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题

2022-06-29

第一篇:发展心理学复习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学前儿童心理学

2. 横向研究

3.纵向研究

4.实证研究法

5.直觉行动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

7.自我中心语言

8.性别稳定性

9.记忆策略

10.自传体记忆

11.记忆恢复

12.同伴关系

13.亲社会行为

14.依恋

15.移情

16.观察学习

17.关键期

18.知觉

19.亲子关系

20.象征性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2.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3.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组成的。

4.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5.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

6.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

7.调查法包括、、和四种。

8.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把被研究者称为。

9.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与。

10.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的普遍原因。

11.尽力减少环境中的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12.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13.

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14.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15.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16.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17.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

18.多通道知觉主要指、、之间的联合。

19.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再,然后是。

20.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在先,随后,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21.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决定的时间表。

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

22.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

23.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24.学前儿童晚期其思维出现了的萌芽。

25.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儿童3岁时开始意识到和的区别。

26.气质有的差异而无的区别,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一面和一面。

27.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

28.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29.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30.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的评价。

31.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的发展。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32.对于婴儿来说和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33.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34.教育既要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35.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

36.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

37.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有重要联系。

38.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及的发展等方面。

39.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0—2岁)、(2—7岁)、(7—12岁)。

40.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更为妥当。

41.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

42.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43.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或者是的原因造成的。

44.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

45.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

为、、和。

46.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为主。

47.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48.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

49.电视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电视媒体天生就有的,相反,这些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或者是的原因造成的。

50.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51.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

52.观察他人的过程有、、、等4个组成部分。

53.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54.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和的角色。

55.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易、易、易的特点。

56.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

57.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

58.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一种是。

59.喜欢的和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60.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的特点。

三、简答

1. 简述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2. 简述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3.儿童自我评价有什么特点?

4.简述消极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5.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6.简述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

7.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8.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9.简述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10.简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11.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12.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3.简述儿童情绪调控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14.简述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15.简述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16.简述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四、论述

1.试论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2.试论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3.试论述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4.试述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对我们儿童教育的借鉴及现实意义。

5.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6.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儿童后期行为的影响。

7.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发展观?

8.结合儿童发展的实际谈谈儿童社会化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9.联系实际谈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关注性别化的问题。

五、分析

1.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 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2.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3.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

4.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第二篇:小学教育专业专升本发展心理学总复习题1

《发展心理学》总复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高尔顿通过家谱研究发现遗传在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此研究基础上,他提出了()。 B.婴儿发音能力的发展优于其语音感知能力的发展 C.婴儿期末儿童能够进行模仿发音

D.婴儿的发音中常常出现一些母语所没有的音位与音节 A.复演说B.优生学说C.二因素论D.成熟势力说 2.艾里克森认为,心理社会危机是勤奋对自卑的发展阶段为()。 A.童年期B.青少年期C.成年初期D.成年中期 3.认为触觉上的舒适感是促使依恋发展重要因素的是()。

A.哈洛B.弗洛伊德C.艾里克森D.鲍尔比 4.保证神经兴奋定向传导的神经生理机制是()。

A.髓鞘化B.内抑制C.去习惯化D.定向反射 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语言获得的主要机制是()。

A.经典条件反射B.LADC.观察学习D.选择性强化 6.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青少年期B.童年期C.幼儿期D.前幼儿期 7.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从少年期起,个体思维开始进入()。 A.具体运算阶段B.二元论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相对论阶段 8.美国心理学家哈维赫斯特提出的青少年期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的数量是()。 A. 5个B.6个C.7个D.8个 9.真正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开始产生的标志是()。 A.直接刺激引起直接反应B.词的刺激引起词的反应 C.词的刺激引起直接反应D.直接刺激引起词的反应

10.当个体不再毫无区分地将知识当作不变的真理,而是通过权衡、比较不同的观点、理论,进而 找到解释现实的有效理论时,其思维发展进入()。

A.二元论阶段B.相对论阶段C.约定性阶段D.绝对论阶段

二、多项选择(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智力测验的创始人包括()。

A.皮亚杰B.维果斯基C.比内D.高尔顿E.西蒙 12.在下列关于婴儿语言发展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A.婴儿言语发展主要表现为语音的发展

