光辉。

顾广瑞的这些研究成果意义非凡。汉字读音起源与“同音共义律”不但填补了汉字读音起源的空白,还发现了用汉字读音规律考证、校订古籍的可靠方法,对国学研究、典籍整理、古典哲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即使对当前的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抗击金融和经济危机也都具有现实意义。顾广瑞自己运用这一成果对老子著作的成功研究已经看出这一成果的价值。 但是,遗憾的是,自2008年以来,顾广瑞虽然与多家出版社和研究机构有过联系,在互联网上通过论坛、博克等途径不停地宣传,也没有引起过各方面的注意。他以为,社会对他的这样重大的文化成果如此冷淡,是整个文化界的悲哀,这样重要的成果不能与世人见面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如果能有伯乐出现,把这一重大成果推向社会,推向世界,那将是社会之幸,人类之幸,世界之幸。 有意者请给他的电子信箱ggr2006@sina.com发邮件。

个人希望朋友们把此信息转载到其他地方,谢谢。我个人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请大家说下。

第五篇:学习汉字的收获与感受

我们平时读书看报作文都离不开汉字,但是你对汉字有更多的理解吗?经过了这两星期的学习,我已经对中国汉字有更多的了解,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

汉字大约产生于四千多年前,经过很长年代的演变,这其中有着许多不解之谜。通过学习《有趣的汉字》。让我们体会到字谜的有趣,谐音的趣谈,还有因为谐音而引发的后果和笑话,这些内容还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又一个的汉字来历,和人类怎样创造文字的过程,深深地体会到汉字的有趣。

通过学习《我爱你.汉字》.我们仿佛来到了远古时代,一步一步地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还让我们认清字体,不要写错别字,不然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和笑话.我们要细心一点,远离错别字。这个内容还像一个向导,带我们去观赏中国许多名人的书法作品。我不禁地赞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我们中国是一个具有诗歌传统的国家,这些功劳都来自于汉字。现在我明白了,汉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一个中国人一定要学会汉字,汉字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坚信,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中华汉字将被更多的人使用与珍爱。我们为纯洁祖国纯洁的汉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这个星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汉字王国转了一圈,感到收益非浅,大开眼界。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知道了汉字是仓颉发现的,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繁到简,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点值万金》一文。这篇文章写了乌鲁木齐某挂面厂在生产挂面时,错把“乌鲁木齐”写成了“鸟鲁木齐”,就是这一点之差,使18万元的产品付之东流,成了一堆废品,要是检查人员和挂面厂再细心一点的话,或许后果就不会那么惨重了。

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以前默字时,我非常细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将同音字、形近字混淆,默好还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之后再上交,认真的态度使我每次默字都是一百分,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像我一样落笔三思而后行,世上还会有错别字吗?祖国的文字将永远是纯洁的!这个故事使我增加了对民族文字的感情,激起了祖国文字的纯洁性的责任感。

另外,遨游汉字王国不仅使我和汉字成了好朋友,还让我学会了猜字谜,编字谜,激起了我对汉字的无限兴趣!我多么希望能在汉字王国多转一会儿,多收获一些知识《遨游汉字王国的收获》

在本周语文进行了一次综合性学习,题目是:遨游汉字王国。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进行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有趣的汉字”,第二个活动是“我爱你,汉字”。在这两个活动中,第二个活动令我印象更加深刻。

第二个活动是“我爱你,汉字”,我们组成小组,我们组的主题是――汉字是否规范的检查报告。我是资料收集员,因为我有一本厚厚的《咬文嚼字》的书,这本书里有许多的有关错别字的笑话和用错字捡漏。这个活动我们搞得有声有色,十分有意思,特别是让我和同学们感受到汉字的无穷的魅力。

在这一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学到了回味无穷的字謎;通俗易懂的歇后语,妙趣横生的谐音笑话,布兵排阵的汉字文化和简单形象的象形文字,我还认识了汉字奇妙的演变,汉字的发现历程,汉字的微妙变化,书法字体的各具特长和优美而又悠久的汉字文化。

在这一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学到了流畅的行书,古色古香的篆书隶书,端庄秀丽的正楷和龙飞凤舞的狂草。它们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股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

在这一次综合性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很多。汉字文化是一门多么奇妙而有意义的学科啊,你哪怕用一生的时间也学不完它的全部,但每当细细品味时总别有番回味在心头。

上一篇:儿科医生年度总结下一篇:二年级小制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