E.先天聋童不能像听力正常的婴儿一样发音 13.言语获得先天生物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斯金纳B.莱尼柏格C.乔姆斯基D.班杜拉E.维果斯基 14.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心理发生论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B.霍尔C.哈维赫斯特D.艾里克森E.勒温 15.老年期记忆能力的减退主要表现在()。

A.意义识记B.回忆C.机械识记D.记忆速度E.再认

三、填空(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最早使用日记法记录婴儿心理发展过程的研究者是,他认为人类的意识与动物的心理之间不存在鸿沟。

17.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机能应该区分为和。 18.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测验是非文字测验,较好排除了文化因素对测验的影响。 19.随意的抓握动作是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渠道,其发展有两个前提条件:和。

20.的游戏理论称作“预演论”。

21.性别恒常性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和。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22.白板说: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的,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23.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4.去习惯化法:发展心理学经常利用婴儿的去习惯化和习惯化现象来研究婴儿对刺激的认知活动,这样的研究方法叫做去习惯化法。

25.自律道德: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26.自我中心主义:指儿童仅从自己的角度去表征世界,不认识别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并相

信任何人的观点、想法和情绪体验都是和自己一样的。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7.简述艾里克森关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答:①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源自于心理需求和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即“心理·社会危机”,

1“心理·社会危机”的解决过程就是心理发展的过程。他认为青年期的发展课题(或任务) 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同一性的扩散。

②如果青少年能正确评价自己,认识社会的要求,有明确的志向和理想,知道自己将来在社会 上充当的“角色”,并在行为上为实现这一角色理想而努力奋斗,就实现了自我认同;反之, 如果青少年没有解决好角色问题,就会处于角色混乱或认同弥散的状态,或充当反社会的角色,成为青少年犯。

28.简述前幼儿期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答:前幼儿期是指儿童1——3岁的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包括两个阶段:

①主体我的发展。婴儿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

②客体我的发展。婴儿能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利用外部特征来认识自己;能用“我”来称 呼自己,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29.简述婴儿动作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①动作和活动是婴儿认识世界的渠道,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婴儿一生下来就具有一些动作

反应模式,通过这些动作模式和与之相联系的感知觉,婴儿获得了对世界的最初认识。离开 了动作婴儿的心理就无从发展。

②动作和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婴儿有所感知就会有所动作,婴儿动作反应的内容 和水平直接反映了他当时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水平,也间接地反映了神经系统的成熟水平。 30.简述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答: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多种意义。主要有:游戏是年幼儿童的特殊社会生活方式,他们通过

角色游戏等模仿、学习各种社会角色,学习社会交往;游戏是他们认识周围环境、认识事物的 主要途径;通过游戏发展感知觉、思维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游戏是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 通过游戏发展想象力、创造能力,在游戏中实现自我;游戏可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纪律性和 协作精神;游戏活动可以增强体质

始能够将自我与外界事物区分开来。皮亚杰将儿童思维上的这种发展称为去自我中心。 ②在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表现在表征水平上,他虽然对事物形成了表征,但是他 却不能表征他的心理世界,他的所想所感总计和自己的所想所感是相同的,所以儿童不具备 观点采择能力。

③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后,儿童的思维进一步去自我中心化,表现为能够从多个维度来认识事物, 能够认识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持额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即具备了观点采择能力。 32. 试述心理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答: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两者是统一的。

①心理发展速度的变化。心理并不是匀速发展的,有发展的快速期和进展较为缓慢的平稳期。 由于发展速度上的这种不平衡,心理进展的连续性就被快速期中断,成为不连续的进程。也 就是说,以发展的快速期作为分界点,发展的进程呈现出一个个不同的阶段。

②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心理的发展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在心理发展的快速 期,起主导作用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发生急骤的更替,这就是一种质的飞跃,表现为阶段 的划分。每一种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都不是在瞬间产生的,在产生之前都有孕育过程,即在 质的飞跃之前有量的逐步积累;在新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形成之后,还要继续发展,还要 积累新质,准备新的飞跃;即使在发展的快速期,也不是将前后发展进程截然分割,快速期 本身也有一段发展过程,也饱含着一定的渐变。所以说,在心理发展的任何时刻都体现着质 变和量变的统一关系,都表现为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1.为什么说儿童思维发展过程是一个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

答:自我中心是指儿童由于思维发展水平低而表现出的思维上的种种不足,是儿童认识能力发

展过程中的客观局限性的表现,与评价一个人的性格所说的自私是不同的概念。皮亚杰认为, 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

①在感觉运动阶段,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表现为他不能区分自身与外界,他完全生活在此时此 地的世界中,感觉运动末期,随着象征性机能的产生,儿童的思维开始摆脱了对动作和直接 感知觉的依赖,形成对世界的心理表征,懂得事物的存在不依赖于自己对事物的感知觉,开

第三篇:社会心理学复习题

同学们:以下复习题仅占考试试卷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其它百分之五十靠大家课堂学习和平时积累,所以大家除了复习这些题以外还要认真看书哦!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 (第5页)

2.会心理学的本土化或中国化(第20页)

3.元分析(第87页)

4.社会化(第92页)

5.角色认知(第101页)

6.角色间冲突(第106页)

7.性别角色社会化(107)

8.亲和动机(123)

9.自我概念(134)

10.自我提升(144)

11.睡眠者效应(173)

12社会认知(222)

其它:

13.社会心理学的对象范围(6)

14.社会心理学的任务(17)

15.三个国家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德国、法国、其它)(29)

16.详细论述或举例说明社会心理学的新进展(45)

17.社会化的发展历程(也就是社会化类型)(93)

18.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宏观、微观)(94)

19.举例说明影响社会化的因素(95)

20.自我研究的理论、自我意识的有关理论(小题)(129)

21.自我意识的特征(139)

22.简述自我意识的结构(重点: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141)

23.海德平衡理论(带图)(159)

24.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条件(161)

25.论述:如何转变不良的态度(举例说明)(166)

26.社会认知基本内容(223)

27.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228)

28.主要认知偏差有哪些(234)

29.凯利、维纳归因理论(248)

30.霍桑实验(重点中的重点)(269)

31.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哪几个阶段)(284)

3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305)

第四篇:《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3、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 ) A、熟悉性和临近性 B、相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4、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6、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这是运用知觉的( )。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7、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

A、道德理念 B、道德行为 C、道德品质 D、道德意识

8、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9、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10、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11、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12、心理学选择题:人们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特性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13、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 )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4、短时记忆的容量( )

A、 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

15、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 )出版了《行为主义者所见的心理学》一

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16、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 )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

17、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18、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1

19、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 )

A、服从 B、从众 C、模仿 D、暗示 20、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 、社会退步

21、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22、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U性曲线关系

2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24、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25、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 ) A、知识传授者 B、学生楷模 C、学生家长代理人 D、严格管理者

26、“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27、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 A、学习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28、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9、宽大的前额是学生聪明的标志,这是一种( ) A、成见效应 B、新近效应 C、首次印象效应 D、定型效应 30、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二、填空题:

1、兴趣的发展一般是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 。

2、根据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 和 。

3、心理学实用的实验法有两种, 实验法和 实验法。

4、 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5、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 的动机和 的动机。

6、高尚的情操主要包括:理智的情操、 的情操和 的情操。

7、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创造出 的过程。它是一种特

2 殊形式的 。

8、当一个人的服装和发型改变以后,照样能够认出他,是利用了知觉的 。

9、智力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往同时有几种原因:产前原因、 原因、 原因和找不出原因或找不出主要原因。

10、在人脑中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 。

11、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 的心理现象。

12、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可能有三种智力:分别是 、 、 。

13、熟练的骑车,织毛衣的注意是 。

14、良好的人际关系,属于 。

15、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 关系。

16、 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17、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有两个基本过程: 和 。

18、课堂心理气氛有两种基本类型: 、 、 的类型和消极、冷漠、沉闷的类型。

19、学习认知理论源于德国古典的 学派的观点。

20、在学习的认知领域,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和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21、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受桑代克三因素论的启发,提出 。

22、焦虑一般分为 焦虑和 焦虑。

23、信念是通过三种方式形成的:一是 二是 三是 。

24、任何品德心理结构都含有 、 和 三种成份。

25、---是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

26、斯腾伯格和罗巴脱在1991年提出了 理论。

27、在学习理论领域, 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28、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和 。

29、学习是个体经验的积累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经验的获得和 。 30、 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三、名词解释

1、理智感;

2、定势;

3、精神需要;

4、无意注意;

5、倒摄抑制;

6、迁移;

7、从众;

8、退化 ;

9、前摄抑制 ;

10、激情

四、简答题:

1、 影响学习过程的内部因素是什么?

2、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区别是什么?

3、 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4、 注意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5、 什么是动机,它的功能是什么?

6、 试述性格和气质的关系。

7、 成功的教师应当具有那些心理品质?

8、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从那些方面着手?

9、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10、 个体遭受挫折后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3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每题2分)

1、C;

2、D;

3、A;

4、A;

5、C;

6、C;

7、B;

8、A;

9、C;

10、C;

11、B;

12、C;

13、C;

14、C;

15、B;

16、A;

17、C;

18、D;

19、C;20、B;

31、B;

32、D;

33、B;

34、B;

35、B;

36、B;

37、B;

38、D;

39、D;40、A

二、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志趣;

2、物质兴趣、精神兴趣;

3、实验室、自然;

4、正迁移;

5、追求成就、回避失败;

6、道德、美;

7、新形象、思维;

8、理解性;

9、产程、产后;

10、表象;

11、稳定;

12、抽象智力、具体智力、社会智力;

13、有意后注意;

14、人际氛围;

15、反比例;

16、心境;

17、兴奋过程、抑制过程;

18、积极、健康、生动活泼;

19、格式塔;20、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31、群因素论;

32、特质、状态;

33、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推论;

34、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35、紧张;

36、智力的投资;

37、建构主义;

38、指向性、集中性;

39、保持;40、错觉

三、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理智感是在人的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认识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求相联系的。它对人的智慧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3、精神需要是指认识需要、审美需要、交往需要、道德需要和创造需要等,它是人类特有的需要。

4、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5、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6、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基中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

7、从众是指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8、退化又叫倒退、回归或退行,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即退回到原来较低的心理发展水平。

9、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于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10、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例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

四、简答题

1、答:

一、学习态度;

二、学习兴趣;

三、学习迁移;

四、学习情绪;

五、学习动机;

六、学习疲劳和学习心理卫生。

2、答:

1、学习动机比学习目的更为内在,更为隐蔽,更为直接推动人去学习的因素。

2、一个动机可以有若干个局部的或阶段性的具体目标,同一种学习动机可以体现不同的学习活动之中。

3、同一种学习目的可能出自于不同的动机,或者在同事存在几种动机的条件下,主导动机却是不同的。

4

3、答:

1、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利用反馈的效应,激起学生的的学习动机;

3、合理地使用奖励和惩罚;

4、合理地组织竞赛;

5、加强归因指导;

4、答:(1)注意的特点:①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⑤预测与预见功能。

5、答: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具体的说人类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

6、答:性格和气质关系十分密切,它们都是人脑的活动,也都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般认为,性格和气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主要的生理基础。它与性格相比,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慢、比较难;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变化容易些,也快些。

性格和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一方面,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使性格涂上一种独特的色彩。另一方面,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

7、答:

1、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献身精神;

2、有广泛的知识和精深的学问;

3、有特殊的智能品质,以及教学才能和创造才能;

4、有特殊的性格特征。

8、答:

1、为搞好教学改革服务;

2、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个性服务;

3、为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4、为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服务。

2、答:

一、加强目的性的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

二、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三、针对学生的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四、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

五、学校的纪律对于培养意志有着重大的作用。

9、答:

一、遗传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因素的作用是重要的

2、环境因素作用是存在的

3、素质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基础

二、环境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10、答:

1、攻击;

2、退缩;

3、退化;

4、固执。

5

第五篇: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

复习题

1. 什么是发展?发展与增长的关系?

2. 什么是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内涵和原则?

3. 新时期中国农村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4. 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对策是什么?

5. 中国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6. 你对中国农村贫困状况有何看法?

7. 简述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

8. 结合实际,谈谈对农民增收途径的看法?

9. 结合实际,谈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

10. 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模式的区别?

上一篇:干部加强自我修养下一篇:官兵常见涉法问题

本站热搜